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节 缅甸文化习俗 一、缅甸宗教文化习俗 缅甸人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和基督教和原始拜物教。影响最为广泛并为绝大多数缅甸人信仰的宗教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佛教是缅甸的国教,缅甸有将近89.3%的人信仰佛教,大约5.06%的人信仰基督教,3.8%的人信仰伊斯兰教,约0.5%的人信仰印度教,0.2%的人信仰泛灵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节 缅甸文化习俗 一、缅甸宗教文化习俗 缅甸人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和基督教和原始拜物教。影响最为广泛并为绝大多数缅甸人信仰的宗教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佛教是缅甸的国教,缅甸有将近89.3%的人信仰佛教,大约5.06%的人信仰基督教,3.8%的人信仰伊斯兰教,约0.5%的人信仰印度教,0.2%的人信仰泛灵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节 缅甸文化习俗 一、缅甸宗教文化习俗 缅甸人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和基督教和原始拜物教。影响最为广泛并为绝大多数缅甸人信仰的宗教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佛教是缅甸的国教,缅甸有将近89.3%的人信仰佛教,大约5.06%的人信仰基督教,3.8%的人信仰伊斯兰教,约0.5%的人信仰印度教,0.2%的人信仰泛灵论。

2 (一)佛教 缅甸佛教属上座部佛教,是缅甸国教。僧伽在整个缅甸是非常受到尊敬的。小乘佛教在西元前三世纪传入缅甸,在公元十一世纪时成为缅甸居民普遍的信仰,并且延续至今。长期以来缅甸佛教与缅甸政治紧密结合。同时,它还对缅甸文化施予极深的影响,缅甸人常说,佛教即缅甸文化。佛教不但是缅甸人的宗教信仰,而且是他们道德教育的源泉。

3 缅甸人在佛教思想的长期影响下乐善好施。在缅甸,几乎天天有人募捐,有人施舍,施舍已成为缅甸人的一种习惯。数以万计的佛塔和数不清的寺庙是人们捐款修建的;全国32万僧尼的斋饭、袈裟和日用品是教徒布施的;就连市内公共汽车的凉棚、公园里供游人小憩的亭子和石凳也都是教徒捐钱修起来的,上面都刻有施主的名字。

4 缅甸人日常生活中参神拜佛是常事。 缅甸人虔心向佛,以至于民风淳朴、和善,社会犯罪率比较低。 缅甸是宗教意识很浓的国家。男孩子一般都要做剃度,使佛教事业后继有人,被认为是一件积德的事情。 缅甸象的出家人中,什么身份的人都有。 缅甸的出家人身份是相当高的。

5 寺院里的小和尚

6 曼德勒皇宫

7 曼德勒皇宫

8 撞 钟

9 大金寺的夜景和虔诚的信徒

10 入夜的大金寺称的上金碧辉煌,据说其身上共贴了7吨的金箔,塔顶上的钻球镶嵌着5449粒钻石和2317颗红蓝宝石 。佛教徒们正是用这种世俗上认为最尊贵的颜色来表达对佛祖的无上尊崇。

11 如此贵重的宝物,即然没设围栏+电眼,据说和尚是这里的主要保安人员

12 一缕缕的青光从小屋里射出,像征通往极乐世界的门户已经畅开

13 一踏进大金寺,马上进入一个安祥谧静的空门世界,完全与世隔绝。

14 信徒在参拜神灵时的那份宁静和专注

15 缅甸人祭拜神灵时是用白蜡烛而不是红蜡烛

16 Xinhuoli Weekend Sharing
每支蜡烛点的都是一个心愿,一个希望

17 浴佛

18 缅甸和尚的僧袍是朱红色的

19 (二)基督教 缅甸的基督教伴随着殖民者的到来而开始传播。缅甸人最早接触到基督教是在1511年。当时葡萄牙人将罗马天主教传入了缅甸,进行小规模的传播。

20 (三)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13~14世纪从孟加拉地区传人缅甸若开地区。现在,全国有6个拥有独立组织、清真寺等机构的伊斯兰宗教团体,即缅甸穆斯林联盟、若开穆斯林联合会、全面毛拉同盟、缅甸穆斯林大会、全缅穆斯林学生联合会和穆斯林中央基金会,有3100多个清真寺。

21 二、缅甸服饰文化习俗 缅族的服饰与中国云南傣族相似,不论男女下身都穿筒裙,统称“笼基”, 男的筒裙多用方格布,女的多用花布,富裕人家则用绸缎。男裙称“布梭”,女裙称“特敏”。男上衣为无领对襟长袖短外衣,颜色以白色为主色调,如今也有一些淡黄色。女上衣一般里面穿紧身胸衣加斜襟或对襟无领薄短外衣。

22 每逢重要场合,男人穿着讲究配套,上衣为无领对襟长袖短外衣,内穿衬衫,下穿筒裙,裙头在腰际结成一个花球。头戴用一条素色的薄纱或丝巾裹扎好的“岗包”的缅式礼帽(用细藤编胚、以粉红或浅黄色纱巾裹扎而成),脚登拖鞋或凉鞋。现在青年人也有穿西服的。

23 女子都要披上披肩,不同的节日和不同场合披的披肩也有差异。她们在正式社交场合,最隆重的盛装是穿白色蝉翼纱的上衣和红色的筒裙,并梳着各式又高又光的发髻。
妇女喜欢戴的首饰有金手镯、金项链等。她们至今用一种用树枝和树皮研磨成的香木浆作为护肤化妆品。

24

25 缅甸的勃当族女子有往脖颈上套铜环的习俗,她们以颈长为美,男子择偶也以对方是否颈长为重要标准。缅甸妇女多留长发,挽发髻,戴鲜花,不论老幼都喜欢在脸上涂抹一种叫做“特纳卡”黄色液汁—黄香楝粉木浆涂在脸上,有清凉、防晒、护肤作用。 缅甸人不分男女,不分场合均穿拖鞋,军人除外。

26

27

28 三、缅甸饮食文化习俗 缅甸盛产稻米,缅甸人以大米饭为主食。
城市居民早餐一般吃西点、喝咖啡和红茶,乡村则通常吃“莫哼卡”(鱼汤粉或面)、椰子面、椰子粥、凉拌面、凉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种各样的糕点小吃。午餐和晚餐为正餐,以米饭为主食。菜肴特点为油多、带酸辣、味重。常用各种幼果、鲜菜嫩叶作小菜,蘸佐料吃。进餐时将米饭盛在盘子里,用手抓着吃。随着社会发展,用刀、叉、勺进食者逐渐增多。

29 他们喜欢吃油焖饭、肉焖饭、炒饭、椰汁饭、八宝饭等。
缅甸人有喝早茶和下午茶的习惯。人们在茶馆里喝咖啡、奶茶,吃点心。如面包夹黄油、果酱、乳酪、肉包子、油条及油饼,还喜欢喝鱼片汤、鸭肉粥等。

30 缅甸人在饮食方面较为节俭。常以鱼虾酱、辣椒、煮豆、酸菜叶汤佐饭。烹饪方法多以炸、烤、炒、凉拌为主。
缅甸人有用鱼虾酱、鱼露和泡菜一起下饭的习惯,而鱼虾酱也是每餐必备的美食。缅甸人常说:“没有鱼虾酱,吃饭不香”。

31 缅甸人的口味特点是酸、辣、清淡,不油腻,类似中国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爱吃鸡、鸭、鱼、虾、虾酱、鱼酱,喜食咖哩,要求略带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们喜欢用水果做菜。
缅甸人有饭前先供佛的习俗,把最好的菜和第一碗米饭供给佛祖后大家才可以吃

32 炸素菜 采用洗净的胡芦瓜切成段,然后放在油里煎炸,炸熟后非常爽口;还就是炸豆芽,以脆口取胜,蘸自家调制的辣酱,酸甜又香口。

33 茶叶沙律 用清香茶叶去提香,拌菜丝、虾米、缅甸珍珠豆(花生),蚕豆,用来佐酒或茶俱佳。

34 鱼粉汤 采用鱼肉味原料,以香茅和姜祛腥味之后,再用炒香的马豆熬汤,熬制好的汤不仅拥有鲜味,还有伴菜有入口香而爽的香蕉树芯、炸制,鱼汤底浓到化不开。

35 咖喱蟹 用咖喱粉为调料制作而成,其蟹肉味浓郁又香口。

36 缅甸大虾 缅甸运来的大虾以多膏见称,烹调以姜油、蒜及咖喱粉,芫荽味很香,身长而肉嫩,入口如吃龙虾肉。

37 其他特色美食 咖喱牛腩薄饼 缅甸鸡面 缅甸椰浆饭 缅甸捞面

38 四、缅甸居住文化习俗 缅甸人的传统住房是“干栏式”建筑——高脚屋。高脚屋有用竹子建的,有用木头建的,也有用砖瓦和钢筋水泥建的。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缅甸人的家中都供奉佛龛,佛龛一般设在房子的东边最高处,一般供奉一尊或多尊佛菩萨。

39 民居

40 五、缅甸传统婚丧习俗 (一)传统婚姻习俗 缅甸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婚俗。妇女社会地位较高,她们有自己的经济收入,婚恋较自由,寡妇可以改嫁,因此有“亚洲第一女权国”之称。在缅甸,都有男子入赘到女子家。人们自觉实行一夫一妻制,主张夫妻始终如一,白头偕老,婚姻也比较自由。

41 缅甸人把婚姻视为一生中最重要的大礼,对婚礼十分重视。婚礼通常在男方家举行,届时新郎新娘并坐在一个临时搭建的木台上,父母立于两侧,亲朋好友纷纷前来祝贺,讲究点的还要请社会名流来致词。

42 婚姻禁忌:缅历4月15日至7月15日三个月为佛教僧侣安居期间,缅甸人不许举行婚礼。此外,缅甸人也忌讳在缅日历9月、10月、12月内结婚。他们认为,在9月结婚,将会不育,一辈子无儿女。在10月结婚,会破产。12月结婚,夫妻会两地分居,不得团聚。出席缅甸人的婚礼,不能穿蓝色、灰色和黑色的衣服,否则会带来不吉利。

43 (二)传统丧葬习俗 缅甸人的丧葬方式有棺葬、土葬、火葬、天葬等,各民族的习俗不完全一样,其中以缅族人的丧俗较有代表性。缅族人因信奉佛教,认为人死后会升入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他们不以死亡为悲哀。

44 六、缅甸民族传统节日习俗 1、缅历新年(泼水节) 2、浴佛节(浴榕树节) 3、结夏节 4、解夏节(点灯节)  5、光明节(献袈裟节)

45 七、缅甸社交礼仪及禁忌习俗 (一)社交礼仪习俗 1、缅甸人的姓名与称谓习俗
相见称呼:缅甸人只有名字,没有姓,但要在名字前加一冠称,以示性别、长幼和尊卑。 对幼辈或少年人 : 貌=弟弟 对长辈或有地位的男性: 吴=叔、伯、先生 对平辈或男青年 : 郭=大哥 男子一般自称: 貌

46 对小女孩: 米 对晚辈或平辈: 玛=姑娘、姐妹 对有地位或年老的女性:杜=姑、姨、婶 女子都自称: 玛 此外,名字前面还可以加其他一些尊称,如“波”(意为军官)、“塞耶”(意为教师和医生)、道达(英语“博士”的译音)、“德钦”(意为主人)等。

47 2、见面礼仪习俗 缅甸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施合十礼或鞠躬礼。施合十礼时,如戴有帽子,要摘掉帽子。当路遇老人、领导、学者时,要施鞠躬;碰到僧侣,要双手合十,躬身施礼,直到僧侣通过为止。

48 3、商务礼仪   在从事商务活动时需注意,人认为在星期二做事必须做两次才能成功,所以人们不喜欢在星期二谈生意。缅甸人还不喜欢在星期天互赠礼物。他们喜爱鲜明的色彩,也喜欢用猫头鹰作图案的商品,尤其爱各种金首饰。

49 缅甸人多数信仰佛教,缅甸佛教徒做买卖时有五条戒规:不得出售各种杀生武器;不得出售大象、马匹、佣人等;不得出售作为食用的鸡鸟等;不得出售酒;不得出售毒药。
掸族商人讨厌外人在自己家中吹箫笛和口哨,认为那样会将财运吹跑。

50 4、旅游礼仪 到缅甸旅游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当地宗教习俗。缅甸是个佛教的国度,生活中的各种礼俗都充满了浓厚的佛教色彩。 视乌鸦为“神鸟”
对牛敬若神明,在闹市遇上“神牛”,行人和车辆都要回避让路。 不论何人,即便是外国游客,进入佛塔或寺庙时,也都必须脱鞋。

51 (二)禁忌习俗 1、缅甸为佛教国家,视佛塔、寺庙为圣地,任何人上至国家元首、外国贵宾,下至平民百姓,鞋是肮脏龌龊之物,进入佛寺一律赤脚(脱鞋、脱袜),否则将被视为对佛教不敬。

52

53 2、缅甸人视头顶为高贵之处,缅甸人忌讳用手触摸他人头部,即使是十分可爱的孩童也不能抚摸其头。小孩双手交叉胸前,是表示对大人的尊敬。
3、缅甸人有“右为贵,左为贱”,“右为大,左为小”的观念。因此,缅甸人有“男右女左”的习俗,在吃饭时,须按照男右女左的习俗入座。此外女人不能枕着男人的胳膊睡,否则男人就会失去“神力”,整日萎靡不振。给长者递接物品时,不能用左手,左手被视作是不洁净的。

54 4、与朋友同行,不能勾肩搭背。 5、缅甸人视太阳升起的东方为吉祥的方向,认为东方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方向,所以缅甸人家里的佛龛都供在室内东墙上。因此睡觉时,头必须朝东忌讳朝西,否则是对佛的玷辱,会招致不幸。缅甸人还认为西方是死神居住的地方。缅甸人把东面和南面称为头顶部,把西面和北面称为脚尾部。家中长者的座位在头顶部,晚辈的座位在脚尾部。

55 6、在缅甸,女子穿的筒裙被视为不吉祥之物,不充许晾晒在超过人头的地方。因此男子忌讳在晾着衣服的绳索或杆子下穿行,忌讳从晾晒的妇女筒裙底下钻过,如男子穿行,则男子身上的“神力”会丢失,认为这样会倒霉一辈子。由此,缅甸禁忌妇女登上佛塔的塔基,只能跪在塔下瞻拜许愿,如要向佛塔、菩萨身上贴金,需交由男子代办。禁忌妇女往佛像身上贴金。

56 7、缅甸人忌讳9、13和尾数是零的“补”数(10、20、30、40、50、60、70、80、90)等数字,也忌讳“9”人共同远行,认为“9”人同行必有灾祸,若是9人同行则需带一块石头,以破9的数位。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缅甸人认为“13”这一数字不吉利,因此忌讳买有编号13的房子和车子。缅甸商人忌讳补数,因为补数带有零的数字,零即为输,故视补数不吉利。   

57 8、自古以来,缅甸农民与牛相依为命,把牛视为“忠诚的朋友”、“最大的恩人”。正因为如此,很多缅甸人,尤其是缅甸农民忌吃牛肉,认为吃牛肉是一种“忘恩负义”的背叛行为”。所以,当你宴请缅甸朋友时,千万要问明客人是否忌吃牛肉,否则会是一种十分不礼貌的行为。 

58 9、不能对寺庙、佛像、和尚有任何轻率的举动,如不能跨坐佛像上拍照等,这些行动会带来麻烦,甚至被判刑。不能穿过短、过透的衣服。。
10、人们购买佛饰时不能说'买',而只能说是'求租',否则就是亵渎神明,会招来灾祸,外国游客也必须遵守这一禁忌。

59 11、缅甸人一般人都避开在星期二做事,每逢星期五这一天,忌讳乘船渡河。
12、缅甸人送给别人东西时,必须在星期一至星期六进行,星期天禁忌送物。尤其禁忌送衣服、纱笼等。


Download ppt "第三节 缅甸文化习俗 一、缅甸宗教文化习俗 缅甸人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和基督教和原始拜物教。影响最为广泛并为绝大多数缅甸人信仰的宗教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佛教是缅甸的国教,缅甸有将近89.3%的人信仰佛教,大约5.06%的人信仰基督教,3.8%的人信仰伊斯兰教,约0.5%的人信仰印度教,0.2%的人信仰泛灵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