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2
周恩来简介: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诞生于江苏淮安。他的童年时代正是中国急剧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惨时代。他从小目睹中国的贫弱不振,立志要为国家、为民族的振兴而读书。正是在这种志向的引导下,并不断践行自己的理想,他终于成为一代改变数亿人民命运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3
读一读: 崛 起 帝 国 模 范 巡 警 吵 嚷 惩 处 铿 锵 有 力 jué dì fàn xún rǎnɡ chénɡ
崛 起 帝 国 模 范 巡 警 吵 嚷 惩 处 铿 锵 有 力 rǎnɡ chénɡ kēnɡqiānɡ
5
读一读: 崛 起 帝 国 模 范 巡 警 吵 嚷 惩 处 铿 锵 有 力
6
我会读: 伯父 模范 巡警 吵嚷 惩处 抱负 胸怀 喝彩 沈阳 撑腰 惩处 肇事 诸生 踊跃 欺凌 帝国主义 风和日丽 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耀武扬威 振兴中华疑惑不解 衣衫褴褛 铿锵有力得意扬扬
7
本文讲了周恩来少年时代目睹中国人在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后,感悟到“中华不振”,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故事。
课文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 本文讲了周恩来少年时代目睹中国人在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后,感悟到“中华不振”,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故事。 返回
8
导读提纲: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含义是什么? 2.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哪几件事? 3.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 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9
读后回答: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含义是什 么? 中华,指中国。崛起,指兴起。意思是:为了中国的振兴而读书。
10
疑问 目睹 立志 默读课文,思考: 各用一个词给 这三件事命题 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 疑问 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 目睹 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立志
11
3.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 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中华不振”,周恩来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
1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他不愿意自己的民族再这样软弱,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再受到这样的欺凌,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
13
讨论:是什么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 周恩来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
14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课文欣赏 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 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告诫) 为什么? (不解)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气愤) 那又是为什么呢? (打破砂锅问到底。追问)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 (无奈)
15
过渡句,这句话承接的上文是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说明正是这些问题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个究竟,这也 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来闯入租界这件事 情的起因。
16
租界
17
租界的概念 与被割让的领土不同,租界在名义上其领土仍属出租国,并且自身不具备治外法权的属性。但历史上租界使用国均是借由本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公民领事裁判权。租界的行政自治权限制了租让国在其区域内行使行政权,部分租界甚至还有立法权限(《中国人权发展纪录》,第一章第5节)。
18
租界的领土主权所有国将租界视为外国领土,不敢轻易干涉租界内部事务,更别提军队、警察开驻,因此难以对租界内的行为进行司法活动,要从租界引渡犯罪的非租界使用国公民一般就会很困难。这个特点也往往令租界成为一些持不同政见者或战争时期平民的避难场所。
19
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课文欣赏 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大多”说明了虽然在中国的土地上,但是外国人的大使馆中国人不敢去。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20
“哭诉”与“得意扬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课文欣赏 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哭诉”与“得意扬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1
课文欣赏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把画线的句子改为“被”字句。 她被训斥了一通。
22
“谁又敢怎么样呢”说明了中国人面对洋人的欺侮是敢怒而不敢言。
课文欣赏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谁又敢怎么样呢”说明了中国人面对洋人的欺侮是敢怒而不敢言。
23
比较句子: 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在外国租界里,谁都不敢怎么样。
24
补充资料: 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公园建成后,租界当局就派巡警在公园门口看守,不准中国人入内。一天,虹口医院的几位医生想进入公园游玩,却被巡警强硬阻挡,不准他们进入。为此,他们向上海的租界当局提出抗议。几天后,租界当局回了一封信,只见上面冷冷地写道:“我们并不认为中国人有进入公园的权利。”没有多久,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25
“中华不振”就是:繁华的地方却不属于自己;围观的中国人敢怒却不敢言的愤慨;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贫穷落后,政府软弱无能,官僚卖国求荣; “中华不振”就是:科技落后,任人宰割;百姓命如草芥;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巡警的狐假虎威,麻木不仁,奴颜媚骨,中国的巡警不为自己人撑腰而当洋人走狗的可悲; “中华不振”就是:外国人可以在我们的土地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租界里轧死中国人却得意扬扬的外国人的可恶嘴脸; “中华不振”就是:衣衫褴褛的妇女在自己的土地上有冤无处诉 的凄惨; “中华不振”就是……
26
过渡段,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这一句话巧妙地把课文引入了下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
27
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
“沉思” :静下心来,反复,一次又 一次。
28
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也一直朝着这个志向而努力。在东渡日本留学前夕,他写下了一首抒发救国抱负的著名诗篇:
课外知识: 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也一直朝着这个志向而努力。在东渡日本留学前夕,他写下了一首抒发救国抱负的著名诗篇: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29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诗歌的意思: 我东渡日本,精细地研究各种科学来拯救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我刻苦钻研学业,学成拯救祖国的本领后,要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即使理想无法实现,像陈天华那样投海殉国也是英雄。
30
谢 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