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公民與社會第一冊 第六課 社會團體與結社 師大附中 陳采妍.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公民與社會第一冊 第六課 社會團體與結社 師大附中 陳采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公民與社會第一冊 第六課 社會團體與結社 師大附中 陳采妍

2 無國界醫生 (MSF) P.123 創立時間:1971 創始者:一群法國醫生 組織宗旨:提供緊急醫療援助,不受限於任何政治組織。
影響:全球最大的獨立人道救援組織;獲得1999年諾貝爾和平獎

3 無國界醫生的資格 1.兩年以上專業工作經驗 2.3-12個月的參與時間 3.香港有辦事處

4 無國界醫生在台灣 ◎2003長庚醫院 宋睿祥醫生加入 2004年3月-2005年1月到賴比瑞亞服務

5 壹、社會團體 一、社會團體的意義 二、社會團體的類型 (一)社會團體的分類 (二)非營利組織 三、社會團體與社會運動 (一)社會運動的定義
  (一)社會團體的分類   (二)非營利組織 三、社會團體與社會運動   (一)社會運動的定義   (二)社會團體與社會運動

6 一、社會團體的意義 P.125  ㄧ群彼此認同且持續互動的人,具有共同目標,並有共同的規範。 ☆特徵:(南一版)成員之間
☆意義:  ㄧ群彼此認同且持續互動的人,具有共同目標,並有共同的規範。 ☆特徵:(南一版)成員之間  1.有共同的目標或價值。  ⒉有持續且良好的互動。  ⒊必須遵守共同的規範。  ⒋能彼此相互接受,並形成歸屬感。

7 二、社會團體的類型 (一)社會團體的分類: 1.依成員關係分:Cooley提出
 (1)初級團體(直接團體):是人類最初、最重要的團體。例:家庭、同儕 (2)次級團體(間接團體):因工作、宗教、政治等特定目的而結合,例如:學校、政黨。

8 (一)社會團體的分類2: 2.依成員的意願分: (1)志願團體:有共同的目的、利害關係或興趣。例:政黨、職業團體等。
(2)非志願團體:例:軍隊、家庭(對子女而言)

9 (一)社會團體的分類3: 3.依正式化程度分: (1)正式團體:有正式組織,一一定程序而成立的團體。例:依民法成立的「法人」;依人民團體法成立的團體。 (2)非正式團體:無明顯編組,但成員關係密切。例:家庭、街坊。

10 (一)社會團體的分類4: 4.依人民團體法分: (1)職業團體:例:醫師公會、農會、教師會等。
(2)政治團體:由具有共同政治理念之我國國民組成。例:政黨。 (3)社會團體:除了上述兩項以外的團體。 ☆解嚴以前台灣以「職業團體」最多,目前以「社會服務慈善團體」最多。

11 (一)社會團體的分類5: 5.其他分類 (1)內團體V.S.外團體 (2)營利團體V.S.非營利團體 (3)參考團體、同儕團體

12 補充:社會團體的功能(南一版) (一) 做為個人與社會的媒介 (二) 提供個人安全感與社會認同 (三) 做為個人追求理想或權益的
   機制 (四) 提供社會服務 (五) 參與公共事務

13 (二)非營利組織(NPO) P.128 1.非營利組織的意義與性質: (1)意義:具備法人資格,以公共服務為使命,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可以獲得免稅或減稅的優待。 (2)性質:志願性的、正式性的非營利社會團體。具有「第三部門」的性質。

14 第三部門:P.128小百科 第一部門:政府 第二部門:民間企業 第三部門:非營利組織 確保公眾利益,關注弱勢團體及公共性議題。

15 補充一:法人 民法規定:依照一定程序成立、登記,而在法律上享有和自然人相當權利的主體。 自然人 法人

16 2.◆非營利組織的類型:

17 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 (1)「社團」或「社團法人」:以人為組成基礎。名稱多為協會、促進會、學會等。理事會為其執行機關。
(2)「財團法人」:以「財」 為組成基礎。具公益性質,以捐助的財產為基礎,董事會為其執行機關。

18 非營利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比較 比較項目 社團法人 財團法人 成立的基礎 人(社員) 財產 名稱 協會、學會、促進會等 基金會等 執行機關
理事會 董事會

19 NPO,NGO與第三部門之比較 補充講義:p.2 (四)非營利性組織、非政府組織、第三部門之異同

20 三、社會團體與社會運動 (一)社會運動的定義: 1.一個團體長期而且有目標、有計畫的共謀(集體)行動 2.目的:改變社會現象,引發社會變遷
 (抗拒或推動社會變遷) 3.方法:請願(陳情)、遊行示威、遊說立法等。

21 補充講義:社會運動的特徵 1.涉及大眾關心的特定社會議題或新的價值觀念。 2.以某種意識型態(如族群平等理念)做為指導。
3.有群眾做較持久之參與。 4.發生一定的社會效果。 5.由民間所自動發起。

22 (二)社會團體與社會運動 為了訴求成功,兩者往往會結合。 社會運動由社會團體發動,效果更佳;社會團體帶領社會運動,更具正當性。 影響:  短期:影響社會秩序。  長期:帶給社會新觀念。

23 貳、現代社會中的志願結社p.131 一、志願結社的意義與重要性 二、志願結社的形成 (一)志願結社的物質基礎 (二)志願結社的認同基礎
  (一)志願結社的物質基礎   (二)志願結社的認同基礎 課目錄

24 志願結社是人民的基本自由 憲法第十四條:「人民有集會結社的自由」 聯合國人權宣言:「人人有和平集會結社之自由,並不得強迫加入任何集會。」
☆請問:集會和結社有何不同?

25 一、志願結社的意義與重要性 (一)志願結社的意義:志同道合,有特定目標,獨立運作,不受政府控制。 (二)志願結社在現代社會的重要性:
 1.是公民社會的基礎,也是公共參與的最佳管道。  2.志願結社愈多可以反應出:公民結社愈自由、中央政府權利愈小、社會異質性愈大(愈多元)。

26 二、志願結社的形成 (一) 志願結社的物質基礎  ⒈制度化的組織與管理;  ⒉經濟的來源與支出; 3.活動場地與時間的安排;
 4.人力與人脈的開拓。

27 補充講義:科層化組織(一) 1.社會學家韋伯 (Max Weber)提出 。 2.意義:依功能與權 威而劃分的金字塔 型組織。

28 補充講義:科層化組織(二) 3.別稱:官僚組織。 4.具有七項特徵:依法行事、實施分  工、層級節制、專門化、公私分明
 因事擇人、建立檔案。

29 (二) 志願結社的認同基礎  1.組織理念(目標):  (1)重要性:成員對理念的認同,是志願結社的基礎。
(2)運作:對內開會、討論;對外舉辦活動宣揚組織信念。

30 (二) 志願結社的認同基礎 ☆2.組織文化: (1)定義:組織內部成員的行為模式、互動關係、領導者風格、瀰漫在組織中的感覺與氣氛。 (2) 重要性:是團體的特有文化,中心信仰。

31 (二) 志願結社的認同基礎 3.組織內部的互動: (1)團體的組織結構與領導 (2)成員間的溝通與互動

32 參、志願結社的限制 p.135 一、志願結社的客觀環境限制 二、志願結社的外部性問題 三、臺灣的志願服務發展以及重要團 體的介紹
  體的介紹   (一)我國志願服務的發展現況   (二)與臺灣一同成長

33 一、志願結社的客觀環境限制 (一)運作限制  1.民間性的問題:不具公權力,沒有強制力;無法取代政府。
2.自主性的問題:募款應釐清與政府、企業的關係,以免失去自主性。 3.公共性的問題:公器私用,公共性受質疑。

34 一、志願結社的客觀環境限制 (二)突破之道: 1.釐清與政府、企業之關係。 2.堅持「公器公用」,建立公正客觀的監督機制。

35 二、志願結社的外部性問題 ☆搭便車(Free-rider)的問題(補充講義):志願結社的運作,會產生「外部效果」,而且「無法排他」,容易產生「搭便車」的心態,降低參與意願。 1.佔用政府資源 2.享受其他團體努力的成果

36 小百科:外部性(externality)
外部性(外部效果)p.136 1.有利的副作用:外部效益 2.不利的副作用:外部成本(社會成本)

37 三、臺灣的志願服務發展 以及重要團體的介紹
(一)我國志願服務的發展現況 1.萌芽期:民國41年四健會和救國團 2.發展期:民國81年中華民國志願服務協會成立 3.現況:民國90年志願服務法 ★主管機關:  中央—內政部;地方—社會局

38 (二)與台灣一起成長 1.台灣世界展望會 (1)創立:1950年,由美國的旅行佈道家鮑伯‧皮爾斯博士(Dr. Bob Pierce)創立。
(2)性質:是一個國際性的基督教人道救援機構。

39 1.台灣世界展望會 (3)宗旨:以兒童關懷為核心精神,號召全球各地人士捐款賑災、認養貧困孤兒。
(4 ) 在台灣的發展:1964年在臺灣設立分會,除了關懷國內偏遠山區、離島的貧苦人士外,近年來更開始回饋國際社會。

40 1.台灣世界展望會 (5)服務: 國內外資助兒童計劃:每月700元可以資助一位第三世界的小孩 最新活動:關懷愛滋遺孤
 全世界有一千五百萬愛滋遺孤:每月1500元可以資助一位愛滋遺孤。

41 1.台灣世界展望會 全球性人道緊急救援:「飢餓三十」活動募款,救助無數飢餓人群及急難者的生命。 ☆2007年1月1日開始,每人100元

42 2.慈濟功德會 全名:財團法人台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創辦人:證嚴法師 創立時間:  1966年「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
 1994年財團法人登記。 ☆貢獻:救災經驗豐富,將愛心擴散到全球。

43 3.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1995年成立 發起人:徐仁修、李偉文等 目的:推廣自然生態保育觀念、可以取得荒地的監管權。
影響:全國最大的環保團體

44 問題與討論 工會v.s公會 義工v.s.志工 社團法人v.s.財團法人? 世界展望會 慈濟功德會  荒野保護協會

45 延伸學習 台灣世界展望會  http://www.worldvision.org.tw/ 台灣慈濟基金會
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


Download ppt "公民與社會第一冊 第六課 社會團體與結社 師大附中 陳采妍."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