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M2.5.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PM2.5."—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PM2.5

2 (一)懸浮粒子 懸浮粒子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articulate matter (PM), particulates),在環境科學中,特指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顆粒或液滴,是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其中,空氣動力學直徑(以下簡稱直徑)小於或等於10微米 (µm)的懸浮粒子稱為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懸浮粒子稱為細懸浮粒子(PM2.5)。懸浮粒子能夠在大氣中停留很長時間,並可隨呼吸進入體內,積聚在氣管或肺中,影響身體健康。

3 (二)PM2.5是什麼?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發絲粗細的1/20。雖然PM2.5只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4 (三)PM 2.5的來源 懸浮粒子的成分很複雜,主要取決於其來源。主要的來源是從地表揚起的塵土,含有氧化物礦物和其他成分。海鹽是懸浮粒子的第2大來源,其組成與海水的成分類似。一部分懸浮粒子是自然過程產生的,源自火山爆發、沙塵暴、森林火災、浪花等。 PM2.5還可以由硫和氮的氧化物轉 化而成。而這些氣體污染物往往是 人類對化石燃料(煤、石油等)和 垃圾的燃燒造成的。在發展中國 家,煤炭燃燒是家庭取暖和能源 供應的主要方式。沒有先進廢氣 處理裝置的柴油汽車也是懸浮粒 子的來源。 在室內,塵蟎、二手菸是懸浮粒子最 主要的來源。懸浮粒子的來源是不完 全燃燒、因此只要是靠燃燒的菸草產 品,都會產生具有嚴重危害的懸浮粒 子,使用品質較佳的香菸也只是吸菸者的自我安慰(甚至可能因為臭味較低,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同理也適用於金紙燃燒、焚香及燃燒蚊香。

5 (四)PM2.5的影響1 許多研究已證實懸浮粒子會對人體呼吸系統及心血管系統造成傷害,進而導致哮喘、肺癌、心血管疾病等,除了這些可怕的慢性影響外,最新一項研究更指出,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可能損害我們的腦部,導致認知功能出現障礙,及增加不自覺型中風(silent stroke)發生的機率。 研究人員針對居住於美國新英格蘭地區943名60歲以上的健康成年人進行調查,收集受試者居住地與主要交通幹道間的距離,利用核磁共振攝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觀察其腦部結構影像,並與居住地空氣污染程度作比較。 研究結果發現,PM2.5(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懸浮粒子)每增加2立方米微克(μg/m3),腦部萎縮機率就會增加0.32%,相當於「一年腦部自然老化的程度」,研究人員表示,通常會發生腦部萎縮,主要為腦部神經元損失伴隨老化的情況。 除了腦部萎縮外,研究人員也發現,PM2.5每增加2立方米微克,罹患不自覺型中風(silent stroke)的機率會高出46%,這種中風形態通常只能透過腦部掃描發現,症狀並不典型,但卻可能是嚴重中風的前兆,且與認知功能障礙與痴呆有關。

6 PM2.5的影響2 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會經由鼻、咽及喉進入人體,10微米以上的微粒可由鼻腔去除,較小的微粒則會經由氣管、支氣管經肺泡吸收進入人體內部。不同粒徑大小的懸浮微粒,可能會導致人體器官不同的危害。 近年來,許多流行病理學研究已確立PM2.5對於健康造成影響,包括:支氣管炎、氣喘、心血管疾病、肺癌等,無論長期或短期暴露在空氣污染物的環境之下,皆會提高呼吸道疾病及死亡之風險。

7 PM2.5的影響3 在20世紀70年代,人們開始注意到懸浮粒子污染與健康問題之間的聯繫。在美國,每年由於懸浮粒子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數約為 人(2000年數據),在歐洲這一數字則高達20萬。 現在,許多研究已證實懸浮粒子會對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造成傷害,導致哮喘、肺癌、心血管疾病、出生缺陷和過早死亡。 懸浮粒子的大小決定了它們最終在呼吸道中的位置。較大的懸浮粒子往往會被纖毛和黏液過濾,無法通過鼻子和咽喉。然而,小於10微米的懸浮粒子即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可以穿透這些屏障達到支氣管和肺泡。而小於2.5微米的懸浮粒子,細懸浮粒子(PM2.5),比表面積大於PM10,更易吸附有毒害的物質。如重金屬(在城市中以重金屬元素最為嚴重,較突出的有Zn、Pb、As、Cd等,而不同地區也有著各自的特點)、有毒微生物等。由於體積更小,PM2.5具有更強的穿透力,可能抵達細支氣管壁,並干擾肺內的氣體交換。更小的微粒(直徑小於等於100奈米)會通過肺部傳遞影響其他器官。

8 PM2.5的影響4 其中,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的一項研究表明,PM2.5會導致動脈斑塊沉積,引發血管炎症和動脈粥樣硬化,最終導致心臟病或其他心血管問題。這項始於1982年的研究證實,當空氣中PM2.5的濃度長期高於10 μg/m3,就會帶來死亡風險的上升。濃度每增加10 μg/m3,總的死亡風險會上升4%,心肺疾病帶來的死亡風險上升6%,肺癌帶來的死亡風險上升8%。此外,PM2.5極易吸附多環芳烴等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使致癌、致畸、致突變的機率明顯升高。 中國科學院陳竺院士等研究者,於《柳葉刀》雜誌上發表的文章中估計中國每年因室外空氣污染導致的早死人數在35萬-50萬人之間。 最小的懸浮粒子(直徑小於等於100奈米,合0.1微米)帶來的危害更為嚴重。有證據表明這些懸浮粒子可以傳過細胞膜到達其他器官,包括大腦。有研究指出,這些微粒可能引發腦損傷(包括老年痴呆症)。值得注意的是,柴油發動機產生的微粒直徑通常在 100 奈米(合0.1微米)左右。

9 (五)如何預防? 1 我國為推動空氣品質改善,從推動管末污染管制工作,擴及能源、產業、交通、農業、建築及國土規劃等面向著手,並加強環境教育,提升民眾空氣污染防制知識及配合改善理念,從源頭減少空氣污染排放量並降低防制成本。為此,環保署已啟動「空氣污染減量行動督導聯繫會報」,訂定「清淨空氣行動計畫」,作為整合中央跨部會之依循,並落實各地方政府空氣污染減量量能,依據空氣污染物排放量與空氣污染分析等資料,配合我國產業發展狀況,評估技術可行性並提出維護改善策略,以短期務實、長期趨嚴的理念推動空氣品質改善工作,維護國民健康及生活環境。 健全法制,行政管制經濟誘因並進,提升管制成效 強化中央與地方合作分工機制,確保落實執行管制 推動環境教育,強化空氣品質知識,促進全民參與 推動兩岸空氣品質改善交流及協議,減少污染傳輸 整合能源、產業、交通及其他政策,強化源頭減量 推動背景研究及防制技術開發,開發科學實證依據

10 如何預防? 2 為因應PM2.5問題的新挑戰,環保署除已實施各項管制措施外,並同時綜合考量國內污染源之細懸浮微粒、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排放量,各類污染源對細懸浮微粒濃度影響分析結果,及現階段具體可行減量控制技術、成本合理及扶植國內綠色產業發展等,擬定推動8項近程強化措施,加速改善空氣品質,以提升對民眾健康之保障。

11 要怎麼減少PM2.5?如果PM2.5來襲,要如何防範?
老人小孩或是容易過敏的族群,應該避免外出,一定要出門的話,要隨時戴著口罩。,此外,可在家中裝空氣清淨機,或是種植綠色植栽,都能淨化空氣。電影院的爆米花機,容易產生PM2.5,其他像KTV、兩廳院等通風不良的室內場所,也要少去。

12 (六)預防PM2.5的方法 除了環保機關針對工廠、工地、汽機車等污染源進行管 制工作外,我們也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上,結合節能減碳行動,改變生活小習慣可減少PM2.5及其前驅物排放,共同為改善空氣品質盡一份心力。 改善飲食結構,減少烹調食用油:烹調油煙是食用油或食物在高温條件下,發生一系列變化後而形成的,且PM2.5質量濃度偏高,需改變飲食結構,減少食用油炸食物,減少環境污染。  少吃燒烤食物,減少食物燒烤過程中產生的PM2.5:煙燻及燒烤的過程中將產生PM2.5,當食物進入人體,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

13 預防PM2.5的方法 多搭公共運輸工具:選擇使用節能運具,可減少廢氣排放及能源消耗量,亦可增進個人健康。
多搭公共運輸工具:選擇使用節能運具,可減少廢氣排放及能源消耗量,亦可增進個人健康。  能培養機車定檢自主管理習慣:共同一起推動管制高污染機動車輛所造成的污染。 育 透過學校教育教導學生如何減量:環保署也會透過學校教育,讓學生了解PM2.5減量對人民健康的重要性。  家長以身作則教導孩子如何減量:最重要的還是家庭教育了,爸爸媽媽能以身作則教導小孩子如何於食衣住行減少不只是PM2.5而是所有空氣污染的排放,相信我們一定能有個美好的天空喔。 祭祀不燒金清新空氣好環保:民眾可選擇更為先進環保的祭拜方式,如:以功德捐獻、白米、鮮花素果等取代燃燒金紙,減少紙錢焚燒產生之PM2.5,祭拜之後亦可捐獻給弱勢團體或自行帶回食用,一舉數得。  減少民俗活動燃放炮竹:可減少燃燒產生之PM2.5,使用環保鞭炮音效氣氛佳環保又安全。

14 預防PM2.5的方法 購買環保服飾:選購天然纖維材料衣物及環保服飾,化學合成纖維材料衣物需要使用石化原料,耗能又會產生PM2.5污染。  選擇水溶性乾洗店家:環保的水性界面活性劑,以不具揮發性有機物的界面活性劑替代石油系、四氯乙烯乾洗溶劑,減少PM2.5前驅物逸散,且水性乾洗的好處是沒有化學氣味。 減少使用有機揮發溶劑:如果你常常搬家或翻修住宅的話,你也可以從減少使用有機揮發溶劑之塗料下手,使用有機揮發溶劑所產生的VOC, VOC是PM2.5的“影子”,也就是PM2.5形成之前一個最重要的前驅物,導致人們患病的“元兇”。  植栽美化綠能社區:可多種植綠色植栽,一同維護我們的生活空氣品質,及擁有健康的生活品質。雖室內植物吸附PM2.5之量有限,但可淨化相關PM2.5之前驅物。如果我們本身能做到節約電力等之綠能行為,相對的我們生產電力之發電廠也可減量PM2.5之排放。

15


Download ppt "PM2.5."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