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面 痛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樊莉
2
教学目的:掌握面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要点、辨证分型、常用针灸治法、处方配穴和方义 。
教学重点:面痛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要点、辨证分型、常用针灸治疗。
3
教学内容: 一、 概述(中医学、现代医学) 二、 病因病机(中医学、现代医学) 三、 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辨病、辨证)
一、 概述(中医学、现代医学) 二、 病因病机(中医学、现代医学) 三、 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辨病、辨证) 四、治疗方法(体针疗法、其他针灸中医疗法、西医疗法) 五、小结
4
一、概述 面痛是以眼、面颊部出现放射性、烧灼性抽掣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又称“面风痛”、“面颊痛”。多发于一侧,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多。
本病相等于西医学的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以第2、3支同时发病者最多。 三个特点:突发性、短暂性、发作性。 常被描述为天下第一痛
5
源流: 《灵枢•经脉》:“颌痛,颊痛,目外眦痛” 《素问•缪刺》:“唇齿寒痛” 《张氏医通》 :“面痛,……不能开口言语,手触之即痛”
6
二、面部的经脉循行 足阳明经脉:起于鼻, ……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手阳明经脉: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足太阳经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手太阳经脉: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柮,抵鼻,至目内眦。 足太阳经筋:为“目上冈” 足阳明经筋为“目下冈”。 相关经络:手足三阳6条阳经在头面部交接;足三阳经筋结合于面颧部;手三阳经筋会于侧头部。病变涉及阳明、太阳经为主。
8
三、三叉神经的分布 第一支:支配泪腺、眼球、上睑、额部皮肤 第二支:支配鼻粘膜、下睑、鼻外侧、上唇、上颌牙齿、牙龈
第三支:支配下颌牙齿、下唇、牙龈、面颊外侧、舌、耳前、颏部、口裂以下面部皮肤。
10
从三叉神经的分布来看,眼支痛与足太阳经密切相关,上颌痛与手足阳明经密切相关,下颌痛与手太阳经、足阳明经密切相关。
眶上孔-鱼腰、眶下孔-四白、颏孔-夹承浆
11
四、病因病机 多与外邪侵袭、情志不调有关 风寒、风热、胃热、肝火、气滞血瘀 ↓ 面部经络(阳明、太阳经脉)气血痹阻 不通则痛 面痛
12
现代医学: 1.原发性: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认为与三叉神经纤维受浸润、动脉粥样硬化、脱髓鞘改变或髓鞘增厚等使之产生异位冲动有关。
2.继发性:肿瘤(如听神经瘤、鼻咽癌、三叉神经根肿瘤等)、血管畸形、动脉瘤、蛛网膜炎、三叉神经疱疹病毒感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13
五、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辨病、辨证) 主症特点 (1) 有阵发性、短暂性、反复发作的疼痛史。 (发作突然,无先兆)
(2) 疼痛剧烈,呈刀割样、针刺样、 电灼样、撕烈样跳痛。持续时间仅数秒至1~2分钟/次,发作和终止均迅速。 (3)多发于一侧面部,少见双侧。 (4)好发年龄:40~60岁,女性> 男性。 (5)诱因:情绪紧张、进食、洗脸、说话、刷牙、打呵欠、吹风而诱发疼痛的发作等。 (6)多有扳机点(触发点),常在上述诱因刺激下发作。 (7)病程呈周期性发作,发作期可持续数周至数月,而缓解期长短不一,可为数天至数年不等。
14
(一)辨病 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要点 ①年龄与性别:40-60岁多见,女性与男性比例约为3∶2~2∶1。 ②疼痛部位: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通常局限一侧,累及一支多见。上颌支(95%)>下颌支>眼支,也可几支合并受累。 ③疼痛性质:触电、刀割、撕裂、烧灼、针刺样,突发突止,每次历时数十秒至数分钟,屡次发作性质相同,发作间期无症状,初期疼痛时间短,间歇期长,以后间歇期逐渐缩短,程度加重。
15
④诱因及板机点:进食、说话、咀嚼、洗脸、面部运动或触摸“板机点”引起,多位于上下唇、咽部、鼻旁、口角、牙龈等处。
⑤体征:发作时可伴有同侧面肌抽搐、面红、流泪、流涎。病久面部皮肤可变粗糙、增厚、眉毛脱落。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无感觉障碍,也无其他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 ⑥除外其他引起面痛的原因。
16
2、 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鉴别 ①年龄:偏小。 ②病因:桥小脑角肿瘤、三叉神经节肿瘤、颅底肿瘤等。
③体征:面部感觉减退、角膜反射迟钝、听力下降等。 ④辅助检查:颅底X摄片、CT、MR、脑脊液检查、鼻咽部活检等。
17
三叉神经痛常常多次拨牙,疼痛不得缓解,牙科检查无病变。
3、与其他头面部疼痛鉴别 1. 牙痛 三叉神经痛常常多次拨牙,疼痛不得缓解,牙科检查无病变。 牙痛无明显的阵发性发作及触发点,但与冷热食物刺激关系较大。 2.舌咽神经痛 疼痛部位更多见于舌根、扁桃体窝和耳。
18
3.颞颌关节病 疼痛位于耳前颞颌关节处并可由此放射,但颞颌关节活动范围变小,运动时有弹响声,关节囊有压痛。X线有阳性发现。 4.蝶腭神经痛 一侧下面部疼痛,位于鼻部,眼及上颌部,可扩散至同侧眼眶、耳及乳突。 发作前无诱因,突然发作,持续时间长。 发作期间常伴鼻塞,流涕,流泪等副交感症状。 诊断性治疗:以1%可卡因涂布患侧中鼻甲后部粘膜疼痛减轻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19
(二)辨证
20
1、根据病因辩证 证型 风寒侵袭 风热中络 气滞血瘀 主证 面痛遇寒加剧,得热则减,鼻塞流涕 面痛有灼热感,流涎,目赤流泪
痛处固定不移,针刺感 诱因 面部受寒 感冒发热 情志因素、外伤 舌脉象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舌红,苔薄黄,脉数 舌黯或有瘀斑,脉细涩
21
2、根据经络辨证 ① 眼部痛:主属足太阳膀胱经。 ②上颌部痛:主属手足阳明经。 ③下颌部痛:主属手太阳经、足阳明经。
22
六、治疗 (一)基本治疗------体针疗法 1、治法: 疏通经络,祛风止痛。 以手足阳明经、足太阳经穴为主。
23
2、主穴:攒竹、四白、下关、地仓、合谷 、风池 3、配穴: ①根据部位配穴: 眼支痛: 丝竹空、阳白、外关 上颌支痛:颧髎、迎香 下颌支痛:(夹)承浆、翳风、内庭 尚可配合痛点,或在头面部点按,发现按某处痛减时即可在此处针灸。
24
② 随证配穴: 风寒证:列缺 风热证:曲池、尺泽 肝胃热盛:太冲、内庭 气滞血瘀:太冲、三阴交
25
5、方义: 近部取穴:三叉神经感觉支分布区域取穴,为主。 合谷:远部取穴,为辅。“面口合谷收” ,旨在疏通面部阳明经气以“通则不痛”。
风池:疏风通络止痛。
26
4、操作: 针刺时宜先取远端穴,局部穴位在急性发作期宜轻刺久留针,远端穴用重刺激手法。 寒证可加用悬灸。
27
头维 阳白 鱼腰 攒竹 四白 下关 颧髎 巨髎 迎香 颊车 夹承浆
28
(二)其它中医、针灸疗法
29
2、其他疗法 1、耳针 选穴:神门、面颊、颌、额,根据辨证加相应穴位,每次取3个穴位左右。毫针刺,强刺激,留针30分钟,约隔5分钟捻转1次。亦可埋针或压豆。热症可耳尖点刺放血。 2、头针 选穴:患侧颞前线、顶颞后斜线下1/3。 方法:交叉刺,均用抽气泻法。 3、皮肤针 在扳机点及其周围作为叩刺重点,可重叩,耳前、耳下、太阳穴、鼻区可轻中度叩刺。
30
4、水针 药物:95%酒精加2%普鲁卡因等量、VitB12、VitB1、1%普鲁卡因、丹参针、当归针。注射压痛点,或者按第1支取攒竹、第2支取四白、第3支取夹承浆或下关。每次取1—2穴,每点注入0.5ml,每隔2—3天注射1次。 5、刺络、拔罐 选穴同体针,或寻找敏感点用三棱针点刺,可配合拔罐法。
31
6、电针 第1支痛主穴:攒竹 第2支痛主穴:四白或下关 第3支痛主穴:夹承浆 配穴:合谷、足三里、阳白、鱼腰等
负极置主穴,正极置配穴,选用连续波或疏密波。 7、穴位埋线、埋针 8、针挑 下关、翳风、风池、痛点
32
9、敷贴 敷面法:全虫、地龙、蜈蚣、细辛各等份研为细末,白酒调为糊状,取适量外敷患侧太阳穴处,每日一换。 敷足法:吴茱萸5克研为细末,加面粉少许,水调成糊状,外敷双涌泉,每日一换。 敷脐法:炮山甲、厚朴、白芍、制乳香、制没药各等份研为细末,黄酒调为糊状,取适量外敷肚脐,每日一换。
33
10、涂擦法 当归、丹参、川芎、红花、制乳香、制没药、细辛各10克,冰片5克。加入75%酒精100毫升,密封浸泡7天后擦患处,3次/日。 11、药枕法 川芎、天麻、细辛、当归、元胡、红花、菊花、防风、蔓荆子、白芷、藁本各等份,研为细末,作枕用。
34
病案举例 《灵枢.经脉》足太阳经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
崔XX,男,28岁,因左侧头部阵发性闪电样疼痛十天,每天发作十余次,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治疗无效,又以“少阳头痛”施针灸治疗,取外关、足临泣、风池、率谷、太阳等针刺,连针一周,病发仍在每天十次以上。查其疼痛部位恰在左侧风池率谷太阳处,当属“少阳头痛”,即进行经络诊察予以验证。诊察结果:手足少阳经脉审切循扪无异常发现,按压各特定穴亦无反应,仅于风池穴有轻度压痛。而手足太阳经之原穴腕骨、京骨按压有强烈反应。再结合其发病特点,应属于足太阳经“冲头痛”之是动病侯,辨为太阳经头痛。取后溪、京骨、申脉针治。针后当天仅发作一次,但发作轻暂。经观察和巩固一周而痊愈出院。随访2年诉头痛未再复发。 《灵枢.经脉》足太阳经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
35
(三)西医疗法 药物:芬必得、扶他林、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 其他: 1.封闭 2.开颅三叉神经节切除术或微血管减压术—风险高,创伤大;
3.伽玛刀治疗——无创技术,费用高; 4.射频热凝术——利用可控温度作用于病变的神经,高温的物理变化使神经蛋白凝固,阻断了该神经冲动的错误传导,从而解除疼痛。
36
七、按语 1)面痛是一种顽固难治之证,针刺有一定效果。 2)要详细询问病史,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排除肿瘤、炎症、血管病变等。 3)生活调护:
注意起居有常;不要睡卧当风,注意保暖;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忌食生冷辛辣,禁绝烟酒。 4)积极治疗牙体、牙髓、牙周及根尖周疾病。
37
小 结 定义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治疗
38
谢 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