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2节 免疫
3
基础梳理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3.免疫活性物质:__________、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骨髓 胸腺 T细胞、B细胞 抗体
4
归纳整合 一、免疫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识别“自己”、排除“非己”成分的保护 性功能。概括如下: 抵抗抗原的入侵,防止患病
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损伤的细胞 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2.组成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骨髓、脾脏、胸腺、淋巴结、扁桃体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 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溶菌酶等
5
二、各种免疫细胞 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1)起源:骨髓中造血干细胞。 (2)分化 在中心淋巴器官(骨髓、胸腺)。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B细胞。 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活性物质的生成图解如下:
6
(3)分布 在外周淋巴器官,如淋巴结、脾、扁桃体等。 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员,存在于血液中,也存在于淋巴系统中。根据免疫功能的不同,淋巴细胞可分为B细胞和T细胞两类。B细胞大多集中在淋巴结等淋巴器官中,T细胞存在于淋巴结、脾脏等器官中,血液和淋巴中的淋巴细胞80%是T细胞,20%是B细胞。人体的淋巴细胞很多(约2×1012个)且十分活跃,时刻在监视外物的入侵。它们能穿过毛细血管壁,活动于血液中,淋巴细胞除分布在淋巴及血管外,还分布在各组织细胞之间的组织液中。淋巴细胞的表面带有许多识别抗原的受体,即能和抗原结合的分子,所以它能和抗原结合。又由于不同的淋巴细胞表面带有不同的抗原受体分子,所以它能分别和不同的抗原分子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7
2.与免疫有关的细胞的比较 细胞名称 来源 功能 所参与的免疫类型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B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体液免疫 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 识别、呈递抗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浆细胞 B细胞或 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 识别抗原,增殖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分别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9
跟踪训练 1.(2008 年四川卷)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
1.(2008 年四川卷)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 C.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D.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免疫学的相关知识。题中A、B、D选项均涉及免疫过程,其中A、B主要涉及特异性免疫过程,而D选项主要涉及非特异性免疫过程。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的融合与免疫过程无关。 答案 :C
10
2.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直接发育而成的淋巴细胞是( )
A.T细胞 B.B细胞 C.效应T细胞 D.效应B细胞 解析: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直接发育而成的淋巴细胞是B细胞。T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而成的。效应T细胞来源于T细胞或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来源于B细胞或记忆细胞。 答案 :B
11
免疫调节方式 基础梳理 1.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组成。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包括_______免疫和_______免疫。 皮肤、黏膜 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 细胞 体液
12
归纳整合 一、免疫的种类 免疫的作用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 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 吞噬细胞
(先天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 主要是淋巴细胞
13
2.吞噬细胞在免疫过程中的作用 (1)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作用:充当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
吞噬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可以伸出伪足,将抗原摄入胞内,在胞内溶酶体中酶的作用下,可以分解清除抗原,有少数抗原被分解成保持抗原活性的多肽片断(抗原决定簇);抗原多肽与吞噬细胞中的MHC(主要组成相容性复合体)分子结合后,转移至细胞膜上,被T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识别并与之发生特异性的结合,最终在其他信号刺激和这种结合的共同作用下,引起了B细胞、T细胞的增殖分化(以上过程也被称为抗原的呈递),从而引发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需要说明的是,抗原的来源和性质不同,其被加工、处理和呈递的机制也不同,所引发的免疫应答方式和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14
反应原性:能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
3.抗原和抗体 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如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 异物性:一般指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 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但当其水 解为小分子物质后,即丧失抗原性 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这取决于抗原决定簇 A.特性 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 反应原性:能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 B.性能
15
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是抗原物质的一些化学基团。它们是免疫细胞和抗体识别的标志。不同的抗原所具有的抗原决定簇数目和分布不同。有的抗原的抗原决定簇数量多且分布在表面,有的则数量较少或分布于抗原内部。只有暴露的抗原决定簇能为免疫系统识别。
16
抗体 分布 机体受_____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___________ 抗原 免疫球蛋白
主要分布于血浆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如乳汁中,所以新生儿在一定时间内可由于获得母体乳汁内的抗体而获得免疫。
18
4.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区别 遗传而来的,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
来源 遗传而来的,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 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 对象 对所有病原体起作用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 起作用 特点 无特异性、作用弱、 时间短 有特异性、作用强、时间长 基础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联系 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 项目 种类
23
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概念 抗原被体液中的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 抗原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的过程 对象 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 作用 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2)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作用 关系 抗原侵入机体后,首先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但抗原一旦侵入宿主细胞内部,就必须通过细胞免疫将抗原暴露,再由抗体消灭和消除,因此,两者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图解 (下页)
24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图解
27
跟踪训练 1.(2009 年浙江卷)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28
解析:题目中明确阐述“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所以细菌的细胞呼吸类型为无氧呼吸(若为皮肤表层可以看作为有氧呼吸),并且病原体已经侵入细胞内部,所以必须借助细胞免疫的过程使靶细胞裂解。
答案:B
29
2.(2008 年天津卷)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 B.效应B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D.当同一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效应B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30
解析:考查了特异性免疫的有关知识。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能消灭存在于体液中的抗原,而宿主细胞中的抗原则需细胞免疫发挥作用,但细胞免疫并不是在抗原侵入宿主细胞后才发挥作用,而是在抗原进入机体后就开始发挥作用。体液免疫中效应B细胞的来源有两个:B细胞和记忆细胞。产生的途径有三个:抗原经T细胞刺激B细胞产生;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原刺激记忆细胞产生。体液免疫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能分泌一种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此抗体对其他抗原不起作用。 答案:C
31
3.(2009 年海南卷)请回答与机体免疫有关的问题:
(1)体液免疫的初次免疫反应与第二次免疫反应相比较,产生抗体更多的是_____________。 (2)某种病原微生物(V1)初次侵入机体后,经__________细胞摄取和处理,使V1的_________暴露出来,并传递给_________,然后再传递给相应的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其中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甲)是__________ ;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同种抗原作出增殖、分化等快速反应能力的细胞(乙)是__________;当机体再次受到V1和另一种病原微生物(V2)感染时,细胞乙只能对V1发生免疫反应而不能对V2发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免疫反应 吞噬 抗原决定簇 T细胞 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 记忆细胞 两种病原体的抗原决定簇不同,免疫具有特异性
32
解析:当同样抗原第二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更快地作出反应,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浆细胞再次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它比初次反应更快、产生抗体更多、也更强烈;B细胞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其中,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甲)是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当机体再次受到V1和另一种病原微生物(V2)感染时,细胞乙只能对V1发生免疫反应,而不能对V2发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两种病原体的抗原决定簇不同,免疫具有特异性。 答案:(1)第二次免疫反应 (2)吞噬 抗原决定簇 T细胞 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 记忆细胞 两种病原体的抗原决定簇不同,免疫具有特异性
33
免疫学应用 基础梳理 1.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功能:监控和清除体内已经__________或因其他因素而被__________的细胞,以及__________的细胞。 2.防卫功能失调 (1)过敏反应: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__________接受_________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其特点:__________、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__________;有明显的__________和个体差异。 衰老 破坏 癌变 再次 相同的抗原 发作迅速 严重损伤 遗传倾向
34
(2)自身免疫病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过于灵敏、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发生免疫反应,造成_________________并出现症状。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3)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免疫缺陷病,如先天性缺乏T细胞或B细胞。 组织和器官损伤
35
(4)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以艾滋病为例) ①原因: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攻击免疫系统,使__________大量死亡,最终导致患者丧失__________免疫功能; ②主要传播途径:性滥交、毒品注射、使用感染者的血液制品或未消毒的医疗器械; ③预防:洁身自爱,不共用卫生用具等。 3.免疫学的应用:包括__________、检测人体的抗原、______________等。 T细胞 一切 疫苗 器官移植
36
1)免疫预防 2)免疫治疗 3)器官移植 免疫学应用在三个方面: 特异性免疫的类型: 自然自动免疫
1)免疫预防 2)免疫治疗 3)器官移植 特异性免疫的类型: 自然自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 :患者患过传染病或隐性感染后自然产生了免疫力。 :对机体进行菌苗、疫苗、类毒素的预防接种,使其产生特异性免疫力。 自动免疫 (获得抗原) 被动免疫 (获得抗体) 自然被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通过胎盘、初乳,将抗体传递给胎儿。 :对机体输入免疫血清(含特异性抗体)等,使其获得一定免疫力。
37
免疫预防:(患病之前采取的措施) 免疫治疗:(患病之后采取的措施) 菌苗: 疫苗: 类毒素: 如伤寒菌苗、卡介苗 如乙脑疫苗、牛痘苗
预防接种: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免疫制剂使个人和人群产生对疾病的特异性免疫。 菌苗: 疫苗: 类毒素: 如伤寒菌苗、卡介苗 如乙脑疫苗、牛痘苗 如白喉、破伤风类毒素 自动免疫 被动免疫 免疫用的 生物制品 免疫血清: 免疫球蛋白: 如白喉抗毒素 如丙种球蛋白 免疫治疗:(患病之后采取的措施) 是指通过对人体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或某些药物等,调整病人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例:注射含多种抗体的健康人的血清---—提高抗感染能力;胸腺素---—治疗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的患者
38
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的成败: 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做器官移植。
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只要供者和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进行移植,但为减轻排斥反应,病人还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39
归纳整合 一、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 (1)过程图解
40
(2)特点: 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 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41
2.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与预防措施 (1)HIV分布: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2)HIV致病机理(重点):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最终导致患者丧失一切的免疫功能,对病原体及多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而致人死亡。 (3)艾滋病感染阶段:一个健康人从感染上艾滋病病毒(HIV)到死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①HIV急性感染期、②无症状期、③症状期。 (4)艾滋病的传播方式:性行为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5)艾滋病的预防措施:洁身自爱;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42
系统性红斑狼疮
43
类风湿性关节炎
44
二、不同免疫失调症的比较和分析 概念 发病 机理 特点 举例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发病 机理 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组织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引起 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 特点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造成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HIV病毒攻击T细胞造成机体免疫功能最终全部丧失 举例 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艾滋病 种类 项目
46
免疫失调 过敏原与抗原的区别 1、抗原对任何人都有作用,过敏原只对部分人有作用 2、过敏原不一定都是大分子,有小分子
3、过敏原和抗原都能使人产生抗体,抗体分布的部位不同,抗体在体液,过敏原抗体在某一部位
47
免疫失调 免疫系统缺陷 (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遗传因素引起,病人免疫力低下,对疾病抵抗力差。
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伴湿疹血小板减少的免疫缺陷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2)后天性免疫缺陷病:疾病或其他因素(如营养不良、感染、药物、肿瘤、手术、外伤、烧伤、脾切除等。)引起,病人丧失部分或全部的免疫能力。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是后天性免疫缺陷病的典型病例。
50
跟踪训练 1.(2009 年全国卷Ⅱ)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 ) A.侵染部位 B.致病机理 C.抗原决定簇 D.传播途径
51
解析:如果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需能产生抵抗甲型H1N1流感的抗体。若能产生抵抗甲型H1N1流感的抗体,需有和甲型H1N1流感相同的抗原决定簇。
答案:C
52
2.(2009 年山东卷)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
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53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通过题目中的信息获取相关知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题目知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过于强大,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从而使信息传递受阻而引发的。所以直接的治疗方法就是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阻止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继续遭到破环。 答案:A
55
【答案】 B 3.(2010年温州模拟)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3.(2010年温州模拟)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B.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C.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D.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记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解析】 A项中,效应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但不分泌抗体。C项中,体液免疫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而直接发挥作用,D项中抗体只能由浆细胞产生。 【答案】 B
56
【答案】 B 4.(2010年青岛质检)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4.(2010年青岛质检)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答案】 B
57
5.(2010年临沂模拟)近期在世界各地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该病毒包括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不同的病毒相遇后交换基因,变异为新型的混种病毒,因此人类对其缺乏免疫力 ②人体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而播散,再通过细胞免疫予以消灭 ③高温灭菌措施很难杀灭病毒,因为病毒无细胞结构 ④被猪流感病毒侵染的人应立即注射抗生素,以抑制病毒的增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A
58
乙肝病毒是一种约由3200个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双链DNA病毒,这种病毒的复制 方式比较特殊,简要过程如下图所示.
⑴图中①和③表示的生理过程在遗传学上分为 、 ,所需的原料是来自 的 . ⑵虽然乙肝病毒和HIV都能侵染人体,但所寄生的细胞并不相同,乙肝病毒不 会寄生在T细胞中.这反映了人体内的不同细胞在 方面存在差异 ⑶乙肝和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相同.那么,下列各项中最可能引起乙肝传染 的是 . A.共用一个抽水马桶 B.共用一套洁牙器械 C.共用一套桌椅 D.共同在一 个餐厅用餐 ⑷目前,人们已可以通过疫苗有效预防乙肝,但艾滋病疫苗的研发则困难重重, 究其原因,主要是后者 .⑸利用基因工程生产乙肝疫苗的基本 做法是 . 遗传信息的转录 逆转录 寄主细胞(或者人肝细胞) 核苷酸 结构 B 病毒变异的频率很高 将病毒的DNA片段导入微生物细胞中并使其表达
66
免疫学应用和人体健康 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作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67
(1)图中②为_____细胞,④为____细胞。
(2)⑦与④在功能上的区别是_________ ,由④分化为⑦的过程中,④细胞核内的__________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该分子的作用是作为__________的模板。 (3)抗体从在细胞内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③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⑤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T B ⑦可以分泌抗体而④不能 mRNA 合成蛋白质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胞外 ②将抗原传递给④ 病菌(抗原)直接刺激④
68
解析:本题考查了特异性免疫,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合成分泌分泌蛋白的过程,及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由图可推知⑦为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再推知②为B细胞和④为T细胞,在准确推断细胞类型的基础上,判断细胞间功能的区别,并推出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是mRNA。图中还表示了病菌(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的过程。 答案:(1)T B (2)⑦可以分泌抗体而④不能 mRNA 合成蛋白质 (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胞外 (4)②将抗原传递给④ 病菌(抗原)直接刺激④
69
点睛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70
热点训练 (2008 年北京卷)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2008 年北京卷)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可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71
解析:人被犬咬伤后,所注射的疫苗在人体内起抗原的作用。在整个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可吞噬、处理并呈递抗原给T细胞,T细胞可继续呈递抗原给B细胞,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分裂、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可与靶细胞结合并裂解靶细胞释放抗原,同时效应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效应B细胞只具有分泌抗体的功能,所分泌的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使抗原失去对人体的侵染性、毒性或繁殖能力等。 答案:D
72
课时作业
73
答案:A 1.(2008年广东卷)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的是( )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静脉注射狂犬病抗体 解析:人体免疫有三道防线:一是由皮肤、黏膜组成的第一道防线;二是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的第二道防线;三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第三道防线。其中前两道防线不具有特异性,第三道防线具有特异性。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B、C、D三个选项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A
74
答案:A 2.(2008年全国卷Ⅱ)人体受到某种抗原的刺激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第二次刺激时( )
2.(2008年全国卷Ⅱ)人体受到某种抗原的刺激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第二次刺激时( )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解析:考查了二次免疫的相关知识。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而记忆细胞则在体内长期保存。当同一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故细胞周期变短)而产生更多的抗体,保护机体不受伤害。 答案:A
75
3.(2008年广东卷)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 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 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76
解析: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AIDS患者体内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主要是攻击人的T淋巴细胞,从而使人的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或全部丧失。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的感染。HIV感染人体后存在潜伏期,此时为HIV的携带者而不是AIDS患者,潜伏期内人体的免疫系统可能将HIV大部分杀死。 答案:C
77
答案:B 4.(2009年江门二模)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4.(2009年江门二模)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B.抗原刺激T细胞是效应T细胞形成的唯一途径 C.效应T细胞能杀伤被抗原侵入的靶细胞 D.抗原与特定的抗体能形成复合物从而被吞噬细胞吞噬 解析:效应T细胞可来源于T细胞或记忆细胞。 答案:B
78
5.(2009年江门二模)三名欧洲科学家因为发现两种引发人类致命疾病的病毒而荣获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德国人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发现导致宫颈癌的HPV(人乳头状瘤病毒),为宫颈癌疫苗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法国人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发现了艾滋病病毒循环复制及与主体病毒相互配合的病理,由此确立了诊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方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病毒可以成为致癌因子,开发出宫颈癌疫苗,使宫颈癌的预防和根除成为可能 B.艾滋病病毒主要侵染T淋巴细胞,使人最终丧失免疫能力 C.病毒在人体内增殖过程包括吸附、注入、合成、组装和释放 D.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
79
解析: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AIDS患者体内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主要是攻击人的T淋巴细胞,从而使人的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或全部丧失。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的感染。HIV感染人体后存在潜伏期,此时为HIV的携带者而不是AIDS患者,潜伏期内人体的免疫系统可能将HIV大部分杀死。 答案:D
80
6.(2009年广州一模)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说法,正确是( )
A.胰岛素一般是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得 B.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 C.利用昆虫性外激素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 D.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而与神经调节无关
81
解析:动物胰腺包括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其中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内含胰蛋白酶等消化酶,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内分泌部的胰岛,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二者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因此,当胰腺被研磨而使细胞破裂时,其分泌的胰岛素将会被胰蛋白酶所催化水解,最终将得不到胰岛素;利用昆虫性外激素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答案:B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