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东海之大乐 —《庄子》
2
请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1、涘sì 9 、跗fū 2、闾lǚ 10、虷蟹hán 3、罍lěi 11、絷zhí 4、稊tí 12、適tì
5、汒máng 、商蚷jù 6、喙huì 、跐cǐ 7、甃 zhòu 、奭shì 8、呿 qū 、潦lào
3
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 shào 吾常闻少仲尼之闻 yù 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 tài 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xìan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十年水潦,而水弗为加益 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 shào yù tài xìan wèi
4
古今异义: 古义,特指黄河。 百川灌河 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 水道,泛指河流。 古义:脸朝东。 东面而视 今义:方位词,东面。 始旋其面目
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 水道,泛指河流。 古义:脸朝东。 今义:方位词,东面。 古义,脸,面部。 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百川灌河 东面而视 始旋其面目
5
至于北海见笑 大方之家 子之难穷也 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北海:古义,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
今义,常指我国一部分海域。 大方: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穷:古义,尽;今义,贫穷。
6
拘于虚也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且夫擅一壑只水 虚:同“墟”,处所,所居之地 多:赞许,称赞,推崇 擅:占有,据有
7
词类活用: 1、秋水时至 2、顺流而东行 3、东面而视 4、我常闻少仲尼之闻 5、而轻伯夷之义者 (名词用作状语,“按季节”)
(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方位名词用作状语。“面向东面”) (形容词的意动用 法,“以之为少”—“小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轻”—把…看轻—“轻视”) 1、秋水时至 2、顺流而东行 3、东面而视 4、我常闻少仲尼之闻 5、而轻伯夷之义者
8
固定句式 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 就……” )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 就……” )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 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者,……也,表判断) 4、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以……为……,是古汉语常见的固定格式,可译为“认为……是” )
9
虚词 之: 于: 吾长见笑于大方家。 被 野语有之曰 。 说法,代词 拘于虚也。 被 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标志 今尔出于崖涘。 从
吾长见笑于大方家。 被 拘于虚也。 被 今尔出于崖涘。 从 莫大于海。比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在 之: 野语有之曰 。 我之谓也。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说法,代词 宾语前置标志 取消句子独立性 “的” 助词
10
特殊句式 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又奚以自多 莫吾能若也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被动句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11
第一段作者写得很有层次,请将这一段划分层次,体会庄子行文清晰的思路。
第一层:从“秋水时至”至“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黄河的壮阔。 第二层:从“顺流而东行”至“不见水端”:大海的宽广。 第三层:从“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至段末:河伯的顿悟。 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自知之明
12
讲解第二节
13
河伯和海神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河伯:知错能改,善于纠正自身不足的人。 海神若:谦虚不自满的人。
14
海神若的话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满,而是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去认识未知的领域,去见识未知的世界,这样才能够达到人生新的境界,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15
结合我们的学习生活,谈谈对寓言故事的理解
第一、学习上不断探索,寻求新的知识领域去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第二、不自满,不自傲,虚心接受,不断提高个人的人生境界,实现更大的理想。
16
生活中、学习上有许多的未知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现,只有不自满的人,只有虚心的人才能够有的收获,取得新成功。要做到这样,首先就是我打消自满自傲的念头,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添补自己的无知,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使自己的人生迈入一个新的境界。
17
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理清第二部分的内容。
公孙龙因庄子的言论而困惑(自愧弗如)→魏牟用寓言讲道理(井蛙与海鳖论):井中之蛙自得其乐,海中大鳖言传身教,井蛙便自惭形秽→由物及人谈境界:自快口舌之利如井蛙,四面畅达之说类海鳖,公孙龙汗颜→又补一妙笔:邯郸学步→公孙龙逸而走
18
欣赏“井底之蛙”的故事 这则故事,魏牟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魏牟想告诉公孙龙什么?
欣赏“井底之蛙”的故事 这则故事,魏牟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魏牟想告诉公孙龙什么? 井底之蛙 管窥蠡测 邯郸学步 指出公孙龙不是智商不行,而是他原来的知识阻碍了他领悟大道理。
19
作者举了几个寓言故事要什么说明道理,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生动地说明人的知识技能有限,如果满足于一知半解,盲目自满,无异于井中之蛙,邯郸学步,最终自取其辱,启示人们要谦虚好学,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20
课堂讨论 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人贵有自知之明 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谦受益,满招损 有比较才有鉴别 自大由于无知
21
《秋水》中的成语 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微小,今多比喻想做一件事而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被有学问或内行的人所耻笑。 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的专家。 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大方之家:
22
井底之蛙: 管窥蠡测: 邯郸学步: 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掉了。
23
思考:庄子的文辞有什么特色? 夸张手法 意境壮美 想象奇特 境界阔大 寓意深刻 发人深醒 巧用对话 形象生动
24
齐物论 顺应自然 “逍遥游” 庄子告诉了我们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 人要不断突破自我局限 追求更高更博大的境界 相对主义思想
(人们认识的有限性、无限性) 虚心自处 完善自我 不囿于己见 不自以为是 齐物论 顺应自然 “逍遥游”
25
作者在提升自我方面渗透了怎样的思想? (1)制约因素: 地域,时间,受教育程度。
努力摆脱这些蒙蔽,才能使境界不断得到提升。寓言启示我们必须时时省察是否遭受了类似的蒙蔽,激励我们超越这些蒙蔽,向理想的境界靠近。 (2)注意问题方面: ①消除河伯以及坎井之蛙那种画地为牢、故步自封、安于小我的心态。这种心态让人既没有清醒地认识自我,又没有清醒地认识世界。 ②即便我们已经有了较高的精神境界,也不能够自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26
《真实的高贵》 悔恨自己的错误,而且力求不重蹈覆辙,这才是真正的悔悟。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海明威
27
第一则译文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众多的河流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在这个时候,河神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自己的身上。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渤海。面向东看看不见水的尽头。在这个时候,河神才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抬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而且我还曾经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学识少,认为伯夷的节义轻。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我如果不到你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28
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向大海观看,才知道你的浅陋,这就可以与你谈论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满盈;尾闾排泄它,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虚空;春天、秋天它没有变化,洪水、大旱它不知道。这表明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不可计数。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以为列身于天地之间,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正存有自己所见很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我夸耀呢?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象小洞在巨大的水泽里吗?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象梯米在大仓里吗?称事物的数量叫做‘万’,人类只是占其中的一类;人类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长的地方,车船所通达的地方都有人,令人只是占其中的一千;这表明人与万物相比,不象毫毛的末梢在马体上吗?五帝所连续统治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所劳碌的,全不过如此而已。伯夷以辞让君王位置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象你刚才自我夸耀河水之多一样吗?”
29
井蛙之所以不足以论海,那是受空间的限制;夏虫之所以不可以语冰,那是受时间的限制;而曲士之所以不可以语至道,那是受自己的限制,偏见太深而不能接受相反还排斥最高的真理。总之,人因为受到各种限制或束缚而无法听闻大道,乃至于即使有机会听闻大道也加以排斥,岂不闻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之语?一个人如果自己的偏见太深,你和他讲道理,白费口舌,甚至还有可能遭到嘲笑乃至痛骂,所以就连圣人也只能“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唉,难啊,难啊。你看,河伯作了自我批评,还是被海神骂了个一无是处。
30
第二则译文 公孙龙问魏牟说:“我少年时就学习先王大道,年长后通晓仁义的行为,能把相同相异的事物论证为无差别的同一,能把坚白等属性论证为与物体相分离;能在辩论中把别人认为不对的论说成对,把别人认为不可以的沦说成可以;能困窘百家之见解,使众多善辩者理屈辞穷;我自以为已经是极力通达事理了。现在我听了庄子的言论;深感迷惆不解;不知是我的辩才不及他高呢?还是知识不如他博呢?现在我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口了,请问这是什么道理呢?”
31
魏牟凭靠小几深深叹息,又仰天而笑说:“唯独你没有听说浅井之蛙的故事吗?井蛙对东海之鳖说:‘我多么快乐呀!我跳到井栏上,又蹦回到井中,在井壁缺口水边休息,游水则井水托庄腋窝和两腮之下,践踏淤泥则没过脚背;环视周围的小红虫。小螃蟹、小蝌蚪,没有能象我这样自如的!况且独占一井之水,在其中跳跃蹲踞的乐趣,这也就算达到极点了,你先生何不时常进来观光呢?’东海之鳖左足还没有踏到井底,右膝就被绊住了。于是,迟疑一会就退出来了,并告诉井蛙关于大海的样子说:‘用千里的遥远,不足以形容海之大;用八千尺的高度,不足以穷尽海之深。大禹的时代,十年有九年发生水灾,而海水并不因此而增加;商汤时代,八年有七年闹旱灾,海水边沿也不因此而向后退缩。它不为时间的短暂和长久而有所改变,不因雨水多少而有所进退,这也就是东海之最大乐趣啊!’浅井之蛙听了这些,惊怖不己,现出茫然自失的样子。
32
再说,你的知慧还未能通晓是非之究竟,就要观察领会庄子的言论,这就如同让蚊子背大山,让商蛆在河中游一样,必定不能胜任。况且你的智慧不足以理解和论述极微妙之言论,而自满自足于一时口舌相争之胜利,这不是和浅井蛙一样吗?再说庄子之言玄妙莫测,就象刚刚站在地下极深处,又忽而上升天之极高处,不分南北,四面畅通无滞碍,深入于不可知之境;不分东西,从幽远暗昧之境开始,再返回于无不通达之大道。你就只知琐细分辨,想用明察和辩论去求索其理,这简直是从管子里看天,用锥子尖指地一样,不是所见大小了吗?你去吧,惟独你没有听过寿陵少年去邯郸学习走步的故事吗?没有学会赵国人走路的技艺,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现在你要不离开,将会忘记原来的本事,失掉固有的事业。”公孙龙听了这套高论,惊异得合不拢嘴,说不出话,就匆忙逃离了。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