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1章 緒論 第一節 化學 第二節 化學與生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1章 緒論 第一節 化學 第二節 化學與生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章 緒論 第一節 化學 第二節 化學與生活

2 第一節 化學 一、化學研究的對象 二、物質的種類 章目錄

3 化學研究的對象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變化與 能量轉換的科學。 物質的狀態 物質的構造 物質的性質 物質的變化 化學四大範疇 節目錄

4 物質的種類 物質 純物質 混合物 均勻 混合物 元素 化合物 非均勻混合物 節目錄

5 元素 由單一種原子所組成的物質,此物 質可以為單原子分子、雙原子分子 或多原子分子。 例如:石墨(C)、氮(N2)、氧(O2)、
硫磺(S8)、硼(B)、銅(Cu)等 圖1-1 石墨 圖1-3 硼粉 圖1-4 銅塊 圖1-2 硫黃 節目錄

6 化合物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元素以一定比例化合而成的物質。 例如:二氧化碳(CO2)、碳酸鈣(CaCO3)
葡萄糖(C6H12O6)、水(H2O)、 氧化鋁(Al2O3)、二氧化矽(SiO2) 等。 圖1-6 紅寶石是氧化鋁(Al2O3)礦 物,硬度僅次於金剛石。 圖1-7 矽塊。二氧化矽與碳在高溫 電弧爐中冶煉,產生純度高的矽塊,可做為矽鋼及鋁合金等金屬的冶煉原料。 節目錄

7 混合物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純物質混合 而成的物質。 可依混合後相態分為均勻混合物及 不均勻混合物。 (1)均勻混合物:不同的純物質混合
後形成單相者。例如:食鹽水、 酒精、鹽酸、合金等。 (2)不均勻混合物:不同純物質混合 後無法形成單相者。例如:土壤 、花崗岩、豆漿、咖啡等。 節目錄

8 第二節 化學與生活 一、化學發展簡史 二、化學與民生 章目錄

9 一、化學發展簡史 1.火的使用 2.四元素論 3.煉金術 4.燃素說 5.氧化理論與質量守恆定律 6.原子說 7.元素週期表 節目錄

10 火的使用 火的使用:加速化學反應的進行。 化學行為:烘烤食物、鍛燒物質、冶煉 金屬、燒製陶瓷。 材料發展:陶器材料→銅器材料→鐵器 材料。
節目錄

11 四元素論 起源:西元前四世紀,希臘哲學 家恩培多克勒提出。 內容:認為宇宙中的物質都是由 「水、火、土、空氣」四 種元素所組成。
發揚: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延 伸此論述。 圖1-10 四元素:水火土氣 圖1-11 恩培多克勒 圖1-12 亞里斯多德 節目錄

12 煉金術 起源:西元前一世紀的煉金術士。 影響:當時建立許多實驗儀器設備、技巧與記錄,可謂為現代化學的前身。 節目錄

13 燃素說 起源:1697年,德國科學家史塔耳 等人提出。 內容:認為物質內含「燃素」使其 可被燃燒,燃燒後燃素外逸 至空氣中,留下不可燒的灰
份。 圖1-13 史塔耳 節目錄

14 氧化理論與質量守恆定律 起源:1789年,法國科學家拉瓦節提 出。 內容:發現物質燃燒是因與空氣中的 氧氣結合的現象。
影響:設計精密天秤,以實驗數據佐 證推翻燃素說,進而提出「質 量守恆定律」,且為純物質建 立命名系統,被譽為「現代化 學之父」。 圖1-14 拉瓦節 節目錄

15 原子說 起源:1803年,英國科學家道耳頓 提出。 內容: 影響:可合理解釋各種化學基本定 律,例如:質量守恆定律、 定比定律及倍比定律等。
*認為物質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所構成。 *同一種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質量與 性質。 *不同的原子可依照各種比例組成不同 的化合物。 影響:可合理解釋各種化學基本定 律,例如:質量守恆定律、 定比定律及倍比定律等。 圖1-15 道耳頓 節目錄

16 元素週期表 起源: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得列夫 提出。 內容:發現元素間的規律性,利用原 子量排出週期表,並依此表預
言一些未知元素的存在。 影響:使化學研究更有系統,並 導引正確的研究方向。 圖1-16 門得列夫與週期表 節目錄

17 二、化學與民生 1.日常生活中的化學 2.化學技術對環境的影響 節目錄

18 日常生活中的化學 食:食品化學 衣:各種纖維 住:各種建材 行:交通工具及燃料 節目錄 圖1-17 健康食品 圖1-18 衣物纖維
圖1-17 健康食品 食:食品化學 衣:各種纖維 住:各種建材 行:交通工具及燃料 圖1-18 衣物纖維 (a)碳纖維 (b)半導體晶圓 (c)光纖維與電腦接頭 圖1-19 各類化學工業產品 節目錄

19 化學技術對環境的影響 化學工業的日新月異使得人類的生活愈加豐富與便利,但許多破壞與汙染也隨之而生。
火藥的發明造成戰爭、抗生素的濫用使得細菌產生抗藥性、溫室效應影響氣候與生態環境等。 身為地球公民,在發展科技工業時更應思考其背後所帶來的傷害,更妥善的預防。 節目錄


Download ppt "第1章 緒論 第一節 化學 第二節 化學與生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