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历史足迹 班级:初一(2)班 制作人:王津 学号:52号.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历史足迹 班级:初一(2)班 制作人:王津 学号:52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历史足迹 班级:初一(2)班 制作人:王津 学号:52号

2 目录 历史服装show 古代帝王简介 以往诗人生活概括 著名诗人生平

3 下一页

4 返回

5 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汉族。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唐高宗时为皇后,唐中宗和唐督宗时为皇太后,后自立为武周皇帝,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下一页

6 唐太宗 唐太宗,即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汉族,陇西成纪人,是一名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 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下一页

7 成吉思汗    本名铁木真。生于1162年,卒于1227年。在位期间,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 陆路交通的人为障碍,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在东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弭平了中国大陆自唐朝以后形成的数个政权分立对峙的局面,最终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 下一页

8 明太祖 朱元璋(1368-1398在位)生于元朝天顺帝天历元年九月十八(公历1328年10月21日)
  朱元璋( 在位)生于元朝天顺帝天历元年九月十八(公历1328年10月21日) 元天历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今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朱元璋祖籍为江苏沛县,祖、父后在濠州(今安徽凤阳)定居。后迁居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世代务农。” 因其出生时,其父母年龄相加有八十八岁,故原名朱重八,后改名为朱兴宗。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后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 下一页

9 隋文帝 隋文帝(581-604年在位)杨坚,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鲜卑赐姓是普六茹,小字那罗延。
隋朝开国皇帝,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隋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初唐的李延寿在《北史》中赞美隋文帝, “皇考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深重,有将率之略。” 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民族英雄。 下一页

10 唐玄宗   唐朝第7位皇帝,政治家。唐太宗曾孙,武则天的孙子,唐睿宗李旦第三子。玄宗个人素质优秀,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多才多艺。小名:阿瞒(同曹操)。   685年9月8日(八月初五)唐玄宗李隆基出生。   神龙元年(705年)中宗李显即位,重建唐国号,但政柄却旁落在皇后韦氏手中。中宗去世后,韦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   712年(延和元年)八月,睿宗传位太子,退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改元先天,是为玄宗。不久太平公主又欲发动宫廷政变以废玄宗,李隆基乃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于先天二年(713)先发制人,赐太平公主死,尽诛其余党,改元“开元”。   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唐玄宗后期,他贪图享乐,宠信并重用李林甫等奸臣,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发生,唐朝开始衰落。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在位44年。 返回

11 李白的一生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岷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做了动物饲养员。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 下一页

12 杜甫的一生 杜甫进行了两次长期的漫游。他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 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开元二十九年,筑居于洛阳与偃师之间的首阳山下,可能在这时与夫人杨氏结婚。 长安时期,杜甫在长安居住10年,他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到长安,目的是求得一个官职,有所建树。 到安史之乱,杜甫亲身经历了这十分错综复杂的变化:流亡、陷贼、在皇帝身边任左拾遗、出贬华州、荒凉的洛阳道上、秦州寄居、入蜀的行程——无论是人事关系或是自然环境,都有很大的悬殊。 直到国内混乱的局面尚未澄清,西方的吐蕃又大举入侵,十月间一度攻陷长安,广德二年春,严武又被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杜甫也在三月回到成都。 严武忽然死去,杜甫失去凭依,不得不在五月里率领家人离开草堂,乘舟东下。杜甫于九月到达云安,因病不能前进,直到次年暮春病势减轻,才迁往夔州。 返回

13 吴道子 据载他曾于长安 、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300余堵 ,奇踪怪状,无有雷同,其中尤以《地狱变相》闻名于世。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其山水画有变革之功,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他还于焦墨线条中,略施淡彩,世称吴装 。作画线条简练 ,“ 笔才一二 ,象已应焉”,有疏体之称。吴道子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被人们尊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苏轼曾称赞他的艺术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吴道子绘画无真迹传世,传至今日的《送子天王图》可能为宋代摹本,另外还流传有 《宝积宾伽罗佛像》 、《 道子墨宝 》等摹本 ,莫高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图,亦被认为是他的画风。 下一页

14 阎立本 阎立本于贞观年间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将作少监。
他的父亲阎毗和兄长阎立德都善长于绘画、工艺、建筑,阎立本亦秉承其家学,他尤其善长于绘画。他善画人物、车马、台阁,尤擅长于肖像画与历史人物画。他的绘画,线条刚劲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着,笔触较顾恺之细致,人物神态刻画细致,其作品倍受当世推重,被时人列为“神品”。曾为唐太宗画《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为当时称誉。他的作品有有《步辇图》、《古帝王图》、《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等传世。 返回

15 谢谢观赏


Download ppt "历史足迹 班级:初一(2)班 制作人:王津 学号:52号."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