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中国古代农业 (1)古代农业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 (2)古代农具的发明、改进,水利工程建设;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所涉及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 (3)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及评价。 (4)古代土地制度从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到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5)古代重农政策及以农立国的思想。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1.中国古代农业 (1)古代农业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 (2)古代农具的发明、改进,水利工程建设;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所涉及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 (3)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及评价。 (4)古代土地制度从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到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5)古代重农政策及以农立国的思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1.中国古代农业 (1)古代农业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 (2)古代农具的发明、改进,水利工程建设;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所涉及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 (3)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及评价。 (4)古代土地制度从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到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5)古代重农政策及以农立国的思想。

3 2.中国近现代农业 (1)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纲领。如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土地法大纲》、孙中山的“平均地权”。 (2)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次调整。 (3)建国后中国粮食生产问题,认识粮食生产的必要性、危机性。

4 3.世界近现代农业 (1)近代史上英国圈地运动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影响及工业革命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 (2)罗斯福新政对农业的调整措施及影响。 (3)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及农业集体化等。

5 3.(2011·阜阳模拟)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这一变化缘自( )
①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③基层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 ④农业合作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 【解析】选B。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原来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和人民公社体制下集体劳动的生产组织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7 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影响及评价。
2.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国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的斗争。 3.现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国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 4.香港问题、台湾问题的由来及“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的考查。

8 1.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表明( ) A.西藏成立了人民自己的政府 B.西藏成为新中国大家庭的一员 C.落实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D.人民得到普选权利

9 【解析】选B。观察图文,可以判断这是为纪念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而建立的纪念碑,这表明西藏成为新中国大家庭的一员。A、C、D三项均与图文不符,答案为B。

10 2.(2011·徐州模拟)《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沿袭了古代的民族政策 B.符合我国具体国情 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D.推动西部地区发展

11 【解析】选B。分析材料,主要体现了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的,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特点,故答案为B。

12 关注民生,推进和谐社会构建 民生问题始终是古今中外政治统治的重大问题。每年的两会热点之重就是民生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一贯的思想,也是我们党在新时期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新理念,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梳理古今中外有关民生问题的重大举措,借鉴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教训,是高考的重要命题角度,复习时应格外重视。

13 1.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老子主张“无为”;孔子提出“仁”,主张以德治民;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反对苛政等)及其实践活动。
2.近代民生问题的提出、发展和实践活动(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耕者有其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思想;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家给人足”、 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中增加了“节制资本”;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土地政策)。

14 3.新中国解决民生问题的成功与失误(建国之初农村土地改革,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进一步造成社会经济的混乱,新时期以来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15 4.近现代西方解决民生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说”;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措施;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苏联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重视民生: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忽视民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落后,影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等。

16 1.寒食节是春秋时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的节日,距今已有2 600多年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寒食节也由以禁烟寒食为主,逐步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主。下列对寒食节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体现古代的社会伦理准则 ②体现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③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④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线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 【解析】选D。从寒食节设立的初衷可知①是正确的,从寒食节的演变可以看出②③是正确的,从其文化内涵的发展变化可知④是正确的。

18 大国关系与和谐世界的构建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风云变幻,中国快速发展,中国政府适时提出了“和谐”理念,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为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共同繁荣提出了新的外交理念。和谐的大国关系是建设和谐世界的关键,要处理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认真履行国际责任,充分体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就是各国在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高考命题多从近现代各国外交、国际政治格局演变、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外交等方面综合考查。

19 2.二战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美日、美欧、美俄、法德)及对外政策。
1.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历程、特征及影响。 2.二战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美日、美欧、美俄、法德)及对外政策。 3.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地区冲突角度,考查世界和平与发展过程中不安全的因素及存在的地区冲突问题(朝鲜半岛问题、伊朗核问题、中东和平问题)等。 4.近现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影响等。

20 1.(2011·长沙模拟)1986年,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华莱士关于中国同美、苏两国关系问题时说:“中国观察国家关系问题不是看社会制度,而是看‘具体情况’。”这说明( )
A.中国开始改变对美国和苏联的认识 B.苏联霸权主义威胁日益严重 C.中国把国家利益作为外交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 D.多极化发展,中国已成为了世界重要一极 【解析】选C。邓小平认为外交关系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而不是看社会制度等方面,故选C项。

21 2.(2011·广州模拟)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较大的局部战争之一。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下列观点,最有可能为我国当时史学界所接受的是朝鲜战争( )
A.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文明之间的激烈碰撞 B.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 C.是朝鲜半岛发生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内战 D.是美帝国主义指使韩国军队发动侵略的非正义战争

22 【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抓住“当时”这一词,即“1950~1953年”。当时我国的对外政策是“一边倒”,我国的史学观点必定是为当时的政治服务的。因此,答案为D。

23 3.日本《选择》月刊近日发表文章声称:“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了世界经济危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对中国的需求,对中国资金的依存使日、美、欧的反共论调失声。……对中国来说,通过政府投资来强求加快经济增长,是由于经济目的之上的政治目的的需要。”对这一观点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确认了中国在当前经济危机中的领导地位 B.日、美、欧等国在当前经济危机面前束手无策 C.文章延续了二战后的“冷战”思维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对中国的敌视

24 【解析】选C。材料中“反共论调失声”、“政治目的的需要”等信息,表明作者依然延续了二战后的“冷战”思维。A、B、D三项中“确认”、“束手无策”和“放弃”的表述均与题目材料表达的本意相悖。


Download ppt "1.中国古代农业 (1)古代农业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 (2)古代农具的发明、改进,水利工程建设;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所涉及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 (3)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及评价。 (4)古代土地制度从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到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5)古代重农政策及以农立国的思想。"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