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TN 概述.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PTN 概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PTN 概述

2 纲要 PTN发展背景 PTN技术特点 中兴PTN产品架构及设计理念 PTN组网应用 PTN建网思路
移动网络所提供的内容正在从文本转变为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用户对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

3 ALL IP——业务网发展趋势 业务IP化的主要驱动力: 统一网络协议,简化网络层次,降低TCO 便于提供各种类型的新业务,实现综合业务运营
Internet Telephone network Mobile radio network CATV HFC CATV 75欧同轴电缆 HFC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 PSTN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 总体拥有成本) IP化的定义 IP化的业务 --对客户: 基于IP的融合智能终端,将支持更丰富的多媒体应用,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对运营商 :基于IP的丰富多彩的业务,为运营商带来全新的商业机会。    采用同一协议,简化控制和管理,使网络更扁平,便于开展新型业务,降低运维成本。    将使扩容更灵活、更方便,节省CAPEX&OPEX。    对无线网络,基站宽带化,将提供更高的带宽,---导致取消基站控制器,节省CAPEX&OPEX。 全IP化的GSM/CDMA移动网络较基于传统传输模式的GSM/CDMA网络有诸多优势 优势主要体现在话音质量,节省TC资源,降低网络成本,并可实现MSC POOL组网,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核心网投资,而且可以提高网络可靠性 1:NGN固网改造、VOIP往IP发展 2:3G,R5版本以后承载在ATM----发展到PTN 3:移动制式朝IP发展;IPTV---分组化趋势; 优势主要体现在话音质量,节省TC资源,减少核心网投资,提高网络可靠性 业务IP化的主要驱动力: 统一网络协议,简化网络层次,降低TCO 便于提供各种类型的新业务,实现综合业务运营

4 TG 业务向All IP转型对承载网的需求 SG 接口兼容性——以太网接口为主,兼容TDM/ATM业务
Packet Packet接入汇聚 承载网 核心调度管道 TG SG 接入汇聚层 核心层 对承载网的要求: 1:适应新型业务 2:不等同普通宽带业务:要求可控、可管理、可运维 3:满足电信级的高需求 4:控制成本,提升竞争力 对中国移动为什么较大推动PTN: 1:全业务运营了,本有发达的MSTP网络,但缺乏固网来支持数据业务,希望能用更先进的网络 2:移动集采,实现IP化进程 3:面临来自另外两个移动制式的竞争:希望延长2G,加快4G LTE(如果用MSTP,单基站带宽不够用),缩短3G 4:财力和精力可关注PTN 应用平台 接口兼容性——以太网接口为主,兼容TDM/ATM业务 业务分组化——基于分组的交换和传送,具备统计功能 QoS机制——业务感知、端到端区分服务 同步 ——电信级的时钟/时间同步方案 网络可用性——电信级的OAM和保护 利润最大化——降低CAPEX/OPEX 业务应用

5 ? TG IP化业务承载网技术选择 SG IP/MPLS 以太网 新技术 MSTP IP化业务承载 Packet 接入汇聚 核心 应用平台
1:交换机:适合分组业务,只完成转发,尽力而为,但QOS得不到保障 缺乏对TDM的承载 缺乏1:N保护 同步性差,OAM差;无法提供电信级需求,即使增强型的还是弱,成本也高 2:路由器:引入三层处理协议,运营成本高 而移动的BACKHAUL只需要传送和转发基站-RNC基站控制器,不需要路由转发等三层功能 所以用路由器会增加成本,并且同步性弱,OAM功能弱 网络保护能力差,网络恢复时间在秒级,不支持50ms保护,不适合规模应用与组网。 3:MSTP:在2000年左右时,根据SDH架构出的,解决了大客户数据业务,同步性能好,OAM功能好,电信级需求满足好,广泛应用 采用刚性管道---独占通道资源:延时、丢包性能好,适合语音业务 但3G业务,突发性强,带宽需求不固定,采用刚性管道代价太大 带宽统计复用:在RPR里面才有此功能 最大的汇聚比是1:48,但是又很多限制 刚性管道是最大的问题 比较适合分组业务为辅的场合,其封装、映射处理代价较大,带宽共享能力局限于单板,难以满足以分组业务为主的应用需求 应用平台 IP化业务承载 以太网 新技术 业务应用 MSTP

6 以太网承载IP化业务的适应性分析 以太网在电信级保护、多业务承载、OAM、网络管理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缺陷,无法满足电信级网络管理的要求。
无实现时钟、时间同步传送的有效机制。 难以提供多业务的接口,尤其是TDM接口 无连接的业务路径,延时、抖动、丢包率无法保证 IP核心骨干网 SR SR 由于OAM有效的检测机制的缺失,导致保护无法快速有效的完成。 Core Access 缺乏有效的维护手段,网络监控困难 ETH承载方案的缺点:QoS能力差,不适合语音等,视频等高质量业务的承载;网络保护能力差,网络恢复时间在秒级,不支持50ms保护,不适合规模应用与组网。 Spanning Tree Protocol (STP) 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 (RSTP) Recover time: STP-30s; RSTP-1~3s 传统以太网技术 无法实现电信级OAM和保护倒换。 无法实现时钟的同步传送。 难以提供多业务的接口,尤其是TDM接口 如果要实现保护,要启用STP协议,这需要时间 以太环网 可支持单环、多环拓扑. 标准化程度较差, 存在EAPS、ZESR等多种技术的竞争。 无连接特性,限制网络的可扩展性。 不适合建设电信级的分组承载网。 Ethernet switches has been used for a lot for enterprise networks 传统地,采用基于STP (Spanning Tree )技术来防止环路,但 STP 的链路故障恢复相对比较慢。这样对于一些时间要求比较严格的 应用可能会产生问题,如语音和视频流量,较慢的链路恢复速度会对业务产品明显的影响。 STP 的恢复时间可能长达 30 秒,而快一些的 RSTP 也至少需要 1-3 秒 难以提供多业务接口,尤其是TDM接口,即2M接口 以太网在电信级保护、多业务承载、OAM、网络管理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缺陷,无法满足电信级网络管理的要求。 6

7 IP/MPLS在电信级保护、OAM、网络扩展性、成本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缺陷,无法应用在网络的接入和汇聚层。
IP/MPLS承载IP化业务的适应性分析 缺乏电信级OAM功能 :IP/MPLS的OAM功能比较简单,只定义了一些简单的故障管理功能,如MPLS Ping/Traceroute/CC/FFD/ FDI/BDI,不能满足电信级的要求 缺乏电信级保护:虽然IP/MPLS只从信令协议的角度定义了TE FRR的恢复方式,但是为了维持路由协议的正确运行,需要在网络和设备内部运行大量的三层协议,导致带宽利用率降低,设备复杂性提高。 缺乏良好的网络可扩展性:IP/MPLS复杂的信令协议限制了网络可扩展性,不太适应大规模的网络。 设备复杂度高、成本高 IP核心骨干网 SR SR CORE Metro Routers BTS 缺乏电信级OAM功能 :IP/MPLS的OAM功能比较简单,只定义了一些简单的故障管理功能,如MPLS Ping/Traceroute/CC/FFD/ FDI/BDI,不能满足电信级的要求 缺乏电信级保护倒换:IP/MPLS只从信令协议的角度定义了TE FRR的保护方式,主要是针对链路和节点进行保护,没有针对网络组网的保护方式。 缺乏良好的网络可扩展性:IP/MPLS复杂的信令协议限制了网络可扩展性,不太适应大规模的网络。 设备复杂度高、成本高 NodeB NodeB Broadband business IP/MPLS在电信级保护、OAM、网络扩展性、成本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缺陷,无法应用在网络的接入和汇聚层。

8 MSTP出现最初就是为了解决IP业务在传送网的承载问题,遗憾的是这种改进不彻底,采用刚性管道承载分组业务,汇聚比受限,统计复用效率不高。
Internet VoIP PSTN voice data video 完善的 网络保护 多业务 承载能力 刚性管道 一定的带宽统计复用能力 物理隔离 安全性高 It is not efficient to transport flexible Ethernet services using static VCG circuits. When ratio of average rate to peak rate is 10-20%,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bandwidth statistically multiplexing and high bandwidth utilization rate. needs complex hardware support and results in higher CAPEX. 带宽统计复用:在RPR里面才有此功能 最大的汇聚比是1:48,但是又很多限制 刚性管道是最大的问题 MSTP出现最初就是为了解决IP业务在传送网的承载问题,遗憾的是这种改进不彻底,采用刚性管道承载分组业务,汇聚比受限,统计复用效率不高。

9 PTN发展背景 解决之道?PTN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MSTP)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电信级分组业务的传送功能,体现了光传送网向支持分组传送的演进趋势。但MSTP仍然是以TDM作为内核,比较适合分组业务为辅的场合,其封装、映射处理代价较大,带宽共享能力局限于单板,难以满足以分组业务为主的应用需求 4:PTN:综合MSTP(传送特性)、交换机、路由器(分组特性:VPN/QOS/柔性管道)的优点 纯分组,采用统计复用:与QOS相关(不同业务服务质量,对延时、抖动要求不同) 因为在全峰值时易丢包,此时就需要将业务根据优先级对业务质量识别:可用端口、MAC、IP等映射优先级 类SDH 的OAM功能:层次化、分层定位,并且基于硬件检测,速度快:检测时间3.3MS,3个周期不行就倒换

10 新技术:PTN--为IP化业务统一承载而来
PTN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是一种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承载电信 级以太网业务为主,兼容TDM、ATM和FC等业务的综合传送技术。 PTN 技术基于分组的架构,继承了MSTP的理念, 融合了Ethernet和MPLS的优点,是下一代分组承载的技术。 PTN技术的特征: 面向连接,统计复用 可扩展性,可生存性 电信级OAM&保护 多业务的支持能力 采用G.8261和1588协议,支持分组的频率同步和相位同步 ACL:访问控制列表 4:PTN:综合MSTP(传送特性)、交换机、路由器(分组特性:VPN/QOS/柔性管道)的优点 纯分组,采用统计复用:无业务时释放带宽,与QOS相关(不同业务服务质量,对延时、抖动要求不同) 因为在全峰值时易丢包,此时就需要将业务根据优先级对业务质量识别:可用端口、MAC、IP等映射优先级 类SDH 的OAM功能:层次化、分层定位,并且基于硬件检测,速度快:检测时间3.3MS,3个周期不行就倒换

11 选择PTN作为高价值分组化业务承载技术的原因
多业务统一承载 高精度 同步定时 QoS PTN承载网 统计复用传输带宽优化 保护/OAM 分组时钟 多业务统一承载 分组业务的分组传送 平滑演进保护投资 电信级 网络管理 层次化管理维护 层次化服务质量 端到端网络管理 统一维护 Capital expenditures CAPEX  资本支出,基本建设费用 Operating Expense 运营成本 低TCO 降低CAPEX 降低OPEX

12 TDM业务数量减少,PTN规模应用,MSTP与PTN局部混合组网
TDM业务数量减少,MSTP减少扩容。PTN规模部署,承载移动、大客户及部分数据宽带业务; PTN与局部MSTP接入层存在少量对接场景,可通过LAG保护或MSP保护实现对接业务通道的保护。 MSTP网络与PTN网络统一管理,实时监控。 RNC BSC SR GPS替代 PTN 10GE 局部互通 FE/GE STM-N PTN GE PTN GE PTN与MSTP对接:目前只有GE FE 通道化的STM-1---POS接口 MSTP Node B Node B 大客户 BTS Node B BTS 大客户 BTS 大客户 Node B

13 业务全面IP化,PTN+OTN构建统一承载网,网络扁平化、智能化
实现2G、3G、LTE、 大客户、家庭用户、WLAN、Triple-Play的统一承载。 业务IP化,承载网络扁平化。PTN+OTN在接入汇聚层面实现统一承载,其中PTN为基于标准化协议的广义分组传送网 接入层业务分离:在业务处理终端处根据业务应用本身的不同需要进行分类,如可以划分为:语音VLAN、视频VLAN、数据VLAN等,实现不同业务的逻辑分离 网络边缘:具备业务感知和控制能力 MSC/TMSC SGSN/GGSN SR RNC 业务应用 与控制 IP over OTN/WDM PTN +OTN 承载 OTN-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用户业务 e-NB 3 Play 家庭应用 3G 大客户 3G

14 PTN的商用应该在09年下半年,中移集团的PTN商用验证后规模商用
3G发展过程中数据业务带宽需求 高效数据处理能力、区分服务能力要求 数据业务 业界技术选择发展方向 MPLS-TP协议标准状态 标准稳定 先小规模现网验证,再商用 集团将推进PTN规范及实验 产品商用 Qos、OAM、保护策略、时间源部署策略 大规模网络规划设计 经验积累 目前处于产品商用时期 国外商用:巴西 黑山 新加坡 国内商用:湖北 江苏 贵州 西藏 还有一些实验局 运维准备 各地PTN实验局运行维护经验 运维人员储备及复杂网络管理 PTN的商用应该在09年下半年,中移集团的PTN商用验证后规模商用

15 纲要 PTN发展背景 PTN技术特点 中兴PTN产品架构及设计理念 PTN组网应用 PTN建网思路

16 PTN分组传送特点 分组传送网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强调分组传送,传统传送网IP化,面向连接的多业务传送
提供QoS保证 可靠性 电信级的维护管理 可扩展性 安全性 标准化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MSTP)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电信级分组业务的传送功能,体现了光传送网向支持分组传送的演进趋势。但MSTP仍然是以TDM作为内核,比较适合分组业务为辅的场合,其封装、映射处理代价较大,带宽共享能力局限于单板,难以满足以分组业务为主的应用需求

17 多业务统一承载 PTN TDM/ATM/Ethernet TDM/ATM/Ethernet PE2 PE1 CE CE Iub TDM E1 IMA E1 Ethernet Iub IP TDM E1 ATM STM-1 Ethernet IMA E1 ATM AAL2/5 Iub Abis AAL2/5 802.1Q TDM ATM ETH STM1 ATM AAL2/5 Iub ETH 802.1Q IP Iub ETH 802.1Q IP Iub E1 TDM Abis PWE3 PWE3 PWE3 TDM E1 Abis Tunnel Tunnel Tunnel PHY PHY PHY TDM to PWE3:支持透传模式和净荷提取模式。在透传模式下,不感知TDM业务结构,将TDM业务视作速率恒定的比特流,以字节为单位进行TDM业务的透传;对于净荷提取模式感知TDM业务的帧结构/定帧方式/时隙信息等,将TDM净荷取出后再顺序装入分组报文净荷传送 ATM to PWE3:支持单/多信元封装,多信元封装会增加网络时延,需要结合网络环境和业务要求综合考虑。 Ethernet to PWE3:支持无控制字的方式和有控制字的传送方式

18 提供端到端的区分服务 网络入口:识别用户业务,进行接入控制,将业务的优先级映射到隧道的优先级;
EF AF BE P P RNC PE PE QoS机制涉及: (数据面)缓存区管理、拥塞避免、分组标记、排队与调度、流量整形、流量监控、流量分类; (控制面)接纳控制、QoS路由、资源预留; PE可以支持如下附加的Qos功能: 每个PW端业务(PWES)的一个COS映射到PSN上的单条COS PW。 每个PW端业务的多个COS映射到PSN上具有多个COS的单条PW。 每个PW端业务的多个COS映射到PSN上的多条PW。 BSC 网络入口:识别用户业务,进行接入控制,将业务的优先级映射到隧道的优先级; 转发节点:根据隧道优先级进行调度,采用PQ、PQ+DRR,PQ+WFQ等方式进行; 网络出口:弹出隧道层标签,还原业务自身携带的QOS信息;

19 丰富的OAM和完善的保护机制 具有SDH Like OAM,包含告警、性能、配置管理功能,端到端的网络监控 具有SDH like保护特性
故障检测:连接丢失(CC)、服务层失效(AIS)、远端缺陷指示(RDI)、前向缺陷指示(FDI)等; 性能检测:丢包率(LM)、时延、时延抖动(DM); 维护功能:环回(LBK) 具有SDH like保护特性 Wrapping环网保护、Steering环网保护; 线性1+1单向、1:1双向; 根据隧道类型选择不同的保护策略 支持层次化嵌套保护 加载控制平面实现复杂组网下业务的保护和恢复; MGW IP OVER OTN RNC/MGW Aggregation 隧道 OAM 伪线 OAM Access 链路 OAM 层次化OAM和保护

20 完善时钟同步解决方案 Ethernet同步网 时钟处理 SDH同步网
RNC Ethernet同步网 时钟处理 以太网时钟 SDH时钟 NodeB SDH同步网 支持Ethernet同步网和SDH同步网之间的时钟同步功能,解决复杂组网下的时钟传送问题。

21 MSTP vs PTN MSTP PTN 网络TCO 面向连接特性 OAM&PS能力 多业务承载能力 E2E管理能力 同步定时能力
基于SDH体系,采用刚性管道,不具备分组的弹性和扩展性,带宽浪费严重 未来兼容MSTP/WDM/OTH主要部件,充分适应城域组网需求,适应网络演进需求,充分保护原有投资。网络TCO低 面向连接特性 基于传统SDH的面向连接特性 SDH-LIKE面向连接的特性 OAM&PS能力 基于传统SDH的OAM&PS,满足电信级运营的要求 SDH-LIKE的OAM&PS,满足电信级运营的要求 多业务承载能力 1、采用TDM结构承载分组业务,不能很好适应分组业务的特性,多次封装后降低了效率 2、受SDH架构限制,难以扩展,不符合网络分组化融合的趋势 — 通过PWE3机制支持现有以及未来的分组业务,兼容传统的TDM、ATM、FR等业务 2、分组架构满足未来网络演进、业务扩展的需求 E2E管理能力 基于传统SDH的E2E管理 基于面向连接特性提供E2E的业务/通道监控管理 同步定时能力 不支持时间同步,不能在分组网络上为各种移动制式提供可靠的频率和时间同步信息 时钟/时间同步,可以在分组网络上为各种移动制式提供可靠的频率和时间同步信息 TCO: total cost of ownership

22 以太网 vs PTN Ethernet Switch PTN 网络TCO 面向连接特性 OAM&PS能力 多业务承载能力 E2E管理能力
SDH-LIKE设计思想,组网灵活,充分适应城域组网需求,适应网络演进需求,充分保护原有投资。网络TCO低 面向连接特性 无连接的特性 SDH-LIKE面向连接的特性 OAM&PS能力 1、尽力而为的数据网络,OAM非常欠缺 2、要依靠STP/RSTP,不适合节点数众多的城域网络,倒换时间很长,从几秒到几十秒不等,不能满足电信级<50ms的要求 1、E2E、分层、分域和可靠的OAM&PS功能 2、为链形/环形/MESH等各种网络提供最佳保护方式,硬件方式实现的快速保护倒换,满足电信级<50ms的要求 多业务承载能力 1、无法兼容原有传统业务 2、无法满足业务差异化QoS的需求 1、通过PWE3机制支持现有以及未来的分组业务,兼容传统的TDM、ATM、FR等业务 2、智能感知业务,差异化QoS的服务 E2E管理能力 无法提供E2E的管理 基于面向连接特性提供E2E的业务/通道监控管理 同步定时能力 不支持时钟/时间同步,不能在分组网络上为各种移动制式提供可靠的频率和时间同步信息 支持时钟/时间同步,可以在分组网络上为各种移动制式提供可靠的频率和时间同步信息

23 IP/MPLS vs PTN IP/MPLS PTN 网络TCO 面向连接特性 OAM&PS能力 多业务承载能力 E2E管理能力
基于IP/MPLS技术架构,协议处理复杂,设备功耗大,价格昂贵。 网络TCO很高 既可全网部署,用可作为网关接入分组网络,组网灵活,适应网络演进需求,充分保护原有投资。网络TCO低 面向连接特性 基于IP/MPLS技术架构,继承了过多IP无连接的特性 SDH-LIKE面向连接的特性 OAM&PS能力 1、OAM主要基于MPLS OAM,在故障管理、性能监视等方面与传统传输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不如PTN定义的功能强大 2、主要依靠RR/FRR,需要软件控制重新路由,倒换时间偏长,很难达到电信级的<50ms要求。 1、基于硬件机制实现层次化的OAM,不仅解决了传统软件OAM因网络扩展性带来的可靠性下降问题,而且提供了延时和丢包率性能在线检测 2、保护功能完善,支持面向连接的线形/环网/MESH保护,优化了保护的性能。满足电信级<50ms的要求 多业务承载能力 通过PWE3机制支持现有分组业务,兼容传统的TDM、ATM、FR等业务 通过PWE3机制支持现有以及未来的分组业务,兼容传统的TDM、ATM、FR等业务 E2E管理能力 不能很好的提供E2E的管理 基于面向连接特性提供E2E的业务/通道监控管理 同步定时能力 不支持时间同步,不能在分组网络上为各种移动制式提供可靠的频率和时间同步信息 支持时钟/时间同步,可以在分组网络上为各种移动制式提供可靠的频率和时间同步信息

24 纲要 PTN发展背景 PTN技术特点 中兴PTN产品架构及设计理念 PTN组网应用 PTN建网思路

25 中兴PTN 产品架构 数据、控制、管理三个平面相互独立设计 包交换核心,多业务承载 时钟/时间同步支持,满足各种应用环境中时钟/时间要求
管理平面 控制平面 E1/STM-N 数据平面 TDM PWE3 Packets 交换核心 E1/STM-N IMA E1/ATM STM-N ATM PWE3 GE/10GE FE/GE/10GE ETH PWE3 STM-N现在只能做到STM-1 ATM STM-N现在也只能做到IMA STM-1 控制平面引入GMPLS技术,一种ASON技术 管理平面:T3网管 时钟/时间同步 (以太网时钟同步、1588时间同步) 数据、控制、管理三个平面相互独立设计 包交换核心,多业务承载 时钟/时间同步支持,满足各种应用环境中时钟/时间要求

26 ZTE PTN 系列产品族 接入层 汇聚层 核心层
ZXCTN 6100 ZXCTN 6200 ZXCTN 6300 ZXCTN 9004 ZXCTN 9008 CTN6100 CTN6200 CTN6300 CTN9004 CTN9008 交换容量 6G/10G 88G 176G 800G 1.6T 高度 1U 3U 8U 9U 20U 业务槽位 2 4 10 16/8/4 32/16/8 6100: 单向容量(传输惯用)3G 双向容量(数据惯用)6G 6200: 单向容量 44G 6300:单向容量 88G ZXCTN 6100为业界可商用的最紧凑的接入层PTN产品,仅1U高,适用于基站接入场景; ZXCTN 6200为业界最紧凑的10GE PTN设备,3U高,既可作为小规模网络中的汇聚边缘设备,也可在大规模网络或全业务场景中作为高端接入层设备,满足发达地区对10G接入环的需求。 ZXCTN 9008为业界交换容量最大的PTN设备,交换容量达到双向1.6T,全面满足全业务落地需求

27 领先的产品理念,全面支撑绿色运营 Key Technology 绿色芯片、APC、紧凑型设计 Benefits
响应节能减排要求,设备功耗同级别产品为业务同级别产品1/3 紧凑型设计,占少机房占用空间,灵活适应基站接入环境 绿色芯片、绿色工艺、绿色供应商认证,打造PTN绿色产品全流程

28 打造绿色网络—节能:业界最低功耗 700W 200W 90W 30W 业界同级别产品 PTN产品 功耗为业界同级别产品1/3 接入层设备
汇聚层设备 低功耗自研绿色芯片,支持芯片休眠/待机模式 集中交换,新工艺、节能设计,降低设备内无用功耗 自动功率控制(APC),风扇无级变速设计 功耗智能动态调整系统

29 打造绿色网络—瘦身 价值体现 大容量,高集成度芯片 紧凑型设计 设备融合、减少部署 缩小机柜空间 减少机房占地 业界领先的基站接入方案
3G 价值体现 高度:1U 功耗:< 30W PTN 6000系列作为用户的接入层面,充分考虑部署,设备的摆放,安装, 耗能等因素,体积小巧,设备轻便,灵巧的单板子卡,小于300mm深的设计,可轻松容身与小型室外机规和相应的室内机规,真正的绿色产品,绿色运维的设计。 PTN 9000系列采用APC自动功率控制,CAN总线全程整机智能监控,功耗智能动态调整系统,支持风扇可调无级变速,端口级功耗自动调整,实现了每端口功耗的业内最高节能水平。结合体积小、重量轻和容量大等优点,能够帮助运营商有效地节省能源,降低部署环境要求。 设备融合:指的是PTN可以作为汇聚交换机,PTN,部分路由功能,减少设备的部署 缩小机柜空间 减少机房占地

30 丰富的人性化设计,提供精细管理与便捷运维
Key Technology SDH-like层次化OAM、 T-MPLS路径&环网保护、 图形化智能网管... Benefits 强大的层次化的OAM,基于硬件机制分层监控和管理 多重网络保护、可靠性达到电信级99.999% 图形化用户界面,提供面向业务的简易配置与管理 智能网络运行监控系统,全面反映网络运行每个细节

31 端到端层次化OAM 基于硬件处理的OAM功能 实现分层的网络故障自动检测,保护倒换,性能监控,故障定位,信号的完整性等功能
NodeB BSC/RNC MSC/MGW BTS SR/BRAS IEEE 802.1ag service Layer OAM IEEE 802.3ah Access Link OAM Access Link OAM PW ITU G.8114/Y.1373 LSP Section 物理层:光纤,TMS 隧道层:TMP 伪线层:TMC 业务层:比较少,但是有 基于硬件处理的OAM功能 实现分层的网络故障自动检测,保护倒换,性能监控,故障定位,信号的完整性等功能 业务的端到端管理,和级联监控支持连续和按需的OAM

32 智能感知业务 PTN 业务感知有助于根据不同的业务优先级采用合适的调度方式
6100/6200 6300 PTN BSC/RNC NodeB BTS SR/BRAS MSC/MGW 业务感知有助于根据不同的业务优先级采用合适的调度方式 对于ATM业务,业务感知基于信元VPI / VCI标识映射到不同伪线处理,优先级(含丢弃优先级)可以映射到伪线的EXP字段 对于以太网业务,业务感知可基于外层VLAN ID或IP DSCP 对时延敏感性较高的TDM E1实时业务按固定速率的快速转发处理 EF AF BE 1 Traffic : DSCP >55 2 Traffic : VCI=20,30 3 Traffic : VLAN=20,30 DSCP>55 VCI=20,30, AF VLAN=20,30 (Expedited Forward) QoS机制涉及: (数据面)缓存区管理、拥塞避免、分组标记、排队与调度、流量整形、流量监控、流量分类; (控制面)接纳控制、QoS路由、资源预留; 可根据DSCP/TOS/VLAN/802.1p等多种方式识别业务类型和优先级 (Assured Forward) (Best Effort)

33 端到端QoS设计 EF AF BE NodeB BSC/RNC PTN MSC/MGW BTS 6100/6200 6300 SR/BRAS 核心网一般需要考虑QOS,但局域网一般不考虑 QoS机制涉及: (数据面)缓存区管理、拥塞避免、分组标记、排队与调度、流量整形、流量监控、流量分类; (控制面)接纳控制、QoS路由、资源预留; 网络入口:在用户侧通过H-QOS提供精细的差异化服务质量,识别用户业务,进行接入控制;在网络侧将业务的优先级映射到隧道的优先级 转发节点:根据隧道优先级进行调度,采用PQ、PQ+WFQ等方式进行; 网络出口:弹出隧道层标签,还原业务自身携带的QOS信息;

34 全程电信级保护机制 NNI保护功能: 设备级保护功能: 1+1LSP保护 UNI侧保护功能: 提供时钟、交换、控制处理 1:1LSP保护
NodeB BSC/RNC MSC/MGW BTS SR/BRAS NNI保护功能: 1+1LSP保护 1:1LSP保护 1+1SNCP保护 1:1SNCP保护 面向连接的环网保护 设备级保护功能: 提供时钟、交换、控制处理 单板1+1热备份; 提供电源、风扇处理单板 1+1热备份 TPS保护 UNI侧保护功能: 链路聚合(LAG) IMA保护

35 统一的网络管理 OSS 标准北向接口 NetNumen T32 NetNumen T31 NetNumen T31 NetNumen T31
WDM MSTP PTN MSTP PTN MSTP PTN 采用中兴统一网管平台NetNumen T3,实现PTN、SDH/MSTP、WDM、OTN统一管理 提供端到端的路径创建和管理功能,提供强大的QOS、OAM管理功能,实时告警和性能监控功能 符合传统传送网要求的网元管理和友好界面,易于操作和维护,使分组网络首次具备了可管理,易维护的属性。

36 友好界面,类SDH用户体验

37 高精度时间同步网络,实现GPS替代 Key Technology 同步以太网G.8261 & IEEE 1588v2 Benefits
业界领先的定时处理能力,满足TD基站高精度同步需求 精度高、定时快,为时间网络的安全提供高度保障 同步以太网是一种采用以太网链路码流恢复时钟的技术, 简称SyncE。以太网物理层编码采用4B/5B(FE)和8B/10B(GE)技术,平均每4 个bit 就要插入一个附加比特,这样在其所传输的数据码流中不会出现连续4 个1 或者4 个0,可有效地包含时钟信息。在以太网源端接口上使用高精度的时钟发送数据,在接收端恢复并提取这个时钟,可以保持高精度的时钟性能。 过程:在上图中发送侧设备(节点A) 将高精度时钟注入以太网的物理层芯片(PHY)---编码:网卡,PHY 芯片用这个高精度的时钟将数据发送出去。接收侧的设备(B节点)的PHY 芯片可以从数据码流中提取这个时钟,在这个过程中时钟的精度不会有损失,可以与源端保证精确的时钟同步。同步以太网传递时钟的机制与SDH网络基本相似,从以太网物理链路恢复时钟,因此从恢复的时钟质量不受链路业务流量影响,可提供与SDH/SONET网络相同的时钟树部署和时钟质量,完全满足G.823规定的TIMING接口指标。 以太网SSM帧格式 同步以太网中专门定义了一种传递时钟同步质量等级的帧ESMC(Ethernet Synchronization Messaging Channel) 2Mbit/s(2.048Mbit/s)和2MHz有什么区别? 2Mbit/s是数字信号,方波; 2MHz是模拟信号,正弦波。 系统时钟2.048M, 19.44M, 25M, 125M分别有什么作用? 2.048M,给2M外时钟用(只支持2Mbit/s,不支持2MHz) 19.44M,给TDM E1和IMA E1用 25M,给主板的8个FE口和两块FE子板的8个FE口使用 125M,给主板的2个GE口使用 目前6100支持: 同步时钟源数量:6100设备可以支持的系统时钟源最多12路,1路内时钟、SMB板2个GE端口、前2个FE端口、1个BITS端口、两个插板槽位各2个时钟源输入(E1/FE*4/ Ch. STM-1子板的前两路)、1个GPS输入源( 目前只支持1pps信号,尚不支持时钟信号输入)、1路IEEE 1588时钟源(目前实现方案正在研究中)

38 移动网络同步需求分析 频率和时间同步是移动长期的基本需求,无论是否IP化都需要。
目前时间同步的主要应用为通话计费、网间结算和网管告警。通讯网络对时钟频率最苛刻的需求体现在无线应用上,不同基站之间的频率必须同步在一定精度之内,否则基站切换时会出现掉线。与前面提到的固网TDM应用不同的是,这里的时钟是指无线的射频时钟。在这个应用场景下,对时钟频率的需求要高于前者。 目前的无线技术存在多种制式,不同制式下对时钟的承载有不同的需求。 总的来看,以GSM/WCDMA为代表的欧洲标准采用的是异步基站技术,此时只需要做频率同步,精度要求0.05ppm(或者50ppb) 而以CDMA/TD-SCDMA/WiMax/LTE的同步基站技术,需要做时钟的相位同步(也叫时间同步)。 由于现有传送网只提供频率同步功能,现有的时间同步网精度不满足无线技术的要求,因此当前已部署的网络通常采用GPS解决时间同步,GPS也能同时解决时钟的频率同步,但采用GPS方案在工程上对卫星天线的安装环境要求较高,同时使用GPS卫星存在安全隐患, 理想的办法是传送网络可以提供时间同步功能,基站从传送网接收时间信息从而实现空口之间的同步要求。 当前传送网主要使用SDH/MSTP,但随着业务IP化的发展,基于TDM交换内核的SDH/MSTP逐渐不适应分组业务的承载,相反,基于分组交换的PTN则可以很好的满足分组业务的承载,同时实现精确时间同步技术的IEEE1588V2协议天生基于分组网络, 因此可以采用支持1588技术的PTN实现传送网的时间同步,向基站提供时间同步信息。 频率和时间同步是移动长期的基本需求,无论是否IP化都需要。

39 目前TD的GPS存在的问题及时间同步解决方案
GPS通过提供1PPS信号保证TD网络中所有基站间的空口同步,任意两个基站之间的帧头偏差不大于±1.5us。 TD基站本地时钟同步到GPS提供的1PPS信号保证基站时钟频率的长期稳定性。 GPS天线安装需要满足120°的净空要求, 工程安装有难度。 GPS的安全性问题。 Transport Network RNC NodeB 承载网的精确时钟传送:基于统一的时间源(如GPS或北斗),将时间信息通过承载网络传递给各基站

40 Clock Synchronization Path
中兴独特的时间同步以太网方案 NodeB Transport Network Clock Synchronization Path PTN / 北斗 卫星接收机 硬件实现1588协议中精确时戳的插入和提取,有效提高 时间同步精度; 1588协议可以灵活部署 独立使用 可以穿越普通不支持1588协议的二、三层设备; 结合同步以太网使用 在物理层频率同步基础上使用1588,可以加快协议收敛时间;可以减少1588协议报文频度,减少带宽需求,每秒1个报文即可保证时间精度; 丰富的时间同步接口,满足网络长期演进的需求 带外 1PPS+TOD接口----基站无需支持1588V2协议,满足当前TD基站的需求; 带内以太网接口 满足后续TD基站的需求;

41 卓越性能,实现与TD基站完美对接 Key Technology IEEE 1588、LAG保护对接、 KPI指标、稳定性...
Benefits 实现业务、时钟、保护方式的完美对接 性能优越,长期稳定性高

42 IEEE 1588和LAG保护完美对接 / 北斗 同步路径 IEEE 1588对接 卫星接收机 PTN 中兴TD RNC 802.3AD LAG对接 中兴TD基站 中兴PTN传送网 中兴PTN和TD的RNC之间采用LAG保护,通过链路聚合技术,提供1+1和1:1实时动态保护,保证链路的可靠性。 在中移集团组织的PTN现网验证测试中,中兴PTN和中兴TD完成LAG保护功能测试。现网情况是PTN设备与RNC之间通过WDM网络连接,这种架构非常典型,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中兴的PTN设备和TD基站采用了相同1588V2设计模块,同步接口、1588报文封装形式以及发送频率等都严格一致,保证了互通性。 在中移深圳PTN商用试点测试中,中兴是唯一部署时间同步功能的厂家,成功实现了中兴PTN 与中兴TD基站之间的1588V2对接。 我们1588实现时间同步的特点是在基于同步以太网基础上实现的,在物理层频率同步的基础上时间源和宿的时间计数器已没有太大偏差,不需要频繁同步时间也可以获得较高精度,这样可以减少1588报文的发送频率,有的竞争对手完全是基于1588报文来实现,为了达到相应的时间精度,需细叩?588报文发送频率,这些报文会占用业务带宽、增加设备系统资源的消耗。

43 PTN和中兴TD对接性能卓越 根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总体安排,依据《TD-SCDMA Iub口IP化试点测试规范》,于2009年5月13日—2009年6月15日在广东深圳,中兴PTN配合中兴TD完成了TDSCDMA Iub口IP化试点测试工作 作为对比,进行了Iub口ATM和IP两种方式的对比测试,TD Iub口ATM方式承载在华为MSTP网络中,Iub口IP方式承载在中兴PTN网络中 经过七天的稳定性测试表明,Iub口IP化后无线环境稳定无异常告警,满足移动相关测试规范要求。 从性能测试、传输质量测试数据分析,Iub口从目前的MSTP-ATM切换到PTN-IP以后网络KPI指标、传输质量都未下降,某些方面还优于MSTP-ATM,满足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相关无线业务要求

44 纲要 PTN发展背景 PTN技术特点 中兴PTN产品架构及设计理念 PTN组网应用 PTN建网思路

45 移动Backhaul网络的典型应用 核心层 汇聚层 接入层 6300 6300 6300 6300 6100 6100 6100 6100
RNC BSC 6300 6300 汇聚层 10GE 6300 6300 6100 接入层 6100 GE GE 6100 6100 6100 6100

46 典型的业务形式一 从基站传入的TDM E1业务,在经过PTN网络后,通过汇聚设备的Ch.STM-1接口落地。 6300 6300 6300
BSC RNC Ch.STM-1 6300 6300 10GE 6300 6300 6100 6100 GE GE 6100 6100 6100 E1 6100 从基站传入的TDM E1业务,在经过PTN网络后,通过汇聚设备的Ch.STM-1接口落地。

47 典型的业务形式二 从基站传入的IMA E1业务,在经过PTN网络后,通过汇聚设备的ATM STM-1接口落地。 6300 6300 6300
BSC RNC ATM STM-1 6300 6300 10GE 6300 6300 6100 6100 GE GE 6100 6100 6100 IMA E1 6100 从基站传入的IMA E1业务,在经过PTN网络后,通过汇聚设备的ATM STM-1接口落地。

48 典型的业务形式三 从基站传入的FE业务,在经过PTN网络后,通过汇聚设备的GE/FE接口落地。提供标准的E-Line业务 6300 6300
BSC RNC GE/FE 6300 6300 10GE 6300 6300 6100 6100 GE GE 6100 6100 6100 FE 6100 从基站传入的FE业务,在经过PTN网络后,通过汇聚设备的GE/FE接口落地。提供标准的E-Line业务

49 典型的业务形式四 通过节点间的隧道建立连接,提供E-Lan业务实例 6300 6300 6300 6300 6100 6100 6100
BSC RNC 6300 6300 10GE 6300 6300 6100 6100 GE GE 6100 6100 6100 FE FE FE 6100 通过节点间的隧道建立连接,提供E-Lan业务实例

50 典型的业务形式五 通过节点间的隧道建立连接,提供E-Tree业务实例 6300 6300 6300 6300 6100 6100 6100
BSC RNC 6300 6300 10GE 6300 6300 6100 6100 GE GE 6100 6100 6100 FE FE FE 6100 通过节点间的隧道建立连接,提供E-Tree业务实例

51 中兴产品领先中国移动PTN测试

52 纲要 PTN发展背景 PTN技术特点 中兴PTN产品架构及设计理念 PTN组网应用 PTN建网思路

53 移动2G/3G Backhaul的传送网建网思路
设备容量 接入层2-10G、汇聚层20-40G、汇聚核心节点60-320G 网络结构 采用分层网络结构,分别为接入层、汇聚层、核心汇聚层 承载业务 PTN网络以承载分组业务为主,兼顾TDM业务为辅的移动基站业务 同步策略 传送网时间同步功能用于实现TD基站的GPS替代 QOS部署 区分服务,带宽预留 网络保护 PTN网络需要提供完善的网络保护能力,优先选择SNCP和环网Wrapping保护。 PTN与RNC之间采用链路聚合(LAG)保护

54 PTN建网思路:阶段一(3G推进期) 随着基站IP化的推进和业务带宽的增加,在热点地区(CBD集中地区、密集的高尚社区等)进行PTN端到端组网。 新增3G业务及大客户承载在新建的PTN网络上,并逐渐将在MSTP网络上承载的3G业务和专线业务割接到PTN网络上。 随着3G业务IP化和带宽增长从热点地区向一般边缘地区扩散,配套的PTN网络不断扩张并逐步完成广覆盖和深覆盖,形成事实上的PTN承载平面。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并不是一上来就新建一个完全独立的PTN平面。 MSTP网络与PTN网络并存,MSTP网络主要承载传统2G业务 GPS替代现网验证 3G BSC RNC BTS MSTP 2.5G 622M PTN 10GE GE 接入层 汇聚层 大客户 业务互通 统一网管

55 PTN建网思路:阶段二(3G成熟期) 由于节点数量相对较少,汇聚层PTN网络必然首先满足统一承载要求,并与OTN网络配合实现汇聚层统一承载,这必然促使PTN首先在汇聚层替换MSTP。 随着2G基站的逐步IP化和传统语音业务的萎缩,在条件成熟地区将原本接入MSTP网络的业务割接到PTN网络上来承载。汇聚MSTP被PTN替代后,接入层MSTP网络与汇聚层PTN网络组网实现业务传送 通过PTN网络实现GPS替代 RNC BSC 基于PTN网络的GPS时间同步替代 汇聚层 PTN +OTN 统一网管 FE/GE STM-16/4/1 PTN GE 接入层 MSTP 622M 3G BTS 3G 3G 3G BTS 3G BTS BTS BTS 大客户

56 PTN建网思路:阶段三(未来演进) 传统2G业务萎缩并逐渐退出,网络业务全面分组化,接入层PTN完成对MSTP的事实替代
控制层协议引入进一步增强了网络扩展性,网络组网趋于扁平化、MESH化、网络智能化 QOS控制不断精细化。为实现最优的网络投资回报比,在接入层形成高价值业务承载平面和公众业务承载平面(基于物理或逻辑划分)。 满足LTE和新型IP新业务承载要求 业务应用 与控制 MSC/TMSC SGSN/GGSN SR RNC 高价值业务承载平面 公众业务承载平面 承载 PTN +OTN e-NB 3 Play 用户业务 家庭应用 3G 大客户 3G

57


Download ppt "PTN 概述."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