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夢游者 The Sleepwalkers:How Europe Went to War in 1914》(2012)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夢游者 The Sleepwalkers:How Europe Went to War in 1914》(2012)"—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夢游者 The Sleepwalkers:How Europe Went to War in 1914》(2012)
演說1505 夢游者(下) 講者: 掌門 《夢游者 The Sleepwalkers:How Europe Went to War in 1914》(2012) By Christopher Clark 邱吉爾曾有妙語:“一戰最有意思的是它的開始, 因為誰都不知道它是如何開始的。” 本書正要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戰源起」這個難解的歷史之謎.

2

3 世局一枰棋 歐洲在霍布斯邦定義的「長十九世紀 」時期, 從1815年 “拿破崙戰爭”終結算起, 直至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 爆發為止, 享受了歷史上罕見的漫長太平歲月. 期間規模和迫力較像樣的戰爭只有1853年的「克里米亞戰爭」和1870年的「普法戰爭」. 前者雖然慘烈,但在遙遠的黑海東端開打, 對西歐沒有造成直接破壞. 而後者雖在西歐核心範圍開戰, 卻只打了兩個月便分出勝負,破壞力也不算大.   兩者中「普法戰爭」的影響極為深遠. 此戰宣示了現代德國的興起, 取代奧地利的傳統地位,成為日耳曼民族的中心和中西歐的強權.*** 戰敗的法國除了承擔鉅額賠款, 更慘痛的是被割去戰略要衝和盛產鐵礦的 馬爾薩斯-洛林省. 法德遂成深讎.  普法戰後的歐洲格局一新, 以德法英俄四大強權為主軸,奧匈、鄂圖曼、意大利為次級強國, 呈現群雄鼎足,合縱連橫的多元格局.*** 列國交义締盟結約,局勢微妙平衡, 任何人都縛手縛腳,不敢輕舉妄動. 就算某些國家之間出現某種程度的摩擦, 無論有否開戰, 總能在列強聯手干預下,盡早在談判桌上解決問題.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俾斯麥外交機制」,歐洲藉此得保四十年和平歲月. 然而, 該機制只能抑止衝突的規模,並沒有解決根本的矛盾, 這就像長期沒有發生山火一樣。

4 世局一枰棋 平衡維持了二十年,外交形勢漸生變化,呈現出明顯的兩極格局.*** 早前建立的德奥意「三國同盟」依舊合縱; 新興的是英法俄結成的「三國協約」,目的在於抗衡同盟國,理由是德國太強.「同盟」和「協約」就成為棋枰上黑白兩方, 其他國家不入盟,則歸約,否則感覺上無法生存.****  德國確實崛起得太快!1871年才立國,三十年間就成為歐陸第一強權,工業產值超越英法, 俾斯麥的內政外交,老毛奇的治兵用戰,水準遠出諸國之上. 英法俄一向不睦,竟亦連橫,無非深知單挑獨鬥絕非德國敵手. 即是之故,德國成為風暴之眼,如果說俄國是「歐戰」的元凶,那麽德國就是「世界大戰」的元凶了. 德國人的狂妄和自信是有本錢打底的,他只錯了一點,一個國家再怎樣強,畢竟打不過英法俄三大國聯手, 而他的盟友奧意卻實在是太過廢物! 老毛奇

5 霍亨索倫的剛愎自用 世局自從1890年首相 俾斯麥(被迫)辭職而暗生變化. 俾相“諸葛一生惟謹慎”,其外交哲學是全力製作歐洲多元平衡, 不惜犧牲眼前小利,力求避免德國遭到孤立,成為眾矢之的. 只可惜這種高瞻遠矚,防患未然的卓識,雖然尚可為“小強權普魯士”的菁英階層(最重要的是舊老闆 威廉一世) 所勉強接受; 卻被“大強權德國” (最重要的是新老闆 威廉二世)視為保守懦弱,斷然揚棄.**** 1898年通過 「海軍法」是里程碑與轉折點, 目的是建立強大的「無畏級戰列艦」艦隊,衝出歐陸,與大英帝國環球爭霸. 此舉觸動了英國人最敏感的神經!英德一向親善,皆因英國的地盤是遠洋;德國的地盤是歐陸….. 英國人認為德國人此舉存心越界,於是逐漸視其為假想敵,因而靠攏世仇法俄. 後世論史者多以此為一戰的背境設定.***** 俾斯麥 威廉二世(左)和尼古拉二世(右)

6 霍亨索倫的剛愎自用 作者認為上述見解沒錯是結構性框架, 但是並不必然會引起大戰. 世界大戰的爆發取決於德國高層的野心和自信. 作者雖然並不贊同史家Fisher有關「德國軍方蓄意挑起大戰, 以求一舉摧毁俄國軍力.」的觀點, 但仍同意德皇備受軍方擺弄,最終陷身戰局的說法.*** 至於德國軍方在戰爭到來時絕不退縮,兼且主動出擊的態度, 一方面出於普魯士軍人的榮譽傳統; 另一方面則是對自身力量的過度自信. 另外,他們判斷英國未必會參戰; 就算參戰,也不會派遣大量兵員登陸法境, 只要避免和皇家海軍正面交鋒,先在陸戰上擊敗法俄,就可以轉入外交談判….. 他們嚴重低估了英國人的鬥志, 在未來的「索姆河會戰」中,英國人竟狠心地一天之內硬賠上二萬條青年子弟的性命,從而扭轉了戰局.*** 索姆河會戰 小毛奇

7 第三共和的拖沓無能 法國「第三共和」建立於「普法戰爭」之後, 是個缺乏治國經驗的國家. 未成熟的民主制度暴露出兩方面的重大弱點:其一, 政府本身和政策制訂都呈現嚴重搖擺不定. 政府弱勢且更替頻繁, 當政者大部分心力都放在黨派傾軋,爭權奪位上面, 幾乎沒有多少氣力剩下來治國. 歐陸外交形勢複雜多變,政黨政治家根本無法了解掌握, 一旦形勢險峻,當即張皇失措,任憑職業外交官擺佈.*** “七月危機” 時候的法國總理甚至因為受不了壓力而精神失常.  其次, 政黨和政客要靠選票掌權,而選民水準又當然地低落, 於是造成當政者既要屈從民意,又要操控民意的奇怪局面. 政黨(尤其是擁有大量資訊和財力的執政黨)操縱民意的最佳工具自然非報刋莫屬. 這在於平日內政還沒甚麽, 但到了“是和是戰”的吃緊時刻就非常危險了, 人民極易為輿論鼓動愛國心,傾向好戰!職業外交官很難抗拒輿論壓力, 面臨生死關頭,往往倒向群眾一方. 拿破崙三世退位與第三共和成立

8 第三共和的拖沓無能 法國外交部(因其所在地址稱為「奧賽碼頭」)還有其本身獨特的結構. “奧賽碼頭” 是個國中之國, 由少數重要職業外交官僚半家族式包辦運作. 他們的門生故舊在碼頭內部盤根錯節, 在主要對手國也是人脈廣佈(每個大國政府內裡都有「親法派」.).**** 他們担任部內要職 ( “外交部長”除外, 順帶一提,戰前十年法國一共換了十五個外交部長.) 和主要駐外大使. 他們趁著國家上層頻繁 “換畫”,壟斷了外交事務.  “七月危機” 時候的奧賽碼頭由反德派主持, 他們透過傳媒向國民宣揚毋忘 “普奧之恥”, 以收復 “馬爾薩斯--洛林” 故土為號召. 加以甫開戰德國即閃電入侵,所以法國人投入戰爭保家衛國,自然是熱情十足,義無反顧. 結論:法國之投入一戰處境相當被動, 主要責任應落在碼頭 “反德親俄派” 的外交決策者頭上.

9 大不列顛的公器私用 事實上「英法協約」1904年才結成,而「英俄協約」更遲至1907年, 大英與法俄原是 “非親非故”. 事實上直到七月上旬, 自由黨內閣仍以主張置身事外者居多數, 只有首相 阿斯奎Asquith、海軍大臣 邱吉爾 和另一人主張參戰. 在事態中居重要位置的是長期担任外相的 格雷Gary, 他本人是親法反德派,但開始時傾向持重. 到了七月下旬,格雷與 “首相三人組”達成共識, 說服其他閣員, 綜合考量外交內政(其時愛爾蘭分離危機正在激烈化.), 如不採取鷹派立場,自由黨必然短期內垮台.*** 基於政黨政治的常規作法,鴿派主要閣員提出辭職, 內閣在最後關頭 “臨崖縱馬” ! 結論:英國竟然以一條七十年前老掉牙的「倫敦條約」作為對德國宣戰的口實, 其實執政自由黨戀棧權位的私心才是禍根. 英國首相 阿斯奎

10 作者總結 假如薩拉熱窩的槍聲沒有響起,可以想象, 「三國協約」在巴爾幹危機緩和之後將不會繼續存在, 反而是英德交往將擺回常軌. 那麽, 長十九世紀將會更長….. 一戰本質上是個 “擦槍走火” 的大悲劇, 起因於諸國外交上不健全的黑箱作業做法, 和 “傳媒--國民” 過度的愛國熱情, 而民主制度實踐上的不成熟則是兩者的大背境.


Download ppt "《夢游者 The Sleepwalkers:How Europe Went to War in 1914》(2012)"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