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組報告-麥克阿瑟 林秀豪-10030101 黃名誼-10030033 利俊良-10030003 蕭宇軒-10030115.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組報告-麥克阿瑟 林秀豪-10030101 黃名誼-10030033 利俊良-10030003 蕭宇軒-10030115."—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組報告-麥克阿瑟 林秀豪 黃名誼 利俊良 蕭宇軒

2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1880年出生於阿肯色州小岩城的陸軍軍營,1903年,麥克阿瑟自西點軍校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成績是西點軍校創辦一百年來最好的,總平均成績為98.14分。後被任命為少尉軍官。1917年,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從各州國民警衛隊抽調人員組成第42步兵師。麥克阿瑟出任第42 步兵師參謀長,晉升為上校,赴法國參加世界大戰。他聲稱該師人員來自美國各地,猶如跨越長空的彩虹,故該師亦稱“彩虹師”。1918年,因作戰勇敢和指揮有方,數次獲得勛章並升任第84旅准將旅長,曾是最年輕的准將。同年11月,在大戰結束之後擔任彩虹師代師長。1919年6月,麥克阿瑟被任命為西點軍校校長,成為該校最年輕的校長。

3 太平洋戰爭及佔領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被徵召回到軍中,擔任美國遠東軍總司令;1944年晉升五星上將。太平洋戰爭後期,指揮美軍在西南太平洋執行「跳島戰略」,選擇性攻佔有利於美軍推進的島嶼 戰後,自1945年8月至1951年間擔任盟軍駐日最高司令官,統籌對日本的軍事佔領。在戰後處置方針上,麥克阿瑟反對廢除天皇制或將昭和天皇裕仁交付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認為這可能導致日本人民激烈反抗;為此,他對杜魯門總統表示,若是一定要追究日本天皇的戰爭責任,請再調派一百萬部隊來佔領日本。最終,麥克阿瑟領導的盟軍總司令部得以在保存天皇制、不追究裕仁戰爭責任的客觀條件下,對日本進行改造,包括制訂《日本國憲法》及確立現行日本政府組織架構的基礎。此外,盟軍總司令部一度下令自日本官僚體系中全面清除戰前軍國主義協力者、解散財閥,但旋因冷戰對抗升高,美國需要既存政經勢力合作以迅速重建日本的策略性考量而未徹底實施。 日本國(臺灣澎湖)1942年到1945(太平洋戰爭)

4 韓戰 1950年韓戰時期聯合國安理會透過美國起草的決議,組織「聯合國軍」參加朝鮮戰爭,由五星上將麥克阿瑟任總司令。1950年10月15日,杜魯門總統在威克島接見麥克阿瑟,只讓他打一場有限的戰爭。往後期間,麥克阿瑟公開反對杜魯門的決定,派偵察飛機飛入中國領空。 美國總統杜魯門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國和聯合國的政策」為由將他撤職,由馬修·李奇微接任。 麥克阿瑟回到美國後,許多大城市都爆發了支持麥克阿瑟,反對杜魯門的遊行示威活動,四個州的議會通過了決議,要求杜魯門總統收回成命。1951年4月19日,麥克阿瑟在國會大廈發表了題為《老兵不死》的著名演講。 《老兵不死》 我即將結束五十二年的軍旅生涯。我從軍是在本世紀開始之前,而這是我童年的希望與夢想的實現。自從我在西點軍校的教練場上宣誓以來,這個世界已經過多次變化,而我的希望與夢想早已消逝,但我仍記著當時最流行的一首軍歌詞,極為自豪地宣示「老兵不死,只會慢慢的凋零」。 麥克阿瑟發動總攻 欲在耶誕前結束戰爭

5 軍旅生涯簡歷 1899年,進入美國軍事學院學習(紐約的西點軍校)。 1903年6月11日,以全校第一名畢業,然後被委任為工程技術兵團少尉。
1904年4月23日,晉陞為中尉。 1905年—1906年,在菲律賓作為副官追隨其父阿瑟·麥克阿瑟。 1907年,任美國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軍事副官。 1911年2月27日,晉陞為上尉。 1914年,被部隊派遣到墨西哥的韋拉克魯斯。 1917年—1919年,進入有「彩虹師」的美譽的第42步兵師,先後出任過參謀長,84步兵旅旅長,和42師師長。 1918年6月26日,晉陞為准將。 1919年,被任命為美國西點軍校校長。 1922年—1930年,赴菲律賓任馬尼拉軍區和23旅的指揮官。 1925年1月17日,晉陞為少將(正規軍)。 1925年1月,返回美國任軍長。 1928年,率領美國隊參加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奧運會,然後返回馬尼拉任菲律賓地區總指揮。 1930年10月,第九軍團指揮官。

6 1930年11月1日—1935年,出任美國陸軍參謀長。 1932年,約2萬名一戰退伍軍人在美國政府拒絕發放其戰時服役薪金的要求後展開示威活動,是為酬恤金進軍事件,後遭到由麥氏指揮的武裝聯邦部隊鎮壓,造成數名退伍軍人被殺,數百人受傷。該事件為麥克阿瑟最育爭議性的軍事行動之一。 1935年,出任菲律賓共和國政府的軍事顧問。 1937年12月31日,從美國陸軍退役,出任菲律賓陸軍元帥。 1937年4月,與瓊妮·費爾克洛思結婚。 1938年2月21日,亞瑟·麥克阿瑟四世出生。 1941年7月26日,重新返回以少將軍銜負責USAFFE計劃(United States Army Forces –Far East),即美國在遠東的軍隊部署。 7月27日,晉陞為陸軍中將。 1941年12月18日,晉陞為上將。 1942年2月22日,由於太平洋戰爭中美國防禦的失敗,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命令麥克阿瑟撤離菲律賓。離開時他發誓:「我會回來的」(I shall return) 1945年2月5日,麥克阿瑟履行其誓言,光復馬尼拉,同時晉升為五星上將。

7 1945年8月12日,被杜魯門總統任命為駐日美軍最高司令,負責對日軍事佔領和日本的重建工作。
1950年7月8日,出任韓戰中聯合國軍總司令。 1950年7月31日,訪問台灣,並與蔣中正達成同美國與中華民國外交關係。 1950年9月15日,策劃仁川戰役,沒有親臨指揮。 1950年10月15日,由於麥克阿瑟告知白宮自己太忙不能回華盛頓之後,他在威克島會見美國總統哈利·S·杜魯門。 1951年4月11日,麥克阿瑟主張對中國在東北的軍事目標進行打擊,必要時動用核武器。杜魯門恐此舉會導致蘇聯參戰而不同意。在麥克阿瑟公開指責白宮政策後,杜魯門解除其一切職務。 1951年4月19日,在國會會議之前的告別演說中,發表了著名演說——《老兵不死》。 1951年,以五星上將軍銜從美國陸軍退役。 1952年參與共和黨總統初選,但未勝出。 1962年,在其生涯最後一次參訪西點軍校,在校方頒贈給麥克阿瑟將軍勳章和獎狀,並於參加閱兵慶典後,發表以西點軍校校訓為題的著名演說——《責任、榮譽、國家》。


Download ppt "第一組報告-麥克阿瑟 林秀豪-10030101 黃名誼-10030033 利俊良-10030003 蕭宇軒-10030115."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