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潘仁義教授 Ext 辦公室 : 教學大樓三樓 電子郵件 :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潘仁義教授 Ext 辦公室 : 教學大樓三樓 電子郵件 :"—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潘仁義教授 Ext. 33511 辦公室 : 教學大樓三樓 311-1 電子郵件 : jypan@ccu.edu.tw
通訊工程導論 潘仁義教授 Ext 辦公室 : 教學大樓三樓 電子郵件 : 助教:劉彥佑

2 帳號:學號 密碼:

3 時間 章節 老師資訊 2012/02/22 課程介紹與修課規定 潘仁義老師/大助教 2012/02/29 教學平台使用 2012/03/07 通訊原理 劉宗憲老師 2012/03/14 數位通訊理論 2012/03/21 無線通訊演進 湯敬文老師 2012/04/04 射頻通訊 2012/04/11 網際網路應用( I ) 潘仁義老師 2012/04/18 期中考 2012/04/25 網際網路應用( II ) 2012/05/02 網路安全介紹( I ) 鄭伯炤老師 2012/05/09 網路安全介紹( II ) 2012/05/16 視訊傳輸技術( I ) 李昌明老師 2012/05/23 視訊傳輸技術( II ) 2012/05/30 個人行動通訊裝置 吳建華老師 2012/06/6 光通訊裝置 2012/06/13(視公告時間) 填寫教學評量/課堂成績結算 2012/06/20 (視公告時間) 期末考 周家鵬助教 TA_Liu 陳明廣助教 TA_Tang 23536 洪敏書助教 TA_Pan 陳俊佑助教 TA_Cheng 官駿原助教 TA_Lee 蕭瑜源助教 TA_Wu

4 注 意 此份投影片為說明課程進行方式與評分標準,請詳細閱讀。
修課學生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老師/助教給予通融。 ex:沒看到投影片、不知上課方式 任何課程資訊皆以電子郵件通知,務必留下可用的電子信箱。(無法通知而造成的損失請自行負責)

5 上課方式 本課程採非同步網路教學。面授課程包含開學前兩次在教室說明上課內容、評量標準,及期中與期末測驗;其餘課程請同學自行上網學習。
上課方式: 同學依每週表定之進度上網看教材(視訊教材為主) 上完課一週內至相關課程之討論區與老師、同學進行非同步討論 每二週上完課,至線上作業區繳交約500字心得 依每週老師不同的教學活動安排,參與互動活動。如與老師即時線上討論、與同學合作學習等等 網路教學課程需同學有極高的自我學習動機,若同學是採被動學習態度,請勿修習此課程。本課程內容紮實,非輕輕鬆鬆就可及格,請先自行評量可用之學習時間。

6 請同學填寫個人資料 時限: 順序如下: 3/7 23:59 弄上網
3/7 23:59 弄上網 順序如下: 填寫個人資料 點選課程資訊→學生資料→個人資料登入 請輸入所有的個人資料(包含心理測驗與個人照) (務必留正確可用的電子信箱) 討論區發表自我介紹 討論區→課程討論區→自我介紹→發表新主題 參照討論區內公告文章填寫自我介紹 (助教會放上範例) 佔總成績3分 個人資料填寫完畢才能夠得到總成績三分

7 自我介紹格式 請同學在討論區->課程討論區->自我介紹 中新開一個主題發表自我介紹,助教會先放上範例,請依照範例發表文章,否則不予計分。 PS:務必記得附加檔案附上適當大小的照片 助教會先放範例

8 上傳心得時的檔名 請各位同學上傳你的作業時,一律使用Word檔作答及英文檔名。(由於系統不支援office 2007及中文檔名,否則助教讀不到你們的作業將以零分計算) 內容以中文、英文撰寫皆可,請勿以私下流通之火星文撰寫, 將不予計分。

9 不得抄襲規定 各位同學不准於討論時,引用他人文章而未註明出處,一經發現一次,總成績扣十分。
討論區是請你在上完課後,就老師給的題目發表個人看法,不是要你長篇大論或抄襲別人看法,請務必用心上課與討論。 我們寧可看到你自己的兩三句想法,也不願看到你抄襲他人文章而不註明出處。

10 心得遲交處理辦法 希望請各位同學都能在老師規定日期前上傳你寫好的作業 對於遲交的同學,扣分的規定如下: 遲交者,不論任何理由皆以零分計算。
期限內繳交但格式錯誤以零分計算。

11 成績考核 六次平時心得佔60%(六次作業,每次總分10分)(不得補交) 期中考與期末考(現場筆試)佔25%(不得補考)
填寫個人基本資料佔3% 非同步參與評量佔 12% 至少登入十二次且至少上線學習24小時,不足者酌予扣分 每週在規定時間內在討論區發表文章,每週由助教評分 超過發言期限,不論任何理由 0分 未發言者 0 分;言不及義者 0 分 言之有物者 0.5分;言之精闢者 1分 本項分數滿分12分,累積得分超過12分者以12分計 發言不得抄襲,一經發現,一次扣總成績10分

12 簡介 通訊產業係全世界目前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也是未來的明星產業。
中正大學通訊工程學系整合了電機、電子、資訊和光電領域,提供良好的師資與研究環境,讓來至不同領域的學生可以在此養成通訊系統、電波、電信及電腦網路、網路應用系統、網路安全系統等領域之專業知識與實作能力,以便在通訊產業中,成為優秀之人才。 本系以通訊系統、通訊網路與電磁晶片為發展之三大重點領域,培育學生具有從底層之通訊基本元件至高層之網際網 路應用之完備通訊軟、硬體知識與技術,成為通訊專業科技人才。

13 通訊系統 電波: 射頻電路設計、天線與電磁波傳播、微波平面與積層電路設計、微波固態元件與精密量測、高等電磁理論、無線通訊之射頻模組設計等。 通訊理論: 展頻通訊、錯誤更正碼、個人及行動通訊、正交分頻多工技術、無線寬頻系統等。 通訊訊號處理: 基頻收發機設計、智慧型天線、基頻信號處理、多用戶偵測技術等。

14 通訊網路 無線網路: 次世代無線網路、感知器網路、普及計算、異質網路交遞、行動設備省電技術、無線網路之服務品質保證等。 寬頻網路: 超高速網路規畫與管理、網路封包處理器技術、覆疊網路技術、光爆衝交換技術、即時多媒體寬頻串流技術、次世代網際網路技術等。 網路應用: 網際網路電信、同儕計算、網路多媒體資料庫、網路虛擬實境技術、數位學習科技、網路暨系統安全保證、網路犯罪偵查鑑識、不當資訊防治等。

15 Mobile Communication Internet

16 Electronic Computer (ENIAC 2/4/1946)
30 tones, 17,468 vacuum tubes 2.4 x 0.9 x 30 m3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7

18 First Mobile Radio Telephone 1924
Mobile Communication Courtesy of Rich Howard

19 Dr. Martin Cooper of Motorola, made the first analogue mobile phone call on a larger prototype model in 1973. Mobile Communication

20 Norway Finland Nokia Ericsson

21 諾基亞已經 143 歲了! 諾基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865 年。當時芬蘭籍採礦工程師傑瑞崔克艾迪斯坦 (Fredrik Idestam) 在芬蘭西南部坦佩雷市 (Tampere)坦默科斯基河 (Tammerkoski River) 沿岸設立了一座紙漿廠。在 143 年的歷史進程中,諾基亞從一家造紙公司發展成為生產多種工業及消費產品的企業集團,並且成為全球行動通訊領導廠商之一。 諾基亞這個名稱原意是一種動物、一個地方、和一群人 諾基亞 (Nokia) 一詞源自於古芬蘭字 “nois” 一種棲息在諾基亞河 (Nokia River) 兩岸類似遠古貂鼠的小型黑貂。做為地名,諾基亞的原意僅指諾基亞領地,後來諾基亞也被用來指稱住在帕卡拉教區 (Pirkkala) 諾基亞領地上的人們。諾基亞公司於 1865 年成立之後,當地人開始更常用諾基亞來指稱當時正欣欣向榮的整個工業區。為了表彰當地最大的工業設施和僱主,1937 年建立的 Pohjois-Pirkkala鎮於一年後改名為諾基亞鎮。1977 年,諾基亞鎮又升格為諾基亞市。諾基亞市的市徽上便是一隻黑貂爬行於一條藍溪中。 雖然諾基亞已經從其最初的造紙、電力、和橡膠業撤資,但這些工業如今在諾基亞市仍很發達。專門開發、製造汽車和自行車夏、冬季輪胎及重型車輛輪胎的諾基亞輪胎公司,目前是諾基亞市最大的僱主,員工人數超過 1,300 人。 諾基亞的核心業務 身為全球行動通訊產業的領導廠商,諾基亞致力於帶動網際網路與通訊產業整合的轉變與成長。透過全方位人性化的行動裝置,諾基亞提供人們在音樂、導航、影片、電視、影像、遊戲與企業行動化的體驗,同時提供行動通訊設備、解決方案及服務等創新產品,讓人與人關係更緊密,讓所有重要資訊隨手可得,體驗行動生活的便利。 我們的使命是「發展人性化科技的極致展現」(We take a very human approach to technology) 以達成:「聯繫全人類」 (A world where everyone can be connected) 的願景。

22 愛立信公司1876年成立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 從早期生產電話機、電話交換機發展到今天,愛立信的業務已遍布全球140多個國家,是全球領先的提供端到端全面通信解決方案以及專業服務的供應商。 百多年來,稟承 “構建人類全溝通世界” 的遠景,愛立信始終專注於電信行業,不斷定義電信行業 “進步” 的涵義,並通過實現每一個 “進步”,引領全球電信業的技術發展與變革,保持領先的市場地位。 目前,愛立信的業務體系包括:通信網路系統、專業電信服務、技術授權、企業系統和移動系統終端業務(擁有索尼愛立信移動通信公司50%的股份)。 愛立信是世界最大的移動系統供應商,能更爲世界所有移動通信標準提供設備和服務,全球40%的移動呼叫通過愛立信的系統進行。愛立信在IMS和軟交換領域都保持著領先地位,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提供專業電信服務的公司。還因著出色的環境管理系統獲得了英國標準化協會頒發的世界第一個公司全球範圍的ISO140001認證。

23 Mobile Communication Internet BITNET founded in 1981 under the aegis of Ira Fuchs at 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UNY) and Greydon Freeman at Yale University. The first network link was between CUNY and Yale. WLAN VOIP


Download ppt "潘仁義教授 Ext 辦公室 : 教學大樓三樓 電子郵件 :"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