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我們通常都會稱自己為香港人?還是中國人? 為甚麼回歸了,人們口頭上不說是中國人,而是香港人呢?
要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穿越時光隧道,重返三十年前的香港。
2
甚麼是香港人? 你是…… 上海人? 潮洲人? 客家人? 英國人? 都是…… 香港人!
3
香港人從哪裡來? 先讓我們看看 香港的兩次移民潮歷史!
4
回顧兩次移民史 第一次:1949至50年代初 第二次:1970至1980年代
5
第一次移民潮 1942年清政府因鴉片戰爭戰敗,將香港割讓給英國,香港自此在政治上、地理上都獨立於中國
年,日本侵華,香港的局勢相對穩定,大量內地人士來港生活 1941年,香港亦告淪陷,至1945年光復,在戰爭時從香港逃到內地避難的人紛紛返港 40年代尾,中國在戰後又陷入內戰中,又使大批內地人士湧到香港
6
第二次移民潮 70年代至80年代初,由於香港經濟起飛,兩地的生活水平距離漸大,遂吸引了不少內地居民來港。
文化大革命於1976年在國內爆發,亦使大批內地人來到香港 直至80年8月,非法入境人士的數字達每日450人,政府因而取消抵壘政策
7
何謂抵壘政策? 為何我們出外都要帶 身份証?
8
抵壘政策 香港自1974年11月30日起奉行「抵壘(Reached Base)政策」
即任何非法入境者,只要成功避過軍警保安部隊巡邏網,進入市區,並且能與在港親屬聯絡,即可申請合法居留,獲得一張綠色身份證。
9
1978年的非法入境者數目少於10萬人,但到了1980年卻急升至18萬(見圖),當時香港只有五百萬人
1976至1985年間警方拘捕非法入境者數字
10
另外,藉著來港探親的人亦有97%會逾期不走而申請永久居留,結果每年本港人口增加約55000人,即平均每日有150人移居本港。
大量的內地移民進入香港,影響香港社會政策的制定,於是香港政府於1980年10月23日取消抵壘政策,而實施即捕即解政策
11
為了顧及已在香港生活的中國大陸非法入境者,港府設定了10月23、24及25日為寬限期,讓他們前往位於中區的域多利兵房特別登記中心申請成為香港合法居民。
圖中女子為最後一名登記領取身份證人士。 資料出自明報,轉引自《新報人》(浸會大學新聞系,2001年)
12
此外,1980年10月30日開始,所有香港居民外出時必須攜帶身份証。而以往香港人只會到新界時才需要攜帶身份證。
人民入境事務處職員為偷渡客打指模登記。 資料出自明報,轉引自《新報人》(浸會大學新聞系,2001年)
13
一九八零年十一月六日的報章內 刊登了須隨身帶備身份證的新規定。
資料出自明報,轉引自《新報人》(浸會大學新聞系,2001年)
14
身份證 香港身份證最初由1949年開始簽發。 在1949年之前,香港並沒有任何人口登記。中港兩地人口可隨意往來。隨著人口不斷增加,政府於1949年以簽發身份證的方式,開始登記人口。 1974年至1980年可透過抵壘政策,取得香港人身份。 到1980年取消抵壘政策,港人須帶身份證來證明身份。 由此時起便有了明確的「香港人」與「大陸人」之不同身份。
15
在1949年簽發的第1批身份證是用硬質的紙張製造,證上沒有顯示期限。
正面 背面 照片來源:香港政府新聞網:治安 1960年6月開始,政府重新登記人口,並簽發膠面身份證。 圖為當時成年男子、女子、男女小童的身份證。
16
有了身份証便有了身份 「我是香港人!」 那麼,七十年代偷渡來港的人,是…… 非法入境者?香港人?阿燦? 從頭說起….. 七十年代的香港故事
17
七十年代的香港--誰是阿燦? 有沒有稱別人為阿燦?或是被人稱呼為阿燦? 誰是阿燦? 甚麼是〈網中人〉? 「阿燦」一詞出自〈網中人〉 網頁?
網上公司? 電視片集?
18
七十年代的香港--誰是阿燦? 〈網中人〉是七十年代一齣連續劇,曾榮獲無線視最受歡迎電視刻第二位,主題為反映當時社會現實 網中人片頭
19
七十年代的香港--誰是阿燦? 誰是程緯?程燦?
20
七十年代的香港--誰是阿燦? 阿燦之特徵 被五十年代已移居香港的內地人憎厭。 七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時之中國新移民;
偷渡來港,目的乃跟家人團聚,以及來港「挖銀」; 無論是對話和舉止,經常涉及垃圾、鼻涕、糞便等; 心態上,顯示出貪心、好吃懶做、骯髒等形象; 被五十年代已移居香港的內地人憎厭。
21
七十年代的香港--誰是阿燦? 為何阿燦於七十年代偷渡來港,會被五十年代已移居香港的內地人所憎厭?
四分三被訪者認為新移民與本地人競爭,導致薪金下降; 四成人認為他們造成暴力罪案; 四分一被訪者認為大陸移民拖慢了政府公共房屋政策。 資料出自《新移民》(中文大學學生會,1982年)
22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不論是50年代或70年代來港的新移民,都是從中國內地來港,
相煎何太急? 不論是50年代或70年代來港的新移民,都是從中國內地來港, 為何五十年代的移民,將七十年代來港的新移民視作「阿燦」?
23
七十年代的香港-1)經濟起飛 六十年代維港中環景緻 七十年代維港中環景緻
24
七十年代的香港-1)經濟起飛 從兩幅圖中,可見香港經濟有甚麼改變? 高樓大廈林立 蛻變中的漁港 成為世界性工業中心 經濟發展一日千里
25
七十年代的香港-1)經濟起飛 50’s以前 漁港 60’s-70’s 成為「加工型」工業化城市,製造業就業人口拈總就業人數的47%
以紡織、成衣、電子及玩具等製造業為主 50’s-70’s 工廠數目:1,780間(1951)—26,149間(1971) 五十年代以後,留在香港的人,由於不再需要到處逃避戰亂,而且在港也覓得一分職事,生活安定,心底裏便認定香港為他們的「家」。
26
七十年代的香港-1)經濟起飛 家 充滿溫暖與思念 願意為其中差事出一分力 愛護其中的一事一物 抗拒外來的人
27
七十年代的香港-2)文化差異 香港 中國內地 經濟起飛,社會都巿化,巿民生活漸趨穩定
自廉政公署成立後,貪污情況遭到嚴重打擊,巿民亦懂潔身自愛 「香港人」拼勁十分,對前途充滿信心 中國內地 經歷文革十年,百廢待舉 經濟凋敝,政治紊亂,對外自我封鎖 民智較低,對世界事物並不清楚
28
七十年代的香港-2)文化差異 試想想~~ 如果你是身處七十年代的香港人,你對自己的前途有信心嗎?對於甚麼也不懂,卻又心癢發達的內地人,你會怎樣看待他們? 如果你是身處七十年代的內地人,身無分文。來到香港後,看到從前未曾見過的事物,如電視機、摩天大樓、抽水馬桶等,你好奇嗎?你又看到香港滿地黃金,對照自己的一貧如洗,你想發達嗎?
29
七十年代的香港-3)排外心態 〈網中人〉第一集,七十年代新移民阿牛因襲擊公司經理被捕。其後,公司董事長與阿燦父親有以下對話:
〈網中人〉第一集,七十年代新移民阿牛因襲擊公司經理被捕。其後,公司董事長與阿燦父親有以下對話: 董事長:阿牛來香港多久? 程父(苦笑):近五個月了!香港的生活模式,他們也許適應不來。 董事長:現在有幾萬個像阿牛一樣的青少年,後果真是難以估計! 程父(歎氣):我有個仔(阿燦)將會偷渡來港! 董事長:是嘛?何時到港? 程父(搖頭):唉!
30
七十年代的香港-3)排外心態 根據上述的一段對話,可見五十年代或以前來港的人,對七十年代來港的人抱著甚麼心態? 是歡迎團聚? 還是排外抗拒?
31
香港…… 本來就是個移民社會 當日的阿燦…… 今日已是地地道道的香港人 歧視 還有意義嗎? 都是香港人!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