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平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有良 副主任 流行病主任医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平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有良 副主任 流行病主任医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平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有良 副主任 流行病主任医师 2009.10.13
病毒性肝炎及其免疫 平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有良 副主任 流行病主任医师

2 本讲座以问题的形式展开,主要结合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

3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损害肝脏为主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

4 我国于1979年和1992年开展了两次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摸清了病毒性肝炎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我国人群甲肝病毒感染率为80.9%,即有80.9%的人曾感染过甲型肝炎;乙肝病毒的感染率为57.6%;乙肝病毒携带率为9.8%,其中1.2%同时携带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戊肝病毒感染率至少在18%以上。据此推算,我国约9.7亿人已感染过甲肝病毒,6.9亿人(其中1.2亿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已感染过或正在感染乙肝病毒,140万人同时携带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3800万人携带丙型肝炎病毒;至少2.1亿人已感染过戊型肝炎病毒。由此可见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的严重性。

5 据上海市对病毒性肝炎的门诊和住院费用调查结果推算,我国每年因病毒性肝炎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约300—500亿人民币。
针对乙肝持续高流行态势,各地不断加强防治工作力度,开展科学研究,制订防治策略,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控制乙肝的流行与传播,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起,大力推行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策略,使乙肝的预防控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2年卫生部颁布了《全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实施方案》;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2008年起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全部免费。这些策略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乙肝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了一定效果。

6 但是全国乙肝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为57
但是全国乙肝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 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为57.6%,乙肝病毒携带率为9.75%,据此推算全国有6.9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1.2亿人长期携带乙肝病毒。据专家估计,目前全国有现患慢性乙肝病人2,000万人。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多年来乙肝的发病数和发病率一直高居前列。乙肝给病人、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是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7 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迁延,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将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只有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做好易感人群的保护,才能减少疾病发生。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性传播。唾液、乳汁等体液不会通过完整的皮肤和黏膜传播乙型肝炎病毒。没有证据表明乙型肝炎病毒可经过共餐、蚊子叮咬及日常生活的接触进行传播。

8 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我国采取以下措施: (1)新生儿普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2)学龄前儿童及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3)使用一次性或自毁式注射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具; (4)《献血法》:献血员筛查; (5)加强健康教育,传播预防乙肝知识。其中,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9 控制乙肝传播的相关法律法规 《传染病防治法》、《献血法》、《执业医师法》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

10 开展新生儿以外人群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是国家控制乙肝的重要措施和步骤,可以早日实现控制乙肝的宏伟目标。

11 关于在校大学生免费接种乙肝疫苗问题 为有效预防乙肝在高校流行,卫生部与国际扶轮组织、香港择善基金会合作,决定在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区高校大学生中实施乙肝健康教育和疫苗接种防治项目。项目规定,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期间,全省46所在校大学生均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即按照国家免疫程序,对既往未完成免疫剂次的人群,免费接种未完成的剂次,即未接种乙肝疫苗者,接种3针次;既往接种不足3针次者,补足3针次;免疫史不详者视为未接种,须接种3针次。要求目标人群接种率达到95%以上。接种程序:0,1,6。

12 1、病毒性肝炎的分型 是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其中丁型肝炎病毒是缺陷病毒,它自身不会引起疾病,必需和乙型肝炎病毒在一起的时候才可以感染人,如果没有乙型肝炎病毒先感染,或同时感染,丁型肝炎病毒是不会感染人的。

13 2、各型病毒性肝炎是如何传播的? ⑴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是通过胃肠道传播的。人感染了甲型肝炎病毒或戊型肝炎病毒后,病毒进入肝脏破坏肝细胞,病毒通过微胆管、胆道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一名甲、戊型肝炎病人平均可排毒4个星期,粪便中的病毒进入饮用水源或污染蔬菜、食物,健康人饮用了该粪便污染的水,食用了污染的蔬菜水果、河、海里的贝类、可引起甲、戊肝炎的大爆发流行,病人粪便污染了的日用工具,又间接通过手及日常用具在生活中传播给其他人,可以造成接触性小规模流行。

14 甲型肝炎的病死率不高,多在儿童及青少年中流行,黄疸型较多,病程约3-4个月,休息后,自愈,不发展成慢性肝炎。
戊型肝炎发病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病死率比甲型肝炎高。黄疸型多,孕妇怀孕的最后三个月,如果患戊肝,病死率可高达20%,该病在中国各地都有流行,除 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南部发生11万人特大爆发流行外,全国各地大多因食物引起的分散性小的流行。有迹象表明戊型肝炎很可能是人畜共患疾病。预防戊肝的疫苗正在研究中,初步看来,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尚须进一步的验证。

15 ⑵ 乙、丙型肝炎主要是血传的,其次是人体的某些体液传播的。
A )输血,血制品;输入未经正规检测的血液及非正规生产的血浆、血球、球蛋白、白蛋白、凝血因子等,是可以引起输血,输血制品后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的, B)不洁的介入性医疗器械的刺伤,如注射器针头,不消毒连续多人使用,农村地区常发生。采血针、针灸针不消毒连续使用,内窥镜如结肠镜不消毒连续多人使用,都可以使多人的血液通过新的创口进行交换造成新的传播,新的感染。 C)乙肝病毒母婴围产期传播:这个传播和血有直接关系,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尤其是e抗原阳性的孕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很容易把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婴儿。

16 什么叫围产期? 怀孕满7个月到分娩后3个星期称围产期,这时期孕产妇的乙肝病毒感染了胎儿或新生婴儿,叫围产期传播。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HBSAg、HBeAg双阳性的孕产妇,围产期传播率为80-90%(双阳性孕产妇在表面抗原阳性母亲中占30%)。按我国产妇8%的表面抗原阳性率,8×0.3=2.4(2.4个双阳性的产妇)。按双阳性产妇围产期传播率为90%计算,2.4×0.9=2.16,也就是说围产期母婴传播率大约为2.16%产妇,包括宫内传播,乙肝的最长潜伏期6个月,所以围产期传播的计算按新生儿满7月龄的HBsAg阳性率为宜,围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一部分。7月龄以后婴儿的HBsAg应为生活中的,与母婴传播不可混为一谈。 丙型肝炎围产期传播不严重。

17 D)性传播,包括男、男,男、女性行为。男性行为最为恶劣,表面抗原携带者的精液中有乙肝病毒,阴道分泌物中有乙肝病毒,性交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生殖粘膜破损,病毒乘机进入造成感染,肛膜薄不是性交的正常管道,极易受伤。极易受感染,应提倡使用避孕套。这种传播属于体液加血液。 E)静脉吸毒者,常常一只注射器大家轮流注射,血液交换,最容易感染乙、丙型肝炎,尤其是丙型肝炎传播在静脉吸毒者中最为严重。

18 F)生活中的某些危险因素,也和血液交换有关,如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共用毛巾,纹身、纹眉、穿耳、洞鼻、环耳廓等,因刀具的不洁造成相互传播。但蚊虫的叮咬不能造成传播,因为有人已做过研究,蚊体内无乙肝病毒繁殖,蚊叮人无胃内容物吐出,蚊繁殖季节与非蚊繁殖季节与乙肝病毒带率的高低无关联。 此外握手、接吻、共餐、共同工作,共餐共宿舍,大量流行病学工作证明无传染危险。大学新生入学普种乙肝疫苗更可保证无传播危险。

19 (3)丁型肝炎的预防 丁型肝炎病毒是一个缺陷病毒,它自身不会独立繁殖,必需借助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才可以在肝脏内繁殖或者复制,造成肝损伤,我国是丁型肝炎病毒的极低流行区,在慢性乙肝患者中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中丁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只有1.16%,只要把预防乙型肝炎的工作做好,无需考虑预防丁型肝炎,预防乙型肝炎就可以预防丁型肝炎。

20 3、哪型肝炎对人类危害最大? 乙型肝炎危害最大

21 HBV感染(2002年) HBsAg 阳性率 8% - High,占 世界人口的45% 2-7% - Intermediate
<2% - Low

22 1)我国大约有7.5亿人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其中大约有1.2亿人血中长期带有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携带者),人群中大约有2000万人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以乙型肝炎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人民致贫返贫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健康素质的提高。

23 2)丙型肝炎: 我国也是高发区之一,全国有4仟万人被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其中约50%是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的一部分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我国肝癌死亡率尚无明确的病因统计,但肝细胞癌病人中90%以上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25-30%为丙肝抗体阳性,足见肝细胞癌与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密切。慢性乙肝患者虽有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但很难根治,停药后常复发,新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以及新的免疫治疗方法虽有推出,但仍不够理想,所以我们必需加强预防意识,吸收预防知识,接受乙肝疫苗免疫,保护自身不受乙肝病毒感染,为上上策。

24 我国1980、1992两次全国肝炎流行病学调查都证明,我国人群表面抗原携带率,通常在2-4岁儿童达到人群高峰,在肝炎攻关计划乙肝流行病学因素调查中,证明75%HBsAg阳转者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管理好注射器和采血针就可以使1-2岁儿童HBsAg下降60%,新生儿免疫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及时全程免疫,如果及时全程免疫率能达到90%以上,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肯定会下降至0.5%以下,用不着加大疫苗剂量5ug/0.5ml X 3针足够,关键是全体新生婴儿要及时全程免疫。

25 4、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用乙肝疫苗免疫有用吗? 没有用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用当前使用的乙肝疫苗不会产生免疫应答。
5、家中有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其他家庭成员怎么办? 其他家庭成员最好的办法是到医院用胶体金纸条法查一下血中的表面抗原,如果表面抗原阴性,最好打10微克乙肝重组疫苗三针(0,1,6月),打完后查抗-HBs,如抗-HBs阴性,可补打一针,仍阴性用40微克补打一针或二针,家中其他成员不要与携带者或乙肝病人共用毛巾、脸盆、脚盆、牙刷、剃须刀等,夫妻生活用避孕工具。生育问题可咨询相关医生,

26 6、如何阻断围产期母婴围产期传播? HBSAg,HBeAg双阳性产妇在怀孕的后三个月(7-9个月)大约有5%可发生宫内传播,即在胎儿期被感染,胎儿肝内已经有乙肝病毒生长复制,出生后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任何剂量的疫苗均无法阻断。我国当前生产的重组5ug酵母疫苗及20ug重组CHO疫苗的阻断效果大致在90%,如果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用一支100iu/ml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在另一部位打一针5ug重组酵母疫苗,阻断率可达95%这是最佳的阻断方案,最省钱最有效,阻断率在95%左右。

27 7、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阴转后是否表明一定会受到乙肝病毒的再感染,感染后是否一定会发病或成为表面抗原携带者?
可能会受到感染,但一般不发病,因为免疫后一部分免疫活性细胞产生抗体,一部分免疫活性细胞不产生抗体或杀灭病毒的细胞因子,而是躲藏起来成为“免疫记忆细胞”,它们能躲藏数十年,一但遇到乙肝病毒重新入侵,就会活跃起来,产生抗体及其他杀病毒因子,并激活新的免疫活性细胞以清除新入侵的肝炎病毒。然后,一部分又躲起来成了新的记忆细胞等待乙肝病毒下一次入侵,这就是人体的免疫功能的奇妙所在,有的传染病得一次以后便不再得了,疫苗免疫一次便不再免疫了,一生有保护,道理也在这里。

28 乙肝疫苗的免疫原性很好,打完三针95%以上可出现抗体,这在疫苗中就算很好了,我国的乙肝疫苗有好多种,有CHO,有酵母表达的如啤酒酵母重组的,甲基营养酵母重组的,剂量也有许多种,如5ug、10ug、20ug、40ug。新生儿免疫,为了保险起见,出生于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婴儿在满一周岁时最好用5ug酵母重组乙肝苗或用10ugCHO疫苗加强一针。为什么?因为到一周岁时孩子体内从母亲得来的抗体消耗得差不多了,进入多病期。看医生的次数多了,打针的次数也多了,很容易传染乙肝,尤其是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孩子在此时容易发生乙肝感染,出生于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婴儿可改为0,1,6,12为最宜。

29 8、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都要发病吗? 不一定。感染与发病是两个概念。感染指病毒进入体内并在体内复制,但未引起人体严重损害,在人体免疫系统作用下,终止复制并产生免疫反应可抵抗病毒的再次入侵,如果病毒进入太多和免疫系统功能不足以抗衡病毒,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引起严重病理反应就会患病。在现实生活中90%的人为乙肝病毒感染者,10%的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成为乙肝病人。乙肝病毒感染者中大部分只能查到核心抗体(抗-HBC),很少能查到抗-HBS。

30 在学龄前儿童期被乙肝病毒感染,表面抗原携带者比7岁以上人群感染后的表面抗原携带者高4
在学龄前儿童期被乙肝病毒感染,表面抗原携带者比7岁以上人群感染后的表面抗原携带者高4.5倍。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是乙肝疫苗的主要保护对象,儿童满8周岁,免疫系统渐趋成熟,此时感染乙肝病毒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可能性只有5%,如果他们在新生儿期免疫,感染后5%成为携带者的可能性都没有,也很可能更低。这就是我们在新生儿期免疫要达到的目的!

31 9、什么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实质上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表面抗原可以是完整的病毒,也可以是单纯的病毒的表面抗原颗粒,是病毒的一部分。如果再进一步的查血清乙肝病毒DNA阳性,便确知有乙肝病毒存在。如果在血中没有查到HBVDNA,也不能表示乙肝病毒不存在。很可能血中没有,肝细胞中有。如果肝细胞浆内没有,肝细胞核内可能有整合型乙型病毒DNA的存在。否则无法解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存在。

32 所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我们就认定是乙型肝炎病毒或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存在,是不会有错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特征是没有症状,肝功正常。所以最少要查二次血,半年一次,连查二次都是表面抗原阳性,同时转氨酶正常才是携带者,携带者不是乙肝病人,是亚健康者,在工作、学习、婚姻上享受健康人的待遇。

33 10、注射乙肝疫苗 能有效预防肝癌 肝癌如果没有医治,一般只剩下6个月的寿命。由于肝癌发现时往往处于后期,很多都不适合动手术,治愈的机会比较渺茫。临床上,大约只有一两成的病人适合动手术,能接受手术的病人的5年存活率则有四成。要减少肝癌的破坏力,最好的方法是预防。肝癌是少数知道发病原因的癌症。大量的医学研究显示,乙肝是导致肝癌发生的主要因素。染上乙肝的人,患肝癌的危险性是平常人的100-300倍,乙肝会导致肝硬化,也会直接造成肝癌。

34 多数在幼儿期染上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大部分是在胎儿或幼儿期染上的。在这个时期,病毒虽然会繁殖却不会引发肝炎,因为我们的免疫细胞要到10岁以后,才会向病毒发动攻击。发生了交战,肝细胞就会被破坏,并且产生炎症反应,这就是急性肝炎。急性肝炎的结果通常是免疫细胞成功镇压了病毒,肝脏恢复正常,但是急性肝炎却可能演变成慢性肝炎;如果免疫细胞不能一举消灭病毒,肝脏就会继续成为它们的战场,战争连绵二三十年的结果,肝脏硬化、肝癌。 我们鼓励大家注射乙肝疫苗,以确保体内产生乙肝病毒的抗体,预防染上乙肝。

35 关于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就业权利的意见 ——劳社部发[2007]16号
关于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就业权利的意见 ——劳社部发[2007]16号

36 当前,由于公众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侵害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反映强烈。为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合法就业权利,促进公平就业,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37 一、科学认识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我国是乙肝高流行地区,每年报告乙肝新发病例近100万。按照1992年全国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全国约有1.2亿人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虽被乙肝病毒感染,也具有传染性,但肝功能在正常范围,肝组织无明显损伤,不表现临床症状,在日常工作、社会活动中不会对周围人群构成威胁。乙肝病毒主要有血液、母婴垂直(分娩和围产期)和性接触三种传播途径,不会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一般接触也不会造成乙肝病毒的传播。

38 《传染病防治法》将乙肝列为乙类传染病,国家制定了控制乙肝的五年防治规划(2006-2010)。由于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病毒传播,因此国家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先保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

39 二、促进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实现公平就业 (一)保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就业权利。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卫生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乙肝扩散的工作外,用人单位不得以劳动者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理由拒绝招用或者辞退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二)严格规范用人单位的招、用工体检项目,保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隐私权。用人单位在招、用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肝功能检查项目作为体检标准,但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卫生部规定禁止从事的工作外,不得强行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对劳动者开展体检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隐私权。

40 三、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就业和健康权益
(一)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和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维护劳动者的合法就业权利。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用人单位招、用工行为的规范和指导,防止用人单位在招、用工过程中发生就业歧视问题,依法调处因劳动者感染乙肝病毒而发生的劳动争议。 (二)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卫生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保障部门要在卫生部门的配合下,指导用人单位加强对劳动者的劳动保护和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定期对劳动者开展体格检查。

41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公平就业的和谐环境。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卫生部门要加强实现公平就业的舆论宣传工作,引导用人单位正确认识乙肝疾病和传播途径。要指导用人单位树立公平就业的观念,消除就业歧视现象,营造公平就业的良好氛围。 二○○七年五月十八日

42 《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的通知 国人部发〔2005〕1号
人事部 卫生部关于印发 《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的通知 国人部发〔2005〕1号 二OO五年一月十七日 第七条  各种急慢性肝炎,不合格。乙肝病原携 带者,经检查排除肝炎的,合格。

43 乙肝病毒携带者办理食品行业健康证和规范健康体检中乙肝检测项目的规定(卫生部)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患有痢疾、伤寒、甲肝、戊肝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其中,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不包括乙型病毒性肝炎,也就是说,法律法规没有禁止乙肝病毒携带者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因此,在食品从业人员专项健康体检中,不宜再设定乙肝有关体检项目。

44 乙肝是血源性传播性疾病,不会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乙肝病毒携带者不是乙肝病人,身体没有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不会因一般的生活接触、共同学习、工作等对周围人群构成威胁。专家认为,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的乙肝血清学检测项目(乙肝五项检测,俗称“两对半”)不会影响他人健康,也不会造成乙肝的传播;从及早发现乙肝病人、及早治疗、对患者健康负责的角度出发,在入学、就业体检中保留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简称转氨酶)检查项目以及评价肝脏功能,比检测乙肝五项对诊断乙肝更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45 1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要注意什么? 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大三阳和小三阳之分: 大三阳指HBsAG阳性 HBeAG阳性 抗-HBC阳性
小三阳指HBsAG阳性    抗HBe阳性   抗-HBC阳性 解:大三阳最突出的是e抗原阳性;e抗原阳性多表示乙肝病毒处于活跃复制期,处于感染的早期,血液里的病毒载量高,传染性强。但并不完全代表肝脏损伤大。 小三阳最突出的是e抗体阳性,e抗体阳性e抗原肯定要阴性,急性乙肝病毒感染在进入恢复期时多是小三阳,乙肝病毒携带者,不一定小三阳一定比大三阳好,因为小三阳与前C区变异的关系密切,但小三阳的病毒载量较大三阳低,传染性相对比大三阳小些。

46 11、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当注意什么? 乙肝病毒携带者目前尚无很好的治疗办法,建议不要盲目求医,要定期到有资质的医院做检查。查什么?
1)检HBsAG看HBsAG OD值的变化(OD值变小为好) a) HBsAG阳性 抗HBS肯定阴性 b) HBsAG转阴 抗-HBS转阳,大喜康复 c) HBsAG转阴 再查之仍阴转,喜 2)查甲胎球蛋白,高,警惕肝癌 3)B超声波,警肝硬化、肝癌 4)间隔;每半年一次 5) 别乱吃药,别找私医,别听广告。

47 12、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自然转阴吗? 可以,但转阴率较低,平均年2%左右,在10-20岁和50岁以上有两个阴转高峰。阴转与病毒的载量有关,大致是病毒载量越低,阴转的可能性越大。由大三阳发展成小三阳后,乙肝表面抗原阴转的可能性会增大。

48 13、家庭内如何隔离甲、戊肝病人。 家庭内有甲、戊型肝炎病人一定要分开居住,不能同住一室,家人进隔离室要穿专门的衣服、鞋子,不能拿出隔离室外,出隔离室要用0.5%过氧乙酸消毒液泡洗1-2分钟,尔后用流动水洗净。病人的排泄物可用漂白粉干粉做1:5混合均匀放置二小时倒掉,地面可用500mg/L漂白粉液擦洗60分钟,餐具1000mg/L浸泡30分钟,衣服125mg/L浸泡30分钟即可,甲、戊型肝炎隔离时间自发病日起3-4周即可。

49 14、什么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有什么用处?
当前我国所用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是用乙型肝炎疫苗对献血员免疫后使之产生抗-HBS,然后采集含有抗-HBS的血液提取γ球蛋白得到浓缩的抗-HBS。国内一般为200iu/ml。抗-HBS能直接杀死乙型肝炎病毒,是乙肝病毒的中和抗体。常用于暴露后免疫,即已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先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把尚未进入细胞内的乙肝病毒杀死,再打疫苗使人自主产生抗体,预防以后病毒的再次入侵,如意外被带有乙肝病毒的锐器刺伤,母婴围产期传播,大部分感染都是在分娩过程中发生的,为了阻断得更可靠些,给新生婴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打一针100iu/ml或200iu/ml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另一侧打一针乙肝疫苗,阻断效果比单用疫苗要好,成年人遇到意外被带有乙肝病毒的锐器刺伤,最好用2支,儿童用一支肌肉注射,并随后注射3只疫苗即可,即应急免疫。

50 15、为什么新生儿一定要普种乙肝疫苗? 新生儿自身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对能够致病的细菌、微生物的抵抗力极弱,全靠在母体里得到的一点抗体进行抵抗。以乙肝病毒为例,如果新生儿期被感染,感染后几乎100%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新生儿期打乙肝疫苗绝不是仅仅为了预防8%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母亲在围产期的母婴传播,而是为了孩子一生中不受乙型肝炎病毒的危害。现在有些人把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的注意力放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产妇的母婴传播上,这不是错的,但很片面。必需以全体新生儿为目标,打满三针为目标才是正确的。

51 16、新生儿免疫的真实意义在哪里?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绝不是仅限于阻断母婴围产期传播,这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因为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在人群中只占8%,92%的孩子出生于健康母亲,孩子们感染乙肝病毒的比重,生活中的危险因素大于母婴传播因素,如医源性传播,婴儿到一周岁时,从母体中获得的抗体开始耗去,开始患病入医院治疗的机会增加,频率增加很快,血源性传播的机会增加。

52 没有一种疫苗是绝对安全、绝对有效的。 — 由于个体因素,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功接种 — 大多数常规疫苗保护率在85%~95%左右 随着一种有效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疫苗可预 防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同时也使疫苗接种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上升,两者为负相 关。

53 17、为何有人接种乙肝疫苗后无抗体产生? 这种情况即所谓的“疫苗无效”现象。即使注射了乙肝疫苗,仍会有5%左右的人不出现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也就是说,这部分人缺少“防弹衣”,随时有可能遭到乙肝病毒“枪林弹雨”的袭击。

54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有5种: 第一,接受疫苗保护的个体免疫反应能力低下,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后,若不产生保护性抗体或抗体水平很低,这些人称为无或弱免疫应答者。在我国,这个数字实际上不止于5%。注射乙肝疫苗后出现无或弱免疫应答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年龄大、肥胖、吸烟、酗酒、免疫缺乏、免疫耐受或存在某些慢性疾病如合并巨细胞感染等均可出现无或弱免疫应答,此外还可能与遗传因素——人类白细胞抗原有关。

55 第二,注射疫苗的剂量不够,没能产生保护性抗体,此时可在医师指导下适当加大疫苗剂量。
第三,婴儿宫内感染。感染乙肝病毒的母亲,其新生儿血液中已含乙肝病毒颗粒,注射疫苗无保护效果。 第四,所感染的病毒为突变型病毒(现有两对半试剂无法查出),或者受野生型病毒(现有两对半试剂可以查出)与突变型病毒的混合感染。此类病人可能在检测中出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结果,但实际上已经感染乙肝病毒,应进一步检查乙肝e抗原(HBeAg)或HBV—DNA以确诊。

56 第五,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者不易产生抗体。如应用免疫抑制剂者,肾移植、肝移植、骨髓移植者,艾滋病感染者等,都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这些人群注射乙肝疫苗,表面抗体形成应答率只有17.6%。对于这些人,注射乙肝疫苗需要加大剂量。

57 18、注射疫苗后不出现抗体怎么办? 采取以下措施:
(1)采用灵敏方法重新检测。如酶联免疫或放射免疫来重新进行检测。因为有的地方检测技术不先进、检测方法不灵敏,可能体内已产生了保护性抗体,但却检测不出来,误认为疫苗接种不成功。  (2)加大乙肝疫苗剂量。如果使用先进的检测技术,仍未发现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产生,可加大乙肝疫苗的剂量(每次10ug、20ug),每月注射1次,共3-4次。

58 (3)有乙肝家族史或经常和乙肝患者接触的人,应特别注意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患乙肝的父母所生的子女,在出生后一定要及时注射乙肝疫苗。这样可以阻断多数乙肝患者的垂直传播。但是,即使是及时注射乙肝疫苗,仍会有极少数新生儿免疫接种失败,这可能与母体孕期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和遗传因素有关。这些人免疫不成功,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乱用药,定期复查,注意肝功动态就是了。

59 19、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症 禁忌症: 1、既往有乙肝病史;
2、既往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检测指标中有1项以上阳性(如既往无血清学检测结果,可按自愿原则自费检测;如不愿检测,即视为全部阴性); 3、有接种乙肝疫苗禁忌症; 4、过敏体质者; 5、发热,患急、慢性严重疾病者; 6、对前一剂次乙肝疫苗或疫苗成分有严重过敏史,是以后接种乙肝疫苗的禁忌症.

60 20、接种乙肝疫苗的一般反应 局部反应: 以疼痛为多见,疼痛发生率成人约为20%,儿童约为10%,偶有红肿或硬 结等。
全身反应:以低热为主,高于38℃者约占 1.8%,疲乏者占1.9%,上呼吸道症状、 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约占2%~3%。

61 21、安全注射是大事! 安全注射是指使用后的注射器对被注射者、注射者和环境三个方面都无害。
请你千万别动不动就给孩子打针,不是新拆封的针千万别用。不清洁的针,反复多人使用过的针,可能会传染乙型肝炎等疾病。 记住:一次性注射器不能重复使用,也不能经消毒后再使用。

62 预防接种及医疗注射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材,实施国家免疫规划预防接种使用一次性自毁式注射器材,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杜绝医源性感染。

63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多次使用 返回

64 22、我国乙肝疫苗接种取得了显著成绩 卫生部在2006年开展了全国人群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成绩喜人:
一、全国 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与1992年(9.75%)比,下降26.36%,年龄越小,下降幅度越大 。城市、农村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差异不显著,西部地区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高于东部地区。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最低,为0.96%。5~14岁人群为2.42%。15~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最高,达8.57%。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明显低于15~59岁人群。

65 二、全国人群乙肝抗体阳性率为50. 09%。城市高于农村,西部高于东部地区。1~4岁人群乙肝抗体阳性率最高,为71
二、全国人群乙肝抗体阳性率为50.09%。城市高于农村,西部高于东部地区。1~4岁人群乙肝抗体阳性率最高,为71.24%,5~14岁人群为56.58%。15~59岁人群最低,为47.38%。 三、乙肝疫苗免疫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有乙肝疫苗接种史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明显低于无乙肝疫苗接种史人群。在有预防接种史的儿童中,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者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低于未及时接种人群。

66


Download ppt "平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有良 副主任 流行病主任医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