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内分泌系统 (endocrine system)
概 述 组 成 内分泌腺 松果体 甲状腺、甲状旁腺 肾上腺、垂体 内分泌C团(如胰岛、卵泡、黄体) 散在的内分泌C(胃肠道内分泌C)
2
本章重点内容 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的结构和功能。 垂体门脉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
3
2. 腺C排列呈团、索、滤泡状,其间Cap.丰富。
特 点 1. 无导管 2. 腺C排列呈团、索、滤泡状,其间Cap.丰富。 靶器官 靶细胞 3. 分泌物称激素(hormone) 入 血 邻近C 4. 内分泌C的分类及其超微结构: 分泌含氮激素细胞:丰富的RER,发达的Gi及膜被分泌 颗粒; 受体位于靶C膜上。 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SER和管状嵴的Mi发达,含有丰 富的脂滴;受体位于靶C质内。
4
一 .甲状腺 (thyroid gland) 表面 被膜(CT) 小叶 滤 泡(follicle,由单层立方上皮围成)
深入实质 滤 泡(follicle,由单层立方上皮围成) 胶 质(colloid, 碘化甲状腺球蛋白) 滤泡间CT 滤泡旁C 丰富的Cap网
5
(一) 滤泡上皮细胞 (follicular epithelial cell)
形态特点 LM:一般为立方形,其高度随功能状态而 改变 功能活跃时,呈低柱状,腔内胶质减少 功能减弱时,呈扁平状,腔内胶质增多 EM: microvillus Secretory granulum Colloid vesicle Golgi complex mitichondria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RER Basal lamina Fenestrated capillary
6
功 能: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T4 ,T3) 血 液 氨基酸 碘离子(I-) 滤泡上皮细胞基底面 碘泵 胞质小泡与Lyso融合 水解
RER内 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前体 过氧化酶 活化碘(I) Gi 加工浓缩甲状腺球蛋白分泌颗粒 胞吞方式 TSH 碘化甲状腺球蛋白(胶质) 滤泡腔
7
甲状腺素 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提高神经的兴奋性 体力(骨骼)和智力的发育 促进生长发育 身 材 矮 小 脑发育障碍 呆小症 婴幼儿甲低时
成人如 甲 低 甲 亢 粘液性水肿 突眼性甲状腺肿
8
(二) 滤泡旁C (parafollicular cell)
位于滤泡上皮C之间或滤泡间的CT中 形态特点 LM: C较大,HE染色浅,银染胞质内有嗜银颗粒。 EM: 胞质内可见膜被分泌颗粒。 功 能 分泌降钙素(calcitonin) 抑制破骨C功能而增强成骨作用 抑制肾和胃肠道对钙的吸收 血钙
9
二. 甲状旁腺 (parathyroid gland)
主C 形态:LM多边形,体积小,核圆居中。 功能:合成分泌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增强破骨 C作用、促进肠和肾小管吸收钙-血钙 嗜酸性 C 青春期开始出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单个或成群分布于主C之间。 形态:C较大,多边形,核小而色深,胞质内充满嗜酸性颗粒。 功能:不清。 Cap
10
三.肾上腺 (adrenal) (一) 皮质(80%),从外向内: 被膜 1. 球状带(zona glomerulosa) 15%
髓 1. 球状带(zona glomerulosa) 15% 特点:排列呈球团状,其间有窦 状Cap。 功能:分泌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胃粘膜对水、钠的重吸收,排出钾,维持血容量。 2. 束状带(zona fasciculata) 78% 特点:C较大,胞质富含脂滴;排列呈单行或双行C索,其间有窦状Cap。 功能:在ACTH调节下分泌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促使蛋白和脂肪分解转化为糖;抑制免疫反应;抗炎症作用。
11
被膜 皮 质 髓 3. 网状带(zona reticularis)7% 特点:C较小,C索交织成网,其间有窦状Cap。 功能:在ACTH调节下主要分泌雄激素和少量雌激素。 (以上三个带的C,EM下均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C的特点) 特点:C多边形,胞质具嗜铬颗 粒。可见交感N节C。 EM下可分为肾上腺素C和去甲肾上腺素C。 功能:在植物N控制下分泌: (二) 髓质: 位于腺体中央 肾上腺素-心肌兴奋性-HR 去甲肾上腺素-小血管收缩-BP
12
四. 垂体 (pituitary, hypophysis,)
第三脑室 正中隆起 视交叉 结节部 远侧部 (前叶) 漏斗柄 神经部 中间部 腺 垂 体 后叶 漏 斗 神经垂体 垂体的组成:
13
(一) 腺垂体 成滤泡,C间有丰富的窦状Cap. LM: 由两类C构成 嗜酸C(acidophilic cell):约占远侧部C40%,
1.远侧部(pars distalis): 约占垂体的75%。C排列呈团、索状, 成滤泡,C间有丰富的窦状Cap. 由两类C构成 嗜色C 嫌色C 嗜酸C 嗜碱C LM: 嗜酸C(acidophilic cell):约占远侧部C40%, 胞质内含粗大的嗜酸性颗粒 生长激素C ,数量较多 生长激素 (GH ) 分 泌 促进骨骺软骨生长 如 幼年时GH 巨人症; 侏儒症 成年时GH 肢端肥大症
14
催乳激素C ,数量较少 分 泌 促进乳腺的发育和妊后期及哺乳期乳汁的分泌 催乳激素 嗜碱C(basophilic cell): 约占远侧部C10%。C大小不等,胞质内含嗜碱性颗粒, 按其分泌物的不同分为: 促甲状腺激素C 分 泌 促甲状腺激素(TSH) 促进甲状腺素的合成和释放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 分 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促进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 糖皮质激素
15
嫌色C(chromophobe cell): 约占远侧部C的50%。C体积小,圆形或多边形,
促性腺激素C(gonadotroph) C较多而大,分泌颗粒中等大小。 卵泡刺激素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 分 泌 促进卵泡发育 女性的卵巢 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 男性睾丸的支持C 促进精子发育 黄体生成素 (luteinizing hormone, LH) 分 泌 促进排卵及 黄体形成 女性的卵巢 分泌雄激素 男性睾丸间质C 嫌色C(chromophobe cell): 约占远侧部C的50%。C体积小,圆形或多边形, 胞质少,着色浅。 一般认为嫌色C可能为未分化C,具有分化为其它腺C的能力;少数体积较大的C,可能是分泌后的嫌色C.
16
2.中间部(pars intermedia): 约占垂体的2%。
由嫌色C、嗜碱性C及滤泡组成,C及滤泡间有窦状Cap. 鱼类和两栖类的中间部 分泌黑素C刺激素(MSH) 表皮黑素C合成黑色素 调 节 人类产生 MSH 的细胞? 3.结节部(pars tuberalis): 包围神经垂体的漏斗柄,前厚后薄或缺如。 毛细血管丰富,腺细胞排列在毛细血管之间。 C较小,主要是嫌色C。
17
血液供应 (二) 腺垂体的血液供应特点及其与下丘脑的关系 室旁核 视上核 第三脑室 弓状核 N内分泌C 下丘脑腺垂体系 第一级Cap网
V 窦 下丘脑N垂体系 N内分泌C 突起内分泌颗粒 N部Cap 垂体门微V 血液供应 垂体下A 第三脑室
18
血供特点: 垂体门脉系统 与下丘脑的关系: 下丘脑 腺垂体成为一个功能上的整体 第一级毛细血管网 (N漏斗) 垂体门微静脉 (结节部)
第二级毛细血管网 (远侧部) 与下丘脑的关系: 弓状核 (下丘脑) RH, RIH 第一级Cap网 垂体门微V 下丘脑腺垂体系 调节远侧部嗜酸/碱C的功能 第二级Cap网 下丘脑 垂体门脉系统 腺垂体成为一个功能上的整体
19
(三) 神经垂体 1. N 部的组织结构 无髓N纤维: 即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 N元 ( N内分泌C) 的轴突,其 内可见分泌颗粒聚集,LM
下呈大小不等的嗜酸性团块 称赫令体(Herring body). N胶质C:有的胶质C胞质内含有脂 滴和棕黄色颗粒,称垂体C。 窦状Cap及少量网状纤维
20
室旁核 视上核 第三脑室 弓状核 N内分泌C 下丘脑腺垂体系 第一级Cap网 垂体上 A 垂体门微V 下丘脑N垂体系 第二级Cap网
突起内分泌颗粒 N部Cap 垂体门微V 垂体下A 第三脑室
21
2. 功 能 贮存 释放 激素 3. N垂体与下丘脑的关系 N 内分泌C 抗利尿素(antidiuretic hormone)
肾远端小管、集合管重 吸收水-尿液 在机体失血时,可使小A平滑肌收缩-Bp, 所以又称加压素。 催产素(oxytocin) 妊娠末期子宫SM收缩、乳汁分泌。 N垂体本身无分泌激素的功能,仅为贮存和释放激素的场所。 3. N垂体与下丘脑的关系 N 内分泌C 下丘脑的视 上 核 室 旁 核 合成、分泌的H沿轴突运送 下丘脑N垂体束 N部贮存、释放 N垂体等于下丘脑的延续,二者在结构与功能上均为统一体。
22
本章重点内容 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的结构和功能。 垂体门脉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
23
复习题 名词解释 1.垂体门脉系统 2.赫令体 问答题 1.简述垂体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2.简述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关系
1.垂体门脉系统 赫令体 问答题 1.简述垂体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2.简述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关系 3.简述肾上腺的结构和功能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