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七課 經濟與環境的永續發展 師大附中 陳采妍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七課 經濟與環境的永續發展 師大附中 陳采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課 經濟與環境的永續發展 師大附中 陳采妍
高中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七課 經濟與環境的永續發展 師大附中 陳采妍

2 經濟與環境的永續發展 永續發展 的意義 環境汙染 的經濟分析 自然資源折耗 政策

3 壹、 永續發展的意義 受到環境系統限制的家戶與廠商互動模型 經濟系統、社會系統和環境系統的關係 永續發展與經濟發展的異同 永續發展的意義
弱永續性與強永續性

4 一、永續發展與經濟發展的異同 永續發展與經濟 發展的異同 永續發展的意義

5 (一) 永續發展的意義 定義:永續發展是指:「能夠滿足當代的需求,同時不損及後代滿足其需要的能力的發展過程。」
範圍:包括社會資本與自然資本,但是自然資本受到較多的討論。

6 1.時間:重視跨世代間的公平性問題。 「地球只有一個。」 「要為後代子孫留下一片淨土。」 2.空間:重視同一世代間的公平性,也就是資源為全人類所共享。

7 1.經濟面 要維持產生這些效益的資本(包括自然資本、人造資本、人力資本等)存量,並考量人民生活的最低需求。

8 2.社會面 強調以人為本,以合作與互信增加社會資本的存量,兼顧環境與經濟的永續發展。
具體的作法包括:重視所得分配的公平性,;尊重多元文化;鼓勵非政府組織,提高人民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與意願等。

9 3.環境面 要照顧到生態體系的穩定,最重要的就是維持生物的多樣性(biodiversity)、要保持生態系統的活力(vigor)、適應各種變化的回復力(resilience)與調適能力。 而垃圾不落地、重複使用塑膠袋、資源回收等,則是日常生活中降低環境汙染與提升環境品質常見的例子。

10 4.三個面向之相互關係 永續發展的完整概念,應該包括經濟、社會及環境等三個面向。

11 生物多樣性 小百科p.137 生態綜合體之生物的變異性。 根據生物多樣性公約,生物多樣性包含生物領域的三個概念: 遺傳多樣性
(2)物種多樣性 (3)生態系的多樣性

12 (二) 永續發展與經濟發展的異同 講義P.2 永續發展 經濟發展 同 兩者都在追求當代人享受的增長 異
1.考慮的角度較廣泛,結合社會制度和自然環境。 2.以綠色國民所得為指標,會扣除「負產品」。 3.要求當代之發展,不能減損後代追求經濟發展的能力。 1.是以經濟活動為中心,追求經濟的擴張和成長。 2.以國民所得(GNP)為指標,經濟成長即 是追求國民所得的提昇。(未扣除污染等「負產品」) 3.沒有考慮未來的發展潛力。

13 BACK 水、土壤和生物資源,都 是可以再生或循環使用的 資源。(圖源:意念數位科技股份 礦物、石油、天然氣、煤等,
有限公司) 礦物、石油、天然氣、煤等, 這些資源是有限的,用完就沒 有了,是不會再補充或生產的 資源。(圖源:聯合報系提供) BACK

14 的家戶與廠商互動模型 二、受到環境系統限制 環境是資產 與廠商互動模型 環境系統和家戶

15 (一)環境是資產 1.環境也是一項資產,同時提供人類所有的維生系統。 2.環境也會有折舊的現象,過度開發會減損它的價值。

16 (二)環境系統和家戶與廠商互動關係

17 1.環境提供自然資源與能源 2.自然環境提供人類服務
(二)環境系統和家戶與廠商互動關係 p.140 1.環境提供自然資源與能源 2.自然環境提供人類服務

18 三、經濟系統、社會系統和環境系統的關係 公共政策

19 四、弱永續性與強永續性 與強永續性 弱永續性 強永續性

20 (一)弱永續性 (廣義永續性,broad sustainability)
1.定義:總資本存量不會減少的永續發展。 人造資本可以替代自然資本。 2.代表學者:加拿大資源經濟學家約翰.哈特威克(John Hartwick) 3.主張: (1)當代的天然稟賦(endowment)包括自然資本與人造資本(或稱物質資本)。 (2)永續發展是取決於兩種資本間的替代性。

21 (二) 強永續性 (或稱狹義永續性,strong sustainability)
1.定義:是指自然資本存量固定下的永續發展。 2.主張: (1)只有自然資本才是維護未來世代福祉的重要因素 (2)自然資本與人造資本間的替代性很小,甚至無法替代。因此,對於環境資源必須謹慎使用,才不會影響到後世代的生活福祉。

22 貳、環境汙染的經濟分析 的經濟分析 環境汙染 財產權制度 解決環境汙染 的政策工具

23 複習: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 課p.85
定義:市場無法發揮其應有的效能。 原因:因為外部性、資訊不對稱、財產權不 完整、交易成本過高等因素存在,市場的運作也會失去效率,稱之為市場失靈。 導致: 1.形成獨占市場,貧富懸殊。 2.環境被破壞。

24 補充:財貨的種類 排他性 無排他性 敵對性 (獨享) 純私有財 EX.私人住宅、私家汽車 共有財 EX.草原上的野牛 無敵對性 (共享)
準公共財 EX.有線電視 純公共財 EX.國防、生態環境、知識。

25 一、財產權制度 財產權制度 有效率的 的財產權 不完整

26 (一) 有效率的財產權制度 p.144 財產權的定義:就是對於財產的擁有、使用與交換的權利。 有效率的財產權制度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排他性(exclusivity): 成本效益均屬於所有者。 2.可移轉性(transferability): 可以自願交換(或買賣)等。 3.可執行性(enforceability): 受到法律的保護,免於他人的侵犯與奪取。

27 (二) 不完整的財產權 1.公有財產(state property) (1)定義:政府擁有並控制財產。例如:國家公園或國有土地。
(2)效率低的狀況: 官僚人員訂定資源使用規則,可能會有背離大眾利益的情形發生。Ex.國家公園內的土雞城就地合法。

28 陽明山國家公園是由國家擁有並有控制權,就是公有財產的一種。

29 2.共有財 (1)定義:多人共同擁有的財產。例如:美國印地安保留區的土地,一塊土地可能有數百個主人。 (2)效率低的狀況:
一塊土地租金1080美金,管理局得花費17560元通知439位地主。 會過度使用該共有財,最後導致每個人的收入減少。

30 3.無主物 定義:沒有任何人擁有並控管的財產稱為無主物。例如:常見的無主物有野生動物(美國早期的野牛)或海洋資源。
無效率的狀況:因為人人可以自由使用,所以最後會耗竭掉,此種現象稱為共有財的悲歌(Tragedy of the Commons)。 ※南一版認為共有財=無主物 二者都有可能造成資源耗竭。

31 草原的悲歌 1968年美國學者哈定(Garrett Hardin 1915~2003)發表的文章:共有財的悲歌(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內容: 一群牧羊人住在一片水草豐美的草原上,人人都可以自由在草原上放牧………. 原野草原上的野生動物,不屬於任何人擁有,是無主物的一種。(圖源:富爾特數位影像股份有限公司) 下一頁

32 結論 一、財產權不完整會造成環境汙染或市場失靈。 EX.莫斯科的店面V.S.鐵皮屋的市集。 二、財產權界定清楚(也就是具備以上三個特性)以後,資源使用效率會提高。 EX.共產主義國家允許私有財產之後,生產力大幅提高。

33 二、解決環境汙染的政策工具 課稅 汙染權市場 創造一個 建立財產權 制度 直接管制

34 (一) 課稅 作法:對於汙染者課以「汙染稅」,增加汙染者的負擔,以達到「寓禁於徵」的目的。(外部成本內部化)
實例:在1990年初期,北歐各國開徵二氧化碳稅(簡稱碳稅)來達成溫室氣體減量的目標。

35 (二) 創造一個汙染權市場 做法: 1.計算出適度的汙染總量,並出售汙染排放許可。 2.排放許可以自由購買及轉讓。 結果:
1.廠商,可以購買許可證,以節省防治汙染成本。 2.政府、百姓或環保團體也可以儲存排放許可,以達到減少汙染總量的目的。 Ex.苗栗縣政府賣「碳稅」

36 (三) 建立財產權制度 做法:建立財產權制度,以符合排他性、可移轉性與可執法性。
結果:對於財產權有明確的規範,就可以使得資源的使用達到最高的效率。

37 (四) 直接管制 做法: 1.設有環境保護署等機構,擬訂與執行環境政策,設立專責單位負責,並且對於各項汙染訂定標準,作為取締的依據。 結果:
直接管制能否達成目的,在於政府執法的能力以及有無嚇阻性的懲罰工具作為後盾。

38 自然資源折耗 的經濟分析 以漁業資源為例 共有財悲歌: 避免共有財悲歌 的方式

39 一、共有財悲歌:以漁業資源為例 每個人都會過度捕獲 公海上的魚是無主物 任何人都可以補獲 直到平均收入=平均成本 每位漁民的平均漁獲量會下降
此時全體漁民利潤為零

40 如果….. 共有財的悲歌就不會發生 1.如果財產權明確…… Ex.海洋資源屬於某一個人。 2.如果共有財的共同所有者能夠合作…… 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做到大家不摸魚、不取巧。 Ex.嘉義山美社區(第一冊第五課)

41 達娜伊谷

42 鯝魚(苦花),可長到60cm

43 共有財悲歌與現代環境問題相關的其他例子 還有過度放牧、海洋汙染、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開發中國家的森林危機等。 Ex.南美復活節島
圖照來源:南一版電子教案

44 二、避免共有財悲歌的方式 -都必須透過政府或法律
可能遭遇的難題 1.採用強制的手段,由中央管制。 會遭到抵制,政府的管制能力也受到質疑。 2.將共有財私有化: (1)將共有財歸屬於個人所有。 (2)採行「先到者優先」的原則。 (1)私有化不一定就保證永續發展。 (2)要確定誰是先到者也有困難。

45 叁、永續發展政策 總體經濟政策 國內政治、經濟、社會結構與制度的調整 國際政治、經濟與環境資源管理制度的調整

46 一、總體經濟政策 政府訂定經濟政策時,都要注意到對環境可能的影響。 例如:國際貿易政策對環境的衝擊
(1)外匯政策:可能會鼓勵以出口為主的產品生產,進而擴大汙染。 (2)貿易保護措施: 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但是也造成了土壤流失、土石流與水汙染等問題。

47 結論 (1)在規劃總體經濟政策時,必須有意識的評估,三個子系統之間的關聯; (2)所採取的經濟政策,必須能維持世世代代民眾的福祉。

48 二、國內政治、經濟、社會結構與 制度的調整
二、國內政治、經濟、社會結構與 制度的調整 臺灣經濟的永續發展,必須結合產、官、學與民間通力合作,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第一部門:政府 第二部門:產業界 第三部門:民間團體

49 近年來,符合永續性的國內相關改革措施: 1.減少貿易障礙。 2.制度改革,取消獨占特權、建立環境產權,以提升效率。 3.充分反應外部成本的資源訂價。EX.空汙費。 4.取消和減少補貼,使得農、工業真正反應其生產成本。

50 與環境資源管理制度的調整 三、國際政治、經濟 國際會議與規約 與環保相關的 1972年以來 與跨世代的考量 合作(政府干預) 環保議題需要國際

51 補充:環境保育的發展 1.由觀念宣導到議定條約:
早期有關環境保育的國際協定,都只是宣示(宣言)強制性,後來才開始以議定書或條約,監督各國的環保工作。 2.由污染防制到生物多樣性: 荒野保存 廢棄物處理與污染防制(追求「永續發展」) 生物多樣性

52 (一)1972年以來 與環保相關的國際會議與規約 國際會議: 1.1972年,聯合國的「人類環境」研討會,開始重視發展與全球環境的議題。
(一)1972年以來 與環保相關的國際會議與規約 國際會議: 1.1972年,聯合國的「人類環境」研討會,開始重視發展與全球環境的議題。 2.1980年代,聯合國成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Brundtland 報告,題目為「我們共同的未來」,要點為:「能夠滿足當代的需求,且不致危害到未來世代滿足其需要的發展過程。」就成為討論永續發展時的主要觀念依據。

53 3.1992年,在巴西里約舉行的「地球高峰會議」 ,該次會議主要成果有: (1)發表里約宣言(The Rio Declaration)、 (2)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 21)、 (3)氣候變化綱要公約(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 京都議定書(1997) (4)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5)及森林原則(Forest Principles)等。

54 京都議定書 1.簡史: 1997簽訂 2004年俄羅斯同意批准,京都議定書始成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2.目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地球暖化。 3.要求:到2012年,所有發達國家(共39國)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種溫室氣體的數量,要比1990年減少5.2%,發展中國家沒有減排義務。

55 4.四種減排方式: (1)兩個發達國家之間可以進行排放額度買賣的“排放權交易”。 (2)以“凈排放量”計算溫室氣體排放量,即從本國實際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數量。 (3)採用綠色(清潔)開發機制,促使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減排溫室氣體。 (4)採用“集團方式”,即歐盟內部的許多國家可視為一個整體,在總體上完成減排任務。

56 如何因應?

57 (二) 環保議題需要國際合作 (政府干預)與跨世代的考量
(二) 環保議題需要國際合作 (政府干預)與跨世代的考量 永續發展的議題:資源逐漸稀少與汙染兩個問題。 隨著經濟的發展,環保問題會跨越地理的界限與超越世代的分際。

58 延伸學習:影片-不願面對的真相 影片來源:派拉蒙經典

59 延伸學習: 書籍 西雅圖酋長的宣言 寂靜的春天 瑞鞦‧卡森 著 (Reachel Carson ) 李文昭 /譯 晨星出版
大崩壞 賈德.戴蒙 (Jared Diamond)著/廖月娟 譯/時報出版 狼圖騰 姜戎著 /風雲時代 出版(小說)

60 采妍老師碎碎念 作業:習作L7 L6-L7練習卷 小考:L7


Download ppt "第七課 經濟與環境的永續發展 師大附中 陳采妍"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