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鼓 胀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韩捷.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鼓 胀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韩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鼓 胀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韩捷

2 一、概 述

3 1、定义 鼓胀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故名鼓胀。 臌胀 膨胀×

4 状如蛙腹 腹大如鼓

5

6 谈肝色变 乙肝三部曲 鼓胀的生存期 5年?

7 2、历代沿革 《黄帝内经》 《素问·腹中论》说:“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岐伯对曰:名为鼓胀。”
“空空然不坚,腹大身尽肿,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鸡矢醴,可以被视为鼓胀证治的雏型。

8 2、历代沿革 《金匮要略》 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至但苦少气,小便难”;“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能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9 2、历代沿革 《丹溪心法》 脾胃尚壮,积滞不痼,而又有有余之证,亦宜略与疏导
治疗上力戒通利之法,指出:“此病之起,或三五年,或十余年,根深矣,势笃矣,欲求速效,自求祸耳,知王道者,能治此病也。 脾胃尚壮,积滞不痼,而又有有余之证,亦宜略与疏导 《丹溪心法》

10 2、历代沿革 确立鼓胀的病机为气血水互结的本虚标实的病理观,治法上更加灵活多样。分类有气、血、水、虫多端。 明清时代

11 3、证候特征 初起腹部胀大但按之尚柔软 逐渐坚硬,脐心突起,四肢消瘦。四肢浮肿 腹部脉络暴露,颈部、胸部出现血痣或血缕

12 气鼓腹部膨隆,嗳气或矢气则舒,按之空空,叩之如鼓。多属肝郁气滞
水鼓腹部胀满膨大,或状如蛙腹,按之如囊水,常伴下肢浮肿。阳气不振,水湿内停。 血鼓脘腹坚满,青筋显露,腹内积块痛如针刺,面颈部赤丝血缕。肝脾血瘀水停。

13 静脉曲张(青筋暴露)

14 蜘蛛痣(蛛丝纹缕)

15 肝掌(赤掌)

16 移动性浊音

17 结核2% 肿瘤10% 心功能衰竭3% 其他原因9% 胰源性腹水1% 肝硬化腹水75%

18 二、病 因 病 机

19 酒食不节 嗜酒过度, 酿湿生热,蕴聚中焦 恣食甘肥厚味 清浊相混,壅阻气机 湿浊内聚,遂成鼓胀 病 因

20

21 病 因 忧思郁怒,伤及肝脾 肝失疏泄,气机滞涩 由气及血,络脉瘀阻 肝气横逆,脾运失健 气、血、水壅结而成鼓胀

22 虫毒感染 多因血吸虫感染,虫毒阻塞经隧,脉道不通,久延失治,肝脾两伤,形成癥积;气滞络瘀,清浊相混,水液停聚,乃成鼓胀。 病 因

23 病 因 病后续发 凡因它病损伤肝脾,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均可续发鼓胀。如黄疸日久、癥积不愈、久泻久痢,均可继发鼓胀。

24 病机 病 机 本病基本病理变化属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血瘀 气滞 水停

25 病机 病 机 病变脏器主要在于肝脾,久则及肾。 气滞湿阻 脾肾阳虚 湿从寒化 脾阳素虚 寒湿困脾 阳热素盛 湿从热化 湿热蕴结 肝脾血瘀
病 机 病变脏器主要在于肝脾,久则及肾。 气滞湿阻 脾肾阳虚 湿从寒化 脾阳素虚 寒湿困脾 阳热素盛 湿从热化 湿热蕴结 肝脾血瘀 肝肾阴虚

26 病 机 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初期以实为主,后期以虚为主。晚期水湿之邪,郁久化热,内扰心神引动肝风,卒生神昏、痉厥、出血等危象。 鼓胀病情易于反复,预后一般较差,属于中医风、痨、臌、膈四大难症之一,因气、血、水互结,邪盛而正衰,治疗较为棘手。

27 三、诊察要点

28 1、初起脘腹作胀,食后尤甚,继而腹部胀大如鼓,重者腹壁青筋显露,脐孔突起。
2、伴乏力、纳差、尿少及齿衄、鼻衄、皮肤紫斑等出血现象,可见面色萎黄、黄疸、手掌殷红、面颈胸部红丝赤缕、血痣及蟹爪纹。 3、常有酒食不节、 情志内伤、虫毒感染或黄疸、胁痛、癥积等病史。 诊断依据

29 相关检查 超声检查可探及腹水,了解腹水量。 腹腔穿刺检查有助于区分漏出液及渗出液 腹水的恶性肿瘤细胞学检查、细胞培养、
结核杆菌及酶学、生化学检测。

30 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失代偿期,常发生本病,
相关检查 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失代偿期,常发生本病, 因此病毒学检查可提供诊断依据。 消化道钡餐造影可显示门静脉高压 所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情况。

31 鼓胀与水肿鉴别 分类 鼓胀 水肿 肿胀 腹大坚满,四肢不肿或枯瘦 颜面、四肢肿胀,腹平而软 兼症
腹皮脉络显露,颈、胸血痣,吐血、便血、黄疸、发烧、烦躁、神昏 胸闷、心悸、气喘、恶心、呕吐、烦躁、嗜睡 病位 肝、脾、肾 肺、脾、肾 病理 气滞、血瘀、水停,正虚互结于腹 水湿泛滥、溢于肌肤 治疗原则 理气消胀、活血化瘀、利湿逐水、扶正固本 发汗、利尿、攻逐、健脾、温肾、化瘀

32 治疗原则 行气 配以疏肝 标实 活血 祛湿 利水 攻逐 温补 脾肾 配合行气 活血利水 本虚 滋养 肝肾 补虚不忘实,泻实不忘虚

33 主症: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 兼症: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得嗳气、矢气稍减,小便短少。
鼓胀—气滞湿阻证 主症: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 兼症: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得嗳气、矢气稍减,小便短少。 舌脉:舌苔薄白腻,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运脾利湿。

34 常用药:柴胡、香附、郁金、青皮疏肝理气;川芎、白芍养血活血;苍术、厚朴、陈皮运脾化湿消胀;茯苓、猪苓利水渗湿。
鼓胀—气滞湿阻证 方 药: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 常用药:柴胡、香附、郁金、青皮疏肝理气;川芎、白芍养血活血;苍术、厚朴、陈皮运脾化湿消胀;茯苓、猪苓利水渗湿。

35 主症: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 兼症:甚则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则舒,精神困倦,
鼓胀—水湿困脾证 主症: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 兼症:甚则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则舒,精神困倦, 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 舌脉:舌苔白腻,脉缓。 治法: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36 常用药:白术、苍术、附子、干姜振奋脾阳,温化水湿;厚朴、木香、草果、陈皮行气健脾除湿;连皮茯苓、泽泻利水渗湿。
鼓胀—水湿困脾证 方药:实脾饮加减。 常用药:白术、苍术、附子、干姜振奋脾阳,温化水湿;厚朴、木香、草果、陈皮行气健脾除湿;连皮茯苓、泽泻利水渗湿。

37 主症:腹大坚满,脘腹胀急。 兼症: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
鼓胀—水热蕴结证 主症:腹大坚满,脘腹胀急。 兼症: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 便秘结或溏垢, 舌脉:舌尖边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38 2、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3、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 常用药:茵陈、金钱草、山栀、黄柏清化湿热;苍术、厚朴、砂仁行
鼓胀—水热蕴结证 2、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3、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 常用药:茵陈、金钱草、山栀、黄柏清化湿热;苍术、厚朴、砂仁行 气健脾化湿;大黄、猪苓、泽泻、车前子、滑石分利二便。 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 常用药:茵陈、金钱草、山栀、黄柏清化湿热;苍术、厚朴、砂仁行 气健脾化湿;大黄、猪苓、泽泻、车前子、滑石分利二便。

39 鼓胀—瘀结水留证 主症:脘腹坚满,青筋显露,胁下癥结痛如针刺。 兼症:面色晦暗黧黑,或见赤丝血缕,面、颈、胸、臂出现血痣或蟹爪纹,口干不欲饮水,或见大便色黑。 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紫斑,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40 常用药:当归、赤芍、桃仁、三棱、莪术、鳖甲化瘀散结;大腹皮行气消胀;马鞭草、益母草、泽兰、泽泻、赤茯苓化瘀利水。
鼓胀—瘀结水留证 方 药:调营饮加减。 常用药:当归、赤芍、桃仁、三棱、莪术、鳖甲化瘀散结;大腹皮行气消胀;马鞭草、益母草、泽兰、泽泻、赤茯苓化瘀利水。

41 兼症:面色苍黄,或呈白,脘闷纳呆,神倦怯寒,肢冷浮肿,小便短少不利。 舌脉:舌体胖,质紫,苔淡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鼓胀—阳虚水盛证 主症: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朝宽暮急。 兼症:面色苍黄,或呈白,脘闷纳呆,神倦怯寒,肢冷浮肿,小便短少不利。 舌脉:舌体胖,质紫,苔淡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42 常用药:附子、干姜、人参、白术、鹿角片、胡芦巴温补脾肾;茯苓、泽泻、陈葫芦、车前子利水消胀。
鼓胀—阳虚水盛证 方 药: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 常用药:附子、干姜、人参、白术、鹿角片、胡芦巴温补脾肾;茯苓、泽泻、陈葫芦、车前子利水消胀。

43 兼症:面色晦暗,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 舌脉:舌质红绛少津,苔少或光剥,脉弦细数。
鼓胀—阳虚水盛证 主症: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 兼症:面色晦暗,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 舌脉:舌质红绛少津,苔少或光剥,脉弦细数。 治法:滋肾柔肝,养阴利水。

44 常用药:沙参、麦冬、生地、山萸肉、枸杞子、楮实子滋养肾阴、猪苓、茯苓、泽泻、玉米须淡渗利湿。
鼓胀—阳虚水盛证 方 药: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冬、生地、山萸肉、枸杞子、楮实子滋养肾阴、猪苓、茯苓、泽泻、玉米须淡渗利湿。

45 预防调护 一、宜进清淡、富有营养而且易于消化之食物,避免不洁食物及辛辣 油腻、粗硬食物。 二、宜调节情志,怡情养性,安心休养,避免过劳。
三、加强护理,注意冷暖,防止正虚邪袭。 四、本病的治疗中,精神与生活的调护也是极为重要的,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指出:“先令却盐味,厚衣裳,断妄想,禁忿怒”,实属经验之 谈,切切不可不遵。


Download ppt "鼓 胀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韩捷."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