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3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3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3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2 一、美苏“冷战” 1.原因 (1)___________的建立:为“冷战”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2)美苏均势局面的形成:战后_____成为头号军事强国;英 法等欧洲传统强国元气大伤;苏联成为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政 治军事大国,加之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美苏渐成均势格局。 雅尔塔体系 美国

3 (3)矛盾激化:由于_________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
苏矛盾激化,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 国家推行“冷战”。 2.表现 (1)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提出___________;组建北大西 洋公约组织。 (2)苏联:政治上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成立 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组建_________。 意识形态 马歇尔计划 华约组织

4 3.特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2)在美苏双方争夺重点地区未见热战,局部热战并未避免。

5 4.影响 (1)美苏冷战,大搞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2)美苏控制的_________国家地区局部冲突争端不断。 (3)因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三世界

6 问题1: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有哪些?其实质是什么?
提示:(1)内容:①铲除日本、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②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③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日本在中国的一些权益也交给苏联。④对战后欧洲一些国家的边界重新划定。 (2)实质:按美苏意志划分势力范围,突出了美、苏两个大国的作用,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7 问题2:什么是冷战?冷战局面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提示:(1)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2)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标志着冷战局面最终形成。

8 二、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 1.原因 (1)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 反对战争。 (2)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 (3)美苏_________的威胁,造成世界不安宁。 (4)_____战争的存在,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威胁。 (5)社会主义和各国共产党人的号召和组织推动。 (6)科学家们的努力。 (7)世界各国民众维护世界和平意识的增强。 “冷战” 局部

9 2.特点 (1)广泛性:从运动参加者看,知名人士、文化界人士、青 年学生等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 (2)民主性:反战和平运动以集会、游行示威等和平抗议活 动为主,基本上是合法斗争。 (3)组织性:召开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成立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委员会和世界和平理事会,并发表宣言,提出了原 则。 “世界保卫 和平大会”

10 (4)普遍性:运动范围涉及世界各国以及众多的国际组织。
(5)深入性:既提出反对战争、保卫和平的原则性宣言,又 创办维护和平的专门组织;既进行反战运动,也有_______的 实质性规定。 3.意义 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揭穿了战争谎言,弘扬了正义,推动 了联合国_____________的行动,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联合国 维护世界和平

11 问题1: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对和平作出了什么贡献?
提示:(1)1949年4月,召开第一届世界和平大会,提出举行“保卫和平国际斗争日”活动的倡议。1950年又发表“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 (2)1950年11月召开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

12 问题2:《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影
响? 提示:(1)内容:①指出核战争的危险。②倡导和平解决 争端。 (2)影响:①和平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强化了人们的反 战意识。②壮大了世界保卫和平的力量。

13 三、20世纪80年代的美苏关系 1.变化 (1)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明确表示支持___________进 行改革。 (2)20世纪80年代中期,双方签署有关销毁两国___________ _______的条约,分阶段削减两国核武器。 (3)1985—1988年,美、苏两国在扩大双边接触、交流与合 作方面取得了进展。 2.特点 _______________。 戈尔巴乔夫 中程和短程 核导弹 从对峙走向缓和

14 四、美苏关系发展变化的启示 1.人类社会必须坚决反对_________和强权政治。美、苏争霸 是世界不得安宁的根源,美、苏争霸的历史教训沉痛。世界 人民必须永远坚持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损人又害己。美、苏争霸,进行 军备竞赛,投入巨额军费开支,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苏 联_________的恶化是其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 霸权主义 经济形势

15 3.美苏争霸使人类处于_______的威胁之下。但高科技的威力
使美苏双方都不敢轻易发动世界大战和核战争,只能实行核 威慑。 4.美、苏都企图把自己国家的_________和社会制度及其价值观 强加到别国之上,并要推广到全世界。我们必须尊重各国人民 根据国情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5.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_____________。美、苏争霸,互有攻 守,当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强大的时候,在争霸中就处于攻 势,反之,经济发展衰退,在争霸中就会处于劣势。 核战争 意识形态 经济发展水平

16 问题1:苏联“新思维”的内容有哪些? 提示:(1)强调“人类生存高于一切”。 (2)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

17 问题2:美国“以实力求和平”的政策是什么?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政策:新“遏制”政策。 措施:(1)军事:①提出“灵活反应战略”,以重新夺取军事优势。②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对苏联施加压力,进而拖垮苏联。 (2)意识形态:①号召对苏联进行讨伐。②支持反共政党和组织,资助“美国之音”等电台活动。

18 问题3:如何理解苏联解体的含义?苏联解体的标志是什么?
提示:含义:(1)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 (2)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标志:1991年12月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签署《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标志着苏联解体。

19 1.联系必修1分析美、苏关系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关系的变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变化,如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20世纪80年代,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等。

20 2.联系必修1、2分析美、苏“冷战”的影响: 在冷战局势下,许多国家为抵御来自美、苏两方面的压力,保障自身安全,走向联合。欧洲走向联合、不结盟运动兴起。美国为增加对抗苏联的筹码,扶植日本,日本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加强。

21 主题1 美苏冷战  材料一 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在全部历史中,没有一次战争比前不久在地球上这么多广大地区沦为废墟的这次大战更容易用及时的行动加以制止。 ——丘吉尔1946年3月5日《富尔敦演说》

22 探究1:材料中所说“前不久”发生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
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 探究2:为什么丘吉尔说这些国家“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提示:因为这些国家在走社会主义道路。

23 材料二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选一种……集权政权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及任务落到我们头上。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 《在美国国会联席会议上的演说》

24 探究3:材料二中杜鲁门所说的“两种生活方式”是指什么?
提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探究4: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杜鲁门和丘吉尔的演说在观点上有什么相同点? 提示:都认为社会主义的威胁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自己必须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25 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特点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的,必然随德国的崛起而破产;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对侵略战争的制裁无具体措施,故不能制止战争。

26 2.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是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是两个战胜国的妥协、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专门建立了旨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且对制止战争有非常具体有效的措施,避免了世界大战的再度发生。

27 主题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材料一 “世界上不同的制度可以和平共处;解决各国间的争端应该通过协商和大家都可能接受的协议来实现;遵照民族自决的权力,一个国家的内部分歧只涉及这个国家的公民。” 探究1:材料一是哪次会议提出的原则? 提示:第一届世界和平理事会。

28 材料二 “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人类的生存,我们号召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号召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 探究2:材料二出自哪个文献?列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反战和平运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化界人士。(至少4位) 提示:《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爱因斯坦、罗素、宋庆龄、约里奥·居里等。

29 材料三 “要独自走过多少的远路,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白鸽要飞越多少海洋,才能在沙滩上安息. 炮弹还要再呼啸几时,才能真正销声匿迹
材料三 “要独自走过多少的远路,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白鸽要飞越多少海洋,才能在沙滩上安息?炮弹还要再呼啸几时,才能真正销声匿迹?这答案啊,我的朋友,它已随风而逝……” ——《随风而逝》

30 探究3:材料三的歌曲是为哪件事情而做?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反战和平运动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
提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 表现:(1)20世纪四五十年代反战和平运动。 (2)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3)《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 (5)20世纪80年代和平运动高涨。

31 特点:(1)在内容上,由于核武器的出现,构成了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因此反战和平运动更多的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2)在范围上,反战和平运动参与阶层广泛,声势浩大,遍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具有真正的全球性。 (3)在组织上,反战和平运动越来越成为有组织的运动,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

32 一、反战和平运动越来越趋向国际化的原因 1.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战争不再是一两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在核战争中,遭到灾难的不仅仅是个别国家,而是整个地球。 2.世界人民对于反战和平问题逐步达成共识。 3.全球性有组织的反战和平运动力量更为强大,更容易取得成果。

33 二、两极格局的演变和特点 1.演变过程 两极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对峙局面。它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所代替;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宣告结束。

34 2.主要特点 (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界限比较分明和稳定。在美国一方是西方盟国,在苏联一方主要是东欧各国。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5 (3)冷战是美苏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遏制。两极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有的历史现象,对战后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

36 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规律
1.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我们应吸取的历史教训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7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5)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6)要抵制和平演变和资本主义的侵蚀。

38 2.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规律 (1)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2)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及外交政策的调整。

39 (3)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总之,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的具体表现。 (4)国际经济关系是最基本活跃的因素,影响着国际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的发展变化。

40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联和美国的参战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负。在这场大战中,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通常所称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欧洲”现已死去,而且无复活希望。 ——哈乔·霍尔本,1951年

41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它们的陆军、海军和联盟体系已不再统治全球。例如,1860年,西欧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产量的72%……到1960年下降到25%。不言而喻,欧洲19世纪的全球霸权已经结束,而且永远地结束了:欧洲已不可能恢复它的殖民帝国,也不可能重新建立以前的军事和政治优势。 ——斯塔夫里阿诺斯,1999年

42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传统的欧洲体系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应如何看待西欧的衰落与美国的崛起?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形成的新的世界体系有何特点。

4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国际关系指的是按照实力对比而建立的国际关系格局。第(1)题考查的是欧洲体系,那么在欧洲实力比较强大的国家主要有英、法、德、苏。第(2)题实力对比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资本主义发展的永恒规律,即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决定的。第(3)题是要归纳雅尔塔体系的特点。

44 答案:(1)英国建立的“日不落帝国”殖民体系和欧洲大陆以法国和德国为主体建立的欧洲大陆体系。
(2)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是资本主义本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在起作用。 (3)划分了美英与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以美苏为主导的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为形成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的国际关系格局奠定了基础。

45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缔约国应加强其自由制度……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此种武装攻击发生……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的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北大西洋公约》

46 材料二 ……考虑到由于巴黎协定的批准而在欧洲形成的局势——该协定……把西德拖入北大西洋组织集团,这样就加深了新战争的危险,并且对友好和平的国家的安全造成威胁……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个缔约国应……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47 (1)材料一中的“自由制度”指什么?假设的“武装攻击”会来自哪里?
(2)结合条约内容和所学知识分析两个组织的相同点。 (3)北约和华约的成立对世界形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第(1)题美国所倡导的自由制度及其敌对方显而易见。第(2)题要从成立背景、性质、实质去分析作答。第(3)题一定要注意从正反两方面回答,做到辩证地看问题。

48 答案:(1)资本主义制度。来自苏联及其社会主义阵营。
(2)①背景:美苏关系紧张,双方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尖锐对立。②性质:都是军事政治集团。③实质: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 (3)①两大集团互相对峙,使世界处于战争威胁下,不得安宁。②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49 3.(2012·威海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9年7月25日,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世界和平运动”邮票,共两枚。下图是其中的一枚:黑、白、黄三种不同肤色人像剪影。

50 材料二 在这一次的大会中,通过三个中心议题的民主讨论,确实是把国际紧张局势的总根源阐明了。这个总根源就是追求最大利润的美国统治集团的侵略战争政策。抗议美国侵略战争政策的情绪高涨是这次大会的一大特色。在大会上我们不断听到了南北美洲、东南亚、中东、近东、北非以及西欧各国的代表,像波兰一样,接连控制着美国侵略政策的影响。他们一致要求民族独立的尊重,现行战争的立即停止,正常的贸易与文化交流的迅速恢复。 ——郭沫若《关于世界人民和平大 会的经过和成就的报告》

51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民为实现和平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2)依据材料二指出威胁世界和平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第(2)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这个总根源就是追求最大利润的美国统治集团的侵略战争政策”这一有效信息即可,至于实现真正的和平的措施,只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即可。

52 答案:(1)努力:召开一系列会议,讨论世界和平问题;通过一系列呼吁和平、反对战争和军备竞赛的重要文件;举行反战和平示威等活动。(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根源: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 措施:要实现真正的和平,必须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多元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推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53 4.(2012·银川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柏林墙大事记 1948年6月24日:前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65公里,通称“柏林墙”。 1989年11月9日下午6时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时起开放边境。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柏林墙倒塌”。

54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与“柏林墙”建立相关的国际形势。
(2)试归纳“柏林墙倒塌”对欧洲局势产生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从德国、欧洲、世界三个角度分析。

55 答案:(1)美苏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对立;美苏争夺霸权激烈;德国分裂;两德是美苏对峙的前沿。
(2)加速了德国的统一;有利于德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有利于缓和欧洲的紧张局面;加速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加快了冷战结束的步伐。

56 一、选择题 1.美国总统杜鲁门(1945年)说:“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这说明( ) A.美国的世界霸权政策昭然若揭 B.美国要领导西方国家对抗苏联 C.美苏同盟关系公开破裂 D.美国要同苏联进行合作

57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从材料中无法体现B内容。C美苏同盟关系公开破裂是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D美国同苏联合作的基础已经破裂,美苏的国家利益产生了冲突,美国不会再同苏联进行合作。

58 2.美国学者贝尼斯在《外国外交史》中曾说:“雅尔塔实际上等于另一个慕尼黑。”下列史实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战后建立联合国 B.同意苏联提出的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 C.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D.美国单独占领日本

59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指出雅尔塔会议也有大国强权,具体体现在苏联提出的条件是维持外蒙古现状,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等,三国背着中国政府签订了秘密协定,故选B。

60 3.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冷战”的一项具体措施的漫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61 ①它的提出获得西欧国家的积极响应 ②巩固了欧洲的资本主义秩序 ③成为美国“冷战”政策的主要支柱 ④美国借此把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与维护本国制造商、出口商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2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归纳的能力。由所学知识可知,漫画所说的是马歇尔计划。由于战后欧洲经济面临严峻的形势,该计划获得西欧国家的响应,并因而使欧洲的资本主义秩序得以巩固,但美国也借此在政治经济上控制了西欧,故①②④是正确的。③是北约。

63 4.右图是一幅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政 治地图,如果给它命名的话,最恰 当的是( )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B.轴心国家集团与反法西斯同盟 C.“北约”与“华约” D.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

64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干中的“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政治地图”这句话,结合所学知识不难作出判断。

65 5.“战争”与“和平”关系到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人类命运和文明的兴衰荣枯,战后世界性的反战运动兴起。下列关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起因于美国侵略朝鲜 B.大学生拒服兵役 C.青年学生把反战思想带入军队 D.与当时高涨的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相结合

66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起因于美国侵略越南,A是错误的,其他三项正确。

67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具有真正的全球性特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战运动参与阶层广泛 B.参与者遍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 C.全球性包括两方面:一是参与阶层广泛;二是参与者遍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 D.反战和平运动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行动走向跨国行动

68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及分析理解能力。反战和平运动具有真正的全球性特点,包括两个方面:参与人员、涉及地域。

69 7.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
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 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 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 是( ) A.1961年柏林危机 B.苏伊士运河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题干中的“纽约”“俄国人的原子弹”“哈瓦那”等信息 综合判断可知是面临核战争危险的古巴导弹危机。

70 8.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71 【解析】选C。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赫鲁晓夫提出与美国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以“加强世界和平”。这种要求实质上是要同美国合作,以达到共同主宰世界的目的。

72 9.东欧各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企图摆脱苏联控制,结果到20世纪80年代如愿以偿,其直接原因是( )
A.戈尔巴乔夫的对外战略调整 B.东欧各国人民的不断抗争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D.东欧剧变的影响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戈尔巴乔夫对外调整战略,放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对东欧地区的控制,直接导致东欧摆脱苏联控制。

73 10.(2013·台州模拟)战争与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下列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经典言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周恩来总理致电纳赛尔:美帝国主义正在纵容和利用英法的侵略,企图从中渔利。但是在今天的时代,它们的这些阴谋是注定要失败的。 ②希特勒:当“巴巴罗萨计划”开始时,全世界将会大惊失色,难置一言!

74 ③丘吉尔:在阿拉曼战役以前我们是战无不败;在阿拉曼战役以后,我们是战无不胜。
④(士兵问: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不,这是你们的杰作!(一位德国法西斯分子看过名画《格尔尼卡》后与毕加索的对话) A.④③②① 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75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内容,①发生在195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②中的“巴巴罗萨计划”是德国对苏联发动突袭,发生在1940年;③中的阿拉曼战役是非洲战场的转折点,发生在1942年;④是在德国空袭西班牙后,应发生在1937年。故选C。

76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中的反战标志流行于世界已有五十年历史,在欧美与可口 可乐和耐克的商标一样有名。它源于海军旗语,由Nuclear Disarmament(核裁军)“N”和“D”字母组成。

77 材料二 2005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揭晓,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及其总干事巴拉迪因防止核能被用于军事目的并确保最安全的和平利用核能而共享这一荣誉。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的理由是诺贝尔在他的遗嘱中写道,诺贝尔和平奖的一个评奖标准是颁发给那些为“取消或减少常备军”作出巨大贡献的人。 材料三

7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核心内容,并分析反战标志出现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为制止核战争所作出的努力。 (3)综合上述材料,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是什么?

79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实的识记和归纳分析能力以及根据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题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其核心内容,对于意义,可从团结世界人民和扩大影响两方面考虑。第(2)题注意从政府和民间两方面作答。第(3)题的“共同要求”,也是古今中外一切爱好和平人士的共同心声。

80 答案:(1)内容:以反核运动为核心。 意义:有利于世界人民团结反战,广泛参与;有利于扩大反战和平运动在世界的影响。 (2)成立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平利用核能,防止用于军事目的;各国加强外交合作,美苏多次达成核裁军条约;各界人士积极呼吁,《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各国人民开展反战和平运动。 (3)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81 12.(2012·临沂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82 材料二 在后来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中,国际秩序在许多方面都比较稳定。
(1)图1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关系呈现出什么特征?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 有人根据图2中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亲切交谈的现象做出了如下推断:美苏“阳台对话”标志着冷战的结束。这一推断对吗?为什么? (2)这一时期国际秩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有哪些?

83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图片资料获取有效信息和历史知识的再现运用能力。第(1)题从第一幅图片可以看出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开始冷战;第二幅图片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而冷战结束的标志是苏联解体。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答案:(1)特征:由同盟走向对抗(或冷战对峙)。 影响: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这一推断是错误的。 原因:1973年的“阳台对话”反映美苏关系趋向缓和而非冷战结束。冷战结束于1991年的苏联解体。

84 (2)原因:美苏两极势均力敌;形成核威慑均势;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维护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联合国发挥了一定作用。

85


Download ppt "第3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