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计算机维护技术 信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系 黄 俊
2
章 节 计划课时 4 18 12 10 6 教学课时安排 1 微机系统维护概述 2 计算机主板 3 外存储器系统 4 显示系统
章 节 计划课时 1 微机系统维护概述 4 2 计算机主板 18 3 外存储器系统 12 4 显示系统 10 5 打印子系统 6 电源、键盘及鼠标 7 微机系统的组装与配置 8 计算机网络维护 6 9 计算机机房环境和病毒防治
3
目 录 4.2 VGA、SVGA彩色显示器的原理与维修 4.3 彩色显示卡 5 打印子系统 8.3 网络维护 5.1 打印机概述
5.2 针式打印机原理 5.3 非击打式打印机 6 电源、键盘及鼠标 6.1 微机及其外部设备开关电源 6.2 键盘 6.3 鼠标 7 微机系统的组装与配置 7.1 微机部件的选配 7.2 微机的组装 7.3 微机系统设置 7.4 安装和配置硬件设备 7.5 测试、考机和测试 7.6 使用“设备管理器”管理设备 8 计算机网络维护 8.1 计算机网络概述 8.2 Internet 目 录 8.3 网络维护 8.4 Internet常见故障诊断和排除 9 计算机机房环境和病毒防治 9.1计算机机房的环境条件 9.2 计算机机房的供配电系统 9.3 计算机机房专用UPS电源 9.4 计算机机房火灾及防火措施 9.5 计算机病毒 实验一 常用维护工具、仪表的 使用 实验二 微型机主机箱的内部结构和主机板的组成 实验三 软盘驱动器的内部结构 实验四 硬盘驱动器的内部结构 实验五 彩色显示器的内部结构 实验六 打印机的内部结构 实验七 键盘的内部结构 实验八 微机电源的内部结构 1 微机系统维护概述 1.1 微机系统维护基础知识 1.2 微机系统硬件故障的分类、产生原因及维修方法 1.3 软件故障及维修 2 计算机主板 2.1 什么是主板 2.2 有关“CPU”的知识介绍 2.3 存储器 2.4 主板的总线与外设接口 2.5 BIOS芯片 2.6 微机中的中断和DMA 3 外存储器系统 3.1 外存储器的有关知识 3.2 软盘驱动器 3.3 硬盘驱动器 3.4 光盘驱动器 4 显示系统 4.1 概论
4
1.微机系统维护概述 1.1 微机系统维护基础知识 1.2 微机系统硬件故障的分类、产生原因及维修方法 1.3 软件故障及维修
5
1.1 微机系统维护基础知识 1.1.1 系统维护及维修意义 微机的可靠性、可维护性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越来越突出。
许多场合要求计算机能可靠、稳定的运行。 我国的集成电路制作工艺落后于先进国家。 我国的计算机维护、维修能力相当落后。 有的计算机系的学生毕业后机器用的很熟练,但出了故障就不会处理了。 学计算机,既要会用,也要会修。
6
1.1.2 微机系统的层次及分类(1) 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微机的核心部件。包括:
微型机算机(Micro Computer):
7
1.1.2 微机系统的层次及分类(2) 微机系统(Micro Computer System): 微机的分类:
8
字长:字长是计算机内部一次可以处理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一台计算机的字长取决于CPU、RAM和DB的宽度。
芯片内藏MMU:指MPU芯片内部的存储器管理部件(单元)。 存储器容量:是衡量计算机存储二进制(bit)信息量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以字节(Byte)表示存储容量。 1B=8bit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MMB)=1024GB 1.1.3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1) 指 标 8088 8086 80286 80386 80486 80586 时钟(MHz) 4.77 5,8,10 16~25 25~40 33~60 33~133 内部运算(bit) 16 32 64 数据线(DB) 8 地址线(AB) 20 24 最大物理内存 1M 16M 4G T 虚拟内存 无 1G/任务 65535G/任务 芯片内藏MMU 有
9
1.1.3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2) 运算速度:一般用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表示。常用的计算方法有:
根据不同指令出现的频度,乘上不同的系数,求得统计平均值,得到平均运算速度。用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百万条指令/每秒)作单位。 以执行速度最短的命令为标准估算速度。 给出CPU主频和每条指令执行所需的时钟周期。用MHz为单位。 外设扩展能力:主要指计算机系统配接各种外部设备的可能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软件配置情况:软件是计算机系统必不可少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配置是否齐全,直接关系到计算机性能的好坏和效率的高低。
10
1.1.4 微机系统的硬件结构(1) 对于所有的计算机系统从硬件上看都采用了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大部分组成。 只能处理2进制代码。 控制器是根据存放在存储器中的指令序列工作的,并由程序计数器(IP或IR)控制指令的执行。 (三)总线结构。 1.1.4 微机系统的硬件结构(1)
11
微处理器(MPU): 1.1.4 微机系统的硬件结构(2)
12
算术逻辑单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ALU是运算器的核心。它是以全加器为基础,辅之以移位寄存器及相应控制逻辑组合而成的电路,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可完成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各种逻辑运算。 累加器ACC(Accumulator):简称累加器A,它实际上是通用寄存器的一个。 累加锁存器:是防止ALU的输出通过累加器A直接反馈到ALU的输入端。 暂存器:与累加器A有点相似,都是用于保存操作数。 标志寄存器FR(Flags Register):FR用于保存或设置ALU操作时的某些重要状态或特征,如溢出标志、零标志、符号标志、进位标志、辅助进位标志、奇偶标志等。80386以上CPU还有控制标志和系统标志。 寄存器组RS(Register Set或Registers):RS实质上是MPU的内部RAM,因受芯片面积和集成度所限,容量不大。如8086有AX,BX,CX,DX,BP,SP,SI,DI八个16bit通用寄存器。 堆栈和堆栈指针SP(Stack Pointer):堆栈是一组寄存器(硬件堆栈)或存储器(软件堆栈)中开辟的一个特定区域。有2种操作:压入(PUSH)和弹出(POP);操作方式:后进先出(LIFO,一般情况)和先进先出(FIFO,自定义)。 1.1.4 微机系统的硬件结构(3)
13
程序计数器PC(Program Counter):PC用于存放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码,指令一般是按执行的顺序存放在存储器中的。
指令寄存器IR(Instruction Register)、指令译码器ID(Instruction Decoder)、操作控制器OC(Operation Controller):这3个部件是MPU的指挥控制中心,对协调整台微机有序工作极为重要。 存储器:是微机的存储和记忆部件,用于存放数据和程序。 1.1.4 微机系统的硬件结构(4)
14
内存单元的地址和内容:内存中存放的数据和程序,从形式上看都是2进制数。内存操作:CPU对内存的操作有读(RAM→CPU)写(CPU→RAM)两种。
内存分类:按工作方式,可分为两大类: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和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 输入输出(I/O)设备的接口:微机通过I/O设备与外部交换信息,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为了主机与外围设备进行信息交换,要有I/O接口电路“I/O适配器”。 三总线:各种公共信号线的集合。 数据总线DB(Data Bus):用来传输数据信息,是双向总线。 地址总线AB(Address Bus):用来传输CPU发出的地址信息,是单向总线。 控制总线CB(Control Bus):用来传输控制信号、时序信号和状态信号等。有的发送控制信号,有的接收状态信号或应答信号,每一根线是单向的,整体是双向的。 1.1.4 微机系统的硬件结构(5)
15
1.2 微机系统硬件故障的分类、产生原因及维修方法 1.2.1 微机硬件故障的分类
16
1.2.2 微机故障维修的原则 四先四后故障排除原则:先软件后硬件,先外围后主板,先测试后分析,先确诊后处理。
先软件后硬件:机器出现不正常时,先从软件上找原因,看是操作系统还是软件造成的;也有的是CMOS设置的问题。也可先用诊断程序进行测试,不能确定再找硬件故障。技术熟练者可很快查出软硬件故障。 先外围后主板:确定是硬件故障后,先检查外设是否影响到主板,若不是,再逐步缩小到主板。 先测试后分析:用软件或仪器测出问题所在,进行分析后确定故障位置; 先确诊后处理:把故障缩小到最小范围,确诊后再进行处理。
17
1.2.3 微机硬件故障的诊断方法(1) 人工诊断法:普遍采用的方法,可排除常见的简单故障。
加电自检:利用ROM芯片中的POST程序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检测。 直接观察法:利用感觉器官检查是否有火花、异常声响、过热、过冷、烧焦等故障。 敲击与手压法:对于一些软故障可以采用此法。 插拔法:对接插件和集成电路芯片通过逐个拿下来,开机观察现象,以找到故障所在。 替换法:用一台好机器上的插件或元器件替换可以的器件,或把可疑器件安在一台正常的机器上(尽量少用)。 升温降法:对于一些软故障可以采用此法。若怀疑机器是由某些器件的热性能而造成的故障,可通过外部升温(用电吹风)或降温(酒精擦拭)来人为制造或消除故障,通过变化查找故障源。 “死机”的原因: 微机的电源损坏,无法为系统板及机箱内设备供电,至使机器无法工作。 电源插头松动,“电源好”信号为送到主板,主机无法启动。 主板I/O插槽中的控制卡有歪斜,造成电源保护。 1.2.3 微机硬件故障的诊断方法(1)
18
1.2.3 微机硬件故障的诊断方法(2) 主板的核心部件有错,BIOS自检发生严重错误而停机。
主板或控制卡出现电源对逻辑地(GND)短路,造成电源保护。 各种引导型病毒引起的BIOS芯片内容被改写,使主机无法工作。 外设的信号线反接,造成电源保护。 逻辑分析法:利用仪器、仪表进行逻辑分析、检查和测量来诊断故障的方法,可排除较复杂的故障。 静态阻抗测量法:把怀疑有故障的器件断开电源,进行单独测量。用万用表测有关元件的电阻值,阻值太小或短路都属于不正常,无穷大也属于不正常。测的阻值可与好的元件进行比较。大部分板卡为150Ω~300Ω。
19
1.2.3 微机硬件故障的诊断方法(3) 逻辑检测法:经过静态检查确认无短路或烧坏痕迹,便可加电测试,找到故障发生的模块后,再在该模块中检查出损坏的芯片。一般使用逻辑笔或示波器。 对逻辑功能简单,执行速度较底的芯片可直接得到确定的结果; 逻辑关系比较简单,但芯片的工作频率较高; 对大规模和超大规模芯片的测量。 逻辑比较法:通过对比不同板卡以及芯片相同的工作环境下的不同之处,可发现损坏的芯片或不正常的工作状态,从而排除故障或为排除故障找到方法。 对对比相同的板卡的相同芯片的工作状态以便发现可疑点; 使用“背芯片”方法检查。将相同芯片接到被怀疑的芯片的相同管脚上,开机,若故障消失,则被怀疑的芯片有故障。 分割/对比法: 用“贴条”法检查有故障的控制卡。在有故障的I/O插槽金属片上贴上不干胶条,这样可断开主板与控制卡的连接,如果系统起动了,则再减少贴条的个数,直到确定是因为哪个信号脚造成的故障。 采用“割线”方法分割故障模块。将可能有故障的芯片的连接出割断或焊下来,然后测量短路情况,若无异常,再焊接上去。
20
1.3 软件故障及维修 软件故障概述 计算机在程序执行过程中,不是由于硬件的物理损坏而导致的系统功能错误,叫做软件故障。如CMOS设置不正确,操作系统有问题,有计算机病毒,应用程序错误等等,有的软件错误会导致硬件错误(例CIH病毒)。有些错误计算机会有错误提示。
21
1.3.2 软件故障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原因 系统配置不当:多属于软件故障。 内存管理冲突:Windows要占用大量的内存空间,可造成死机。
计算机病毒侵害:病毒占用内存、硬盘空间破坏系统资源。 CMOS参数设置: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行。 与硬件不兼容:外接设备的适配卡与主板不兼容。 与软件不兼容:软件要求的运行环境有问题。 特点 功能性错误:认识、设置、调整、改变操作环境和运行条件。 隐蔽性:多发生在系统级,出现莫名奇妙的现象。 随即性:受外界、运行环境的影响,出现不正常的结果。 可恢复性:有些软件故障不需人工干预,或重新启动系统,就可恢复正常,有的要重装软件也可恢复正常。
22
故障实例1.1 故障现象:开机后马上烧坏电源保险丝。
分析与维修:出现该故障应立刻切断电源,检查电源部分是否有短路现象。一般是桥式整流电路有一臂短路引起的。经查为整流二极管D1(1,2)短路,造成交流电加到了L1的前端,使Vdc输出的直流电压变成了交流电压。电压直接加到了后端的开关三极管上,容易造成开关管的损坏,并熔断保险丝。更换整流二极管D1和保险丝,若开关管损坏也要更换,故障排除。 故障实例1.1
23
故障实例1.2 逻辑跟踪测试: 分割法:
24
2 计算机主板 2.1 什么是主板 2.2 有关“CPU”的知识介绍 2.3 存储器 2.4 主板的总线与外设接口 2.5 BIOS芯片
2.6 微机中的中断和DMA
25
2.1 什么是主板 主板,又称为主机板(Main board)、系统板(System board)和母板(Mother board),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包括:BIOS芯片(1~2个)、I/O控制芯片、键盘接口、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接插件、扩充插槽(6~10)、电源插口(1~2个)、CPU插座(1~2个)、内存扩充插槽(2~4个)等。 主机板的类型和档次决定着整个微机系统的档次,其性能也影响整个微机的性能。
29
2.1.1 主机的分类(1)
30
2.1.1 主机的分类(2)
31
2.1.1 主机的分类(3)
32
2.1.2 有关微机主板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1) 什么是“绿色环保计算机”:很多时候计算机设备是空闲的,可是却全功率运行着,既耗电也加快了系统的老化。绿色环保计算机增强了计算机的电源管理功能,使其再没有人使用或无程序运行时自动减少各部件的工作,达到节省能源和保护机器的目的。 目前绿色环保计算机一般遵循EPA(Environmented Protection Agency,美国环境保护暑)标准,符合该标准的计算机在开机启动时会有一个绿色或黄色的EPA或Energy Star(能源之星)标志出现的屏幕上。一般需计算机在省电模式下,系统耗电量低于30W,其各部件的定义如下: CPU(如奔腾)正常耗电约5W,进入休眠状态后只耗0.4W。 显示器(一般符合DPMS规范):开机(ON)→等待(Standby<15W)→休眠(Suspend<15W)→off(<5W)。
33
2.1.2 有关微机主板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2) 硬盘:正常耗电3~10W,休眠时电机停转,耗电<1W。
Doze(打盹) CPU时钟频率降低,程序运行变慢。 Stand by(等待) CPU时钟频率进一步降低,显示器黑屏。 Suspend(休眠) CPU停止运行,所有程序运行。 DMI的概念:Desktop Management Interface桌面管理接口,是用来让系统保存自身及外围设备相关资料的应用程序,通过DMI可以在操作系统级查询系统的配置信息(不用进入BIOS),包括CPU、内存、I/O扩充插槽。它的标志如书上图2.1所示。DMI可以将上述资料存储在BIOS中的特定位置,也可以利用DMI对资料库中系统配置情况作出修改以适应不同环境的系统需求(不必进入BIOS)。
34
2.1.2 有关微机主板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3) 主板上的BIOS会尽可能地收集系统信息,将它存在主板上Flash EPROM中一个4K的存储块中,DMI可以恢复数据库中的系统信息,这个数据库叫作MIFD(Management Information Format Database)。该BIOS允许动态实时更新DMI信息,DMI还允许用手工加工加入BIOS不能探测到的信息,如使用的姓名、销售商、计算机编号。 “Energy Star”标志:Energy Star即能源之星,是绿色环保计算机的标示。有该标示的计算机可以让用户设定一组时间,若在指定时间内没有人使用计算机或无程序运行,则计算机自动进入省电模式。标志如书上图2.2所示。 “FCC”标志:FCC即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美国国家通讯委员会的缩写,该委员会制定了电磁辐射方面的标准。 通过FCC认证的产品其电磁辐射低于一定强度,保证对人和其它电子系统的无害性。FCC标志如书上2.3所示。
35
2.1.2 有关微机主板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4) “PnP”标志:Plug and Play(即插即用)的缩写,指计算机自动识别系统的配备的外围设备,不需人工干预,外设插上就能使用。目前的PnP计算机只能做到部分外设的自动识别。PnP标志如书上图2.4所示。 iCOMP指数和P+Rating指数:CPU是微机中最关键的部件,它往往是各种档次微机的代名词,如我们所说的386、486、奔腾微机等都是以CPU类型命名的。CPU的性能大致上能够反映出微机的性能,因此选择一个理想的CPU是至关重要的。 iCOMP指数:iCOMP指数是一种简单的数字化指数,用以对Intel CPU的相对性能做出直观的比较。 iCOMP指数的计算方法是根据9个实际应用测试的得分并融以权重,以486SX-25为基准(即486SX-25的iCOMP指数为100)所计算出的数值。 P+Rating指数:可衡量多种类型的CPU。
36
主板上主要包括有:CPU插槽,ROM BIOS芯片,键盘BIOS芯片和插座,RAM内存插槽,CaChe和CaChe插槽,CMOS芯片,I/O扩展插槽,主板电源插座,机箱面板指示灯及控制按键插件,逻辑控制芯片组,后备电池,震荡晶体(晶振),跳线插针,串并口接口插座,软硬盘接口插座,USB接口插座,PS/2接口插座,IrDA接口插座。 CPU插槽:CPU插槽多见于486以上档次的主板,用于安装同一档次不同型号的CPU。386以下档次的CPU多是直接焊接在主板上的,386微机以后为了用户升级方便,一般在主板上只有CPU的插槽,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安装CPU。 一种型号的CPU插槽只能插同一档次的CPU,不同档次的CPU需要不同类型的CPU插槽和相关电路设计,所以386的主板上不能插486CPU,586主板上的CPU插槽与686主板的设计不同。 常见CPU插槽的型号: Socket3:238插孔(右图208线), 486 DX/DX2/DX4/OverDrive,Pentium Overdrive,Cyrix 5x86,AMD 5x86。 2.1.3 主板上的元器件的基本组成(1)
37
2.1.3 主板上的元器件的基本组成(2) Socket4:320插孔,P5-60/66。
Socket5:320插孔,P54C-75/200,Cyrix 6x86,AMD k5。 Socket7:321插孔 ,兼容Socket5,P55C-MMX 。 Socket8:387插孔 ,P-Pro系列。 Slot1:与Socket系列不兼容,使用专门设计的P-II CPU。 其它CPU有关的插槽:ZiF插座,协处理器(FPU)插座。 主板上的BIOS芯片:ROM BIOS是主板上存放微机基本输入输出程序的只读存储器,其功能是微机的上电自检、开机引导、基本外设I/O和系统CMOS设置。 主板上的ROM BIOS芯片是主板上唯一贴有标签的芯片,一般为双排直插式封装(DIP),上面印有“BIOS”字样。虽然有些BIOS芯片没有明确印出“BIOS”,但凭借外贴标签也很容易的将它认出。 586以前的BIOS多数为可重写EPROM芯片,上面的标签起着保护BIOS内容的作用(紫外线照射会使EPROM内容丢失),不能随便撕下。586以后的ROM BIOS多采用EEPROM(电可擦除只读ROM),通过跳线开关或系统配带的驱动程序盘可以对EEPROM进行重写,方面的实现BIOS升级。 常见的BIOS芯片的有AMI、Award、Phoenix等,在芯片上能够见到厂商的标记。
38
目前市面上较流行的主板BIOS主要有Award BIOS、AMI BIOS、Phoenix BIOS三种类型。Award BIOS是由Award Software公司开发的BIOS产品,在目前的主板中使用最为广泛。Award BIOS功能较为齐全,支持许多新硬件,目前市面上多数586主机板和PII/III级主板都采用了这种BIOS;AMI BIOS是AMI公司出品的BIOS系统软件,开发于80年代中期,它对各种软、硬件的适应性好,能保证系统性能的稳定,在90年代后AMI BIOS应用较少;Phoenix BIOS是Phoenix公司产品,Phoenix BIOS多用于高档的原装品牌机和笔记本电脑上,其画面简洁,便于操作。
39
主板上的CaChe插槽:这里的CaChe指的是内部高速缓存(External CaChe),主要有两种封装形式:
条状CaChe插槽:一般位于CPU插槽附近,为一深褐色的细长插槽,中间有隔断,两边分别为42针和38针插槽,586主板上采用较多。 主板自带CaChe:主板表面安装CaChe器件,一般容量不超过256K,与CaChe扩充插槽共存。 主板上的PS/2接口插座:PS/2接口首先应用于IBM PS/2微机,因而得名。很多原装品牌机上采用PS/2口来连接鼠标和键盘。 主板上的IDE接口插座:对一些486主板和几乎所有的586主板上都集成了IDE(硬盘驱动器)接口插座,取代了多功能I/O卡的作用。该功能也可以通过BIOS设置和跳线开关来屏蔽。 2.1.3 主板上的元器件的基本组成(3)
40
由于IDE只具有16.7MB/s的数据传输率,各大厂商又联合推出了Multiword
DMA Mode3接口,它也叫UltraDMA,它的突发数据传输率达到了33.3MB/s, 此接口类型使用40针的接口电缆,并且向下兼容,大家现在熟悉的Ultra ATA/33 接口也即是此接口类型。接在Ultra ATA/33标准后推出的即为Ultra ATA/66及100 接口,Ultra ATA/100的突发数据传输率达到100MB/s,由于它具有这么高的传输 率,原来为5MB/s数据传输率设计的40针接口电缆已不能满足ATA66/100的需求, 因此在Ultra ATA/66的接口电缆中增加了40根地线,以减小数据传输时的电磁干 扰。
41
2.1.3 主板上的元器件的基本组成(4) 主机板上的键盘BIOS芯片和键盘插座: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除了SYSTEM BIOS外,键盘也有专用的Keyboard BIOS。不过该BIOS并不是ROM,而是1块芯片,它有自己的CPU。 键盘结构是一个圆形插头,插座和插头共有2个接点,用途如表2.1所示。 主板上的USB接口插座:Universal Serial Bus , Intel 公司开发的通用串行总线架构。较新的586主板上一般都有一个USB插座,用于连接机箱上的USB接口。该插座是9针双排插座,标注为USB。 主机板上的USB针式插座通过机箱面板档片上的接口与USB设备相连。USB通用串行总线是由7大公司共同推出的新一代接口标准。 USB并不是一种新的总线和局部总线,而是微机连接外围设备的I/O接口标准。USB传输速度可达12Mb/s,除了可以统一键盘、鼠标、Modem等常见外设的连接外,还可处理ISDN、电话系统、数字音响、打印机/扫描仪等低速外设的连结。一般可与数字相机连接比较合适。
42
主板上的电池:为了在主板断电期间维持系统CMOS内容和主板上系统时钟的运行,主板上均装有一个充电式电池。
主板上的并行口插座:在一些486主板和几乎所有的586主板上都集成了并行打印机接口插座,取代了串并口卡和多功能I/O卡的作用。该接口功能可以通过BIOS设置和主板上的跳线开关屏蔽掉。 主板上的串行口插座:在一些486主板和几乎所有的586主板上都集成了串行通信插座,共微机本身的串口COM1,COM2使用,取代了串口卡或多功能I/O卡的作用。这些接口功能也可以通过BIOS设置和主板上的跳线开关进行屏蔽。 主板上的串行口接口一般为两个10针双排针式插座,分别标为COM1和COM2或COMA和COMB。 2.1.3 主板上的元器件的基本组成(5)
43
主板上的软驱接口插座:在一些486主板和几乎所有586主板上都集成了软盘驱动器接口插座,取代了多功能I/O卡的作用。该功能也可以通过BIOS或跳线开关来屏蔽。 主板上的软驱接口一般为一个34针双排针插座,标注为Floppy或FDC。 主板上的内存条插槽:内存条插槽的作用是安装内存条。一般采用斜45度插入和弹簧卡子紧固的方式。 常见的内存条插槽有30线、72线、168线。 主板上的晶振:如果说CPU是整个微机系统的“大脑”,那么晶体振荡器就是“心脏”。只有“心脏”在跳动时,微机才能正常工作。 由于一块主板往往支持多种频率的CPU,为免除更换振荡晶体的麻烦,现在主板多采用可调式振荡晶体电路,利用跳线的组合调整所需的频率。 主板上的电源插座:电源插槽是连接电源与主机板的12针插槽,主板上的电源插座如图2.25所示。电源插槽分为2个插头,其编号为P8和P9。 2.1.3 主板上的元器件的基本组成(6)
44
主板上的IrDA接口插座:Ir,Infra-red,红外线。IrDA是红外线接收/发送器,IrDA在主板上的接口是一个5针的单排针插座,用于红外线接收/发射的连接,进行无线数据传输用。
主板上的CMOS芯片:CMOS是一种低耗电的存储器,靠电池供电,用于保存系统日期、时间及各种硬件参数。 常用芯片有:146818,82C6868;82C206,85C206;DS1278,12B887等。 2.1.3 主板上的元器件的基本组成(7)
45
2.1.3 主板上的元器件的基本组成(8) 主板上的I/O扩展插槽:用于扩展PC机功能的插槽通常称为I/O插槽,可以插入任意的标准选件,如显示卡、多功能I/O卡、解压卡、Modem卡、声卡等。 根据总线类型的不同,可分为ISA、EISA、MCA、VESA和PCI。 ISA插槽 黑色,由8位与16位之分,传统的外设接口卡都插在一个ISA扩展插槽上。 EISA插槽 咖啡色,外型、长度皆与ISA的16位和扩充插槽一样。 VESA插槽 咖啡色,位于16位ISA扩充插槽的下方,与ISA扩充插槽配合使用。 PCI插槽 白色,与VESA扩充插槽一样长,不过它不再ISA扩充插槽的下方,而是平行的,不需与ISA扩充插槽配合使用。 5) AGP图形加速端口(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是近几年主板上发展起来的最重要的东东之一。它直接与主板的北桥芯片相连,且该接口让视频处理器与系统主内存直接相连,避免经过窄带宽的PCI总线而形成系统瓶颈,增加3D图形数据传输速度,而且在显存不足的情况下还可以调用系统主内存,所以它拥有 很高的传速率,这是PCI等总线无法与其相比拟的。AGP接口的发展经历了AGP1X/2X/PRO/4X/8X等等阶段,其传输速度也从最早的AGP1X的266MHz/S带宽发展到了AGP8X的2GB/S。
47
故障实例2.1(1)
48
故障实例2.1(2) 故障现象:AST286微型机每次主机电源断开后,系统设置参数全部丢失。 分析与维修:出现上述故障现象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锂电池失效。 CR1或CR2开路。 CMOS芯片损坏。 AST286微型机硬件配置参数、日期、时间等信息存储在主机板上的CMOS电路中。 该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当主机电源断电后,由J22插件上3.6V/4.5V锂电池经CR1和CR2给U68和U69供电。使这两个芯片在主机电源断开后,仍然能正常工作;当主机电源加电时使Q1和Q2导通,通过Q1-ce结给U68和U69供电。+5V电源使CR1和CR2处于反偏状态,使锂电池停止供电。 通过上述分析应在主机电源断电后,检查CMOS供电电路。经检查,锂电池两侧的电压值正常,但U68-24和U69-14均为底电瓶,即它们管脚电压为0V。说明锂电池的电压根本没有加到U68-24和U69-14引脚上,使CMOS RAM和CD4069在主机电源断开后不能工作。故造成机器的硬件参数、日期、时间信息全部丢失。继续检测CR1和CR2,发现CR1的正端为3.6V,而负端为0V,这是由于CR1开路造成的。更换CR1之后,故障排除。
49
2.2 有关“CPU”的知识介绍 CPU的发展 CPU也称为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的历史可追溯到1971年,当时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 1978年和1979年,Intel公司先后推出了8086和8088芯片,它们都是16位微处理器,内含2900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77MHz,地址总线为20位,可使用1MB内存。 1982年,Intel推出了80286芯片,该芯片含有13.4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 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芯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内含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2.5MHz,后提高到20MHz,25MHz,33MHz。80386SX,80386SL,80386DX。 1989年Intel推出了80486芯片,这种芯片突破了100万个晶体管的限制,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其时钟频率从25MHz逐步提高到33MHz、50MHz。80486SL,80486SX,80486DX2,80486DX4。 1993年Intel公司又推出了80586,其正式命名为Pentium。奔腾含有310万个晶体管,使用频率最初为60MHz和66MHz,后提高到200MHz。P6,P54C,P55C-MMX,Klamath(PII),Deschutes,K6(AMD),M2(Cyrix),PIII。
51
2.2.2 CPU的主要性能指标 2.2.3 CPU市场综述(1) 2.2.3 CPU市场综述
主频:即CPU的时钟频率(CPU Click Speed)。 内存总线速度(Memory-Bus Speed)。 扩展总线速度(Expansion-Bus Speed)。 工作电压(Supply Voltage)。 地址总线宽度。 数据总线宽度。 内置协处理器。 超标量。 一级高速缓存。 采用回写结构的高速缓存。 2.2.3 CPU市场综述 奔腾:奔腾的最高工作频率可达200MHz。 多能奔腾MMX:最高300MHz。首先,MMX技术一次能处理多个数据。计算机的多媒体处理,通常是指动画再生,图像加工和声音合成等处理。 高能奔腾Pro:最高233MHz。高能奔腾原先被称为P6,也就是现在的奔腾Pro,这种芯片提供的结构和奔腾、多能奔腾不同。奔腾Pro具有如下特点:
52
2.2.3 CPU市场综述(2) 和486、奔腾CPU一样,奔腾Pro也具有32位地址总线,最大可以寻址4096MB。
在CPU内部集成了16KB的一级CaChe。 据有两条64位的数据总线。 用超标量管道线结构,并把一条指令的译码部分和执行部分分开,这样就不必顺序执行。 奔腾Pro还采用多分支预测、数据流分析、推测执行等新技术来提高程序的执行速度。 Pentium II:最高450MHz。两级CaChe。 Pentium III:最小450MHz。Pentium 4 最小1GHZ. AMD K6:最高233MHz。K6-2:333MHz~400MHz。 Cyrix M2:最高300MHz。90+(80MH)~200+(150MHz)。 三款CPU性能比较: 选择CPU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53
存储器是具有“记忆”功能的设备,他用具有两种稳定状态的物理器件来表示二进制数码“0”和“1”,这种器件称为记忆元件和记忆单元。
为区分存储体内的存储单元,必须将它们逐一进行编号,称为地址。 根据存储器在计算机中处于不同的位置,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存储器的特性由它的技术参数来描述,存储器的常用技术参数如下: 存储容量: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称为存储容量。 存取周期:存储器的两个基本操作为读写,是指将信息在存储单元与存储寄存器(MDR)之间进行读写。 存储器的可靠性:存储器的可靠性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来衡量。 性能价格比:性能主要包括存储器容量、存储周期和可靠性三项内容。 2.3 存储器 存储器的基本概述(1)
54
2.3.1 存储器的基本概述(2) 存储器的分类:
55
2.3.1 存储器的基本概述(3) 有关存储器的基本指标:
存储器的奇偶校验:为了检查DRAM存取数据过程中数据的可靠性,常在DRAM存储电路中设置奇偶校验电路,同时在DRAM存储器模块中增加奇偶校验位。
56
2.3.1 存储器的基本概述(4) 虚拟内存和虚拟磁盘:“虚拟内存”与“虚拟磁盘”是目前微机应用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虚拟内存是指硬件环境所提供的内存容量不够时,将硬盘的一部分模拟为内存使用; 虚拟磁盘是将内存中的一部分区域模拟为一个磁盘使用,因而又称为RAM盘。 2.3.1 存储器的基本概述(4)
57
同步高速缓存和异步高速缓存: 所谓高速缓存,通常指的是Level 2高速缓存,或外部高速缓存。L2高速缓存一直都属于速度极快而价格也相当昂贵的一类内存,称为SRAM(静态RAM),用来存放那些被CPU频繁使用的数据,以便使CPU不必依赖于速度较慢的DRAM。 最简单形式的SRAM采用的是异步设计,既CPU将地址发送给高速缓存,由缓存查到这个地址,然后返回数据。 同步高速缓存用来存取传送来的地址,以便把按地址进行查找的过程分配给两个或更多个时钟周期上完成。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所谓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位于CPU和主存储器DRAM(Dynamic RAM)之间的规模较小的但速度很高的存储器,通常由SRAM组成。 2.3.1 存储器的基本概述(5)
58
2.3.2 存储器使用的规则(1) 存储器的扩容规则: 可安装不同容量的SIMM,但装在PC机同一组中的SIMM必须具有两条相同容量的SIMM; 对于很多PC机来说,若把不同速度的SIMM混装在一起,即使它们的容量相同也会带来麻烦; 必须将一组的所有插槽都插满,或者将一组全部置空(当然第一组不行)。不能在一组中只装一部分; PC机可接收的SIMM大小有一个上限。 SDRAM的使用规则:SDRAM是新一代的动态存储器,又称为同步动态存储器或同步DRAM。它可以与CPU总线使用同一的时钟,而EDO和FPM存储器则与CPU总线是异步的。目前SDRAM存储器的读写周期一般为 ,相比之下,EDO存储器一般为 。 多数SDRAM只能在3.3V(宽电压为3~5V)下工作,而EDO内存则多数在5V下工作。
59
2.3.2 存储器使用的规则(2) 内存条扩容时应考虑的因素: 运行软件的限制: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有1MB到64MB的内存就足够了。
只作文字处理:如果您仅把微机作打字机使用,只运行WPS、CCED,则安装4MB内存就可以了。 运行中文Windows3.1或Windows3.2:如果要在中文Windows3.1或Windows3.2下工作,必须配置4MB以上的内存。如要运行Word,至少要8MB内存。 运行中文Windows98:要求微机系统中必须至少有16MB以上的内存,要较快的运行Windows98,必须有64MB以上的内存空间。 个人多媒体微机系统:由于多媒体微机系统需要处理声音、动态图像等信息,因此内存容量不少于32MB,有条件的用户最好安装64MB的内存。 对于专用处理三维立体、图形、影像、动画等需要大存储量的工作站,需要配置128MB以上的内存容量。 主板内存插座数目的限制:受内存插座槽数目的限制,有的微机主板的内存控制芯片可以管理更多的内存空间,但受主板内存插座槽数的限制。
60
2.3.2 存储器使用的规则(3) 主板允许原装总内存容量的限制:微机主板允许安装的内存容量取决于主板上的内存控制芯片所能管理的内存空间的限制,一般主板可以安装的DRAM存储器容量为1MB~64MB(或128MB)。 受实际存在的存储器模块容量的限制:以SIMM比例,目前市面上仅有4MB,8MB,16MB,32MB,64MB等几种SIMM内存条。 不同机型内存条安装组合的规则:
61
2.3.3 内存故障的一般处理(1) 内存出错:所谓内存出错是指启动系统和运行应用程序时,系统显示“memory error”或“内存出错”的错误信息,这中错误信息与内存减少、内存不足及奇偶校验错误不同。 其中显示内存出错有三种情况: 开机自检时即显示内存出错,引起该故障的原因主要是内存条和内存控制器的硬件故障; 在CMOS中设置的启动系统不自检1MB以上内存,而运行应用程序时显示内存出错,引起该故障的原因除可能是内存条或内存控制器的硬件故障外,还可能是软件故障造成的; 开机自检通过,进入DOS和Windows,在运行应用程序时显示内存出错,其原因主要是由软件故障造成的。 对于已由软件故障造成的内存出错,可按下列步骤检查和处理:
62
2.3.3 内存故障的一般处理(2) 如果是在DOS环境下运行应用程序时显示内存出错,可检查DOS与运行的应用程序是否冲突,并作相应的处理。
如果是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应用程序时显示内存出错,一般可以怀疑是否是应用程序非法访问存储器造成的,可通过清除内存驻留程序、减少活动窗口、调整配置程序或重新安装系统和应用程序来解决。 如果问题只是在运行某一特殊应用程序时才呈现,则可能是由该软件造成的。 用消毒软件检查系统是否带有病毒,有则杀毒。 硬件故障造成的内存出错比较常见,一般可按下列步骤检查和处理: 开机自检时显示内存出错,首先进入CMOS设置,检查CMOS中关于内存条的参数设置是否正确,是否与内存条的配置情况相符。 如果故障仍存在,检查内存条与内存插座槽之间接触是否良好,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如果故障仍未的排除,检查内存条的安装组合是否正确。 如果故障还未解决,则用替换法检查内存条是否已损坏,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如果以上措施均不能奏效,应怀疑主板和控制芯片有问题,可送专业人员检修。 2.3.3 内存故障的一般处理(2)
63
2.3.3 内存故障的一般处理(3) 内存减少的一般处理方法:“内存减少”是指在开机自检、用MEM命令或者用其它工具软件检测内存时,显示的内存容量少于实际的物理内存容量的故障现象。以下两种显示内存减少的情况不是故障: 如果开机自检显示的内存容量比实际的物理内存容量减少384KB(或128KB、256KB),不属于故障。 开机自检时基本内存的测试值为639KB,不一定就是病毒。 内存不足的一般处理方法(Out of memory): 运行DOS和Windows3.2应用程序时内存不足: 如果是在运行DOS应用程序时出现内存不足的故障,可按以下方法进行检查和处理: 检查系统是否提供对扩充内存的支持; 如果故障仍存在,检查DOS内核程序与其它运行的应用程序是否兼容。 如果在运行Windows应用程序时,出现内存不足的故障,可按以下方法进行检测和处理:
64
2.3.3 内存故障的一般处理(4) 首先应检查Windows的资源使用情况;
如果问题没有解决,清除或保存Clipboard(剪贴板)的内容; 如问题仍存在,可用PIF编辑器编辑PIF文件,增大PIF文件中定义的Memory Requirements: KB Required的值; 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则重新开机进入Windows系统。 Windows9X使用中内存不足的故障处理:进入中文Windows9X,启动正常。查看“我的电脑”属性的性能卡,内存为8MB,也不再需要更多内存的建议。运行画笔,却出现内存不足的提示,画笔无法进行,只能运行一些小的应用程序,如:扫雷、CD播放器等。 重新进入中文Windows9X,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移动C盘的文件到D盘,使C盘的剩余空间有10MB左右,再次启动中文Windows9X,故障消失!DOS方式中MEM显示扩展内存7MB左右。 2.3.3 内存故障的一般处理(4)
65
2.3.3 内存故障的一般处理(5) 奇偶校验出错故障的一般处理方法:奇偶校验出错指开机自检时,系统显示“Parity error”的错误信息。奇偶校验错误是一种常见的故障,有CMOS设置与内存条实际情况不符,内存芯片损坏、病毒、奇偶校验电路元器件损坏,主板故障等原因引起,一般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处理: 出现奇偶校验错时,重新开机进入CMOS设置,检查CMOS对内存条奇偶校验状态的设置与内存条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如果故障未排除,则检查内存条与内存芯片是否已损坏,更换内存条即可检查出; 用消毒软件检查系统是否有病毒,有则杀毒; 如果故障仍然存在,检查奇偶校验电路的元器件是否有故障; 如果以上措施均无效,则怀疑主板线路有故障,送专业人员检修。
66
2.3.3 内存故障的一般处理(6) 防止内存条出错的其它处理方法: 内存条标志的含义: 识别内存条: 观察外表; 运行测试;
判断奇偶校验位。 内存条测试方法: 可用测试软件:Nortron,SYSinfo,Hwinfo等。 2.3.3 内存故障的一般处理(6)
67
故障现象:286微型机每次开机自检时,屏幕显示: ,然后“死机”。 分析与维修:286微型机地址为24位(即A23~A0),数据为16位(D15~D0)。在自检时,以字传送方式(即16位)工作,所以上述显示信息的前6位数字是出错地址(或称出错体号),中间4位数字为出错数据位,最后3位数字(201)表示内存储器出错。该机故障代码为 其中000000为0体芯片(即RAM条S1)有故障;0040对应出错芯片为MD6。从表中可知MD6芯片在RAM条S1上插槽编号为6,更换RAM条S1上引脚6对应的RAM芯片之后,故障排除。 故障实例2.2 插槽编号 3 6 10 13 16 20 23 25 29 RAM条S1 MD7 MD6 MD5 MD4 MD3 MD2 MD1 MD0 MDP 故障代码 0080 0040 0020 0010 0008 0004 0002 0001 0000 RAM条S2 MD15 MD14 MD13 MD12 MD11 MD10 MD9 MD8 8000 4000 2000 1000 0800 0400 0200 0100
68
2.4 主板的总线与外设接口 总线就是各种信号线的集合,是计算机各部件之间传送数据、地址和控制信息的公共通路。
在CPU内部,寄存器之间和算术逻辑部件ALU与控制部件之间传输数据所用的总线称为片内总线,也叫内部总线;通常所说的总线(BUS)指片外总线,是CPU与内存RAM、ROM和输入/输出设备接口之间进行通信的通路。 CPU通过总线实现程序取指令,内存、外设的数据交换,在CPU与外设一定的情况下,总线速度是制约计算机整体性能的最大因素。I/O设备通过总线扩充系统与CPU相连。
69
2.4.1 总线的分类
70
2.4.2 总线的基本概念(1) 局部总线可分为3种: 专用局部总线,一些大公司研制的非标准专用线。
VL总线(VESA Local Bus),包括ISA,EISA,VESA总线。 PCI总线(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586通用总线。 2.4.2 总线的基本概念(1) ISA总线:8位ISA扩展I/O插槽由62个引脚组成,用于8位的插接板;8/16位(8088/8086/80286)的扩展插槽除了具有一个8位62线的连接器外,还有一个附加的36线连接器,这种扩展I/O插槽既可支持8位插接板,也可支持16位插接板。
71
2.4.2 总线的基本概念(2) EISA总线:EISA插槽既与ISA插接板兼容,又与EISA插接板板兼容。
MCA总线的特点:MCA采用32位总线,引进了多主系统和仲裁控制的概念,能自动进行外部设备配置,但它在电器及机械特性方面与PC/XT/AT总线不兼容。 VESA总线:VESA总线规定的信号线与486主板信号线基本相同,对采用486主板的系统而言,使用VESA成本降低,对采用奔腾主板的微机则要求设计专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才能实现CPU与VESA的连结。此外VESA总线由于简单,无缓冲器,因此最多只能支持3台外设。 PCI总线:PCI总线是一种不依附于某个具体处理器的局部总线。从结构上看,PCI是在CPU和外设之间插入的一级总线,具体由一个桥接电路实现对这一层的管理,并实现上下之间的接口以协调数据的传送。
72
2.4.2 总线的基本概念(3) 总线的带宽:总线带宽指的就是一定时间内总线上和传送的数据量,即最大稳态数据传输率。
总线形式 指标 ISA EISA MCA VESA PCI AB(b) 24 (16MB) 32(4GB) 32/64 DB(b) 8/16 32 32~64 引脚 62+36 124+36 时钟频率(MHz) 8 8.3 20/4b 33 33.3/66 传输率(Mbps) 16 160 132 133 其它 DMA操作 3个LV-Bus设备 10台外设 总线的带宽:总线带宽指的就是一定时间内总线上和传送的数据量,即最大稳态数据传输率。 总线的位宽指的是总线一次能传送的数据位数,总线的位宽越宽则总线每秒数据传送率越大,也即总线带宽越宽。 总线的工作时钟频率以MHz为单位,工作频率越高则总线工作速度越快,也即总线带宽越宽。
73
2.4.3 常见的外设接口(1) EIDE:EIDE即Enhanced-IDE(增强型IDE),是将硬盘、CD-ROM驱动器和磁带机连接到PC机上最直接的方法,速度可达到33MBps/33MHz。 SCSI:SCSI即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支持更多种类型和数目的设备(不管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SCSI允许每通道最多连接七个设备,并可通过菊花链方式进行级联。 USB: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总线技术,用来将显示器、输入设备、页扫描仪等设备连接到PC。USB传送速度可达12Mbps,除了可以统一键盘、鼠标、Modem等常见外设的连接外,还可以处理ISDN、电话系统、数字音响、打印机/扫描仪等低速外设的连接。
74
2.4.3 常见的外设接口(2)
75
2.5 BIOS芯片 2.5.1 BIOS芯片的主要作用(1) BIOS芯片存储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BIOS系统设置程序:微机部件配置情况是放在一块可读写的CMOS RAM芯片中的,它保存着系统CPU、软硬盘驱动器、显示器、键盘等部件的信息。各种版本的系统设置程序均以多级菜单形式给出,常见的BIOS系统设置选项有: 基本参数设置,磁盘驱动器设置,键盘设置,存储器设置,CaChe设置,ROM Shadow设置,安全设置,总线周期参数设置,电源管理设置,PCI局部总线参数设置,板上集成接口设置,其它参数设置。 POST上电自检:微机接通电源后,系统将有一个对内部各个设备进行检查的过程,这是由一个通常称之为POST(Power On Self Test,上电自检)的程序完成的。
76
2.5.1 BIOS芯片的主要作用(2) 出错信号和代码 故障部位 停机 CPU内部寄存器错 ROM-BIOS代码错 8253定时计数器错
8237DMA控制器错 显示101后停机 8259中断屏蔽寄存器错 8259中断控制失败 8253定时器0计数错 程序进入死循环 最低端32KB RAM(有引导数据)错 2.5.1 BIOS芯片的主要作用(2) 严重性错误:CPU,BIOS ROM,主板,控制芯片(8253计数器/定时器,8237DMA控制器,8259中断控制器等)。 非严重性错误:显示子系统、键盘子系统、软盘子系统、硬盘子系统、CDROM子系统、8255并行口(打印机)子系统和8251串行口(RS232)子系统等。 BIOS系统启动自举程序:在完成POST自检后,ROM BIOS将按照系统CMOS设置中的顺序搜索软硬盘驱动器及CDROM、网络服务器等有效的启动驱动器,读入操作系统引导记录,然后将系统控制权交给引导记录,由引导记录完成系统的启动。
77
2.5.1 BIOS芯片的主要作用(3) 出错信号和代码 故障部位 一长两短声响 显示卡RAM或视频测试错 ****0**201
3XX 键盘 4XX 单色显示器 5XX 彩色显示器 6XX 软盘控制器、驱动器 7XX 协处理器 9XX 打印机适配器 11XX 异步通信适配器(主板) 12XX 异步通信口适配器(扩展板) 13XX 游戏控制适配器 14XX 打印机 15XX 同步数据连续控制(SDLC)通讯适配器 17XX 硬盘控制器、驱动器 18XX 扩展箱地址、数据总线 20XX 主同步通信适配器 21XX 副同步通信适配器 ROM ROM故障 两短声:ERROR(RESUME)=F1 上述一般性错误中任何一个出错
78
2.5.2 BIOS设置 新购微机:新买的微机必须进行CMOS参数设置以便告诉计算机整个系统的配置情况。
CMOS数据意外丢失:意外条件会造成CMOS数据丢失,如系统后备电池失效,病毒破坏了CMOS数据程序、意外清除了CMOS参数等。 系统优化:BIOS中的设置对系统而言不一定是最优的,如内存读写等待时间、硬盘数据传输模式,可能要经过多次试验才能达到性能最佳的组合。
79
芯片升级:关闭电源打开机箱后,用起子或其它工具小心地将原有芯片起出,然后将新的BIOS芯片插入。更换BIOS应尽量采用与原厂家同一系列的芯片,不同厂家的BIOS芯片有可能带来兼容性方面的问题。
Flash EPROM升级:新型的主板均采用Flash BIOS,使用软件方法进行升级。一般主板上有关于Flash ROM的跳线开关用于设置BIOS的只读/可读写状态。 Flash升级需要两个软件:一个是Flash ROM写入程序,一般由主板自带的驱动程序盘提供;另一个是新版BIOS的程序数据,需要到InterNet或BBS上下载。 Flash BIOS工具程序一般有以下功能: 保存原有BIOS数据(Save Current BIOS To File); 更新BIOS数据(Update BIOS Block From File); 其他服务(Advanced Features)。 2.5.3 BIOS版本的升级
80
2.5.4 CMOS与CMOS设置(1) CMOS设置的概念:CMOS是微机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用来保存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和用户对某些参数的设定。 CMOS RAM本身只是一个存储器,只有数据保存功能,而对CMOS中各项参数的设定要通过专门的程序。 BIOS是系统主板上的一块EPROM或EEPROM芯片,里面装有系统的重要例程,以及设置系统参数的设置程序(BIOS Setup程序)等。 CMOS是系统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其内容可通过程序进行读写,里面装的是关于系统配置的具体参数。 CMOS参数设置的步骤: 开机启动时的热键:开机时按下特定组合键就可以进入BIOS设置。
81
2.5.4 CMOS与CMOS设置(2) 系统提供的软件:很多主板都提供DOS下对系统BIOS设置信息进行管理的DMI(桌面管理接口)程序。
有关屏幕提示 AMI Del或ESC 有 Award Del或Ctrl+Alt+ESC MR ESC或Ctrl+Alt+ESC 无 Quadtel F2 CMMPAQ F10 AST Ctrl+Alt+ESC PHOENIX Ctrl+Alt+S 2.5.4 CMOS与CMOS设置(2) 系统提供的软件:很多主板都提供DOS下对系统BIOS设置信息进行管理的DMI(桌面管理接口)程序。 可以读写CMOS的应用软件:一些应用程序如(QAPlus)提供对CMOS的读、写、修改功能,通过它们可以一些基本系统配置进行修改。
82
CMOS口令遗忘的处理方法:在计算机中的BIOS设置中,一般有口令设置项(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密码),用于保护用户的CMOS设置不被修改和防止非法用户使用计算机。
CMOS口令遗忘的处理方法:在计算机中的BIOS设置中,一般有口令设置项(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密码),用于保护用户的CMOS设置不被修改和防止非法用户使用计算机。 Setup级口令的清除:当接通电源时,首先被实行的是BIOS中的加电自检程序POST,对整个系统进行检测,包括对CMOS RAM中的配置信息作累加和测试。破坏CMOS的累加测试值,即可达到清除口令的目的。 CMOS在DOS系统中的访问端口为:地址端口70,数据端口71。调用DOS中的DEBUG程序并键入以下指令: -o70,10 -o71,11 -q 2.5.4 CMOS与CMOS设置(3)
83
Always级口令的清除:由于Always级口令保护的是整个系统,在未正确输入口令时不能进入系统,因而任何“软”方法都无法奏效,只能用“硬”方法解决。 关闭计算机电源,打开机箱,找到主机板上后备电源的位置,观察CMOS RAM和后备电池之间的线路走向。 跳线短接法:一般的主板在后备电池的附近都做有一个“Ext.Buttery”或“CMOS Reset”的跳线。 快速短接法:在一些主板上没有做CMOS Reset跳线,或不能找到该跳线位置的,可以关闭主机电源,打开机箱,分别找到主板电路板上的负极(可直接取后备电池的负极)和CMOS芯片的位置,用一根小导线一端接地,另一端在CMOS芯片的插脚上快速均匀扫过,即可放电。为防漏划,最好多划两遍。 万能口令法: BIOS型号 万能密码 AMI 旧Award Award 新Award Syxz、wantgail 2.5.4 CMOS与CMOS设置(4)
84
2.5.4 CMOS与CMOS设置(5) CMOS设置经常丢失的一般检查处理方法:
电池接触:检查主板上后备电池的接触是否良好。 CMOS跳线开关:若没有接触问题,请检查主板上的“CMOS CLEAR”或类似的清除CMOS内容的跳线开关是否设置成了“清除”状态。 电池电压:后备电池电压不足也会导致CMOS信息经常丢失。 芯片接触:如果故障仍然存在,检查CMOS芯片接触是否良好。 软件:检查常用的软件是否对CMOS进行写操作,若有这种软件,最好不要用它。 主板:若上述几项均无问题,则只可能是主板上的电路有问题,应更换主板。
85
什么是中断:在计算机执行程序的过程中,由于出现某个特殊情况(或称为“事件”),需要暂时中止现行程序,而转去执行处理这一事件的处理程序,处理完毕之后再回到原来程序的中断点,继续执行原来的程序。
根据中断信号产生的来源可以分为硬件中断和软件中断。 硬件中断多有外围设备和计算机系统控制机构发出,在硬件中断中,又有可屏蔽中断和不可屏蔽中断之分。 可屏蔽中断可以有计算机根据系统需要决定接受处理、不接收处理或是延后处理(屏蔽), IRQ就是可屏蔽的硬件中断。 而不可屏蔽中断直接激活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不能也不会被延误(因为它处理的都是关系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大事,如:电源故障、内存出错等)。 软件中断一般有软件命令产生。 2.6 微机中的中断和DMA 中断和DMA(1)
86
2.6.1 中断和DMA(2) 计算机为什么要采用中断:CPU传送数据的速度高,而低速设备的速度低,如果不采用中断技术,CPU将经常处于等待中,效率极低。而采用了中断方式,CPU可以进行其它的工作,缓冲区中的当前内容处理完毕发出中断请求之后,才予以响应,暂时中断当前工作转去执行向缓冲区传送数据,传送完成后又返回执行原来的程序。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效率。 什么是DMA(Direct Memory Access):存储器直接访问。它是指一种高速的数据传输操作,允许在外部设备和存储器之间直接读写数据,既不通过CPU,也不需要CPU干预。整个数据传输操作在一个称为“DMA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的。 DMA的传输过程: DMA请求:CPU对DMA控制器初始化,并向I/O接口发出操作命令,I/O接口提出DMA请求。
87
2.6.1 中断和DMA(3) DMA响应:DMA控制器对DMA请求判断优先级及屏蔽,向总线裁决逻辑提出总线请求。
DMA传输:DMA控制器获得总线控制权后,CPU即转入自己程序执行,不再管理该总线上数据的传输工作,而有DMA控制器输出读写命令,直接控制RAM与I/O接口进行DMA传输。 DMA结束:当完成规定的成批数据传输后,DMA控制器即释放总线控制权,并向I/O接口发出结束信号。 采用DMA技术原因:中断方式仍然占用CPU相当多的时间。这是因为输入输出设备每传送一个数据字都要向CPU发出一次中断请求,也就要中断一次CPU的当前工作。而且CPU在每次响应中断处理程序之后还要进行现场保护操作,在运行中断处理程序,执行完毕中断处理程序之后,还要恢复现场,以便继续执行中断之前的工作。CPU要反复多次被中断,并且花费很多时间去处理中断,使得CPU的效率仍然不能很好的发挥。 在DMA方式下,CPU只在数据开始发送前接收一次中断处理,在数据发送结束后再通过一次中断调用处理善后工作,整个传输过程都交给DMA控制器自动进行,这就大大减少了CPU占用时间,获得比中断方式更高的工作效率。
88
2.6.2 IRQ中断冲突和DMA冲突的故障处理(1)
IRQ中断冲突:因为每个设备都要使用中断,每个设备也就需要一个传送中断请求信号的通道。而CPU中只有一条接收中断请求的引脚,因此需要有一个机构来收集各个设备产生的各种中断请求,并按优先级排列送给CPU。这个机构称为中断控制器(8259)。 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设备占用了相同的通道,就会发生冲突,使得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死机。一般原则: 首先配置非PnP部件的IRQ中断,并在BIOS中将该部件所有IRQ中断号由BIOS自动分配(PnP)改为部件专用(ISA)以免该IRQ被系统自动分配给其它PnP部件; 应该用DOS中MSD一类的软件对系统资源进行一次检测,查明有哪些中断被系统占用,哪些中断是空闲的,可以进行分配。
89
2.6.2 IRQ中断冲突和DMA冲突的故障处理(2)
尽量使用即插即用(PnP)零部件、BIOS和操作系统,让系统自己协调IRQ的冲突。 优先设置非即插即用的零部件,将这些IRQ从即插即用分配资源中去掉。 优先满足选择性较好的零部件的IRQ需求。 在分配设置时应尽量采用大家公认的IRQ设置。 可适当关闭主板系统占用的某些不常用的IRQ以释放资源。 DMA冲突:DMA也是固定分配给某个外围设备和存储器的,如果由两个以上(含两个)的设备同时请求和使用一个DMA通道,就会发生冲突。DMA通道数原IRQ中断通道数少,除去系统占用的部分(DMA4用作级联),一般只有7个,因此在分配DMA时更应小心谨慎。
90
2.6.2 IRQ中断冲突和DMA冲突的故障处理(3)
对于已经发生冲突的设备,首先应判断冲突是否由其它原意引起,弄清该设备使用的DMA同道号,找出系统中还有什么设备也使用了该DMA;然后查一下这两个设备的使用说明书,看是否有其它的DMA通道号可供选择。如有,则改用其它的;如果两者都没有,将其中的一个设备换成能使用系统可用DMA通道号的型号。 尽量使用即插即用系统(包括PnP零部件、PnP BIOS、PnP操作系统),由系统自己协调DMA的冲突。 优先设置非即插即用的零部件,并将其占用的DMA从BIOS中的PnP分配资源中去掉,然后让系统自己设置即插即用部件的DMA通道。 优先为DMA选择较好的板卡设置DMA通道。 在设置时尽量采用大家公认的DMA设置(一般为该零部件的默认值)。
91
故障实例2.3 故障现象:AST386微型机软盘驱动器读操作时,软盘驱动器指示灯亮,主轴电机也转,但不读软盘。
分析与维修:该故障现象可能是控制DMA操作的请求与回答信号出现了故障引起的;也可能没有换盘信号。 主机板与软盘驱动器之间采用DMA操作,DMA操作的应答流程见图。当软盘子系统发出DMA中断请求(DRQ2)信号时,并将DRQ2送到主机板82C206的46脚,然后由82C206内部的DMA控制器发出申请控制总线请求(HRQ)信号。当CPU结束当前总线周期操作后,发出响应(HLDA)信号并送给DMA控制器,最后由DMA控制器发出DMA回答(DACK2)信号送给软盘子系统。 因此,应重点检查上述四个信号。其中DRQ2、HRQ、HLDA均有脉冲,只有DACK2为高电平,是错误电位。因为DACK2是82C206第50引脚输出,故判断是由于该芯片损坏引起的故障。更换82C206芯片之后,故障排除。 故障实例2.3
92
3 外存储器系统 3.1 外存储器的有关知识 3.2 软盘驱动器 3.3 硬盘驱动器 3.4 光盘驱动器
93
3.1 外存储器的有关知识 磁记录原理(1) 外存储器的故障绝大多数为软故障。软故障大多是由于病毒或误操作引起的系统无法启动、数据丢失等。另外还有机械故障。 外存储器的典型存储原理是磁存储原理。盘片表面的磁膜和录音带的磁膜很相似,在数据写到磁盘上之前,磁膜中的铁离子是一种无序排列的方式。 电脉冲使铁心转化为电磁铁,使磁膜中的铁离子磁化,粒子的正极对着读写头的负极,磁粒子的负极对着读写头的正极。磁盘旋转,磁头随脉冲变化记录下了正/负信息,对应计算机中的二进制0/1数据。 硬盘子系统:
94
3.1.1 磁记录原理(2)
95
3.1.2 数据在磁盘上的存储(1) 磁道、扇区、柱面和磁头数:外存储器一般都以盘片形式存储数据,软硬盘除了盘的材料不同外,其他基本相似。每个盘片有两面,盘片被分成许多扇形的区域,每个区域叫一个扇区,一般每个扇区可存储128×2n(n=0,1,2,3)字节信息,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称为磁道。 在硬盘中,不同盘片相同半径的磁道所组成的圆柱称为柱面。 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数(柱面)×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在硬盘上信息记录可以用磁头、磁道(柱面)、扇区来进行定位。 簇:“簇”是DOS进行分配的最小单位。不同容量的硬盘,簇的大小也不一样。簇的大小可以在磁盘参数块(BPB)中获取。另外粗的概念仅适用于数据。
96
扇区编号定义:绝对扇区与DOS扇区 可以用柱面/磁头/扇区来唯一定位磁盘上的一个区域。这种表示法称为“绝对扇区”表示法。如磁盘柱面140、磁头3、扇区4,其对应的相对扇区号为2757。使用绝对扇区和相对扇区间的计算公式为: RS=NH×NS×(C-DC)+NS×(H-DH)+(S-DS) 其中: C:柱面号 H:磁头号 S:扇区号 DH:第一个DOS扇区的磁头号 DC:第一个DOS扇区的柱面号 DS:第一个DOS扇区的扇区号 NS:每个磁道的扇区数 NH:磁盘总的磁头数。 软盘存储由两个面,每个磁道被编上号,每个扇区固定为512B,一般软盘一个扇区为一个存储单元,称为一簇。 3.1.2 数据在磁盘上的存储(2)
97
格式化好的磁盘,整个磁盘按所记录数据的作用不同可分为主引导记录(MBR:Main Boot Record)、DOS引导记录(DBR:DOS Boot Record)、文件分配表(FAT:File Assign Table)、根目录(BD:Boot Directory)和数据区,这些重要信息(引导记录、文件分配表和根目录)在磁盘外全(外磁道)。 主引导记录MBR:硬盘的第1个物理扇区即绝对扇区:柱面0/磁头0/扇区1为主引导记录。由于DOS扇区编号是从柱面0/磁头1/扇区1开始的,故主引导记录不属于DOS扇区,既DOS命令不能访问它(需用Debug程序才能访问)。 3.1.3 DOS的磁盘区域划分(1)
98
3.1.3 DOS的磁盘区域划分(2) DOS引导记录DBR:DOS引导记录位于柱面0/磁头1/扇区1,为DOS第1个扇区,即DOS扇区0。该扇区包括两部分:DOS引导程序和磁盘参数块(BPB:在DBR中偏移0BH,共19B),其中DOS引导程序主要完成DOS系统文件(两个隐含文件IO.SYS和MSDOS.SYS)的定位和装载,而BPB则用来描述本DOS分区的磁盘信息。 文件分配表FAT:为了实现文件的链式存储,磁盘上必须准确的记录哪些簇已被文件占用,哪些簇尚未被占用,还必须为每个已占用的簇,指明存储后继内容的下一个簇的簇号,即段与段之间的连接信息,对一个文件的最后一簇,要指明本簇无后继簇。 磁盘上专门有一个区域用来存放这些记录,这个区域称为文件分配表,简称FAT表,表中有许多表项,每项记录一个簇的信息。
99
3.1.3 DOS的磁盘区域划分(3) 12位表项 16位表项 含 义 000H 0000H 本簇未占用 002H~FFFH 0002H~FFFFH 本簇已占用:此数是下一簇的簇号 FFFH FFFFH 本簇已占用:且是文件的最后一簇 FF7H FFF7H 磁盘上本簇的位置已损坏,本簇不可用 文件目录表(FDT):为了管理磁盘上的文件,DOS为磁盘上根目录和所有子目录都建立一个目录表。目录表有若干表项组成,每项的32B,对应一个文件和一个下级子目录。 起始字节(B) 长度 含 义 8 主文件名,子目录名,卷标名(5EH:删除标记) 3 扩展名 11 1 属性(01H:只读,02H:隐藏,04H:系统,08H:卷标,10H:子目录,20H:档案) 12 10 未用 22 2 建立或最后修改时间(时:15~11,分:10~5,秒:4~0) 24 建立或最后修改日期(年:15~9,月:8~5,日:4~0) 26 起始簇号 28 4
100
3.1.4 DOS引导剖析
101
故障实例3.1(1) 故障现象:AT兼容微型机加电后,CM-6426硬盘无主轴电机旋转声,也无磁头白臂车锁电磁铁的动作声。自检时,显示1780 Disk 0 Failure故障信息。
102
故障实例3.1(2) 分析与维修:在执行硬盘子系统加电自检操作之前,要做准备操作。其操作内容包括监控系统复位、电源故障检测、监控程序调用、主轴电机启动旋转、索引信号监测和初始寻道诊断等。为了保证在驱动器断电之后,不至于定位机构的摆动造成磁头划伤磁盘表面,在驱动器中安装了磁头摆臂车锁机构。在正常情况下,在监控系统复位和电源检测正常结束后,主控部件就从驱动器中的ROM芯片调出监控程序,使主轴电机启动旋转并打开磁头摆臂车锁,为执行初始寻道诊断操作作好准备。该故障现象是没有主轴电机旋转声和车锁动作声,说明监控系统的复位、电源故障检测和监控程序的调用这3个操作之一出了故障,使主控部件不能发出主轴电机启动旋转命令和打开车锁命令。 经检测单片机MC6803-6(复位端)恒为低电瓶,使单片机(主控部件)总处于复位状态,造成驱动器的准备操作不能正常启动。该驱动器的复位电路如图所示。它由一个倒向器和两个厚膜电路组成。在驱动器加电之后,逐点检查,电源端为+5V,逻辑地为0V,三极管集电极为4.7V,说明三极管已导通。AVREF端的参考电压为1.6V送给LM339电压比较器的负端,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为0.4V低电瓶送给Z40输入端,使Z40输出端为3.4V的高电平送给 LM339电压比较器的正端,正常情况下LM339的输出端应为高电平作为非复位信号,但此时LM339仍然输出低电瓶信号送给!RESET,使硬盘总处于复位状态,故判断是后膜电路中的LM339电压比较器损坏,而引起该故障现象。更换后膜电路之后,故障排除。
103
3.2 软盘驱动器 1972年8月8英寸单密度软盘问世; 1976年出现5.25英寸双密度软磁盘; 80年代初期先后出现了几种尺寸的3~4英寸的软磁盘; 1984年,ANSI制定了3.5英寸软磁盘为微型软盘的标准。 盘片成本低,价格便宜。 软盘驱动器结构简单,价格低。 采用随机存取的工作方式,优于磁带。 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 良好的互换性并适用于脱机存取存储。 数据可重复写入。 使用寿命较长。记录的数据可长期保存。
104
3.2.1 软盘驱动器结构(1) 软盘驱动器由机械结构和电路结构两大部分组成,是一个精密的机电结合体。两大部分相互依赖,协调工作,执行主机需要传送的各种数据信息。 软盘机机械结构传动原理:当磁盘机的开门锁开启时,盘片通过盘片定位槽插入软盘机内,并基本定位于主轴中心。门关上后,与门机构联动的盘片压紧装置将盘片定定位于主轴驱动轮上。主轴电机带动主轴旋转,盘片在盘套内旋转。磁头小车做直线运动。步进电机每转过一个步距角,磁头就移动一个磁道的距离。
105
3.2.1 软盘驱动器结构(2)
106
3.2.3 软盘驱动器的日常维护与保养(1) 软盘机的使用环境要求:软盘机是计算机随机存储信息的设备,也是易损部件。
注意防尘,保持使用环境的清洁卫生:延长软盘机的使用期,重要的一点是保持清洁,禁止在使用环境下吸烟。 控制环境温度,防止高温、潮湿的影响:软盘机的温度要求允许在使10℃~40℃ ,但其最佳温度应该在16℃ ~25℃ 。 要保证稳定的电源电压:当计算机电压不稳定时,会影响软盘机读写操作的准确性,而突如其来的断电会使正在读写的磁头与盘片受到损坏。 软盘机的使用注意事项:软盘机的机械系统没有加密封,如果使用与维修不当,很容易出现故障,造成软盘数据的丢失及软盘机使用寿命的缩短。 确保使用软磁盘的质量:在选购软盘时、一定要买质量好的产品,不要使用由物理损伤、潮湿、磁层脱落的软盘,以免损坏软盘机的读、写磁头。
107
3.2.3 软盘驱动器的日常维护与保养(2) 掌握软盘正确的使用方法:平时使用软盘时,不要用手触摸盘片表面,以免手上的油渍和灰尘弄脏磁盘。
定期清洗软盘机磁头:根据软盘机使用环境的洁净程度,定期对软盘机的磁头、机械部分及检测元件进行除尘: 用清洗盘清洁。 用清洗液手工清洗磁头。 定期检查软盘机的电源线和信号线插头插座是了良好:若发现插头和插座已氧化,应及时处理或更换。 软盘机的故障诊断步骤:在软盘机进行读/写操作时,当出现读地址区的地址或读数据区的数据时,报CRC错,找不到磁盘地址,读不出或写不上软盘,定位不准,启动或停止不灵,电机及侍服机构运动不平稳现象时,排除电源、主机系统板、接口、软盘控制器和软盘片故障而只从软盘机本身故障考虑,其诊断步骤如下:
108
3.2.3 软盘驱动器的日常维护与保养(3) 仔细观察外观; 在通电之前先要测量一下+5V和+12V电源是否对地短路;
开机后观察磁头小车的运行情况; 如果磁头小车能进行寻道、格式化动作,但不能正常的读写数据,这种故障多是出在磁头位置发生了偏移; 如果软盘机无反应,磁头小车无动作,故障可能出在磁头定位系统; 根据故障对照电路图,用示波器对电路进行测量,逐步找到故障; 假定故障部位,换上好的部件进行快速定位。 软驱的故障诊断方法:加电使用自检程序POST、利用DOS命令、工具软件及设备仪器进行测试。
109
光存储技术是一种通过光学的方法来实现数据记录和读取的存储技术。
3.4 光盘驱动器
110
4.1 概论 4.2 VGA、SVGA彩色显示器的原理与维修 4.3 彩色显示卡 4 显示系统
111
4.1 概论 4.1.1 微机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 4.1.2 CRT显示器的基本原理
112
4.1.3 显示器的分类 显示卡的分类
113
4.2 VGA、SVGA彩色显示器的原理及维修
114
4.2.4 显示器中的视放电路
115
4.2.5 彩色显示器的维修方法的小结 无光栅、无显示 光栅S形扭曲 光栅卷边 光栅部分亮部分暗 光栅顶部有细密亮线 光栅暗角或位置不对
栅左半部线性失真 光栅暗 有回扫线 行或场幅过大 场幅缩小 行幅缩小 行不同步 亮度失真 亮度增大时字符扩大 字符镶边缺色 显示扭曲 显示上半部扭曲电路元器件性能不良 容易烧保险
116
4.3 彩色显示卡
117
5 打印子系统 5.1 打印机概述 5.2 针式打印机原理 5.3 非击打式打印机
118
5.1 打印机概述 5.2 针式打印机原理(1)
119
5.2 针式打印机原理(2) 5.2.2 点阵式打印机的组成 点阵式打印机由机械装置和驱动电路两大部分组成 打印头传动机构 色带驱动机构
打印针击针、收针机构 走纸机构 打印状态传感机构 打印机初始化: 硬件初始化 软件初始化 打印机机械结构 接口电路 5.2 针式打印机原理(2)
120
打印头温度监控电路 打印机常见故障与维修 常见问题分析 中途停止打印 不打印 5.2 针式打印机原理(3)
121
5.2 针式打印机原理(4) 打印模糊不均 打印字符不平整或不连续 打印的字符不正确 打印机的自检 打印机故障检查步骤 点阵打印机的维护
保持打印机外观的清洁 定期清理打印机内部的纸屑和灰尘 定期清洗打印头 经常检查色带的使用情况 轻按打印机的控制面板
122
5.3 非击打式打印机 喷墨打印机 喷墨打印机的印字原理和结构
123
5.3.2 激光打印机的工作原理 激光打印机的机械结构 激光打印机的印字原理 激光打印机的扫描系统 激光打印机的控制电路
激光打印机的电源系统 HP Laser Jet 4L激光打印机的功能概述 HP Laser Jet 4L激光打印机的维护
124
6 电源、键盘及鼠标器 6.1 微机及其外部设备开关电源 6.2 键盘 6.3 鼠标器
125
6.1 微机及其外部设备开关电源 6.1.1 开关电源的原理(1)
串联型稳压电源
126
6.1.1 开关电源的原理(2) 开关型稳压电源 开关电源的基本原理
127
6.1.1 开关电源的原理(3) 开关型变压器 开关电源的特点
128
输入电路 6.1.2 单管自激式开关电源分析
129
6.1.4 新型微机电源 ATX开关电源: ATX开关电源接口采用了20脚的双排长方形插座,而AT电源为P8+P9。
ATX开关电源提供了一个+5V的待机电压,可达100mA的电流,供个别芯片和唤醒服务等功能。 CPU制冷电源PCU(Power Cool Unit):ATX电源、微制冷器、微散热器、温控卡、驱动软件。 50W的微制冷器为关键部件; 使用半导体制冷技术,10s内可制冷; 可测试CPU、机箱等的温湿度; 微散热器在电源内,利用太空热管技术将热量排除机箱; 利用风筒原理调节箱内空气,降低箱内湿度,防止结霜。 6.1.4 新型微机电源
130
6.1.5 开关电源常见故障及处理 熟练掌握开关电源电路的工作原理 了解开关电源的出故障的规律和特点
110/220V开关设置错误,导致功率变换器中开关管损坏,或输入电压偏底进入欠压保护状态,无直流输出; 保险丝熔断或限流电阻烧断,无直流输出; 脉宽调制组件损坏,无直流输出或输出不稳定; 整流滤波失效,输出不稳定或负载能力差; 双管半桥变压器功率开关管损坏,无直流输出。 某一路输出有故障,使电源进入自动保护,造成整个直流电源无输出。 开关电源常见故障处理 输出无电压,保险丝熔断; 输出无电压,但保险丝完好; 电源输出电压不准或某档无输出电压 开关电源维修注意事项
131
6.2 键盘 键开关及键盘结构(1) 编码键盘 非编码键盘 键开关的结构控制原理:
132
6.2.1 键开关及键盘结构(2) 键盘结构与扫描 键盘矩阵 键盘矩阵的扫描方法 行反转法扫描原理 行扫描法 列扫描法 行列扫描法
133
6.2.2 键盘电路及工作原理(1)
134
6.2.2 键盘电路及工作原理(2)
135
6.2.3 键盘常见故障及处理 301故障 单个键失效 “连键”故障 随机性死机
136
6.3 鼠标 6.3.1 鼠标器的结构原理 机械鼠标 光电鼠标 鼠标的使用 鼠标器的接口 鼠标器驱动程序 鼠标器的按键功能
6.3.2 鼠标的维修 6.3 鼠标
137
故障实例6.1 故障现象:486以下兼容机光标停不住,字符输不进去。
分析与维修: 该故障现象一般是由SPACE空格键复位弹簧疲劳失效所至,不断产生空格使光标停不住,一致于其它键不能输入。 可用螺丝刀(改锥)将空格键撬起,故障现象消失,此时更换复位弹簧,安装好空格键,故障排除。
138
7 微机系统的组装与配置 7.1 微机部件的选配 7.2 微机的组装 7.3 微机系统设置 7.4 安装和配置硬件设备
7.5 测试、考机和测试 7.6 使用“设备管理器”管理设备
139
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大纲 该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讲授微机硬件系统维护的方法,为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开设八个实验,总学时为20学时,通过该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微机硬件结构及维护方法,掌握微机维护的基本技能,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及接口的理解,给学生进行实验课的基本训练,掌握拆卸和组装的方法及注意要点。
140
实验一 常用维护工具、仪表的使用 实验目的 了解维护工具的工作原理; 掌握维护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及设备:万用表,示波器,主板测试卡,微机等 实验步骤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压、电阻等; 打开主机箱; 用示波器测量主机内的信号; 将主板测试卡插入主机总线内,观察开机时的变化。 用万用表分别测出主机板与主机箱前面板之间的连线,并将测试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通过该实验初步掌握维护工具的使用。
141
实验二 微型机主机箱的内部结构和主机板的组成
实验目的 了解微型机主机箱的内部结构; 主机板有哪些主要功能部件; 主机板上有哪几种总线; 主机板与主机箱前面板之间的连线。 实验仪器及设备:万用表,微型机。 实验步骤 关闭主机箱电源,并将主机箱的电源线以及主机箱与各外部设备的信号电缆全部拔掉; 打开主机箱; 观察主机箱的内部结构; 简介主机板上的主要功能部件; 简介主机板上的总线(XT机:62线,286和386机:62+36=98线,486机:EISA和VESA); 用万用表分别测出主机板与主机箱前面板之间的连线,并将测试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通过该实验初步了解微型机主机箱内部结构和主机板的组成。
142
实验三 软盘驱动器的内部结构 2. 测量软盘驱动器写报护、零磁道、索引信号的电平。 1.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1. 了解软盘驱动器的内部结构及各功能模块的作用; 2. 掌握写保护、零磁道、索引和盘片传感器的位置和作用。 实验仪器及设备:微机,万用表,软盘,软盘驱动器。 实验步骤 1. 观测软盘驱动器工作时的情况, 2. 测量软盘驱动器写报护、零磁道、索引信号的电平。 实验结论:通过该实验了解软盘驱动器工作原理。
143
实验四 硬盘驱动器的内部结构 实验目的 : 1、了解硬盘驱动器的内部结构及各功能模块的作用。
2、掌握硬盘低级格式化、分区、高级格式化及系统安装。 2。实验仪器及设备: 微机、硬盘 3。实验步骤 : 1、观测硬盘驱动器的内部结构。 2、用低级格式化程序对硬盘进行格式化。 3、用FDISK对硬盘进行分区。 4、用FORMAT对硬盘进行高级格式化,安装系统。 4。实验结论:通过实验了解硬盘驱动器的工作原理。
144
实验五 彩色显示器的内部结构 实验目的 : 1、了解显示器的内部结构。 2、掌握显示器各功能模块的功能。
2。实验仪器及设备: 微机、显示器、万用表。 3。实验步骤: 4。实验结论:通过实验了解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145
实验六 打印机的内部结构 1、实验目的 : 1。了解打印机的内部结构。] 2。掌握打印机的各功能模块的功能。 3。了解打印机的接口。
2、 实验仪器及设备:微机、打印机 3、实验步骤 : 4、实验结论:通过实验了解打印机的工作原理。
146
实验七 键盘的内部结构 1、实验目的: 了解键盘的内部结构。 2、实验仪器及设备: 微机。 3、实验步骤
4、实验结论:通过实验了解键盘的工作原理。
147
实验八 微机电源的内部结构 1、实验目的: 了解微机开关电源的内部结构。 2、实验仪器及设备:微机、万用表。 3、实验步骤:
实验八 微机电源的内部结构 1、实验目的: 了解微机开关电源的内部结构。 2、实验仪器及设备:微机、万用表。 3、实验步骤: 1、测量电源输出的电压。 2、观测电源内部结构。 4、实验结论:通过实验了解微机开关电源的内部工作原理。
148
谢谢使用! 二00一年制作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