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章 现代汉语语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章 现代汉语语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现代汉语语法

2 目 录 第一节 语法概说 第二节 词类 第三节 短语 第四节 单句 第五节 复句 第六节 句群

3 第一节 语法概说 一、什么是语法?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科学地说就是语言中大大小小的音义结合体之间进行组合所依照的一套规则。

4 语法系统和语法学体系 每种语言的语法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每种语言的语法系统都各有自己的特点。一 种语言客 观存在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但是语法学家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搜集材料的范围、 观察问 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不可能完全一致,于是对同一语言事实就会出现不同的看法。语 法学体系就是语法学家根据客观存在的语法系统所作出的描写,是语法学家对语法现象的观 点及其根据这些观点所作出的一切阐述,它是个人或少数人科学研究的成果。

5 二、语法的特点 语法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概括性、抽象性 语法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稳定性。 语法还具有民族性的特点。

6 三、语法单位 汉语是语素、词、短语、句子逐层组合为语言。因语素作为汉语中最小意义(有意义)的单位可以按一定规律组合成词,而词作为能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可按一定规律组合成短语、词或短语加上特定的语调又可以构成句子。具有一个中心意思且前后贯通、互相衔接的一组句子又可构成句群。汉语的语法单位有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五种。

7 四、怎样学习语法 怎样学习语法?一言以蔽之,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语法,仅仅记得一些术语和 道理是 很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律。学会怎样分析、理解句子,怎样写出正确、 通顺的句子,怎样改正语法错误的病句。因此,要学好语法,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练习实 践。只有通过反复地练习和实践,才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巩固所学的知识,也才能熟 练地掌握和运用基本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语言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语言学好,使 它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服务。 另外,语法书的功用是帮助我们观察各种语法现象、了解各种语法结构规律的。因 此,学习 语法的时候不要被书上的说法限制住,要拿书上的说法和实际语言印证比较。要是书上的说 法和实际语言不相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那就要根据情形,加以修正或补充。

8 第二节:词类 一、划分词类的标准有: 1、根据语素构成词的特点: 2、根据词与词的组合特点
3、根据词有什么语法功能,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能否独立成句来区分。

9 二、实词: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类别有:a具体名词 b抽象名词 c专有名词 d普通名词 e个体名词 f集体名词
抽象名词和形容词常有“兼类现象”如:如:精神决定行为。(名词) 她长得挺精神。(形容词)

10 名词的语法特征: 1、前面可加表物量的短语,一般不能同副词组合,如:可说“一间屋子” 但不能说:“不屋子”
1、前面可加表物量的短语,一般不能同副词组合,如:可说“一间屋子” 但不能说:“不屋子” 2、名词通常在句中作主语、宾语,有时还可以放在另一名词前作定语。方位名词还常作状语。如:鸭绒褥子、丝绸服装 3、表人的普通名词后用“们”表复数。加“们”之后,不能再受数量词修饰。在专有名词后的“们”表“一类人”或“等人”“之流”的意思。 4、时间词、合成方位词和单纯方位词的四字语,都能修饰动词做状语

11 (二)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判断、存在、变化等的词,可分为及物和不及物两类(这一点与英语相同)。 及物动词后可带受事宾语。
如:学习雷锋 热爱祖国 请求帮助 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受事宾语。 如:今天我休息。

12 动词的语法特征: 1、能同程度副词以外的副词组合。动词中,注意:只有能愿动词、心态动词可以受“很” 等程度副词修饰。
2、用来充当谓语,多数能带宾语:一般可带“着、了、过”表动作、行为的持续、完成、进行等动态意义。 3、有些动词有重叠形式。单音按AA式重叠。 双音的按ABAB方式重叠。 4、能用肯定和否定相叠的方式表疑问。 如:去不去?肯不肯?

13 (三)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性质、形态、状态的词。根据形容词在造句功能上能否充当谓语,可分下列两类: ① 可谓形容词:
①    可谓形容词: 如:整洁、宽阔、干净、漂亮、聪明、伶俐、老实、泼辣、 ②非谓形容词:(也称 “区别词”) 如:共同、慢性、万能、大型、新式、初级、高速、天然

14 形容词的语法功能: 1、主要作定语、谓语有时也可作状语和补语、主语。
2、重叠形式有:AA(单音的) ABAB(双音的)高高大大 热热闹闹 大大方方 A里AB式,常表贬意:胡涂——胡里胡涂 3、一般能同副词组合,只有自身本来有表程度意义的形容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注:现称为“状态词” 如: 笔直

15 4、多数形容词可带“着、了、过”表状态但如果又带宾语的话。就应看作动词。称“使动词”
如:严肃党纪 端正态度

16 (四)、数词 表示数目或次序先后的词。 分类: 1、 基数:表示数量多少。 2、序数:表次序的先后。 3、 概数:表不确切、不肯定的数目。
4、 确数:表确切数目的数词。

17 数词的虚用 ①用确数表示不确数 如:九牛二虎之力 三番五次 ②“半”只与“一”“两”组合,“倍”只用于增加,不能用于减少。
如:九牛二虎之力 三番五次 ②“半”只与“一”“两”组合,“倍”只用于增加,不能用于减少。 ③“两”和“二”有固定的习用的搭配,不能随意使用。如:看两眼 露两手 来两下 ④“一”可直接用在名词前,表某种抽象事物或某种行为动量。 如:这一情况 (抽象) 砍一刀 (动量) ⑤如果“一”后接动词并与“就”呼应,这样“一”就不是数词,而是副词了。如:一学就会

18 (五)、量词: 从意义上说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 量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中心语”,而修饰语一般是数词或代词。 例: 代:(这/那)本书
例: 代:(这/那)本书 数(一/三)本书

19 量词的语法功能 1、数、量词组短语,充当名子成分。量词一般不单独充当名子成份,但单音节量词重叠之后可以。
2、量词可以同指示代词“这、那、每”等直接组合成“指量短语”。

20 (六)代词: 具有指称、代替作用的词。 根据其意义和功能,可分三类: 1、人称代词(大家、大伙、我、你)、2、疑问代词(什么、谁、哪么)
3、指示代词(这、那、这么些、那会儿)。

21 代词的任指和虚指: 虚指:指代不确定的人或事物。 任指:在其所指代的范围内没有另外。 虚指: 1、当代青年,谁没有过苦闷和彷徨?(任)
2、只要有信心,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任) 3、你这不要,那不要,到底要什么? (虚) 4、跳他个痛快,吃他个饱,(虚无所指称,增加语势) 5、哪里需要,哪里就是他家。(任)

22 (七)、副词: 1、什么是副词? 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时间、范围、程度、语气等意义动词。
如:互相帮助 格外高兴 “互相”“格外”都是副词,汉语的副词近200个。 2、分类: ①表程度的:

23 ②表范围的 ③表情状的:(情态、状况) ④表时间的副词 ⑤表重复、类同的 ⑥表肯定、否定的 ⑦表语气的

24 3、副词的语法特征: 副词经常是为修饰别的词语而存在的,功能很窄(只能作状语),一般不充当某一结构的中心词,因而有“副词”之称,但从表达作用上看,副词又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因而又有“副词”不副之说。 (1)除表程度的副词主要用于修饰形容词和心态动词之外,其它类副词对一般动词、形容词均可以修饰、组成以形容词为中心语或以动词为中心语的状中短语。

25 (2)表语气的副词常用来修饰全句,表达全句的语气。
(3)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数词或数量短语。只有少数副词,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修饰它们: (4)有些副词兼有关联的作用,相当于连词的功能。 (5)副词除“很”“不”外,一般不受别的词修饰。而修饰副词的一般也是副词。

26 (八)感叹词: 什么是感叹词? 感叹词也称“叹词”。表示感叹、惊喜、呼唤和应答的词。 如:唉 哎呀 喂 啊 哼 嗯 唔 哎哟等

27 感叹词的语法特点: 1、最大特点是从不与其它词进行组合,因此出现“感叹词”的地方,前后都要有停顿。所以它总是充当独立成分,即:独立语。
喂,可别烫着! (独立语) 哎哟,痛死我了! (独立语) 2、叹词在不同的句子中,读不同的语调,表不同的意义。如: (1)、啊!多么蓝的天! (表感叹) (2)、啊?你不去了! (表惊奇) (3)、啊!我回来了! (表应答)

28 (九)拟声词: 什么是拟声词? 拟声词也称“象声词”,直接诉之于听觉,摹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潺潺 琅琅 淙淙 袅袅 呦呦鹿鸣 嘈嘈切切错杂弹等 磨刀霍霍向猪羊、关关雎鸠、砍砍伐檀、机机复机机,无边落木萧萧下等来自古代书面语,使用时间长了,形式定型,使人一看便知其意,属“定型类”拟声词。 哗啦、扑嗵、卡嚓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确指意义,是拟声词中的非定型类。

29 拟声词的语法功能: ①作状语 例:小伙子(chua)地脸就红了。 ②作定语: 如:夜很静,只听见唰唰的细雨声。 ③拟声词还可以作谓语:
如:马达隆隆,带起阵阵寒风。 ④作补语: 如:锅、碗、盆、勺撞得<叮叮当当>。 偶尔作主语,如:劈哩叭啦成了除夕之夜的主旋律。

30 三、虚词 (一)、介词:主要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组成介词短语,放在动词、形容词或句子前面充当状语,表示时间、处所、对象、条件、方式等语法意义的词。 如:从今年算起(时间) 在北京参观(处所) 替大家办事(对象) 据研究得出结论(方式) 同他谈话,获益非浅。(对象) 当你再大一些,就会真正理解痛苦的含义(条件)

31 (二)连词: 指连接词、短语、句子和句群的虚词。 分为: A单音节的连词。如:“和、同、并”
B 双音节的连词。如:因为//所以 主要连接复句中的分句,表达一定的关系。 连词的语法功能就仅是接连其它词,用来构成一定的语法关系。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C 还有跟副词配合使用的连词: 如:如果//就 只有//才

32 使用时注意连词与副词语法现象的区分: 如:1、万一他出点差错,那就不好办了。(连) 2、钥匙万一找不到怎么办?(副)
3、作业还是认真点儿好。(副) 4、你是又来了还是没走?(连)——表转折 注意连词和介词的语法现象区分: 如:老师和学生在一起研究问题。(连) 我曾经[和学生]一起研究过这个问题。(介)

33 (三)助词: 助词附着于短语的特点,确定了它“词”的身份,而同什么是助词?指附着在词、短语或句子上边表示一定附加意义的虚词。 类型:
1、结构助词:的、地、得、所 2、动态助词:着、了、过 3、语气助词:吗、呢、吧、啦 4、比况助词:似的、一般、一样 5、其它助词:给、连、起见等的话。

34 助词的语法功能: A附着在词、短语或句子等语言单位上,表一定的结构关系。语法意义,或表达某种语气。 B 标志定、谓、补等成分
如:1、模糊的字迹(定) 2、他跑了三趟(补) 3、他红红的脸象苹果似的。例如: (谓) C有的助词只单独使用,有的必须和有关的词语前后呼应,配合使用。如:连//也(都) 象(仿佛、犹如)//似的(一样、一般)

35 区分语气助词和感叹词: 应注意位置、作用的不同:
语助词用在句末或句中有停顿的地方,表整句话的疑问、祈使、陈述、强调与语气,去掉之后往往句意没有什么变化。 如:别着急嘛!(祈使) 叹词表示的是人的感叹、惊喜、呼唤和应答常用在句首,用在句中的作状语,若去掉后句意往往不完整。

36 三、词类活用: 词类的活用(指把甲类词临时当作乙类词来用)充分体现了语言本身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如:
1、你这位同志太近视眼了,怎能这样看问题?(名词活用为形容词) 2、别人地里的苗子刚起身,我的苗子就大喇叭口了。(名词活用为动词) 3、他总算是雷锋了一回。(名活用为动词) 4、朱家门里穷是穷,但也志气了一辈子。(名活用为动)

37 第三节 短语 一、短语及其分类 短语是意义上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词,所以也叫做词组。是大于词汇而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 短语内的词语依靠一定的语法手段组成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现出一定的语法意义(关系)。主要的语法手段是词序和虚词。实词和实词直接组合成短语时,多依靠词序,如“意义重大→重大意义”(主谓→ 偏正),词序不同,语法意义就不一样;如果是非直接组合的,多依靠虚词,如“猎人和狗→猎人的狗”(联合→ 偏正);也有实词和虚词直接组合构成短语的,如“介词短语”等,虚词不同,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也就不一样。

38 短语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分出不同的类别。最重要的分类是“向内看结
构,向外看功能”,即结构类和功能类。结构类是看内部的结构类型,功能类是 将该短语看作一个整体,凭它在更大的单位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定它的类。 短语还可以依据其构成要素是否凝固分为固定短语和临时短语;依据意义分为 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依据是否有独立成句的能力分为自由短语和黏着短语;依 据短语层次的多少分为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等等。

39 二、短语的结构类 (一)主谓短语 由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构成,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用语序和词类表明其间的
陈述关系而不是用虚词表示。主要有三类: a 动词性谓语:思想解放 b 形容词性谓语:行为端正 c 名词性谓语:今天星期三

40 (二)动宾短语(述宾短语) 由动语和宾语两个部分组成,动语在前,宾语在后,动宾之间的支配、关涉关 系用语序表示而不是用虚词表示。依据宾语的不同类型,主要有: a 想他(动+代词) b 盖被子(动+名词) c 买三碗(动+数量) d 接受批评(动+动) e 喜欢清净(动+形)

41 (三)偏正短语 由修饰语和中心语两个部分组成,修饰语在前,描写或限制中心语,其间是修 饰关系。有两类:定中短语和状中短语。 A. 定中短语

42 由定语和名词中心语组成,前后有修饰关系,有时用“的”表示。如:
a 英雄气概 b 群众的智慧 B.状中短语 由状语和谓词性中心语组成,前后有修饰关系,有时用“地”表示。如: a 十分热烈 b 紧张地劳动

43 (四)中补短语(述补短语、后补短语) 由两个部分组成,补语附加在中心语之后,后一部分补充说明前一部分,有 时有“得”表示。如: a 干得好 b 听不明白 c 去一趟 d 高兴得跳起来

44 (五)联合短语 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构成并列、承接、选择或者递进等关 系。如: a 学校和工厂/北京、上海、广州(并列关系) b 讨论并通过(承接关系) c 升学或就业(选择关系) d 积极而且热情(递进关系)

45 (六)连谓短语 由不止一个谓词性成分连用,谓词性成分之间没有语音停顿,没有上述五中关系,其间也不用任何关联词语。连谓短语表示连续的几个动作,如: a 上街买菜/进城看戏/坐下来学习 b 拉着手不放/站着不走 c 来骑马/去上班/查资料来/游泳去 d 送一本书给他/买了辆车给我 e 有希望去日本/有话慢慢说/有病不能来 f 倒杯茶喝/买本书看

46 (七)兼语短语 由前一动词的宾语兼做后一动词或形容词的主语,即动宾短语的宾语和主谓短 语的主语套叠,形成一个宾语兼主语的兼语。有兼语的短语就是兼语短语,如: a 请他来/使祖国富强/派你去西安/选班长做代表/有人敲门

47 (八)同位短语 多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后各部分的词语不同但所指相同,语法地位一样,共作 一个成分。如: a 首都北京/京剧《空城计》/祖孙三代 /1999年那年

48 另外,还有一种松散的同位短语,其中可以有语音停顿和标点。如“一只野
兔,这个可怜的家伙,窜上了公路。”的主语。 (九)方位短语 由方位词直接附着在名词性或动词性词语后面组成,主要表示处所、范围或时 间,具有名词性。 a 大门外蹲着两条狗。 b 灶洞里的火光映红了嫂子的脸。 c 三天前他来过。

49 (十)量词短语 由数词或指示代词加上量词组成,分为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如: a 一打是十二个/小孩子三岁 b 这件(衣裳)好/那次他没去

50 (十一)介词短语 由介词短语附着在名词等次于前面组成。介词短语可以作状语、修饰谓词,用 来标明动作的工具、方式、因果、施事、受事、对象等,部分还可作补语和定 语。 a 用大碗盛汤/比前几年好多了/为健康锻炼身体 b 从胜利走向胜利/对主席的评价

51 (十二)助词短语 由助词附着在词语上构成,包括“的”字短语、“所”字短语和比况短语。 A.“的”字短语 由“的”附着在实词或短语后面组成,指称人或事物,属于名词性短语,能作 主语或宾语。 a 大的要照顾小的。 b 他首先听到的是海潮的声音。

52 B.比况短语 由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附着在名词等词语后面,组成的表示比喻、 推测等的短语,可以作定语、状语、谓语、补语等,属形容词性短语。 a 暴风雨般的掌声 / 死一般的寂静 b 木头似的站着 / 触电一样哆嗦了一下

53 C.“所”字短语 由“所”字加在及物动词前面组成,指称动作所支配或关涉的对象,是名词性 短语。 a 所想 /所需要 /所认识 b 所引用的只是一些文献资料 / 所起的作用很大

54 三、短语的功能类 短语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作句子成分,所有的短语都能充当一个更大
的短语里的组成成分;一方面是成句,大部分短语加上句调后都能成句,少部分 则不行。 短语的功能类型是由它跟别的词语组合时能充当什么句法成分决定的,即相当 于哪类词决定的。常作主语、宾语,功能相当于名词的称为名词性短语;能作谓 语,功能相当于动词、形容词的称为谓词性短语。其分类大致如下: 名词性联合短语 偏正短语(定中) 同位短语 方位短语 量词短语 “的”字短语 “所”字短语 谓词性联合短语 偏正短语(状中) 动宾短语 中补短语 主谓短语 连谓短语 兼语短语 比况短语 名词性短语 短语的功能类型 谓词性短语

55 四、复杂短语和多义短语 形式上是一个短语,实际上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的短语交叉在一起,这个短语就是多义的。多义短语虽然具有多个意义,但是在具体的上下文中通常只表示一种意义。如果在某些句子中出现了两可或多可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歧义现象了。

56 学 习 文 件 (偏正/动宾) 几 个 农 场 的 青 年 几 个 农 场 的 青 年 (偏正) (偏正) 演 好 戏 演 好 戏 (动宾) (动宾) (中补) (定中)

57 第四节 单句 (一)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有一定的语调、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 的使用单位。在 正常的连续说话中,句与句之间有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一定的标点(句号、问号或感叹号) 表示出来。

58 同一个词或短语,处于备用单位和处于使 用单位是很 不一样的。例如,词典里的“蛇”这个词,只表示一个概念,是静态的,是备用单位,因为 它没有体现交际功能。如果对正在走路的人喊一声:“蛇!”它就不再仅仅表示一个概念, 而且是发出了一个信息。这时,“蛇!”就转为动态的了,就成为使用单位的句子了。因为 它 已经体现了一种交际功能(走路的人一般会条件反射似的突然止步或后退)。作为静态单位的 词或短语,本身没有语调,而处于传递信息过程中的动态单位的句子,不仅有语调,而且在 必 要的时候,一些非语法方面的手段也会被调动起来,比如言外之意、指桑骂槐等等。

59 有时候 ,同一个词处于不同状态时,甚至在语义方面的表现也很不相同。例如“你”这个词,词典 里解释它的语义只说它是第二人称代词也就差不多了。但《水浒全传》里写潘金莲拉武松喝 酒的时候,一连多次称武松为“叔叔”,最后一次“筛一盏酒来,自呷了一口,剩了大半 盏, 看着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金圣叹对这个“你”字大加赞赏,很发 了一通议论。的确,这个“你”字突然把两个人的关系改变了,距离拉近了。“你”的这种 作用,也决不是居于静态时所能体现出来的。由此可见,同一个词或短语,处于静态时和处 于动态时在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别。作为进行交际的句子,它所表达的意义,决不 是组成它的词或短语意义的简单相加。要分析句子,要确切地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对句 子同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意义上的这种区别,我们是不能不注意的。

60 另外,由于一个词也可以成为句子,因此从量的角度上来看,句子同词或短语不能比较大小 ;当然,从交际职能上来看,说它是大于词和短语的语言单位那是可以的。可是有些书上笼 统地说句子大于词和短语,这就不恰当了。因为我们既然承认“蛇!”是一个句子,那就很 难说作为句子的“蛇!”比作为短语的“三条蛇”大。

61 (二)句子的类型 句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加以分类。 1按句子的用途和语气划分句子按用途和语气划分出来的类别,又叫句类。如:陈 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一般句子从用途和语气上划分,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1)陈述句叙述一个客观事实,把事情告诉别人的句子叫陈述句。它用的是 陈述语调(平直 调),在书面上用句号表示。句末常用“的”“了”“呢”“罢了”等语气助词。在日常口 头和书面交际中,陈述句用得最多。 陈述句按谓语的作用,又可以分为叙述句、描写句和判断句。 叙述句是叙述人或事物的动作变化的。谓语常用动词性短语充当。 描写句是描写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谓语常由形容词或具有描写性的短语 充当。 判断句是判断人或事物的名称、类属或说明事物的数量范围的

62 (2)疑问句用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叫疑问句。它用的是疑问语调(末尾 向上扬的),在书面上用问号表示。句末常“吗”“么”“呢”“吧”等语气助词。
疑问句根据表示疑问的结构形式上的特和语义情况,又可以分为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和 正反问等几种不同的句式。 ①特指问句是用疑问代词来提出疑问,要求针对这些疑问代词所指内容进 行回答。 ②是非问句要求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这种 句子 可以用点头或摇头回答,也可以用“是”或“不是”、“有”或“没有”来回答。 ③选择问句提出几个问题,要求选择其中一个作出回答。这 种句子常用“ 是……还是……”或“……还是……”的格式,一般采用复句或紧缩复句的形式。例如: 是因为怯场,心慌,还是由于身体不适而影响了声音? 你是吃米饭,还是吃馒头?

63 ④正反问正反问句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来提问,要求作出肯定或否定的 回答。它也可以说是选择问的一种,但它不采用复句或紧缩复句的形式。例如:
河里的冰厚不厚? 你跟他们到底有没有关系? 另有一种疑问句不是有疑而问,而是用提问的方式来加强肯定或否定的语气,这种疑 问句叫做 反问句(又叫反诘疑问句)。它的特点是无疑而问,答案寓于问话的反面,即 肯定的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句表达是肯定的意思。例如: 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么?他们肩上挑的,难道 仅仅是粮食? (3)祈使句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叫祈使句。它用的是祈使 语调(末尾向下 降的),句末可用“吧”“了”“呀”等语气助词。在书面上,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句末可用 感叹号,语气较和缓的可以用句号。 祈使句可分为表示要求和禁止的两类。 表示要求的祈使句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的语气。例如: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 表示禁止的祈使句也有命令、劝阻等不同语气。例如: (这是制度,)不能随便破坏!

64 (4)感叹句用来表示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它用的是感叹语 调(末 尾向下降的),书面上用感叹号表示。句末常用“啊”“啦”“了”等语气助词。
2按句子的结构划分句子从语言结构的角度分出来的结构类型,又叫句型。 如:单句、复句;主谓句、非主谓句、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 句等。 从结构上看,句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句,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 一类是复句,由 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单句形式,在结构上 像单句,但不具有一个完整的句子语调。组合而成。单句又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主谓句是由主谓短语带上一定的语调构成的,非主谓 句是由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或单个的词带上语调构成的。 主谓句有主语和谓语两部分。从表达的角度看,主谓句里谓语的表达作用更 重要,谓语的性 质更值得重视。根据谓语的性质和构成,主谓句可以分为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 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等。例如: ①今天晴天。 ②这个姑娘细高个儿。

65 非主谓句又可分为名词非主谓句、动词非主谓句、形容词非主谓句和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 。
主谓句从主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是施事还是受事看,又可分为主动句和被动句。主语是施事 的叫主动句,如“武松打死了老虎”;主语是受事的叫被动句,如“老虎被武松打死了”。 非主谓句又可分为名词非主谓句、动词非主谓句、形容词非主谓句和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 。 句子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分成完全句(没有略而不说的成分的主谓句)和省略句(详见217页), 常式句(句子成分位于常见的一般位置的句子)和变式句(有的句子成分位于超常的特殊位置 的句子),等等。单句进一步分类的情况请参看下表(见下页): 单句有各种类型,复句也有各种类型(参见本书“一般复句的基本类型”),合起来 就有一个 从上位句型到下位句型的句型系统。这个系统就是分析句子的依据,析句一般都要求指出句 子所属的类型。确定句型时,先看它是单句还是复句,若是单句,再看它是主谓句还是非主 谓句,若是主谓句,再根据谓语的结构确定其类型。主谓谓语句分属 名词谓语句(苹果两块钱一斤)、动词谓语句(这本书我看过)、形容词谓语句(他身体健康)。 3按照在句群中的地位和作用划分

66 句群中的句子,各有各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各有各的语法功能。按照在句群中的地位和作 用,句子又可分为始发句、后续句、终止句、中心句和独立句。例如:
他是一个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人。(始发句,也是中心句,提出话 题、中心)青年时代他是被“ 内部控制使用”的对象。中年时代他是在监狱、劳改农场度过的,不过也读了许多马列著作 。(后续句,展开话题,述说事情)他爱人给他送衣物,每次总是捎带一两本 马列的书。(独 立句,跟上下句不发生结构关系,而是补充、说明一些事情)他常常对人说:“战胜 磨难也是一种幸福。”(终止句,结束话题) 因为句子的类型是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来划分的,所以一个句子可以同时属于不同 的类型。例如: 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要作出很多决定。 这个句子是陈述句中的叙述句,单句、主谓句、动词谓语句,主动句,完全句,常式 句。

67 二、句子成分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在一个句子里,词与词之间,或者短语与短语之间,有着 一定的 结构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句子的组成部 分就是句子成分。因为句子除了少数由词构成的以外,几乎都是由短语构成的,所以 短语中有什么成分,句子中一般也有什么成分。 另外,在短语中跟定语、状语、补语相对应的中心语(以前叫“中心词”),我们没有作为句 子 成分处理,因为如果把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和中心语都看作是句子的基本 成分中学语文课本初中第三册上就是这样处理的(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2 版第301页)。,那就会跟着出现下面几个问题:

68 第一,中心语的性质问题。 第二,一个中心与几个中心的问题。 第三,结构层次问题。 
主、谓、宾、补、定、状这六种成分,性质单一,各有特点;而中心语的性质则比较模糊, 具有多元性。 第二,一个中心与几个中心的问题。 一个句子成分(偏正短语充当的),按理说只有一个中心语,比如一个主语只有一个主语中心 语,一个谓语只有一个谓语中心语。可是实际上,有的句子里的某个成分可能不止一个中心 语,这样就会出现“双中心”或“多中心”。 第三,结构层次问题。 有时,一个中心语前边有好几个定语或状语,而这些定语或状语往往是一层一层地递加在中 心语上的。分析中心语的方法掩盖了这种递加的关系,分析的结果跟另一种方法——框式图 解法分析的结果不一致。  

69 如果不顾句子成分之间的层次差别,把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和中心语一概 称为“句子的基本成分”,实在是欠妥当的。
基于以上的一些原因,我们没有把中心语当作句子成分看待,有时为了说明问题的需要,我 们采用了“主语中心”、“谓语中心”、“宾语中心”的说法。例如: 乌鸦的翅膀绝对遮不住太阳的光辉。 我们把上例中的“翅膀”叫做“主语中心”,把“遮”叫做“谓语中心”,把“光辉 ”叫做“宾语中心”。 (一)主语和谓语 1什么是主语和谓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出谓语说的是谁或什么;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的,说 明主语怎 么样或是什么。分析句子成分时,用“‖”把主语和谓语分开,“‖”之前是主语, 之后是 谓语。当主谓短语作其他短语的成分时,主语下面画“=”,谓语下边画“—”。例如: ①优秀的科学家‖必定是某种程度的狂人。 ②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 ③她‖性格和蔼。

70 (2)数量词或数词作主语,一般是在表示数量关系的句子里,或者它所指的事物在上 文出现过或下文要出现的或是不言而喻的。例如:
2主语的构成 (1)名词和代词经常作主语。例如: ①天才,‖就是2%的灵感加上98%的汗水。 (2)数量词或数词作主语,一般是在表示数量关系的句子里,或者它所指的事物在上 文出现过或下文要出现的或是不言而喻的。例如: ①一斤‖是500克。 ②(他买了两本书,)一本‖是小说集,一本‖是论文集。 (3)动词作主语,谓语一般具有描写或判断性质,谓语或谓语中心常由形容词或表示 开始、停止、判断、使动、应该等意义的动词充当。例如: ①翻译‖不容易。 ②浪费‖可耻。

71 (4)形容词作主语,谓语一般表示判断或使令意义等。例如:
①谦虚‖是一种美德。 ②美丽‖是同清洁分不开的。 (5)短语作主语。名词短语常作主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也可以作主语。例如: ①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 ②放光的‖不都是金子。 ③天安门前‖灯火辉煌。 ④吃鲜荔枝蜜‖倒是时候。 ⑤在江河里游泳‖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⑥沉着、勇敢‖是战士应有的品质。 ⑦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⑧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宣告了蒋介石消灭红军计划的破 产。

72 3主语的意义类型 从主语和谓语的意义关系上看,主语有三种类型: (1)施事主语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2)受事主语主语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3)中性主语主语不是施事、受事,而是描写、判断、说明的对象。 4谓语的构成 (1)动词或动词短语经常作谓语,主要叙述主语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在主动句中说明主语 作什么动作,在被动句中说明主语受到什么动作。“是”“应该”等非动作性动词主要用来 判断、说明主语的类属或说明能够怎样、应当怎样、愿意怎样等。例如: ①客人‖来了。 ②人类‖早就幻想飞向太空。 ③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 ④她‖唱得优美、动听。 ⑤轮船‖在江面上缓慢地行驶着。

73 (2)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作谓语,主要用来描写主语的性状,说明主语本身怎么样。例如: 
带双宾语的动词短语和连动、兼语短语也可作谓语(参见后面“宾语”和“几种特殊 的句式”)。 (2)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作谓语,主要用来描写主语的性状,说明主语本身怎么样。例如:  ①树叶‖绿了。 ②她‖对人很热情。 ③他‖高兴在脸上,我‖高兴在心里。 ④他‖已经累得精疲力竭了。 (3)代替动词或形容词的代词可以直接作谓语。 (4)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一般用于说明天气、日期、籍贯等简短的句子,有些名 词短语作谓语则是描写人物的容貌或说明事物的情况、价值等。

74 (5)数词、数量词作谓语,常用来说明事物数量、价值、年龄等;重叠的量词作谓语 ,常用来描写事物之多。
(6)主谓短语作谓语 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这是汉语中很有特色的一种句子。为了便于说明,我 们把全句的主语称为大主语,把作谓语的主谓短语中的主语称为小主语,把主谓短语中的谓 语称为小谓语。 主谓短语作谓语的情形比较复杂,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大主语同小主语有施受关系。 ①受事‖施事+小谓语大主语是受事,在意念上是受小谓语支配的;小主语是施事 。例如: ①这件事‖我知道。 ②那本书‖我看完了。 ③这个道理‖任何人都能讲得清清楚楚。 ④任何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⑤一口水‖他都不喝。

75 第二种:大主语同小主语有领属关系。 这类句子一般都可以转换成“主—动—宾”格式的动宾谓语句。
②施事‖受事+小谓语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在意念上是受小谓语支配的。例如 : ⑥我‖这部电影看过。 ⑦咱‖福都享够了。 ⑧他‖名山大川都走遍了。 ⑨我们‖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第二种:大主语同小主语有领属关系。 小主语代表的事物隶属于大主语,是大主语的一部分。例如: ①他‖身体健康。 ②山里人‖胆子本来就小。 ③这些战士‖眼睛熬红了。 ④外表文静的何士光‖内心世界非常丰富。 ⑤现在的大青山,‖树木不多。 ⑥沙漠地区,‖空气干燥。 这类句子的小谓语大多是形容词性词语;但也有非形容词性的,如例③。

76 第三种:大主语是主谓谓语叙述的情况所关涉的对象。
①这部影片,‖观众有不同的意见。 ②那个地方,‖他并不陌生。 ③这个问题,‖研究的人太多了。 ④这类事,‖我们的经验很丰富。 ⑤新的操作方法,‖现在能掌握的人很少。 第四种:作谓语的主谓短语是主宾同形结构。 ①他们俩‖手拉着手。 ②全世界人民‖心连心。 ③咱们‖谁也别忘了谁。 ④生产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 ⑤他们‖你帮我,我帮你。 这类句子的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也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或领属和被领属的关系,只不 过格式 上有点特殊。例①至例④的主谓短语是主宾同形结构;例⑤中“你帮我,我帮你”,是两个 主谓短语回环的形式,一般不单用一个。

77 第五种:大主语同谓语中的某一词语(常常是代词)有复指关系。
①高耸入云的桥堡,‖这是多么宏伟的建筑。 ②42个活蹦乱跳的小伙子,‖他们都是好战士。 ③雷锋,‖他是我们时代的新人。 ④这个孩子,‖我也疼他。 ⑤跑第一的刘晓明,‖我们应该给他点奖品。 ⑥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⑦这位南征北战整整十年的老战士,‖他的作战经验是非常丰富的。 下面的句子也可归入这一类型: ⑧他的两个妹妹,‖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 ⑨他们‖有的讲故事,有的发议论,有的兴冲冲地截言插语作补充。 例⑧、⑨中的大主语分别同谓语里的有关词语有复指关系,它们的谓语都是由主谓短 语构成 的联合短语充当的。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有复指关系的其他句子同这类主谓谓语句混淆起来 。例如: ⑨飞沙像山一样压下来,那在大戈壁里是不希罕的。 B10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78 第六种:大主语是时间、处所词语,谓语对大主语进行描写或说明。
①江南的夏夜,‖蛙声如潮。 ②天安门前,‖灯火辉煌。 ③湖面上,‖波光粼粼。 ④江岸上,‖厂房巍峨。 ⑤那边山坳里,‖枫树的叶子全红了。 第七种:大主语是主谓短语,摆出一种情况,全句谓语对大主语进行评议或说明。 ①“四人帮”疯狂镇压“四五”运动,‖铁证如山。 ②他分析问题,‖头头是道。 ③小杨办事,‖钉是钉,铆是铆。 第八种:作谓语的主谓短语是名词或名词性的。 ①这书‖一本两块钱。 ②这书‖两块钱一本。 ③这种塑料花‖多少钱一把? 这种名词性主谓谓语句极少见,多见于口语里。 主语、谓语构成表,见附录《现代汉语语法简表》。

79 5主语、谓语的语序和主、谓之间的停顿 (二)宾语 1什么是宾语
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有时为了强调谓语,在表示疑问或强烈感情的句子里 ,主语和谓语的语序也可以颠倒。例如: ①找到了没有,你的手表? ②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主语、谓语之间一般没有停顿,但是有的句子感情强烈或因句子过长,在口语中也有 停顿,在书面上用逗号隔开。例如: ③在沙漠里,水,‖多么珍贵啊! ④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 的极端的热忱。 (二)宾语 1什么是宾语 宾语是动词性词语后边的连带成分,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它一般 可以回 答动作行为涉及的是“谁”或“什么”的问题。分析句子时,宾语用“”表示。带宾语的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动词性短语。

80 (2)数量词或数词作宾语,它们所指称的事物一般要是上文或下文出现的,或因一定 的语言环境不言而喻的。
2宾语的构成 能作主语的词和短语,一般也能作宾语。 (1)名词、代词经常作宾语。 (2)数量词或数词作宾语,它们所指称的事物一般要是上文或下文出现的,或因一定 的语言环境不言而喻的。 (3)动词、形容词作宾语,谓语动词常常是表示心理活动、开始、停止或表示对待、 处理等意义的动词。例如: ①他‖喜欢学习,(一有空就去图书馆。) ②大家‖停止了争论。 ③这种行为‖应予以批评。 ④广州工农民主政府‖宣布成立了。 ⑤人人‖讲卫生,个个‖爱清洁。

81 (4)短语作宾语。在很多情况下,宾语往往是由短语充当的。例如:
动词、形容词作宾语同它们带上定语活用为名词作宾语不一样,例如“我们坚决支 持你们的 斗争”和“我喜欢小张的沉着,也喜欢小刘的痛快”,其中的“斗争”、“沉着”、“痛快 ”不能看作是动词、形容词作宾语。 (4)短语作宾语。在很多情况下,宾语往往是由短语充当的。例如: ①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②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③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总结经验教训。 ④这几本书‖都是从图书馆借来的。 ⑤他‖在看打球。 ⑥我们‖要提倡顾全大局。 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持清醒的头脑。 ⑧她‖感到十分满意。 ⑨我‖知道他已经回来了。

82 3双宾语 有些表示交与、告知、称叫意义的动词,如“给”“送”“赠”“奖”“罚”“教”“问” “告诉”“请教”“通知”“称”“叫”等,可以带两个宾语。靠动词近的宾语一般指人, 叫近宾语;离动词远的宾语一般指事物(也有的指称呼),叫远宾语。 例如: ①他‖给我[HT1.][HT5K] 一封信。 ②母亲‖教给我 许多生产知识 。 ③王老师‖教我们 数学。 ④我‖借了学校资料室 几本书“学校资料室”和“几本 书”之间有领属关系。有人主张这种句子不作双宾语处理。。 ⑤党组织‖交给他 一个烈士的孩子。 ⑥他‖问我 小刘的学习好不好 。 双宾语中也有两个都指物或都指人的,如例④、⑤。例⑩中近宾语指物,远宾语指人 ,这种情况很少见。双宾语同联合短语作宾语不同,要注意区别。例如:

83 4宾语和动词的关系 (1)宾语表示动作的对象。 (2)宾语表示动作的结果 也有的认为这两种分析法都有理。
朱德熙先生认为:“双宾语结构是一个述语同时带两个宾语。这两个宾语各自跟述语发生 关 系……双宾语格式只能三分(述语、近宾语、远宾语),不能二分。”朱先生同时又 说:“我们也可以采用另一种观点,即把双宾语格式看成是述宾结构带宾语的格式。”,见 《语法讲义》 ,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21页。我们赞同这一意见,所以双宾语结构可作如上丙种分析。 4宾语和动词的关系 (1)宾语表示动作的对象。 (2)宾语表示动作的结果

84 (3)宾语表示行为者使用的工具或有工具意义的事物。 
(4)宾语表示动作的处所。动词一般是不及物动词。宾语与动词的意义关系很复杂。从施受关系看,宾语又可以分为三种: 受事宾语:宾语一般是动作行为支配或涉及的对象,或表示动作的结果,或 表示动作行为使 用的工具等。例如:爱人民、修水库、喝两盅 、写草书、抽烟斗、听半导体、吃 火锅、跳牛皮筋儿等。 施事宾语:宾语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例如:教室里坐着三个同学、东方升 起了红太阳、午后走了一位旅客、桥上能走大卡车 。 中性宾语:指施事、受事以外的,或难于断定是施事还是受事的宾语。例如 :他是 教师、山上有座庙、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待我似亲人、他的外号叫“闲不住”。

85 (三)补语 1什么是补语 2补语的构成
补语是谓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后边的连带成分,对谓词性词语起补充说明作 用。它可以回答 “怎么样”、“多久”、“在什么地方”等问题。分析句子时,补语用“〈〉”表示。 2补语的构成 补语一般由以下这些词或短语充当:动词、形容词、表动量或时量的数量词、代词“怎么样 ”、副词“很”和“极”、表示时间或处所的介宾短语以及动词或形容词性的各种短语。例 如: ①他‖带〈走〉了所有的书。 ②天上‖飘〈过来〉几朵白云。 ③教室‖打扫〈干净〉了。 ④道静的心‖突地动了〈一下〉。 ⑤我们‖在路上走了〈三天〉。 ⑥他们‖谈得〈怎么样〉? ⑦天气‖冷得〈很〉。 ⑧大家‖高兴〈极〉了。

86 (1)动词后面的补语,常常表示动作的结果、时间、处所、数量、趋向、可能、经历的时段 或空间等。
从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出,补语前面用不用“得”是有规律的:趋向 动词、数量词、副词“极 ”、介宾短语作补语都不用“得”;各种短语、副词“很”、代词“怎么样”、形容词的重 叠形式和本身已表示程度意义的形容词(如“笔直”“雪白”“通红”“飞快”等)作补语, 都要用“得”。 补语前用助词“得”很常见,也有用“个”“得个”的,如“喝个痛 快”“打得个落花流水”。 结构助词“得”容易同“觉得”“值得”“晓得”等动词中的后缀“得”相混淆,应注意区 别。“觉得”“值得”“晓得”分别都是词,它们后面的部分往往都是宾语。至于“记得” “认得”“懂得”等,后面跟的是名词性词语,则作宾语,“得”是动词后缀;后面跟的是非名词性词语,则作补语,“得”是结构助词。 3补语同动词、形容词的关系 (1)动词后面的补语,常常表示动作的结果、时间、处所、数量、趋向、可能、经历的时段 或空间等。 结果补语:赶〈走〉、吓〈跑〉、打〈死〉、写〈完〉、晒〈干〉、讲〈清 楚〉、洗〈干净〉、打〈不倒〉、打得〈倒〉、看〈不清〉。 时间补语:生〈于1950年〉、写了〈三天〉(“三天”是“写”经历的时段) 、住了〈一宿〉(“一宿”是“住”经历的时段)。

87 有时动词后边既有趋向补语,又有对象宾语时,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可有三种情况:
拿〈出来〉一本书。 拿了一本书〈出来〉。 拿〈出〉一本书〈来〉(“出”和“来”分别是语素, 合起来才是 一个词,作一个补语,而不是分别作补语,所以用线把 它们连了起来) 上面三例用框式图解法可作如下分析:这里的三例框式图解法,参见《中学语文教学》1985年2期上冯志纯的《谈谈句子的分析和图解法》一文。 可能补语:在动词后面用“得”或“不得”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例如:“ 这个人你惹〈不得 〉”、“这东西晒〈得〉晒〈不得〉?”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前加“得”或“不”,也能 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例如:写〈完〉——写得〈完〉/写〈不完〉,洗〈干净〉——洗得〈 干净〉/洗〈不干净〉,抬〈出来〉——抬得〈出来〉/抬〈不出来〉。 有时,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结果补语和可能补语的界限很难划开,但只要一放进具体的 语言环境中,它们的界划就十分清楚了。例如:“你看,这个字写得好不好?”(字已写)

88 (2)形容词或心理活动的动词后面的补语,常常表示性状或行为达到的程度,也可以表示数 量、时间或趋向等。
从上面的例子还可以看出,从提问的形式和答话的否定形式也可帮助我们把结果补语和可能 补语区分开来。可能补语有两种提问形式,如上面的“写得好不好”和“写得好写不好”; 结果补语一般只有一种提问形式,如“写得好不好”。从答话的否定形式来看,结果补语前 面有“得”,如“写得〈不好〉”;可能补语前面没有“得”,如“写〈不好〉”。 (2)形容词或心理活动的动词后面的补语,常常表示性状或行为达到的程度,也可以表示数 量、时间或趋向等。 例如:热得〈厉害〉、好得〈很〉、美〈极〉了、慢〈一点儿〉(这里 的“一点儿”也属于程度补语)、大了〈三岁〉、高〈3000米〉、忙了〈一阵〉(“一阵”可 看作是时间补语)、乱了〈很久〉、好〈起来〉、暗〈下去〉。 有些心理活动动词可以带程度补语,如“想念得〈很〉”,有时也兼表示结果的意味,如“ 想得〈很周到〉”。

89 4补语和宾语的位置 (1)动——补——宾这是最常见的格式。
动词后面既带补语,又带宾语,就有个排列的先后次序问题。补语和宾语的位置主要有两种 情形。 (1)动——补——宾这是最常见的格式。 (2)动——宾——补这种格式有三种情况:一是宾语由代词充当,补语由数量词充 当;二是补语由“以”构成的介宾短语充当;三是补语由趋向动词充当。例如: ⑥我‖等了你〈三天〉了。 ⑦她‖到医院看过我〈两回〉。 ⑧他‖教过我〈几遍〉。 ⑨我们‖要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B10你‖给我拿一点水〈来〉。 至于“拿〈出来〉一本书”还可以有“拿一本书〈 出来〉” 和“拿〈出〉一本书〈来〉”等位置,前面“趋向补语”中已作了分析介 绍。 另外,有时双宾语中间也可以放进数量补语,如“给他〈三次〉 钱”。

90 5补语和宾语的辨别补语和宾语都是动词后边的连带成分,容易混淆,应注意区别。
第一,从意义上看,宾语是用在动词后边,回答“谁”或“什么”等问题的;补语是用在动 词或形容词后边,回答“怎么样”“多少”“多久”等问题的。例如:“他爱干净”中的“ 干净”,回答“什么”的问题,是宾语;“教室打扫干净了”中的“干净”,回答“怎么样 ”的问题,是补语。在“山高万丈”中,“高”是形容词,所以“万丈”肯定是补语。 第二,从所用的词语来看,名词性的词语一般是宾语(非名词性词语作宾语有一定的条件), 动词或形容词性的词语以及介宾短语等常作补语。例如“他到了北京”、“飞机飞上海”, 其中的“北京”“上海”作宾语;“他住在北京”、“飞机飞往上海”,其中的介宾短语“ 在 北京”、“往上海”作补语(动词、形容词性的词语作补语的例子参见“补语的构成”部分 的例句)。 第三,从能否变换语序上来看,“觉得”“记得”“懂得”“认得”等后面的宾语,一般可 以变换语序移到句首去。

91 第四,表物量的数量词常作宾语;表动量、表时段(动作延续的时间)、表地段(动作经历的 空间距离)的数量词作补语。
例如: ①书买了三本。(“三本”是表物量的数量词,作宾语) ②钟敲了三下。(“三下”是表动量的数量词,作补语) ③我写了三小时。(“三小时”是表时段的,是动作“写”延续的时间,可以说成“写,写 ,写,写了三小时”。“三小时”作补语) ④我走了30里。(“30里”是表地段的,是动作“走”经历的空间距离,可以说成 “走,走,走,走了30里”。“30里”作补语) 表时间或路程距离的数量词,如果放在及物动词后边成了行为的对象,则是宾语。例 如: ⑤我花了三小时,才写好了这篇文章。 ⑥安全行驶的路程达30万公里。 例⑤中的“三小时”是“花”的对象,不是动作延续的时间,因为不能说“ 花,花,花,花 了三小时”,所以“三小时”是宾语。

92 第五,表时点的数量词,直接放在动词后边,作宾语;如果同介词构成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 边,则是补语。
第六,从结构上看,补语有时带有明显的语法标志“得”,宾语则没有这种标志。要 注意的 是不要把“觉得”“值得”“获得”“晓得”中的后缀“得”也误认为是结构助词“得”。 这种辨别方法要和上面的第三种结合起来运用。 根据上面介绍的这些方法,就不难把宾语和补语区别开来了。 (四)定语 1什么是定语 定语是名词性词语前边的附加成分,是修饰、限制名词性词语的词或短语。 它可以回答“谁”“多少”“什么样”等问题。分析句子时,定语用“()”表示。 2定语的构成 (1)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常作定语。 (2)数量短语、指量短语作定语。例如: (一架)飞机(一串)葡萄 (五年)计划(三五个)人

93 3定语的标志“的”“的”用在定语的后边,是定语的标 志,但并非所有的定语都要用“的”。用不用“的”大致取决于下面一些原则:
(3)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复指短语、介宾短语、方位短 语等作定语 3定语的标志“的”“的”用在定语的后边,是定语的标 志,但并非所有的定语都要用“的”。用不用“的”大致取决于下面一些原则: (1)如不用“的”会影响结构关系,就非用不可;反之可以不用。如“讨论 的问题”不用“ 的”就成了“讨论问题”; (2)为了强调定语的作用,要加“的”。如 “处置方法”只是说这种方法,而“处置的方法 ”就着重在说明怎么样的方法。其他如“新的书”、“正确的思想”等修饰性定语也是一样 ,用了“的”就强调了定语的修饰作用。 4定语同中心语的关系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 词性词语(即中心语)的,它和中心语在意义上有种种关系。(1)修饰性定语主要是描绘人 或事物的性状,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例如:(绿油油)的庄稼、(弯弯曲曲)的小河、(晴 朗)的天空、(美丽富饶)的土地、(千姿百态)的绿树、(温柔)的性格。修饰性定语具有描写 作用,常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短语充当。(2)限制性定语在于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 使语言表达得更加准确。限制性定语主要指出事物的所属(如“马克思的理论”“我们的特

94 5定语的特殊位置 定语一般在名词的前边,有时为了强调、突出定语,它还可以有下面两种位置:
6复杂定语名词前边如果有几个定语,或虽然只有一个定语,但其内部结构复杂,这 时定语就复杂起来了。这种定语我们称之为复杂定语。复杂定语有三种类型:多项递加定语 、短语定语、综合式复杂定语。 (1)多项递加定语几个定语递加在名词前边,几个定语 之间没有修饰、限制的关系,它们都可以分别、单独地修饰、限制后面的名词,这种定语就 是《提要》里所说的“多项递加定语”(有的语法书把这种定语叫做递加式定 语,有的又叫做分别附加定语)。它的结构形式可用a(bx)来表示,a和b分别表示定语,x表 示名词(即中心语)。 例如:①碧蓝的天空挂着一轮(a)金黄色(b)的 圆月(x)。句中的“一轮”和“金黄色”之间没有修饰、限制的关系,它们 可以分别修饰限制“圆月”,即可以说成“一轮圆月”,也可以说成“金黄色的圆月”。用 加符号法和框式图解法可对它作如下分析(下面的“圆月”是短语,但由于“圆”和“月” 都是单音节词,我们就没有进一步细分):

95 (2)短语定语短语定语是指由短语来充当的定语 (有的书又称它为递相附加定语)。
这是一种单项定语。它的结构形式可用(ab)x来表示, 其中a和b分别表示短语中的两个直接成分,x表示名词。像例④这种由名词性的偏正短语充当的短语定语,容易同多项递加定语混淆起来,我们要 注意区别。 例如:甲、(一项)(教师)的建议乙、(一位教师)的建议 例甲是多项递加定语,“一项”和“教师”之间没有修饰限 制的关系,它们不能组合,没有“一项教师”的说法;它们可以分别作名词的定语(可以说 “一项建议”,也可以说“教师的建议”)。例乙是名词性的偏正短语作定语。“一位”和 “教师”之间有修饰限制的关系,“一位教师”能够组合,而且“一位”只能直接同“教师 ”发生关系,不能直接同“建议”发生关系(没有“一位建议”的说法)。在一般情况下,根 据以上这些特点,我们就不难把多项定语和短语定语区别开来了。

96 多项定语和短语定语同时用在一个名词前边,这时定语的结构就更加 复杂了。 例如:B12(他)(对朋友)的态度很真诚。
(3)综合式复杂定语 多项定语和短语定语同时用在一个名词前边,这时定语的结构就更加 复杂了。 例如:B12(他)(对朋友)的态度很真诚。 B13(它们)(那种)(不畏风霜)的姿态却使人油然而生敬意。B14这 是(一次)(十分 困难)的飞行。从大的方面来看,例B12、B13、B14中“态度 ”“姿态”“飞行”前边的定语都是多项递加定语,其中又分别包含了“对朋友”、“不畏 风霜”、“十分困难”这样的短语定语,后两个综合式复杂定语的结构用框式图解法可作如 下分析:复杂的多项定语有一个排列次序的问题,按汉语的习惯,不 同性质的定语在句子里的先后次序大致是:表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在 最前面;数量词在第二位;动词或动词短语在第三位;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在第 四位;表性质、质量的名词紧 

97 (五)状语 1什么是状语 2状语的构成
状语是谓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前边的附 加成分,是修饰、限制谓词性词语的词或短语。它可以回答“怎么”“多么”“什么 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方式”等问题。分析句子时,状语用〔 〕表示。 2状语的构成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 表时间、处所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名词很少作状语。 能愿动词常作状语,其他动 词很少作状语。 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介宾短语、方位短语等也可以 作状语。 3状语的标志“地”“地 ”用在状语之后,是状语的标志。可是并非所有的状语都要用“地”,用不用“地”的情形 大致是这样:短语、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数量词的重叠形式和动词作状语,一般要用“地” ;副词或处所名词、数量词、代词、形容词、方位短语、介宾短语作状语,一般不用“地” 。

98 4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 5状语的位置 状语是修饰和限制动词、形容词性词语(即中心语)的,它和 中心语在意义上有种种关系。 
(1)修饰性状语是从程度上修饰形容词性词语 (2)限制性状语是从范围、重 复、肯定、否定等方面限制动词性词语或形容词性词语,从时间、处所、方式等方面限制动 词性词语。 5状语的位置 状语一般紧挨着中心语,并位于中心语的前面。除此以 外,状语还有两种位置: 状语在主语前面。表示时间、处所、关涉对象等的状语,可 以放到主语前面。 状语提前,一是为了强调,二 是为了便于说明,使语言更精炼、紧凑。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一般有强调的作用,后置的状语要重读。

99 (3)综合式复杂状语多项递加状语和短语状语同时用在一个中心语前边,这时状语的结 构就更复杂了,这种状语就是综合式复杂状语。
6复杂状语 动词或形容词前边如果有几个状语,或者 虽然只有一个状语,但其内部结构复杂,这时状语就复杂起来了。复杂状语也有三种类型: 多项递加状语、短语状语和综合式复杂状语。 (1)多项递加状语几个状语分别递加在中 心语前边,几个状语之间没有修饰限制的关系,它们都可以分别、单独地修饰中心语,这种 状语就是《提要》里说的“多项递加状语”(有的语法书把这种状语叫做分别 附加状语)。它的结构形式可用a(bx)来表示,a和b分别表示状语,x表示中心语。 (2)短语状语短语状语是指由短语充当的状语,它实际上是一种单项 状语(有的书上又称它为递相附加状语)。它的结构形式可用(ab)x来表示,其中a和b分别表 示短语中的两个直接成分,x表示中心语。 (3)综合式复杂状语多项递加状语和短语状语同时用在一个中心语前边,这时状语的结 构就更复杂了,这种状语就是综合式复杂状语。

100 7句首的时间、处所词语作主语还是作状语的辨别
句首表示时间、处所的词语作主语还是作状语,这一直是语法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语 法教学的难题之一。现在根据《提要》,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辨。 时间、处所的词语是被描写、判断、说明或评议的对象,作主语。 在含有被动意味 的句子里,句首时间、处所词语在意义上受后面谓语动词的支配,是谓语陈述的对象,作主语。 有些谓语动词,是说明时间、处所本身的动作或变化的,这时时间、处所词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作主语。 在表示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句子(即“存现句”——后面“几种特殊 的句式”中有专门介绍)里,句首的处所词语可以作主语。 存现句里时间 词语作状语。 主谓句句首的时间、处所词语作状语。这类时间、处所词语的位置往往可以移到主 语后面去。 表时间、处所的介宾短语在句首一般作状语 (上面第四种情况中所说那种被判断的表处所的介宾短语除外)。

101 (六)独立成分 独立成分是独立于句子结构之外,不跟句子里的其他成分(主、谓、宾、补、定、状)发生结构关系,只是用来加强整 个句子的语势或表示感情色彩的特殊成分。从结构上看,它并不是非有不可,但从意 义上说,却又不可缺少,它可以丰富句子的内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独立成分在句中的位 置比较灵活,可以在句首、句中或句末。分析句子时,独立成分用△△△表示。从表意作 用看,独立成分有以下四种: 1插入语一般用于句中,有时也用在句子开头或结尾, 表示各种附加的意义。 (1)表示提醒对方注意。常用“你看”、“你瞧”、“你想”、“ 你听”、“你说”、“请看”等词语。 (2)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 (3)表示说话人的看法、态度和语气。 (4)表示消息或情况的来源。 (5)表示举例 、注释、补充的。常用“例如”“包括”“即”“也就是”等词语 (6)表示强调某些词语的。常用“尤其是”、“特别是” 等词语。 (7)表示承上启下或概括、归结或次序的。常用“总之”、“综上所述”、“归根结 底”、“由此可见”、“首先”、“其次”等词语。 (8)表示客套的。常用“请”“请 问”之类的词语。

102 3应答语、感叹语表示应对、惊讶、感叹等语气,一般放在句首,感叹语 也可在句中或句末。
2呼语 用来称 呼人物(一般指对方)的名称,以引起注意。呼语的语序比较灵活。例如: ①快坐好,小弗朗士,我们就要上课了,不等你了。△△△△ ②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 △△△③张老师,您‖早!△△△ 例①中的“小弗朗士”也可以移到句首或句末去;例②、③中的呼语也可以移 到句末去。 3应答语、感叹语表示应对、惊讶、感叹等语气,一般放在句首,感叹语 也可在句中或句末。 4象声语 模拟事物的声音,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加强表达效果。

103 关于独立成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不要把独立成分同句中其他成分混淆起来。 
第二,没有上下文,只是由一个呼语、应答语或感叹语单独成句的,是非主谓句,不是独立成分。 第三,独立成分也是句子的一种成分,它要同句子的其他部分合起来才能成为一个句子,因此独立成分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 第四,《提要》里提出了“评论性状语”(即“句子前头起评注作用的状语”,如“据说” 、“看起来”、“老实说”、“一般地说”等),“关联性状语”(即“句子前头起关联作用 的状语”,如“例如”、“特别是”、“此外”等)。《提要》同时又提出了“独立成分— —插入语”,并说“这种插入的话常常在句子中间,可以说是独立成分”,

104 (七)不相连的复指——称代复指和总分复指  1称代复指
一个词或短语在句子前头,后面的句子里头用一个代词来指称它,这就是称代复指。 2总分复指 先总说,然后分说,分说部分的主语与总说部分是复指关系,这就是总分复指。例如: ①(他。)的。(两 。个。)姐。姐。,‖ 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演员。 ②(这。些。)(新。)同。学。,‖有的。? 。 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 ③(参。加。会。议。)的。代。表。, ‖一大半。 。 。 是中、老年知识分子, 一小半。 。 。是青年人。  ④敌。人。‖倒的。 。倒了,跑的。 。跑了。

105 三、几种特殊的句式 (一)“把”字句 
句式和句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有联系,也有区别。对句式的分析离不开句型, 句式是 在句型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它是根据部分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加以归纳的结果;句型则是 概括了所有的句子,从其结构上的特点加以归纳的结果。因此,某种特殊句式完全可能属于不同的句型。 (一)“把”字句 “把”字句是用介词“把”(或“将”)将动词的支配、关涉的对象提到动词之前的 一种句式,它是汉语主谓句中一种很有特点的句子。它的主要作用是突出、强调“把 ”所引介的词语。 “把”字句有以下一些特点: 1在主谓句中,由“把”构成的介宾短语所修饰的动词往往是表示强烈动作的及物动词, 这个动词在意念上要能管得着“把”后边的词语,并有对它加以一种处置的意味。 2动词的前后通常总有一些别的词语,一般不能只用一个动词,尤其不能是个光杆的单音 节动词(韵文不受这个限制)。 4“把”后面的宾语(即介宾短语中的宾语)是有定的,而不能是无定的。

106 在语言运用中,遇到下面两种情况,一般应该用“把”字句: 
第一,动词后头有比较复杂的补语,不允许受动对象放在动词后边作宾语时,必须用“把” 字句。例如:“他把这段精彩的话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句中“抄”后边有一个介宾短语 作补语,受动对象“这段精彩的话”就不能放在动词后头。 第二,补语虽然比较简单,但受动对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短语,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也宜用 “把”字句。例如:“她把昨天溅了许多墨水的衣服洗干净了。”句中“洗”的受动对象 是 一个较复杂的名词短语,如果把它放在动词后头,说成“他洗干净了昨天溅了许多墨水的衣 服”,虽然也说得通,但比不上用“把”字句表达得顺畅。 动词后头的补语很简单,或者动词本身是动补式的,或者是动词的重叠形式,在这几种情况 下,可以用“把”字句,也可以不用“把”字句

107 (二)“被”字句 “被”字句有以下一些特点:
主语是受事、用“被”引进施事(即施动者)、或将“被”直接附于动词前表示被动 的句子叫“被”字句。“被”字句必须是包含有“被”的句子。例如: ①老虎被武松打死了。 ②老虎被打死了。 “被”字句有以下一些特点: 1主要动词一般是表示动作意义的及物动词,动词在意念上要管得着主语。 2主要动词的前后往往有一些别的词语,而不能是一个光杆的单音节动词。 3“被”字句中如果用了时间副词、否定词或能愿动词,一般应放 在“被”字的前边。 4主语表示的受事一般是确定的人或事物。

108  1“被……所……”式 2“被……给……”式 3“被……把……”式 “被”字句有以下一些固定格式:
这是由古汉语“为……所……”式演变而来的。这种格式中“被”后一定要引进施事,后面的动词多为双音节的,动词后面往往没有其他成分。句子带有文言色彩。“所”是助词,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双音节动词前面的“所”字可以省略,单音动词前的“所”字不能省。 2“被……给……”式 这种句式常用于口语。“给”同“所”一样,是个助词,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去掉“给”字 ,句子基本意思不变。“给”后面一般不能是单个动词。 3“被……把……”式 这种句式里的两个受事往往有领属关系或有全体和部分的关系。 4“被”字加单音动词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比较固定的格式。

109 从表达意思的角度来看,下边几种情况,一般宜用“被”字句: 1为了突出句子的被动意义,着重说明受动对象遭受到施动者什么样的动作、行为及其结果,一般多用“被”字句。 2如果说不出施动者,或者不必说出施动者,也宜于使用“被”字句。 3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为了使主语前后一致、语意通畅和句式协调,可用“被”字句。

110 (三)连动句 1“他上街买菜”之类 2“他坐着看书”之类
连动句是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或者是由连动短语直接构成的非主谓句。  连动句的主要特点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性词语连用,中间没有语音停顿,也没 有关联 词语,它们在意义上都能与同一主语发生主谓关系。连动短语的各项之间往往有时间先后、 目的、方式、手段等关系。连动句主要有下面几种格式。 1“他上街买菜”之类 在这种格式里,连动短语里的几个动词表示连续发生的动作,一般是后一动作表明前一动作 的目的,几个动作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分 2“他坐着看书”之类 在这种格式里,前一个动词可带动态助词“着”或“了”,表明后一动作的方式或情态。 几 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没有时间上的先后之分(“拉了把椅子坐下”这种有时间先 后之分的情形,在这种格式里是比较少见的)。

111 3“他用笔写字”之类 4“我们有办法解决问题”之类 5“大家听了很高兴”之类
在这种格式里,前一动词(“用”“拿”“靠”等)表示后一动词的行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方式或手段。 4“我们有办法解决问题”之类 在这种格式里,前一个动词“有”(或“没有”“无”),同它的宾语合在一起表示“能够” “应该”之类的意思,如“有办法解决问题”相当于“能够解决问题”。 5“大家听了很高兴”之类 在这种格式里,前一项是动词或动词短语(如果不带宾语就必须带动态助词或趋向动词),后 一项是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表示对前面动作行为的形容评论。它们同时说明一个主语。

112 (四)兼语句 1“你叫他来”之类 2“外面有人敲门”之类
兼语句是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或者是由兼语短语直接构成的非主谓句。  兼语句的主要特点是:包含有“兼语”成分,“兼语”成分对前边的动词说来是宾语 ,对后 边的词语说来是主语。作谓语的兼语短语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接而成的,动 宾短语中的动词通常是使令性动词(如“叫”“让”“派”“使”“请”“命令”“禁止” “任命”“号召”“选举”等),也可以是“有”“陪”等动词。 分析句子时,兼语部分用“”表示。兼语句主要 有以下几种格式。 1“你叫他来”之类 在这种格式里,前一个动词表示使令、阻止等意义,后面带宾语;后一个动词或形容词对前 一动词的宾语加以陈述,同时表明前一个动作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要产生的结果。 2“外面有人敲门”之类 在这种格式里,前一个动词用“有”(包括“没有”“没”“无”),兼语表示存在的事物, 兼语后面的部分是用来说明或叙述兼语的。

113 3“大家称他是‘坦克’”之类 4“我陪你去医院”之类 5“妈妈给孩子糖吃”之类
在这种格式里,前一个动词一般是“称”“认”“叫”“选”“骂”等表示称谓或认定意义 的动词,兼语后面常用“是”“做”“当”“为”之类的动词。 4“我陪你去医院”之类 在这种格式里,全句的主语参与了兼语后面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前一个动词常用“陪”“ 领”“引”“带”等。 5“妈妈给孩子糖吃”之类 在这种格式里,前一个动词常常是“给”一类的动词,“给”后面带有双宾语,其 中指人的 宾语又是后面动词陈述的主语,指物的宾语同时也是后面动词支配的对象

114 兼语句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十分相似。它们的结构顺序一致,但表示的意义关系不同 ,要注意分辨,不能混淆。下面介绍几种辨认的方法:
从动词性质来看。兼语句里的第一个动词多为使令性动词,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 子里,主要动词常常是表示心理活动或知觉、感觉等意义的动词。 第二,从动词涉及的对象和发问的方式来看。兼语句里前面动词涉及的对象只是兼语( 即涉 及的只是某人或某物),不包括兼语的陈说部分。 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主要动词涉及的对象是整个主谓短语(即涉及的是一件事情的整体) 。

115 第四,从插入语言成分来看。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主谓短语前或主谓短语中可以插入时间名词或副词,如“我猜想昨天他回来了”或“我猜想他昨天回来了”;兼语句只能插在兼 语之后,而不能插在兼语之前,如可以说“你叫他明天回来”,但不能说,“你叫明天他回 来”。 第五,从能否变换语序来看。 第六,从语义关系来看。兼语句中前一个动词与兼语陈说部分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如“你叫 他回来”中的“回来”是“叫”的结果,因为“叫”了,所以才“回来”。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主要动词与主谓短语里的动词没有这种因果关系,因为“他回来”并不是“我猜想 ”的结果。 第七,兼语句里的前一个动词同兼语本来就有动宾关系,因此去掉兼语的陈说部分,句子一 般能够成立,并且主要意思不变, 第八,兼语句大多能分化为有某种逻辑联系的两个分句,

116 (五)存现句 存现句是说明人或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句子。这种句子的特点是:主语 是表处所的词语 ;谓语动词是表示存在、出现、消失的动词,表示存在的句子中,动词后边常带“着”,表 示出现或消失的句子中,动词后边常带“了”或趋向动词;宾语表示存在、出现或消失的事 物,而且大多是不确定的,宾语里常含有数量定语,有时即使宾语是专用名称,也要带上“ 一座”“一个”之类的数量定语,宾语往往是施事。 存现句侧重于说明某一处所存在着或出现、消失了什么事物,这种句式多用于环境或景物的 描写、说明,例如文学作品中的写景部分,剧本中的舞台布景说明,说明文中有关建筑物的 布局和陈设的说明等,都经常使用存现句。

117 (六)“是”字句 1“是”后面的宾语 2“是”字句里主语和宾语的关系
“是”字句也叫判断句,是由表示判断的动词“是”和它的宾语组成的动宾短语作 谓语的句 子,或是由“是”组成的动宾短语直接构成的非主谓句。在“是”字句里,动词“是 ”和宾 语没有直接的语义搭配关系,“是”的作用是表示判断的性质,连接主语和宾语, 表示主语和宾语之间具有同一关系或从属关系等。 1“是”后面的宾语 “是”后面的宾语主要是名词性词语,也可以是非名词性词语 2“是”字句里主语和宾语的关系 (1)表示同一关系 主语和宾语指的是同一事物,因此两者往往可以互换,而表达的意思不变。 (3)表示存在 主语表示处所,宾语表示该处所存在的事物。

118 (4)表示比喻 “是”相当于“像”。 (5)表示肯定、强调 “是”字句都有肯定强调的意味。 “是”的用法十分复杂,“是”字句也是动词谓语句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句式,特 别是在 议论性和说明性文章中,经常要用“是”字句来对事物作出判断。我们应该注意“是”字句 中主语和宾语的意义搭配关系,以便正确地运用这种句式。 需要注意的是,用了“是”的句子不一定都是判断句,对此我们可以根据上面所说的“是” 字句的特点来加以判定。判断句必须符合逻辑上的要求,主语和宾语之间必须有同一关系或 从属关系;判断句中“是”的前后大都是名词性词语。

119 (一)省略句 四、单句的特殊结构:省略句、非主谓句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一个或几个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所谓一定的 语言环境包括下面三种情况: 1对话的时候(即对话省)。 2上文刚才说过(即承前省)。: 3下文就要说到(即蒙后省)。 我们在运用省略句时,要注意省略得当。当省就省,不当省就不应该省。省与不省,要根据 表达的需要和意思是否明确来决定。如可以说“我比你高”、“我的书比你多”,但不能说 “我比你大”,因为究竟我的什么比你大?意思就不明确。又如说“我的钢笔比你好”也不 行,因为“钢笔”怎样比“人”好呢?应该说“我的钢笔比你的好”才行。同样的道理,可 以说“我的儿子比你的大三岁”,但不能说“我的儿子比你大三岁”。“你的”后面可以省 略“钢笔”、“儿子”,但不能省略“的”。

120 (二)非主谓句 由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或单个的词带上语调构成的句子叫非主谓句。非 主谓句可分为名词非主谓句、动词非主谓句、形容词非主谓句和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 1名词非主谓句 由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的非主谓句。 2动词非主谓句 由一个动词或动词短语构成的非主谓句。 3形容词非主谓句 由一个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构成的非主谓句。 4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 由叹词或拟声词单独构成的非主谓句。

121 (三)非主谓句和省略句的区别 1从语境条件上看 2从结构特点上看 3从词性上看 4从修辞作用上看 
省略句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意思就不明确;非主谓句不需要依赖什么语言环境,如“禁 止吸烟!”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人,都只能理解为提出某种要求,意思非常明确。 2从结构特点上看 省略句所省略的部分可以确定无疑地补出来,而且补出来的部分只有一种可能性,不能或此或彼。 3从词性上看 非主谓句只有名词非主谓句,动词非主谓句,形容词非主谓句,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因 此代词、数量词、副词等是不能单独构成非主谓句的。有人把下面例句中答话的部分看作是 非主谓句,是不对的: 4从修辞作用上看 非主谓句除了常常用于特定环境外,还经常用于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

122 第五节 复 句 一、什么是复句 (一)复句的特点从结构和意义上看,复句有下面四个特点: 
第五节 复 句 一、什么是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密切相关,在结构上相对独立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称为 复句, 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叫做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之间有 短暂的 语音停顿,书面上常用逗号、分号,有时还可用冒号来表示。一个复句只有一个统一的语调 ,句末有隔离性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叹号或问号来表示。 (一)复句的特点从结构和意义上看,复句有下面四个特点: 1从结构上看,组成复句的分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互不作句子成分。 2从意义上看,复句的分句之间必须有某种内在的逻辑联系,意义上没有 联系的几个单句是不能组成复句的。 3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靠语序或关联词语来表示。 4复句的分句之间都有一个短暂的连接性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 号或冒号表示; 一个复句完了之后则有一个较长的隔离性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叹号或问号表示。整个复句只有一个统一的语调。

123 (二)组成复句的分句的几种类型 1从分句的结构上看,可以分为: 2从分句主语的异同上可以分为: 3从分句主语的隐现上可以分为:
(1)几个分句都是主谓句的。 (2)几个分句都是非主谓句的。 (3)分句中至少有一个是非主谓句的。 2从分句主语的异同上可以分为: (1)几个分句的主语都相同的。 (2)几个分句的主语都不同的。 3从分句主语的隐现上可以分为: (1)各分句都出现主语的。 (2)隐去相同的主语的。 (3)隐去不同的主语的。 各分句主语不同,有的分句的主语仍可省略。所省略的词语通常是前面分句的宾语或定语。 对省略主语的分句而言,是承前宾语或定语省略了主语,通称“暗中更换主语”或“承前异 位省略”。

124 2从语音停顿上看 3从关联词语上看 二、一般复句的基本类型
句中有无语音停顿,对区分并列关系的复句与联合短语作谓语的单句、承接关系的复句与连 动短语作谓语的单句,有重要的作用。 3从关联词语上看 复句的分句之间常靠关联词语组合起来,表示各种不同的意义关系。但是,在单句内部也可 以用关联词语将各个成分组合起来,或用某些关联词语来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因此,有 关联词语的句子不一定是复句。另外,“因为”“为了”“由于”等词兼属连词和介词,析 句时应注意分辨。 二、一般复句的基本类型 按分句间的结构层次,复句可以分为一般复句和多重复句两种。 只具有一个结构层次的复句叫一般复句。这类复句根据其分句间的关系又可 分为:

125 (一)并列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述说或描写相关的几件事、几种情况或同一件事、同一情况的几个方面 。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彼此之间不分主次、轻重。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也 又 还(有) 同时 同 样 另外 搭配使用 连用既A,也B,又C;又A,还B 成对使用既A,也B;既A,又B;一方面A,另一方面B; 不是A,而是B 重复使用一方面A,一方面B;一边A,一边B 并列关系的复句,通常又可分为平行式和对比式两种。 1平行式(A,B,C……) 2对比式(不是A,而是B)分句具有对举性,否定一方,肯定一方。 (二)承接复句 分句与分句之间在意思上是承接的,表示连续发生的动作或事情。分句往往按时间先 后顺序排列,一般不能调换次序。

126 (三)递进复句 递进关系的复句一般只有两个分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往 往是由 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递进复句的关联词语大多是成套使用的,也有单 用的。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而且 并且 甚至 更 况且 何况 还 也 反而(反) 搭配使用 连用也A,还B,更C;不但A,而且B,甚至C 成对使用不但(不仅、不只、不光)A,而且(并且、还、也 、更、又)B;不但不(不仅不)A,反而B;尚且A,何况B;既A,更B “不是……而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也可以表示递进关系。例如: 在内蒙古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 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上例中的“不是”没有否定的意思,而是表示“不仅仅是”的意思,“而是”则是“ 而且 是”的意思。并列复句中的“不是……而是……”两个分句往往可以变换语序,基本意思不 变,而上例中的前后分句不能变换语序,所以不是并列复句,而是递进复句。

127 选择复句可以分为商选式、限选式和取舍式三种。
递进复句可以分为顺进式和逆进式两种。 1顺进式(不但A,而且B) 2逆进式(不但不A,反而B) 这种复句前一分句常从否定方面说,表示“不怎样”或“没有怎样”,后一分句则从肯定方 面说,“反倒怎样”,从相反方向把意思推进一层。 选择复句可以分为商选式、限选式和取舍式三种。 1商选式(或者A,或者B) 二者或数者择一,有或此或彼的意思。 这种复句表示在两项或多项中任选一样,不排除第三种可能,或此或彼,有灵活的余地,语 义显得委婉。 2限选式(不是A,就是B) 二者必居其一,有非此即彼的意思。 这种复句只有两个分句,分别说出两种情况,表示从中只能选择一种,非此即彼,二者必居 其一,排除第三种可能,语气比较坚决。 3取舍式(与其A,不如B) 两项中取一舍一。 这种复句常是在两项中选择一种,舍弃一种,主观色彩很重。

128 (五)转折复句 转折复句又可分为重转式和轻转式两种。
前面分句说了一个意思,后面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有了转折 ,说出 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后一分句一般要用关联词语。转折复句常用的 关联词语有: 单用但 但是 偏偏 反倒 却 可 可是 而 只是 就是 不过 其实 搭配使用 连用但……却……,而……却… …; 而……则……;然而……却……;可是……却…… 成对使用虽然(虽、虽是、虽则、虽说、尽管、固然)A, 但是(但、却、而、可是、还)B 转折复句又可分为重转式和轻转式两种。 1重转式(虽然A,但是B) 转折语气较重,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相对。前后分句往往要求使用关联词语。 2轻转式(A,然而B) 转折语气较轻,前后分句的意思虽然不一致,但并不完全相反,并不对立。 大多在后一分 句使用关联词语。

129 因果复句可以分为说明因果式和推论因果式两种。
(六)因果复句 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明结果或推断出结果。前后分句的关系是因果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由于 因此 因而 故而 所以 以 致 致使 从而 因为 是因为 是由于 可见 既然 成对使用因为A,所以(故而、于是)B;由于A,就(因而、因 此、所以)B; 之所以A,是因为B;既然(既)A,就(那么)B 因果复句可以分为说明因果式和推论因果式两种。 1说明因果式(因为A,所以B) 前面分句指出原因,后面分句说明结果。这结果已经实现,是事实。 2推论因果式(既然A,就B) 前面分句提出前提,后面分句推论出结果。所推论的结果没有实现,是推断。

130 (七)假设复句 假设复句可以分为承接式和转折式两种。 前面分句假设一种情况,后面分句说出假设的情况实现后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那么 便 不然 要不然 否则 否 则的话 要(不)是……的话 成对使用如果(如、若、若是、假使、假若、假如、倘使 、要 是)A,那么(就、便、则、也、就得)B; 要是(要不是……的话)A,就(就得,那就)B; 即使(纵然、纵使、就是、就算、哪怕)A,也(还)B 假设复句可以分为承接式和转折式两种。 1承接式(如果A,那么B) 前面分句提出一种假设的情况,后面分句承接下来,说明这种假设的情况实现后出现某种结果,结果与假设是一致的。 2转折式(即使A,也B) 前面分句提出一种假设的情况,后面分句不是承接下来说,而是说出与假设情况实现后所产 生的结果相反的情况,假设与结果不一致。前后分句之间有转折的意味。

131 条件复句可以分为必要条件式、充足条件式和无条件式三种。
(八)条件复句 前面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面分句说出在这个条件下所要产生的结果,前后分句间有 条件与结果的推论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就 便 才 只要 成对使用只要(只需、一旦)A,就(便)B; 只有(唯有)A,才B;除非A,才(不)B;无论(不论、不管、任凭)A,都(总、总是、也)B 条件复句可以分为必要条件式、充足条件式和无条件式三种。 1必要条件式(只有A,才B) 前面分句提出必要条件,强调“非有这个条件不可”,如果缺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后面 分句所叙述的结果。其中,“只有A,才B”是从正面提出某个必要条件。“除非A,才B”则 是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必要条件,语气更重。 2充足条件式(只要A,就B) 前面分句提出一个充足条件,后面分句说明有了这个条件,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但不排斥 其他条件也会产生那个结果,不具有排他性。 3无条件式(无论A,都B) 前面分句先排除一切条件,后面分句说明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后面分句结 果的产生,不受任何条件的约束,是无条件的。

132 (九)解说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其中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加 以解释 、说明;或者一个分句总说一件事情,其余的分句分别说明事情的一个方面。这类复句一般不用关联词语。 1解证式(A,是B) 后面的分句对前面的分句作具体的解释说明。 2总分式(A:B,C……或B,C,……:A)先总提后分说, 或者先分说后总括。 (十)目的复句 前面的分句表示一种行为,后面的分句表示该行为的目的。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表积极目的的为了为以便以用以好(好让) 为的是 表消极目的的以免 免得省得 目的关系的复句可以分为积极目的式和消极目的式。 1积极目的式(为了A,必须B;A,以便B) 从积极方面说明要达到的目的。 2消极目的式(必须A,以免B) 从消极方面说明要避免发生某种不希望发生的情况。

133 三、多重复句 (一)什么是多重复句 (二)怎样分析多重复句 1综观全局,确定分句数目。 
由两个分句构成的复句在结构上只有一个层次。复句可以扩展,即复句里的一个或两 个分句 本身又是一个复句,这样就有了两个层次。依次类推,复句可以有三个、四个或更多的层次 。 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分句,同时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叫做多重复句。 “多重复 句”的“重”,指的是“层次”。多重复句即多层次复句。相对地说,只有一个层次的复句 ,叫做一般复句(又叫一重复句)。 (二)怎样分析多重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一般既要求分析它的层次,弄清它有多少层次,是怎样一层套一层地 组织起来的;同时,又要弄清各层次分句间的意念关系。其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可概括为: 1综观全局,确定分句数目。 这是正确分析多重复句的前提。只有首先弄清一个复句是由多少个分句组成的,然后才谈得 上对它进行正确分析。要注意按照构成复句的分句的条件去判定,明确每个分句的起止;切 不要把一些独立成分、句首状语或由复杂短语充当的句子成分当成分句看待,也要避免把两 个分句误作一个分句来处理。分句数目确定后,分别用等在每个分句前面标明序号。

134 2理解句意,找准第一层次。 3从大到小,逐层往里切分。 
多重复句尽管层次多,但是总有一个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主要逻辑关系,即第一层次。多重 复句的第一层次是全复句的语义重点所在,是统帅整个复句的语义结构关系,它体现了该复 句的 基本格局,找准这一层次,至关重要。这一步对了,大方向就把握住了,这一步一错,以下 便不可能分析正确。怎样找准第一层次关系呢?关键在于首先要根据全句的语义,把整个复 句(无论怎样复杂,包含多少层次)先当作两个分句(三个或三个以上分句在同一层次平列时 除外),结合标志(关联词语),弄清意思(包括语义、语境),看全句的这两个分句总的是什 么意思,是何种关系,采用“二分法”作第一次切分。切分好后,用一根竖线表示第一层次 3从大到小,逐层往里切分。 找准第一层次后,再看第一层次两边是否仍是复句,若是,则再作分析,确定第二层次,标 出双竖线,并写明关系;确立了第二层次,就可在第二层次两边切分第三层次,用三根竖线 表示,并写明关系。如此逐层往里分析,一直分析到单个分句为止。

135 (一)复句的变化 (二)复句的紧缩 四、复句的变化和紧缩 复句的变化,有两种情况。 1正句在前,偏句在后
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分句往往有主有从,有正有偏。分句的语序,一般是偏句 在前,正句在后。有时因表达上的需要,有意将它们的次序调换一下。调换位置,有的是为了强调,有的是使调到后面的分句表示补充说明。分句倒装后,一般只在后一个分句用关联词语。 2不用关联词语 复句的分句之间,常用关联词语关联,但有时为了语句的简洁也有省去关联词语的,这在口 语中最常见。 (二)复句的紧缩 1什么是紧缩复句 有些复句,由于表达上的需要,取消分句之间的语音停顿(书面上不用标点符号),使之“紧 凑”;省去某些词语,用类似单句的形式表达复句的内容,使之“浓缩”,这种句子就是复 句的紧缩形式,又叫紧缩复句或紧缩句。

136 2缩紧复句的类型 紧缩复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从主语是否出现的情况来看,紧缩复句可分为:
(1)主谓双全的紧缩句 各分句都有主语和谓语,可是这些分句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分句 间没有明显的语音停顿,书面上不用标点隔开。 (2)全句只出现一个主语的紧缩复句 又可分为两小类。 1)两个谓语不共戴一个主语,由于紧缩,往往只出现前一个主语,后一个主语不出现,有 时前一个主语也不出现。 2)两个谓语共戴一个主语,往往后一个主语不出现(有时也出现),两个谓语之间常有关联词语。 (3)全句的主语都不出现的。 如果从使用关联词语的情况来看,紧缩复句可分为: (1)成对使用关联词语构成固定格式的。 (2)用单个关联词语来连接的。 (3)不用关联词语的。

137 第六节 句群 一、句群及其特点 (一)一个句群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句子组成。 组成句群的句子,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
第六节 句群 一、句群及其特点 句群,也叫“句组”、“语段”,国外的一些语言学家又把它叫做“话语”、“话语 语言” 或“超句子统一体”。句群是一组有明晰的中心意思的、前后衔接连贯的句子。它是大于句 子的语言单位,一头联系着句子,一头联系着篇章,在语言运用上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 句群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一个句群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句子组成。 组成句群的句子,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 (二)组成句群的几个句子在意义上必须前后衔接连贯。 (三)每个句群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这个中心可以说是句群的灵魂。  (四)句群没有一个统一的语调。 组成句群的句子各具相对完整的语调,各句间语调的配合具有谐和性,书面上要用句 号、问号、叹号等句末点号来表示。

138 (二)分析句群中句子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二、句群的分析 句群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分析句群的中心句 句群是一组有明晰的中心意思的前后衔接连贯的句子。分析句群有无中心句,中心句是始发句,还是后续句,还是终止句,有助于理解句群的 语义 。 (二)分析句群中句子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这跟分析多重复句中分句与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一样。有几种逻辑关系,就是有几个层次,就可以叫做几层句群。

139 三、句群的运用 句群是运用语义上的逻辑联系、结构上的语法关系组合起来的最大的一级语言单位。 它一头 联系着句法,一头联系着章法,是介乎句子与辞章之间的东西。掌握好句群知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从读和听的角度讲,了解句群的结构和中心意思,以便准确、透彻地理解文章和说 话的内容 ,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从写和说的角度讲,调整好语序,组织好句子,以便中心突 出、有条有理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为了提高这两个 方面的能力,我们应当学会句群的切分和句群的组织。 (一)句群的切分 当自然段大于句群时,应当善于从这个自然段中切分出句群来。切分时,可以从两个 方面着 手:从语义上看,篇章中自然段的层次大致相当于句群,自然段有几个层次,也就 有几个句 群;从结构上看,可借助语序先后、关联词语、类似句式等等以弄清楚自然段中句子之间的 语法关系。切分出来的句群一般包含的句子不宜过多,而且大都应能变换为复句或多 重复句。

140 1中心语意要突出。组成句群的句子应紧扣中心,表述角度 要一致,不要节外生枝,自相矛盾。
(二)句群的组织 句群表意比句子丰富,它一般能完成一定的实际任务,而且由于几个句子形成了一定 的语言 环境,不致产生歧义,句群的使用价值就比孤立的句子大得多。但将句子组成句群时,常常 会犯前言不搭后语,语无伦次、嗦重复、随意转换话题等语病。组织句群,不 仅要合乎语法,而且要合乎修辞、逻辑。为了表达清楚,在组织句群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中心语意要突出。组成句群的句子应紧扣中心,表述角度 要一致,不要节外生枝,自相矛盾。 2句群的句子与句子之间要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要做到语序 合理,层次清楚,前后衔接连贯。不要颠三倒四,东拉西扯。 3句群各句的内容应准确精炼,应避免嗦重复,冗杂不 清。 4要正确使用关联词语,使句与句间的衔接做到紧密、自然 。

141 本章练习 1、什么是语法?举例说明语法的概括性特点。 2、简述四级语法单位的关系。 3、简述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
4、什么是区别词?什么是状态词?它们与一般的形容词有什么不同? 5、如何区分语气词和感叹词? 6、举例说明汉语词的兼类现象。 7、什么是词类活用,它与兼类词是一回事吗?

142 8、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复杂短语: 1、一个矮小的日本中年人 2、鲁镇的酒店的格局 3、抛一块砖头过去 4、我请教你一个问题 5、很看了几眼
6、我们学种菜、种瓜、种烟 7、来打网球 8、选他当代表

143 谢谢观赏!


Download ppt "第四章 现代汉语语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