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西方的海洋文學 葉連鵬.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西方的海洋文學 葉連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西方的海洋文學 葉連鵬

2 西方海洋文學經典 西方的海洋文學極為發達,從早期 荷馬(Homer)的史詩《奧德賽》(Odyssey),到
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1819~1891)的《白鯨記》; 畢爾‧羅逖(Pierre Loti,1850~1923)的《冰島漁夫》; 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1924)的《黑暗之心》等作品;

3 西方海洋文學經典 傑克‧倫敦(Jack London,1876~1916)的《海狼》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的《老人與海》 瑞秋‧卡森(Rachel L. Carson, )的海洋三部曲:《海風下》、《周遭之海》(臺灣版譯為《大藍海洋》) 、《海之濱》,這些名著堪稱海洋文學的經典。

4 荷馬 荷馬(Ὅμηρος,約前9世紀-前8世紀),相傳為古希臘的吟遊詩人,生於小亞細亞,失明,創作了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者統稱《荷馬史詩》。目前沒有確切證據證明荷馬的存在,所以也有人認為他是傳說中被構造出來的人物。而關於《荷馬史詩》,大多數學者認為是當時經過幾個世紀口頭流傳的詩作的結晶。

5 《奧德賽》 奧德賽在希臘人久攻不下特洛伊,於是想出建造一匹木馬,在特洛伊人沉醉在勝利中時,將載滿希臘士兵的木馬當成特洛伊人的戰利品獻給特洛伊,然後在特人豪無防備下攻擊,就是有名的「木馬屠城記」,因此順利攻下特洛伊。 攻陷特洛伊城後,奧德賽率領船隊返國,因為他觸怒了海神波塞冬,在十年中讓他體驗了倍極艱辛的流浪生活,像獨眼巨怪、食人族、魔女島、大漩渦及異界等等。在這段期間,他年輕的妻子貝尼蘿蓓亞(Peenelopeia)在故鄉被惡劣的求婚者逼迫,財產也任人侵占,兒子得利馬可(Telemaklios)無力與環境對抗而痛苦萬分。

6 《奧德賽》 貝尼蘿蓓亞為了維持對丈夫的忠貞,拿出只有丈夫拉的動的大弓箭,說出誰能拉得動就答應他的求婚,並將財產讓給他,但無人能拉動弓箭,直到奧德賽回到故鄉......。最後,奧德賽得神助,乘坐一艘在一夜之間可到達世界各地的奇異船,在睡眠中回到故鄉伊他開。在那裡,奧德賽得到雅典娜女神的鼓勵,還有兒子和兩位忠實部下的協助,並得知其妻對其的忠貞,從武器倉庫裡取出古時候留傳下來的大弓箭,將那些惡劣的求婚者一一射殺。貝尼蘿蓓亞以為奧德賽在特洛伊陣亡,見丈夫平安歸來驚喜萬分,一家人終於團圓。

7 梅爾維爾 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1819年出生,1891年逝世,是十九世紀的作家。年輕時的梅爾維爾由於家境不好,曾經做過農夫、職員、教師、水手、海軍等職務,後來才決定以小說家為終身志業。梅爾維爾所撰寫的小說作品相當多,但是除了二十七歲那年讓他嚐了一陣子的暢銷作家,之後的作品就難有起色,也使得梅爾維爾的經濟狀況一直處於劣境。

8 梅爾維爾 他的著名代表作《白鯨記》(Moby Dick)在他三十二歲(1851)那年出版,問世之後的銷售狀況一直欠佳,長達三十萬字《白鯨記》幾乎成了票房毒藥,一直到梅爾維爾死後的四十年,也就是《白鯨記》在美出版後的七十年,這部長篇鉅作才讓世人再度重視。

9 梅爾維爾

10 《白鯨記》 現今《白鯨記》已經成為十九世紀第一流的小說作品,評論《白鯨記》的文章不知繁幾?《白鯨記》也改編成電影及舞台劇。英國著名評論家毛姆在其著作《世界十大小說家及其代表作》當中,便把《白鯨記》視為美國文學的代表作,在毛姆眼中,《白鯨記》的地位遠勝於愛倫坡、馬克吐溫之輩。

11 《白鯨記》 《白鯨記》(Moby-Dick)是一部相當傑出的海洋小說。它藉由一艘捕鯨船「皮科德號」追擊白鯨的故事,描述了海洋的多變多幻、海上航行的技術、船員的海上生涯以及捕鯨的歷史與方法。其結構相當清晰,每一個章節區分都十分明確。從一開始敘述人類為何嚮往海洋?以及船長亞哈為何從普通的水手,變成捕鯨船的船長?亞哈的心境,白鯨的陳敘等等,一章一章帶領讀者進入亞哈與巨鯨摩比‧迪克兩者之間的故事。

12 《白鯨記》大綱 從一個本是商船船員叫作伊斯梅爾的人,準備前往南塔克特加入捕鯨船開始說起。在中途旅店中,認識了魚叉手桂奎格,並一起加入捕鯨船皮科德號。脾氣古怪的船長亞哈,曾在一次出海捕鯨過程中,被白鯨莫比迪克咬斷了一條腿,發誓不論天涯海角都要追索牠,以報這不共戴天之仇。而皮科德號這次的任務就是在亞哈船長的掌控下,找尋宿敵白鯨莫比迪克。他們經歷千辛萬險,與白鯨惡戰了三天,全船覆沒,只剩一個倖還者─伊斯梅爾,而全意復仇的船長最後雖然將手中的長矛刺進白鯨的身上,卻因執意不肯鬆手,反被繫在長矛上的繩索給絞死。全船只有伊斯梅爾被「拉吉兒號」救起。

13 抹香鯨

14 抹香鯨

15 畢爾‧羅逖 畢爾‧羅逖(Julien Viaud,1850—1923),出生於法國西部夏朗德河口羅什福爾市一個職員的家庭,他從小迷戀大海,早就夢想作為水手周遊世界,後來他果然成為一名海軍軍官,從事海上職業達四十二年之久。他走遍了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沿海地帶,到過美洲、大洋洲、土耳其、塞內加爾、埃及、波斯、印度、巴基斯坦、印度支那、日本、中國….豐富的閱歷源源不斷地給他提供寫作素材,他甚至不需要多少想像力,僅用白描手法記下沿途見聞,便足以構成使讀者著迷的奇幻畫面。

16 畢爾‧羅逖

17 《冰島漁夫》 法國印象派大作家羅逖的《冰島漁夫》是一本注重情節與客觀描寫的寫實性小說。小說的主人公是布列塔尼的兩對戀人:揚恩和梅維爾以及西爾維斯特和揚恩的妹妹。他們都是一些窮苦的漁民,都是善良、純樸、健美、能幹,並帶有幾分稚氣的青年。西爾維斯特應召入伍,在戰場上受傷後死去。揚恩與梅維爾雖然經過波折後成為眷屬,但結婚後僅6天楊恩即出海捕魚,不幸葬身海底。

18 康拉德 康拉德(1857~1924 )出生在帝俄佔領下的波蘭,十七歲到法國開始當水手,後轉到英國船上服務,並取得船長資格,且入籍英國。多年的航海生涯,累積成為他日後寫作的題材。康拉德筆下的人物形象,多半是墮落或失敗的英雄、貪婪而無能的殖民者。作品內容對殖民者的貪婪墮落有深刻的觀察;同時也描寫對冒險生活的浪漫憧憬,並在作品中呈現歐亞民族與文化間複雜傾軋的關係。康拉德被譽為19世紀來最偉大的海洋文學作家之一。

19 康拉德

20 《黑暗的心》 《黑暗之心》敘述了一位英國船長馬羅(Marlow)在一艘泊於倫敦外的海船上所講述的一個發生於剛果河的故事。故事除了涉及馬羅年輕時在非洲經歷之外,還主要提及他在非洲認識的一個叫克如智(Kurtz)的白人殖民者的故事─一個矢志將「文明」帶到非洲的理想主義者,最後卻墮落成貪婪的殖民者的全部過程,警寓了現代文明之野蠻且揭發現代文明虛偽、貪婪、好鬥的一面。

21 《黑暗的心》 暗喻的筆法中,彈劾了白人對殖民地統治及其愚拙殘酷的剝削;後半部則描寫歐洲文明世界中的理想主義者,在原始世界的孤獨中,為強烈的大自然所震撼,喚起其原始本能而使其人性逐漸荒廢的過程,文明與原始的對立,人性的刻劃,使本書充滿震憾人心的力量。

22 傑克‧倫敦 傑克.倫敦( 1876~1916 )出生在舊金山的貧民區中,父親是為愛爾蘭籍的移民,母親在他出世後便改嫁給一位美國內戰時期的軍人-約翰.倫敦(John London)。繼父在重傷返鄉後,一生殘疾,無力扛起家中的生計。窮困的倫敦一家,逼著年方十四歲的傑克.倫敦才剛完成小學教育後便輟學,並且一肩負起家庭的經濟大計。年輕的傑克.倫敦在輟學期間當過盜蚵者、罐頭工廠工人、漁場巡邏員、海員、不成功的探礦人、以及橫貫美洲的討飯者,而他豐富的人生經歷亦成為日後作品中題材。

23 傑克‧倫敦 傑克‧倫敦1916年因尿毒症過世,他一生共寫成長篇小說19部,短篇小說150多篇,還寫了3個劇本以及相當多的隨筆和論文。這些作品在美國以及世界其他國家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傑克‧倫敦的創作生涯是短暫的,但他靠頑強學習,刻苦寫作,贏得了時間和生命。美國傳記小說家伊爾文‧斯通在他的《馬背上的水手》裡稱他是美國無產階級文學之父。

24 傑克‧倫敦

25 《海狼》 《海狼》(1904)是美國著名作家傑克·倫敦(1876—1916)的重要作品之一。一艘渡船在舊金山海灣失事沉沒,文學批評家溫福瑞‧梵‧魏登溺水後被獵捕海豹的三桅帆船「幽靈號」救起。「幽靈號」船長綽號「海狼」的賴森,兇橫殘暴。他強迫溫福瑞留在船上做雜役。帆船航行途中,救起因郵船失事而漂流在海上的女作家妙德‧布呂特。她和溫福瑞一見如故。一天,兩人駕一條舢舨逃走,登上一座冰封的小島。不久,「幽靈號」上的水手全部背叛「海狼」。「海狼」病發失明,隨船漂流到島上。溫福瑞和妙德修好損壞的「幽靈號」,為病逝的「海狼」舉行海葬,揚帆向故國駛去。

26 瑞秋‧卡森 被視為「環境運動之母」的瑞秋‧卡森 (Rachel L. Carson )人生中有三個關鍵點:一是她進入賓州女子學院修習文學,卻在一堂生物課中開啟了另類視野,從而轉到動物系,後又攻讀遺傳學。第二次是她到林洞(Woods Hole)海洋工作站,見識到了活生生的海洋力量,遂不再以純粹的學院研究者自居,並於1936年 任職漁業署。這段時間,她寫出《海風下》與《大藍海洋》。接著她辭職遷至緬因州海濱寫作,完成《海之濱》,這系列作品成就美國海洋文學三道高峰浪潮。第三,則是從持續的觀察中,她發現了化學物質的污染問題,從而投入書寫影響了世界生態觀的《寂靜的春天》。

27 瑞秋‧卡森

28 海洋三部曲書影

29 海明威 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於芝加哥市郊橡膠園小鎮。父親是醫生和體育愛好者,母親從事音樂教育。從小酷愛體育、捕魚和狩獵。中學畢業後曾去法國等地旅行,回國後當過見習記者。第一次大戰爆發後,他志願赴義大利當戰地救護車司機。1918年夏在前線被炮彈炸成重傷,回國休養。後來去加拿大多倫多市星報任記者。

30 海明威 1921年重返巴黎,結識美國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安德森和詩人龐德等。1923年發表處女作《三個短篇小說和十首詩》,隨後遊歷歐洲各國。1926年出版了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初獲成功,被斯坦因稱爲「迷惘的一代」,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長篇巨著《永別了,武器》的問世給作家帶來了聲譽。 30年代初,海明威到非洲旅行和狩獵。1935年寫成《非洲的青山》和一些短篇小說。

31 海明威 1937年發表了描寫美國與古巴之間海上走私活動的小說《有的和無的》。西班牙內戰期間,他3次以記者身份親臨前線,在炮火中寫了劇本《第五縱隊》,並創作了以美國人參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爲題材的長篇小說《喪鐘爲誰而鳴》(1940)。他曾與許多美國知名作家和學者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義鬥爭。1941年偕夫人瑪莎訪問中國,支援中國抗日戰爭。

32 海明威 後又以戰地記者身份重赴歐洲,並多次參加戰鬥。戰後客居古巴,潛心寫作。1952年,《老人與海》問世,深受好評,翌年獲普利茲獎。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卡斯楚掌權後,他離開古巴返美定居。因身上多處舊傷,百病纏身,精神憂鬱, 1961年7月2日用獵槍自殺。 海明威去世後發表的遺作,主要有:《海流中的島嶼》(1970)和《伊甸園》(1986)。他那獨特的風格和塑造的硬漢子形象對現代歐美文學産生深遠的影響。

33 海明威的藝術手法 在藝術手法上,海明威用對話的簡潔、明快、有力,修辭的乾淨,韻調的自然,形成了獨特的創作風格。海明威使用的語言和刻劃的形象鮮明具體,但是他的主題卻含蓄隱晦。初讀他的作品,似乎一目了然,但細心閱讀,又不免感到寓意深遠。他曾經把自己的作品比作漂浮在海上的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有八分之一,還有八分之七深藏水下。

34 海明威照片

35 美國最像海明威比賽

36 《老人與海》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海明威定居古巴。一九五二年,他發表以古巴漁村為背景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獲得了一九五三年美國普立茲文學獎和一九五四年諾貝爾文學獎。《老人與海》描寫一個古巴漁民「山第耶戈」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好不容易捕到了一條大魚,卻被鯊魚吃掉。故事寓意是人在同外界勢力搏鬥中終歸失敗,這是海明威的一貫主題,但《老人與海》增添了新意,即老人在同鯊魚搏鬥中表現了非凡的毅力。小說中有句話足以概括作者的思想:「人不是生下來就注定被擊敗的,一個人可以被摧毀,但是不能被擊敗。」

37 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書影


Download ppt "西方的海洋文學 葉連鵬."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