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模块 中国古代史 主题 古代大一统(隋前).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模块 中国古代史 主题 古代大一统(隋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模块 中国古代史 主题 古代大一统(隋前)

2 考点全解 考点1 夏、商、西周三代更替 西周分封制 考点2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考点3 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 社会变革
考点5 秦兼并六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考点6 汉武帝大一统 考点7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考点8 人口南迁江南地区的开发 考点9 北魏孝文帝改革

3 考点1 夏、商、西周三代更替 西周分封制 夏、 商、 西 周 三 代 更 替 夏朝 灭亡
考点1 夏、商、西周三代更替 西周分封制 夏、 商、 西 夏朝 灭亡 夏朝经历了四百多年。夏的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修造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 商的 建立 统治 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商朝建立。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__,都城才稳定下来。盘庚以后,商朝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4 夏、 商、 西 商的 灭亡 商朝后期政治混乱,最后一个王纣,他修 筑豪华的宫殿园林,施用酷刑,镇压人 民。西边渭水流域的周国武王,联合西方 和南方的小国、部落,向商进攻。公元前 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军在阵前纷 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自焚而 死,商朝灭亡 西周 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伐纣,商 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 称____。历史上叫做西周 镐京

5 西 目的 巩固统治 内容 (1)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以及古代帝王后代等,封他们为诸侯,由他们全权管理封地内的事务,称为“授民授疆土”;(2)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6 西 作用 积极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拓展了疆土,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消极作用:分封制维持了诸侯国相对独立的地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周王室的衰落,他们乘机称雄割据,出现诸侯争霸局面 西周等级示意图

7 (2014)《诗经》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有关 (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中央集权制 B

8 【解析】抓住题干关键材料“王土”“王臣”这两点信息判断。读懂材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题干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凡是天下的土地没有不是属于帝王的;凡是在天下水土上生活的人没有不是帝王的臣民。结合所给选项分析,与“周王拥有全国的土地”相关联的政治制度应该是分封制,即“授民授疆土”。禅让制主要与“德才兼备”有关;世袭制与出身有关;中央集权则主要开始于秦朝时期。故答案选B。

9 考点2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东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____,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前770~前476年)和战国(前475~前221年)两个时期 春秋争霸 背景 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目的 为了掠夺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霸主 洛阳

10 春秋争霸 春秋五霸 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齐桓公: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 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 建强大的军队,以“________”为号 召,扩充疆界。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 桓公召集诸侯会盟(葵丘会盟),周天 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 个霸主 春秋争霸形势图 尊王攘夷

11 春秋争霸 春秋五霸 晋文公:他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很快成为北方一大强国。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成语:退避三舍) 楚庄王: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后来,楚庄王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成语:问鼎中原、一鸣惊人)

12 春秋争霸 春秋五霸 吴王阖闾: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和齐人孙武,一举攻破楚国都城,成为霸主 越王勾践:吴越两国交锋,互有胜负。吴王夫差时,吴国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被迫向吴王称臣。后勾践经过长期准备,灭掉吴国,后来勾践北上与诸侯会盟,称霸一时(成语:卧薪尝胆) 影响 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的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国家,为后来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13 战国七雄 形成 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成语:三家分晋)。稍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成语:田氏代齐)。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燕、韩、__、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史称“战国七雄” 战国形势图

14 战国七雄 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魏国大将庞涓攻赵,齐国军事家孙膑围魏救赵,魏军大败而归(相关成语: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齐国派孙膑使用减灶计诱敌深入,魏国派庞涓带兵十万进入齐国,魏军在马陵遭到埋伏,自杀,魏军主力被歼 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四十多万人被俘,绝大部分被坑杀(相关成语:纸上谈兵)

15 (2013)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很多,其中“纸上谈兵”与下列哪一战役有关 ( )
(2013)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很多,其中“纸上谈兵”与下列哪一战役有关 ( ) 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 C.马陵之战 D.桂陵之战 B

16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国起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结果赵军大败,四十多万人被俘,绝大部分被坑杀。

17 考点3 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商鞅变法

18 商鞅变法 时间 公元前356年 人物 秦孝公、商鞅 背景 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____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为农民。到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目的 ________ 牛耕 富国强兵

19 商鞅变法 内容 (1)国家承认________,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3)建立____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性质 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代表了____________强烈的政治要求 作用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奠定了基础 土地私有 郡县制 新兴地主阶级

20 商鞅变法 评价 商鞅变法成功了。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一场社会变革是否成功,主要是看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不在于实施变法者的生死 商鞅 变法 的精 他为使国家及时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不畏艰辛和强权,敢于向落后的旧势力挑战,甚至是不畏流血牺牲,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信心,值得我们敬佩

21 拓展提升 易错易混点 商鞅虽然被杀害了,但是商鞅变法的措施却继续沿用了下来,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因此,商鞅变法是一次成功的变法。

22 启示 (1)要顺应时代潮流,适时改革;(2)改革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的实力,提升国家的地位;(3)改革是动力,发展才是硬道理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原因 (1)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2)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

23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表现 (1)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提高;(2)政治上,各国改革,封建制度确立;(3)思想上,诸子百家争鸣 影响 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24 (2014)某同学在听课笔记中有如图记录,这段文字反映的史实是 ( )
(2014)某同学在听课笔记中有如图记录,这段文字反映的史实是 ( ) A.秦孝公打出“尊王攘夷”旗号 B.秦孝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c.商鞅宣布承认土地私有 D.商鞅最早提出使用牛耕 C

25 【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图片中的信息,由所给图片中的信息可知是商鞅变法的土地政策,故答案选C。

26 课堂小结 远古居民 农耕文明 华夏之祖 早期国家 变革时代 夏 商 周 元 谋 人 北 京 人 山 顶 洞 人 河 姆 渡 原 始 农 耕
世袭制 分封制 生产力的发展

27 考点5 秦兼并六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秦始皇

28 秦兼并六国 概况 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兼并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________的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争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将中国历史进程推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中央集权

29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 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____,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____、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经济 (1)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________铜钱;(2)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3)统一车轨,修驰道 皇帝 丞相 秦始皇 圆形方孔 秦朝疆域图

30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文化 (1)统一文字,把____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2)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________” 小篆 焚书坑儒

31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与民族关系 (1)秦始皇对北方匈奴的不断进扰,采取积极防御策略,命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把内地民众移居到那里垦田戍边。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2)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3)兴修____,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灵渠

32 评价秦始皇 (1)功绩: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他还统一了文字、货币、车轨、度量衡,筑长城,修灵渠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过错:秦始皇以“残暴”的方式巩固政权,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其实施暴政、刑罚残酷等,这些都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终导致秦朝的灭亡 秦朝疆域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33 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1)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列国争霸、兼并的战乱局面,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2)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3)秦朝统一中国,使国家规模(如疆域)得到扩大,统治方法(政治文明)得到加强和丰富,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同意识,奠定了我国统一的基础

34 (2014)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赞扬了秦王嬴政的一项功绩,这项功绩是指
( ) A.统一南疆 B.统一六国 C.统一北方 D.统一蒙古 B

35 【解析】抓住题干关键信息“秦王扫六合”结合课本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故答案选B。

36 (2013)公元前210年,有一位咸阳的商人要到象郡去做生意,他应该携带的货币是 ( )
(2013)公元前210年,有一位咸阳的商人要到象郡去做生意,他应该携带的货币是 ( ) D

37 【解析】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公元前210年”。根据所学可知,秦灭六国后,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故答案选D。

38 考点6 汉武帝大一统 推恩令

39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这样,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这一建议既迎合了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因此立即为武帝所采纳。同年春正月,武帝颁布推恩令。

40 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在中原开始发行五铢钱,从此开启了汉五铢钱的先河。

41 西汉建立 公元前202年,____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文景之治 文帝和景帝关心农桑,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汉武帝大一统措施 政治 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______,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刘邦 推恩令

42 汉武帝大一统措施 经济 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 思想文化
接收董仲舒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受到排斥,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____ 军事 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解决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并在河西地区陆续设郡,派兵屯田驻守,巩固北部边疆 五铢钱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 太学 西藏疆域图

43 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以至中亚的丝绸之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汉武帝大一统措施 对外交往 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以至中亚的丝绸之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认识 (1)汉武帝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在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封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巩固下来,并将儒家思想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2)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到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44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 皇帝。他在位期间采取一系列措施,出现 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达到鼎盛。但是 汉武帝连年征战 ,耗费了大量的民力和 财力,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晚年下诏“悔过”,改正自己的错误

45 拓展提升 异同比较 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治国措施 比较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
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允许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减侯国势力

46 经济 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 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的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大大增强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47 思想文化 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 军事 命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并让蒙恬负责修筑了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 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相抗衡

48 水利工程 兴修灵渠,促进了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亲临工地,治理黄河,使黄河下游八十多年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外交 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49 总体评价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实现了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大一统,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50 (2015原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有这样几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词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
A. 创立中央集权 B. 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 稳固大一统局面 D. 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C

51 【解析】依据教材可知汉武帝时期稳固大一统的局面,A、B两项属于秦始皇的功绩,D项属于唐太宗的功绩,故答案选C。

52 考点7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也通过审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3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此次申报的丝绸之路段落在丝绸之路交通与交流体系中具有突出的特点,它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兴盛于公元6至14世纪,沿用至16世纪,分布于今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丝绸之路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尤其是游牧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它与张骞出使西域等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同时,世界遗产委员会建议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54 张骞通西域 西域的概念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概况 (1)为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于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虽没有达到出使目的,但了解到西域各国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2)公元前___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119

55 张骞通西域 作用 (1)张骞通西域,加强了汉朝和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________,并最终形成了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政治管辖; (2)张骞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促进中西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丝绸之路 路线 南道:长安——阳关——昆仑山——葱岭——中亚、西亚、地中海 北道:长安——玉门关——天山南麓——葱岭——中亚北部 丝绸之路

56 丝绸之路 作用 “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 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交流 中原地区的丝织品、水稻、漆器、丝绸等物品以及冶铁、凿井、开渠、造纸、印刷等技术相继西传,西域的汗血马、葡萄、胡萝卜、石榴、苜蓿、胡桃、胡麻等以及佛教、魔术、雕塑等纷纷东来,这丰富了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57

58 (2013)2013年4月23日,新疆喀什巴楚县发生严重暴力恐怖事件,这是企图分裂新疆的“疆独”分子策划的诡计。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 ( )
A. 西汉时期 B. 东汉时期 C. 西晋时期 D. 东晋时期 A

59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0 考点8 人口南迁江南地区的开发 人口南迁 概况 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影响 客观上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民族交往带动了少数民族的发展,对后世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61 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 (1)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2)许多人为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中,北方人迁到江南,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3)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62 江南地区的开发 表现 (1)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芜土地被开垦为良田;(2)江南以种植____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3)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4)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5)纺织方面的蜀锦最为有名,还有冶铸业的灌钢法、制瓷业的青瓷制造等;(6)建康人口达到百万 影响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水稻

63 (2015原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献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江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 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B. 南方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经济 C.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生产 D. 孝文帝改革,促进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 B

64 【解析】本题考查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解答此题只需认真阅读备选答案即可,B项表达有误,此题为逆向选择题,故答案选B。

65 考点9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66 背景 439年,____统一黄河流域,那时候,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互相影响,民族融合已成趋势 人物 北魏孝文帝 措施 迁都 北魏建立以后,定都平城,494年迁都____ 汉语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北魏 洛阳

67 措施 汉服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汉姓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汉婚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汉律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汉礼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68 影响 (1)促进了________,也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加速了内迁民族在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上的认同与融合,为以后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丰富了中原文明 认识 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冲破守旧势力的阻挠,坚持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社会发展。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皇帝,也是有胆识、有魄力、有创新精神的改革家 民族融合

69 拓展提升 认识、启示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1)改革应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
(2)改革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增强国家实力,提升国家地位,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3)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付出血的代价。 (4)重视、选拔有才干的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 (5)要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同时也需要制定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强化依法治国。

70 (201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不包括 ( ) A. 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B. 颁布均田令和迁都洛阳 C. 建立八股取士制度 D. 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C

71 【解析】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北魏孝文帝”结合课本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官吏俸禄制;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先进文化。从四个选项看,八股取士为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答案选C。

72 综合演练 (2013)2013年4月23日,新疆喀什巴楚县发生严重暴力恐怖事件,这是企图分裂新疆的“疆独”分子策划的诡计。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 ( ) A. 西汉时期 B. 东汉时期 C. 西晋时期 D. 东晋时期 A

73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74 (2014)《全球通史》中描述:“新皇帝废除此前的王国和诸侯,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推行哪一制度? (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世袭制 B

75 【解析】抓住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分为若干行政区”,由《全球通史》中的描述可知是废分封,行郡县,是在秦始皇时期开始实行。故答案选B。

76 (2015原创)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是 ( )
A. 秦朝 B. 汉朝 C. 周朝 D. 唐朝 A

77 【解析】230~前221年,秦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78 (2014福州)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保证皇帝权威和朝廷政令推行,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
( ) A. “焚书坑儒”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创立科举制 D. 大兴文字狱 B

79 【解析】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遂董仲舒提出了“黑黜百家,独尊儒术”A项属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隋朝创立科举制,清朝大兴文字狱,故答案选B。

80 (2014泰州)历史地图能直观地再现历史。右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A. 西周分封制 B. 春秋诸侯争霸 C. 战国诸侯争霸 D. 三国鼎立 D

81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对三国鼎立局面知识的掌握,地图中展示了魏、蜀、吴三国,以及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依据所学可知是三国鼎立,故答案选D。

82 (2014)在中国古代,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提倡学习汉族文化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这一举动带来的影响是 ( )
A. 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了 B. 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过程 C.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D. 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

83 【解析】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孝文帝时期随着南北民族融合趋势的不断加强,公元494年,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山西大同)迁到洛阳;推行一系列汉化政策,要求鲜卑族讲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等,他的一系列措施加速了北方的民族融合,为以后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故答案选B

84 课堂小结


Download ppt "模块 中国古代史 主题 古代大一统(隋前)."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