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八章 国际货币体系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八章 国际货币体系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国际货币体系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

2 第八章 国际货币体系 1 2 3 4 5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类型 国际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体系 欧洲货币一体化 金融系
2017/3/15 第八章 国际货币体系 1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类型 2 国际金本位制 3 布雷顿森林体系 4 牙买加体系 5 欧洲货币一体化 金融系

3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类型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类型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 ★ 1.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国际货币体系(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是指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为满足国际间各类交易的需要,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间的职能作用及其它有关国际货币金融问题所制定的协定、规则和建立的相关组织机构的总称。 本页 结束 金融系

4 内容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类型 ★ 2.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本页 结束 汇率及 汇率制度 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2 1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类型 ★ 2.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汇率及 汇率制度 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2 1 内容 国际收支及其调节机制 4 3 国际货币事务的协调和管理 本页 结束 金融系

5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类型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划分 ★ 按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进过程分 本页 结束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类型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划分 ★ 按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进过程分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国际金本位制 (固定汇率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固定汇率制) 牙买加体系 (管理浮动汇率体系) 本页 结束 金融系

6 第八章 国际货币体系 1 2 3 4 5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类型 国际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体系 欧洲货币一体化 金融系
2017/3/15 第八章 国际货币体系 1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类型 2 国际金本位制 3 布雷顿森林体系 4 牙买加体系 5 欧洲货币一体化 金融系

7 第二节 国际金本位制 一.国际金本位制的特征 ★ (一)国际金本位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 铸币平价、黄金输送点
第二节 国际金本位制 一.国际金本位制的特征 ★ (一)国际金本位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 铸币平价、黄金输送点 ★(二)金本位制下的储备资产和国际结算 金币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入 国际贸易90%以上用英镑结算 ★(三)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的调节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国际收支自动平衡 本页 结束 金融系

8 第二节 国际金本位制 二.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 ★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一些国家出于备战的需要,金本位制的竞赛三原则均被破坏殆尽,金本位制遂陷于瘫痪。 ★(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参战国均实行黄金禁运并停止兑换黄金,国际金本位制暂时停止实行。 ★(三)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原本脆弱的国际金本位制最终崩溃。 本页 结束 金融系

9 第八章 国际货币体系 1 2 3 4 5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类型 国际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体系 欧洲货币一体化 金融系
2017/3/15 第八章 国际货币体系 1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类型 2 国际金本位制 3 布雷顿森林体系 4 牙买加体系 5 欧洲货币一体化 金融系

10 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 (一)1943年3月,英国发布其财政部顾问凯恩斯(J.M.Keynes)拟定的“国际清算同盟计划”(Proposal For The International Union),又称凯恩斯计划(KeynesPlan)。 ★ (二)1943年4月,美国发表以怀特(H.D.White)为首起草的“国际稳定基金计划”(Proposals For The United and Associated Nations Stabilization Fund),又称怀特计划(White Plan)。 本页 结束 金融系

11 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 (一)本位制度 美元与黄金挂钩 ★(二)汇率制度 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 (一)本位制度 美元与黄金挂钩 ★(二)汇率制度 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三)储备制度 黄金和美元同为储备资产 ★(四)国际收支调节制度 成员国可向IMF融入资金解决国际收支失衡 成员国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不平衡时,可采取调整汇率平价的方式进行调节 ★(五)组织形式 “双挂钩” 本页 结束 金融系

12 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 (一)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外汇市场的动荡,为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创造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
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 (一)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外汇市场的动荡,为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创造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 ★ (二)弥补了当时国际清偿力的不足,对战后世界经济特别是世界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三)创建了维持国际货币体系运转的中心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它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建立双边或多边支付体系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页 结束 金融系

13 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局限性 ★ (一)以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
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局限性 ★ (一)以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 “特里芬难题”——信心和清偿力之间的矛盾 ◆信心——美国保持国际收支顺差 ◆清偿力——美国保持国际收支逆差 ★(二)缺乏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三)以“双挂钩”为核心的汇率制度,不能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本页 结束 金融系

14 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 (一)1971年的“新经济政策” ,意味着美元与黄金脱钩,支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之一倒塌了。 ★ (二)十国集团于1971年12月底在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学会大厦举行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达成了所谓的“史密森学会协定”。 ★(三)1973年3月,各国相继以浮动汇率制代替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脱钩,另一支柱倒塌。从而标志着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彻底瓦解。 本页 结束 金融系

15 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62—1972年美元输出与黄金储备的变化 (单位:亿美元) 本页 结束 年份 黄金储备 美元输出 黄金与美元差额
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62—1972年美元输出与黄金储备的变化 (单位:亿美元) 本页 结束 年份 黄金储备 美元输出 黄金与美元差额 1962 160.0 115.3 44.7 1963 156.0 131.6 24.4 1964 154.7 160.8 -6.1 1965 140.7 -20.1 1966 132.4 209.6 -77.2 1967 120.7 233.2 -112.5 1968 108.9 264.5 -155.6 1969 118.6 376.6 -258.0 1970 110.7 312.7 -202.0 1971 102.1 269.1 -167.0 1972 96.6 344.3 -247.7 金融系

16 第八章 国际货币体系 1 2 3 4 5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类型 国际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体系 欧洲货币一体化 金融系
2017/3/15 第八章 国际货币体系 1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类型 2 国际金本位制 3 布雷顿森林体系 4 牙买加体系 5 欧洲货币一体化 金融系

17 第四节 牙买加体系 一.牙买加体系的产生 ★ 1976年1月8日,成员国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召开第五次会议,讨论修改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会议结束时达成《牙买加协定》。 ★ 1976年4月,通过以修改后的《牙买加协定》 为基础制定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该修正案于1978年4月10日起生效。由此形成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通常称其为牙买加货币体系。 本页 结束 金融系

18 第四节 牙买加体系 二.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一,汇率制度  《牙买加协定》认可浮动汇率的合法性。 ★第二,储备制度
第四节 牙买加体系 二.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一,汇率制度  《牙买加协定》认可浮动汇率的合法性。 ★第二,储备制度 确定以特别提款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将美元本位改为特别提款权本位。 ★第三,资金融通 增加成员国在基金组织中的基金份额,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本页 结束 金融系

19 第四节 牙买加体系 三.牙买加体系的特点 ★黄金非货币化 ★汇率制度多样化 ★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国际收支调节方式与手段多样化
第四节 牙买加体系 三.牙买加体系的特点 ★黄金非货币化 ★汇率制度多样化 ★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国际收支调节方式与手段多样化 四.牙买加体系的作用 多种形式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促进了国 际收支平衡, 但也带来了国际债务危机等问题。 多种汇率制度能够适应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 但同时增大了汇率风险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性。 多元化的储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 “特里芬难题”, 但也使国际支付手段在总量和结构上的 调控更加困难。 本页 结束 金融系

20 第八章 国际货币体系 1 2 3 4 5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类型 国际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体系 欧洲货币一体化 金融系
2017/3/15 第八章 国际货币体系 1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类型 2 国际金本位制 3 布雷顿森林体系 4 牙买加体系 5 欧洲货币一体化 金融系

21 第五节 欧洲货币一体化 欧盟的建立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ropean Union -- EU) 是由欧洲共同体 (European communities) 发展而来 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 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 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简称《马约》)。 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 生。 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本页 结束 金融系

22 第五节 欧洲货币一体化 欧盟的建立 欧盟共有27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 兰、比利时、卢森堡为创始成员国,丹麦、爱尔兰和 英国(1973年),希腊(1981年),西班牙和葡萄牙 (1986年),奥地利、芬兰、瑞典(1995年)。 2004年5月1日,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 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 斯洛伐克 和斯洛文尼亚10个中东欧国家正式成为欧盟的成员国。 2007年1月1日加入的国家: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承认的候选国:克罗地亚 土耳其 本页 结束 金融系

23 第五节 欧洲货币一体化  第一阶段(1960—1971):跛行货币区  第二阶段(1972—1978):联合浮动
第五节 欧洲货币一体化 一.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  第一阶段(1960—1971):跛行货币区  第二阶段(1972—1978):联合浮动  第三阶段(1979—1998):欧洲货币体系  第四阶段(1999—):欧洲单一货币 本页 结束 金融系

24 第五节 欧洲货币一体化 欧元实施时间表 时 间 内 容 本页 结束 1998年5月
第五节 欧洲货币一体化 时 间 内 容 1998年5月 决定参加国(11个国家:比利时、德国、西班牙、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奥地利、葡萄牙和芬兰。另外,英国、丹麦、瑞典和希腊4国没有加入。) 锁定参加国之间货币汇率 成立欧洲中央银行 1999年1月1日 欧元正式启动 2002年1月1日 欧元现金投入市场流通 2002年7月1日 成员国货币退出流通 欧元实施时间表 2001年1月1日希腊加入欧元区 2007年1月1日斯洛文尼亚加入欧元区 2008年1月1日马耳他和塞浦路斯加入欧元区 本页 结束 金融系

25 第五节 欧洲货币一体化 二.欧元启动的意义 ★(一)使欧元与美元一起构成国际货币的两强格局。
第五节 欧洲货币一体化 二.欧元启动的意义 ★(一)使欧元与美元一起构成国际货币的两强格局。 ★(二)优化区域内资源配置,推动欧盟各国经济发展。 ★(三)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巨大的影响。 本页 结束 金融系

26 Thank You ! 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


Download ppt "第八章 国际货币体系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