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依附關係、氣質與情緒 組員: 方佳雯498i0101(依附關係p.1~13) 郭靜媚498i0025(依附關係p.1~13)
2
依附關係 依附關係是對一個特定的人或群體具有之情感性 的連結關係,且是跨越時空的持久關係。嬰兒們 並不會與每一個人有連結。他們為少數幾個能提 供他們最基本照顧的人保留這特別的依附情感。
3
Bowlby(1969)提出,嬰兒依附關係的發展如以下四個階段:
無區別性的取向(出生後之頭2~3個月) 有區別性的取向(2~6個月) 安全堡壘的依附關係(6個月~3歲) 嬰兒和學步兒會積極想辦法趨近他們喜歡的照顧者。 目標修正的合作關係(3歲以上) 孩子們開始理解照顧者的感覺與動機。依附關係是更 雙向的。
4
Harry Harlow 有關恆河猴的研究 Harry Harlow在1950年代,主導過兒童發展研究中最著名的 系列實驗之一。Harlow用兩種「母猴」養育恆河猴寶寶,一隻 「母猴」是用裸露的鐵絲網做的;另一隻則包覆著有一塊柔軟 的布。猴子寶寶將對兩隻「母猴」的任何一隻產生依附嗎?
5
在陌生情境中認定之不同類型的依附關係 安全型 ‧嬰兒以母親作為探索新環境的安全堡壘。 不安全-逃避型
‧嬰兒以轉頭及注意別處來避免與母親接觸。 不安全-抗拒型 ‧嬰兒表現出矛盾形式,及抗拒行為:尋求母親的 親近,但之後卻抗拒與之接觸。 不安全-無組織/無定向行 ‧嬰兒感到混亂或迷網,或者顯現相互矛盾的行為。
6
日托中心和依附關係 在1980年代一些研究建議:嬰兒們每週在日托兒中心、 家庭是托兒中心或其他托嬰照顧場所若超過20個小時; 則相較於得到更多母親照顧或母親全時間在家照顧嬰 兒,較有可能對母親產生不安全型依附關係。
7
早期依附關係與其長期的結果 在出生的第一年中,嬰兒的依附品質和嬰兒受到的照 顧品質兩者間存有一個關連。
不安全型依附的嬰兒們之後可「敵對」、「矛盾」 或者「抗拒」情感。
8
陌生情境中程序限制 在兩歲前,分離焦慮和陌生人焦慮會減少,以致 足以讓陌生情境布在做為一個安全和不安全依附 關係的可靠指標。
9
依附關係的替代評量 最常被使用的替代評量依附關係的就是依附Q分類法。AQS能被用於12個月 ~5歲的孩子身上。
另一個替代選擇是成人依附會談,是由Mary Main和她同事所發展出來的。
10
成人依附會談(AAI) 是一種有組織性的面談,被用以確定一個成年人對他自己 的父母之間依附關係的看法。
11
氣質 (Temperament) 氣質:今日,研究人員將嬰兒和孩童的行為風格 或者對環境回應的主要模式稱為氣質 (temperament)
12
(一)嬰兒氣質的分類Classifying Infant Temperaments
Thomas與Chess分辨出9種氣質向度,可以包含嬰孩們所表現的不同行為模式。孩子會在每一 個向度中得到高、中、低的分數,其總得分將建立孩子對環境主要模式的輪廓。 使用這9個向度,Thomas與Chess(1997)分類出3種特別有顯著意義的氣質類型: 易養育型兒童(easy child) :主要特質是正面的;較容易微笑的,對於新的情況有一種正面 和彈性的解決方法,能適應變化,並且較快速發展飲食和睡眠的規律模式。 難養育型的兒童(difficult child) :經常是負面的並且容易受挫,易從新的情境退出,較 慢適應變化,並且在飲食和睡眠方面出現不規則模式。 慢吞吞形兒童(slow-to-warm-up-child) :對於新的刺激和情勢呈現較中等的負面反應,但 是隨著環境的重複,會逐漸發展出安靜和正向的興趣。與難養育型的兒童相比,這些孩子有 較少的強烈感情回應,以及更規律的飲食和睡眠作息。
13
※不同的氣質是如何形成的?(How Do Different Temperaments Form? )
Thomas與Chess(1997)提出一種交互影響模式,強調先天和教育的互補力量。
14
(二)評量氣質的其他方法(Other Approaches Temperament)
除了Thomas與Chess的分類系統之外,尚有氣質的評量方式。 ※Rothbart的嬰兒和兒童的氣質向度(Rothbart’s Temperament Dimensions for Infants and Children) Mary Rothbart(1981)發展了一種稱為「嬰兒行為問卷(infant behavior ques-tionnaire)」的工具,要求父母報告他們3~12個月大的嬰兒們所顯示一 些特定行為的頻率。 Rothbart另有發展其他問卷來評量18個月~15歲的兒童和成人的氣質。例如兒 童行為問卷(children‘s behavior questionnaire)」是使用父母的報告來 衡量3~7歲孩子們的3個廣泛的因素:衝動、消極的情感、努力的控制 。
15
(二)評量氣質的其他方法(Other Approaches Temperament)
Kagan對怕害羞的孩子的研究(Kagan’s Work with Shy Childern) 有一種氣質的特性已經的到相當多的研究注意,即「怕羞」。哈佛心理學家Jerome Kagan(1994,1997)所主導關於極其怕羞孩子的縱貫性研究提供了有趣的發現。在一項研究 中,Kagan呈現給16週大的嬰兒們不熟悉的刺激,例如:強烈的氣味、不熟悉的
16
(三)欣賞不同的氣質Appreciating Temperamental Differences
Thomas與 Chess 、Rothbart、 Kagan,和其他研究 人員對於分類及理解嬰兒和兒童氣質以提供了極具價 的系統。
17
新生兒對情緒的回應 出生之後,新生兒即會回應在他們周遭的人們所 給予的某些情緒暗示。
18
新生兒也能產生類似於表達格樣情緒之成年人的表情
模仿。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要母親做臉部表 情,並且以說話方式來表達快樂、悲哀和憤怒。 嬰兒們會再母親興高採烈時表現更多的快樂和興 趣。他們也會再母親表現悲哀時,做出鬼臉的表 情。
19
即使嬰兒們能區分不同的情緒表情,但他們能理解不同表情所代表的意思嗎
證據表示了肯定的答案:4個月大的嬰兒能理解臉部表情背後基本的 情緒涵義,包括快樂、 憤怒 、 驚奇和悲傷。
20
基本情緒的產生 在他們出生後的第一週,新生兒的微笑通常與令人愉快的生理感覺有 關,六週大時,社會性微笑即會出現,社會微笑 發出低語聲。大笑通 常大約14週時出現。憤怒和悲傷的發展特性是類似的:開始時是應著 不舒服的身體感覺,例如:飢餓痛苦體溫變化或者是太少或太多的感 覺刺激而產生。 在大約4週之後,不愉快的社交情勢能使一個嬰兒深 感不安。 第一年之後,自我意識情緒開始出現.。這些情緒與自我意識相連 結,即想法及行為如何與「我是誰 」 及 「我應該成為怎麼樣的人」 連結。
21
個人化的情緒 大約在前6個月期間,嬰兒們不完全理解自己與其他人是 分開的,並且也還沒有把自己想成是個獨立的個體。總結 而論,他們情緒經常反射出照顧者和其他人的情緒狀態, 約在2歲左右。孩子們會自發地談論他們和其他人的感覺, 他們也會開始了解到他們的情緒反應可能和其他人不同。 2~3歲左右,孩子們可將情緒與「想要、喜歡、不想要、 及不喜歡什麼」等之心理評價相連結。
22
在5歲左右,孩子們的理解則更活化,他們理解事件本身是否符合所 相信或所期待的,且能引發情緒。
當孩子們開始理解情緒的個別本質時,他們傾向著重並且會提出自己 的正面情緒多於負面情緒-這顯示出一種正面的情緒偏見。 6歲的男孩和女孩有同等機率表達悲傷情緒;而然,到9歲時,清楚的 性別差異出現,直到11歲時,男孩只有女孩一半的可能性會秉是悲傷 的情緒。
23
父母教養與情緒能力 Saarni及其同事所主張:「幼小的孩子們倚賴大人所提供安全的環境, 以致於他們能具備應付(面對消極的情緒)的能力,並不令人太驚 訝……且照顧者也能提供應付策略,以及示範處理方式的直接教導」。 當孩子們沒有這些支援時,他們就會有情緒混亂的風險。
24
參考書目 張瓊云等譯 (2008)。兒童發展。台北市: 華都。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