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Enzyme 第9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Enzyme 第9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Enzyme 第9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

2 一、化学动力学基础 化学反应的两个基本问题: 反应进行的方向、可能性和限度 反应进行的速率和反应机制 化学热力学 化学动力学

3 (一)反应速率及其测定 ——以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 浓度的改变来表示。

4 (二)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 1.反应分子数: ——反应中真正相互作用的分子的数目 单分子反应:A P 双分子反应:A+B P+Q

5 单分子反应 v = kc 双分子反应 v = kc1c2 c 、c1、c2 :反应物浓度(mol/l) k:比例常数/反应速率常数

6 2.反应级数 能以v = kc表示,为一级反应; 能以v = kc1c2表示,则为二级反应; v 与反应物浓度无关,则为零级反应。
双分子反应、一级反应

7 (三)各级反应的特征 1.一级反应: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v = kc

8 半衰期t1/2:有一半反应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时间
C0 产物的增加 [P] C0/2 反应物的消耗 C t 半衰期t1/2:有一半反应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时间 lnC0 k lnC0/2 C t 当t=t½时,c=1/2c0,则t½=0.693/k,即半衰期与反应物的初浓度无关。

9 2.二级反应: v = k(a- x)(b – x) a 、b:反应物A、B的初浓度 x:t时已发生反应的物质浓度
(a- x)、(b – x): t时后A、B的浓度

10 3.零级反应: v = k 一级反应:半衰期与反应物的初浓度无关 二级反应:半衰期与反应物的初浓度成反比
零级反应:半衰期与反应物的初浓度成正比

11 二、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 单底物、单产物反应; 酶促反应速度一般在规定的反应条件下, 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和产物的生 成量来表示;
研究前提 单底物、单产物反应; 酶促反应速度一般在规定的反应条件下, 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和产物的生 成量来表示; 反应速度取其初速度,即底物的消耗量 很小(一般在5﹪以内)时的反应速度; 底物浓度远远大于酶浓度。([S] 》[E])

12 初速度 酶促反应速度逐渐降低 时 间 酶促反应的时间进展曲线

13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呈矩形双曲线关系。
反应初速度随底物浓度变化曲线

14 [S] V Vmax 当底物浓度较低时 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反应为一级反应。

15 [S] V Vmax 随着底物浓度的增高 反应速度不再成正比例加速;反应为混合级反应。

16 [S] V Vmax 当底物浓度高达一定程度 反应速度不再增加,达最大速度;反应为零级反应

17 (一)中间络合物学说 三个假设: E + S ES P + E k1 k2 k3 k4
(1)E与S形成ES复合物的反应是快速平衡反应,而 ES分解为E及P的反应为慢反应,反应速度取决于慢反应即 V=k3[ES]。 (2)S的总浓度远远大于E的总浓度,因此在反应的初始阶段,S的浓度可认为不变即[S]=[St]。 (3)P→0 忽略 这步反应

18 (二)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 1、米氏方程的推导

19 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提出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的数学方程式,即米-曼氏方程式,简称米氏方程(Michaelis equation)。
Vmax[S] Km + [S] ── [S]:底物浓度 V:不同[S]时的反应速度 Vmax:最大反应速度(maximum velocity) Km:米氏常数(Michaelis constant)

20 稳态时ES浓度不变 反应速度 (Ⅲ) V=k3[ES] ES的生成速度=消耗速度 (Ⅰ) k1[E][S]=k2[ES] + k3[ES]
E + S ES P + E k1 k2 k3 稳态时ES浓度不变 反应速度 V=k3[ES] ES的生成速度=消耗速度 k1[E][S]=k2[ES] + k3[ES] E的质量平衡方程 [E]=[Et] - [ES] (Ⅲ) (Ⅰ) (Ⅱ)

21

22 稳态时ES浓度不变 反应速度 V=k3[ES] ES的生成速度=消耗速度 k1[E][S]=k2[ES] + k3[ES] E的质量平衡方程
E + S ES P + E k1 k2 k3 稳态时ES浓度不变 反应速度 V=k3[ES] ES的生成速度=消耗速度 k1[E][S]=k2[ES] + k3[ES] E的质量平衡方程 [E]=[Et] - [ES] 米氏方程 V=Vmax=k3[ES]max=k3[Et] V= V[S] Km + [S] Km= k2 + k3 k1 米氏常数

23 a.当[S]很小时 V=V[S]/Km 一级反应 V[S] Km + [S] V= b.当[S]很大时 V=V[S]/[S]=V 0 级反应
反应初速度随底物浓度变化曲线 V= V[S] Km + [S] b.当[S]很大时 V=V[S]/[S]=V 0 级反应 米氏曲线 混合级 a.当[S]很小时 V=V[S]/Km 一级反应

24 Km=? Km = [S] 1 V 2 = V [S] Km + [S] Km + [S] = 2[S] 若 V=V/2 V[S]

25 2、动力学参数的意义 (1)米氏常数Km的意义 Vmax[S] Vmax = 2 Km + [S] Km=[S] V Vmax Vmax/2
∴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是mol/L。

26 与pH 、温度、离子强度、酶及底物种类有关,与酶浓度无关,可以鉴定酶。
①Km是酶的特性常数: 与pH 、温度、离子强度、酶及底物种类有关,与酶浓度无关,可以鉴定酶。 底物 Km(mmol/L) 脲酶 尿素 25 溶菌酶 6-N-乙酰葡萄糖胺 0.006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6-磷酸-葡萄糖 0.058 胰凝乳蛋白酶 苯甲酰酪氨酰胺 2.5 甲酰酪氨酰胺 12.0 乙酰酪氨酰胺 32.0

27 ②可以判断酶的专一性和天然底物 Km值最小的底物——最适底物/天然底物 1/Km近似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 1/Km越大、亲和力越大

28 Km≈k2(分离能力)/k1(亲合能力) Km越小,亲和力越强。 [S]很小时,反应速度就能达到很大。性能优,代谢中这类酶更为重要
E + S ES P + E k1 k2 k3 Km越小,亲和力越强。 [S]很小时,反应速度就能达到很大。性能优,代谢中这类酶更为重要

29 ③根据Km: 判断某[s]时v与Vmax的关系 判断抑制剂的类型 ④ Km可帮助判断某代谢反应的方向和途径

30 一底物多酶反应 丙酮酸 丙酮酸浓度较低时: 代谢哪条途径决定于Km最小的酶 乳酸脱氢酶(1.7×10-5) 乳酸
丙酮酸脱羧酶(1.0×10-3) 丙酮酸 乙醛 丙酮酸脱氢酶 (1.3×10-3) 乙酰CoA 丙酮酸浓度较低时: 代谢哪条途径决定于Km最小的酶

31 (2)Vmax和k3(kcat)的意义 一定酶浓度下,酶对特定底物的Vmax也是一个常数。 [S]很大时, Vmax= k3[E] 。

32 (3) kcat/km的意义: V= Vmax[S] Km + [S] ∵Vmax=kcat[Et] ∴ V= kcat[Et][S]
当[S] <<Km时,[E]=[Et]

33 kcat/km= 是E和S反应形成产物的表观二级速率常数。 其大小可用于比较酶的催化效率。
kcat/km的上限为k1,即生成ES的速率,即酶的催化效率不超过E和S形成ES的结合速率 kcat/km的大小可以比较不同酶或同一种酶催化不同底物的催化效率。

34 3、 Km与V的求取 (1)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

35

36 蔗糖酶米氏常数(Km)的测定 1. 配12支蔗糖底物溶液,浓度分别为0、0.005、 、0.0075、 、0.010、0.0125、0.015、0.02、0.025、0.0375、0.050M,在35℃水浴保温; 2. 加入3U/ml已在35 ℃水浴保温的酶溶液,准确作用5分钟,终止反应; 3. 各吸取0.5ml反应液与3,5-二硝基水杨酸,沸水浴5分钟,冷却后在540nm测定吸光度OD值; 4. 作图

37 (2)Eadie-Hofstee作图法

38 v Vmax 斜率-Km V [S]

39 (3)Hanes-Woolf作图法

40 斜率= 1/Vm Km/Vm -Km [S]/V [S]

41 (4)Eisenthal和Cornish-Bowden线性作图法
v Vmax [S] -3Km-2Km-Km

42 (三)多底物的酶促反应动力学 1.酶促反应按底物分子数分类: 分为单底物、双底物和三底物反应

43 2.多底物反应按动力学机制分类: (1)序列反应或单-置换反应 ①有序反应(ordered reactions) A和Q竞争地与自由酶结合
领先底物 释放 释放 A和Q竞争地与自由酶结合

44 ②随机反应(random reactions)
如肌酸激酶使肌酸磷酸化的反应

45 (2)乒乓反应或双-置换反应 A AE PE’ P E E’ Q EQ EB B A和Q竞争自由酶E形式 B和P竞争修饰酶形式E’

46 3.双底物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1)序列机制的底物动力学方程及动力学图 —— 在B的浓度达到饱和时A的米氏常数
—— 在A的浓度达到饱和时B的米氏常数 —— 底物A与酶结合的解离常数 —— 底物A、B都达到饱和时最大反应速率

47

48 (2)乒乓机制的底物动力学方程及动力学图 —— 在B的浓度达到饱和时A的米氏常数 —— 在A的浓度达到饱和时B的米氏常数

49

50 三、酶的抑制作用 失活作用:使酶Pr变性而引起酶活力丧失。 抑制作用:使酶活力下降但不引起变性。 抑制剂:能引起抑制作用的物质。

51 (一)抑制程度的表示方法 以反应速率的变化表示 V0 : 不加入抑制剂时的反应速率 加入抑制剂后的反应速率 Vi :

52 1.相对活力分数(残余活力分数) Vi V0 2.相对活力百分数(残余活力百分数) Vi V0

53 3.抑制分数 ——指被抑制而失去活力的分数 Vi V0 4.抑制百分数 Vi V0

54 (二)抑制作用的分类 不可逆抑制与可逆抑制 依据: 能否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 除去抑制剂,使酶复活。

55 不可逆抑制 1、不可逆抑制作用 : 抑制剂与酶必需基团以牢固的共价键相连 很多为剧毒物质 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砷、
氰化物、青霉素、毒鼠强等。 不可逆抑制

56 不可逆抑制 2、不可逆抑制剂 非专一性不可逆抑制剂 (作用于一/几类基团) 不可逆抑制剂 专一性不可逆抑制剂 (作用于某一种酶的
活性部位基团)

57 (1) 非专一性不可逆抑制剂 ①重金属离子 Ag+ 、 Cu2+ 、 Hg2+ 、 Pb2+ 、 Fe3+ 高浓度时可使酶蛋白变性失活;
低浓度时对酶活性产生抑制。 ——通过加入EDTA解除

58 ②烷化剂(多为卤素化合物) H2N-CH-COOH  CH2 碘乙酸 SH + ICH2COOH H2N-CH-COOH  CH2 HI
H2N-CH-COOH CH2 SH 碘乙酸 + ICH2COOH H2N-CH-COOH CH2 S-CH2COOH HI +

59 ③有机磷化合物(敌百虫、沙林)

60 P OC2H5 S 有机磷农药部分 胆碱酯酶OH

61 胆碱乙酰化酶 胆碱酯酶 胆碱 乙酰胆碱 积累导致神经中毒症状

62 如何紧急救治? 排毒 洗胃、喝鸡蛋清牛奶 导泄、利尿 血液透析(清除游离状态毒物) 解毒药:解磷定

63 RO O RO O RO X RO O—E P + E—OH P + HX 有机磷化合物 羟基酶 磷酰化酶(失活) 酸
有机磷化合物 羟基酶 磷酰化酶(失活) 酸 解毒 解磷定(PAM): RO O RO O—E P CHNOH 磷酰化酶(失活) N + CH3 -CHN O OR O OR +E—OH P 解磷定

64 ④有机汞、有机砷化合物 ——与酶分子中-SH作用; 可通过加入过量巯基化合物解除。

65 ⑤氰化物、硫化物和CO ——与酶中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如氰化物与含铁卟啉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 ⑥青霉素(penicillin) 与细菌糖肽转肽酶Ser-OH活性, 影响细胞壁合成。

66 (2) 专一性不可逆抑制剂 ①Ks型 具有底物类似的结构——(设计) 带有一活泼基团:与必需基团反应(抑制) ∵利用对酶亲合性进行修饰
∴亲合标记试剂(affinity labeling reagent)

67 ②Kcat型 具有底物类似的结构 本身是酶的底物 还有一潜伏的反应基团 “自杀性底物”

68 3、可逆抑制作用: 可逆抑制 抑制作用可通过透析等方法除去。 竞争性抑制(competitive inhibition)
原因:非共价键结合 可逆抑制 竞争性抑制(competitive inhibition) 非竞争性抑制(non-competitive I.) 反竞争性抑制(uncompetitive I.)

69 (1)竞争性(Competitive)抑制

70 I: 抑制剂( inhibitor)

71

72 【举例】 丙二酸与琥珀酸竞争琥珀酸脱氢酶 琥珀酸 琥珀酸脱氢酶 FAD FADH2 延胡索酸 琥珀酸

73 竞争性抑制

74 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机制: 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蝶呤啶 + 对氨基苯甲酸 + 谷氨酸 二氢叶酸 合成酶

75 利用竞争性抑制是药物设计主要思路 磺胺类药抗菌机理: (与对氨基苯甲酸是结构类似物) 竞争性抑制细菌叶酸形成,抑制细菌繁殖
人通过食物直接补充叶酸,对人无毒害。

76 生物碱麻醉—竞争性替代 生物碱—吗啡、海洛因、可卡因、尼古丁 吗啡 海洛因

77 麻醉机理 痛觉神经信号 脑肽(E)控制痛觉信号的释放 生物碱竞争性替代脑肽—麻醉致幻 阿片—鸦片类物质 源自—37C医学网

78 (2)非竞性(Non-competitive)抑制
无法形成产物 抑制物

79 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

80

81 (3)反竞争性(Uncompetitive )抑制

82

83

84 (三)可逆和不可逆抑制作用的鉴别 1:反应体系不加I 2: 体系中加入 一定量不可逆抑制剂 3:体系中加入 一定量可逆抑制剂 v [E] 2

85 [E] v 不可逆抑制剂 的作用 [E] v 可逆抑制剂 的作用 [I ]→ [I ]

86 (四)可逆抑制作用动力学

87 1.竞争性抑制

88 消去[ES]

89

90

91 斜率 斜率

92 竞争性:I与S与酶活性中心结合机会均等 V下降发生抑制 Km增大亲和力 Vmax不变 [S] 增大, I结合机率减小

93 Km 变大,Vmax不变

94 2.非竞争性抑制

95

96 截距

97 V下降发生抑制 Km不变 亲和力不受影响 Vmax减小 部分酶始终失活

98 Km不变,Vmax变小

99 3. 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100

101

102 Km、Vmax都变小

103

104 四、温度对酶反应的影响 上图反映出温度如何影响酶活力? 最适温度 动物酶 35~40℃ 植物酶 40~50℃ 微生物 大部分 40~50℃
产物累积量 相对酶活% 最适温度 动物酶 ~40℃ 植物酶 ~50℃ 微生物 大部分 40~50℃ 个别高温菌 90℃以上 上图反映出温度如何影响酶活力? 最适温度

105 温度越高,活化分子越多,反应速度快; 酶变性时间越短,反应速度下降也迅速。

106 五、pH 对酶反应的影响 最适pH时的酶活力最大 最适pH因酶而异,多数酶在7.0左右 是酶的特性之一

107 六、激活剂对酶反应的影响

108 ①无机离子 阳离子 K+、Ca2+、Na+、Mg2+、Zn2+等 阴离子 Cl -、Br -等

109 ②中等大小的有机分子 ③某些激酶


Download ppt "Enzyme 第9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