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新生儿病房的医院 感染与控制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 周晓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新生儿病房的医院 感染与控制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 周晓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生儿病房的医院 感染与控制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 周晓光

2 医院感染概况 医院感染(Hospital Infection):亦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或医院内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3 医院感染概况 国外N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25%。 我国浙江为11.4%,明显高于一般病房。

4 医院感染概况 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爆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5 医院感染概况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6 医院感染相关法规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传染病防治法》

7

8 抢救单位

9 抢救单位

10 发病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不成熟 皮肤粘膜薄嫩易损伤; 脐残端未完全愈合,细菌易侵入;
呼吸道纤毛运动差,胃酸、胆酸少,分泌型IgA缺乏,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易发生颅内感染。

11 发病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 特异性免疫功能不成熟 IgG可通过胎盘,但与胎龄有关,胎龄愈小,含量愈少;
IgA、IgM不能通过胎盘,易患细菌感染; 抗体免疫应答低下或迟钝,抗体产生少; 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12 发病因素 监护治疗措施的应用 多功能监护电极、电线; 复苏器、面罩、头罩; 呼吸机管路、气管插管、加温湿化器; 超声雾化; 吸痰器、吸痰管;
血管通道。

13 发病因素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仅凭经验对没有感染的患者使用广谱抗生素具有潜在危害; 增加耐药微生物细菌的定植和感染;
与肠杆菌科细菌和其他病原菌的多药耐药之间存在相关性; 增加了发生严重交叉感染的危险性。

14 发病因素 不良的NICU环境: 如探视者、非本室工作人员随意出入; 室内过于拥挤; 室内空气及各种医疗器械消毒不严;
工作人员繁忙或抢救时常忽视洗手等

15 病原学特点 常见病原体: 细菌 病毒 真菌

16 病原学特点 细菌: 以G-杆菌为主,如假单胞菌、埃希大肠杆菌、克雷白菌及肠杆菌等。
G+球菌较少,但金葡菌(耐药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GBS及军团菌等有增多趋势。

17 病原学特点 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肺炎病毒及轮状病毒最为常见。 真菌:以白色念珠病最为常见。

18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最常见传播途径 包括:直接接触 间接接触 飞沫传播

19 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通过吸入悬浮在空气中含有病原体(如结核、水痘、麻疹及流感等)的小微粒或尘埃后,可发生感染。

20 传播途径 共同媒介传播: 由于水、牛奶、血液及其制品、药物等共同媒介受到病原体污染,可引起NICU感染暴发流行。

21 感染控制:环境卫生管理 新生儿病房要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分为:新生儿病室、NICU、隔离室、配奶室、沐浴室、治疗室等;
病房入口处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 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3m2,床间距不少于90cm,NICU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一般新生儿床位的2倍。

22 感染控制:环境卫生管理 在NICU中严格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对特殊患儿隔离治疗。 有条件的NICU可安装空气层流装置。
每月做1次空气微生物学监测,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3为合格。 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5cfu/m3为合格。

23 感染控制:环境卫生管理 每天应常规进行空气消毒。地面、门窗、桌椅、台面等亦应每天清洁。
严格限制出入人员,谢绝探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参观,以避免引起医院感染。

24 感染控制:工作人员卫生管理 工作人员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疑有感染时,应根据情况作鼻咽拭子培养、粪便培养及有关检查,若已发病或病原体携带者,应暂时调离NICU,直至两次培养阴性为止。 所有入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洗手制度。 医疗护理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25 感染控制:手部清洁与消毒 洗手设备: 流动水洗手设施: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 肥皂应保持清洁、干燥,有条件科使用液体皂;
可选用纸巾、风干机、擦手毛巾擦干双手,擦手毛巾要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消毒; 不便于洗手时,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26 感染控制:手部清洁与消毒 洗手指征: 接触病人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NICU、婴儿室、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时,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 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脱手套后。

27 感染控制:手部清洁与消毒 手消毒指征: 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28 感染控制:手部清洁与消毒 手消毒方法: 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用消毒剂浸泡双手。

29 感染控制:新生儿卫生管理 足月儿与早产儿应分区放置。 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区放置。
患感染性疾病的母亲所生婴儿或已感染新生儿可放置在一个小的隔离单元(如保暖箱)内,避免引起交叉感染。 对通过空气传播的感染,可将患儿置于隔离病房观察和治疗。

30 感染控制:新生儿卫生管理 做好新生儿日常护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非无菌条件下分娩新生儿、母亲产前患感染性疾病、胎膜早破24小时以上或疑新生儿感染者,均予抗生素预防。 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可采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以预防感染。

31 感染控制:医疗器械的消毒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 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32 感染控制:医疗器械的消毒 要求达到灭菌水平,并一次性使用: 气管插管 中心静脉导管 脐血管导管 动脉留置针 静脉留置针

33 感染控制:医疗器械的消毒 呼吸机的消毒: 管道、接口、面罩:吸净后用2%洗消净溶液浸泡30分钟,清洗晾干后再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
呼吸机主机、湿化器可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亦可用40%甲醛熏蒸。 呼吸机表面应每天擦洗,管道、接口及湿化器每天更换,最长不超过3天。

34 感染控制:医疗器械的消毒 吸引器、雾化器的消毒: 吸引器用毕,倒净负压瓶内脏水,清洁消毒后,再倒入2%来苏尔溶液备用。
雾化器用毕,将盛水槽的剩水倒净,清洗干净后,高压或气体消毒。

35 感染控制:医疗器械的消毒 抢救台和暖箱的消毒: 每天用2%来苏尔溶液擦洗 进行终末消毒时可用电子灭菌灯照射或臭氧消毒仪消毒。

36 感染控制:医疗器械的消毒 听诊器及其它诊断用品的消毒: 每次用前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
在传染病患儿用后,先用75%酒精擦拭,再置于甲醛熏箱中消毒。

37 感染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 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 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给药方法、给药途径、间隔时间等;

38 感染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 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的使用; 注意药物经济学,降低药物费用支出;
已明确的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

39 感染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 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菌药物;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感染不能排除者,可酌情选用抗感染药物;
正确掌握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感染药物的适应症和疗程;

40 感染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 应用抗感染药物前及时正确留取临床标本; 严格抗感染药物的皮肤、粘膜局部用药;
强调综合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过分依赖抗感染药物。

41 感染控制:散发病例报告与控制 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生应及时向本科室院感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院感管理科;
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院感科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生、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42 感染控制:院感流行、暴发的报告 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院感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43 感染控制:院感流行、暴发的报告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管理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44 感染控制:院感流行、暴发的控制 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协助院感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管理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45 谢谢! Tel:020-


Download ppt "新生儿病房的医院 感染与控制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 周晓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