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 ——成就及著作.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诺贝尔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 ——成就及著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诺贝尔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 ——成就及著作

2 克鲁格曼生平 保罗·克鲁格曼1953年2月出生于纽约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犹太人,毕业于耶鲁大学经济专业,1997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先后在耶鲁、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任教,2000至今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 在 年间,在里根当政的白宫经济咨询委员会工作,1983年的总统经济报告就是克鲁格曼主笔的。 1987年,克鲁格曼写出大量高质量的论文—第三世界债务减免、欧洲货币体系的作用、贸易集团化,并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新贸易理论。这些成就使他在1991年获得美国经济学会颁发给40岁以下年轻经济学家的克拉克奖。

3 1988年,他与奥博斯法尔德合著《国际经济学》,成为各大学和贸易公司的标准教材。这段时期,他发现了一个有趣课题—地理经济学,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进展。
1996年出版《流行国际主义》一书大胆预言了亚洲金融危机。 2008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克鲁格曼,以表彰他在分析国际贸易理论和经济地理方面所做的重要贡献。 还要特别提到的一点是他的多次精准预言: ㈠预言亚洲金融危机将到来   1994年,在亚洲经济被广为看好时,克鲁格曼撰文批评亚洲模式潜伏深刻危机,迟早要大规模调整。

4 ㈡认为商品市场长期牛市   2000年,克鲁格曼又在“能源危机重现”的文章中指出,新一轮国际油价上涨周期已经到来。 ㈢断言油价将进入飙涨行情  2001年,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撰文指国际油价将飙涨。果然,2001年以后,国际油价急剧上涨。  ㈣美国房价有暴涨暴跌风险   2006年8月,克鲁格曼撰文指由于投机需求出现逆转,美国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严重衰退。房价将全面下调。

5 克鲁格曼其人 世人评论他的理论思想富于原始性,常常先于他人注意到重要的经济问题,然后建立起令人赞叹的深刻而简洁优雅的模型。继弗里德曼和加尔布雷斯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是凯恩斯之后文笔最好的经济大师。 关于个性方面,他桀骜不驯,个性极强, 据说由于性格太强,他在耶鲁大学时得罪了不少人,连研究生奖学金也丢掉了。这点从《新闻周刊》(Newsweek)以“言辞犀利的特立独行者(Sharp - tongued maverick) ”为标题对他进行介绍也可见一斑。

6

7 在华盛顿担任里根政府经济顾问期间,他过于强势的个性并不适合在华盛顿的圈子里混。对此,克鲁格曼本人并不在意,他甚至不无嘲讽地说,“在那个地方(华盛顿),好的分析者并不受重用,马屁精倒是如鱼得水。”
1992 年的总统选举使克鲁格曼在全美国人面前大出了一番风头, 他在电视上的经济演说给克林顿极大的帮助, 但是克林顿在执政之后并没有启用他为总统经济顾问, 原因在于克鲁格曼的性格过于刚直, 在华盛顿和学术界都得罪了不少人。克鲁格曼自己也说:“从性格上来说,我不适合那种职位。你得会和人打交道,在人们说傻话时打哈哈”。

8 主要学术成就 克鲁格曼的老师索罗曾说过,伟大的经济学家可以分为综合和分析两类,克鲁格曼无疑属于后者。克鲁格曼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变化理论。

9 克鲁格曼最突出的两个学术成果: 关于新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 关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

10 关于新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 研究历程 1978年博士毕业后,克鲁格曼撰写一篇关于垄断竞争贸易模型的论文,奠定了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之后,他又发表《收益递增、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1979)和《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与贸易格局》(1980年)等几篇论文,挑战李嘉图传统,认为即使在不存在比较优势的情况下,规模经济本身也可以是产生贸易的原因。1983年,经济学家赫尔普曼访问了麻省理工学院,与克鲁格曼一见如故,两人立即开始合作,研究和发展“新贸易理论”。两人的思路是将产业组织理论与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融合贯通,改写整个理论框架。随后,另一个年轻人格罗斯曼也加入他们的研究队伍。这三“曼”合作生产了大量重要论文,将克鲁格曼思考的“新贸易理论”体系完整树立起来。最终,克鲁格曼根据他们的共同研究编写了教科书,完成了经典化的过程。

11 主要观点 在新贸易理论领域,他将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假设引入新张伯伦模型和双头垄断政策分析模型,分析了产业内贸易的原因、福利效果和贸易保护政策的结果,可以作为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基础。即可归结为三个问题国际贸易为什么会产生? 国际分工模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贸易保护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12 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国际贸易理论中最基本的问题。从亚当·斯密的绝对比较优势理论, 到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比较优势理论, 再到赫克歇尔和俄林(Heckscher& Ohlin) 的资源禀赋优势理论,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用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着眼点在于国家间比较优势的不同, 由这种优势不同而导致的价格差成为了国际贸易的原因或动力。但这种理论难以解释经济特征相似国家间的贸易,难以解释现实国际贸易中为何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额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额。 新国际贸易理论对此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国与国之间的差异只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一个基本原因, 另一个基本的原因在于规模报酬递增。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中, 市场总是趋于完全竞争的, 所以企业难以长期地维护其垄断地位,获取规模报酬递增的利润。但在新国际贸易理论那里,并不是所有商品的市场都会具有这种特征。不完全竞争可以长期存在于许多商品的市场, 少数的垄断企业由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存在更增强了其在市场中的地位, 从而产生了国际分工, 形成国际贸易。

13 再来谈谈国际贸易分工模式的决定。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那里,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 每个国家理所应当地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但在报酬递增导致的国际贸易那里,这种分工又由什么来决定呢?新国际贸易理论提供了一个看起来不那么让人满意, 但其实是十分深刻的答案。他们认为历史偶然性是形成国际贸易分工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某种国际分工模式也许是因为历史上的偶然事件或这个国家的最初的经济特点形成, 然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形成的优势的积累而使这一国际分工模式得以固定下来

14 尽管从表面上看, 对历史偶然性的强调也会使新国际贸易理论有陷入“历史决定论”泥沼的危险,但事实并非如此, 克鲁格曼对技术创新在国际贸易的作用的十分重视。新国际贸易理论强调的不完全竞争和报酬递增和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技术创新是形成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重要源泉。由上所述, 一国可能因为最初的偶然原因和历史积累形成且巩固了某些产业的优势, 那么这些优势是否能永远地保持下去,而后进国家只有望洋兴叹的份呢?克鲁格曼用模型证明了一个国家必须不断前进才能保持原有地位,否则便是不进则退。也就是说,一个没有创新的国家将会失去其的领先地位, 而且这种速度将是十分迅速的。换而言之, 后进国家要追赶发达国家从而确定自己的优势,要努力的主要方向也即是技术创新。

15 一种经济理论的影响力不仅来自于它对于现实世界作了更为准确的阐释, 更来自于它会使现实世界产生巨大的改变。新国际贸易理论对贸易政策的巨大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因为它至少在理论上动摇了可称得上在西方主流价值观中被奉为圭臬的自由贸易的原则, 为贸易保护政策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理论支持。保护进口可以促进出口, 一个受到保护的国内市场实际上是一台出口的发动机, 而且这种促进出口的方法可以成为一项成功的以邻为壑的战略。在解释日本企业在出口市场上取得成功的秘诀时,常常存在这样一种观点:一个在受到保护的国内市场下的企业具有出口的优势,一是因为他们可以放心地大规模生产,并在整个学习曲线向下移动的时间内大量销售,收回研究与开发成本;二是因为他们可以在国内市场实行高价政策,而向外国市场倾销。但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保护某种产品是绝不能达到促进它出口的效果的。

16 但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克鲁格曼并没有举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相反,他本人的态度是很温和甚至是小心翼翼的。他认为:“可以用模型来表达贸易保护主义观点,但并不意味着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只是说明了它的存在,很可能自由贸易和自由经济都是更好的,而具有干预特色的建议是谬误的,但是贸易理论家的论据,除非他们的模型开始包含(至少) 部分这个世界的特征(实践者往往责怪他们无视这些特征) ,否则无法令人信服”。

17 关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 研究历程 20世纪90年代,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在国际贸易新理论和新增长理论的研究中,发现“这些理论只有落实到空间上才能得到实证”,进而激起了对“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问题的研究兴趣,并展开深入研究,先后发表了《报酬递增与经济地理》(1991)、地理学与贸易》(1991)、《发展: 地理学和经济学理论》(1995)、《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合著,1999) 等经典论文,为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和经济空间发展过程进行科学解释,取得了卓著的成果。

18 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的内涵及理论框架 克鲁格曼定义的新经济地理,是指“生产的空间区位” 其目标是设计出一种理论框架, 以便清楚地理解经济活动的地理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形成规律。正如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授予克鲁格曼诺贝尔奖颁奖词中所说, 他“整合了此前经济学界在国际贸易和地理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在自由贸易、全球化以及推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动因方面形成了一套理论。” 克鲁格曼认为传统经济地理理论只是基于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结构,而没有明确地说明市场结构的现实性。因此,他把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关于不完全竞争和报酬递增研究的最新成果,引入空间区位理论,并建立分析模型,考察产业集聚、城市体系以及国际贸易的形成机理。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散见于其几本论著之中, 概括起来为: 一条主线、四个命题、四种工具、三个模型。

19 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贯穿一条主线,即经济发展的空间状态存在多重均衡。在传统经济学中,经济发展状态存在唯一确定的均衡解,这在报酬不变和报酬递减条件下被证明是有效的,但无法解释报酬递增时可出现多种均衡状态的事实。克鲁格曼在经济区位研究中引入多重均衡思想,认为在报酬递增的前提下,即使要素禀赋以及技术、偏好等因素相同,现实经济的空间分布状态也会体现出不可预测性、多态均衡性。

20 为了更清楚地分析经济发展的空间区位问题,克鲁格曼提出了4 个命题,即:① 运输成本:认为运输成本在塑造国际贸易和区际贸易中发挥关键作用;② 报酬递增:经济上互相联系的产业和经济活动由于在空间位置上的相互接近可以带来产业成本的节约; ③ 空间聚集:产业或经济活动由于聚集所带来的成本节约能使产业或经济活动趋于集中; ④ 路径依赖:先发优势能够形成某种经济活动的长期聚集过程。 进而引入4 种分析工具,即D-S 垄断竞争模型,依托D-S 模型, 克鲁格曼把市场结构分“冰山”型运输成本、自组织演化模拟、计算机技术。

21 在此基础上,克鲁格曼建立了三个空间区位模型,即“中心—外围”模型、城市体系模型和国际模型,分别模拟产业集聚、城市体系形成以及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等过程。
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理论解释了多种空间尺度的经济现象,如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世界制造业基地的成长、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以及城市化发展等。

22 书籍介绍: 《地理和贸易》,国际经济学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介绍了其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
克鲁格曼撰写和编辑的经济类书籍有20多本,经济类论文达200余篇。而我国编译出版的书籍有: 《地理和贸易》,国际经济学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介绍了其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 《流行的国际主义》,国际经济学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虽然理论上有可能产生竞争的问题,但从实际情况看,世界主要国家之间无论如何在经济上也不是相互竞争的。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是个毫无意义的词。偏执于竞争力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危险的。美国的困难主要来自国内;即便世界市场不像现在这样一体化,美国同样会陷入目前的困境,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只起了次要作用。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政策——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上海三联出版社,1993。——这三本均是关于新贸易理论的书籍。

23 克鲁格曼关于中国的言论: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的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中国之行,到达了北京、上海、广州。
由于历来对“东亚奇迹”、“中国模式”不以为然,克鲁格曼对中国经济的一番点评,遭到众多中国权威“围剿”,似乎克鲁格曼已成中国经济的公敌。 “其他国家再不能容忍中国的巨额贸易盈余”: 贸易盈余的国家是麻烦制造者,中国还相对贫穷,应该把钱用在国内,中国继续保持巨额贸易盈余会出大问题。 “发展中国家把这么多钱输出到国外,很奇怪”(中国外汇储备问题): 中国积累这么多的外汇储备有欠考虑,中国没有操控汇率是谎言,有生之年,人民币难成世界主要货币。 “中国的经济很难评估”: 中国经济统计数据不能体现现实状况,未来3年是中国转变的关键期,中国应创造更多内需, “中国:碳排放帝国” :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生产者,中国不能像西方过去一样放任,不管中国喜不喜欢,必须要做出行动了。

24


Download ppt "诺贝尔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 ——成就及著作."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