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二章 B2B 電子商務: 供應鏈管理與協同商務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二章 B2B 電子商務: 供應鏈管理與協同商務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二章 B2B 電子商務: 供應鏈管理與協同商務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2 福斯集團建立B2B 網路市集 為什麼福斯集團不想使用一個公開獨立的電子平台來交易零組件?為什麼福斯集團不願加入由福特、通用汽車和戴姆勒克萊斯勒等主要車商組成的汽車產業聯盟龍頭Covisint? VWGroupSupply.com 提供什麼樣的服務? 何謂eCAP?eCAP的應用又造福了誰? 你認為B2B 的市場是否不利於供應商?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3 定義和評估B2B 商務的成長 在網際網路出現之前,企業對企業的交易僅在於貿易或採購流程
總體企業間交易(total inter-firm trade): 企業全部的價值流活動 B2B 商務(B2B commerce): 電腦實行的各類企業間交易的類型 網際網路B2B 電子商務(B2B e-commerce): B2B 商務中透過網路進行的部分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4 B2B 商務的演化 B2B 商務已有超過35 年的歷史 B2B 商務的第一步是在1970 年代中期,使用電話數據機寄送數位化訂單的自動化訂單輸入系統(automated order entry systems) 1970 年代後期,一種電腦對電腦的新通訊型態出現,稱為電子資料交換(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EDI)。電子資料交換為公司間分享企業文件和處理資訊的一種通訊標準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5 B2B 商務的演化(續) 電子店鋪在1990 年代中期興起。,B2B 電子店舖(B2B electronic storefronts)僅由單一供應商提供,用於開放式電子市集的產品線上目錄 電子店鋪有兩個重要的差異: 便宜且更普遍的網際網路成為通訊媒介並取代私有網路 電子店舖傾向服務水平市場 ─ 備有足以服務各產業的商品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6 B2B 商務的演化(續) 網路市集(Net marketplace)出現於1990 年代後期,是電子店舖自然延伸和擴大規模的產物。網路市集的基本特質是吸引成千上百家擁有電子目錄和數千購買者的供應商,進入引導交易進行的單一網路環境 網路市集的定價方式: 固定的目錄價格,或更動態的定價,如協商、拍賣、出價/詢價 網路市集賺取收入的方式:: 交易費、訂閱費、服務費、軟體授權費、廣告和行銷、資料和資訊的銷售等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7 B2B 商務的演化(續) 私有產業網路(private industrial networks): 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通訊環境,更進一步延伸從採購到包含真正協同商務的運作,有時也歸類為私有交易平台(private trading exchange, PTX) 私有產業網路允許買方企業和主要供應商共享產品開發與設計、行銷、存貨、生產排程和未結構化的通訊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8 B2B 商務技術平台使用的演進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9 2001-2009 B2B 電子商務的成長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0 B2B 電子商務的潛在利益 降低管理成本 降低購買者的搜尋成本 藉由增加供應商間的競爭(提升價格透明度)減少庫存成本和存貨最低標準
消除紙張作業和自動化部分採購流程降低交易成本 擔保零件及時(just in time, JIT)交付增加生產彈性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1 B2B 電子商務的潛在利益(續) 透過增進買賣雙方合作改善產品品質和減少品質問題 與供應商共享設計與生產排程,減少產品週期時間
增加供應商與配銷商的合作機會 創造較佳的價格透明度 ─ 觀看市場中真實買賣價格的能力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2 採購流程與供應鏈 採購流程(procurement process): 企業購買用來為消費者生產商品之物料的方式
供應鏈(supply chain): 購買商品的公司與其供應商,以及供應商的供應商。不僅包含企業本身,也包括他們之間的關係和連結彼此的流程 供應鏈不僅包含企業本身,也包含它們之間的關係和連接它們的流程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3 採購流程的步驟 搜尋特定產品的供應商 確認供應商和其銷售的產品是否合格 協商價格、信用條款、信託付款要求、品質和配送排程 發出訂單 寄送發票
商品運送 購買者付款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4 採購流程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5 採購類型 企業從供應商購買兩種不同類型的物料: 直接物料(direct goods): 直接投入生產流程的物料
間接物料(indirect goods): 不直接投入生產流程的所有其他物料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6 採購類型(續) 企業使用兩種不同方式購買物料:
契約購買(contract purchasing): 牽涉在一致同意的條件和品質下,在一段時間內購買特定商品的長期書面協議 現貨購買(spot purchasing): 根據立即的需求,在擁有許多供應商的大型市集購買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7 多階層供應鏈 多階層供應鏈(multitier supply chain): 初級、第二級和第三級供應商的鏈結
例如:戴姆勒克萊斯勒這種大型製造商擁有超過兩萬家零件、包裝和技術的供應商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8 多階層供應鏈(續)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19 現存舊電腦系統的角色 舊電腦系統(legacy computer systems): 一般而言是指在企業多種功能領域中,用來管理關鍵企業流程且較老舊的大型主機和微型電腦系統 物料需求規劃系統(materials requirements planning (MRP) system): 能使公司預測、追蹤、管理所有構成製造複雜產品各部份的舊系統 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system): 一種更高度發展的MPR系統,包含人力資源和財務部份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20 供應鏈管理的趨勢和協同商務 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企業與產業用來協調採購流程關鍵參與者的各種活動 供應鏈管理有四項重大發展: 供應鏈簡化 電子資料交換(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EDI) 供應鏈管理系統 協同商務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21 供應鏈簡化 許多製造商想要縮減其供應鏈規模,並與一小群「策略」供應商更緊密運作,在改善品質的同時也降低產品成本與管理成本
緊密連結(tight coupling): 確保供應商能準確地在特定的時間、地點交付訂購的產品零件的方法,來保證生產流程不會因為缺少這些零件而中斷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22 電子資料交換(EDI) EDI 是一種在電腦間交換文件而廣泛定義的通訊協定
第二階段:是由內部產業流程的自動化、轉向及時生產與持續生產所推動 第三階段:供應商得以在簽訂長期合約下在線上取得採購公司生產和運送排程的某些部分,且必須自行符合這些排程而不經由購買代理者的干涉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23 電子資料交換(EDI)(續) 目前的EDI 技術平台已經從大型主機轉變為個人電腦,通訊環境由私有專屬網路變成網際網路(被稱為網際網路EDI)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24 EDI 作為B2B 媒介的演進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25 供應鏈管理系統 供應鏈管理系統(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ystems (SCM) systems): 持續連結從供應商到購買企業,購買、製作、轉移產品等活動,相當於透過在流程中納入訂單輸入系統,整合企業平衡中的需求端 供應鏈簡化、著重生產流程的策略夥伴、ERP 系統和持續補貨是當代供應鏈管理(SCM)系統的基礎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26 供應鏈管理系統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27 協同商務 協同商務是供應鏈管理與供應鏈簡化的延伸
協同商務(collaborative commerce): 使用數位技術,使組織間可以共同在產品生命週期中合作設計、發展、建立和管理產品 協同商務牽涉在供應鏈參與者中由交易集中到關係集中的決定性改變,促進供應商和購買者間敏感內部資訊的分享,而不是與供應商間的敵對關係 例如:Group Dekko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28 協同商務(續) 協同商務和EDI 的異同點: EDI 是企業結構化通訊的一種技術,協同商務更像是供應鏈成員間互動式遠距會議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29 網際網路B2B 商務的主要類型 有兩種一般性的網際網路B2B商務系統: 網路市集主要類型: 網路市集 私有產業網路
電子配銷商(e-distributor) 電子採購網路(e-procurement network) 交易中心(exchange) 產業聯盟(industry consortia)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30 網際網路B2B 商務的主要類型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31 網路市集 B2B 電子商務最引人注目的願景,就是在一個網際網路的電子市集,會引來數千家分散的供應商與許多產業商品的主要購買者接觸,以構成「無摩擦力」的商務 根據兩個面向可以決定出網路市集的四種主要類型:企業如何購買和企業購買什麼。第三個面向 ─ 水平市場vs.垂直市場,也能區別網路市集的不同類型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32 純網路市集的類型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33 電子配銷商 電子配銷商是最普遍也最容易了解的網路市集 電子配銷商(e-distributor): 提供電子型錄代表上千個直接製造商的產品
例如:Grainger 電子配銷商為獨立擁有的中介商,當產業顧客有需求時,提供產業顧客從單一來源以現貨訂購間接物料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34 電子配銷商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35 電子採購 電子採購網路市集(e-procurement Net marketplace): 獨立擁有的中介者,連接許多線上供應商,針對付費加入市場的企業提供數百萬個維護與修理的零件 價值鏈管理服務(value chain management (VCM) services): 包含在買方的企業整體採購流程自動化和賣方銷售業務流程的自動化 電子採購網路市集有時候稱作多對多(many-to-many)市場。由代表買賣雙方的獨立第三方為仲介,因此必須為中立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36 電子採購網路市集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37 運作中的電子商務-ARIBA Ariba 提供企業支出管理(Enterprise Spend Management, ESM)方案來管理一間公司所有非薪資類費用 ESM 方案是一系列產品和服務,利用分析、尋找貨源(開源)、採購和供應商管理,協助企業確認支出和節省成本 Ariba 的ESM 應用系統減化為三種廣泛的企業流程: 分析方案 開源方案 採購方案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38 運作中的電子商務-ARIBA(續) Ariba 希望以網際網路基礎的電子市集聚集數千家供應商取代由大型企業協調固定價格的老化EDI 平台
在大型企業建置軟體是複雜、耗時且昂貴的工作 多數顧客沒有B2B 電子商務的經驗,Ariba 必須與顧客投入冗長又昂貴的訓練計畫 Oracle、IBM及SAP的競爭 供應商加入Ariba Supplier Network 的困難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39 運作中的電子商務-ARIBA(續) 商業模式
Ariba 最初的商業模式是對使用其軟體收取授權和維護費用。Ariba 預期能減少50%-75% 的採購成本,降低供應成本,加快取得週期並減少錯誤 Ariba 在1999 年發展的商業模式,是建立其擁有的網路市集(Ariba Supplier Network)在交易夥伴間依交易額收取費用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40 運作中的電子商務-ARIBA(續) 財務分析
Ariba早年的收入增長源自於收購、新顧客成長、與電腦服務巨頭如IBM 和Oracle 的策略關係成長等因素 營運費用隨總收入成長而暴增 Ariba 的淨損增加,主要原因是營運費用大幅增加。另外,購併的商譽損失、轉租專案預估的修訂使得放棄租賃權損失和專利侵犯個案結算損失 Ariba只有少量的長期負債,故仍然有機會成為一家獲利的公司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41 運作中的電子商務-ARIBA(續) 策略分析 企業策略: Ariba 在2004 年做出三項重要的併購決策,顯示出未來的管理方向
競爭: Ariba 與IBM、i2Technologies 等競爭者成為策略夥伴,以針對特定顧客發展出目標解決方案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42 運作中的電子商務-ARIBA(續) 策略分析(續)
技術: Ariba 所有的軟體為了在Internet 上使用,以HTML、Java 和XML等標準軟體工具建立 社會與法律挑戰: ePlus inc.指稱Ariba Buyer、Ariba Marketplace 和Ariba Category Procurement 三項產品侵犯三項ePlus 擁有的美國專利;這間公司也被與FreeMarkets 購併相關的股東提起訴訟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43 運作中的電子商務-ARIBA(續) 未來展望
Ariba 已經變成現有想要強化產品的B2B 軟體公司購併的目標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44 交易中心 交易中心(exchange): 獨立擁有的線上市集,在一個動態、即時的環境連結數百甚至可能到數千個潛在的供應商和購買者
交易中心一般創造垂直市場,著重在單一產業大型廠商的現貨購買需求 例如:電腦與通訊、電子、食品、工業設備產業 交易中心藉由收取交易佣金來獲利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45 交易中心(續) 雖然交易中心獨立營運且假定為中立,交易中心仍傾向偏袒買方
交易中心因為供應商拒絕加入而走向失敗,因此現存的市場流動性非常低,擊垮了交易中心原有的目的與利益 流動性(liquidity):一般以市場中買賣雙方的數量、交易量和交易規模來衡量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46 交易中心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47 產業聯盟 產業聯盟(industry consortium): 是產業自有的垂直市場,使買方能夠從有限的受邀參與者中購買直接原料(包含產品和服務) 產業聯盟強調長期契約購買、發展供應鏈穩定關係,和制定產業資料標準和同步化的努力 產業聯盟的終極目標是透過共同資料定義、網路標準和運算平台,達成整個產業內的供應鏈統一 產業聯盟有多種不同的獲利方式 產業聯盟提供許多定價機制。價格也可以議價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48 產業聯盟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49 網路市集的長期動態 純網路市集正遠離單純的「電子化市集」願景,朝著扮演改變採購流程的核心角色邁進
從現貨購買的簡單交易,轉變到同時牽涉間接與直接物料的長期契約關係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50 網路市集趨勢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51 什麼是私有產業網路? 私有產業網路是直接衍生自現有EDI 網路,與大型企業現存的ERP 系統緊密結合
私有產業網路(有時稱為私有交易中心,private trading exchange, PTX): 用來協調跨組織企業流程的Web 網路 跨組織企業流程(tansorganizational business process): 指至少需要兩個獨立企業來執行的流程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52 P&G 私有產業網路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53 私有產業網路特性 私有產業網路的具體目標包括:
發展整個產業有效率的購買與銷售企業流程 發展整個產業資源規劃以補足企業資源規劃 提升供應鏈能見度 ─ 知道買賣雙方的存貨水準 達到買方與供應商更緊密的關係 以全球規模運作 ─ 全球化 透過預防供需不平衡降低產業風險 私有產業網路與網路市集服務的目標不同。網路市集主要是交易導向,私有產業網路則著重在公司間持續的企業流程協調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54 商業觀點 Wal-Mart 發展私有產業網路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55 私有產業網路與協同商務 企業間的合作能夠以多種形式產生:
產業協同資源規劃、預測及補貨(collaborative resourc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 CPFR): 包含與網路成員共同運作預測需求、發展生產計劃、協調運輸、倉儲和進貨活動,確保補貨的數量正好滿足零售與批發商貨架的空間 需求鏈能見度(demand chain visibility) 行銷協調與產品設計( marketing coordination and product design)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56 協同商務的拼圖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57 實行障礙 參與的企業需要與供應鏈上下游的事業夥伴分享敏感資料,過去被視為專有且秘密的資料現在必須分享
將私有產業網路整合進現有的ERP 系統和EDI 網路,需要投注龐大的時間與金錢 採用私有產業網路也需要員工改變心態與行為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58 產業整體私有產業網路 單一企業網路可以為整個產業所採用而如此成功,也可以用來協調不同產業的企業間的活動
排除執行反壟斷的干預,未來我們可以預期許多產業私有網路將擴大為更大型的產業整體網路,尋求協調垂直產業中數以千計的關鍵參與者 私有產業網路的長期動態: 我們可能看到獨立大型廠商將能夠為了克服原先隱藏在製造商的瓶頸,而介入全球供應關係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59 西門子:Click2procure 的大成功
個案研究 西門子:Click2procure 的大成功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Download ppt "第十二章 B2B 電子商務: 供應鏈管理與協同商務 © 2007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