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兒童及少年保護~     校園霸凌之處遇 高雄縣路竹鄉三埤國小 校長:陳麗玉 2010/10/13.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兒童及少年保護~     校園霸凌之處遇 高雄縣路竹鄉三埤國小 校長:陳麗玉 2010/10/13."—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兒童及少年保護~     校園霸凌之處遇 高雄縣路竹鄉三埤國小 校長:陳麗玉 2010/10/13

2 前言 世上有許多事可以等待, 但孩子是不能等的; 他的骨在長,他的血在生, 他的意識在形成; 我們對他的一切不能答以「明天」-
他的名字是~ 「今天」!(智利詩人Gabriela Mistral )

3 大綱 關於校園霸凌 霸凌vs.玩鬧 校園霸凌之類別 校園霸凌事件之處遇 結語

4 您不可不知 關於校園霸凌(Bully)~     「霸凌」(bully) 現象,其實一直存在我們孩子的身邊。 「惡意欺負」 「無心玩鬧」

5 霸凌vs.玩鬧 判斷依據: 類別 霸凌 玩鬧 1.面部表情 2.參與意願 3.用力程度 4.角色轉換 5.群聚與否 6.蓄意程度
兇狠或猙獰 高興或愉悅 2.參與意願 被迫或被挑釁而參加 自由選擇是否參加 3.用力程度 非常激動、失去控制的 通常不會使盡力氣傷害他人 4.角色轉換 通常是固定角色 (固定苦主) 角色可能轉變 (打人者vs.追打者) 5.群聚與否 一哄而散 結束後還是會一起玩 6.蓄意程度 故意傷害 沒有傷害意圖 7.重複發生 重複發生,且特定的孩子可能長期受到欺壓

6 校園霸凌之類別 一、關係霸凌 二、言語霸凌 三、肢體霸凌 四、性霸凌 五、反擊型霸凌 六、網路霸凌

7 一、關係霸凌 關係上的霸凌是最常見,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通常是透過說服同儕排擠某人,使弱勢同儕被排拒於團體之外,或藉此切斷他們的社會聯結。
此類霸凌往往涉及言語霸凌,散播不實的謠言,或是以排擠、離間小團體成員之方式。 此類霸凌伴隨而來的是人際疏離感,經常讓受害者覺得無助、沮喪。

8 二、言語霸凌 透過語言來刺傷或嘲笑別人,這種方式很容易使人心理受傷,雖然有時肉眼看不出來,表面若無其事然,實際上的傷痕,甚至比身體上的攻擊更嚴重。 言語上的欺負與嘲笑,很可能是肢體霸凌的前奏曲。

9 三、肢體霸凌 最易辨識,有具體的行為表現,通常也會在受害者身上留下明顯的傷痕,包括踢、打、搶奪弱勢者的東西等。
另外,霸凌者通常是全校都認識的學生,其霸凌行為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變本加厲。

10 四、性霸凌(1/2) 8成小學生曾目睹同學遭受此類肢體或言語譏諷,平均每2個人就有1人有親身經驗,幾乎每天被欺負者占1成5。
兒福聯盟(2006)針對全國1212位國小四、五年級學生進行「性霸凌」調查發現: 8成小學生曾目睹同學遭受此類肢體或言語譏諷,平均每2個人就有1人有親身經驗,幾乎每天被欺負者占1成5。 5成2的學生曾遭到同學對於性與身材方面的言語嘲諷或肢體侵犯。 4成7男生曾被脫褲子或摸下體。 1成學童表示遭到性霸凌時「想要死了算了」

11 四、性霸凌(2/2) 類似性騷擾、性暴力,包括:
有關性或身體部位的嘲諷玩笑、評論:「大奶媽」 、「奶姿」、「波霸」vs.「飛機場」、「矮冬瓜」…… 對性別取向的譏笑:男人婆、娘娘腔 傳遞與性有關令人討厭的紙條或謠言:誰愛誰,某某人是誰的男朋友,誰和誰曾接吻,甚至誰和誰發生性關係。 身體侵犯的行為:摸別人下體、屁股、胸部,甚至脫人家褲子,偷看別人上廁所或換衣服,掀別人裙子;或迫使某人涉入非自願的性遊戲(阿魯巴、草上飛、千年殺等)

12 性霸凌遊戲 阿魯巴! 被抬起、分開雙腿去衝撞電桿 草上飛! 捉住雙腳在地上拖行 千年殺! 雙手比槍往屁股戳 ……

13 五、反擊型霸凌 受害者為了報復,對曾霸凌他的人口出威脅。 受凌兒童,會去欺負比他更弱勢的人。
受不了長期受凌,攜槍至學校射殺老師和同學(美國案例)。

14 六、網路霸凌(1/2) 虛擬世界: 無遠弗屆: 真實殺手:
透過現代網路科技(Facebook, MSN, ……)而進化的霸凌行為即稱為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 。 無遠弗屆: 網路霸凌,不論是難以入目或令人尷尬的影像張貼,威脅恐嚇、人身攻擊、難堪的票選、漫畫,或性暗示的字眼,都會造成被霸凌者精神傷害,加上網路世界容易一傳十、十傳百的特性,以及不易掌控傳播途徑的特性,更大大增強了霸凌的殺傷性。 真實殺手: 遭受霸凌的青少年有可能對人際關係產生不滿、自我排斥、甚至出現身體及精神上的健康警訊。

15 六、網路霸凌(2/2) 行為態樣: 真實案例: 「國一女狠呼巴掌 學霸凌貼上網」、「負我就貼你」、「廁所修理三女 過程全都錄」等新聞事件。
網路文字:例如有歧視意味的笑話與殘酷嚴厲的批評;也包括令人難堪的線上票選。由於青少年對於外表的重視,使其特別容易被他人言語行為影響,且可能導致負面的心理發展。若是被提名票選「班上最XX的人」,加上同學們後續的玩笑與騷擾,及有可能造成青少年極大的精神壓力。 圖像騷擾:例如個人私密照被公開流傳,含有性暗示的圖片,或經過移花接木的不實剪接照片等。圖像的騷擾也經常伴隨著文字出現,讓受害者的名譽與生活深受影響。 個人訊息:即恐嚇電子郵件或手機簡訊等可直接傳送至被害對象身邊的騷擾方式,即使不上網站不接電話也無法避免。這種網路霸凌行為會結合上述文字與圖像騷擾,使受害者更防不勝防,乏於應付,且造成更嚴重精神傷害。 真實案例: 「國一女狠呼巴掌 學霸凌貼上網」、「負我就貼你」、「廁所修理三女 過程全都錄」等新聞事件。

16 校園霸凌事件之處遇 預防重於治療 學校 老師 孩子 面對勝於逃避 校園暴力、霸凌事件處理作業流程 網路霸凌之處遇

17 網路霸凌事件之處遇 若有收到類似霸凌的訊息,不管是發生在面對面生活中,還是來自網路,都應該勇於通報教師、家長,不要以為自己就可以處理好(虛擬世界,有跡可尋)。 若是不斷收到同學的恐嚇威脅電子郵件或手機簡訊,可封鎖其電子郵件地址或手機號碼(將對方列為黑名單)。 若是不明人士任意張貼不實言論在公開網路空間,造成旁人誤解,則應立即通知父母師長代為處理(沈默非金)。 審慎判斷校園流傳的消息是否屬實,不任意轉寄或張貼可能傷害他人的訊息;切勿成為霸凌者的幫兇(防杜散播)。 網路屬於公開的空間,在網路上公然散播不實言論而造成他人傷害很有可能觸法 (訴諸法律) 。

18 校園霸凌事件之處遇-學校 定期巡邏校園廁所、垃圾場、停車場等空曠場地,清除校園死角。
建置友善校園,給孩子一個身心安全的學習空間,竭力杜絕任一類霸凌行為發生。 落實生活教育,健全認輔制度,讓孩子在愛的環境中成長。 重視資訊教育,教導孩子在虛擬網路中應有的禮節。

19 校園霸凌事件之處遇-老師 初級預防: 平時以身作則,不要在學生面前,拿身體、性別、性取向、性徵開玩笑。
保持高敏感度,落實班級經營,覺察孩子異樣的行為表現,適時介入關懷。 基於對性的好奇,孩子才會表現出不適當的行為,教師應提供正確性知識,予以導正。 教導孩子說「不」:一旦發現同學有「性霸凌」的言語或行為出現,要嚴正表達拒絕。 次級預防: 警覺孩子有疑似霸凌的言行傾向出現時,應即刻即時予以適當的處置與輔導(無論是行為人或被害人)。 啟動認輔機制,展開個別或團體輔導。 三級預防: 對於身心受創嚴重的孩子,透過學校進一步尋求專業輔導資源,轉介心理師開案輔導。

20 校園霸凌事件之處遇-孩子 勇敢說「No!」 向大人求援 「一、三、十」(王育敏,2006)
用言語直接拒絕對方,讓對方知道自己並不喜歡這樣的玩笑或遊戲 向大人求援 如果對方還是不停止,則要告訴大人,如老師、父母,請大人幫忙處理。 「一、三、十」(王育敏,2006) 一是告訴自己冷靜下來,三是深呼吸三次,十是倒數十秒,一方面讓想欺負別人的人消除欺負人的衝動,另一方面讓被欺負小朋友,可緩和不舒服的感受。

21 The End 孩子,你有安心就學、免被惡意欺負的權利; 老師,您有保護孩子、遠離校園霸凌的責任! 林進材(2010)教授的提醒:
今天,如果我們不把學生視如己出, 明天,這些學生就有可能對我們的孩子開槍…… Thanks for your listening……


Download ppt "兒童及少年保護~     校園霸凌之處遇 高雄縣路竹鄉三埤國小 校長:陳麗玉 2010/10/13."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