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节 喉痹.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节 喉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节 喉痹

2 [目的要求] 1.掌握喉痹的定义。 2.了解古代医家对喉痹的认识。 3.熟悉喉痹的病因病机。 4.掌握喉痹的诊断、鉴别诊断、辨证治疗。

3 [重点及难点提示] 重点:掌握喉痹的病因病机,起病急者多属肺肾之热证;久病不愈,反复发作,则因体质不同,可有阴虚、气虚、阳虚、痰瘀等不同证型,应在治法、用药上加以区别。掌握喉痹各种外治法,如含漱、吹喉、含服、蒸汽或雾化吸入等。 难点:咽喉痹与乳蛾、喉痈有相似症状,应注意鉴别。

4 一、概述 1、定义:喉痹是指以咽痛或异物感不适,咽部红肿,或喉底有颗粒状突起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 2、现代医学病名:咽炎。

5 二、病因病机 2.肺胃热盛,上攻咽喉 3.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4.脾胃虚弱,咽喉失养 5.脾肾阳虚,咽失温煦 6.痰凝血瘀,结聚咽喉
1.外邪侵袭,上犯咽喉 2.肺胃热盛,上攻咽喉 3.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4.脾胃虚弱,咽喉失养 5.脾肾阳虚,咽失温煦 6.痰凝血瘀,结聚咽喉

6 2.肺胃热盛,上攻咽喉 1.外邪侵袭,上犯咽喉 气候骤变起居不慎 肺卫失固,易为风邪所中。 风热—邪从口鼻而入,内犯于肺,宣降失
气候骤变起居不慎 肺卫失固,易为风邪所中。 风热—邪从口鼻而入,内犯于肺,宣降失 司,邪热上壅咽喉。 风寒—外束肌表,卫阳被遏,不得宣泄, 壅结咽喉。 2.肺胃热盛,上攻咽喉 外邪不解,壅盛传里;或过食辛热煎炒醇酒之类,肺胃蕴热,复感外邪, 内外邪热搏结咽喉。

7 3.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温热病后 ,或劳伤过度, 耗伤肺肾阴液,使咽喉失于滋养 ,加之阴虚则 虚火上炎而灼咽喉。 4.脾胃虚弱,咽喉失养 思虑过度,劳伤脾胃,或饮食不节 或久病伤脾,致脾胃受损,水谷精微生化不足, 津不上承咽喉失养 ,发为 喉痹。

8 5.脾肾阳虚,咽失温煦 房劳过度或操劳过甚,或久病误治,或过用寒凉之品,以致脾肾阳虚,肾阳虚则虚阳浮越,上扰咽喉;或脾肾阳气亏损,失去温运固摄功能,寒邪凝闭,阳气无以上布于咽喉而为喉痹。 6.痰凝血瘀,结聚咽喉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停聚为痰,凝结咽喉;或喉痹反复发作,余邪滞留于咽喉,久则经脉瘀滞,咽喉气血壅滞而为喉痹。

9 急性咽炎的病因 (1)病毒感染: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而传染,以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最多。
(2)细菌感染:以链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为主。 (3)物理化学因素:如高温粉尘、烟雾、刺激性气体等。 (4)体质和遗传因素。 (5)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鼻窦炎等疾病牵连到咽部,才引起了咽炎。

10 慢性咽炎的病因 (1)多为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或延误治疗转为慢性。
(2)各种鼻病后因鼻阻塞而长期张口呼吸及鼻腔分泌物下流,致长期刺激咽部,或慢性扁桃体炎,龋病等影响所致。 (3)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刺激:如粉尘、颈部放疗、长期接触化学气体、烟酒过度等。 (4)职业因素(教师、歌唱者)及体质因素。 (5)全身因素如各种慢性病等都可继发本病。如:贫血、消化不良、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病、肝肾疾病等。

11 三、诊断 1.病史:急性者:多有外感病史。 慢性者:咽痛反复发作史。 2.主证: ⑴急性者:咽部疼痛为主,吞咽时咽 痛加重。
⑵慢性者:咽喉不适为主,如咽干、咽痒、咽部微痛、灼热感、异物感、哽哽不利等症状。

12 3.检查: ⑴急性者:咽粘膜充血、肿胀,后壁淋巴滤泡肿大,咽侧索增生,咽后壁或见脓点。 ⑵慢性者: ①咽粘膜弥漫充血,血管扩张,色暗红。 ②咽粘膜充血、增厚,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充血肿胀,呈颗粒状分布或融合成片,咽侧索充血、增厚。 ③咽粘膜干燥,或有黄绿痂皮附着。

13 急性咽炎的病因

14 四、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乳蛾、喉痈等病相鉴别。

15 五、辨证及治疗 (一)分型论治 1.外邪侵袭,上犯咽喉 症见:
咽部疼痛,吞咽不利。偏于风热者,咽痛较重,吞咽时痛增,发热,恶风,头痛,咯痰黄稠,舌苔薄黄,脉浮数; 偏于风寒者,咽痛较轻,伴恶寒发热,身痛,咳嗽痰稀,舌质淡红,脉浮紧。

16 检查: 风热者:咽部粘膜鲜红、肿胀,或颌 下有臖核。 风寒者:咽部粘膜淡红。 治则:疏风散邪 宣肺利咽 方药:风热者—疏风清热汤加减。 风寒者—六味汤加减。

17 疏风清热汤 荆芥、防风 疏风解表 双花、连翘、黄芩、赤芍 清热解毒 玄参、浙贝、花粉、桑白皮 清肺化痰 牛蒡子、桔梗、甘草 散结解毒 利咽喉

18 六味汤 荆芥、防风、薄荷 疏散风邪 桔梗、甘草 宣肺利咽 僵蚕 祛风痰、利咽喉 咳嗽痰多:苏叶、杏仁、前胡 鼻塞、流涕:苍耳子、白芷、辛夷花

19 2.肺胃热盛,上攻咽喉 症见: 咽部疼痛较剧,吞咽困难。发热,口渴喜饮,口气臭秽,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脉洪数。 检查: 咽部红赤肿胀明显,喉底颗粒突起,颌下有臖核。 治则:清热解毒 消肿利咽 方药:清咽利膈汤加减

20 清咽利膈汤 荆芥、防风、薄荷 疏风解表 双花、连翘、黄芩 栀子、黄连 泻火解毒 桔梗、玄参、牛蒡子、甘草 利咽消肿止痛
荆芥、防风、薄荷 疏风解表 双花、连翘、黄芩 栀子、黄连 泻火解毒 桔梗、玄参、牛蒡子、甘草 利咽消肿止痛 大黄、玄明粉 通便泻热 咳嗽痰黄、颌下有臖核 射干、瓜蒌 白腐或伪膜 蒲公英、马勃

21 症见: 3.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咽干,灼热疼痛,午后较重,或咽部异物感,干咳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细数。 检查:
咽部粘膜暗红,或咽部粘膜干燥少津。 治则:滋养阴液 降火利咽 方药:肺阴虚者—养阴清肺汤加减; 肾阴虚者—六味地黄丸加减。

22 养阴清肺汤 喉底颗粒突起:桔梗、香附、郁金 麦冬、玄参、生地 养阴清热 丹皮、白芍 凉血解毒 生甘草 泻火解毒 贝母 润肺化痰
麦冬、玄参、生地 养阴清热 丹皮、白芍 凉血解毒 生甘草 泻火解毒 贝母 润肺化痰 薄荷 宣肺达邪 喉底颗粒突起:桔梗、香附、郁金

23 4.脾胃虚弱,咽喉失养 症见: 咽部异物感或痰粘着感,咽燥微痛,口干而不欲饮或喜热饮,易恶心,或时有呃逆反酸,若受凉、疲倦、多言则症状加重,平素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胃纳欠佳,或腹胀,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 检查: 咽粘膜淡红或微肿,喉底颗粒较多,多呈扁平或融合成片,或有少许分泌物附着。 治则:益气健脾 升清利咽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24 5.脾肾阳虚,咽失温煦 症见: 咽部异物感,痰涎稀白;面色苍白,形寒肢 冷,腰膝冷痛,腹胀纳呆,下利清谷,舌质 淡嫩,舌体胖,苔白,脉沉细弱。 检查:咽部粘膜淡红。 治则:补益脾肾 温阳利咽 方药:附子理中丸加减

25 6.痰凝血瘀,结聚咽喉 症见: 咽部异物感,痰粘着感,或咽微痛,痰粘难咯,咽干不欲饮,易恶心呕吐,胸闷不适,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微黄,脉弦滑。 检查: 咽粘膜暗红,喉底颗粒增多或融合成片,咽侧索肥厚。 治则:祛痰化瘀 散结利咽 方药:贝母瓜萎散加味

26 贝母瓜萎散加味 贝母、瓜蒌 清热化痰润肺 橘红 理气化痰 桔梗 宣利肺气、清利咽喉 茯苓 健脾利湿 加:赤芍、丹皮、桃仁 活血化淤

27 (二)外治法 1.含漱 中药煎水含漱。 2.吹药 中药制成粉剂,直接吹喷于咽喉患部,以清热止痛利咽。 3.含服 中药丸剂或片剂含服。
1.含漱 中药煎水含漱。 2.吹药 中药制成粉剂,直接吹喷于咽喉患部,以清热止痛利咽。 3.含服 中药丸剂或片剂含服。 4.蒸汽或雾化吸入 5.喷雾法 可选用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中药喷雾。如双黄连气雾剂。

28 6.涂敷法 选解毒消肿的药物直接涂到喉底颗粒突起或颌下臖核上。如碘甘油、黄连膏、紫金锭等。
7.放血疗法 三棱针点刺放血。耳轮、喉核上下、少商穴、商阳穴等。 8.物理疗法 激光、超短波等。 9.手术疗法 激光、微波、等离子等。

29 (三)其他疗法 可选择按摩、导引、烙治等疗法。

30 六、预防及调护 醇酒及肥甘厚味。 ②注意保暖防寒,改善环境,减少空气 污染。 ③加强体育锻炼,戒除烟酒。
①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忌过食辛辣 醇酒及肥甘厚味。 ②注意保暖防寒,改善环境,减少空气 污染。 ③加强体育锻炼,戒除烟酒。 ④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疾病以防诱发本病,如伤风鼻塞、鼻窒、鼻渊、龋齿等。

31 七、预后及转归 1、起病急者,治疗得当,可痊愈。 2、病久而反复发作者,较难治愈。


Download ppt "第一节 喉痹."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