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消毒灭菌
2
学习目标: 掌握:消毒、灭菌、无菌、抑菌和防腐的基本概念;高压蒸汽灭菌的灭菌条件及应用;紫外线消毒的原理和应用。 熟悉:物理灭菌法的种类及主要应用;常用化学消毒剂的主要种类及应用;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主要因素。 了解:滤过除菌、干燥。
3
第一节 消毒与灭菌的概念
4
一、消毒灭菌常用术语 消毒(disinfection):杀灭或消除物体表面或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剂(disinfectant)。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比消毒要求高,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5
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
抑菌(bacteriostasis):抑制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繁殖。常用的抑菌剂为各种抗生素。 无菌(asepsis):不存在活菌(即活的微生物)的状态。 清洁(cleaning):减少附着于物体或机体表面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6
第二节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7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热力灭菌法 辐射杀菌法 滤过除菌法 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8
(一)热力消毒灭菌法 ♣ 湿热法优于干热法,原因: 蛋白质更易发生凝固变性; 水蒸气具有潜热能; 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 ♣ 分类 1、 干热灭菌法 2、 湿热灭菌法
9
1.干热消毒灭菌法 (1)焚烧 最彻底的灭菌方法。弃物、尸体。 (2)烧灼 直接用火焰灭菌方法。金属器械、 玻璃器皿等。 (3)干烤 加热 ℃,2小时。 耐高温 金属物品、玻璃器皿、陶瓷制品。 (4)红外线 医疗器械和食具。 (5)微波 非金属器械、食具、药杯。
10
2.湿热消毒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 煮沸消毒法 流通蒸汽消毒法 间歇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
11
1、高压蒸气灭菌法(autoclaving):是灭菌效果最好、应用最广的灭菌方法。在103. 4kPa(1
1、高压蒸气灭菌法(autoclaving):是灭菌效果最好、应用最广的灭菌方法。在103.4kPa(1.05kg/cm2)蒸汽压下,温度达到121.3℃,维持15~20分钟。适用于普通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器械、玻璃容器及注射器、敷料等物品的灭菌。 2、煮沸消毒法:100℃,5min杀死繁殖体。1-2h杀灭芽胞。加2%碳酸钠,提高沸点至105℃,防止金属器械生锈。用于食具、一般外科器械、玻璃注射器等。
12
3、流动蒸气消毒法:即用一个大气压下100℃的水蒸气进行消毒。细菌繁殖体经15-30分钟可被杀灭繁殖体,但芽胞常不被全部杀死。我国的蒸笼具有相同的原理。用于餐饮具消毒。
4、间歇蒸气灭菌法:利用反复多次间歇流通蒸汽加热,以达到不耐高温物质彻底灭菌的方法。适用于一些不耐高热的含糖、牛奶等培养基。 5、巴氏消毒法:由巴斯德创用以消毒不耐高温酒类及奶品, ,30min。72℃,15s。
13
(二)辐射杀菌法 1、紫外线 波长200~300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 杀菌机理: 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 特 点: 紫外线穿透力较弱
特 点: 紫外线穿透力较弱 应用范围: 空气消毒 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实验室 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14
2、电离辐射 包括高速电子、X射线和 γ 射线 杀菌机理: 产生游离基,破坏DNA。 应用范围: 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消毒
食品的消毒不破坏其营养成分
15
3、滤过除菌法 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 中的细菌除去,以达到除菌目的。 滤菌器 含有微细小孔<0.22微米,只允许液体或气体
通过, 而大于孔径的细菌等颗粒不能通过。 适用范围 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除菌
16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常用消毒剂种类 类别 作用机制 常用种类 酚类 蛋白变性,细胞膜损伤 石炭酸 醇类 蛋白变性 乙醇 氧化剂
氧化、蛋白沉淀 高锰酸甲 重金属盐 氧化、蛋白酶变性 红汞、硫柳汞 过氧乙酸、碘酒 表面活性剂 新洁而灭 染料 干扰氧化、抑制繁殖 龙胆紫
17
各种消毒剂的应用 种类 使用浓度 用途 石炭酸 3%~5% 地面、器具表面、皮肤消毒 乙醇 70%~75% 皮肤、体温计消毒 高锰酸钾
0.1% 皮肤、尿道、蔬菜、水果消毒 硫柳汞 0.01%~0.1% 皮肤消毒、手术部位消毒 过氧乙酸 0.1%~0.5% 塑料、玻璃器材消毒 碘伏 2%~2.5% 皮肤消毒 龙胆紫 漂白粉 2%~4% 10%-20% 浅表创伤消毒 地面、厕所、排泄物消毒
18
影响消毒灭菌的因素 微生物的种类、生理状态及数量 环境温度与酸碱度 消毒剂的化学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 有机物及其他物质
19
(一)微生物的种类、生理状态及数量 根据近年来对微生物抗力的研究,微生物对化学因子抗力的排序依次为:感染性蛋白因子(牛海绵状脑病病原体)、细菌芽孢(炭疽杆菌、梭状芽孢杆菌、枯草杆菌等芽孢)、分枝杆菌(结核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真菌(念珠菌、曲霉菌等)、无囊膜病毒(亲水病毒)或小型病毒(口蹄疫病毒、猪水疱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小鹅瘟病毒、腺病毒等)、革兰氏阳性菌繁殖体(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囊膜病毒(亲脂病毒、憎水病毒)或中型病毒(猪瘟病毒、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等)。其中,抗力最强的不再是细菌芽孢,而是最小的感染性蛋白因子(朊粒)。因此,在选择消毒剂时,应根据这些新的排序加以考虑。
20
(二)环境温度与酸碱度 升高温度可提高消毒剂的效果。pH对消毒的效果影响很大,各种不同消毒剂所需最适pH与消毒剂性质有关。 (三)消毒剂的化学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 一般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 (四)有机物及其他物质 物体表面或环境中的有机物与化学消毒剂的活性基团结合减弱其杀菌能力。
21
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种类 菌龄 消毒剂 细菌 浓度 种类 作用时间 环境 酸硷度 有机物 温度
22
选择适当的消毒剂 有效 低破坏 低毒 方便 价廉 易贮藏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