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7课 资源跨区域调配.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7课 资源跨区域调配.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7课 资源跨区域调配.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7课 资源跨区域调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7课 资源跨区域调配

3

4 【锦囊】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认识、分析和评价
1.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能源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而且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如下表:

5

6 2.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其建设意义的分析要分别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入手。如:

7

8

9 3.我国重要的跨区域调配工程 (1)西电东送

10 (2)南水北调

11 三条调水线路:

12 三条调水线路:

13 (3)晋煤外运

14 4.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评价分析思路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②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 (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①本地少;②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③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3)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15 (4)资源调配线路选择:①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②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③安全系数高;④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5)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输出地、沿线、输入地三个方面分析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和描述)。

16

17 【考点1】 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1—1】(长沙2012届模拟)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起于阿姆河右岸的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从阿拉山口进入中国,成为“西气东输二线”。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在我国境内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东达上海,总投资约1420亿元,西段于2009年12月31日16时建成投产。据此回答(1)~(2)题。

18 (1)我国实行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不包括( )
A.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 B.各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导致对能源的需求不均 C.实现供给与需求的链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D.管道是流体的最佳运输方式 D

19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题,管道运输是运输流体的最佳方式,这是其优势而不是我国实行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0 (2)西气东输二线管道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的意义有( )
①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推动国际能源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②满足北疆地区对天然气的巨大需求 ③促进我国实施节能减排,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两国管线工程对接可以确保中亚地区的能源供应安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B

21 【解析】第(2)题,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要将天然气运往我国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便于我国进口中亚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以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同时更拓展了我国天然气的进口渠道,有利于保障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

22 【1—2】(南京2012届二模)川气东送项目,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工程。包括1条主干线(四川普光至上海)、1条支干线和3条支线。其中南京支线起于安徽宣城,止于江苏南京。2010年底,随着一期工程完工,南京冬季的“气荒”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缓解。结合“我国常规能源消费结构表”,完成(1)~(2)题。

23 我国常规能源消费结构表/%

24 (1)关于川气东送项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项目的优势在于市场广阔 B.带动四川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明显改善四川省大气环境质量 D.川气取代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地位 A

25 (2)川气东送和西气东输的目标市场都有江苏,其主要原因是( )
A.天然气具有高效、安全、清洁的特点 B.省级政府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C.江苏社会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 D.江苏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和国际市场接轨 C

26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川气东送工程实施的原因和影响。川气东送项目的优势在于市场广阔;江苏经济发达,经济发展速度快,市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

27 【考点2】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1】(2011年大同模拟)下图是我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根据要求完成(1)~(2)题。

28 (1)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
A.高压输电 B.管道运输 C.水陆联运 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A

29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题,我国西电东送的北部线路①和南部线路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高压输电。

30 (2)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D.彻底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C

31 【解析】第(2)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西气东输工程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32 【2—2】(四川省三台一中2013届月考)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回答(1)~(2)题。 (1)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天然气丰富 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D

33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南水北调的相关知识。第(1)题,川、渝地区地势崎岖,河流众多,水量丰富,水能蕴藏量大。

34 (2)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A

35 【解析】第(2)题,变调水为调电,可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调节黄河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

36 【考点3】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认识、分析和评价
【3—1】(2011年江苏百校联考)下图是某区域能源调配示意图,读图完成(1)~(4)题。

37 (1)图中“西电东送”南线工程的电力构成是( )
A.火电 B.以火电为主,水电为辅 C.水电 D.以水电为主,火电为辅 D

38 【解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区域能源、资源开发、资源调配。第(1)题,“西电东送”南线工程起点为云贵高原,该区域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水能资源非常丰富,同时也是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因此电力构成以水电为主,兼有火电。

39 (2)近年来该区域从越南中部进口煤炭数量逐渐超过晋煤,主要原因是( )
A.越南煤储量丰富,质优价廉 B.晋煤面临枯竭,产量减少 C.越南煤距珠三角近,运费低廉 D.晋煤综合开发,外运减少 C

40 【解析】第(2)题,越南煤与晋煤相比,品质不占优势,但其与珠三角地区距离近,运费相对低廉。

41 (3)2010年元旦,该区域电煤供应形势严峻,缺口日益加大。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多选)( )
A.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电力需求加大 B.渤海冰情严重,晋煤外运受阻 C.受金融危机冲击,工厂开工不足 D.产业结构升级,高耗能企业增多 AB

42 【解析】第(3)题,华南地区电煤供应紧张是我国冬季经常出现的经济现象,这与冬季取暖用煤量多有关,同时也与交通受阻有关。

43 (4)针对上题分析的可能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答案:提高节能意识,节约用电;做好破冰工作,保障海运畅通;加强电煤陆运;加大西电东送力度,增加核电发电量。

44 【解析】第(4)题,采取的措施有提高节能意识,节约用电;做好破冰工作,保障海运畅通;加强电煤陆运;加大西电东送力度,增加核电发电量等。

45 【3—2】 (安徽安庆2012届二模)根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被称为安徽省内“南水北调”的“引江济淮”工程,已列入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总投资约260亿元,工程线路的总方向是从长江入巢湖,在巢湖西岸上岗,穿越江淮分水岭,经瓦埠湖入淮河。输水干线全长330千米(如下图所示),多年平均引江济淮水量约10亿立方米,将大大缓解沿淮及淮北地区与豫东和鲁西南地区水资源紧缺矛盾,是一项集水利、环保与航运的综合性工程。

46

47 (1)简述“引江济淮”工程对淮北平原小麦生产的意义。
答案:冬小麦春季需水量大,但淮北平原此时水资源短缺(降水少,蒸发量大),春旱对冬小麦生长威胁很大。引江济淮工程实施后能有效补充灌溉水源,确保小麦丰收。

48 (2)分析该工程对沿途河湖及城市生态的有利影响。
答案:对河湖:补充水量,稀释污染、净化水质,利于水生生物生长。对城市:补充水源,改善水质,保障供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防止地面下沉,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对交通:沟通长江、淮河,形成南北向水上大通道,缩短运输里程,降低运输成本,减轻铁路运输等陆路交通的压力。

49 (3)综述该工程对我省交通、煤炭、冶金工业发展的作用。
答案:对煤炭工业:给两淮煤矿提供足够的工业用水,促进“煤—焦—化”,“煤—电”等工业的发展;有利于两淮煤炭南运。 对冶金工业:由于两淮的煤炭运量增加,运费降低,为马鞍山钢铁工业和铜陵有色冶金工业提供充足的能源。

50 【解析】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生产、交通、城市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引江济淮”工程可以解决淮北春旱灾情,使小麦丰收。该工程可以给沿途河湖补充水量、稀释污染、净化水质、利于水生生物生长;同时解决沿途城市的水资源不足问题,改善城市水质等。该工程的建设沟通了长江、淮河,形成南北向水上大通道,减轻铁路运输压力;为工业生产提供水源,降低生产成本等。

51 【3—3】(浙江绍兴2012届调研)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缅甸段第一标B段主线路工程于2011年8月1日打火开焊,并在缅甸曼德勒市举行了正式开工仪式。由于管道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严重,中缅油气管道是目前我国管道建设史上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 材料二 目前中国进口原油的80%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的敏感地带之一,目前控制在美国太平洋舰队手中;同时该海域海盗活动也比较猖獗,全球60%的海盗袭击都发生在这里。

52 材料三 缅甸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十,已确定的天然气储量为25400亿立方米,已确知的原油储量为32亿桶。近年缅甸每年生产原油4000多万桶和天然气80多亿立方米,出口天然气50多亿立方米。
材料四 

53 (1)简述中缅油气管道国内段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质灾害。
答案:云南东部处于云贵高原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起伏较大;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深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5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题,该区域地跨我国两大地形区,西部为山河相间的横断山区,东部为云贵高原,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

55 (2)中缅油气管道的修建对缅甸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将缅甸的天然气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缅甸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改善缅甸沿线地区的能源结构;带动沿途地区钢铁、水泥、土建安装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56 【解析】第(2)题,缅甸天然气资源丰富,但国内天然气消费量有限,可以把天然气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图中可以看出,有一半多的油气管道在缅甸,其建设将会带动沿线地区相关行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改善沿线地区的能源结构。

57 (3)中缅油气管道的修建对云南省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缓解云南省的能源压力,促进云南省的经济发展;优化云南省的能源结构;推动天然气化工等产业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云南省环境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任答3点即可)

58 【解析】第(3)题,我国南方地区能源资源缺乏,油气管道的修建将缓解云南的能源压力,优化云南省的能源结构,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并能带动城市管网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59 (4)我国已规划布局了西北、东北和海上三大油气战略通道,再建设中缅油气管道的意义何在?
答案:有利于我国实现石油运输渠道多元化;降低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和海上进口原油的风险,保障能源供应的安全;缩短中东原油进入我国的距离。

60 【解析】第(4)题,我国大部分原油来自中东,经过马六甲海峡,对其依赖度较高,而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不仅可以缩短运输距离,还可以减轻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


Download ppt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7课 资源跨区域调配.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7课 资源跨区域调配."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