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专题复习之五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专题复习之五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专题复习之五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 一、热点问题的背景 1. 资源 " 瓶颈 " 敲响节约警钟。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 , 特别是人均 GDP 超过 1000美元之后 , 结构性的变化是非常显著的。这种变化既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 , 也包括消费结构的变化。从经济结构变化看 , 近几年我国呈现出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征。重化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去年已达 67.6%o 重化工业往往是高能源消耗、高资 源消耗的产业 , 它的加速发展是造成近几年资源、能源紧张的最 主要原因。从消费结构的变化看 , 特别是一些城镇居民的消费 结构正在实现从传统的 " 吃、穿、用 " 到 " 住、行 " 的升级。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升级导致了资源消费强度的增加和使用方向的变 化。 另一个新情况是 , 我国出现了快速城市化现象 , 城镇化水平以年均一个多百分点的速度增长 , 相当于每年从农村转移 1400 万~1500 万人到城镇。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是 41%, 到 2020 年估计达到 60%左右。一般来讲 , 城镇人口人均 能源消费是农村人均量的 3.5 倍。大规模农村人口转移已是必然趋势 , 这必然会相应增加能源和资源的消费。

3 还有一个基本国情是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我国的资源总储量居世界第 3 位 , 但人均占有量居第 53 位 , 仅为世界人 均占有量的 1/20 大量不可贸易的资源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 , 我们的矿产资源国内供应能力、保障能力也不足。在 45 种重要战略性资源当中 , 据 估计到 2020 年时我们将有 9 种严重短缺 , 有 10 种短缺。所谓 短缺是指某种资源的外贸依存度在 40%~70% 之间 , 外贸依存度超过 70% 以上为严重短缺。 温家宝总理指出 , 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 软肋 ", 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 " 心腹之患 " 。这种基本国 情 , 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当前 , 我国资源 " 红灯 " 已经亮起 , 电力、石油、土地和水资源等最重要的资源、普遍紧缺。

4 2.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2005 年 1 月 27 日 , 评估世界各国 ( 地区 ) 环境质量的 " 环境可持续指数 "(ESI), 在瑞士达沃斯正式对外发布。在全球接受 调查的 144 个国家和地区中 , 中国位居第 133 位 , 列全球倒数第 12 位。 我国的化学耗氧量 ( 主要是水污染物 ) 、二氧化硫、消耗臭 氧层物质排放量居世界第一 , 二氧化碳 ( 温室气体 ) 排放量居世 界第二。我国单位产值的排污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几倍 , 我 国每万美元产值消耗矿产资源是日本的 7.1 倍、美国的 5.7 倍、 印度的 2.8 倍。我国 1/3 的国土被酸雨侵蚀 ,7 大江河水系中 劣五类水质 ( 即丧失水功能 , 不可农业用、不可工业用 , 更不可 作饮用水源。专业术语称为 " 劣五类 ") 占 41%, 沿海赤潮的年 发生次数比 20 年前增加了 3 倍 ,1/4 的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 , 1/3 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 ,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 不足 20%, 工业危险废物处置率仅为 32%, 全球污染最严重的 10 个城市中 , 中国占 5 个。

5 据世界银行测算 , 中国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占当年GDP 的 8%; 中科院测算 , 环境污染使我国发展成本比世界平均 水平高 7%,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 GDP 的 15%; 环保总局的生态状况调查表明 , 仅西部 9 省区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地 GDP 的 13%。 环境对人民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明显的危害 , 去年 , 我国患 病的人数已增至 50 亿人次 , 因健康不安全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 8000 亿元 , 相当于当年 GDP 的 7%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2002 年报告称 , 中国每年空气污染导致 1500 万人患支气管 病。

6 3." 粗放型 " 经济增长方式令人堪忧。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 但经济增长主要 " 依赖资源的高投入 " 来实现的 , 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 境代价。上世纪最后 20 年 , 我们以能源消费翻一番为支撑 , 实现了 GDP 翻两番的目标。资料显示 , 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 率约为 33%, 比发达国家低 10 个百分点 ; 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 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 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 40%。 而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和纺织 8 个行 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 , 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 40%。机动车 油耗水平比欧洲高 25%, 比日本高 20%o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 15~25 个百分点 , 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 先进水平低 20 个百分点。 4.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 就是要处理好经 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 , 才能达到人与自 然的和谐 , 做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7 二、教材分析 用所学经济常识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1)我国的资源具有稀缺性,走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这可能会导致人们在使用资源的过程中造成资源浪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的客观要求。 问题 (3)这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 (4)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5)这是加快我国对外开放,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 (6)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缓解资源瓶颈制约,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意义

8 用政治常识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求国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国家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国家机构履行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 (3)我国的国家机关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客观要求。 (4)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要求。 (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7)它是事关国家安全,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重要作用的需要。

9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措施
一是要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切实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 二是要加快建立能源资源技术支持体系,加大国家对能源资源技术开发资金的投入,加紧研究开发影响未来能源资源发展方向的重大技术,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节约能力。 三是要注重优化消费结构,在消费领域全面推广和普及节约技术,合理引导消费方式,鼓励消费能源资源节约型产品,逐步形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 四是要推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10 五是要建设促进能源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实行能源资源效率和最低技术水平准入标准,实施高消耗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的强制性淘汰制度,促进建立市场化的能源资源节约体制机制,完善政府调控手段,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市场环境和长效机制。 六是要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明确能源资源需求总量和能源资源效率的控制目标,研究制定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财税、投资、价格和外贸政策,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 七是要建立健全节约能源资源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认真实施有关法律,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制定和实施强制性标准,推动生产、建筑、交通等方面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 八是要加强节约能源资源的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能源资源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能源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努力使节约能源资源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11 结合以上材料,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
市场:(1)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 国家: (2)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综合采取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促进资源的有序、高效开发和利用。 (3)利用价格、税收、利率、财政等经济杠杆,推动节约资源,倡导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循环经济模式和绿色消费方式,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4)法律手段,要建设促进能源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实行能源资源效率和最低技术水平准入标准,要建立健全节约能源资源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认真实施有关法律,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

12 企业: (5)大力推进结构调整,逐步建立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 (6)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扭转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 (7)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采用现代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更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 (8)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对我国能耗高、资源浪费严重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促进资源的节约,提高资源利用率。 (9)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能源的再生和可持续利用。 消费者: (10)树立科学消费观,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 总之,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3 用政治常识的知识,谈谈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国家: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2)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3)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立法机构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4)国家要认真履行其职能。履行经济职能,通过市场监管、经济调节引导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履行文化职能,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体公民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搞好资源、环境的保护工作。 党:(5)要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坚持党的领导,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公民: (6)坚持公民权利义务相统一,处理好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公民应自觉厉行节约。

14 时政语言 推进能源资源节约 , 既是缓解能源资源供求矛盾的重大举措 , 也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15 三、多角度训练 1.如何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1)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提高经济效益。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对我国能耗高、资源浪费严重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促进能源的节约,提高能源利用率。 (3)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件作用,优化能源配置,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协调我国能源开发,加大对能源开发的政策支持力度。 (4)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我国应大力开拓国际能源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增加能源的进口途径和数量。 (5)建立战略能源储备,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 (6)加强能源科技研究,研发新型能源。 (7)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能源的再生和可持续利用。

16 2.简要说明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1)有利于节约资源,缓解我国资源供求的矛盾。 (2)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3)有利于促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有利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5)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17 3.运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怎样利用价格杠杆有效节约水资源?
(1)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合理提高水价,可以有效调节水资源的供求。 (3)实施阶梯水价,可以抑制对水资源的浪费性使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18 4.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建设 "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作为基本国策 , 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 , 重要资源短缺已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制约。在这样的国情下 , 解决我国资源供求矛盾 , 促进经 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 根本出路在于 , 坚持节约与开发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 ,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正是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19 5.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培养创新精神,促使新事物的成长。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支撑体系。 (3)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要途径。 (4)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要求我们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

20 6.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谈谈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 正确的价值观能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以往我们坚持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 而忽视生态价值的急功近利的价值观 , 导致人们大量不合理的活动 ,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 最终也不利于 经济的发展。科学的生态价值观要求我们既要重视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 , 又要 重视其生态价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正是坚持科学生态价值观的体现 , 它必将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 把经济社会发展带入科学发展轨道。 (2)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 历史的创造者 , 要坚持群众观点 , 走群众路线。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事情 , 它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 , 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应当大张旗鼓地宣传节约 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 , 建设节约文化 , 倡导节约文明 , 形成 "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 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强节约资源培训工作 , 广泛开展节约资源科普教育 , 使广大群众掌握节约资源的基本知识和方式方法 , 形 成全民参与、人人节约的良好社会氛围。

21 7.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中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 (2)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按规律办事情。 (3)事物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要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和自然观,以指导人们有效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5) 重视正确思想意识的指导作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坚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2 8.循环经济所倡导的“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事物处于因果联系之中,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这一点。 (3)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循环经济的流程体现了这一点。

23 9.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2005年12月21日到北京展览馆参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时强调,节约资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节约土地、能源、淡水、矿产资源,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工作。 请用依法治国的知识,谈谈怎样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立法机关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节约型社会,立法机关必须制定和完善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使节约资源、保护资源有法可依。 (3)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建设节约型社会,政府要依法履行职责,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4)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司法机关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浪费资源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加强节约资源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工作和执法监督工作,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的良好风气。

24 10、材料一:我国的资源储量和利用情况 我国资源的人均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重(%) 我国重要资源进口所占比重(%) 我国单位GDP能耗为其他国家的倍数 耕地 森林 淡水 矿产 钢铁 石油 美国 法国 日本 33.3 16.7 33.4 50 44 30 58 4.3 11.5 7.7 材料二: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3)从唯物论的角度,谈谈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25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矿产等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单位产值能耗高,重要资源进口比重较大。这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0、材料一:我国的资源储量和利用情况 我国资源的人均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重(%) 我国重要资源进口所占比重(%) 我国单位GDP能耗为其他国家的倍数 耕地 森林 淡水 矿产 钢铁 石油 美国 法国 日本 33.3 16.7 33.4 50 44 30 58 4.3 11.5 7.7 材料二: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矿产等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单位产值能耗高,重要资源进口比重较大。这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26 10、材料一:我国的资源储量和利用情况 我国资源的人均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重(%) 我国重要资源进口所占比重(%) 我国单位GDP能耗为其他国家的倍数 耕地 森林 淡水 矿产 钢铁 石油 美国 法国 日本 33.3 16.7 33.4 50 44 30 58 4.3 11.5 7.7 材料二: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2)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我国的资源拥有量相对不足,且利用率低,消耗大,是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原因。只有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源供求的矛盾,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7 10、材料一:我国的资源储量和利用情况 我国资源的人均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重(%) 我国重要资源进口所占比重(%) 我国单位GDP能耗为其他国家的倍数 耕地 森林 淡水 矿产 钢铁 石油 美国 法国 日本 33.3 16.7 33.4 50 44 30 58 4.3 11.5 7.7 材料二: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3)从唯物论的角度,谈谈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3)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Download ppt "专题复习之五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