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古诗鉴赏的答题技巧 南海一中 陈敏仪 2003/3/30.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古诗鉴赏的答题技巧 南海一中 陈敏仪 2003/3/30."—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古诗鉴赏的答题技巧 南海一中 陈敏仪 2003/3/30

2 古诗鉴赏的答题技巧 [教学目标] 1、通过题型转换拓宽学生复习备考的思路。 2、剖析高考题让学生掌握写景抒情诗的答题技艺。
[教学重点、难点] 答题技巧 鉴赏术语

3 考试说明 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的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4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99 年全国试卷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5 93年高考题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去描绘春雨的形象,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B、“喜”这是全诗的诗眼。先从听觉上描绘,后从视觉上刻画,在写景中饱含着诗人的赞颂之情。 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D、全诗透过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6 将客观题变为主观题: 1、分析一下首句有何妙处? 2、第三句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3、二、四两句表现手法有何特点? 4、这首诗抒发(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诗中分别写了江月、风灯、白鹭、船、大鱼、   沙头、几景,这几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意境:安谧、和平。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意境: 通过( )景,形成( )意境,表达( )的感情。

7 技巧: 点明技巧+结合具体词、句分析+具体作用 95年高考题 如梦令 李清照
95年高考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8 2001/全国卷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了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9 感情: A、直接抒情: 抒情方式+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具体的情感。 B、间接抒情: 抒情方式(具体)+借(某种)特点的景+表现蕴涵在景物中的某种特定的情感+作用 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间接抒情:以乐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

10 江月去人只数只,风灯照夜欲三更。(写景)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写景)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借景抒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写景)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抒情) 感情基调:欢快 情景交融: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只,风灯照夜欲三更。(写景)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写景) (透露、含蓄、委婉)

11 以乐景写乐情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欲扬先抑) 以哀景写乐情 诗经 小雅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感情基调:凄凉 以哀景写哀情 音书杜绝白狼西,桃李无颜黄鸟啼。(白狼西:暮春时节 寒鸟春深归去尽,出门断肠草萋萋。(对异乡亲人思念)

12 元稹 得乐天书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洲司马书。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3 缘情造景: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泪眼问花花不语。(欧阳修《蝶恋花》) 虚实相生: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出塞 王昌龄 春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14 ①送别诗。送别诗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者表达一种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别后的思念。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
不同类型的诗抒情方式不同: 写景抒情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即事抒怀诗(触景生情、感物伤怀 )、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借古喻今、今昔对比、怀古伤己 )等。 ①送别诗。送别诗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者表达一种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别后的思念。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 ②怀古诗。一般主要是凭吊古代的人或事。对人,表达缅怀之情;对事,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和《苏台览古》,通过凭吊古迹,表达诗人对于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

15 ③边塞诗。边塞诗大都是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或渴望与家人团圆,渴望安宁平静的生活。
(4)咏物言志诗 。一般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如《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

16 语言特点+结合具体词句分析+作用(效果)
94的高考题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对下面这首《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 C.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语言: 语言特点+结合具体词句分析+作用(效果)

17 术语的辨析 艺术技巧: 作家、艺术家运用语言、色彩、音响等材料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的技能。艺术技巧对于正确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增强艺术性具有重要作用。 艺术手法: 又称“表现手法”,文学艺术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如文学创作中的叙述、描写、渲染、夸张等。

18 “对比”,与“反衬”完全不同。 “对比”是指两种地位相等的景物、环境,他们应当是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的。而“反衬”的双方则一方是工具, 一方是目的。
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2、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山涧中。(王维《鸟鸣涧》) 以上三例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昔日繁华与今之冷落对照极为强烈,突击了诗歌的积极意义。

19 小结 写景抒情诗的答题技巧 意境:通过( )景,形成( )意境,表达( )的感情。 技巧:点明技巧+结合具体词、句分析+具体作用 感情: A、直接抒情: 抒情方式+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具体的情感。 B、间接抒情: 抒情方式(具体)+借(某种)特点的景+表现蕴涵在景物中的某种特定的情感+作用

20 鉴赏考点 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评价思想内容 1、鉴赏意境 意象(意境): 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

21 2、鉴赏技巧 古代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有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映等;此外还有修辞方法的运用。

22 3、评价思想感情 ①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②注意感情基调或风格 忧国忧民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忧国忧民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惜春悲秋 忆古怀旧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②注意感情基调或风格 清新 明丽 低沉 幽怨 哀伤 凄凉 刚劲 积极 消极 浪漫 现实 豪迈 奔放 委婉

23 4、鉴赏语言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 、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其次,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方法,并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 对语言整体评估的重点是会用一些术语。在诗词的风格上,词有豪放婉约之别,诗曲又何尝不是。但专用鉴赏术语有: 激越高亢。 清婉秀丽。 用语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用语平易,含义隽永。

24 李诗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具体分析诗中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诗人的感情?
练习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指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 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李诗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具体分析诗中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诗人的感情? 运用了反衬和对比的表现手法。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凋零。春柳婀娜多姿,生气蓬勃;秋柳在寒秋中又当斜阳,再加上秋蝉哀鸣,更显零落憔悴。通过强烈的对比描绘,表现出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

25 祝你高考成功!

26 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
姓名 林健聪 奋斗目标 本科 学号 00077 追赶对手 成绩比我好的同学 心中偶像 梁碧芝 座右铭 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 班任寄语 要有超强的意志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Download ppt "古诗鉴赏的答题技巧 南海一中 陈敏仪 2003/3/30."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