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复习提问: ★罗斯福新政最为深远的影响是什么?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逐渐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
第三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程目标: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 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美国 德国
3
一、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二战至60Y 黄金时期 20C70Y 滞胀 美国 20C80Y复苏并持续低速增长 里根改革
2001年起,衰退 西欧经济发展 西欧 联邦德国
4
原因 美国 西欧 共同原因 利用科技 “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科技革命的开展 开拓世界市场 国家宏观调控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宏观管理
美国 西欧 共同原因 利用科技 “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科技革命的开展 原因 开拓世界市场 国家宏观调控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宏观管理 发展高科技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福利制度 建立国家福利制度 “第三条道路” 从这些国家的战后发展,我们可以找出他们的情况和发展有什么新变化?
5
资本主义的内部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1、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焦点:国家干预的程度 2、福利国家的发展 3、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4、“新经济” 实质: 资本主义的内部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6
学习启示 1、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 试举例说明 2、我们可以吸收他们哪些经验教训?
7
★归纳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三次局部调整及其原因
1、19世纪中期,自由资本主义盛行; 2、19世纪晚期,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3、20世纪30年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8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运用发展的观点来实事求是地看待 2、运用辨证的观点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A、变化的一面
B、不变化的一面
9
课堂练习: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促使美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B、缩减军费开支
C、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 D、发展新兴工业 2.20世纪西欧各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力上升,呈现出繁荣景象的时间是在 A、30年代中期 B、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 C、五六十年代 D、70年代后期
10
3.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该国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是①马歇尔计划②市场经济③国家调控④社会保障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经济政策中与罗斯福新政基本内容相同的是 A.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B.推行国有化 C.制定经济计划 D.加大科技投入
11
再见
12
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里根)
战后的美国经济 黄金20年( ) 滞胀时期 (70年代初—1983 ) 复苏低速持续增长 持续117月的增长1991.3 再次衰退 经济持续增长;失业70年代以来最低;1998年财政56年以来首次盈余 (克林顿) 1965年 1991年 2001年 1983年 1981年 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里根)
13
原因 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变化 特征 时期 发展 放缓 “滞胀” 复苏 繁荣 衰退 20C
大力拓展世界市场,第三次科技革命,政府的宏观管理,社会福利政策 战后——70年代初 1、战后西欧经济和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形成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挑战。2、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解体。3、石油危机的冲击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20C70年代以后 20C70年代以后 经济危机后的影响 70年代初期以后 美国政府通过降低税率、减少财政支出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20C80年代 90年代 大刀阔斧的改革
14
(1)原因P106 战后20年经济的“黄金时期” ①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②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发展新兴工业 ③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
④ 延续并发展了罗斯福新政的社会福利政策 据1948年统计,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中所占的比重达到53.4%,出口贸易占32.4%(1947年数字),黄金储备占74.5%。
15
具体表现: 特点: 外部因素: 70年代的滞胀 生产相对过剩且停滞;失业严重 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外贸增长趋缓
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相互交织 石油危机 滞胀的直接原因之一
16
里根、克林顿时期美国的经济政策: 总统 政策(措施) 影响 里根 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紧缩通货
1983年经济开始复苏,低速持续增长 克林顿 增加公共投资,创造就业机会;减少财政赤字;改革税收,医疗制度;精简机构,减少开支。 经济出现史无前例的持续117个月的增长
17
克林顿和美国经济的繁荣 克林顿倡导“介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福利国家之间的第三条道路”,试图把自主经营、自由经营和国家干预有机结合起来,从增加公共投资、减少财政赤字、精简政府机构、改革税收制度、改革医疗制度五个方面着手,对美国经济实施根本性的变革。 在克林顿的8年任期内,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成就令世人瞩目。 美国第42任总统 比尔·克林顿
18
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恢复 迅速发展 具体政策: 利用美援,发展经济 国家干预,宏观调控 发展高科技,提高生产率 建立国家福利制度
50年代初 迅速发展 50—60年代
20
实行三结合的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技和教育
联邦德国的崛起: 原因: 政治改革,政局稳定 非军事化,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实行三结合的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技和教育 美国扶植,大量援助 60年代初 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21
阿登纳和联邦德国的崛起 阿登纳政府为了巩固其统治,进行了民主化改革,推行福利政策。阿登纳还开始采用凯恩斯主义理论,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战后,西德的政局比较稳定。阿登纳连续担任联邦总理,直至1963年退休。 在阿登纳担任总理的14年里,联邦德国迅速崛起,年均经济增长率超过7%,并于70年代初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 联邦德国首任总理 康拉德·阿登纳 (1876—1967)
22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表现:1、增长速度最快;
2、比重迅速上升,超过物质生产部门 作用:1、促进经济竞争力提高; 2、拓展经济活动领域…… 3、缓和经济波动,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
23
想一想: 1、还记得前面我们学习过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两件大事分别是什么? 2、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哪一产业发展最快?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呢? 轻纺工业 重化工业 第三产业
24
美国的“新经济” 时间:1996年 基础:知识经济 主导:信息技术 内容:三个创新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管理创新
25
工作人员通过因特网接收各地的订单 检测鞋质量的机器
26
(1)目的: 缓解贫富悬殊带来的矛盾 (2)结果: 社会福利制度下依然存在贫富悬殊 福利国家制度
材料一:据美国统计局调查报告,美国社会顶层的20%高收入者的收入在1993年占美国国民总收入的48.9%,到1998年,这一数字增长到49.2%。而居于底层的20%工人的总收入比重一直没有改变,依然是3.6%。 材料二:在发达国家内部,美国1979年20%最富的人的收入比20%最穷的人高3.5倍,而90年代末则已达9倍。目前,美国1%最富有人所拥有的财富比如90%的美国人的财富的总和还要多。此外,其他西方国家,如英、法等,也存在同样的现象。
27
福利国家的发展 概念源出 19世纪中叶 20世纪 产生(现代版) 20世纪三十年代 成功实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达到高峰 20世纪八十年代
缩小规模
28
英国婴儿
29
英国养老院
31
瑞典——高福利的福利国家模式 自1891年建立医疗保险制度为发端,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确立了以国家社会保险、家庭福利、社会服务和医疗保健四大块福利保障为基础的相对比较完备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主要有四个特点。 1.全民性。 2.高福利。从摇篮到坟墓各个生命阶段、生活各个主要领域,包括儿童服务、老年人保障、残疾人保障、医疗保障、最低生活补助金、工伤补贴、失业保险等。比如,每个18岁以下孩子,国家每月补贴950瑞典克郎糖果费;国家保证每个瑞典孩子在幼儿园、十年义务教育期间拥有自己的位置,每个瑞典人可以免费接受从幼儿园到高中教育;每个人均享受近乎免费的医疗服务;残疾人的生活服务费用全部由政府负担,并提供一名专门的服务人员等。
32
3.均平性。福利国家的基本目标就在于实现不同人群间最大限度的平等。瑞典通过一系列给予年轻家庭、低收入家庭、疾病者、领取养老金者、丧失劳动力者以及其他弱势人群以相应的补贴,以及面向全体社区居民尽量平等提供的低费用的儿童看护服务、各层次教育、社会支持和医疗保健服务,尽可能达致全体公民平均的享受各种社会福利的社会服务。为保证不同地区的居民享受同样的福利,瑞典还采取“罗宾汉式”抽肥补缺的福利政策,从财政收入富庶的地区补贴福利支出存在缺口的地区。
33
4.政府负担。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是瑞典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社会福利保障资金和各类社会服务费用,除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中存在个人缴纳一定比例费用外,均由政府承担。此类费用支出基本上是各级政府财政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最大的支出项目,瑞典GDP的36%用于社会福利事业,地方政府的比例更高,以斯德哥尔摩市为例,该市每年年度财政预算中,2/3用于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为维持这种高福利支出的财政需要,瑞典实行了高税收制度,个人所得税就平均达到38%。
34
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日本 联邦德国 英国 意大利 2.7% 18.4% 13.7% 20.6%
35
新变化的核心——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社会福利制度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 “新经济”出现 形势需要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研究生物学过程的原理及其他很多问题,需要大量的经费,而且要冒风险,因此,这种经费是私人企业所不愿意承担的。 ——金斯伯格教授《科学革命是挑战和希望》
36
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 自由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并用法律形式将其固定下来 二战后各国对经济干预加深至前所未有的程度 年经济危机中传统的自由放任束手无策
37
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积极: 弊端: 避免了自由放任下的生产盲目性,; 政府权威得到加强; 有利于国家发展,延长垄断资本主义寿命。 国债大增,财政赤字加大; 对私人企业管制过严,使其活力降低。
38
以德国为例。对于一个正常的德国公民来说,他失业后的18个月内,每月可从政府那里领取1000马克的救济金。这笔钱虽然不多,但足够他支付房费、水电开支、食物和外出度假的汽油费,还能去观看拜仁队的比赛,生病的费用另算。于是很多德国人在下岗后不愿立刻找工作,宁愿在家享受政府的救济,成为国家巨大的负担。连现今的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都感慨万千地说,德国人的生活有些优越得过头了。
39
五、部分经济概念: 1、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2、凯恩斯主义;凯恩斯认为,社会总需求,即所谓的有效需求,是由总消费需求和总投资需求所组成。“有效需求”不足,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病症的根源,为了解决问题,国家就必须通过变更利率、通货膨胀、公共投资和公共工程等手段来干预调节经济生活。
40
3、现代货币主义──现代货币主义也称现代货币数量论或货币学派,它是50年代中期,首先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提出的。现代货币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货币最重要”,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提倡实行“稳定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政策。 4、供应学派──供应学派(也译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以后才在美国出现的经济学派别。所谓供应学派,是和凯恩斯的合理需求理论相对立的对策的理论。供应学派主张大幅度降低税率, ,强调经济结构中供给方面的重要性,并从中寻求提高企业投资能力和积极性,取消国家干预,控制货币增长,渐趋预算平衡,削减社会福利等。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