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消毒在预防和控制肠道 传染病中的应用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孙 俊 2003年7月25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消毒在预防和控制肠道 传染病中的应用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孙 俊 2003年7月25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消毒在预防和控制肠道 传染病中的应用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孙 俊 2003年7月25日

2 同时,在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中,人们逐步由被动治疗病人向积极主动预防方向发展,而作为预防疾病重要手段的消毒工作亦越来越受到重视。
自古以来,人类和微生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在他们的帮助下,人们生存很健康,生活很美好,但是,也有一部分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用消毒灭菌的方法预防疾病,很早就已经开始。起初人们不自觉地采取多种杀灭或去除微生物的方法,例如火烧、煮沸、盐腌、日晒等;到 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人们自觉地有针对性地运用消毒灭菌方法预防疾病,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为消毒在卫生防病中应用奠定了基础。 同时,在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中,人们逐步由被动治疗病人向积极主动预防方向发展,而作为预防疾病重要手段的消毒工作亦越来越受到重视。 Sun Jun JSCDC

3 主要内容 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 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 的重要措施 常用消毒方法 消毒效果的评价 正确开展消毒工作
消毒在预防肠道传染病中的应用 环境杀虫灭鼠 Sun Jun JSCDC

4 消毒有关的基本概念

5 消毒   消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叫消毒。这里所说的“外环境”最初仅指无生命的物表,目前一般认为:除包括液体、固体、气体外,亦包括有生命机体的体表和表浅体腔,这里所说的“病原微生物”不包括细菌芽孢。 消毒(disinfection): 消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叫消毒。这里所说的“外环境”最初仅指无生命的物表,目前一般认为:除包括液体、固体、气体外,亦包括有生命机体的体表和表浅体腔,这里所说的“病原微生物”不包括细菌芽胞。 对“消毒”一词的理解,有二点需要强调:1、消毒是针对病原微生物,并不要求消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2、消毒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只要求将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无害的程度,而并不要求把所有有害微生物全部杀灭,一般来说,若能使微生物在消毒过程中的存活概率达到10-3,则认为是可靠的。 2、灭菌(Sterilization): 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处理称为灭菌。这里所说的一切微生物,包括一切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亦包括细菌芽胞和一些原虫。消毒是相对的而灭菌则是绝对的,意为完全杀灭或去除灭菌物品上的一切微生物,然而事实上要达到这样的水平是不可能的,目前国际上规定,灭菌过瘫匦胧刮锲分形⑸锏拇婊罡怕始跎俚10-6,换句话说:若对一百万件物品进行灭菌处理,允许灭菌后仍有一件物品中留有活的微生物。 3、防腐(Antisepsis): 杀灭、清除或抑制食品等无生命有机物中的微生物防止其腐败的处理则称防腐。 对防腐剂的要求一般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不一定将其杀死。 4、消毒剂(disinfectant)用于杀灭微生物可达到消毒要求的药物。 5、灭菌剂(Sterilant)可将传播媒介上微生物,包括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全部杀灭使达到灭菌要求的药物。 6、化学指示剂(Chemical indicator)通过颜色或形态改变指示杀菌因子强度以及消毒或灭菌情况的化学制品。 7、生物指示剂(biological indicator)将一定载体染以特定微生物,用于监测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品。 Sun Jun JSCDC

6 对“消毒”一词的理解,有二点需要强调:: 1、消毒是针对病原微生物,并不要求消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
 对“消毒”一词的理解,有二点需要强调:: 1、消毒是针对病原微生物,并不要求消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 2、消毒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只要求将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无害的程度,而并不要求把所有有害微生物全部杀灭,一般来说,若能使微生物在消毒过程中的存活概率达到10-3,则认为是消毒合格的。 Sun Jun JSCDC

7 灭菌   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处理称为灭菌。这里所说的一切微生物,包括一切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亦包括细菌芽孢和一些原虫。消毒是相对的而灭菌则是绝对的,意为完全杀灭或去除灭菌物品上的一切微生物。目前国际上规定,灭菌过程必须使物品中的微生物的存活概率减少到10-6,换句话说:若对一百万件物品进行灭菌处理,允许灭菌后仍有一件物品中留有活的微生物。 消毒(disinfection): 消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叫消毒。这里所说的“外环境”最初仅指无生命的物表,目前一般认为:除包括液体、固体、气体外,亦包括有生命机体的体表和表浅体腔,这里所说的“病原微生物”不包括细菌芽胞。 对“消毒”一词的理解,有二点需要强调:1、消毒是针对病原微生物,并不要求消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2、消毒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只要求将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无害的程度,而并不要求把所有有害微生物全部杀灭,一般来说,若能使微生物在消毒过程中的存活概率达到10-3,则认为是可靠的。 2、灭菌(Sterilization): 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处理称为灭菌。这里所说的一切微生物,包括一切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亦包括细菌芽胞和一些原虫。消毒是相对的而灭菌则是绝对的,意为完全杀灭或去除灭菌物品上的一切微生物,然而事实上要达到这样的水平是不可能的,目前国际上规定,灭菌过瘫匦胧刮锲分形⑸锏拇婊罡怕始跎俚10-6,换句话说:若对一百万件物品进行灭菌处理,允许灭菌后仍有一件物品中留有活的微生物。 3、防腐(Antisepsis): 杀灭、清除或抑制食品等无生命有机物中的微生物防止其腐败的处理则称防腐。 对防腐剂的要求一般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不一定将其杀死。 4、消毒剂(disinfectant)用于杀灭微生物可达到消毒要求的药物。 5、灭菌剂(Sterilant)可将传播媒介上微生物,包括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全部杀灭使达到灭菌要求的药物。 6、化学指示剂(Chemical indicator)通过颜色或形态改变指示杀菌因子强度以及消毒或灭菌情况的化学制品。 7、生物指示剂(biological indicator)将一定载体染以特定微生物,用于监测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品。 Sun Jun JSCDC

8 消毒剂 二元消毒剂 灭菌剂 用于杀灭微生物可达到消毒要求的药物。 将原料分为二部分包装的消毒剂,用前再混合配制以克服其稳定性差的缺点。
   用于杀灭微生物可达到消毒要求的药物。 二元消毒剂   将原料分为二部分包装的消毒剂,用前再混合配制以克服其稳定性差的缺点。 灭菌剂   可将传播媒介上微生物,包括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全部杀灭使达到灭菌要求的药物。 消毒(disinfection): 消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叫消毒。这里所说的“外环境”最初仅指无生命的物表,目前一般认为:除包括液体、固体、气体外,亦包括有生命机体的体表和表浅体腔,这里所说的“病原微生物”不包括细菌芽胞。 对“消毒”一词的理解,有二点需要强调:1、消毒是针对病原微生物,并不要求消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2、消毒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只要求将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无害的程度,而并不要求把所有有害微生物全部杀灭,一般来说,若能使微生物在消毒过程中的存活概率达到10-3,则认为是可靠的。 2、灭菌(Sterilization): 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处理称为灭菌。这里所说的一切微生物,包括一切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亦包括细菌芽胞和一些原虫。消毒是相对的而灭菌则是绝对的,意为完全杀灭或去除灭菌物品上的一切微生物,然而事实上要达到这样的水平是不可能的,目前国际上规定,灭菌过瘫匦胧刮锲分形⑸锏拇婊罡怕始跎俚10-6,换句话说:若对一百万件物品进行灭菌处理,允许灭菌后仍有一件物品中留有活的微生物。 3、防腐(Antisepsis): 杀灭、清除或抑制食品等无生命有机物中的微生物防止其腐败的处理则称防腐。 对防腐剂的要求一般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不一定将其杀死。 4、消毒剂(disinfectant)用于杀灭微生物可达到消毒要求的药物。 5、灭菌剂(Sterilant)可将传播媒介上微生物,包括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全部杀灭使达到灭菌要求的药物。 6、化学指示剂(Chemical indicator)通过颜色或形态改变指示杀菌因子强度以及消毒或灭菌情况的化学制品。 7、生物指示剂(biological indicator)将一定载体染以特定微生物,用于监测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品。 Sun Jun JSCDC

9 是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如氯己定、苯扎溴铵等。
高效消毒剂:   能杀灭各种细菌、真菌、 病毒、包括细菌芽孢,如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 中效消毒剂:    是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如碘类、醇类消毒剂等。 低效消毒剂:   是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如氯己定、苯扎溴铵等。 Sun Jun JSCDC

10 气体消毒剂是指可利用其气体进行熏蒸处理的消毒剂,其沸点一般较低。
气体消毒剂与烟雾消毒剂 气体消毒剂是指可利用其气体进行熏蒸处理的消毒剂,其沸点一般较低。 烟雾消毒剂是指将消毒剂与氧化剂、助燃剂或其他药物配成的复方,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烟雾以进行熏蒸消毒。 Sun Jun JSCDC

11 弱穿透性熏蒸消毒剂 如过氧乙酸、甲醛等,可作用于空气和物体表层,用于房间内的熏蒸消毒。
根据穿透能力,熏蒸剂可分为强穿透性与弱穿透性熏蒸消毒剂。 强穿透性熏蒸消毒剂 如环氧乙烷等,可深入孔隙及物质内部并可透过包装材料(布、纸),适用在密闭容器内对大批物品尤其是包装好的物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弱穿透性熏蒸消毒剂 如过氧乙酸、甲醛等,可作用于空气和物体表层,用于房间内的熏蒸消毒。 Sun Jun JSCDC

12 根据消毒的目的,消毒可分为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
预防性消毒:是指在未发现传染病源的情况下,对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物品和人体进行的消毒。预防性消毒可有效地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例如,公共场所消毒、运输工具消毒、餐具消毒、饮水消毒、饭前便后洗手、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和皮毛原料的消毒等等,都属于预防性消毒。 Sun Jun JSCDC

13 疫源地是指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是构成流行过程的基本单位,它的范围因病种、具体条件而不同,一般取决于三个因素:传染源的活动范围,传播途径的特点和周围人群的易感水平。
疫源地消毒:是指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及被病原体污染的场所进行的消毒,其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 Sun Jun JSCDC

14 疫点消毒:指对发生病人、疑似病人或发现病原微生物携带者地点的消毒处理,其范围一般包括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微生物携带者以及(或)同一门户出入的邻居或生活上密切有关的人员和家庭等。实施的措施,主要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Sun Jun JSCDC

15 疫区消毒:指对连接成片的多个疫源地范围内的消毒处理。其范围根据流行病学指征和地理、交通等特点划定,一般由一个或数个行政单元(如区、街道、居委会、村、乡等)。实施的措施主要包括环境消毒、饮水消毒、污水消毒、食品消毒与人员的卫生处理等。 Sun Jun JSCDC

16 疫源地消毒可分为随时消毒与终末消毒。 随时消毒:疫源地内存在传染源时的消毒,即在传染源排出病原体后,随时将其排泄物、污染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目的是迅速杀灭刚排出的病原体。其特点是需多次、重复进行消毒。 Sun Jun JSCDC

17 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消毒。例如,传染病病人住院、转移、痊愈或死亡后,对病人住所进行的消毒;医院内传染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病室进行的消毒。
Sun Jun JSCDC

18 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 的重要措施 Sun Jun JSCDC

19 消毒的目的 预防传染病 防止感染 反生物战 其他方面:食品、制药、航天、生物制品等部门起重要作用。 Sun Jun JSCDC

20 传染病对人类的威胁与危害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已被控制的某些传染病又死灰复燃,重新肆虐人类,如:结核病、白喉、登革热、霍乱、鼠疫、性病、流脑、乙脑等; (二)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如军团病、莱姆病、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丙肝、戊肝、O139霍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 (三)新老传染病联合作用,如艾滋病与结核病、乙肝与丙肝等; (四)抗药性菌株日益普遍; (五)医源性感染仍是对健康的一大威胁。 Sun Jun JSCDC

21 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的条件 任何一种传染病的流行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只要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在一定的自然因素(如气候条件)和社会因素(如人口流动)共同作用下,就能发生传播和流行,预防和控制各类传染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阻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方能终止流行。 Sun Jun JSCDC

22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2、保护易感人群:最佳的措施是使用针对性疫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1、传染源管理:主要是加强疾病监测,使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进一步传播。 2、保护易感人群:最佳的措施是使用针对性疫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Sun Jun JSCDC

23 经粪—口传播的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针对病人排泄物、生活饮用水、食品及餐饮具等消毒。 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开展环境空气等消毒。
3、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采用以消毒杀虫灭鼠为主的综合性措施,不同的传染病、病源体不同,其实传播途径亦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消毒措施。   经粪—口传播的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针对病人排泄物、生活饮用水、食品及餐饮具等消毒。   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开展环境空气等消毒。   经血传播的传染病重点是血和血制品及输、 注器等消毒。     经媒介生物传播的媒传疾病如疟疾、乙脑、登革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和霍乱、痢疾等重点是开展杀虫灭鼠和消毒工作。 Sun Jun JSCDC

24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在未发现传染源的情况下,对有可能被病源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场所和人体等进行消毒属预防性消毒,目的在预防传染病发生。
当出现传染源(患者或带菌者)对其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及其居留场所进行消毒属疫源地消毒,目的是阻断病源微生物扩散、切断其传播,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Sun Jun JSCDC

25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此外,消毒也可有效预防医源性感染。医院是病原微生物集中的地方,又是低抵抗力人群聚集的场所。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极易受到感染,因此,在医院内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坚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可以有效防止医源性感染,降低发病率。 Sun Jun JSCDC

26 常用的消毒方法

27 常用的消毒方法 物理消毒法:用物理因子杀灭或消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叫物理消毒法。
化学消毒法:利用化学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叫化学消毒法。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化学消毒剂。 生物消毒法:利用一些生物来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叫生物消毒法。 Sun Jun JSCDC

28 物理消毒法 热力消毒和灭菌: 最常用的物理消毒法是热力消毒法,是一种应用最早、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热可以灭活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 热力消毒中,分为干热和湿热二类。 干热:可使菌体蛋白氧化、变性、炭化和使电解质浓缩引起细胞中毒。 湿热:可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 Sun Jun JSCDC

29 物理消毒法 目前常用的热力消毒方法主要有: 干热:干烤(电热、红外、微波) 烧灼、焚烧 湿热 :煮沸 流通蒸汽 低热消毒(巴氏消毒)
 烧灼、焚烧 湿热 :煮沸  流通蒸汽  低热消毒(巴氏消毒)  间歇灭菌(廷德尔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下排气、预真空) Sun Jun JSCDC

30 物理消毒法 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穿透力很差,紫外线可分为长波段(320—400nm)、中波段(275—320nm)、短波段(180—275nm)三组,短波段中240——280nm波长的紫外线杀菌力较强,一般多以253.7nm为杀菌紫外线波长的代表。 Sun Jun JSCDC

31   使用紫外线消毒应注意的问题:   ⑴灯管表面应常用酒精棉球擦拭灰尘和污垢。   ⑵紫外线肉眼看不见,紫兰色光线并不代表紫外线强度,要定期测定,照射强度<70uw/cm2就应更换。   ⑶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空气中不应有灰尘、水雾。   ⑷只有直接被紫外线照射的一面才能达到消毒目的。    ⑸紫外线无法穿透排泄物、分泌物,亦不能照到被遮盖的阴暗处。    ⑹勿直视紫外线光源,加强自我保护,防止臭     氧发生过多。 Sun Jun JSCDC

32 物理消毒法 微波消毒:   微波是一种波长短而频率较高的电磁波。波长为0.001—1m频率介300—300000MHZ,电磁波是高频振荡电路以交替电场和磁场的形式向空间辐射的能量。   微波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其作用原理目前有2种观点:    一为热效应说,一为综合效应说,前者认为,微波的杀菌作用完全由于照射时产生的热所致,根据:微波照射短时间后,温度即快速↑,微生物随之大量死亡,后者认为:微波的杀菌作用除热效应以外还有一些非热效应的作用,诸如电磁共振效应和场致力效应等。   微波加热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其它加热方式都是由表及里,而用微波则可对物体内部进行直接加热。 Sun Jun JSCDC

33 物理消毒法   影响微波杀菌的因素:  ⑴微波的频率:应根据消毒对象选择适宜频率。微波频率高(2450MHZ)物体升温快杀菌作用强,时间短,穿透力差,只适用于处理小件或厚度不大的物品。 微波频率低(915MHZ)加热速度慢,消毒时间长,但穿透深度大,故可处理大件物品。  ⑵输出功率: 在一定条件下,微波输出功率大,作用于介质的电场强,分子运动剧烈,加热速度快,杀菌作用强。 例:以2450MHZ微波照射5ml菌液,作用10秒,当输出功率为540W时,只能杀灭大肠杆菌,不能杀死枯黑芽胞,将输出功率加为850W时则可将枯黑芽胞杀灭。 Sun Jun JSCDC

34 物理消毒法    影响微波杀菌的因素:    ⑶作用时间:照射时间长、能量吸收多,温度上升高,杀菌效果好。   ⑷物品性质:不同物品对微波的吸收能力有所不同,吸收效能好的如水及含水量高的物品,而金属、玻璃、陶瓷、塑料则吸收少,但如将物品放于含水或水蒸汽环境中,借水分子吸收微波使温度升高,迹可达到消毒。 Sun Jun JSCDC

35 物理消毒法  红外线消毒:  红外线又称热射线,波长在0.77—1000um电磁波,按波长的差别大致可分为:  近红外线(0.77—3.00um)  中红外线(3.00—30.00um)  远红外线(30.00— um),最易被物品吸收,热效应最好。 Sun Jun JSCDC

36 物理消毒法   红外线有良好的热效应,热能直接由电磁波产生,不需介质传导,故一般升温快,有利于消毒。  红外线的热效应只能在照到的表面产生,不能使一个物体前后左右均匀加热,因此,红外线消毒只适用于导热较好并且比较平坦的污染表面。   各种颜色表面对红外线的吸收率不同,吸收率愈高,温度效应愈好,依次:黑、灰、绿、红、黄、白。  消毒用红外线烤箱最高温度可达200℃,而高真空红外线烤箱消毒温度可达280℃。 Sun Jun JSCDC

37 物理消毒法 过滤除菌:   用物理阻留的方法除去介质中的微生物称为过滤除菌,在大多数情况下过滤只能除去微生物,而不能将之杀死,处理时,必须使欲消毒的物质通过致密的滤材才能将其中的微生物滤除,因此,本法只适用于对液体与气体等流体物质的处理。但是,乳剂、水悬剂过滤后,剂型即被破坏,故不宜使用。  过滤除菌作用机理:  对液体中微生物滤除机理:⑴、毛细管阻留 ⑵、筛孔阻留 ⑶、静电阻留  对空气中微生物滤除机理: ⑴、随气流阻挡;⑵、重力沉降;⑶、惯性碰撞; ⑷、静电吸附;⑸、扩散粘留。 Sun Jun JSCDC

38 物理消毒法   其它物理方法: 自然净化——冷却、冰冻、干燥 机械清除——冲洗、擦抹、刷除、 通风等 Sun Jun JSCDC

39 化学消毒法 化学消毒剂从使用的物理状态来分 固体消毒剂 液体消毒剂 气体消毒剂 强穿透:环氧乙烷、溴甲烷 弱穿透:甲醛、过氧乙酸
  化学消毒剂从使用的物理状态来分 固体消毒剂 液体消毒剂 气体消毒剂 强穿透:环氧乙烷、溴甲烷 弱穿透:甲醛、过氧乙酸 Sun Jun JSCDC

40 化学消毒法 按化学性质将消毒剂分为: ⑴含氯消毒剂:指溶于水中可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二氯异氰尿酸钠、漂白粉、NaOCl。
  按化学性质将消毒剂分为:  ⑴含氯消毒剂:指溶于水中可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二氯异氰尿酸钠、漂白粉、NaOCl。  ⑵过氧化物类消毒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  ⑶醛类消毒剂:甲醛、戊二醛。  ⑷杂环类气体消毒剂:环氧乙烷。  ⑸醇类消毒剂:乙醇、异丙醇。  ⑹酚类消毒剂:煤酚皂溶液(来苏尔)石炭酸。  ⑺季铵盐类消毒剂:新洁尔灭。  ⑻其它消毒剂:洗必泰(也可属酚类)、碘、碘伏、 高锰酸钾。 Sun Jun JSCDC

41 化学消毒法 化学消毒剂使用方式: ⑴用消毒剂溶液浸泡、擦拭、喷洒或进行气溶胶喷雾。
  化学消毒剂使用方式:  ⑴用消毒剂溶液浸泡、擦拭、喷洒或进行气溶胶喷雾。  ⑵用其气体或烟雾进行熏蒸:杂环类气体消毒剂、甲醛、过氧乙酸。   ⑶直接用药物粉剂处理:主要为含氯消毒剂。 Sun Jun JSCDC

42 化学消毒法 作为理想化学消毒剂应具备以下特点: ⑴杀菌谱广 ⑵使用时有效浓度低 ⑶作用速度快 ⑷性能稳定 ⑸易溶于水 ⑹对物品无腐蚀性
   作为理想化学消毒剂应具备以下特点: ⑴杀菌谱广 ⑵使用时有效浓度低 ⑶作用速度快 ⑷性能稳定 ⑸易溶于水 ⑹对物品无腐蚀性 ⑺毒性低、消毒后无残留危害 ⑻不易受物理、化学因素影响 ⑼无臭无味、无色 ⑽价格低廉 Sun Jun JSCDC

43 化学消毒法 化学消毒剂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在产品有效期内有批准文号的化学消毒剂; 使用时按照要求准确配制消毒液的浓度;
   化学消毒剂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在产品有效期内有批准文号的化学消毒剂;   使用时按照要求准确配制消毒液的浓度;   多数消毒剂有腐蚀性,性质不稳定,使用时应注意,尤其气体消毒剂应防止有毒气体泄漏,液体消毒剂防止过敏和对皮肤粘膜的伤害。 Sun Jun JSCDC

44 生物消毒法 利用一些生物来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叫生物消毒法。
  利用一些生物来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叫生物消毒法。   在自然界,有的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往往形成不利于病原微生物存活的环境而将它们杀灭。    例如:   ⑴污水净化可通过缺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的生长来阻碍需氧微生物存活。   ⑵粪便、垃圾的发酵(堆肥)可利用嗜热细菌繁殖时产生的热杀灭病原微生物。 Sun Jun JSCDC

45 消毒效果的评价

46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1、处理剂量:(包括强度和时间)在热力消毒中指温度和时间,在紫外线消毒中指照射强度和时间,在化学消毒中指浓度和时间。
  1、处理剂量:(包括强度和时间)在热力消毒中指温度和时间,在紫外线消毒中指照射强度和时间,在化学消毒中指浓度和时间。  2、微生物污染程度:微生物污染程度越严重,消毒就越困难。  3、温度:一般说,无论在物理消毒或化学消毒中,温度越高效果越好,环氧乙烷消毒,温度低于10.7℃时,药物本身即不能挥发成气体,紫外线在4℃时,输出强度只有27℃时的20—30%。  4、湿度:空气的相对湿度对熏蒸消毒影响显著,直接喷洒消毒剂干粉处理地面时,相对湿度要高,紫外线照射,相对湿度不能高,否则影响其穿透。 Sun Jun JSCDC

47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5、pH值: pH的变化严重影响消毒剂的作用。例如:季铵盐类在碱性溶液中作用较大,PH3时杀灭微生物所需浓度要较PH8时大10倍左右。戊二醛水溶液当PH由3升至8时杀菌作用逐步增强,次氯酸盐溶液当PH由3升至8时,杀菌作用反被削弱。  6、化学拮抗物质:自然情况下,微生物常与很多其它物质混在一起,这些物质往往会影响到消毒处理的效果。如旦白质、油脂类有机物等包围在微生物外面可妨碍各种消毒因子的穿透,同时也消耗一部份 消毒剂。 Sun Jun JSCDC

48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7、穿透条件: 不同杀菌因子,穿透能力不同。如:干热穿透力比湿热差。甲醛蒸汽穿透力比环氧乙烷差,电离辐射能穿透多种物质深部,而紫外线只能作用于物体表面或浅层液体中的微生物。  8、表面张力:消毒液表面张力↓有利于药物接触微生物而促进杀灭作用的进行,为增进消毒效果。一方面选用表面张力低的溶剂配消毒剂,如乙醇配制的碘酊,比用水配制的碘液好;另一方面可在消毒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 Sun Jun JSCDC

49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评价  指示菌:嗜热脂肪杆菌芽孢(ATCC7953或SSIK31)菌片,含菌量为5×105~5×106cfu/片,121℃ D10值1.3—1.9min,KT值为≤19min,ST值为≥3.9min。  评价:同次检测中,标准试验包或通气贮物盒内,每个指示菌片接种的溴甲酚紫旦白胨水培养基全部不变色,判定为灭菌合格,如有一片接种的溴甲酚紫旦白胨水培养基由紫色变为黄色时,判定为灭菌不合格。 Sun Jun JSCDC

50 紫外线消毒效果评价  指示菌:大肠杆菌(8099或ATCC25922)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9372)   评价:物理学检测: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辐射强度≥90uw/cm2;高强度紫外线灯辐射强度≥200uw/cm2。生物学检测:对指示菌杀灭率≥99.9%,判为消毒合格。 Sun Jun JSCDC

51 液体消毒剂消毒效果的评价:   指示微生物:   细菌:金黄色葡萄球(ATCC6538)、大肠杆菌(8099或ATCC25922)、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9372)。  真菌:白色珠菌(ATCC10231)  病毒:HBsAg(纯化抗原1.0mg/L)   评价:对细菌和真菌的杀灭率≥99.9%,对HBsAg,将检测方法灵敏度105倍(悬液试验)或5×104倍(载体试验)的HBsAg抗原性破坏,可判为消毒合格。  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全部杀灭,可判为灭菌     合格。 Sun Jun JSCDC

52 辐射灭菌效果评价: 指示菌:短小芽孢杆菌(E601) 评价:对指示菌杀灭率≥99.9%,判为消毒合格。 对指示菌全部杀灭,判为灭菌合格。
Sun Jun JSCDC

53 环氧乙烷灭菌效果评价   指示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9372)  评价:对指示菌杀灭率≥99.9%,判为消毒合格。 对指示菌全部杀灭,判为灭菌合格。 Sun Jun JSCDC

54 正确开展消毒工作

55   一、明确消毒目的  在开展消毒处理工作前,一定要明确消毒目的,是预防性消毒还是疫源地消毒?若是疫源地消毒,是随时消毒还是终末消毒?目的不同对消毒的要求不同,包括对消毒人员的个人防护也不同。明确消毒目的后,根据消毒对象确定相应的消毒方法。 Sun Jun JSCDC

56 二、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为使消毒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好的消毒效果,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在选择消毒方法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二、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为使消毒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好的消毒效果,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在选择消毒方法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病原微生物的种类   (二)消毒对象的性质   (三)现场特点 Sun Jun JSCDC

57 三、必要的消毒工具和防护用品  消毒工具:背负式喷雾器,气溶胶喷雾器,架式机动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器,配药桶(10L)、刻度量杯(筒)、工具箱、消毒车。防护用品:工作服、隔离服、防护眼镜、口罩、防鼠疫口罩、帽子、手套、长筒胶靴、毛巾、污物袋、手电筒、皮卷尺、雨衣、长柄毛刷、装工作衣的布袋、肥皂盒、皮肤消毒盒。消毒剂: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碘伏等。 Sun Jun JSCDC

58 四、对消毒人员要求   (1)消毒人员健康要求     消毒人员一般要求身体健康,患有精神病、癫痫、支气管哮喘、明显的肝、肾疾病等不得从事现场消毒工作,哺乳期、孕期、月经期的妇女,皮肤损伤者应暂停消毒作业。 Sun Jun JSCDC

59 四、对消毒人员要求 (2)消毒人员技术培训 上岗前进行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使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消毒基本知识、常用消毒剂性能、毒性、配制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中毒和损伤的预防和急救方法,消毒隔离要求等,培训后经考核合格方能上岗。 (3)消毒人员个人卫生 应勤洗澡,勤换衣,剪指甲,不留长发,注意个人卫生;在消毒过程中,不得吸烟、饮水、进食,不得用手擦脸、眼。休息时用肥皂彻底洗脸、洗手换衣,如发现菌液污染皮肤眼睛应立即清洗;消毒现场操作人员至少要有 2套工作服,应经常更换消毒清洗。 Sun Jun JSCDC

60 消毒在预防肠道传染病中的应用 Sun Jun JSCDC

61 疫源地消毒 霍乱弧菌传播与消毒 生活饮用水消毒 餐具消毒 Sun Jun JSCDC

62 疫源地消毒 Sun Jun JSCDC

63 疫源地消毒原则 为减少传播机会,接到甲类传染病,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和艾滋病的疫情报告后,城市应在6h内,农村应在12h内落实消毒措施,其他传染病按病种不同应在24h至48h内落实消毒措施。 消毒范围的确定应以传染病排出病原体可能污染的范围为依据。 消毒持续时间应以传染病流行情况和病原体监测结果为依据。 Sun Jun JSCDC

64 疫源地消毒原则 消毒方法的选择应以消毒因子的性能,消毒对象及病原体种类为依据。尽量避免破坏消毒对象的使用价值和造成环境的污染。
对疑似传染病疫源地可按疑似的该类传染病疫源地进行消毒处理。 对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疫源地,应根据流行病学指征确定消毒范围和对象,采取最严格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 Sun Jun JSCDC

65 疫点的随时消毒 1)卫生防疫机构的消毒人员接到通知单后,应立即派人到疫点指导随时消毒,必要时提供所需消毒剂与器械。
2)在病家,随时消毒由病人的陪伴或病人所在单位派人进行。在医院中,随时消毒由医院安排专职人员进行。 3)交给病家使用的消毒剂,应标明名称和使用方法。 4)对病人应根据病情做到“三分开”与“六消毒”。“三分开”是指:①分住室(条件不具备可用布帘隔开,至少要分床);②分饮食;③分生活用具(包括餐具、洗漱用具、便盆、痰罐等)。“六消毒”是指:①消毒分泌或排泄物(如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为口鼻分泌物,肠道传染病主要为粪便,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为脓液、痂皮等);②消毒生活用具;③消毒双手;④消毒衣服、被单; ⑤消毒患者居室;⑤消毒生活污水。 Sun Jun JSCDC

66 疫点的随时消毒 5)病人的陪伴和护理人员,除做好病人的随时消毒外,应做好本人的卫生防护。特别在护理病人后,应消毒双手。
6)消毒指导人员与负责随时消毒人员,应共同填写疫点消毒工作记录,及时上报。必要时,采样进行消毒效果检测与评价。 Sun Jun JSCDC

67 疫点的终末消毒 消毒的执行 1)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艾滋病等的疫源地,应在当地卫生防疫机构的监督指导下,由有关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消毒,或由当地卫生防疫机构负责进行终未消毒。 2)乙类传染病中的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脊髓灰质炎、白喉等,必须按照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由病人的陪伴或所在单位进行消毒处理或由当地卫生防疫机构组织进行消毒处理。 3)在医院中对传染病病人的终未 消毒由医院安排专职人员进行。 Sun Jun JSCDC

68 疫点的终末消毒 消毒程序 1)消毒人员接到传染病消毒通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迅速赶赴疫点开展终未消毒工作。
2)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3)消毒人员到达疫点,首先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并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做好防疫知识宣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 4)脱掉外衣,放在自己带来的布袋中。更换隔离服、胶鞋,戴上口罩,帽子。如用过氧乙酸或含氯制 剂时,须戴防护眼镜。 Sun Jun JSCDC

69 疫点的终末消毒 消毒程序 5)仔细了解病员患病前和患病期间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家具、吐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等,以及污水排放处等,以便确定消毒范围,并根据不同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6)进入疫点时,应先消毒有关通道。 7)测量污染范围内需消毒的房屋及地面的面积和体积,以及需消毒的污水量。 8)必要时,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采样。 9)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 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收藏好。 Sun Jun JSCDC

70 疫点的终末消毒 消毒程序 10)如系呼吸道传染病,可使用压缩式喷雾器喷雾、气溶胶喷雾或消毒剂熏蒸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11)如系肠道传染病,在关闭门窗前,应先于室内灭蝇,然后再进行其它消毒。 12)消毒室内地面、墙壁、家具和陈设物品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依次进行。 13)病人用过的餐(饮)具的消毒,病人污染的衣物若不能集中在消毒站消毒时,可在疫点进行煮沸或浸泡消毒。作浸泡消毒时,必须使消毒液浸透被消毒物品。作擦拭消毒时,必须反复擦拭2~3次。对污染重、经济价值不大的物品, 如废弃物等,征得病家同意后进行焚烧。 Sun Jun JSCDC

71 疫点的终末消毒 消毒程序 14)室内消毒后,必要时对厕所、垃圾或水井等进行消毒。 15)对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卫生处理。
16)疫点消毒工作完毕后,先对消毒人员的衣物,胶靴喷洒消毒后再脱下。衣物脱下,将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带回消毒。将所用消毒工具表面以消毒剂擦拭消毒。 17)到达规定的消毒作用时间后,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后采样。 18)填写疫点终未消毒工作记录。 19)离开病家前,告诉病家开窗通风,擦拭打扫。 Sun Jun JSCDC

72 疫点的终末消毒 消毒人员注意事项 1)消毒人员在出发前要检查应携带的消毒工具是否齐备无故障,消毒剂是否齐全够用。
2)消毒人员应主动取得病家合作。在消毒应尽量采用物理消毒法。在用消毒剂时尽量选择对相应致病微生物杀灭作用良好,对物品损害轻微者。 3)消毒人员在消毒过程中,不得吸烟,饮食,更不要随便走出消毒区域。同时应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内。 Sun Jun JSCDC

73 疫点的终末消毒 消毒人员注意事项 4)消毒人员工作时应认真细致,有条不紊,突出重点。凡应消毒的物品,不得遗漏。严格区分已消毒和未消毒的物品,勿使已消毒物品被再次污染。 5)消毒完毕以后,消毒人员携回的污染工作衣物应立即分类作最终消毒。清点所消耗的药品器材,加以整修、补充。填好的消毒记录应及时上报。 Sun Jun JSCDC

74 消毒剂的应用 消毒剂的杀菌水平 1)高效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的消毒剂。如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漂白粉、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漂粉精)、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三氯异氰尿酸]等。 2)中效消毒剂:可杀灭各种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杆菌),以及多数病毒、真菌,但不能杀灭细菌芽胞的消毒剂。如含碘消毒剂(碘伏、碘酊),醇类,酚类消毒剂等。 3)低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剂。如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等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已定(洗必泰)等双胍类消毒剂等。 Sun Jun JSCDC

75 消毒剂名称与消毒对象 常用浓度(mg/L, %)作用时间(min)使用方式
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消毒剂名称与消毒对象 常用浓度(mg/L, %)作用时间(min)使用方式 含氯消毒剂 饮用水 投放 污水 投放 纺织品 浸泡 物体表面(包括地面、墙面) 喷洒、擦拭、喷雾 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 搅拌混匀 过氧乙酸 浸泡、擦拭等 过氧化氢 浸泡、擦拭等 戊二醛(碱性) 浸泡 碘伏 浸泡、擦拭 碘酊 浸泡、擦拭 乙醇 浸泡、擦拭 煤酚皂溶液 浸泡、擦拭等 苯扎溴铵(新洁尔灭) 浸泡、擦拭等 氯己定(洗必泰) 浸泡、擦拭等 Sun Jun JSCDC

76 疫点各种污染对象主要消毒方法 1)进入疫点通道:用0.5%过氧乙酸溶液喷洒消毒一条通道,喷药量为60~300m1/m2。 2)地面,墙壁,门窗: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含有效氯约12000mg/L),或以10%次氯酸钠溶液作1:10稀释后(含有效氯1O000mg/L)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150~300m1/m2,石灰墙为50~100ml/m2,木板墙为10~50m1/m2。对上述各种墙壁喷洒的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50~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各种方式的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min。 3) 空气:房屋经密闭后,对细菌繁殖体的污染,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ml(1g/m3),对细菌芽胞的污染用20ml(3g/m3),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熏蒸2h,即可开门窗通风。或以2%过氧乙酸溶液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1h。 Sun Jun JSCDC

77 疫点各种污染对象主要消毒方法 4) 衣服,被褥: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min,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min,或用0.2%~0.3%二氯异氰尿酸溶液(含有效氯1200~1800mg/L)浸泡1h。毛衣、毛毯、被褥、化纤尼龙制品,可采取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室内(勿堆集一处),密闭门窗,糊好缝隙,对细菌繁殖体的污染,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7m(1g/m3),对细菌芽孢的污染用20m1(3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熏蒸2h。有环氧乙烷消毒柜的单位,可将被消毒物品置消毒柜中,在温度为54℃,相对湿度80%条件下,用环氧乙烷气体(800mg/L)消毒4~6h。 5)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和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 用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次氯酸钙、次氯酸钠混匀放置2h。对分泌物,如痰,脓,唾液等,可加入等量1%过氯乙酸,或含100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消毒,作用时间为30~60min Sun Jun JSCDC

78 疫点各种污染对象主要消毒方法   6)餐(饮)具:首选1%碳酸钠溶液(硷水)煮沸消毒30min,或流通蒸汽消毒60min。也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5000mg/L次氯酸钠溶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 7)食物:瓜果、蔬菜类可用二氧化氯、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min。病人的剩余饭菜不可再食用,煮沸30min,或用20%漂白粉乳剂,或含1%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消毒2h后处理。 8)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漂白粉澄清液、次氯酸钠溶液、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次氯酸钙溶液、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以使内外都达消毒目的。 Sun Jun JSCDC

79 疫点各种污染对象主要消毒方法 9)家用物品、家俱、玩具:可用过氧乙酸溶液、漂白粉澄清液、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喷洒和擦洗,布制玩具尽量作焚烧处理。 10)纸张、书报:可采用过氧乙酸或环氧乙烷气体熏蒸,无应用价值的纸张,书报作焚烧处理。 11)手与皮肤:可用0、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或擦拭,也可用0.5%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000mg/L)涂擦,作用1~3min。 12)病人遗体:用0.5%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尽快火化。对因甲类传染病与炭疽病故的遗体,不举行遗体告别等群众聚会,严格保护火化现场。在个别地区不能火化而采用土葬时,应远离水源50m以上,棺木应在距地面2m以下深埋,棺内尸体两侧及底部铺垫厚达3~5cm漂白粉,棺外底部铺垫厚3~5cm漂白粉。 13)动物尸体:因鼠疫、炭疽、狂犬病等死亡的动物尸体,一经发现立即深埋或焚烧。 Sun Jun JSCDC

80 疫点各种污染对象主要消毒方法 14)运输工具:车、船内外表面和空间,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2%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15~30min。密封空间,可用过氧乙酸溶液熏蒸消毒。 15)厕所:厕所应定期进行消毒、灭蝇。粪坑内的粪便可按粪便量的1/5加漂白粉。根据情况,亦可选用其他含氯消毒剂干粉或溶液处理,消毒作用2h。 16)垃圾:可燃物质尽量焚烧,或喷洒含有效氯2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30min以上,消毒 后深埋。 Sun Jun JSCDC

81 传染病疫区水的消毒 分散式给水的消毒 1.井水消毒 1)水井的卫生要求
水井应有井台、井盖与公用取水桶。水井周围30m的范围不得设置渗水厕所、粪坑、垃圾堆、渗水井等污染源。 Sun Jun JSCDC

82 传染病疫区水的消毒 2)井水量的计算 圆井水量:[水面直径(m)]2×0.8 ×水深(m) 方井水量:边长(m)×边宽(m) ×水深(m)
3)井水消毒 加氯量为2mg/L, 余氯量为0.5mg/L.可采用直接投加漂白粉消毒法和持续加漂粉法 Sun Jun JSCDC

83 传染病疫区水的消毒 2.河、湖、塘水防污染管理
1)用河、湖水作为饮用水源时,应先定好取水点。清除取水点周围100m内各种污染源,禁止人在该处洗澡、游泳、洗衣等活动,并防止牲畜进入。较大的水库和湖泊可采用分区用水,河流可采用分段取水。 2)水塘多的地区可采取分塘用水,选择水质较好,水量较大,易于防护的水塘专供饮用。塘的岸边可修建自然渗滤井或砂滤井,以改善水质。 3)如果在水体中检出肠道传染病病原体,应在沿河、塘边树立警告牌,告诫群众暂停使用此水。阳性水体中的水生动植物,在水体阳性期间禁止捕捞或移 植,直到水体转阴为止。 Sun Jun JSCDC

84 传染病疫区水的消毒 3.缸水消毒 1)由于河、湖及塘水的水量大,流动快,饮用水最好采用缸水法处理。当缸水水质浊度高于3度时,应先经洁治处理后再进行消毒。 2)洁净处理时,以一水缸装原水,用明矾混凝沉淀。处理时,用一竹筒(或其它替代物),直径3~4cm,长1m左右,筒底四周钻几十个小孔,将明矾从竹筒上部装人,在缸水中搅动。通常用量为每100kg水加明矾50g。 Sun Jun JSCDC

85 传染病疫区水的消毒 3)混凝并静止沉淀约1h后,取上清水至砂滤缸内过滤。砂滤缸内上层为粗砂,粒径宜为0.8mm,下层为细砂,粒径宜为0.5mm。粗砂与细砂层厚各为15~20cm,各层均用棕皮隔开。砂滤缸的表面和底部均放置石子。砂滤缸使用一定时间后,应将滤材取出用清水洗净重新装入,再继续使用。 4)将经洁净处理的水引人消毒缸中进行消毒。消毒时,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其用量随水的污染程度而定,一般在4~8mg/L,作用30min。对严重污染的水,可增加加氯量。使用片剂含氯消毒剂时,用量可按使用说明书投放。消毒后,应测余氯量,在0.3~0.5mg/L者可饮用。 Sun Jun JSCDC

86 传染病疫区水的消毒 余氯量超过0.5mg/L,水中往往有明显氯臭,饮用前可用煮沸、吸附和化学中和等方法进行脱氯处理。中和药物的用量,可用递增加药法测试,以刚好使氯臭消失的用量为准。一般情况下,使用硫代硫酸钠进行化学中和时,其用量为余氯量的1.7倍以上;用亚硫酸钠时,其用量约为余氯量的3.5倍。 Sun Jun JSCDC

87 传染病疫区水的消毒 4.污水消毒 1)疫点内的污水,应尽量集中在缸、桶中进行消毒。每10L污水加入含氯消毒剂溶液(含有效氯100000mg/L)8~10ml,或加漂白粉4~5g。混匀静置1.5~2h;余氯为4~6 mg/L时即可排放。 2)对疫区内污染的生活污水,可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静止的污水水体时,应先测定污水的容积,而后按有效氯80~100mg/L的量将消毒剂投入污水中。搅拌均匀,作用1.5一2h。检查余氯在4~6mg/L时,即可排放。 3)对流动污水的水体,应作分期截流。在截流后,测污水容量,再按消毒静止污水水体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消毒与检测。符合要求后,放流,再引人并截流新来的污水,如此分期依次进行消毒处理。 Sun Jun JSCDC

88 疫源地消毒效果的微生物学评价 1.检查该疫源地传染病的特异病原体
疫源地消毒只是传染病综合控制措施中的一个,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讲,要想由传染病的发生方面来定量评价疫源地消毒的效果实际上是很难的。目前国内外均无定论。检查疫源地消毒效果可以用该疫源地传染病的特异病原体作指标;消毒后,疫源地可能成为传播因素的物体和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均不应有病原体的存在。但这项工作很复杂,而且结果并不一定可靠。 Sun Jun JSCDC

89 疫源地消毒效果的微生物学评价 2.检查条件致病菌
为使疫源地消毒效果的检查工作便于进行,现在仍以某些条件致病菌作为评价指标,这些细菌分离条件要求低,操作简单,结果较可靠,在一般情况下,它们的抵抗力较病原体高,呼吸道传染病以溶血性链球菌,肠道传染病以大肠杆菌作为指标菌。 一般认为,在消毒后的疫源地中选择病人最可能污染的物品(不管是否已经消毒),检查5一10个样,若均阴性,认为消毒合格,出 现阳性,则认为消毒不合格。 Sun Jun JSCDC

90 疫源地消毒效果的微生物学评价 3.检查自然菌的杀灭率:消毒后自然菌杀灭率在90%以上为合格。
这些评价指标均有一定局限性,对那些抗力超过上述条件致病菌的病原体和一些非呼吸道非肠道传染病的效果评价,仍需作进一步的探索。 Sun Jun JSCDC

91 霍乱弧菌传播与消毒 Sun Jun JSCDC

92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流行面大、危害十分严重的疾病,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也是目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霍乱在近100多年间发生过7次世界范围的大流行,前6次大流行都是由O1 群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所致,第7次大流行是由埃尔托型弧菌引起,此次流行蔓延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460万人发病、11万人死亡。埃尔托型和O139群霍乱弧菌至今仍然在一些地区和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经常发生局部流行和爆发流行。 Sun Jun JSCDC

93 1 流行病学 从1817~1923年先后发生过6次世界范围的流行。最近一次世界大流行发生在1961年,疫情波及到140个国家和地区。至今仍然有些国家和地区时常发生。 目前主要流行特点:(1)地区分布以沿海地区为主,以气候温和、雨水多而潮湿且人口稠密卫生条件差的地区较易发生流行。(2)季节性不明显,在我国流行季节多发生在5~11月份,7~10月为流行高峰季节,南方持续时间较长。(3)没有明显的年龄、性别、种族和职业差异。(4)传染源类型复杂,已经证实潜伏期、恢复期、慢性及健康携带者均可为传染源。(5)传播途径多样化。 Sun Jun JSCDC

94 1.1 传染源 霍乱弧菌可随病人和带菌者的粪便和呕吐物大量排出,污染环境水源和食品,造成传播流行,所以病人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某些食用水生动物可储存携带霍乱弧菌,起到远程传播作用。 Sun Jun JSCDC

95 水型传播:霍乱弧菌污染水源是造成传播流行最危险的传播途径,饮用含菌的水或用污染水洗涤蔬菜易造成传播;
1.2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霍乱是经口感染的肠道传染病。经常是人饮用污染的水和饮料或食用带菌食物而造成感染,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通过污染的手或其他生活用品也可成为传播媒介。 水型传播:霍乱弧菌污染水源是造成传播流行最危险的传播途径,饮用含菌的水或用污染水洗涤蔬菜易造成传播; 食物型传播;最危险的是各种被污染的水产品或水果蔬菜,容易造成集体暴发感染流行。 Sun Jun JSCDC

96 密切接触传播;病人用过的物品或被污染的生活用品以及手都是密切接触传播媒介;
苍蝇传播:苍蝇是容易携带霍乱弧菌的媒介昆虫,霍乱弧菌可随苍蝇存活3 d,常污染食品和生活用品造成传播流行。 易感人群:人对霍乱的易感性不分种族,不分年龄性别普遍易感。受过初次感染的人能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保护3年左右,至今没有理想的疫苗。霍乱感染后潜伏期较短,数小时即可发病,一般为数小时~5 d。 Sun Jun JSCDC

97 2 预防和消毒 2.1 预防措施 法定传染病常规预防措施 落实预防组织机构和疫情监测网 开展积极的卫生宣传教育 严格实施检疫制度
严格管理管理传染源 Sun Jun JSCDC

98 2.2 消毒处理 1 疫源地消毒 室内表面消毒:对疫点喷雾消毒,用2 000 mg/L过氧乙酸水溶液或1 000 mg/L有效氯溶液对各种表面、地面、墙壁进行喷雾消毒,以均匀喷湿而不流水为准;喷雾消毒时按规定作好个人防护,首先从脚下开始向内喷出一条通道,然后自上而下、从左到右顺序喷雾。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不易喷到的地方可用消毒液进行擦拭,作补充消毒,可用1 000 mg/L含氯消毒剂或 1 000 mg/L mg/L过氧乙酸水溶液擦拭2遍。 Sun Jun JSCDC

99 排泄物和呕吐物消毒:尿液和水样粪便及呕吐物可与含有效氯20 000mg/L消毒剂溶液以体积1:2混合均匀,作用120 min即可;比较粘稠的粪便和呕吐物可与含有效氯 mg/L消毒剂溶液以等体积相混合并搅拌均匀,作用120 min即可。 Sun Jun JSCDC

100 水体消毒:对生活污水可用投氯消毒法,按污水的估算容积投氯量为100 mg/L,可在投入后作用2 h取样检测;医院污水按国标规定的传染病医院污水处理方法进行;对疫区生活饮用水按未被污染的水和检出霍乱弧菌的污染水两种处理方法,前者按井水和地面水常规加氯量进行处理;后者应首先清除水源附近污染源,在进行消毒处理,投氯量需视水质情况在2 mg/L-5 mg/L范围,一般保持余氯量0.5mg/L即可。最新研究证明,河水中埃尔托弧菌用有效氯5 mg/L作用4 min,10 mg/L作用2min 可完全杀灭;医院污水中埃尔托弧菌用100 mg/L有效氯需 要作用60 min可以杀灭。 Sun Jun JSCDC

101 2 污染泥土消毒 农村疫区内有些泥土被霍乱菌菌污染需要消毒可以用300 mg/L有效氯溶液浸湿作用5 min以上或用500 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湿作用10 min以上均可达到消毒要求。 Sun Jun JSCDC

102 3 生活用品消毒 餐饮具及水果蔬菜消毒:家庭内餐饮具可进行煮沸消毒,残剩污染食物可按排泄物要求处理;水果蔬菜可用1 000 mg/L过氧乙酸浸泡10 min;或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水溶液浸泡30 min处理,然后清洗干净即可。集体用餐的餐具可用流通蒸汽或其他加热处理方法消毒处理,亦可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处理。 Sun Jun JSCDC

103 厕所及卫生洁具消毒:病人大小便不应直接入便池,应先入便盆消毒处理后再入便池排放,如此卫生洁具消毒可用含氯清洗消毒剂(有效氯2500mg/L)刷洗或浸泡消毒。
Sun Jun JSCDC

104 书籍文件纸币等消毒:可丢弃的书籍文件一律焚烧,需要消毒的怕热怕湿物品只有用环氧乙烷熏蒸方可确保效果和无损。
衣物及卧具消毒:污染有霍乱弧菌的棉纺织品可用加热90℃~100℃处理30 min;不耐热的纺织品可用环氧乙烷熏蒸消毒处理;均可采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 min处理;常温常压下过氧乙酸熏蒸或臭氧熏蒸消毒不可靠。 Sun Jun JSCDC

105 4 手消毒 疫区接触病原的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手均可用5 000mg/L碘伏消毒剂或乙醇-氯己定消毒剂擦拭消毒,也可用2 000mg/L过氧乙酸洗手消毒;病人和其他接触的人员(病人家属及探视者)一般用肥皂仔细刷洗即可,密切接触污染物者也可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Sun Jun JSCDC

106 5 病逝者尸体及交通工具消毒 霍乱病死者尸体应作相应消毒处理后进行火化,可用棉纱布沾湿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并堵塞死者自然排泄通道口,然后运送火化或在坑内洒漂白粉进行深埋。对运送尸体的车辆内外表面用5 000 mg/L过氧乙酸作喷洒消毒即可。 Sun Jun JSCDC

107 生活饮用水消毒 Sun Jun JSCDC

108 饮用水微生物污染是全球最大的健康危害问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及贫困地区,介水传染病仍是重要的致死原因。《全国生活饮用水与水性疾病调查》表明,我国饮用水总大肠菌群超标率达70.59%,饮用水微生物污染是我国供水工作中的首要卫生问题。 Sun Jun JSCDC

109 水中常见的致病微生物 水中的微生物有致病的和非致病的,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的种类有: 细菌类:痢疾杆菌 霍乱弧菌 伤寒杆菌 副伤寒杆菌
致病性大肠杆菌 Sun Jun JSCDC

110 病毒类:甲肝病毒 戊肝病毒 脊灰病毒 轮状病毒 原虫和蠕虫类:溶组织阿米巴 贾第氏虫 隐孢子虫 血吸虫 绦虫 Sun Jun JSCDC

111 饮用水卫生学指标和水源水质要求: 饮用水卫生学指标: 细菌总数<100cfu/ml 总大肠菌群: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
游离余氯:在与水接触30分钟后,应不低于0.3mg/L,网末稍水应不低于0.05mg/L。 作为饮用水的水源水质:只经过加氯消毒即供生活饮用的水源水,每100ml水样中总大肠菌群小于200个。经过净化处理及加氯消毒后供生活饮用的水源水,每100ml水样中总大肠菌群小于2000个。 Sun Jun JSCDC

112 理想的饮用水消毒剂 1)应无毒、无刺激性;2)能迅速溶于水并能快速释放出杀菌有效成分;3)对各种类型的肠道致病微生物都有较强的杀灭效果;4)不与水中无机物和有机物起化学反应而降低或破坏其杀菌作用或产生有毒的化合物;5)能耐储存;6)便于运输;7)操作使用简单方便;8)价格便宜、能普及使用。   Sun Jun JSCDC

113 常用的几种饮用水消毒方法 煮沸消毒 氯消毒 碘消毒 二氧化氯消毒 臭氧消毒 紫外线消毒 Sun Jun JSCDC

114 氯消毒 含氯消毒剂在饮水消毒中的应用19世纪末开始,一百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氯化消毒饮用水在保证水的卫生安全、防止肠道传染病的流行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用氯消毒饮用水已达到了自动化程度。由于70年代,发现氯可与水中某些碳氢化合物反应产生致癌物质,人们对氯消毒饮水产生了怀疑和争论。由于未找到更好的能取代氯的饮水消毒剂,所以世界各国消毒饮用水采用氯的仍占多数。 Sun Jun JSCDC

115 4)三合二:由三份次氯酸钙和二份氢氧化钙组成 5)次氯酸钠(NaOCl): 6)氯胺T: 7)二氯异氰尿酸钠: 8)三氯异氰尿酸钠:
氯消毒剂的种类 1)液氯(Cl2): 2)漂白粉[Ca(OCl)Cl]: 3)漂白粉精[Ca(Ocl2)2] 4)三合二:由三份次氯酸钙和二份氢氧化钙组成 5)次氯酸钠(NaOCl): 6)氯胺T: 7)二氯异氰尿酸钠: 8)三氯异氰尿酸钠: Sun Jun JSCDC

116 影响氯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 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水的PH值 水温 水中杂质 Sun Jun JSCDC

117 氯消毒剂的消毒效果随它的化学性能、存在状态和水质情况不同而差别较大。
氯对水的消毒效果 氯消毒剂的消毒效果随它的化学性能、存在状态和水质情况不同而差别较大。 1) 杀灭水中细菌繁殖体:一般氯杀灭肠道致病菌繁殖体需要1-2mg/L,接触15一30分钟。 2)杀灭水中病毒:肠道病毒对氯消毒剂的抗力一般比肠道细菌强,氯2.0一3.5mg/L,30分钟,能灭活甲型肝炎病毒。 3)杀灭水中细菌芽胞:细菌芽胞比一般细菌繁殖体对氯的致死剂量高,需要4mg/L,接触60一120分钟。 4)杀灭水中阿米巴包囊:杀灭阿米巴包囊最低氯量应有1.2一4.2mg/L,30-60分钟。 Sun Jun JSCDC

118 氯化饮水产生的副产物已超过300种,它们对人体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氯化产生的副产物主要是三卤甲烷(THM),水中含量高达311μg/L。
氯消毒的致癌问题   氯化饮水产生的副产物已超过300种,它们对人体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氯化产生的副产物主要是三卤甲烷(THM),水中含量高达311μg/L。   美国癌研究所试验证明,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能引起大、小白鼠发生肝癌和胃癌。为此美国环保局规定,饮水中含量总THM不能超过100μg/L。   水中THM对人体的危害性尚未完全清楚,它的危害程度正在研究讨论中。 Sun Jun JSCDC

119 碘消毒 碘消毒剂在消毒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在氯、碘和溴三种卤素消毒剂中,碘在饮水消毒上的应用仅次于氯。 Sun Jun JSCDC

120 1)元素碘:碘不易溶于水,在25℃时溶解度为0.33% 碘可用于小规模自来水的消毒,方法是将碘装于储罐中,使水能过储罐,碘溶于水中。
碘消毒剂的种类 1)元素碘:碘不易溶于水,在25℃时溶解度为0.33% 碘可用于小规模自来水的消毒,方法是将碘装于储罐中,使水能过储罐,碘溶于水中。 2)有机碘:有些有机碘化物的水溶性好,储存稳定,不象元素碘能升华,可用来消毒饮水。 3)碘伏:为一种含表面活性剂的碘,元素碘不易溶于水,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能把碘分散成胶囊,增加了碘的溶解度。 Sun Jun JSCDC

121 碘消毒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比氯少,而且碘不与水中的氨化物起反应。碘主要用于个人或小型给水系统的饮水消毒。
碘的消毒效果 碘消毒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比氯少,而且碘不与水中的氨化物起反应。碘主要用于个人或小型给水系统的饮水消毒。 1)杀灭水中细菌繁殖体:杀灭肠道细菌繁殖体最低碘量为0.6mg/L,接触1分钟,在水温低、pH值高不利条件下,需要提高碘的用量。 2)杀灭水中病毒:水温25℃时,杀灭柯萨奇病毒99.999%的条件是:2mg/L需30分钟。 3)杀灭水中阿米巴包囊:同样剂量比杀灭病毒的效果好。 Sun Jun JSCDC

122 二氧化氯消毒 二氧化氯是一很强的氧化剂,消毒饮水有很多优点。它与水中的氨化物不起反应;与酚类反应不生成有厌恶气味的氯酚,能脱去水中的色和味,改善水的味道。再者,二氧化氯不象氯那样与水中有机物反应生成致癌的三卤甲烷。还有二氧化氯的消毒效果不受水质pH值的影响,因它在水中不发生水解。 Sun Jun JSCDC

123 2)杀灭水中细菌芽胞:用ClO2 3-5 mg/L,5分钟能杀灭99.9%枯草芽胞。
二氧化氯对水的消毒效果 1)杀灭水中细菌繁殖体:二氧化氯杀灭99.9%大肠杆菌的用量为0.25mg/L,3分钟。用于污水消毒,二氧化氯用量7.5mg/L,5分钟内就可将污水中的大肠杆菌全部杀死。 2)杀灭水中细菌芽胞:用ClO2 3-5 mg/L,5分钟能杀灭99.9%枯草芽胞。   3)杀灭水中病毒:二氧化氯用量0.25mg/L,杀灭Polio病毒;二氧化氯用量7.5mg/L,20秒,就可以将污水中的病毒杀灭。   Sun Jun JSCDC

124 臭氧消毒 臭氧的理化性能 : 臭氧是一种具有特殊刺激气味的气体,臭氧是不稳定的,它在水中比在空气中更容易分解,它在中水中的半衰期随着水质和水温不同而有显著差别。 臭氧的氧化能力比二氧化氯强。臭氧的氧化作用可以使不饱和有机物分子断裂,最终变成酸和醛。 Sun Jun JSCDC

125 臭氧在水中的溶解量甚少。因为臭氧在空气中的含量极低,水中臭氧从水和空气界面上逸出,使水中臭氧浓度总是处于不断降低状态。
臭氧的氧化能力很强,它不但可以杀菌,而且还可以去除水中有色味的有机物,改善水的气味。但它分解快,性能不稳定,只能随用随生产,不能储存和运输。 Sun Jun JSCDC

126 1)杀灭水中细菌繁殖体:臭氧杀灭大肠杆菌,接触5分钟,剂量是0.20-0.25mg/L。
臭氧对水的消毒效果 1)杀灭水中细菌繁殖体:臭氧杀灭大肠杆菌,接触5分钟,剂量是 mg/L。 2)杀灭水中病毒:臭氧杀灭微生物的能力比氯高。臭氧杀灭Polio病毒,接触2分,剂量为0.05一0.45mg/L。 3)杀灭水中芽胞:臭氧杀灭蜡样杆菌芽胞的剂量为2.29mg/L,接触5分钟;杀灭水中产气荚膜杆菌芽胞的剂量为3mg/L,接触5分钟。 Sun Jun JSCDC

127 紫外线消毒 通过紫外线照射可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芽孢等。对微生物有杀死作用的紫外线波长为200—275nm。用紫外线消毒后,水中不产生残留物质和不良臭味,水的PH值、氨含量等不影响消毒效果。其消毒效果主要受水的浑浊度和色度影响,温度对其消毒有影响。目前,紫外线消毒多用于家用饮用水器及二次供水的消毒。 紫外线消毒的缺点是设备投入费用高,耗电多,需定期更换灯管。消毒后水中无持续杀菌能力,无法防止水的再污染。 Sun Jun JSCDC

128 洪涝灾害期间饮用水的消毒 洪涝灾害期间饮用水源的水一般含有多量泥沙,浑浊度高;受人畜粪便污染,垃圾、粪便、动物尸体、各种杂物进入水体,有机污染严重,高温气候时,水体易腐败;农药、化肥、工业废物等化学品冲入水中,并可能有剧毒物质存在。在上述诸多问题中,致病微生物污染、水质感官性状恶化和有毒物质污染是洪涝灾害期间影响饮水卫生的主要因素。 Sun Jun JSCDC

129 洪涝灾害期间饮用水的消毒 煮沸是十分有效的消毒方法,在有燃料的地方仍可采用。使用净水器也是水质净化消毒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有条件时可以采用。但在洪涝灾害期间,最主要的饮水消毒方法是采用化学消毒剂消毒。 Sun Jun JSCDC

130 洪涝灾害期间饮用水的消毒 在洪涝灾害期间净化消毒设施完善的自来水厂仍能维持正常运转的,对其主要要求是针对灾期水源污染严重、管网倒渗机会增多等特点,水厂应提高饮水消毒的加氯量,使水厂出厂水的余氯保持在0.7mg/L左右。 Sun Jun JSCDC

131 洪涝灾害期间饮用水的消毒 对于在洪涝灾害期间受淹的水厂或水井,要先进行清掏、冲洗和消毒,然后再运转或使用。被洪水淹没过的水源或供水设施重新启用前必须清理消毒,对于管网、净水构筑物和蓄(清)水池内部则宜采用万分之二浓度的漂白粉溶液(相当于有效氯50mg/L左右),浸泡24小时之后,排空,并用净水重新清洗干净。如果需求紧迫,则可采用万分之四的漂白粉溶液(相当于有效氯100mg/L左右)浸泡1小时。在消毒与再次冲洗终了,应取样进行细菌学检验合格之后,方能投入使用。 Sun Jun JSCDC

132 洪涝灾害期间饮用水的消毒 经水淹的井必须进行清淘,冲洗与消毒。先将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掏尽污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进行超氯消毒。漂白粉投加量按井水量以25-50mg/l有效氯计算。浸泡12-24小时后,抽出井水,在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正常消毒方法消毒,检验余氯(有条件时还应检验细菌学指标)合格后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Sun Jun JSCDC

133 餐 具 消 毒 Sun Jun JSCDC

134 集体食堂、饭店、餐厅、咖啡馆的公用餐具,经常被许多人循环使用。在这些人中有健康人,有带菌者,也有患病者。如果肝炎、痢疾、伤寒病人用过这些餐具,就可能使这些餐具带有肝炎病毒、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患肺结核的病人痰中带有结核杆菌,也会通过唾液把这种细菌带到饮用餐具上;另外,餐具也会因服务人员手、抹布、污染的水和食物以及蝇、鼠等的接触而带菌,所以餐具是传播肠道传染病的重要途径,餐具的消毒问题关系到肠道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故在食品卫生工作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Sun Jun JSCDC

135 餐具洗涤和消毒的方法 餐具消毒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加热消毒,另一类为化学药剂消毒。前一种方法为国内外多数单位所采用。后者一般作为临时性没有加热条件以及不方便采用加热法消毒时采用。餐具在消毒前必须先经过洗涤。洗涤分洗、刷和冲。洗是将餐具上的食物残渣去除;刷是在50℃左右含碱水中洗刷,将食具上的污物、油垢去除干净;冲是用洁净的水将食具上的洗涤剂冲洗干净,注意洗涤用水要经常更换,并要采用安全良好的洗涤剂。餐具洗涤后要倾干水,筷子、刀、叉及汤匙要分头尾放好。 Sun Jun JSCDC

136 加热消毒法 加热消毒一般采用三种方式,即煮沸消毒、蒸汽消毒和烫洗消毒。此法简便,杀菌效果显著,而且消毒后的餐具无残留毒性物质,故安全可靠。
Sun Jun JSCDC

137 煮沸消毒 三种加热法中以煮沸法最简便又可靠,它适合于餐具的碗、筷、勺的消毒。为了保证消毒效果,在煮沸消毒时应注意餐具的放置方法。碗、盘、盆等宜直立放置,浸入水中时即散开,这样餐具各部分均接触沸水,消毒效果就可靠。此外,煮沸用水应完全浸没餐具,一般水沸腾以后再煮5一15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此法消毒较为可靠,且简便易行,但煮沸时由于餐具在沸水中互相碰撞,易于破损,消耗量较大,因此较适宜于搪瓷、不锈钢餐具的消毒。野外作业小分队不便于用其他方法 时,也可采用此法消毒餐具。 Sun Jun JSCDC

138 流通蒸汽消毒 通过管道将蒸汽引到柜内进行消毒,这种饱和蒸汽在没有压力情况下温度约为90℃,采用蒸汽消毒餐具,如果时间充分,消毒箱密封较好,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采用该法可避免煮沸消毒易破损餐具的缺点。蒸汽消毒餐具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蒸汽的温度和消毒时间,如温度达到90℃,应保持10分钟才能达到消毒目的。此外,在消毒时还要注意排出消毒箱内的冷空气。有实验指出,排出与不排出冷气,在同一时间内可相差4一5℃,排气时间的长短由消毒箱的体积大小决定,一般排汽l一2分钟即可。 Sun Jun JSCDC

139 水洗烫消毒对于某些炊具,如刀、砧板、食物的容器等不便蒸煮消毒时,可采用沸水洗烫法,实验证明,洗烫消毒食具也具有有一定的消毒效果。但水量一定要超过被消毒物品,且消毒时间应在10分钟以上,由于沸水洗烫法温度下降较快,消毒效果较差,一般不提倡使用。 Sun Jun JSCDC

140 远红外线消毒远红外线消毒属于干热消毒,干热穿透性较差,若使用这种方法消毒时,要将温度调到120℃,保温15分钟才能达到消毒目的。有实验证明,远红外线消毒箱内实际温度达90℃以上,作用5分钟可杀灭大肠杆菌;温度达140℃以上,作用10分钟可杀灭蜡样杆菌芽孢,170℃以上可杀灭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也可灭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灭菌后应待温度降至40℃以下,再打开消毒箱,以防碗、盘、杯炸裂。 Sun Jun JSCDC

141 自动冲洗消毒洗碗机具有冲洗、加热与化学消毒协同作用。可使餐具的染菌量减少到要求的卫生标准。对洗碗机的现场试用证实了其在餐具消毒方面所具有的良好性能。
Sun Jun JSCDC

142 化学消毒法 化学消毒效果不如热力消毒可靠,因此多在不具备热力处理的条件时或不能用热力处理的物品才使用化学法消毒。由于化学药物往往有异味甚至有毒,故在使用上受到一定限制。供餐具消毒的化学药剂较多,常用的有含氯消毒剂、碘伏、二氧化氯、过氧乙酸等。 Sun Jun JSCDC

143 二氧化氯消毒剂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实验证明,该消毒剂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作用较次氯酸钠溶液可高达10倍左右。且无毒、无刺激、无气味。
Sun Jun JSCDC

144 碘伏消毒 碘伏是一种有效的消毒剂,50年代在国外已普遍应用。用碘伏消毒餐具时,不仅能有效地杀灭餐具上污染的致病菌,而且具有洗涤去污作用,是一种良好的餐具消毒剂。一般碘伏浓度为200一300mg/L,作用时间为10分钟。 Sun Jun JSCDC

145 过氧乙酸与臭氧为国内常见的过氧化物消毒剂。过氧乙酸杀灭微生物首先依靠其强大的氧化能力,使酶失去活力,致使微生物死亡。此外过氧乙酸亦具有酸的特性,可通过改变细胞内的pH而损伤微生物。用于餐具消毒时,洗净餐具后浸泡,药物浓度为0.5%-1.0%,作用时间30一6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Sun Jun JSCDC

146 臭氧,据报道是国内公认的一种快速、高效的强氧化剂,能有效杀死细菌,而且可杀死对氯消毒剂有高度抵抗力的微生物。近年来,由于臭氧发生器的改进,可以在常温常压下生产较高浓度的臭氧,并能在一定范围内通过电器控制浓度,因而扩大臭氧在餐具消毒方面的应用。 Sun Jun JSCDC

147 餐具消毒注意事项 1.凡有条件采用热力消毒者,要采用热力消毒; 2.采用煮沸、药物消毒时,食具全部浸没水中;
   1.凡有条件采用热力消毒者,要采用热力消毒;    2.采用煮沸、药物消毒时,食具全部浸没水中;    3.采用蒸汽消毒时,蒸汽箱(柜)要密封;    4.采用蒸汽或远红外线消毒,需要安有测温装置,以便随时调节温度,保证消毒效果;    5.采用药物消毒时,要选用杀菌谱广、消毒效果好的消毒剂; Sun Jun JSCDC

148 6.餐具在消毒前须彻底洗净,特别是冲洗残留在餐具上的洗涤剂;
7.采用药物消毒餐具时.一定要在药物配制浓度、餐具浸泡时间以及消毒液更换三个方面按规定操作; 8.含氯消毒液对金属有一定的腐蚀作用,金属制品的餐具最好不用这种消毒剂; 9.餐具经消毒后不可用抹布重新擦抹,不可暴露在空气中摆放,以免再次被污染。   Sun Jun JSCDC

149 1.感官指标 餐具清洁、干爽,无油腻感,无油垢、污物,无茶渍附着。
餐具消毒的卫生标准    1.感官指标 餐具清洁、干爽,无油腻感,无油垢、污物,无茶渍附着。   卫生学指标 国内判定餐具消毒效果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用杀灭率表示,以原有微生物减少90%以上为消毒合格;另一种用检出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近似值表示。卫生部提出的建议标准是:细菌总数应少于30个/cm2,大肠菌群少于3个/100cm2,并不得检出致病菌和HBsAg。最近又规定一次性使用餐具的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个/cm2,纸餐巾不得检出大肠菌群。 Sun Jun JSCDC

150 环境杀虫灭鼠 Sun Jun JSCDC

151 在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中,除做好各类场所消毒工作以切断传播途径外,还应该重视和加强环境杀虫灭鼠工作。
已经证实,蚊虫能够传播疟疾、乙脑、登革热、西尼罗河病等疾病;老鼠能够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鼠源性疾病;苍蝇、蟑螂携带肠道致病原向外污染扩散传播肠道传染病。 在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中,除做好各类场所消毒工作以切断传播途径外,还应该重视和加强环境杀虫灭鼠工作。 Sun Jun JSCDC

152 自然灾害中对病媒生物影响最大的是洪涝灾害。病媒种类虽多,但在洪涝灾害期间与人接触密切,容易导致传染病流行者,以蚊、蝇和鼠类最为重要。
  自然灾害中对病媒生物影响最大的是洪涝灾害。病媒种类虽多,但在洪涝灾害期间与人接触密切,容易导致传染病流行者,以蚊、蝇和鼠类最为重要。   下面着重介绍洪涝灾害对蚊、蝇和鼠类的影响及对这三种媒介的防治方法。 Sun Jun JSCDC

153 水灾对蚊虫的影响   蚊虫在发育过程中卵、幼虫和蛹期皆在水中,仅有成虫在陆地上找寻机会吸血后卵巢发育再产卵在水中。倘若没有水蚊虫就不能存在。暴雨对成蚊很不利,洪涝可使卵和幼虫飘散失去生长发育所必需条件。但雨过成灾,形成洪涝地区,此时适于成蚊产卵。水体增多扩大了幼虫、蛹生长发育环境。再者水灾期间人群劳累,有时野宿,防护条件差,给蚊虫造成吸血机会,通过大量繁殖,蚊虫密度上升,会导致蚊媒病的发生。 Sun Jun JSCDC

154 水灾对蝇类的影响   蝇的卵、幼虫、蛹生长在潮湿而且有食物的孳生地内。暴雨后洪涝不仅直接威胁成蝇的存活,而且水使蝇类孳生地受到浸泡,不利于产卵,更不利于幼虫成长和蛹的孵化。在洪涝地区人群的家禽、家畜都聚居在堤上高处,周围有水、粪便、垃圾不能及时清运,生活环境恶化,为蝇类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场所。促使成蝇密度猛增,蝇与人群接触频繁,蝇媒传染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Sun Jun JSCDC

155 水灾对鼠类的影响   水灾对鼠类不利影响很大,不仅直接淹死大批个体,而且破坏了它们正常的觅食,严重干扰其生存的环境,当洪水到来时,大面积内的鼠向高地上跑,在很小面积的高地上,其鼠密度超过了正常的负荷,必然形成凸处扩散的强大压力。涝涝期间由于鼠群皆向高地迁移,因此,导致家鼠、野鼠混杂接触,与人接触机会也多,有可能造成鼠源性    疾病暴发和蔓延。 Sun Jun JSCDC

156 洪涝期间蚊蝇的防治    平时对蚊蝇采用综合防治方法,以治本为主、治标为辅的措施,即以环境治理为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为辅。但在洪涝灾期,为了保护人群,防止或降低虫媒传染病的发生,必须针对当时情况,充分利用本地条件、选择和确定杀虫方法。 Sun Jun JSCDC

157 蚊虫防治    (一)环境清理    环境治理与灭蚊同步进行。将住区周围的杂草清除,使成蚊无栖息和隐藏之地。小型积水是蚊幼虫生长的最佳孳生地,应彻底清除住区内外各种积水,填平住区周围小型水坑。对暂时不能清除者可用杀虫剂处理,如倍硫磷缓释剂等。 Sun Jun JSCDC

158    蚊虫防治    (二)防蚊措施 防蚊和灭蚊同步。 1. 居民住处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药物浸泡蚊帐常用的药物的与用量:溴氰菊酯(凯素灵)浸泡 用15~25mg/m2(有效剂量);溴氰菊酯(凯素灵)喷洒 用9~12mg/m2(有效剂量);顺式氯氰菊酯(奋斗呐)浸泡 用25~40mg/m2;二氯苯醚菊酯浸泡用500mg/m2。 2. 晚上可用电热蚊香片驱蚊,或点燃盘香或用无烟蚊香,也可点燃种植物驱蚊。 3.还可使用各种驱避剂在暴露部位驱蚊。 Sun Jun JSCDC

159    蚊虫防治    (三)化学防治 在住区周围,进行区域性或住宅周围的空间喷药,可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向空间喷敌敌畏(1—2%)乳剂。喷药最佳时间是黄昏时,蚊虫在空旷空中有群舞习性,此时蚊虫较集中,杀灭效果较高,但持效期较短。对于室内(帐棚内)壁周围,可用喷雾器向壁上喷洒持效较长的杀虫剂,如5%奋斗呐纯药量为10~20mg/m2或2.5%凯素灵纯药量为10~20mg/m2等。晚间蚊虫密度高时,可向空间喷洒市场出售的喷射剂或气雾剂。效果较好但持效期较短。 Sun Jun JSCDC

160 蚊虫防治 需特别注意事项:    1.最好不用敌敌畏药液杀灭蚊幼,有些蚊幼虫对敌敌畏比较敏感,速效看来很好,但敌敌畏见水后很快分解失效,持效期很短。敌敌畏用水稀释后处理蝇孳生地时,应现用现配,不应配后久放。 Sun Jun JSCDC

161 需特别注意事项: 2.拟除虫菊酯类虽然对蚊幼有很高毒效,但是一般都不把它们用作杀幼剂,这是因为用以防治幼虫,特别是与防治成蚊同时用一种杀虫剂,被防治的蚊虫容易产生抗药性。拟除虫菊酯对鱼有剧毒,更不宜在大型水体中应用。 Sun Jun JSCDC

162 需特别注意事项: 3.以往在药品种类缺少时,曾经用废机油处理独个的污水坑内的蚊连续剧虫。但现在绝不能再用此种方法消灭蚊幼,废机油洒在水面上会造成环境污染,机油在自然界不易分解。目前要求保护生态环境,绝不应该再人为的污染环境。再者,在大面积的水面上洒机油,被风吹油轻,水面很难形成预想油膜,使蚊幼窒息而死。 Sun Jun JSCDC

163 需特别注意事项: 4.使用微生物制剂杀灭蚊幼。洪涝地区大面积的水,持续不下时,可在水域周围施用苏云金杆菌血清14型制剂出可投用球形芽孢杆菌制剂,这两种微生物杀幼剂效果好,不污染环境,安全。也可以两种制剂混合使用增强杀虫广谱性和延长持效时间。 Sun Jun JSCDC

164 需特别注意事项: 5.洪水退后有的小型容器内有积水,容器数量多,且不易清除净旭陶瓷厂,旧轮胎堆放处等。可用20%杀螟松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喷洒,可以消灭成蚊又能杀死幼虫。 Sun Jun JSCDC

165 蝇类防治 (一)环境防治 环境防治是治本措施,要全面动员,人人动手,打扫和整理环境,彻底清除苍蝇各类孳生地。大力提倡和推行垃圾袋装化,做到封闭存放,隔绝苍蝇与孳生物接触的机会,控制苍蝇孳生繁殖。    水灾期间由于垃圾粪便、杂物等不能立即运走,成蝇密度有可能大幅度上升。为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尽快降低密度,同时处理蝇幼虫的孳生场所。洪涝灾害后应抓紧时机彻底清除各类的蝇幼虫孳生场所,为以后控制蝇类打下基础。 Sun Jun JSCDC

166 蝇类防治 (二)物理防治 主要包括防蝇、灭蝇两个方面。如使用纱门、纱窗,使用纱罩防护熟食品,利用风幕机是预防家蝇入侵室内的一种有效防蝇措施。在苍蝇密度较高的场所使用捕蝇笼、捕蝇器、粘蝇纸(条),也可取得明显效果。 (三)化学防治 同灭蚊 Sun Jun JSCDC

167 洪涝期间的灭鼠的原则 鼠类防治 1. 因地制宜 各地条件不同,受灾过程有异,只有针对具体情况提出对策,才能奏效; 2. 综合治理
要防灭结合,注意治本;要充分发挥各种方法和长处,互相补充; 3. 确保安全 要比平时更加重视人畜安全,防止环境受到 污染,不留后患。 Sun Jun JSCDC

168 洪涝期间鼠类防治   洪涝期间应要强调防鼠   防鼠是治本措施,但在平时,人群活动范围大,措施不易落实,只好偏重治标。洪涝期间人群活动范围小, 生活和生产用品都不多,防鼠较易而且效果好。尤其是洪涝期间人鼠接触机会多,防鼠的意义更大。此外,临时聚居地人群密集,使用毒食危险性较大;加之毒食供应比平时困难,更应充分利用灾期相对充分的劳动力,结合环境整治,做好防鼠工作。 Sun Jun JSCDC

169 鼠类防治  洪涝期间灭鼠的方法 1 多用器械灭鼠   除上面强调的防鼠措施外,多用捕鼠工具,如鼠笼鼠夹等;但不能使用电子猫,更不能自拉电网捕鼠。此时鼠洞短浅,取水方便,还可用水或泥浆灌洞。 Sun Jun JSCDC

170 鼠类防治  洪涝期间灭鼠的方法   2 慎用毒饵   当鼠密度很高,或人群受到鼠源疾病严重威胁时,则应在严密组织、充分宣传的基础上,开展毒饵灭鼠。尽可能使用高效、安全的抗凝血灭鼠剂,如0.025%敌鼠钠、0.0375%杀鼠迷、0.01%氯敌鼠、0.005%溴敌隆或大隆或杀它仗。如果情况紧急,必须使用急性药,应首选磷化锌。因它色黑有怪味,不易被人误食;它不溶于水,不长期污染环境,价格低。但它对人和禽畜有一定危险,尤其对鸡鸭毒性大,只应使用0.5~1.0%的低浓度,必须加强投药全过程的管理。绝对不用毒鼠强、氟乙酰胺等禁药,不用未获国家登记的其它毒药和集贸市场上私卖的毒饵。 Sun Jun JSCDC

171 鼠类防治  洪涝期间灭鼠的方法 3 确保人畜安全   毒饵必须有警告色。投饵点应有醒目标记。投饵工作由受过培训的灭鼠员承担。投毒后及时搜寻死鼠,管好禽畜,藏好食品,照看好小孩。投饵结束应收集剩饵,与死鼠同样焚烧或在适当地点深埋。卫生部门要做好中毒急救的准备。为避免鼠死后,离开鼠体的虫类叮咬,最好在灭鼠的同时,在居住区喷洒杀虫剂。 Sun Jun JSCDC

172 谢谢各位 Sun Jun JSCDC


Download ppt "消毒在预防和控制肠道 传染病中的应用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孙 俊 2003年7月25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