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理解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把握临床医学教改方向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理解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把握临床医学教改方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理解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把握临床医学教改方向
理解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把握临床医学教改方向 祝 火 盛 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教务处

2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3 本科医学教育的根本任务 为卫生保健机构培养完成医学基本训练,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
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和在各类卫生保健系统奠定必要的基础。 医学毕业生胜任临床工作的专业能力要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职业发展和持续医疗实践才能逐渐形成与提高。

4 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尊重患者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5 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 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应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并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

6 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不合理。人文课程比重低约占8%(思想政治课占人文教育课程的86.21%),而且主要集中在第一、二学年开设。 教学形式和方法单一。基本上采取课堂讲授、理论灌输的方法,忽略了人文科学与医学的联系。 师资队伍缺乏、质量一般。主要依靠政教和社教体系教师完成,对医院生活缺乏了解。

7 人文素质教学改革的 思 路

8 丰富人文教学知识 改善教学内容方法 完善人文知识框架,加强自身学习和提高。人文学科包括哲学、历史、宗教、法律、伦理、文学和艺术。
在专业教学中融入人文教学内容。如专业的发展史、著名医学家、临床医学中的伦理、社会和法律。 注重三尺讲台的艺术养成。

9 树立终生学习观念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基本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公布了法国教育专家保罗-郎格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的调查报告,明确了终身学习的地位。“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一个生存概念。 意义:确立新的学习态度,树立新的学习观念,掌握新的学习意涵,建立新的学习自信,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方法:专业拓展,学习网站,自主学习训练。 问题:如何解决题海战术。

10 加强平民意识教育 培养遵章守法公民 平民教育第一个定义是平常百姓,特别是底层家庭的子女教育,第二个定义是教育人做一个寻常的人,做一个遵纪守法、勤劳、诚实、有爱心、不走捷径、有正义感的合格公民。 中华文化的两大顽症:浮躁与投机。(郎咸平语) 注重理念更新,从学生点滴抓起。

11 医德医风是指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工作作风 。 关爱病人和从病人利益出发考虑治疗方案问题是当前的热点。
注重医德医风示范 保障病人利益至上 医德医风是指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工作作风 。 关爱病人和从病人利益出发考虑治疗方案问题是当前的热点。

12 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
引入沟通技巧训练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如何开展有效的沟通。 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

13 知识目标 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 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14 知识目标 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产科常见急病、产前及产后的保健原则,以及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
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筛查的原则,掌握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知识。 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理解科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掌握中国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学诊疗基本原则。 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播的基本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15 技能目标 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的能力。 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及精神检查的能力,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 较强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
内、外、妇、儿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 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临床技术,选择最适合、最经济的诊断、治疗手段的能力。 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用证的初步能力。

16 技能目标 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 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 具有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流的能力。
结合临床实际,能够独立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能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 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17 本科临床医学 教 学 改 革 的 方 向

18 课程体系改革 一类是在以学科为中心的基础上建立核心课程体系,即根据各学科的重要性将传统的学科课程分为核心课程、指定选修课和自由选修课程,并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不断增设新兴、交叉和边缘学科课程。目前,大多数有着悠久办学历史的学校沿用的仍是经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

19 课程体系改革 另一类是打破学科界限的综合性课程体系改革。1952年,美国西余大学率先开展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性的课程改革,继而遍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不少医学院校都进行了尝试。20世纪90年代,美国医学院校协会在全国推行“医学院校培养目标研究项目(Medical School Objectives Project,简称MSOP)”,许多院校实行了器官——系统课程、以问题为基础的课程,以社区为基础的课程等综合课程。综合性课程模式具有打破学科界限、促进课程的融合、避免教学内容重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特点,但课程结构不稳定、教学组织难度大、教学效果不肯定,难以被大多数学校接受。

20 教学内容改革 主要体现在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医学和预防医学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地区的医学院校几乎都增设了人文社会科学教学,陆续将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医学史、行为科学、文学、卫生经济学和法学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成为了教学内容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预防医学和社会医学教育在1966年的第三次世界医学教育会议上被正式提出讨论,此后逐渐列入了各校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卫生学、流行病学和统计学,也扩展到了卫生经济学、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和循证医学等领域。

21 教学内容改革 瑞典的卡罗林斯卡学院从1996年起开始开设全球健康课程,讲授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临床以及全球疾病负担和人口统计模式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差异等内容。在荷兰,4个权威组织正联合开发与全球健康问题相关的样板课程,涉及冲突的影响和健康方面的人权侵犯、人道主义援助和医学中立、大面积杀伤性武器对健康的影响、战争造成的心理伤害、在防止冲突、调解和人权侵犯方面卫生工作者的作用等内容。目前美国有96%的医学院校开设有此类课程,87%的学校将其列为必修课程。

22 教学模式改革 先后经历了赫尔巴特式、弗赖克斯纳式、西余式、以问题为中心式和以社区为中心式等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边实践边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等提出的疾病教学螺旋模式,按各类疾病从症状观察—器官系统的结构功能—生命过程各时期生理变化—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临床实习—与病人的交际—伦理观念的基本教学螺旋组织教学。英国丹地迪医学教育中心的研究总结,有些国家还应用了“以职业素质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和“以职责为基础”等教学模式,也代表了医学教育课程模式改革的一种趋势。

23 教学方法改革 许多国家在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个性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自我教学(Self-instructional)、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 标准化病人模拟教学(Standardized Patient Learning)、 临床实习学生互评(Peer Review of Clinical Practice) PBL: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学,由学生提出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学习资源并解决问题,注重学生交流技能、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等能力的培养。(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等)


Download ppt "理解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把握临床医学教改方向"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