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環境人權」在台灣: 回顧與展望 鄭先祐 (Ayo) 環境人權 人權立國 研討會 總統府 人權諮詢小組
總統府3F大禮堂 2003年6月5日(週四)上午9:00-12:00
2
「環境人權」在台灣:回顧與展望 目錄 前言 「環境人權」的國際歷史淵源 「環境人權」的內涵 台灣的「環境人權」
國際人權 環境運動 綠色思潮 「環境人權」的內涵 台灣的「環境人權」 公民意識 (基本人權、環境運動) 法制建構 總結與展望:公民社會的建立--綠色主張的落實 目錄 環境人權在台灣
3
前言 我們都是一家人 環境人權在台灣
4
地球誕生時的環境 前言 早期的地球,是完全沒有生命。
地表覆蓋著炙熱的熔岩,大氣充滿著CO2, CH4(甲 烷), N2, 水蒸氣和氫氣等分子,但沒有氧氣(很稀少)。 環境人權在台灣
5
Five Kingdoms (五個生物界) 植物界 真菌界 原生生物界 Fig. 1 生物的五個生物界。 原核生物界 環境人權在台灣
6
前言 § 地球的生命力量 (Gaia 學說) 環境人權在台灣
7
前言 人類的生活….. 是靠許多生命的犧牲…….. 環境人權在台灣
8
近代的「環境運動」 1960年代《寂靜的春天》(Rachel Carson , 1962) 1970年代
美國Apollo登月(1968)之後, 1970年,「地球日」(Earth Day) 1972年,「人類環境宣言」 、「只有一的地球」 1980年代,環保議題因為人們對犯罪、冷戰、政府 預算、社會福利等的關注,而退到政治的邊陲地區 1980年,美國政府公佈「全球2000」報告 1987年,《我們共同的未來》 環境人權在台灣
9
全球環境運動 1990年代,能源的問題,特別是對全球的 議題又再度引起關注。 2000年代,強調的已經不是治療,而是如 何的去防治
1992年的里約高峰會議 2000年代,強調的已經不是治療,而是如 何的去防治 2001年,全球綠盟大會 2002年,可持續發展的世界高峰會議 全球環境運動 環境人權在台灣
10
人類靠著科技,掌握全球的資源! 過去的文明是 區域的,所造 成的也是區域 的廢墟。
現代的文明已 經涵蓋全球。 文明享用的資 源深入全球的 各個角落。 環境人權在台灣
11
文明城市於地球上持續的建立,持續的耗盡各地區的自然資源。 環境問題,已經是跨越國界,成為全球的問題。 環境人權在台灣
12
人類倫理關係的歷史演變 個人、家庭、與家族內的關係 (輩分關係) 社會生活的關係,家族間的關係 (家族關係)
極權國家,階級間的關係 (民主革命) 經濟自由化 (人民與國家的關係) 生活環境的維護 (人民和人民間的關係) 可持續的未來 (人與自然的關係) 環境人權在台灣
13
台灣的「環境人權」 公民意識 法制建構 基本人權 環境運動 中國人權協會 (1979) 台灣人權促進會 (1984)
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 (2000) 現代文化基金會 (2000年國際人權研討會) 環境運動 法制建構 環境人權在台灣
14
台灣的環境運動 1. 公民意識 第一個時期(1985年之前),解嚴(1987年)前 第二個時期(1985年至1988年間),解嚴前後
以知識份子為主,議題以生態保育為主,反公害為輔。 第二個時期(1985年至1988年間),解嚴前後 逐漸地區化,紛紛成立地區性的組織。 第三個時期是於1989年至2000年間 (解嚴後) 各地多年積壓受害的怨氣,紛紛爆發。 逐漸與政治運動結盟。 第四個時期 (2000年之後) ,新政府上台 體制內 vs. 體制外 核四公投,第三波千里苦行( ) 環境人權在台灣
15
大體來說 1. 公民意識 環境運動的主要力量,仍然是在於鄰避(NIMBY)的 心態,關心自己的家鄉,維護自己的權利。
基於理念和價值信仰的「耐彼」(NIEBY)精神,主 要是源自於知識份子的自省。 然而,於各地引燃的環境運動,似乎都難以串聯。 核四公投和反核運動,可能是目前唯一有全國串聯 力的環境運動。 環境人權在台灣
16
1. 公民意識 台灣的環境運動與環境人權 「環境人權」於台灣環境運動的發展過程中, 似乎只有基於鄰避(NIMBY)心態的基本人權, 欠缺較成熟的內涵。 台灣的人權運動和環境運動,雖然相互間各 有些學者結合環境人權的論述,但大體上仍 是各自獨立的推動路線。 台灣公民普遍對「環境人權」的認知有限, 而所產生的行動,更是貧乏。 環境人權在台灣
17
相關「環境人權」法案 2. 法制建構 1972年頒布的「國家公園法」 1982年的「文化資產保存法」 1989年的「野生動物保育法」
欠缺「環境正義」的內涵 1994年的「環境影響評估法」 民眾仍然無法經由「環評法」的正常參與過程,有效的表達,以及擁有實質參與決策的權利。 2002年的「環境基本法」 欠缺實質的內涵 環境人權在台灣
18
於體制上 2. 法制建構 陳水扁總統於其就職演說中,提出成立「國 家人權委員會」,以及將「國際人權公約」 納入國內法案的構想。
隨後,扁政府於行政院成立「人權保障推動 小組」,總統府成立「人權諮詢小組」。然 而,這些都只是個開始。 實質的內涵,以及建構的效能,仍是有待加 強與努力。 於體制上 環境人權在台灣
19
總結與展望:公民社會的建立--綠色主張的落實
學術界與政府官方,對於「環境人權」的認知與 研究,都有待加強。 「人權立國」,與國際人權標準接軌的主張,且 建構多個相關人權的委員會 ,這是好的開始。 行政院重申要於明年總統大選時同時舉辦「核四 公投」,這更是台灣「環境人權」發展的里程碑。 核四公投的結果,是否落實「環境正義」?這對 台灣公民社會,將會是嚴厲的考驗! 環境人權在台灣
20
「人權立國」的基礎在於國家公民的認知與理念。
建立公民社會,這才是落實民主之道,更是 維繫社會安定的基石,同時也是邁向永續之 道的基礎。 建立公民社會,是社會變遷的過程,也就是 典範變遷的過程。 從少數人開始,個人的知識與經驗的提昇, 理念與信念的宣導,經由讓多數人覺醒,而 改造社會。 環境人權在台灣
21
政府的職責 確立正確的新目標、新願景、與新典範。 建構優質的遊戲規則(法制)。 運用國家機器,推動公民意識的提昇。
環境人權,結合基本人權、與永續發展。 建構優質的遊戲規則(法制)。 環境正義、precautionary principle、耐彼精神 運用國家機器,推動公民意識的提昇。 文化變遷,成年人與社會文化的變遷 環境人權在台灣
22
停建核四,邁向永續能源的未來! 環境人權在台灣
23
嗨!時間到了! Japalura@hotmail.com Ayo 台南站: http://mail.nutn.edu.tw/~hycheng
環境人權在台灣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