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運動傷害與貼紮(I) 教練 何文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運動傷害與貼紮(I) 教練 何文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運動傷害與貼紮(I) 教練 何文隆

2 物理治療 英文為 Physical Therapy (簡稱 PT) Physio = phusis = nature
Therapy = thrapuein = to care for Physical Therapy = Use Nature to Care (以自然因子來治療及照護)

3 物理治療的定義 為利用聲、光、水、冷、熱、電、力等物理因子, 來預防、鑑別、評估、治療病患的醫療專業
有別於醫師之使用藥物或手術來治療病患的方式 治療目標為 消除疼痛 恢復功能 促進健康 預防保健 物理治療 骨科 神經科 呼吸循環科 小兒科 老人醫學科 運動醫學科 皮膚科 復健科

4 物理治療的治療方法 參考 儀器治療:超音波、中頻干擾波、低頻電刺激… 操作治療:關節鬆動術、筋膜放鬆術、深部按摩…
運動治療:深層肌肉運動、離心運動、等速運動… 功能訓練:轉位訓練、走路訓練、心肺功能訓練… 輔具治療:足部輔具、背架、輪椅座墊… 參考 物理治療數位博物館

5 運動傷害與貼紮 貼布的構造與分類 韌帶傷害的貼紮 肌肉肌腱傷害的貼紮 運動傷害的種類 常見的肌內效貼紮

6 貼布的構造 背襯 (backing material) 膠 (adhesive): 醫療等級 解捲因子 (release agent)
透氣性 (porosity) 順膚性 (conformability) 膠 (adhesive): 醫療等級 乳膠系 (rubber based) 氧化鋅系 (zinc oxide) 矽膠 (silicone based) 丙烯酸 (acrylate based): 感壓膠、壓克力膠 解捲因子 (release agent)

7 醫療等級用膠 通過細胞毒性與人體皮膚過敏刺激實驗,並符合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規範及ISO-10993國際標準 不易產生殘膠、溢膠
使用時間長、穩定 不易造成皮膚紅腫、過敏、脫皮、浸潤及發癢的現象 無毒、環保

8 影響黏性的因素 材料 潮濕 黏著性 皮膚表面的殘餘物 乳膠系或氧化鋅膠之黏性強,但亦產生殘膠亦高 矽膠黏性低
乳膠系或氧化鋅膠抗濕性強但不透氣 丙烯酸膠透氣而不抗濕 黏著性 初始黏著性:乳膠系或氧化鋅膠較佳 持續黏著性:丙烯酸膠較佳 皮膚表面的殘餘物 汗水、毛髮、污垢、油垢

9 貼布的種類 素材 彈性 黏性 運動貼布 (athletic tape) 白貼 無 強 一點 肌內效貼布 (Kinesio tape)
McConnell Tape 一點 肌內效貼布 (Kinesio tape) 肉貼、神奇貼布 140~160% 普通 重型彈性貼布 輕型彈性貼布 稍鬆 中度

10 運動傷害與貼紮 貼布的構造與分類 韌帶傷害的貼紮 肌肉肌腱傷害的貼紮 運動傷害的種類 常見的肌內效貼紮

11 韌帶的特質 功用 富含膠原蛋白纖維 受傷後之處理原則 鬆弛 在較長 位置修補 韌帶斷裂 穩定關節 限制動作 終極形變 ~6-8%
加強外在支撐,以減輕二度傷害,建議使用運動貼布 維持在較短的位置,以免造成過度鬆弛 避免修補時形成粘黏,建議適度的動作 訓練相同功能的小肌肉群,以強化關節穩定功能

12 膠原蛋白之應力應變圖 (黏彈特質) 塑性區 斷裂 彈性區 應力 微傷害 傷害 臨床測試 終極形變 =6 - 8% 動作區 應變

13 韌帶受傷後的恢復情形

14 使用運動貼布之目的 預防運動傷害 運動傷害之急性期 受傷的關節的恢復期
對於未受傷但較鬆弛的關節,可增加關節穩定性,以免因產生過度的動作而受傷 運動傷害之急性期 壓迫組織,以降低出血或腫脹 支撐關節,以增加穩定性而能降低疼痛 限制不必要的關節動作,以避免二度傷害 將受傷的韌帶固定在較短距離的位置,以免形成過度鬆弛的韌帶 固定敷料或保護墊 受傷的關節的恢復期 可保護曾受傷的組織,以進行較劇烈的復健或訓練

15 運動貼紮之原則 (I) 適當的評估 瞭解貼紮的目的 熟悉該關節或組織的特性及功用 皮膚應先處理,以增加貼紮之黏性
確定沒有骨折,尤其是兒童扭傷時 如果有腫脹,則採用開放式貼紮 如果有傷口,應先處理傷口,不可直接貼紮在傷口上 瞭解貼紮的目的 保護?限制?固定?預防傷害? 熟悉該關節或組織的特性及功用 皮膚應先處理,以增加貼紮之黏性 去除毛髮、污垢,保持常溫 使用助黏劑、保護膜或隔離霜、襯墊等 是否違反比賽的規定? 投擲鉛球的違規貼紮

16 運動貼紮之原則 (II) 關節的擺位 貼布的位置不可以環繞整個肢節,必須是斜繞,以免阻斷循環 貼紮後,必須做下列的確認
韌帶受傷應放在較縮短的位置,但以不妨礙功能為限 如踝關節外側扭傷,放在足踝稍微外翻的位置 貼布的位置不可以環繞整個肢節,必須是斜繞,以免阻斷循環 貼紮後,必須做下列的確認 檢查貼紮是否正確:所欲限制的動作 是否如願地無法完成 檢查循環是否受阻:在半小時內如果 貼紮之末稍部位出現發紫、發白、冰 冷、刺痛、麻痛、癢等現象,必須立即拆除

17 運動貼布的使用 貼布的撕法 貼布的拆除 將貼布拉緊,以雙手之拇指、食指用力撕開 如果已經造成貼布扭轉,則無法撕開
使用鱷魚剪或安全剪刀,沿著較鬆軟的組織前進 直接黏貼部位則需順著毛髮的方向,將貼布拉到最長位置,再慢慢剝離 如果較難拆除時,可使用去黏劑

18 運動貼布的貼法 環狀固定 六字型 斜向 扇形 編籃型 鎖跟型

19 不良的運動貼紮 對皮膚過度的牽拉,易產生水泡或破皮 出現皺摺或捲起 連續纏繞 壓迫神經或阻斷血流 太緊或太鬆

20 急性踝關節扭傷 常見為外側韌帶扭傷 臨床症狀 穩地性最強 外足踝較內足踝長,平時保護較多 外側韌帶較內側韌帶細,強度亦較低
跟骨 矩骨 脛骨 常見為外側韌帶扭傷 外足踝較內足踝長,平時保護較多 外側韌帶較內側韌帶細,強度亦較低 矩骨前寬後窄,在蹠屈時較不穩定 臨床症狀 急性發炎:紅、腫、熱、痛 腳無法做內勾動作 或單腳墊腳尖站立 踝關節外側有壓痛點 前移現象 前矩腓韌帶 蹠屈時 後矩腓韌帶 跟腓韌帶 跟骨

21 造成外側韌帶較易拉傷的原因 外足踝較內足踝長,平時保護較多 外側韌帶較內側韌帶細,強度亦較低 矩骨前寬後窄,在蹠屈時較不穩定
跟骨 前矩腓韌帶 蹠屈時 後矩腓韌帶 跟腓韌帶 跟骨 矩骨 脛骨 穩地性最強的關節

22 前移現象 (Anterior Drawer Sign)
當前矩腓韌帶斷裂時,固定脛骨而將跟骨前拉時,會出現明顯的前移現象 前移現象

23 急性踝關節扭傷的處理原則 加強外在支撐,以減輕二度傷害,建議使用加壓的運動貼布 維持韌帶在較短的位置,以免癒合在過度鬆弛的位置
PRICE:消腫、止血、止痛、保護 冰敷應與彈繃同時使用 前四個小時,每小時冰敷15-20分鐘 最好使用拐杖,以外八字行走

24 鎖跟貼紮 目的:限制跟骨的動作 如果沒有貼布,亦可使用彈繃替代(練習用) 踝關節扭傷的鎖跟法不同於一般使用的八字型包紮法
口訣:腳跟、腳背、腳底、拉 3. 繞過腳背 5. 腳跟對側 1. 兩圈固定 2. 往腳跟拉 4. 繞過腳底

25 重型彈性貼布 又名宜拉貼布 氧化鋅膠 黏性超強,彈性較差 早期用在外科傷口的黏合,現則用於大關節的強力固定

26 肌內效配合輕彈貼布貼紮實例: 踝關節的貼紮
目的:踝關節扭傷,用以固定、消腫 2-3” 的輕彈貼布、肌內效貼布 患者屈膝,足踝維持90,如外側扭傷,則略微偏外 肌內效貼紮: 剪成四叉狀,覆蓋附近腫脹組織 剪成 X 狀,覆蓋外側韌帶 輕彈貼紮:鎖跟貼紮:腳背腳底腳跟小腿 四爪貼紮 鎖跟貼紮 X形貼紮

27 運動貼紮實例:踝關節的貼紮 目的:踝關節扭傷,用以固定、消腫 患者屈膝,足踝維持90,如外側扭傷,則略微偏外
1.5~2” 的運動貼布 患者屈膝,足踝維持90,如外側扭傷,則略微偏外 使用U形護墊壓迫內外踝附近組織 貼紮法 在小腿下1/3位置(無肌纖維處)及蹠趾關節後0.5公分處各纏繞一圈環狀固定 開放式貼紮 編藍貼紮:馬蹄+馬鐙 斜向貼紮 鎖跟貼紮:腳背腳底腳跟小腿 編籃型 鎖跟型

28 雙叉韌帶扭傷 連接跟骨與舟狀骨、骰骨 症狀:腳背外上方出現明顯的壓痛 貼紮:固定跟骨 鞋墊外側墊高 雙叉韌帶

29 運動傷害與貼紮 貼布的構造與分類 韌帶傷害的貼紮 肌肉肌腱傷害的貼紮 運動傷害的種類 常見的肌內效貼紮

30 肌肉的組成 細胞 纖維 筋膜 肌纖維 生長纖維或新細胞 收縮組織 肌纖維:提供收縮、延展力、彈性 非收縮組織 (近似韌帶組成) 肌絲
肌腱:提供延展性、牽制動作 筋膜:提供肌肉強度、引導收縮方向

31 肌肉的特質 功能 受傷後之處理原則 肌纖維:產生肌力 肌腱:傳導肌力至骨骼上,以產生動作
加強外在支撐,以降低因肌肉收縮而產生張力,建議使用肌內效貼布 減輕肌肉痙攣 (spasm),使用視狀況冷熱敷、按摩或水療 維持在較短的位置,以免造成過度鬆弛 避免修補時形成粘黏,建議適度的動作 訓練協同肌肉群,以提供近似的肌肉收縮

32 肌肉收縮型態 向心收縮 等長收縮 離心收縮 功能 產生動作 穩定關節 牽制動作 收縮肌肉長度 縮短 不變 拉長 動作與重力 反向 無關 同向
離心運動訓練效果快 但易造成肌肉痠痛

33 伏地挺身 (肱三頭肌的作用)

34 肌內效貼布(Kinesio Taping)
1973 Kenzo Kase, D.C. 提供一個較佳的自癒環境 貼布特性: 彈性:可延展 140% 黏著性 號稱療效 調整肌肉張力 減輕疼痛 調整關節位置 增加局部血液或淋巴循環 提供皮膚感覺受器的刺激 肌內效貼布 皮膚 筋膜 肌肉

35 調整肌肉張力 貼布方向 始端到終端 貼布回縮方向 肌肉收縮方向 貼布方向 終端到始端 貼布回縮方向 肌肉緊張方向

36 肌內效貼布的貼法 I- band Y-band x-band fork-shaped

37 肌內效貼布的實例

38 肌內效貼布失效的原因 沒有做到重點 錯誤診斷 貼錯肌肉或韌帶的位置 錯誤的肌肉走向 忘記將肌肉擺放在較長的位置 貼布拉力過緊

39 使用肌內效貼布常見的問題 使用多久需要更換?流汗或潑水後要如何處理? 過敏性皮膚可否使用? 貼完貼布後,可否再繼續做電療?做運動?
貼布若已經有部份掀起來,要如何處理? 貼紮部位是否要先剔除毛髮? 不同顏色的貼布,作用相同嗎? 健康的肌肉可以使用嗎?

40 謝謝大家 請勿浪費公家物品 請大家珍惜現有的一切 心存感恩一切順利


Download ppt "運動傷害與貼紮(I) 教練 何文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