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笫三章 常用医学检查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医学检查的正常参考值 2.熟悉常用医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3.了解常用医学检查的标本釆集
2
血液检查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 【正常参考值】 成年男性 (4.0~5.5)×1012/L
3
[临床意义] 减少:各种类型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以及感染、肝病、出血性疾病、白血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胃切除术后等所致的贫血。有的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下降,也可能产生中度贫血。 增多: ①慢性心肺疾病,如肺源性心脏病、某些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心力衰竭等。 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③慢性一氧化碳中毒。 ④大量失水、严重烧伤等
5
[临床意义] 减少: ①Hb减少的程度比RBC严重,见于缺铁性贫血,即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由于慢性反复性出血所致,如溃疡病、钩虫病、痔疮出血及妇女月经过多等。
6
②Hb减少的程度与RBC相同,见于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如大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所致的贫血。
③RBC减少的程度比Hb严重,见于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如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的营养不良性贫血和慢性肝病所致的贫血。 增多: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大量失水、严重烧伤、休克、高原病等。
8
减少: ①某些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以及伤寒、结核病、极严重败血症等。 ②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病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等。 ③使用抗癌药物、放疗和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者,以及药物反应,如使用氯霉素、甲磺丁脲、磺胺药等。 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⑤营养不良、恶病质等。
9
增多: ①急性细菌性感染如扁桃体炎、中耳炎、大叶性肺炎、化脓性脑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阑尾炎、肾盂肾炎、输卵管炎、肝脓肿、疖肿、脓胸、急性风湿热、白喉、百日咳、败血症等,以及由感染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等。 ②某些病毒性疾病,如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③某些螺旋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等。 ④急、慢性白血病等
10
四、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a、中性粒细胞(N):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st) 0%~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sg) 50%~70% b、嗜酸性粒细胞(E或Eos) 0.5%~5% c、嗜碱性粒细胞(B或Bas) 0%~1% d、淋巴细胞(L或LY) 20%~40% e、单核细胞(Mon) 3%~8%
11
[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 增多:一般化脓性感染、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毒、急性出血或溶血等。 减少:某些病毒性、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以及药物中毒、放射线损伤等。提示机体抵抗力差。
12
2、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寄生虫病如钩虫病、蛔虫病、肺吸虫病等;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央等;某些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天疱疮等;以及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等。 减少: 较严重的疾病进行期,待到恢复期时可转为正常。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亦可减少。
13
3、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手术后等。 减少: 无临床意义。
14
4、淋巴细胞: 增多: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结核病、某些病毒性感染如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等,以及传染病或中毒后的恢复期、淋巴肉瘤等。 减少:传染病的初期、淋巴系统有广泛破坏后和接触放射线、细胞免疫缺陷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15
5、单核细胞: 增多:单核细胞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活动性结核病、疟疾、黑热病等。 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16
五、血小板 PLT [正常参考值] (100—300)×109/L(10万--30万/mm3)
17
[临床意义] 血小板增多:当>400×109/L时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常高于600×109/L,,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
18
血小板减少:当<100×109/L即为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19
六、血沉 ESR [正常参考值] 男:(0—15)mm/60分钟 女:(0—20)mm/60分钟 [临床意义] 生理性加快:月经期、妊娠期妇女、小儿及50岁以上老人,胆固醇的增加均使血沉加速,而卵磷脂可使血沉减慢。 病理性加快:
20
(1)风湿热和急性传染病:麻疹,猩红热,脑膜炎或败血症等。
(2)活动性结核病。 (3)炎症:肺炎,乳突炎,化脓性胆囊炎和输卵管炎,动脉炎等。 (4)血液和心血管疾病:各类贫血,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组织变性或坏死性疾病如心肌梗阻,胶原病等。
21
(5)其他:如严重酒精中毒,恶性肿瘤,黑热病,疟疾,注射异性蛋白和手术等。
血沉减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酸中毒,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
22
尿液和肾功能检查 一、一般检查: 1、尿量: [正常参考值] 成人:1000-2000ml/24h
小儿: L/24h,或1mL/(h·kg体重) [临床意义] 尿量减少 ①生理性饮水少、出汗多等。 ②病理性常见于肾炎、尿毒症肾功能衰竭、休克、 脱水、严重烧伤、心功能不全等。
23
尿量增多 ①生理性出汗少、饮水过多、饮浓茶、酒精类、精神紧张。②病理性尿崩症、糖尿病、慢性肾炎等。 2、颜色: [正常参考值]正常新鲜尿液清澈透明 [临床意义]灰白色云雾状混浊,常见于脓尿;红色云雾状混浊常为血尿;酱油色多为急性血管内溶血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深黄色为服红素尿,见于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疽;乳白色为乳糜尿,有时有小血块并存,常见于血丝虫病;混浊多为无机盐结晶尿。
24
3、比重 [正常参考值]正常人一天中尿密度为 之间;新生儿在 之间。 [临床意义] 尿比重减低: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等。 尿比重增高 多见于糖尿病、高热、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25
4、酸碱性: [正常参考值]尿pH值(酸碱性)在 之间,一般情况下在6.5左右 [临床意义] 尿pH值小于正常值,常见于酸中毒、糖尿病、痛风、服酸性药物; 尿pH值大于正常值,多见于碱中毒、膀胱炎或服用重碳酸钠等碱性药物
26
二、尿沉渣检查: [正常参考值]红细胞:0-3 /HPF;白细胞:0-5个/HPF。 [临床意义]红细胞增多:多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白细胞增多一般见于泌尿系炎症。
27
三、化学检验: 尿蛋白:一般正常尿液中仅含微量蛋白质,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50mg/24h的,称为蛋白尿。尿液中正常尿蛋白来自血浆。因肾小球滤过膜有对蛋白质的控制装置,肾小管对蛋白又有选择性重吸收作用,比白蛋白分子量大的大分子蛋白质被限制,比白蛋白的分子量小的蛋白质虽易通过,但 些低分子蛋白质多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正常尿蛋白中来自血浆蛋白的以白蛋白为主。 [正常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10mg-150mg/24h尿。
28
[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多。生理性增多指在无病理改变的基础上,在某种生理状态下出现暂时蛋白尿增多。常见于剧烈运动后(运动性蛋白尿)、体位变化(体位性蛋白尿)、身体突然受冷暖刺激,或人的情绪激动等。因在这些情况下,肾小球内皮细胞收缩或充血,使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这类生理性蛋白定量测定不能过高。 病理性增多. 临床常见病有: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苯中毒等。
29
尿糖:正常人尿中含糖量甚少,尿糖增加超过正常值则属病态反应。
[正常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 )mmol/L,( )mg/(dL·24h)尿。 [临床意义] 尿糖增多常见于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胰腺炎、肢端肥大症等疾病。
30
胆红素: [正常参考值]定性:阴性。 [临床意义] 胆红素阳性,常见于肝实质性或阻塞性黄疽病。 乳糜定性: [临床意义]乳糜阳性,多见于丝虫病、尿路淋巴管破裂等病。
31
尿酮体: [正常参考值]尿酮体定性:阴性。定量:丙酮3mg/24h。 [临床意义]尿酮体阳性,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剧烈运动后、妊娠剧烈呕吐、饥饿、消化吸收障碍、脱水等。
32
尿胆原: [正常参考值]定性:弱阳性,尿1:20稀释为阴性。定量:1mg-4mg/24h。 [临床意义] (1)尿胆原增多,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疽、心力衰竭、肠梗阻、内出血、便秘等病症; (2)尿胆原减少,多见于长期应用抗生素、阻塞性黄疽等
33
隐血试验: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隐血试验阳性等,见于蚕豆病、疟疾、伤寒、大面积烧伤并发血红蛋白尿、砷、苯、铅中毒及毒蛇咬伤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
34
尿淀粉酶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急性胰腺炎、胰管阻塞。
35
四、尿显微镜检查: 管型: [正常参考值]一般尿中为0,少量透明管型可见于剧烈运动后。 [临床意义] (1)颗粒管型增多,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2)透明管型增多,常见于肾实质损害; (3)红细胞管型增多,多见于肾脏出血、急性肾小球肾炎; (4)脂肪管增多,则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36
白细胞: [正常参考值]5个/高倍(HPF)。 [临床意义]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等;非细菌性炎症,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有时也可出现白细胞增多。 红细胞: [正常参考值]一般无红细胞,或(0-2)个/HPF。 [临床意义]红细胞增加即为血尿,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肾结核、血友病等。
37
肾功能检查 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Scr)
[正常参考值]。BUN:成人( ) mmol/L 儿童( ) mmol/L Scr:男性( )μmol/L 女性( 44-97)μmol/L [临床意义] 血尿素氮和肌酐增高 见于: 1、器质性肾脏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严重肾盂肾炎、肾结核等。 2、肾前或肾后因素引起的尿量明显减少或尿闭,如休克、尿路梗阻。 3、体内蛋白质分解过多,如上消化道出血、大面积烧伤。
38
粪便检查 一、 一般检验: 颜色: [正常参考值] 黄褐色,婴儿为黄色或金黄色。 [临床意义]
[正常参考值] 黄褐色,婴儿为黄色或金黄色。 [临床意义] (1)黑色 上消化道出血、服中药、铁剂、活性炭等。 (2)鲜红色 下消化道出血,如痢疾、痔疮、肛裂等。 (3)灰白色 胆道阻塞、胆汁缺乏、服用钡剂等。 (4)绿色 食用大量绿色蔬菜、婴儿消化不良等。 (5)果酱色 见于阿米巴痢疾及细菌性痢疾。
39
性状: [正常参考值]正常人为软便且成形,婴儿便是糊状。 [临床意义] (1)脓血便多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 (2)粘液便见于肠炎、阿米巴痢疾和细菌性痢疾、急性血吸虫病、结肠癌。 (3)米汤样便见于霍乱或副霍乱等。 (4)蛋花样便多见于婴儿消化不良。 (5)羊粪样粒便见于痉挛性便秘。 (6)水样便消化不良、急性肠炎。
40
二、 显微镜检验: 显微镜检验: [正常参考值]无红细胞、虫卵、原虫,偶见少量白细胞或上皮细胞。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多见于肠炎、痢疾、结肠肿瘤、息肉等。 (2)白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肠炎、肠寄生虫病、细菌性痢疾。 (3)寄生虫卵多见于肠道及肝胆寄生虫病人,如蛔虫病等
41
肝功能检查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主要是查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及A/G比值。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当肝脏有病变时,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就会发生改变。因此,测定血中蛋白质含量可作为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指征。 参考值:血清总蛋白(TP)60g~80g/L;白蛋白(A)40g~55g/L;球蛋白(G)20g~30g/L;A/G比值1.5~2.5∶1。
42
临床意义: ⑴急性肝损害:一般无明显变化。 ⑵慢性肝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白蛋白↓,球蛋白↑。当A/G比值<1.25时,提示肝功能异常;A/G比值<1时,提示有严重的肝病,预后不良。 ⑶肝外疾病: 1)白蛋白↓:见于①蛋白质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症;②消耗过多,如甲亢、恶性肿瘤等;③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慢性胃肠道疾病等。 2)球蛋白↑:可见于黑热病、亚心炎、SLE等。
43
二、胆红素代谢功能检查: 正常血清中有总胆红素(STB)直接(结合)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非结合,不溶水)。 参考值:STB( 2~18)μmol/L;直接胆红素(0~6.8)μmol/L;间接胆红素(1.7~10.2)μmol/L。 临床意义: ⑴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见于溶血性黄疸。 ⑵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见于肝细胞性黄疸。 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见于阻塞性黄疸。
44
三、酶学检查: 肝脏内有许多作为催化剂的特殊蛋白——酶。当肝病时这些酶便释放出来,通过测定这些酶可作为诊断肝病类型的依据。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旧称GPT(谷丙转氨酶)。此酶广泛存在于肝、心、脑、肾、肠等中,以肝含量最高,当肝损时,即有ALT升高。 ⑴参考值:<40U/L(37℃)
45
⑵临床意义: ①急性肝炎:早期即有ALT升高,当>80U/L可确诊。 ②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病时ALT可中度升高。 ③胆道疾病、心肌炎、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时有ALT轻度升高。
46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旧称GOT(谷草转氨酶)。此酶以心肌含量最高,其次是肝、肾等,当肝损时,即有AST升高。
⑴参考值:<45U/L(37℃) ⑵临床意义: ①AMI:AST显著升高且速度快,幅度大。 ②急性肝炎: AST也升高,但不如ALT显著。 ③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心肌炎、胆道疾病、胸膜炎、皮肌炎、脑血管疾病等AST可轻度升高。
47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AKP):此酶在骨、肝、肾及肠含量较高。
⑴参考值:连续监测法(37℃):成人<150U/L ⑵临床意义:ALP显著升高,见于肝癌、梗阻性黄疸等,而骨组织病(骨细胞瘤、骨折恢复期、变形性骨炎等)也升高。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此酶存在于肾、胰、肝、脾等组织中。 ⑴参考值:连续监测法(37℃):成人<50U/L ⑵临床意义:在肝癌(原发性或继发性)、梗阻性黄疸时γ—GT显著升高,而其他肝病时也轻度升高。
48
四、病毒性肝炎检查: 甲肝病毒(HAV):感染HAV后,血清中可出现抗HAV—IgG和抗HAV—IgM抗体。其中抗HAV—IgM的特异性高,早期(发病后2周最高)即可出现,一旦出现即可确诊;抗HAV—IgG的出现,说明曾感染过HAV。
49
HBV五项指标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
50
常用生化检查 血脂检查 血脂是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磷脂(PL)和游离脂肪酸(FFA)的总称。 ㈠血清总胆固醇(T-ch)测定
1、参考值: 成人( 2.84~5.17)mmol/L 儿童( 3.1~5.2)mmol/L
51
2、临床意义 ⑴升高:轻度升高:5.17~6.47mmol/L;高胆固醇症≥6.47mmol/L;严重高胆固醇症7.76mmol/L。T-ch升高见于:①长期高脂饮食者;②胆道梗阻,如胆道结石、胰头癌等致胆汁排出减少→T-ch↑;③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症;④其他,如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减、脂肪肝等。 ⑵降低:见于①重症肝病;②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甲亢等。
52
血清甘油三脂(TG)测定 1、参考值: 男性( 0. 45~1. 81)mmol/L 女性0. 40~1
血清甘油三脂(TG)测定 1、参考值: 男性( 0.45~1.81)mmol/L 女性0.40~1.53mmol/L 2、临床意义 ⑴升高:边缘性增高:(2.3~4.5)mmol/L;高甘油三脂血症>4.5mmol/L;胰腺炎高胆危症>11.3mmol/L。
53
㈡TG升高见于:①食入过多脂肪;②肝病后释放过多的脂肪;③遗传性家族性高脂血症;④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症、脑血栓等;⑤肥胖症,体力活动减少、酗酒后等;⑥其他,如肾病综合征、甲减、糖尿病、胰腺炎、妊娠及口服避孕药等。
54
㈢脂蛋白与载脂蛋白测定1、低密度脂蛋白(LDL-ch)测定
⑴参考值:( 2.1~3.1)mmol/L ⑵临床意义:低密度脂蛋白是致动脉硬化因子,其含量越高易形成动脉硬化症。
55
2、高密度脂蛋白(HDL-ch)测定 高密度脂蛋白可除去沉积于血管壁上的胆固醇,因此,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保护因子,有抗动脉硬化症的作用。 ⑴参考值:男性( 1.14~1.76)mmol/L 女性(1.22~1.91)mmol/L ⑵临床意义:HDL降低可见于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炎、肝硬化等;高甘油三脂(TG)血症、肥胖者常常HDL偏低。而吸烟者可使HDL降低,少量饮酒、长期体力活动又可使HDL升高。
56
3、载脂蛋白(APO)测定 载脂蛋白A1(APOA1)主要分布于乳糜微粒、HDL中。载脂蛋白B100(APOB100)是LDL的主要结构蛋白。因此,APOA1和APOB100可间接反映HDL和LDL的含量。 ⑴参考值:APOA1 男性 0.96g~1.76g/L 女性1.03g~2.03g/L APOB100 男性 0.43g~1.28g/L 女性0.42g~1.12g/L APOA1/ APOB ±0.4
57
⑵临床意义:载脂蛋白测定主要用于诊断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APOA1代表HDL水平,APOB100 代表LDL水平。如果APOB100 增高,则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
58
血淀粉酶(AMS) 【正常参考值】AMS总活性Somogyi法800u~1800u/L;染色淀粉法760u~1450u/L 【临床意义】
胰腺炎:急性胰腺炎一般于发病6h~12h开始高,12h~72h达到峰值,3d~5d恢复正常,增高越明显其损伤越严重。灵敏度为70%~95%,特异性为33%~34%。 胰腺癌。
59
非胰腺疾病:腮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上腹部手术、机械性肠梗阻、胆管梗阻、急性胆襄炎等。
2.AMS活性降低 多由于胰腺组织严重破坏或肿瘤压迫时间过长。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