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课程:《儿童心理学》 第 一 章 绪 论 上海电视大学 贾 凡.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课程:《儿童心理学》 第 一 章 绪 论 上海电视大学 贾 凡."—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课程:《儿童心理学》 第 一 章 绪 论 上海电视大学 贾 凡

2 简单说说这门课 形成性考试: 占总分30% 100分 终结性考试:占总分70%,闭卷,链接 4次形成性记分作业:60%,18分
平时的上课出勤率:20%,6分 2次的网上BBS讨论:20%,6分 第一次,5月22日,20:30~21:30 第二次,6月18日,20:00~21:00 100分 (4学分) 终结性考试:占总分70%,闭卷,链接

3 整门课程的概要图 学习的内容 出生前 婴儿:0~3岁 幼儿:3~6岁 内 生理发展 大脑发育、 身体发育、 运动技能 心理发展
感知觉、思维、智力、学习、 记忆、语言 行为发展 情绪、气质、自我意识、社会交往行为、游戏等 发展环境 家庭及其他环境

4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什么是儿童心理学 第二节 该学科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该学科的研究方法

5 第一节 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基础概念 二、纵向:发展阶段 三、横向:发展领域

6 第一节 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基本概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1.归属: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第一节 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基本概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1.归属: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2.对象:是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 3.过程: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 4.横向: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 5.纵向: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7 第一节 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二、发展阶段 (一)出生前阶段 时间段:受精卵—出生 (二)婴儿阶段 时间段:0~3岁(争论)
第一节 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二、发展阶段 (一)出生前阶段 时间段:受精卵—出生 (二)婴儿阶段 时间段:0~3岁(争论) 巨大变化:独立行走;较成熟的感知运动;基本口语;最初的亲密关系等 美国有个“0~3协会”(Zero to Three Association)

8 第一节 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二、发展阶段 (三)幼儿阶段 时间段:3~6岁 身体变化:长、瘦、运动技巧更精细
第一节 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二、发展阶段 (三)幼儿阶段 时间段:3~6岁 身体变化:长、瘦、运动技巧更精细 心理变化:自我控制、自信、游戏的作用,思维、语言能力惊人发展 其他变化:道德感、同伴关系

9 第一节 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三、发展的领域 参见前表 这门课的任务:3W What:心理发展有什么共同特征
第一节 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三、发展的领域 参见前表 这门课的任务:3W What:心理发展有什么共同特征 When:心理发展与变化的时间表 Why: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内在机制 描述、测量、解释、预测学前儿童行为,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10 第二节 基本理论 一、基本理论问题 二、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 三、主要研究方法

11 第二节 基本理论 一、基本理论问题(思考题1) (一)环境与遗传 《爱弥儿》,自然主义,天赋人权 白板说:环境决定论
第二节 基本理论 一、基本理论问题(思考题1) (一)环境与遗传 《爱弥儿》,自然主义,天赋人权 白板说:环境决定论 让·雅克·卢梭,法国 (1712~1778) 约翰·洛克,英国人 (John Locke,1632~1704)

12 第二节 基本理论 (二)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问题 (三)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问题 也就是“质”与“量”的关系
第二节 基本理论 (二)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问题 发展是被动的:被动接受外部经验,探索行为很少,需要更多的管教 发展是主动的:给孩子自由、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要相信孩子 (成人,在认识与实际行动上,有巨大差别!!!) (三)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问题 也就是“质”与“量”的关系 质:发展到一定阶段,发生阶段性的变化 量:某方面功能的发展具有延续性的变化

13 第二节 基本理论 二、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 (一)精神分析理论 1、弗洛伊德心理性欲理论
第二节 基本理论 二、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 (一)精神分析理论 1、弗洛伊德心理性欲理论 20世纪初,从临床经验出发,对儿童的人格结构和心理发展阶段进行研究, 逐步发展为精神分析理论 第一次强调了早期经验和家庭教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弗洛伊德,奥地利人 (Sigmund Freud,1856~1939)

14 第二节 基本理论 人格三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潜意识层面,快乐原则,生物性,是源泉 自我:意识层面,现实原则行事,是仲裁者
第二节 基本理论 人格三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潜意识层面,快乐原则,生物性,是源泉 自我:意识层面,现实原则行事,是仲裁者 超我:意识层面,是道德,根据情境对自我进行控制与约束 根据各阶段儿童的集中活动能力,把心理和行为发展划分为由高到低的五个渐次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肛门期(1~3)、性器期(3~6)、潜伏期(6~11)和生殖期(11~) 性器期:俄狄浦斯情结、恋父、恋母;潜伏期:自我、超我发展

15 第二节 基本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更注重儿童自我的功能 人生发展分8个阶段,每个阶段 都要面对危机
第二节 基本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更注重儿童自我的功能 人生发展分8个阶段,每个阶段 都要面对危机 只有解决好这些危机,顺利进入下阶段 (1)基本信任Vs不信任 (2)自主Vs羞愧 (3)主动Vs内疚 (4)勤奋Vs自卑 (5)自我同一Vs角色混乱 (6)亲密Vs疏离 (7)繁衍Vs停滞 (8)自我完善Vs绝望 艾里克森,德国犹太人 Erik H Erikson (1902~1994)

16 第二节 基本理论 (二)行为主义观 1、传统行为主义 (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第二节 基本理论 (二)行为主义观 1、传统行为主义 (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创始人华生受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动物学习研究的影响,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环境是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影响因素 (茶壶) S:摇铃 S:食物 R:唾液

17 第二节 基本理论 (二)行为主义观 (2)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 一类是应答性行为,巴普洛夫 实验中由刺激引发的行为
第二节 基本理论 (二)行为主义观 (2)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 一类是应答性行为,巴普洛夫 实验中由刺激引发的行为 一类是操作性行为 ,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 ,其发生频率会在紧随其后的强化的作用下增强 著名的斯金纳箱(图)

18 第二节 基本理论 (二)行为主义观 2、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强调模仿,也就是观察学习(哭的作用)。
第二节 基本理论 (二)行为主义观 2、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强调模仿,也就是观察学习(哭的作用)。 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强化行为结果的观察,儿童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现存的反应特点得到矫正。 总之,行为主义的核心,是认为心理发展都是量的不断增加过程,是由环境和教育塑造起来的。

19 第二节 基本理论 (三)皮亚杰认知发展观 智力发展是一系列不变的阶段组成的: 1.感知运动期(0-2岁) 2.前运算期(大约2-7岁)
第二节 基本理论 (三)皮亚杰认知发展观 智力发展是一系列不变的阶段组成的: 1.感知运动期(0-2岁) 2.前运算期(大约2-7岁) 3.具体运算期(大约7-11岁) 4.形式运算期(11、12岁以后) 皮亚杰 Jean Piaget ( 1896-1980)

20 Lev Semenovich Vygotsky
第二节 基本理论 (四)社会文化理论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 强调儿童是积极主动地探索世界 不同的是他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取决于认知成熟,而是通过成人或年长伙伴来习得和掌握的,这就是他的社会文化理论。 另一个贡献: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维果斯基 Lev Semenovich Vygotsky 1896~1934

21 第二节 基本理论 (五)信息加工理论(思考题3) 1、受计算机的启发,认为人类大脑是信息流动的符号操作系统的观点
第二节 基本理论 (五)信息加工理论(思考题3) (社会信息加工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1、受计算机的启发,认为人类大脑是信息流动的符号操作系统的观点 2、用流程图来表示个体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精确步骤 3、儿童是能根据环境要求修改思想的、积极的、有意义的个体 4、儿童在各个阶段的思考过程都是相似,只是程度不同 (感知、注意、记忆、信息分类、计划、记忆、提取、问题解决、书写和交谈等)

22 第二节 基本理论 (六)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思考题4)
第二节 基本理论 (六)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思考题4) 1、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 2、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3、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23 微 观 系 统 中间系统 外 层 系 统 统 宏 观 系 统 法 律 朋友和邻居 父母工作场所 传 统 个 体 核心家庭 社区活动场所所
托幼机构 祖辈及亲朋 外 层 系 统 统 宏 观 系 统 微 观 系 统 中间系统 医疗服务机构

24 社会生态学理论是如何解释幼儿发展的? 微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儿童自己主动接受和探索外部信息,属于一种相对封闭的自为系统。其行为带有很强的个体色彩 中间系统,包括伙伴、父母、居家邻居、托幼学校、诊所、社区活动场所等即时环境 外层系统,是儿童环境中那些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要素,是非即时性的环境 宏观系统,包括养育价值、社会习俗、教养法规及文化价值观、法律、文化和资源等,是儿童成长的大的环境保证 动态系统是这四个系统的状态属性,它更强调四个子系统的即时变化和非静止性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儿童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生产者

25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 一、数据收集的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调查法 (三)临床法(观察、谈话、与儿童的实物操作 ) (四)个案研究法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 一、数据收集的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调查法 (三)临床法(观察、谈话、与儿童的实物操作 ) (四)个案研究法 (五)心理物理法(了解儿童的感知觉、思维操作、能力和情绪 反应等可以量化测量的领域 ) (六)跨文化研究法(东方与西方、农村与城市……)

26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 二、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 (一)相关设计 确定两个或多个变量间是否具有某种有意义的关系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 二、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 (一)相关设计 确定两个或多个变量间是否具有某种有意义的关系 探讨两个或多个变量间系统的关系(便秘Vs家长训斥) (二)实验设计 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的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 由实验者操纵的变量即实验的自变量(儿童暴力Vs电视) 两个实验小组

27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 三、发展的研究设计(思考题2) (一)横向研究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 三、发展的研究设计(思考题2) 举例说明什么是横向研究、纵向研究和时序研究? (一)横向研究 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关于“注意力”的问题) (二)纵向研究 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三)时序研究 将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融合在一起,在横向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纵向研究,以更好的研究心理变化的特点与转折点

28 研究 设计 程序 获得的信息 优点 缺点 横向 在同一时间观察不同年龄的对象。 描述年龄差异 可说明年龄差异、发展趋势的规律、样本选取与控制容易,较经济、也较省时。使用非常广泛 年龄趋势可能只反映群组间的差异,而不是真正的发展变化;不能提供个人发展的资料 纵向 在不同时间反复观察同一群体。 描述个人发展的资料 能描绘随年龄的增长而产生的发展变化;提供早期经验与后来结果间的联结。 时间长、费用高; 研究对象易流失; 易受反复测试的干扰; 容易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 时序 融合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的方法,在不同时间重复观察不同的群组。 即描述年龄差异,又描述个人成长资料 能对年龄、群组、测量时间等效应进行分离;从同群效应中区别真正发展的趋势;揭示某个组群所经历的发展是否与其他同群所经历的相似;比纵向研究经济。 程序复杂,耗时; 尽管方法有效,但仍存在发展变化是否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29 课后思考题 1.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哪些? 2.举例说明什么是横向研究、纵向研究和时序研究 3.社会信息加工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4.社会生态学理论是如何解释幼儿发展的?

30 谢 谢 !


Download ppt "课程:《儿童心理学》 第 一 章 绪 论 上海电视大学 贾 凡."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