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墀 史 Modified 7年之前
1
噪音為人體的危害 組別:第四組 組員:黃翰揚4980N012(組長) 郭倩彣4980N003 吳啟瑋4980N025 陳凱傑4980N075
2
聲音的產生 聲音的產生是聲波能量經由外耳道傳輸到耳膜,能量再傳遞至中耳內的三塊聽小骨,同時將聲波信號放大傳遞至內耳中的液體,再經由液體將能量傳遞至內耳。聽覺細胞產生電位變化刺激聽神經,再傳至大腦聽覺中樞。
3
何謂噪音? 人類不想聽到的聲音就稱為噪音。如果負責聽力的聽覺毛細胞受到過度的噪音壓力作用因而受損,將造成聽力永久損失且無法復原。 隨著工業化的社會繁榮以及視聽娛樂的風行卻也造成了一個噪音的環境,很多的環境都有可能導致這種職業性噪音傷害如工廠、車站、機場、修車廠、舞廳、電玩遊樂場等環境。噪音性聽障是常見的職業性聽力傷害,但又常被一般大眾所忽略,造成無法挽救的後果。
4
常見的噪音來源 1、工業噪音:公司或工廠(紡織廠、汽車製造廠、鋼鐵廠)機械設備運轉時或建築工地施工時機械所產生的聲音。 2、交通噪音(含航空噪音):機動車輛、飛機、火車與輪船的噪音。 3、社區噪音:包括KTV、舞廳、電動遊樂場、卡拉OK。營業場所如:百貨公司、PUB、餐館、夜市等。
5
噪音來源 分貝 低聲說話 30~40 一般說話 60~70 吸塵器 80 車床 90~95 紡織機、印刷機 100 舞廳、KTV 110 噴射機起飛 120
6
噪音造成健康影響 一、直接性影響:首當其衝的是聽覺性效應如聽力損失、耳鳴、頭痛、平衡障礙。 二、間接性影響:非聽覺性效應指因噪音而引起身體其它器官或系統的失調或異常,其主要是透過自主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及大腦皮質的刺激而引起身體的變化。 1、情緒影響:例如:煩躁、不安、壓力、易發怒、疲勞,或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工作意外增加等行為效應上的問題。 2、溝通障礙:噪音暴露亦會導致交談溝通障礙、厭煩及工作士氣低落,甚至引起不舒適感。 3心血管疾病: 會影響血壓、心跳速率增加,增加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如:高血壓、心肌梗塞、心絞痛甚至中風,還有少數報告指出,會造成孕婦易流產的生殖性危害。
7
4、睡眠干擾:使人不易入睡、失眠。 5、消化系統:會影響消化功能導致腸胃不適、食慾不佳,甚至導致消化性潰瘍。 6、內分泌系統:腎上腺分泌增加、壓力性荷爾蒙增加。 7、呼吸系統:呼吸不順暢、胸悶。 8、肌肉骨骼系統:四肢肌肉緊張不易放鬆。 9、其它:驚嚇、疲勞、妨礙記憶、瞳孔放大、情緒困擾、減低工作效率等。
8
哪些情形要懷疑聽力受到傷害? 1、下班後耳朵仍有嗡嗡聲。 2、和人談話時,覺得變小聲或聽不清楚。 3、別人發覺你說話變大聲。 4、聽不到門鈴或電話聲。 5、聽音樂時覺得音質改變。 6、把電視或收音機的聲音轉得十分大聲。 7、在吵雜的環境中辨識語音的能力變差。
9
噪音引起聽力障礙時至醫院需要做哪些檢查? 1、基本病理學檢查:包括外耳及耳膜甚至中耳(若有耳膜穿孔)等之診視。 2、聽力學檢查:如音叉檢查、純音聽力檢查、聽阻檢查、聽性腦幹反應等。 3、平衡功能檢查:因為有些聽障病人其會伴隨有眩暈情形,所以也要視情況做此一檢查。 4、血液及血清檢查:有些聽障是因為血液中之生化改變或是感染等造成,故有時也要抽血檢驗。 5、放射科特別檢查:從最基本的顳骨X光照射,至進一步之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掃描等。
10
如何保護自己避免噪音的傷害? 1、正確、確實配戴防音防護具,如:耳塞、耳罩。 2、千萬不要在噪音環境中使用耳機聽音樂。許多人以為這樣可以遮蔽外界的噪音,其實反而會因距離耳朵更近,暴露更大的音量,增加聽力危害。 3、盡量少去音量過大的娛樂場所;避免暴露在突發性的噪音中,如:鞭炮聲。 4、充份的休息、充足的睡眠、規律的飲食和運動、快樂感恩的心永遠是恢復健康的不二法門。 5、若是工廠噪音:(1)以工程改善、維修機械等方法來降低噪音或隔絕噪音。(2)減少暴露在噪音作業下的時間。(3)有效個人防護具之提供或現場配置。(4)員工教育訓練與認知加強。(5)定期接受聽力檢查與追蹤、回診。
11
哪些聲音影響聽力? 聲音 分貝數 吹風機 除草機 擴音設備 營建工地 一般製造工廠 汽車喇叭 交響樂音樂會 健身房 飛機引擎聲
12
舉例1 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宜興聽神經跟脊椎神經一樣,一旦受損無法修復,所以幾乎所有耳鼻喉科醫師絕不會聽 MP3,以免聽神經受到傷害。 呂宜興表示,連小孩跟他要求買 iPod 或 MP3,他都不淮,並會告訴小孩,耳鼻喉科醫師都沒有人戴,你敢戴嗎?他說,許多青少年喜歡邊走邊聽 MP3,但大馬路上的背景噪音差不多有 50、60分貝,為了聽得更清楚,必須開得更大聲,所以經常都在80、90分貝以上。 他建議,常聽 MP3 或 iPod 的民眾,最好改用全罩式的耳機,儘管看起來有點「矬」,但它可以有效阻絕外面背景聲音,音樂就不用開太大聲。
13
舉例2 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仁鴻表示,耳鼻喉科醫師知道MP3對雖然戴起來較「矬」,但它比內塞式來得健康。聽神經造成的傷害,想聽MP3也會選擇全罩式耳機;他強調,全罩式耳機長期佩戴內塞式耳機,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聽力損傷,產生噪音性神經傷害;即使使用全罩式耳機,他每聽兩個小時,也會休息一下,絕不會讓自己的耳朵一直處於高分貝環境中。
14
舉例3 研究:交通噪音增加中風機率 根據統計結果,65歲以下族群的中風風險並未明顯增加,但對65歲以上族群而言,交通噪音影響顯著,音量每增加10分貝,中風機率就增加27%。研究發現,60分貝以上的噪音影響更大。 研究者表示,噪音會造成壓力、影響睡眠,導致血壓上升及心跳變快,同時增加壓力激素分泌。 但研究對象主要居住於都市地區,因此無法代表所有暴露於交通噪音下的族群。
15
結論 如何保護聽力及避免噪音暴露的危害是確保生活品質非常必要的工作,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過度的噪音暴露將使我們的聽力受損,若聽力受損後,是無法以藥物獲得治療,其人生將是灰暗無光,不可不慎乎。當大多數人都能享受聽覺的好處時,卻在不知不覺中忽視了聽的美妙。聽力傷害的最主要原因,是來自於噪音。噪音對內耳的破壞是累積的結果。內耳越早受到傷害,日後越有機會產生影響生活品質的聽力障礙。 除了中老年人因職業長期噪音暴露造成的聽障,越來越多年輕人也出現了典型的噪音性聽障。追究原因,包括長期甚至整夜使用耳機、喜歡在PUB、DISCO消磨時間及在高噪音環境中打工的可能性最高。加上台灣都市人口稠密,住宅與商業區無明顯劃分等因素,背景噪音值相當增高。
16
義大利醫學界最近對該國聽力問題做了一項統計,發現全國至少有十分之一,約五百萬人口有聽力 上的問題,平均每天有三十人會產生聽力困擾。由於聽力受損都是日積月累形成的,許多人到了五十五歲以上才慢慢發現自己的聽力有問題,但真正會尋求醫療的人並不多。 以下提供噪音性聽力傷害的早期警訊給大家注意:1.噪音暴露後立即產生的耳鳴;2.離開噪音環境後 仍持續的辨音模糊,無法了解他人說話的內容;3.語音辨識困難,聽見聲音卻聽不懂。如果忽略這些警訊,還繼續暴露在噪音之下,內耳的永久傷害一旦形成,就無法再恢復正常,嚴重時甚至要配戴助聽器,才能維持正常的溝通與生活。
17
有些人以為噪音可以習慣,但事實上,耳朵不會適應噪音,它只會變聾。所以對於噪音性聽力傷害這種只能預防的疾病,正確的診斷,定期的追蹤及多一些正確的實行噪音防護很重要。另外尋求耳科醫師的協助,安排系列評估聽能的檢查,以確定傷害的程度,並安排定期追蹤。多多愛護自己的聽力,才能遠離聽覺傷害。 End…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