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专题三 区域分析 第1节 区域分析方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专题三 区域分析 第1节 区域分析方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专题三 区域分析 第1节 区域分析方法

2 目 录 知识整合 ……………………………………………(3) 触类旁通 ……………………………………………(4)
目 录 知识整合 ……………………………………………(3) 触类旁通 ……………………………………………(4) 随堂训练 ……………………………………………(11)

3 知识整合 一、区域综合分析 二、区域比较分析 返回目录

4 触类旁通 例1 下列传统民居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 ) A.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 B.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
例1 下列传统民居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 ) A.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 B.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 C.平顶屋——塔里木盆地 D.白色墙壁的房屋——撒哈拉沙漠 [解析] 架空支撑的房屋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和云贵等省侗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分布区,藏族人主要居住在厚重的碉楼里。 [答案] B 返回目录

5 触类旁通 例2 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图1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2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返回目录

6 触类旁通 (1)读图1、2,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 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 你认为是否合理, 请说明理由。 [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尤其是第(2)小题,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只要能根据课本知识,并与西部地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能自圆其说,合情合理就可以了。第(1)小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两幅图中读取信息。 返回目录

7 触类旁通 [答案] (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差异明显;城市数量增多,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较快;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 (2)答案一:合理。理由: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 答案二: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返回目录

8 触类旁通 例3 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返回目录

9 触类旁通 (1)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城市人口比重 B.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1)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城市人口比重 B.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C.③——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2)图示曲线反映了( )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返回目录

10 触类旁通 [解析] 第(1)题:江苏省三大产业中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的是第一产业,三大产业比重由高到低依次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江苏省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比较高的地区,但也没有达到初步城市化的水平,也就是说城市人口还没有超过农村人口,比例没有达到50%,所以①代表的是第二产业,③是第三产业,④是第一产业,②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第(2)题:从上题读出的信息不难做出判断,江苏省20世纪末城市人口增长快,1990年左右第三产业超过第一产业。 [答案] (1)CD (2)BC 返回目录

11 随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08年2月26日“植物界诺亚方舟” 仓库在北欧挪威的西斯匹次卑尔 根岛(如下图)正式落成,以便在
地球遭遇极端灾害后还能保存世 界各地的生命种子。选择仓库在 建在此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寒流流经此处,气候寒冷 B.国际航线众多,交通便利 C.人烟稀少,安全性好 D.冷高压控制之下,气候严寒 返回目录

12 随堂训练 [解析] A选项中西斯匹次卑尔根岛附近是北大西洋暖流而不是寒流,B选项的“国际航线众多,交通便利”明显表述错误,这里不是世界主要的航海运输线,D选项中冷高压说法不严谨,西斯匹次卑尔根岛纬度在80°N附近,气候寒冷不仅仅是因为冷高压控制,另外西斯匹次卑尔根岛不是常年受冷高压控制,有着短暂的夏季。 [答案] C 返回目录

13 随堂训练 在2008年樱花盛开的季节,胡锦涛主席一行圆满完成了对日本的“暖春之旅”。此行进一步推进了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完成2~4题。
2.日本与我国一水之隔,这里的“一水”是指( ) A.日本海 B.渤海 C.黄海 D.东海 3.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从4月初到6月 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 ) A.本州、九州、北海道 B.北海道、本州、九州 C.九州、本州、北海道 D.北海道、九州、本州 返回目录

14 随堂训练 4.2008年5月10日胡主席参观了松下电器公司。在我国改革开 放初期,该公司部分电器装配厂较早转移到我国东部沿海
地区,影响这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A.能源 B.劳动力 C.技术 D.交通运输 [解析] 日本与中国隔黄海相望;按照纬度越高温度越低,开花时间越晚的原则,北海道最晚,九州岛最早,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高科技企业的迁人中国主要是因为我国有着众多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消费市场。 [答案] 2.D 3.C 4.B 返回目录

15 随堂训练 下图是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返回目录

16 随堂训练 5.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 品为( ) 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天然橡胶
品为( ) 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天然橡胶 [解析] 图示区域是东南亚,阴影区域主要是沿海和河流河谷地区,东南亚地区是世界重要的稻米产区。 [答案] C 6.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图中甲国转移的是( ) A.汽车制造 B.精钢锻造 C.软件开发 D.家具制造 [解析] 东南亚是世界上重要的优质木材产区。 [答案] D 返回目录

17 随堂训练 尼罗河与刚果河是非洲两条主要河流。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两水系的支流密度差异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7.图中两水系的支流密度差异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纬度因素 C.降水丰富程度 D.气温和热量条件 返回目录

18 随堂训练 [解析] 刚果河水系密度大些,主要与流域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有关系。 [答案] C 8.尼罗河和刚果河的主要补给水源分别是( )
[解析] 刚果河水系密度大些,主要与流域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有关系。 [答案] C 8.尼罗河和刚果河的主要补给水源分别是( ) A.雨水、冰雪融水 B.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C.雨水、雨水 D.冰雪融水、雨水 [解析] 尼罗河和刚果河两河的降水都较多,主要补给水源都是雨水。 [答案] C 返回目录

19 随堂训练 9.对两河流水文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河流水量大小相当 B.两河流水量季节变化明显,均以7、8月为汛期
9.对两河流水文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河流水量大小相当 B.两河流水量季节变化明显,均以7、8月为汛期 C.尼罗河下游水流平稳,而刚果河下游水力资源丰富 D.刚果河无结冰期,而尼罗河下游常有凌汛现象 [解析] 刚果河流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尼罗河流域为热带草原气候(上游)和热带沙漠气候(下游)。因此刚果河水量比尼罗河大,但汛期不明显,两河都不结冰,A、B、D选项不正确。尼罗河下游流经高原地区,落差小,水流平稳,刚果河下游流经盆地地区,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答案] C 返回目录

20 随堂训练 下表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据表回答下面两题。
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mm) 1月平均气温(℃) 夏季平均气温(℃) 生产成本(元/千克) 中国某产区 8~12 490~660 -1~-8 19~23 0.64 美国某产区 15~17 470~520 6~8 18~21 2.05 北半球 最适宜区 560~750 >-14 1.20 10.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 ) A.30°N~40°N西海岸 B.30°N~40°N东海岸 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D.五大湖区 返回目录

21 随堂训练 [解析] 苹果生长的重要条件是主要分布于暖温带,热量条件好,光照强,对比美国某产区的表格资料和苹果生长条件,不难做出结论。
[解析] 苹果生长的重要条件是主要分布于暖温带,热量条件好,光照强,对比美国某产区的表格资料和苹果生长条件,不难做出结论。 [答案] A 11.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 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 ②气温年较差大, 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 ④劳动力成 本较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苹果生长于暖温带,冬季温度低于0℃,有利于杀菌和来年的生长。 [答案] C 返回目录

22 随堂训练 二、综合题 12.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现状, 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 (2006~2010)中提出“促进中 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
略。山西、河南、湖南、湖 北、江西、安徽是我国中部 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省区。根 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1)~(5)题。 资料一:见右图 返回目录

23 随堂训练 资料二:见下图 资料三:见下图 返回目录

24 随堂训练 (1)有人提出“中部塌陷”的说法。根据资料二,可以体现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
(1)有人提出“中部塌陷”的说法。根据资料二,可以体现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 (2)导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 。(填正确项字母)。 A.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B.与东部地区比,城市群带动能力弱 C.劳动力丰富 D.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 E.“中部崛起”战略尚未实施 (3)下列条件各省工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山西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 返回目录

25 随堂训练 B.位于湖北的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 C.河南、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 D.湖南、江西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4)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利 因素。 (5)分析该区域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快速全面准确获取图标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运用地理原理, 结合区域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考生关注国家大事, 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中部六省人口密集, 资源丰富, 返回目录

26 随堂训练 交通发达, 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的有着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近几年来,以武汉为中心的都市圈、以长株潭为中心的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的地带等经济发展迅速,被人称为中部崛起。但随着国家对西部省区的投资和政策倾斜,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加快了, 相比较而言, 中部地区发展速度最慢, 又被称为中部塌陷, 正因为如此, 中部的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六省每年都举办博览会,以提高中部的知名度,吸引外来投资。围绕这两类提法,出题比较多。 返回目录

27 随堂训练 [答案] (1)依据:①中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下降;②在三大地区中,中部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最小。
[答案] (1)依据:①中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下降;②在三大地区中,中部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最小。 (2)BE (3)ABD (4)优势:①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气候资源丰富);②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有大面积的平原,如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等)。 不利:①降水季节变化大(变率大),多洪涝、干旱灾害;②初春、冬季多寒潮;③水土流失严重 (5)意义:①该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0%;②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小麦和稻米主产地)。 返回目录

28 随堂训练 13.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填注图中用代码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物:A (湖泊) R (铁路)N (地形区)
(2)该区域的耕作土壤为 ;图中4座名山中,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是 和 (填序号及名称)。 返回目录

29 随堂训练 (3)指出通常年份夏季对图示区域影响较大的两个天气系统,并分别描述在其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点。
(4)扼要说明图示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 (5)简述保护本地区湿地环境的主要措施。 [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地理事物名称和位置的识记。根据经纬度等信息可以判断该地区为江西北部、湖北东南部和安徽南部。第(2)题:该区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耕作土壤为水稻土。江西庐山和安徽黄山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注意它们的位置。第(3)题:该区域位于长江中下游,每年6月前后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有梅雨天气;7、8月受副热带高压(反气旋)影响, 返回目录

30 随堂训练 有伏旱天气。第(4)题:读图可看出,该区域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地区的河流沿岸。第(5)题:本地区的湿地包括长江及支流、鄱阳湖、巢湖等,它们面临着水污染、湖泊面积缩小、生物种群减少等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治理和保护措施。 [答案] (1)鄱阳湖 京九铁路 长江中下游平原 (2)水稻土 ③黄山 ④庐山 (3)锋面系统(准静止锋)——连续性降水 反气旋(副热带高压)——炎热干燥 (4)多分布在平原地区的河流沿岸 (5)退耕还湖,加强本地区及河流上游的植被保护, 不滥捕滥捞, 减少水污染, 设立自然保护区, 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等。 返回目录

31 祝您高考成功! 倒挂着 弟弟问:“哥哥,地球是球形,在我们站的地球另一面的人是怎样站的?” 哥哥说:“当然是脚踏地,头朝天的倒挂着。” 弟弟说:“他们怎样走路呢?” 哥哥说:“他们走路脚一定不能离开地面,否则就会掉下去。” 弟弟说:“幸亏我们是在地球上面。” 返回目录

32

33 专题三 区域分析 第2节 世界地理

34 目 录 知识整合 ……………………………………………(3) 触类旁通 ……………………………………………(4)
目 录 知识整合 ……………………………………………(3) 触类旁通 ……………………………………………(4) 随堂训练 ……………………………………………(9)

35 知识整合 一、世界的海陆分布 二、世界区域地理特征 三、世界主要国家地理特征 返回目录

36 触类旁通 例1 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 ) A.用水量大 B.降水丰富 C.干旱少雨 D.污染严重 (2)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节约用水 B.国内跨流域调水 C.人工降水 D.循环用水 返回目录

37 触类旁通 [解析] 从材料中的描述来进行一步一步地定位,①面积比较小的岛国一般位于热带地区,②规划填海,说明该国的经济实力强,技术发达,由此学生不妨去筛选,应该很快能确定该国可能是新加坡,一旦确定目标,答案显而易见。 [答案] (1)AB (2)AD 返回目录

38 触类旁通 例2 南、北美洲陆地相连,但区域差异显著。 资料1:见下表。 资料2:见右图。 返回目录 地区 总人口占世界(%)
例2 南、北美洲陆地相连,但区域差异显著。 资料1:见下表。 资料2:见右图。 地区 总人口占世界(%) GDP占世界(%) 水资源总量(km3) 水资源年开采量(km3) 水资源年人均开采量(km3) 水资源利用结构(%) 生活 工业 农业 北美洲 7.9 27.3 6443.7 608.44 1451 9 42 49 南美洲 5.6 9.3 9526.0 106.21 332 18 23 59 返回目录

39 触类旁通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1)~(4)题。 (1)图中的科隆群岛上栖息着南极企鹅,其原因是受 的影响。
(2)有关亚马孙河的描述,可信的是 (填正确项字母)。 A.河上有时漂浮着直径二、三米的大圆叶 B.含沙量很大 C.发源于西部高大山系,流经平原地区 D.流量季节变化大 E.其流域夏季降水少 F.其河口海域变成了“淡水海” (3)水资源总量:北美洲比南美洲 ;水资源开采率:北美洲比南美洲 。 返回目录

40 触类旁通 (4)分析南、北美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特点并比较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运用图表信息,结合区域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答案] (1)寒流(洋流或秘鲁寒流) (2)ACF (3)少 高 (4)特点:①水资源开采利用结构中,工业用水比重北美洲比南美洲大;②农业用水比重北美洲比南美洲小;③生活用水比重南美洲比北美洲大。 差异:北美洲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为主),经济发展水平高(工农业高度发达);南美洲全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潜力大。 返回目录

41 随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回答1~3题。 返回目录

42 随堂训练 1.图示阴影地区的土壤是( ) ①黑土 ②黑钙土 ③褐土 ④灰化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图示阴影地区的土壤是( ) ①黑土 ②黑钙土 ③褐土 ④灰化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图示阴影地区都种植的农作物是( ) ①小麦 ②玉米 ③甜菜 ④亚麻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3.图示地区相似的自然条件有( ) ①自然带类型 ②植被类型 ③气候类型④农业地域类型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返回目录

43 随堂训练 [解析] 从图中的经纬度和河湖分布可推知图a为中国东北地区,图b为美国中部平原地区。图a的阴影表示我国的黑土分布区,因纬度较高,可种植春小麦、玉米、甜菜和亚麻等;图b的阴影表示美国的黑钙土分布区,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图a属温带季风气候,图b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农业地域类型均为商品谷物农业;两区域均属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 1.A 2.D 3.C 返回目录

44 随堂训练 读下图,12月22日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印度洋的油轮经过M地(图中正下方)时正好海面上日出。据此回答4~6题。 返回目录

45 随堂训练 4.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北京时间为8点 B.油轮即将进入马六甲海峡 C.M处的航线为美国、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4.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北京时间为8点 B.油轮即将进入马六甲海峡 C.M处的航线为美国、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D.此时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解析] 读图可知,M地靠近马六甲海峡,而油轮是由太平洋驶向印度洋,因此即将进入马六甲海峡,B选项正确。M位于赤道上,正好日出,当地时间为18时,其经度是105°E,因此北京时间此时是19时,A选项错误。M处的航线只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C选项错误。冬季,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势力很弱,D选项错误。 [答案] B 返回目录

46 随堂训练 5.E处所在国想在E处狭窄处修建运河,在该处修建运河的原 因有( ) ①E处非常狭窄,工程量较小 ②F处海峡航运特别繁忙
因有( ) ①E处非常狭窄,工程量较小 ②F处海峡航运特别繁忙 ③有利于E处所在国经济发展 ④促进E处所在国交通运输 业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E处所在国(泰国)想在E处狭窄处修建运河的原因主要有:①E处非常狭窄,工程量较;②F处海峡(马六甲海峡)航运特别繁忙;③有利于E处所在国经济发展。修建该运河对旅游业的影响不大,所以选择D选项。 [答案] D 返回目录

47 随堂训练 6.该运河修建后的受益国主要为( ) A.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 B.泰国、中国、日本 C.泰国、美国、法国
6.该运河修建后的受益国主要为( ) A.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 B.泰国、中国、日本 C.泰国、美国、法国 D.新加坡、日本、韩国 [解析] 该运河修建后,该运河所在的泰国在经济上直接受益,中国、日本、韩国则因航线距离缩小而受益。 [答案] B 返回目录

48 随堂训练 读美国主要农业带(区)分布图及某区农业活动流程图。回答7~9题。 返回目录

49 随堂训练 7.图中哪一个农业带(区)的土壤,因受第四纪大陆冰川的影 响,冰碛土的分布最为普遍( ) A.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B.小麦区
响,冰碛土的分布最为普遍( ) A.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B.小麦区 C.乳畜带 D.棉花带 [解析] 第四纪大陆冰川影响到北半球纬度较高的地区,在北美洲主要影响五大湖周围及以北地区。 [答案] C 8.图中所示农业活动最可能出现在哪一个农业带(区)( ) A.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B.乳畜带 C.棉花带 D.混合农业区 返回目录

50 随堂训练 [解析] 既有农作物,又有畜牧业,为混合农业。 [答案] D
[解析] 既有农作物,又有畜牧业,为混合农业。 [答案] D 9.如果在图中“ ”区域(东北部城市带附近)再增加一个农业区,该区最恰当的名称是( ) A.水稻种植区 B.热带经济作物区 C.园艺区 D.大豆区 [解析] 美国东北部有巨大的城市群,适宜发展城郊型农业。 [答案] C 返回目录

51 随堂训练 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10.图中反映哪一种物资的世界贸易状况( ) A.铁矿石 B.石油 C.粮食 D.木材 返回目录

52 随堂训练 [解析] 图中两个信息可以看出贸易物资是木材,一是贸易物资的单位(100万m3),二是贸易对象(俄罗斯、加拿大、刚果民主共和国、印度尼西亚等国森林资源丰富)。 [答案] D 11.该种物资从②地运往①地,在亚欧大陆部分主要采用哪种 运方式( ) A.管道 B.轮船 C.铁路 D.公路 [解析] 木材属于大型笨重货物,在大陆上长距离运输应采用铁路方式。 [答案] C 返回目录

53 随堂训练 二、综合题 1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返回目录

54 随堂训练 (2)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答案] (1)盆地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 (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返回目录

55 随堂训练 13.根据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表 AB两河水文基本概况 返回目录 河流 A河 B河 长度(千米) 6670 4640
流域面积 (万平方千米) 280 369 河口平均流量 (立方米/秒) 2200 39000 返回目录

56 随堂训练 (1)图中A河名称为 ,注入 ;B河名称为 ,注入 。
(3)B河长度不及A河而流量超过A河的主要原因是: (4)从降水类型来看,B河所在流域的降水大多属于 雨。历史上,A河下游河段的定期泛滥给两岸农业生产提供了 与 。A河上游①与支流②中,与该河泛滥有密切关系的是 (填写数码),其理由是 。 返回目录

57 随堂训练 [解析] A河是尼罗河,流域内主要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B河是刚果河是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 (1)尼罗河 地中海 刚果河 大西洋 (2)撒哈拉沙漠 减缓 尼罗河三角洲(三角洲) 刚果 航运 水力 (3)B河地处热带雨林地区,A河位于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地区(B河所在地区的降水量比A河丰富);B河位于世界最大盆地刚果盆地,A河流域面积相对较小(B河流域面积大于A河)。 (4)对流 灌溉水源(水源) 肥沃的淤泥(淤泥) ② 支流②所处地区降水具有季节变化大的特点。 返回目录

58 随堂训练 14.读俄罗斯地理简图及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 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东西跨11个时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返回目录

59 随堂训练 (1)在“俄罗斯地形剖面示意图”上,字母A、B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 ;字母C、D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
。据此判断,俄罗斯地形的东西分界线是 河。 (2)以乌拉尔山脉为界,俄罗斯西部地区气候类型以 气候为主,东部地区则以 气候为主。影响俄罗斯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资源不足,粮食作物以 为主。 (3)俄罗斯东部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居世界前列的资源,除了水资源、森林资源外,还有多种能源资源,它们是 等。最大的 油田也位于该地区。 (4)俄罗斯国内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河运不占主要地位,分析其原因。 返回目录

60 随堂训练 [解析] 俄罗斯地大物博,河流众多但大多南北走向,煤炭、铁、石油、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平原面积大,但俄罗斯地处纬度高,气候寒冷,河流结冰期长,冻土分布广等不利因素也限制了俄罗斯的发展。 [答案] (1)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叶尼塞 (2)温带大陆性 亚寒带针叶林 光热 小麦 (3)石油、天然气、煤、水力 秋明 (4)俄罗斯领土东西绵长,工业重心在欧洲部分,而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部分,国内运输主要货运流向为东西向。河流虽多,但结冰期长,且多为南北流向,与东西货运流向不一致。 返回目录

61 祝您高考成功! 当没有太阳的时候 王辉问爸爸:“地球真是绕着太阳转吗?” 爸爸说:“当然。” 王辉问:“那么,在没有太阳的时候呢?”
王辉问爸爸:“地球真是绕着太阳转吗?” 爸爸说:“当然。” 王辉问:“那么,在没有太阳的时候呢?” 返回目录

62

63 专题三 区域分析 第3节 中国地理

64 目 录 知识整合 ……………………………………………(3) 触类旁通 ……………………………………………(4)
目 录 知识整合 ……………………………………………(3) 触类旁通 ……………………………………………(4) 随堂训练 ……………………………………………(9)

65 知识整合 一、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人文地理特征 三、中国四大区域特征 返回目录

66 触类旁通 例1 罗布泊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以其神秘色彩令人神往。下图是罗布泊地区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返回目录

67 触类旁通 (1)指出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及主要不利条件。 (2)从自然环境特点考虑,到该地区旅游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
[解析] 楼兰古城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东缘,温带沙漠气候,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的古城邦国家,后被风沙掩埋,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罗布泊地区曾经是烟波浩渺的内陆湖泊,和完全干涸,成了盐湖,分布广袤的盐壳,景观十分奇特,野骆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答案] (1)优势: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独特性强)、科考价值高。 (2)饮用水和食物短缺,防风沙,防晒防暑,保暖;防迷路。 返回目录

68 触类旁通 例2 下图为“1951~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例2 下图为“1951~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2)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 度。我国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 季,主要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 ,植被稀少,且常有 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 (3)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 返回目录

69 触类旁通 改善。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填选项字母) 。
改善。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填选项字母) 。 (4)贯彻“绿色奥运”理念,你认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从图中的资料可以我国沙尘暴的轻重程度从西向东逐渐减弱,而北京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受沙尘暴影响程度相对较轻。春季,我国北方比较干燥,多大风,植物还未复苏,是沙尘暴多发季节。北京的主要城市职能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应限制耗能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倡导绿色消费理念,为改善北京的城市环境和减少沙尘暴,还应该大力提倡在城区和北京的远西北郊区植树造林。 [答案] (1)由西向东逐渐减弱 (2)轻 春 干燥(少雨) 冷锋 (3)A (4)改善能源结构;控制废气排放;植树造林;加强风沙源地区的生态建设。 返回目录

70 随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318国道分布图,回答下面两题。 1.下列关于318国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1.下列关于318国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穿越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的渝、鄂、皖 B.自东向西依次与京广、京九、京沪线交会 C.通过我国三大自然区 D.跨越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返回目录

71 随堂训练 [解析] 读图可看出,318国道跨越了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答案] B 2.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位于图中 附近( )
[解析] 读图可看出,318国道跨越了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答案] B 2.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位于图中 附近( ) A B C D.4 [解析] 汶川位于四川省,应处图中的2附近。 [答案] D 返回目录

72 随堂训练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3.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③华北 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气温变高,高山雪线会上升。影响雪线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降水量、纬度(温度)、坡度、坡向等。 [答案] A 4.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 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 返回目录

73 随堂训练 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包括:①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②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生、发展和变化;③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乃至于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表明气候变暖,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会升高,而羊八井地热温度主要与地质条件有关。 [答案] D 返回目录

74 随堂训练 下图是“沿106.5°E经线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据图回答5~8题。 5.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的海拔高度大约位于( )
5.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的海拔高度大约位于( ) A.山顶2900米处 B.南坡海拔2200米处 C.南坡海拔2500米处 D.北坡海拔2100米处 返回目录

75 随堂训练 [解析] 读图时要注意:先在②山地所在和横坐标范围内在年降水量曲线上找到最高点,然后由该点向横坐标作一条垂线,再找垂线与地形剖面的交点,在纵坐标上读交点对应的海拔高度。 [答案] B 6.图中①地的气温年较差为( ) A.10℃ B.20℃ C.30℃ D.40℃ [解析] 由①点向横坐标作一条垂线,找垂线与7月平均气温和1月平均气温曲线的交点,在纵坐标上分别读两个交点对应的气温值,然后可以计算出①地的气温年较差。 [答案] C 返回目录

76 随堂训练 7.1月,④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 ④地( ) A.海拔较高 B.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C.森林覆盖率高
④地( ) A.海拔较高 B.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C.森林覆盖率高 D.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解析] 读图可判断,①地位于渭河平原,④地位于四川盆地。1月,四川盆地气温高于渭河平原除纬度低因素外,还有由于北面秦岭和大巴山脉对寒冷冬季风的阻挡。 [答案] D 返回目录

77 随堂训练 8.图中④地所属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8.图中④地所属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解析] 四川盆地1月平均气温在0℃,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 B 返回目录

78 随堂训练 二、综合题 9.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缅公路运到中国。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3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返回目录

79 随堂训练 (1)简要说明驼峰航线穿越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 (2)当时的运输机沿该航线飞行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 返回目录

80 随堂训练 [解析] 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在图中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划一条直线,得到驼峰航线的主要经过地形区是青藏高原边缘或喜马拉雅山东缘、横断山脉,这里海拔高,地势高差大,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由于纬度比较低,山谷中多强对流天气,空气运动紊乱,严重影响驼峰航线的正常运行。 [答案] (1)平均海拔高,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地势崎岖)。 (2)飞行高度高,空气稀薄,地形复杂,气流紊乱,对流比较旺盛,天气多变,多云雨等。 返回目录

81 祝您高考成功! 汉水发源在哪儿 地理课上老师说:“上节课讲了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它的几条大支流,谁还记得长江的支流汉水发源在哪儿?” 王辉思想正开小差,没听到老师提出的问题。可老师偏偏叫他回答,王辉急得满头大汗。 老师见他闷声不响,又问:“汉水发源在哪儿?” “汗水?汗水发源在头上!” 返回目录

82

83 专题三 区域分析 第4节 中国的区域开发与国土整治

84 目 录 知识整合 ……………………………………………(3) 触类旁通 ……………………………………………(4)
目 录 知识整合 ……………………………………………(3) 触类旁通 ……………………………………………(4) 随堂训练 ……………………………………………(12)

85 知识整合 一、中国的区域划分 二、各区域地理背景及区域开发与国土整治 返回目录

86 触类旁通 例1 M江是珠江水系三大河流之一,流域面积90%在广东省境内。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 见图 返回目录

87 触类旁通 资料二 见表 表 M江流域(广东省境内)基本情况 返回目录 项目 南部 中部 北部 2000年人口比重(%) 21 36 43
资料二 见表 表 M江流域(广东省境内)基本情况 项目 南部 中部 北部 2000年人口比重(%) 21 36 43 2000年城镇化水平(%) 34 25 2005年GDP(亿元) 484.97 51.32 2005年人均GDP(元) 333263 28930 17157 地貌类型 三角洲平原、 台地、丘陵 山地、丘陵 返回目录

88 触类旁通 资料三 见图 (1) 该流域气候类型是 ,河川径流的补给以 为主。
资料三 见图 (1) 该流域气候类型是 ,河川径流的补给以 为主。 (2) M江水资源的主要功能包括 ,其流域开发的核心问题是 的合理开发利用。 (3) 2000年该流域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特点是 。根据表1和图18可以推测:进入21世纪,该流域城镇化进程 返回目录

89 触类旁通 总体进入 阶段(填正确项字母)。 A.起始 B.加速 C.成熟 (4)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成因。
总体进入 阶段(填正确项字母)。 A.起始 B.加速 C.成熟 (4)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成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结合区域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答案] (1)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雨) (2)供水、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养殖、防咸 (3)B 空间差异特点:南部高北部低。 (4)地理分布特点:①沿河流和交通线分布;②南部和中部多,北部少。成因:①水、陆交通便利,供水方便;②中、南部地势低平,有利于城镇建设;③中、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北部高,较有利于城镇发展。 返回目录

90 触类旁通 例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湖南省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储量的有色金属有27种,其中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钨、铋、铅锌储量也很丰富。湖南省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基础较好,株洲有全国规模大、技术先进的铅锌冶炼厂。 材料二 下图为“湖南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条件示意图” 返回目录

91 触类旁通 材料三 湘东和湘南地区主要有色金属矿储量情况表 (1)湖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有 、 。
材料三 湘东和湘南地区主要有色金属矿储量情况表 (1)湖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有 、 。 (2)湖南省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 ,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3)分析比较湘东和湘南地区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有利条件。 地区 主要城市 储量占全省百分比(%) 湘东 长沙、株洲、湘潭 0.62 0.72 0.10 2.92 10.12 32.44 湘南 衡阳、郴州、永州 3.30 94.14 99.71 72.61 55.68 54.90 1.14 100.00 返回目录

92 触类旁通 (4)酸雨是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湖南省酸雨最严重的城市有 等。分析该地区多酸雨的主要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解析] 湖南省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主要分布在湖南南部和中西部,湘东地区城市密集,工业基础好,交通发达;湘南资源丰富和水能资源丰富。在有色金属的冶炼过程中有着大量的硫氧化合物排放,湖南降水丰富,更增加了酸雨的程度。 返回目录

93 触类旁通 [答案] (1)种类多 储量大 分布不均 (2)西部和南部的山区 地形
[答案] (1)种类多 储量大 分布不均 (2)西部和南部的山区 地形 (3)湘东:工业基础较好,科技水平较高;交通便利 湘南:有色金属矿产丰富;水能丰富 (4)长沙(株洲、湘潭、娄底、益阳)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酸性气体多。高速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能耗;达标排放;开展综合利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返回目录

94 随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下表为我国某地气候统计资料,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该地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 B.松嫩平原
1.该地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 B.松嫩平原 C.宁夏平原 D.江汉平原 月份 项目 1月 4月 7月 10月 全年 风力≥8级的日数 1.5 5.6 0.6 0.8 21.4 平均气温(0℃) -3.2 13.7 27.3 14.4 13.2 降水量(mm) 3.3 43.2 247.3 26.2 669.4 返回目录

95 随堂训练 [解析] 该地1月平均气温在-5℃~0℃之间,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春天多大风,为华北平原。 [答案] A
[解析] 该地1月平均气温在-5℃~0℃之间,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春天多大风,为华北平原。 [答案] A 2.该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 A.农业中低产区的治理 B.荒漠化的防治 C.商品农业基地的建设 D.水土流失的治理 [解析] 华北平原由于旱涝、盐碱、风沙等因素,农业中低产田较多,需要治理。 [答案] A 返回目录

96 随堂训练 图2是我国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返回目录

97 随堂训练 3.图中四座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中均有( )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B.山地针叶林带 C.山地荒漠带 D.山地冰雪带
3.图中四座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中均有( )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B.山地针叶林带 C.山地荒漠带 D.山地冰雪带 [解析] 图中四座山分别是华山、吕梁山、贺兰山、阴山,都属于中高山,又都主要我国的温带季风区,其中贺兰山位于温带季风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分界线上,华山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和温带季风区分界线上,四座山的基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华山北坡、贺兰山东坡),再向上应该都存在山地针叶林带,但不一定都有山地荒漠带、山地冰雪带,垂直自然带跟水平自然带相似,但不相同。 [答案] B 返回目录

98 随堂训练 4.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 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他地
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地表径流 [解析] 从“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看出黄土塬坡度小、面积大,是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农耕区,地面径流的汇集与地形坡度有着很密集的联系,地面平坦的地区,降水后,下渗强烈,但地面径流的汇集速度比较慢,但黄土高原上黄土峁、黄土梁和沟谷地区地面径流强大,容易形成强烈的水土流失。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黄土高原到处都是地表侵蚀强烈,黄土塬地区地形平坦,如果再有良好的植被覆盖,那么下渗、蒸发都会比较强烈。 [答案] D 返回目录

99 随堂训练 读“某地区略图”,回答5~7题。 5.该地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气候 B.军事 C.地形 D.水源
5.该地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气候 B.军事 C.地形 D.水源 返回目录

100 随堂训练 [解析] 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地区为塔里木盆地,由于气候干旱,因此该地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水源。 [答案] C
[解析] 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地区为塔里木盆地,由于气候干旱,因此该地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水源。 [答案] C 6.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生态问题是( )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 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 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 增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气候干旱区容易产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土地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 [答案] C 返回目录

101 随堂训练 7.“红色产业”是该地区红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业的统称,红 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
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该地区番茄色红、质优的重要 自然原因是( ) ①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 ②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③水源充足,黑土肥沃 ④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塔里木盆地由于气候干旱,晴日多,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由于深居内陆,降水少,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 [答案] D 返回目录

102 随堂训练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下面两题。 8.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 要原因 ( )
年份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平方千米) 年降水量(毫米) 气温年较差(℃) 河流含沙量(%) 粮食平均亩产 粮食总产量(亿千克) 1985年 19 333 520 38 10 205 1.025 1995年 478 450 42 35 135 0.975 8.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 要原因 ( )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 返回目录

103 随堂训练 9.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加剧 C.大陆性气候减弱 D.光照条件变差
9.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加剧 C.大陆性气候减弱 D.光照条件变差 [答案] 8.B 9.B 读我国某区域工业体系关联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返回目录

104 随堂训练 11.该区域可能是( ) A.河北省 B.山东省 C.江苏省 D.四川省 12.①②③④⑤所代表的工业部门依次是( )
11.该区域可能是( ) A.河北省 B.山东省 C.江苏省 D.四川省 12.①②③④⑤所代表的工业部门依次是( ) A.钢铁工业、海洋工业、纺织工业、机械工业、石油工业 B.海洋工业、机械工业、钢铁工业、纺织工业、石油工业 C.机械工业、石油工业、海洋工业、纺织工业、钢铁工业 D.海洋工业、机械工业、石油工业、纺织工业、钢铁工业 [答案] 11.A B 返回目录

105 随堂训练 二、综合题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其民居、服饰、饮食、风俗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1)黄河发源地所属的地域文化区名称是 文化区,这里的传统服饰是 ,它与当地 的气候特点相适应。 返回目录

106 随堂训练 (2)黄河中游河段流经的地域文化区在图上的数码是 ,这里最有影响的地方戏剧种是 。
,这里最有影响的地方戏剧种是 。 (3)河套平原所属的地域文化区名称是 文化区,这里的传统民居是 ,它非常适合 生活。 (4)下列各组文化事物中,在黄河流经的地域文化区依次出现的一组是 。(单项选择) A.酥油茶—“阿以旺”—吊脚楼—蒙古袍—四合院 B.碉房—兰州拉面—马头琴—窑洞—评剧 C.“阿以旺”—吊脚楼—蒙古袍—窑洞—京剧 D.喇嘛寺庙—坎儿井—那达慕节庆—信天游—四合院 返回目录

107 随堂训练 (5)以上文化景观连同我国其他地区的文化景观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 和地域文化的 。
(5)以上文化景观连同我国其他地区的文化景观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 和地域文化的 。 [解析] 黄河主要流经我国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地形区,分属于我国的青藏文化区、内蒙古文化区、北方文化区。 [答案] (1)青藏高原 掉袖藏袍 昼夜温差大 (2)③ 秦腔 (3)内蒙古草原 蒙古包 草原游牧 (4)B (5)差异性 多样性 返回目录

108 随堂训练 14.中部六省是承东启西、通北接南的枢纽地带,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继沿海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之后,中央部署实施中部崛起战略。 材料一 中部六省区域及人口、面积、GDP情况示意图 返回目录

109 随堂训练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由图中信息可知,中部六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人均GDP最高的是 ,具有“煤海之省”之称的是 ,具有“有色金属之乡”之称的是 。(要求填省区简称。) (2)图中A为我国著名的“汽车城” ,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现在该汽车工业总部已搬迁到城市B,其有利因素是 ;图中C、D为我国重要钢铁工业城市,影响其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 (3)读图分析中部六省的矿产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这种分布对该地区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4)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分析该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有利和不利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返回目录

110 随堂训练 [答案] (1)豫 冀 晋 湘 (2)十堰 国家安全 信息和交通方便 接近铁矿产地 接近燃料地 (3)分布不均,相对比较集中;有色金属矿、铁矿主要分布在南部,煤、石油主要分布在北部 有利于同类矿产大规模开采,节约成本;对该地区南北交通造成巨大的压力。 (4)有利条件: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河流、湖泊众多,灌溉水源充足;交通方便;人口多,市场广阔;科研技术力量雄厚。 不利条件:多水旱灾害;春秋季节的寒潮天气对水稻的生长构成危害。 返回目录

111 随堂训练 15.读我国西部地区雪线高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返回目录

112 随堂训练 (1)沿AB线雪线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请说出A、B山脉雪线高度分布的差异及原因。
(2)河流①流域内的主要农业(种植业)类型是 。简要评价该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因素。 (3)河流流域内种植业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主要防治措施有哪些? [解析] (1)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主要是降水量和气温,一般的气温高雪线高,降水多雪线低。(2)青藏高原主要发展的种植业位于河谷地带,称为河谷农业。(3)塔里木河流域主要为沙漠地带,荒漠化现象严重。 返回目录

113 随堂训练 [答案] (1)沿AB线由北向南雪线先变高,后变低 A山脉雪线南高北低,B山脉雪线北高南低;A为天山山脉,北坡为来自大西洋、北冰洋湿润气流的印风坡,降水多,雪线低;B为喜马拉雅山山脉,南坡为来自印度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2)河谷农业 河谷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充足的灌溉水源;热量不足是其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3)荒漠化、沙化问题严重;防止过度樵采,控制过度垦殖,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积极采取植物固沙工程。 返回目录

114 祝您高考成功! 地理考试   地理考试时, 老师要学生简略描述下列各地:阿拉伯、新加坡、好望角、罗马、名古屋、澳门。其中小明这样写:从前有个老公公, 大家叫他阿拉伯,有一天他出去爬山, 当他爬到新加坡的时候突然看见一只头上长着好望角的罗马直冲过来,吓的他拔腿跑进名古屋, 赶紧关上澳门。 返回目录


Download ppt "专题三 区域分析 第1节 区域分析方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