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脂质代谢 Metabolism of Lipid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脂质代谢 Metabolism of Lipi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脂质代谢 Metabolism of Lipid
第七章 脂质代谢 Metabolism of Lipid

2 (五)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生成: 利用:肝外组织(心、肾、脑、骨骼肌等)线粒体
酮体(ketone bodies):是脂酸在肝分解氧化时特有的中间代谢物—乙酰乙酸、β-羟丁酸及丙酮的总称。 生成: 部位:肝细胞线粒体 原料:脂酸氧化生成的大量乙酰CoA 关键酶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 (HMGCoA)合成酶 利用:肝外组织(心、肾、脑、骨骼肌等)线粒体

3 1.酮体在肝细胞中生成 CH3CCH2CSCoA 乙酰乙酰CoA O HMGCoA合酶 HSCoA CH3CSCoA 乙酰CoA O
HOCCH2CCH2CSCoA OH 羟甲戊二酰CoA (HMGCoA) O CH3 HMGCoA 裂解酶 CH3CCH2COH 乙酰乙酸 O NAD+ NADH+H+ CH3CHCH2COOH β-羟丁酸 OH CO2 CH3CCH3 丙酮 O β-羟丁酸 脱氢酶

4 乙酰乙酰CoA硫解酶(心、肾、脑及骨骼肌线粒体)
2.酮体在肝外组织利用 CH3CHCH2COOH β-羟丁酸 OH 琥珀酰CoA转硫酶 (心、肾、脑及骨骼肌的线粒体) NAD+ NADH+H+ CH3CCH2COH 乙酰乙酸 O 琥珀酰CoA HSCoA+ATP CH3CCH2CSCoA 乙酰乙酰CoA O PPi+AMP 琥珀酸 HSCoA 乙酰乙酰CoA硫激酶 (肾、心和脑的线粒体) 乙酰乙酰CoA硫解酶(心、肾、脑及骨骼肌线粒体) CH3CSCoA 乙酰CoA O

5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的总示意图 2乙酰CoA 乙酰乙酰CoA 乙酰CoA HMGCoA 乙酰乙酰CoA β-羟丁酸 乙酰乙酸 丙酮
随尿液排除;由肺呼出 琥珀酰CoA 琥珀酸 2乙酰CoA

6 3.酮体生成和利用的意义 酮体肝内生成,肝外利用。 酮体是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
酮体可通过血脑屏障及肌肉毛细血管壁,是肌肉尤其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在饥饿状态或糖供应不足时可代替葡萄糖成为脑组织的重要能源。 在饥饿、高脂低糖膳食,特别糖尿病时,可导致酮症酸中毒。

7 酮体一家兄弟三,丙酮还有乙乙酸, 再加β-羟丁酸,生成部位是在肝, 肝脏生酮肝不用,体小易溶往外送, 容易摄入组织中,氧化分解把能供。

8 4. 酮体生成的调节 (1)饱食及饥饿的影响(主要通过激素的作用) 胰岛素 抑制脂解,脂肪动员 饱食 脂酸β氧化 进入肝的脂酸 酮体生成
通过对关键酶的调节实现 饥饿 脂肪动员 FFA 胰高血糖素等 脂解激素 酮体生成 脂酸β氧化

9 (2)肝细胞糖原含量及代谢的影响 糖代谢 旺盛 FFA主要生成TG及磷脂 乙酰CoA  + 乙酰CoA羧化酶 丙二酰CoA  反之,糖代谢减弱,脂酸β氧化及酮体生成均加强。

10 (3)丙二酰CoA抑制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11 磷脂代谢 Metabolism of Phospholipid
第四节 磷脂代谢 Metabolism of Phospholipid

12 一、甘油磷脂的合成 (一)甘油磷脂合成的原料 合成部位 合成原料及辅因子 全身各组织内质网,肝、肾、肠等组织最活跃。
脂酸、甘油、磷酸盐、胆碱、丝氨酸、肌醇、ATP、CTP

13 (二)甘油磷脂合成有两条途径 1.甘油二酯合成途径: 2.CDP-甘油二酯合成途径: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
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氨酸、心磷脂。

14 1. 甘油二酯合成途径 (1)胆碱和乙醇胺的活化 丝氨酸 乙醇胺 胆碱 P P 磷酸乙醇胺 磷酸胆碱 CDP-乙醇胺 CDP-胆碱
CH2CHCOOH OH NH2 丝氨酸 丝氨酸脱羧酶 CO2 3S-腺苷蛋氨酸 乙醇胺 HOCH2CH2NH2 HOCH2CH2N+(CH3)3 胆碱 ADP ATP 乙醇胺激酶 胆碱激酶 -O-CH2CH2NH2 磷酸乙醇胺 P -O-CH2CH2N+(CH3)3 磷酸胆碱 P PPi CTP CTP:磷酸乙醇胺胞苷转移酶 CTP:磷酸胆碱 胞苷转移酶 CDP-O-CH2CH2NH2 CDP-乙醇胺 CDP-O-CH2CH2N+(CH3)3 CDP-胆碱

15 卵磷脂和脑磷脂合成减少,甘油三酯合成增加,影响脂蛋白合成,可导致脂肪肝。
葡萄糖 3-磷酸甘油 2×脂酰CoA 2× CoA 磷酯酸 转酰酶 (2)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的生成 CH 2 OH R -C-O-CH O -O-C-R 1 甘油二酯 Pi 磷酸酶 转移酶 脂酰CoA CoA 甘油三酯 CDP-乙醇胺 CDP-胆碱 CMP 转移酶 磷脂酰乙醇胺 (脑磷脂) R2-C-O-CH O CH2-O-C-R1 CH2-O-P-O OH -CH2CH2NH2 R2-C-O-CH O CH2-O-C-R1 CH2-O-P-O OH -CH2CH2N+(CH3)3 磷脂酰胆碱 (卵磷脂) 3S-腺苷蛋氨酸 卵磷脂和脑磷脂合成减少,甘油三酯合成增加,影响脂蛋白合成,可导致脂肪肝。

16 脂肪肝: 如果肝内脂肪的含量超过2.5%,脂类总量超过肝重的10%,即称为脂肪肝。 造成脂肪肝的原因: 肝中脂肪来源过多; 肝功能障碍; 合成磷脂的原料不足,尤其是胆碱不足或参加合成胆碱的甲硫氨酸缺乏等。

17 2. CDP-甘油二酯合成途径 磷脂酰肌醇 磷脂酰丝氨酸 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 葡萄糖 3-磷酸甘油 磷酯酸 转酰酶 胞苷酰转移酶
2×脂酰CoA 2× CoA 磷酯酸 转酰酶 CTP PPi 胞苷酰转移酶 CDP-甘油二酯 合成酶 CMP 磷脂酰甘油 丝氨酸 肌醇 磷脂酰肌醇 磷脂酰丝氨酸 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

18 磷脂交换蛋白(phospholipid exchange proteins):在胞液中存在一类促进磷脂在细胞内膜之间进行交换的蛋白质。
二软脂酰胆碱 R1、R2为软脂酸 X为胆碱 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合成,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19 二、甘油磷脂的降解 在磷脂酶(phospholipase)的作用下逐步水解生成甘油、脂肪酸、胆碱、乙醇胺等再进行代谢。 O-CH OH
CH2-O-P-O-X R2-C 溶血磷脂Ⅱ PLA1 PLB2 O-CH CH2-O O C-R1 R2-C OH X P-O 1 PLA2 PLD 2 溶血磷脂Ⅰ HO-CH OH CH2-O O CH2-O-P-O-X C-R1 PLC 3 PLB1 甘油磷脂

20 三、神经鞘磷脂的合成 (一)鞘氨醇的合成 1. 合成部位 2. 合成原料 全身各细胞内质网,脑组织最活跃。
软脂酰CoA、丝氨酸、磷酸吡哆醛NADPH+H+及FADH2

21 (二)神经鞘磷脂的合成

22 脑、肝、肾、脾等细胞溶酶体中的神经鞘磷脂酶(属于PLC类)
四、神经鞘磷脂的分解 磷脂胆碱 神经鞘磷脂 N-脂酰鞘氨醇 脑、肝、肾、脾等细胞溶酶体中的神经鞘磷脂酶(属于PLC类) 先天性缺乏神经鞘磷脂酶的病人,由于神经鞘磷脂不能降解而在细胞内积存,可引起肝、脾肿大及痴呆等,严重时危及生命。

23 胆固醇代谢 Metabolism of Cholesterol
第五节 胆固醇代谢 Metabolism of Cholesterol

24 一、体内胆固醇来自食物和内源性合成 含量:约140克 分布: 存在形式: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 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
大约 ¼ 分布在脑、神经组织 肝、肾、肠等内脏、皮肤、脂肪组织中也较多 肌肉组织含量较低 肾上腺、卵巢等合成类固醇激素的腺体含量较高 存在形式: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

25 (一)合成部位 组织定位:除成年动物脑组织及成熟红细胞外, 几乎全身各组织均可合成,以肝、 小肠为主。 细胞定位:胞液、光面内质网

26 (二)合成原料 (三)合成基本过程 1分子胆固醇 18×乙酰CoA + 36×ATP + 16×(NADPH+H+)
葡萄糖有氧氧化 磷酸戊糖途径 乙酰CoA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出线粒体。 (三)合成基本过程 1.甲羟戊酸的合成; 2.鲨烯的生成(30C);3.胆固醇的生成(27C)。

27 甲羟戊酸的合成 线粒体中,裂解为酮体 合成胆固醇 的限速酶 胞液中

28 鲨烯的合成 胆固醇的合成

29 (四)胆固醇合成的调节 限速酶——HMG-CoA还原酶 酶的活性具有昼夜节律性 (午夜最高,中午最低) 可被磷酸化而失活,脱磷酸可恢复活性
受胆固醇的反馈抑制作用 饥饿与禁食可抑制肝合成胆固醇 摄取高糖、高饱和脂肪膳食后,胆固醇的合成增加 胰岛素、甲状腺素能诱导肝HMG-CoA还原酶合成

30 二、胆固醇的转化 胆固醇可转变为胆汁酸 胆固醇的母核——环戊烷多氢菲在体内不能被降解,但侧链可被氧化、还原或降解,实现胆固醇的转化。
胆固醇在在肝细胞中转化成胆汁酸(bile acid),随胆汁经胆管排入十二指肠,是体内代谢的主要去路。

31 2. 转化为类固醇激素 3. 转化为7-脱氢胆固醇 4. 胆固醇的排泄 肾上腺皮质、睾丸、卵巢等均是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类固醇激素;
皮肤内,胆固醇可被氧化为7-脱氢胆固醇,后者经紫外光照射转变为维生素D3。 4. 胆固醇的排泄 母核转变为粪固醇,排出体外。

32 外源性胆固醇 内源性胆固醇 胆固醇(140g) 胆汁酸盐 类固醇激素 粪固醇 排出体外 7-脱氢胆固醇 (皮肤) 皮质醇 醛固酮 睾丸酮
消化吸收 体内合成 7-脱氢胆固醇 (皮肤) 胆固醇(140g) 皮质醇 醛固酮 睾丸酮 雌二醇 孕酮 紫外光 胆汁酸盐 类固醇激素 VitD3 粪固醇 排出体外 1,25-(OH)2-D3

33 血浆脂蛋白代谢 Metabolism of Lipoprotein
第六节 血浆脂蛋白代谢 Metabolism of Lipoprotein

34 一、血脂 血浆所含脂类,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脂酸。 来源 内源性——肝、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合成后释放入血
外源性——从食物中摄取 内源性——肝、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合成后释放入血

35 血脂含量受膳食、年龄、性别、职业及代谢等的影响,波动范围很大。
正常成人空腹血脂的组成及含量 组成 血浆含量 空腹时主要来源 mg/mL mmol/L 总脂 400~700(500) 甘油三酯 10~150(100) 0.11~1.69(1.13) 总胆固醇 100~250(200) 2.59~6.47(5.17) 胆固醇酯 70~250(200) 1.81~5.17(3.75) 游离胆固醇 40~70(55) 1.03~1.81(1.42) 总磷脂 150~250(200) 48.44~80.73(64.58) 磷脂酰胆碱 50~200(100) 16.1~64.6(32.3) 神经磷脂 50~130(70) 16.1~42.0(22.6) 脑磷脂 15~35(20) 4.8~13.0(6.4) 游离脂酸 5~20(15) 脂肪组织 血脂含量受膳食、年龄、性别、职业及代谢等的影响,波动范围很大。

36 二、血浆脂蛋白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 ♁ 血浆中的脂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lipoprotein)形式存在和转运。 电泳法
CM  前  CM:乳糜微粒; -脂蛋白;前-脂蛋白;-脂蛋白

37 超速离心法:CM、VLDL、LDL、HDL
乳糜微粒 chylomicron ( CM) 极低密度脂蛋白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 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高密度脂蛋白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 中间密度脂蛋白(IDL)

38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性质、组成及功能 CM VLDL LDL HDL 密度 组 成 脂类 蛋白质 载脂蛋白组成 合成部位 小肠黏膜细胞 肝细胞
<0.95 0.95~1.006 1.006~1.063 1.063~1.210 脂类 含TG最多, 80~90% 含TG 50~70% 含胆固醇及其酯最多,40~50% 含脂类50% 蛋白质 最少, 1% 5~10% 20~25% 最多,约50% 载脂蛋白组成 apoB48、E AⅠ、AⅡ AⅣ、CⅠ CⅡ、CⅢ apoB100、CⅠ、CⅡ CⅢ、 E apoB100 apo AⅠ、 AⅡ 合成部位 小肠黏膜细胞 肝细胞 血浆 肝、肠、血浆 功能 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 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 转运内源性胆固醇 逆向转运胆固醇

39 1. 脂酸的氧化过程,计算10碳饱和脂酸彻底氧化时产生的ATP数。
2. 酮体是如何生成和利用的,在什么情况下酮体生成增多,有何危害? 3. 什么是脂肪动员?激素是如何对脂肪动员进行调节的。 4. 胆固醇合成的基本过程及转化产物。 5. 何谓血浆脂蛋白,如何分类,简述各类血浆脂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 解释:脂肪动员 必需脂酸 脂酸的β-氧化 酮体

40 (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 1. 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称为载脂蛋白
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apo) 指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 种类(20多种) apo A: AⅠ、AⅡ、AⅣ 、AV apo B: B100、B48 apo C: CⅠ、CⅡ、CⅢ、CⅣ apo D apo E

41 功能: ① 结合和转运脂质,稳定脂蛋白的结构 ② 载脂蛋白可参与脂蛋白受体的识别: ③ 载脂蛋白可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酶活性:
AⅠ识别HDL受体 B100,E 识别LDL受体 ③ 载脂蛋白可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酶活性: AⅠ激活LCAT (卵磷酯胆固醇脂转移酶) CⅡ激活LPL (脂蛋白脂肪酶) AⅣ辅助激活LPL CⅢ抑制LPL AⅡ激活HL (肝脂肪酶)

42 2. 不同脂蛋白具有相似基本结构 具极性及非极性基团的载脂蛋白、磷脂、游离胆固醇,以单分子层借其非极性疏水基团与内部疏水链相联系,极性基团朝外。 疏水性较强的TG及胆固醇酯位于内核。

43 三、血浆脂蛋白的功能 血浆脂蛋白是血脂的运输形式: 合成部位 1.乳糜微粒(CM) 运输外源性TG及胆固醇; 小肠黏膜细胞
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运输内源性TG的主要形式; 3.低密度脂蛋白(LDL) 转运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形式; 4.高密度脂蛋白(HDL) 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向肝转运。 小肠黏膜细胞 肝细胞 血浆 肝、肠、血浆

44 四、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 (一)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 诊断标准: 即高脂血症——血脂高于参考值上限。
TG > 2.26mmol/l 或 200mg/dl; 胆固醇 > 6.21mmol/l 或 240mg/dl 儿童 胆固醇 > 4.14mmol/l 或 160mg/dl

45 分类: ① 按脂蛋白及血脂改变分六型 ② 按病因分: 原发性(病因不明) 继发性(继发于其他疾病)

46 (二)血浆脂蛋白代谢相关基因遗传性缺陷引起脂蛋白异常血症
已发现脂蛋白代谢关键酶如LPL及LCAT,载脂蛋白如AⅠ、 B、 CⅡ 、 CⅢ 和E,脂蛋白受体如LDL受体等的遗传缺陷,都能导致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引起脂蛋白异常血症。

47 (二)动脉粥样硬化(stherosclerosis, AS)
动脉粥样硬化指一类动脉壁的退行性病理变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发病机理十分复杂。

48 1. LDL和VLDL具有致AS作用 AS的病理基础之一是大量脂质沉积于动脉内皮下基质,被平滑肌、巨噬细胞等吞噬形成泡沫细胞。
血浆中的胆固醇主要存在于LDL中,而VLDL是LDL的前体,因此VLDL与LDL增高,与AS关系密切。

49 2. HDL具有抗AS作用 血浆HDL浓度与AS的发生呈负相关。 (1)肝外组织的胆固醇转运至肝,降低了动脉壁胆固醇含量;
(2)抑制LDL氧化的作用

50 (三)肥胖症(obesity) 储脂过多导致体内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目前国际上用体重(质)指数(BMI)作为肥胖度的衡量标准。
BMI = 体重(kg) / 身高2(m2) 偏 瘦:  BMI指数 < 18 正常体重:  BMI指数 = 18 ~ 25 超 重:  BMI指数 = 25 ~ 30 轻度肥胖:  BMI指数 > 30 中度肥胖:  BMI指数 > 35 重度肥胖:  BMI指数 > 40

51 关键酶(限速酶) 甘油三酯合成 脂酰CoA转移酶 β氧化 肉碱脂酰转移酶Ⅰ 酮体生成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 (HMG CoA)合成酶
β氧化 肉碱脂酰转移酶Ⅰ 酮体生成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 (HMG CoA)合成酶 脂肪动员 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 脂酸合成 乙酰CoA羧化酶 胆固醇合成 HMG CoA还原酶


Download ppt "脂质代谢 Metabolism of Lipid"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