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什麼是「新前衛」 時間:2012年10月11日1.00~3.00pm 地點: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藝文中心 主講:王福東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什麼是「新前衛」 時間:2012年10月11日1.00~3.00pm 地點: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藝文中心 主講:王福東"—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什麼是「新前衛」 時間:2012年10月11日1.00~3.00pm 地點: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藝文中心 主講:王福東
大都會畫廊「親愛的新前衛‧帝國狂想 (首部曲)」個展,台南 泰郁美學堂「親愛的新前衛‧大聖 (二部曲)」個展,嘉義 德鴻畫廊「親愛的新前衛‧慈悲 (三部曲)」個展,台南 新心藝術館「親愛的新前衛‧風流大帝的復仇 (四部曲)」個展,台南 新思惟人文空間「親愛的新前衛‧鏡相/幻相 (五部曲)」個展,高雄 國立海洋大學藝文中心「親愛的新前衛‧天蠶變再變」個展,基隆

2 《親愛的安德烈》 作者:龍應台、安德烈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07年10月23日 (兩代共讀的36封家書)
《親愛的安德烈》 作者:龍應台、安德烈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07年10月23日 (兩代共讀的36封家書)

3 大都會《今藝術》1104廣告 大都會《今藝術》1105廣告

4 泰郁《藝外》1108廣告 德鴻《藝外》1111廣告

5 新心《今藝術》1203廣告 新思惟《今藝術》1206廣告

6 前衛、超前衛、新前衛 1.「前衛」的定義。 Avant-garde 在藝術史上,我們看過曾經在當時引領風潮;也曾經被當時的社會或媒體稱作「前衛藝術」者,它們其實是一種「短暫」的視覺現象,是「攻城掠地」的過程或「手段」。 「前衛」(Avant-garde)原本是法語,譯成英文即front guard,advance guard,「前衛」是其直譯之意。 人們經常用這詞指涉新穎的或具備創新與實驗性的作品;或指某些人物的思想與行為模式,尤其是對藝術、文化或政治的各項層面所產生的現象,這種現象,足以孕育創新或實驗精神的氛圍,這就是「前衛」。 ●從朱沉冬講起….(1972高雄學苑的一天 年前------) 這就是前衛 ●軍事用語 侵略性的搶灘(灘頭堡)/海路雙棲部隊/海軍陸戰隊 ●非流派‧非主義 ●球場論前衛 ●不要墨守成規、先進、改變與創新 ●是一「短暫的現象」;是攻城掠地的過程或手段 ●以杜象為例(達達的起源)

7 ●莫內,1874年在巴黎展出的名畫「日出印象 」(左上) ●康丁斯基,1924年的無題作品 (左下) ●喬治‧布拉克,「二重奏」1937年 (右下)

8 ●《噴泉》(Fountain)是杜象1917年的作品,這是他稱為「現成物」(也被稱為「實物藝術」)的作品之一 (左上) ●向死兔子講解藝術,1967.波伊斯坐在杜塞爾道夫「希梅拉画廊」門口 (左下) ●謝德慶作品,「自囚」 (右下)

9 2.關於「超前衛」。 Trans-Avantgarde 超前衛繪畫,是專指1980年代初期發生在義大利的平面圖式的繪畫運動,主要代表藝術家有「三C」---齊亞(Sandro Chia)、克雷門第(Francesco Clemente)、古奇(Enzo Cucchi)、德馬利亞(Nicola De Maria)、帕拉迪諾(Mimmo Paladino)等五位。 是由義大利藝評家暨國際策展人奧利瓦(Achille Bonito Oliva)在1979年創建的藝術理論。 它表現出在當時觀念藝術盛行之際「重返繪畫」的態度。就像在古典繪畫當中,藝術家運用油畫製作大幅畫作,這是標示重返個人;或重拾區域性的藝術價值,以古典的義大利圖像為主要內容。藝術家呈現「一些神話的、怪誕的、具有詩意的武裝形象」(Catherine Millet, histoienne de l art);以及重新創造「歷史的再閱讀」之可能。他們畫一些寓意式的、想像的或寫實的人像,如同神話式的、宗教式的,敘事性的、永恆的和隱寓式的再現。對義大利藝術家而言,在畫作中必須有一項來源的根據,例如形象的問題,無論是在構圖或造形方面,它也包刮來自於文藝復興和象徵主義的再現 ●起源於對1970年代前衛藝術思潮「觀念藝術」的反動 ●1967年「科技與藝術」 班雅明1930「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新的靈光」 ●1979年由奧里瓦倡建 重返繪畫的本質 繪畫圖像的探索 ●超(Trans) 穿過、超越、轉化 ●神話似的、宗教式的、敘述性的、永恆性的隱喻式的再現;或稱作「歷史的再閱讀」、遊牧性(逐水草而居) ●(德國)代表藝術家《新表現主義》 (Neo-Expressionism):巴斯利茲Georges Baselitz、潘克A. R. Penck、波克Sigmar Polke、安瑟‧基佛Anselm Kiefer、依門朵夫Jörg Immendorff ●台灣「超前衛」起源:陳傳興、曲德益(德國第8屆文件大展);王福東、張心龍、陸蓉芝(紐約蘇活區) ●代表藝術家:吳天章、楊茂林、郭為國、黃進河、李明則 棺未蓋論已定。 ●「56社」之歷史意義。 以「47社」為例---鄭南榕、李敏勇、鄭炯明、曾貴海…

10 ●義大利超前衛,是由義大利藝評家暨國際策展人奧利瓦(Achille Bonito Oliva)在1979年創建的藝術理論。Achille Bonito Oliva (右上) ●超前衛繪畫,主要代表藝術家有「三C」,意即;齊亞(Sandro Chia)、克雷門第(Francesco Clemente)、古奇(Enzo Cucchi)、德馬利亞(Nicola De Maria)、帕拉迪諾(Mimmo Paladino)等五位。●義大利超前衛「三C之一」,齊亞 Sandro Chia , Nicht for Richt, (左下) ●義大利超前衛「三C之一」,克雷門第 Francesco Clemente , (右下)

11 ●義大利超前衛「三C之一」,古奇 Enzo Cucchi (左上) ●義大利超前衛代表藝術家之一,德馬利亞 Nicola De Maria (右上) ●義大利超前衛代表藝術家之一,帕拉迪諾 Mimmo Paladino (右下)

12 ●(德國)代表藝術家《新表現主義》 (Neo-Expressionism):巴斯利茲Georges Baselitz、潘克A. R
●(德國)代表藝術家《新表現主義》 (Neo-Expressionism):巴斯利茲Georges Baselitz、潘克A. R. Penck、波克Sigmar Polke、安瑟‧基佛Anselm Kiefer、依門朵夫Jörg Immendorff●德國新表現主義代表藝術家之一, 巴斯利茲 Georges Baselitz (左上) ●德國新表現主義代表藝術家之一, 波克Sigmar Polke (右下)

13 ●德國新表現主義藝術家之一 , 安瑟‧基佛 Anselm Kiefer (左上) ●德國新表現主義藝術家之一, 潘克 A. R
●德國新表現主義藝術家之一 , 安瑟‧基佛 Anselm Kiefer (左上) ●德國新表現主義藝術家之一, 潘克 A. R. Penck (左下) ●德國新表現主義藝術家之一,依門朵夫 Jörg Immendorff (右下)

14 ●台灣「超前衛」起源:陳傳興、曲德益(德國第8屆文件大展);王福東、張心龍、陸蓉芝 (紐約蘇活區) ●代表藝術家:吳天章、楊茂林、郭為國、黃進河、李明則 棺未蓋論已定。 ●「56社」之歷史意義。 以「47社」為例---鄭南榕、李敏勇、蘇貞昌、鄭炯明、曾貴海…●《四個時代》是吳天章早期的代表作,分別以兩岸統治者蔣介石、蔣經國、毛澤東、鄧小平為題,此為其一「關於蔣經國的統治」1980年代 (左上) ●熱蘭遮紀事 L9301 ,是楊茂林1993年的作品 (右上) ●郭維國作品,寫實不死霸氣依舊,懷著一股熱血與使命感,在這時期做了許多政治議題的作品。(左下)

15 ●黃進河1956生於嘉義,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畢業,用色大膽的程度超像台灣當代藝術家黃進河,一整個虛擬世界的視覺暴力美學…。(左上) ●四十而不惑 ,作者:李明則 壓克力、畫布 三連作1996 (右上) ●2000年「Tony wong 黃榮禧作品大未來画廊 (左下) ●侯俊民作品極樂圖懺 1/30 (右下)

16 3. 什麼是「新前衛」。 Neo-Avantgarde 「新前衛」並不是單單指涉我個人的作品風格,而是我本人自1999年起對台灣藝壇的觀察與期待。 「新前衛」這三個字的由來。 主要是根據國立台南藝術大學2009年4月1日與7月1日發行的《藝術觀點》雜誌第38、39期「新前衛---學院繪畫新浪潮」的專輯製作所衍生出來的。 也就是說,在《藝術觀點》雜誌第38、39期「新前衛---學院繪畫新浪潮」的專輯當中,它點出「30位學院中的年輕藝術家」作為「新前衛---學院繪畫新浪潮」的文本。 這六個學院,包含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與臺南大學美術研究所。 從這些學院中,總共取樣30位研究生的創作評介,執筆撰寫藝評文章的寫手,是由當時就讀南藝大史評所的研究生林俐吟、方笙容、楊佳璇、陳厚合、游原一、賴駿杰等人所擔綱負責。 ●100%以「超前衛精神」為範本。反對前衛、等於「新保守」(共和黨、右派) 1791年法國大革命期間,制憲會議上,保皇黨座右邊;改革派坐左邊….。 ●是對於台灣「後1990年代」裝置藝術與媒體藝術…的反動。 ●同時,也因為「前1990年代」市場的過度操作, 乃至於藝術生態環境裡頭出現了平面繪畫的嚴重斷層現象, 這種現象,一直到新一波的藝術市場到來,所謂「藝術」, 才又從新回到平面繪畫的懷抱;也是另一波「重返繪畫」的實踐。

17 ●《藝術觀點》雜誌第38期「新前衛-學院繪畫新浪潮」專輯,對於台灣當下高等教育--美術創作研究所,有全面性的專題研究與報導,此為38期雜誌封面圖版,王福東主編,2009年4.7月分別出版 (圖左) ●王福東著作《親愛的新前衛‧進畫論》,2010年4月出版 (圖中) ●王福東著作《親愛的新前衛‧鏡相、幻相》,2012年1月出版 (圖右)

18 ●1980年代美國由 「共和黨」(右派) 雷根主政時,結束了與蘇聯冷戰的時代,在政治上,一般稱為「新保守主義」也是所謂的「蘇修」路線,意即「與蘇聯(戈巴契夫)修好…..」。(圖左)
●1791年法國大革命期間,制憲會議上,保皇黨坐右邊;改革派坐左邊….,於是在政治上開啟了「左派」「右派」的先河。(圖右)

19 4.從「學院繪畫新浪潮」到「新台灣壁畫隊」 ●南藝大與《藝術觀點》2009年。 ●「新前衛」一詞,正式出土。 ●「學院繪畫新浪潮」介紹,精神特質:都會性格、「在朝的」主流趨勢。 ●類比「超前衛」:神話似的、宗教式的、敘述性的、永恆性的隱喻式的再現;或稱作「歷史的再閱讀」、遊牧性(逐水草而居) ●「新台灣壁畫隊」2011年。高雄的「在地性格」(橋頭糖廠),「在野的」非主流趨勢(市場的非主流可能是學術的主流?) ●類比1980年代「紐約東村」(East Village)塗鴉性格。代表藝術家:巴斯齊亞與哈林。 ●「學院繪畫新浪潮」與「新台灣壁畫隊」的代表藝術家:現在進行式。

20 ●keith harning 出生於賓州,19歲時搬至紐約,並於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就學,作品帶有濃厚的普普藝術風格;他最早期的作品於1980年創作,當時他在紐約地鐵的車站中,尋找黑色的海報待貼處,使用白色粉筆塗鴉,多為粗輪廓線,單色、空心的抽象人物、動物等圖案。1983年美國哥倫比亞電視台採訪他在地鐵站塗鴉,以及被逮捕的現場狀況,使得他一夕間家喻戶曉,隨後在不斷的展覽與創作下,以塗鴉畫家之姿進入了博物館,作品價錢水漲船高。除此之外,他還受邀進行許多博物館的行動繪畫創作。1985年,法國國立當代美術館及荷蘭國立美術館為他舉辦了專題展。1986年,他在紐約市蘇活區開了一家販賣自己作品的雜貨店,名為「Pop Shop」。 1988年,他發現自己罹患愛滋病,凱斯開始積極以作品提醒青年人安全性行為。1990年哈林因愛滋病併發症於紐約病逝,年僅31歲。他的畫作成為20世紀醒目的視覺藝術代表之一。

21 ●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1960年12月22日-1988年8月12日—28),是一位美國藝術家。巴斯奇亞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區。他的母親瑪蒂兒是波多黎各人,父親傑拉德·巴斯奇亞則是海地人,他先是以紐約塗鴉藝術家的身分獲得大眾認識,後來成為一位成功的1980年代表現主義藝術家。巴斯奇亞的作品至今仍深深影響著當代的藝術家,而且價值不斐。(圖左) ●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 & madonna(圖中) ●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作品(圖右)

22 ●尤瑋毅1977出生,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研所西畫創作 ,「就愛畫男人」尤瑋毅的一幅「男人舔香蕉」畫作顛覆大家的想像… (左上) ●羅展鵬, 1983年出生於嘉義, 從小父母離異, 和周杰倫一樣成長於單親家庭, 不停的畫畫就成了他尋找慰藉及存在感的方法…,「草莓族」是他的代表系列….. (右上) ●李承道,1982 出生於台北,他的KUSO畫筆,運用古典油畫構圖技巧,台客之夜店百態活現於宮廷式油畫中,連打麻將、飲酒作樂都顯得高貴 ,如周杰倫混搭傳統古典詞彙與現代曲風般,李承道開創出藝術復古潮流的新意;更彰顯隨性的、挪用的、通吃外來文化的台灣本色 (右下)

23 ●王亮尹,1979 生於台灣,現居住於台北,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作品風格以捕捉甜點的短暫美好:冰淇淋、蛋糕…
●王亮尹,1979 生於台灣,現居住於台北,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作品風格以捕捉甜點的短暫美好:冰淇淋、蛋糕….。 (左上) ●張騰遠,1983年生,南藝大造形所畢業,其自述創作靈感來自於主流與主音調間的相互拉扯,奏鳴出屬於新生代的「不和諧音」,或許就像美學中所謂的「微形感性」,與生活體驗中私密的、細瑣的靈光片羽,輕薄到難以掌握的感覺「碎片」 (左上) ●廖震平1982 出生於新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學院繪畫新浪潮-「遙控賽車場-2」,2008 (右下)

24 ●今年春天「新台壁」將引爆台灣最大規模的視覺藝術行動,從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台北「華山1914文創園區」、台南「白鷺灣Art space」、南投「紙教堂」,串聯島嶼展開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台灣壁畫隊博覽會,為新台壁「2012國際移地創作計畫」與「下鄉計畫」蓄積能量與爆發力。 新台灣壁畫隊2010年成立於橋仔頭糖廠藝術村(白屋),由前高雄美術館館長李俊賢及畫家李俊陽發起,2011年展開「台灣移地創作計畫」與「下鄉計畫」,至今計有125位視覺藝術創作者參與,堪稱台灣浮出地表最生猛多元,也最以來開放自由的畫會組合。

25 ●林書楷,1983年生於台南市,北藝大研究所畢業,Art Plus Taiwan封面. 八月號於今晚全省7-11上架,大家快來買一本
●林書楷,1983年生於台南市,北藝大研究所畢業,Art Plus Taiwan封面!!!八月號於今晚全省7-11上架,大家快來買一本!!NO NUKES!!!(右下)

26 5. 從「帝國大反擊」說起…(喬治‧盧卡斯與21世紀的藝術預言) ●2008年7月
5.從「帝國大反擊」說起…(喬治‧盧卡斯與21世紀的藝術預言) ●2008年7月...台北印象。●2010年10月 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 ●1999年《藝術觀點》。●帝國!「新保守主義」觀點 ●為什麼「新前衛」等於「新保守」…擁抱與延伸。 ●21世紀藝術預言:1.東方神秘主義興起,上海的後花園(中國崛起與中國滅亡) ●21世紀藝術預言:2.從雙年展到光年展…。策展/裝置藝術:帝國的回憶---(地球國之藝術冥想….)。

27 ●星際大戰系列-導演-,治‧盧卡斯與 Yota (左)●星際大戰系列-「帝國大反擊」電影海報(右)

28 ●帝國大反擊‧王者再現 /首部曲 ,展覽DM—台北印象畫廊(左上) ●帝國大反擊‧長驅直入 /二部曲 ,展覽DM—台北印象畫廊(右上) ●帝國大反擊‧威脅潛伏 三部曲 ,展覽DM—台北印象畫廊(左下)

29 ●1999年,美國NEWS WEEK新聞周刊…預言…亞洲環帶---東方神秘主義興起…。

30 ●從聖露琪亞車站(Staz. S. Lucia)下車之後,一路沿著大運河沿岸 Canale Grande、途經學院美術館(Accademia)旁的學院橋(Ponte dell‘Accademia)、鼎鼎大名的黃金宮(Da’D‘Oro)、鑄幣場(Zecca)、里亞托橋(Ponte di Rialto)到聖馬可(San Marco)整座城市都是威尼斯雙年的「展場」,到處都有「大布旗」高掛在展場大門。水上巴士(Vaporetto)是威尼斯的公共交通工具,貢朵(Gondola),是意大利威尼斯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水上交通工具。

31 ●巴斯光年(Buzz Lightyear),是《玩具總動員》這部電影中的主要角色,於1995年5月26日首次呈現給觀眾,在《玩具總動員》續集中仍是主角之一。他也出現在電影《巴斯光年的星際使命:冒險的開始》以及電視劇系列《巴斯光年的星際使命》。它是台灣製造的玩具,他的口頭禪是「飛向宇宙,浩瀚無垠」。 在電影中,巴斯光年這一個角色不過一個星際宇航員玩具而已;而電視系列中則真實呈現了這個玩具被設想角色來自於一個真實的宇航員。他的名字的創意則取自阿波羅號宇航員Buzz Aldrin 。●從雙年展到光年展…。策展‧裝置藝術:帝國的回憶…(地球國之藝術冥想….)

32 6.從「帝國的回憶」說起…(1999年台北故宮在巴黎羅浮宮的特展意涵) ●1999年,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作者為鄭曦原,係《紐約時報》對華報導特級選編,起迄年代為1857年1月至1911年10月。 ●同年,台北故宮在巴黎羅浮宮也舉辦了「帝國的回憶」這樣一個專題的特展。 ●延續與斷裂….,所以需要「帝國大反擊」…,這是政治問題,但在藝術上…,同樣也需要「帝國大反擊」,也就是「重返繪畫」的新保守主義觀點…延續(與創新)傳統… ●以喬治‧盧卡斯的「星際大戰」電影系列為例,帝國,永遠為人們所嚮往…

33 ●美利堅帝國 ●大清帝國 ●圖書名稱: 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作者為鄭曦原,係紐約時報於1999年專題報導與特級選編,起迄年代為1857年1月至1911年10月。同年,台北故宮在巴黎羅浮宮也舉辦了「帝國的回憶」這樣一個專題的特展。●延續與斷裂….,所以需要「帝國大反擊」…,這是政治問題,但在藝術上…,同樣也需要「帝國大反擊」,也就是「重返繪畫」的新保守主義觀點…延續(與創新)傳統…●帝國--封建的思想--威權的象徵--權力的滿足以「星際大戰」電影系列為例,帝國,永遠為人們所嚮往…

34 ●蘇維埃帝國 ●帝國--封建的思想--威權的象徵--權力的滿足以「星際大戰」電影系列為例,帝國,永遠為人們所嚮往…

35 7.「單體藝術」的界定 ●針對當代「多元主張」與「多元觀點」反動之必要!從「泛藝術」重返「藝術」;亦即釐清「美術」這樣的一種原初「美」之意涵與單純信仰。 ●試圖將1916年起,從「反藝術」的達達運動中退出,重回探討「藝術」的本質與實踐。退出「觀念藝術」的版塊…。 ●「單體」,用以區隔「多元」主張,也就是重返平面(2D)或立體(3D)「單一物體」(Object)的藝術形式。 ●具時代性。

36 ●針對當代「多元主張」與「多元觀點」反動之必要!從「泛藝術」重返「藝術」;亦即釐清「美術」這樣的一種原初「美」之意涵與單純信仰。 ●試圖將1916年起,從「反藝術」的達達運動中退出,重回探討「藝術」的本質與實踐。退出「觀念藝術」的版塊…。 ●「單體」,用以區隔「多元」主張,也就是重返平面(2D)或立體(3D)「單一物體」(Object)的藝術形式。 ●具時代性。

37 ●達達--藝術和反藝術 ●觀念藝術作為後現代藝術的核心,也是人類最高級的美術型態。那麼,什麼是觀念藝術呢?觀念藝術自產生到現在,沒有什麼太標準的定義, 雖然不同人也許會有不同的解釋,但其核心思想幾乎都是一樣的,觀念藝術並不是古典美術的語言邏輯模式,也不是現代美術的純視覺模式, 觀念藝術是一種返回事物本質的一種思維模式。

38 8.前衛→超前衛→新前衛。 (「進畫論」的進程與歷史意義) 第一週:台灣美術史分期概論 第二週:原始時期(原住民美術時期) 第三週:明清時期1661〜1895 第四週:日治時期1896〜1945 第五週:黎明時期1946〜1955 第六週:現代時期1956〜1965 第七週:現代化時期1966〜1975 ●前衛運動 ●台北達達 第八週:本土時期1976〜 ●超前衛 ●集體發聲 第九週:本土化(當代) 時期1986〜●新前衛●主流與非主流(市場與學術)雙軌制

39 ●第一週:台灣美術史分期概論 ●第二週:原始時期(原住民美術時期) ●第三週:明清時期1661〜1895 ●圖說臺灣美術史山海傳奇-蕭瓊瑞 ●台灣文學與台灣美術的流變分期,幾乎如出一轍! ●原住民美術 ●臺灣原住民分布圖(日治時期) ●明清美術

40 ●第四週:日治時期1896〜1945 ●第五週:黎明時期1946〜1955 ●第六週:現代時期1956〜1965
●慶祝台灣光復-太平町-今延平北路一段 ●明清時期的景觀 ●台灣日治時期的地圖 ●現代時期1956〜1965 ●文星書店老板-蕭孟能 ●文星雜誌

41 ●第七週:現代化時期1966〜1975 ◎ 前衛運動 ◎台北達達 ●第八週:本土時期1976〜1985 ◎超前衛 ◎集體發聲 ●第九週:本土化(當代) 時期1986〜 ◎新前衛 ◎主流與非主流(市場與學術)雙軌制 ●洪通,台湾的傳奇。《門神》,1974 ●劇場雜誌1965年首演之宣傳海報(黃華成設計) ●朱銘與1970年代的鄉土藝術

42 9.提問與綜合討論 謝謝各位!


Download ppt "什麼是「新前衛」 時間:2012年10月11日1.00~3.00pm 地點: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藝文中心 主講:王福東"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