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親密關係與情色角色 幼二B B 沈小鈴
2
何謂親密關係
3
初級關係(primary relationships)
通常具有持續甚久、互動頻繁與直接接觸等特質。 親密程度廣泛的融入彼此的情感生活圈,或是對方的身分地位與活動領域裡。 互相依賴程度很高,親密程度也較深。
4
次級關係(secondary relationships)
非關個人,且與其生活中的許多面向無關的關係。 通常具有較正式的、較短暫的,非關個人的與直接的特質。 僅需要較少的涉入與關注,大多是指一個人因隸屬某個較大組織而產生的關係。
5
發展與維護親密關係需具備的成分
6
知識:透過知識的真誠分享,可以得到更多對方的訊息,知道彼此的想法和觀念,突顯兩人關係的不同,進而建立親密關係。
共同性:是親密關係的核心。從坦露相互的感覺中,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建立共識和默契,並使雙方關係產生平等的感覺。 相互依賴:當雙方的思想、情感、感情彼此糾結時,自然產生一種相互依賴的力量,在生活中互相需要也互相扶持、約束。
7
信任:當雙方對彼此的性格特質有足夠的認識,並產生信心時,就有信任感,因為信任而願意坦承、願意相互依賴。
許諾:當許下承諾時,代表在情感和關係上都願意承擔責任和某種程度的束縛。典型的愛情許諾「無論海水會乾,石頭會爛,你不嫁,我不娶」。 關懷:相互擁有一種強烈的愛意和關懷是親密關係中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維繫親密關係的首要元素。
8
親密關係三階段
9
第一階段墜入情網:最富羅曼蒂克氣氛,卻也是最短暫的時刻。個人墜入情網時,會覺得很舒暢,也特別珍惜這段感情。
第二階段失望:包含雙方的失望,也顯得很痛苦。相戀情人開始出現爭吵與意見,對方缺點越來越明顯,也越來越成為雙方的障礙。 第三階段接受:將幻想與現實結合,達到某種程度的平衡與接納。感情發展至此,即會趨於穩定。
10
小幸感 <幸福完整版>
11
「喜歡」還是「愛」
12
海德(Heider)認為愛情是強烈的喜歡,它們只有程度的差別,而無實質的差異。
13
魯賓(Rubin)認為愛情與喜歡有實質的差別
愛情的三個成分: 一、依附 二、關懷 三、親密 喜歡的三個成分: 一、對對方有很好的評價 二、尊敬 三、覺得與對方相似
14
史坦伯格(Sternberg)的「愛情三角形」理論
15
八種愛的類型 向度 類型 元素 情感向度 動機向度 認知向度 親密元素 激情元素 承諾元素 無愛 - 喜歡 + 迷戀 空洞之愛 浪漫之愛
類型 元素 情感向度 動機向度 認知向度 親密元素 激情元素 承諾元素 無愛 - 喜歡 + 迷戀 空洞之愛 浪漫之愛 友誼之愛 愚蠢之愛 完全之愛
16
浪漫愛情的基礎與限制
17
一、忠誠移轉:浪漫愛情幫助年輕伴侶解開他們與其原生家庭的羈絆,他們的相互專情與投入,有助於將許諾與忠誠從現有家庭與親屬網絡中移轉至新的生殖家庭。
二、情感支持:浪漫愛情提供情感支持使他們可以面對各種困難。 三、婚姻誘因:現代社會裡,人們對於是否結婚有相當的選擇自由。但對某些人而言,與另一個人立下一份終身許諾契約未必是一項非常迷人的主張,如果沒有浪漫愛情的感覺,許多人可能就沒有結婚的動機。
18
愛情類型
19
社會學家李(Lee)將愛情分為六類 一、浪漫之愛︰充滿浪漫激情的愛,以理想化的外表形體為基礎。 二、遊戲之愛︰視愛情為獲取對方青睞的挑戰遊戲,不停更換對象,以享受戀愛過程為樂。 三、友誼之愛︰長期相處有青梅竹馬似的感情,是一種寧靜無波、細水長流的愛。
20
四、佔有之愛︰對情愛的需求是強制的、排他性,情緒起伏很大。
五、現實之愛︰條件式的愛,以現實狀況為考量。 六、利他之愛︰不求回報的愛。
21
惠特(Wertheimer)把愛情分成五個種類
一、性愛:彼此所存強烈的肉體慾望,藉著人的性愛表達出來。 二、浪漫之愛:是婚姻的序曲,並不完全是感官的情慾,也包含渴望佔有,並與所愛者連結,缺點是善變。
22
三、伴侶之愛: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懷,也指愛戀與情誼間的強烈連結。
四、友誼之愛:使男女雙方成為密友,相愛相攜,共同分享彼此的感受、夢想、興趣等。 五、摯愛:自我犧牲、無私無我、不求回報,一心一意不斷付出的愛。
23
【說好以後】愛情影像短篇創作 微電影1部曲 【說好以後】愛情影像短篇創作 微電影2部曲 【說好以後】愛情影像短篇創作 微電影3部曲
24
抑制企圖性理論 佛洛依德(Freud)將關注焦點擺在浪漫愛情的性基礎上,他認為所有的人都有一種生物需求的性驅力,需要某種形式的滿足,這種性驅力集中在某些「愛情目標」上,若無法得到滿足或不完全時,即會造成圍繞此目標的情感緊張升高,並對盤據心頭的人更加渴望。
25
感情成分理論 華勒(Waller)與希爾(Hill)把「愛情」視同「感情」,並分成四種: 一、性驅力︰愛情背後的原動力,如果缺乏性基礎,墜入愛河的過程就不會發生。 二、自尊心︰可以幫助個人區分愛情目標是否恰當,也可引導愛上社會容許與個人匹配的對象。
26
三、安全感︰男女相處越有安全感,給予對方的限制就越少,彼此關係就會更親密。
四、經濟動機︰步入婚姻的前提,也是個人被對方是為在各種活動與責任上都能互補的關鍵,更是雙方為達成個人目標與共同目標而相互契合的「勞力分工」。
27
社會交換論觀點 布勞(Blua)的愛情交換理論認為良好愛情的發展必須在男女雙方平衡的酬賞交換情況下才有可能。 貝克曼(Backman)與賽科得(Secord)則從社會交換理論來詮釋感情發展過程,並提出友誼形成的過程分析。 魯斯伯(Rusbult)也以交換論觀點解釋愛情發展,他發現在兩性關係中,獲得較多酬賞者,對感情發展投入較多者,及選擇其他情感關係較少機會者等,對其感情關係均有較高的承諾。
28
愛情雙因素理論 柏許德(Berscheid)與華斯特(Walster)認為濃烈的浪漫愛情需經過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激發」:從感情的覺醒到發生心理的徵兆,心跳加速、手掌開始流汗、頭暈目眩等。 第二階段「解讀」:解讀生理徵兆更重要,因為正、負經驗都會產生這些生理上的激動,得靠解讀來區分。
29
愛情車輪理論 瑞斯(Reiss)認為人們不只是墜入情網,也在情網中維持彼此關係,愛情過程就像轉動中的車輪一樣,大都需要經過這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融洽關係」︰男女雙方心情放鬆、身心舒暢,社會背景、個人經驗與基本價值觀相近,對於建立融洽關係的機會增加。
30
第二階段「自我揭露」︰雙方多半會揭露自己平常不輕易示人的自我,彼此分享事物的開始,且關係越親密越會與對方分享自己的私密。
第三階段「相互依賴」︰雙方會發展相同習性與互相期望。 第四階段「親密關係的滿足」︰雙方都會感覺對方的情意充實了自己的生命,也使自己的生命變得有活力、有意義。
31
愛情依附類型理論 哈贊(Hazan)與薛佛(Shever)從「依附」觀點將愛情分為三種: 一、安全型︰與伴侶關係良好、相互信任且彼此支持。 二、矛盾型︰常有焦慮與矛盾、極端情緒反應、善於忌妒,希望伴侶關係是互惠的。 三、逃避型︰常有極端情緒反應與忌妒,非常害怕且避免與伴侶的親密關係。
32
結論 愛情具有某些共同要素,包括激情、親近、關懷、許諾與信任等。然而,各要素的重要性卻也因人而異,每個人對愛所抱持的態度也不盡相同,有的人表現浪漫,有的人注重實際,有的人遊戲人間,有的人全心全意付出… 其實就是看自己想要怎樣的愛情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