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出處:中國兒童弱視治療專業網 作者:adm 林怡靜整理
皮亞傑兒童智力理論 出處:中國兒童弱視治療專業網 作者:adm 林怡靜整理
2
嬰兒從出生到長大成人似乎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但這一切經歷著極其複雜的變化。體格的發育成熟、情緒情感的發展、智力的成長、人格的形成以及語言的獲得等等生理心理過程無一不是充滿奧秘而為人類長期探索的目標。
其中兒童的智力是如何發展這一問題是長期以來受到世界各國學者所研究。
3
科學兒童心理學的誕生 普賴爾(WoPreyer)的『兒童心理』一書問 世,科學兒童心理學的誕生 蓋賽爾(AoGesell),自然成熟論
佛洛德(SoFreud),精神分析理論 華生(JoBoWatson),行為主義 埃裏克森(EoHEriikson),人格發展漸成說 以上心理學家重視兒童獲得智慧增長的正確學習過程。
4
皮亞傑(JeanoPiaget) 的智力發展論
對孩子是如何犯錯誤的思維過程進行長期探索,他發現分析一個兒童對問題的不正確回答比分析正確回答更具有啟發性。 採臨床法(Clinical method),先觀察自己的三個孩子。再與研究人員一起,對成千上萬兒童進行觀察。 發現不同齡兒童思維活動時的差異以及影響兒童智力的因素。 提出兒童智力階段性發展理論。
5
皮亞傑的智力發展論主要概念 智力 基模(schema) 同化(Assimilation)、 順應 (Accomodation ),又稱為調節
運思(Operation)
6
智力 1.心理學家給予的定義: 抽象思維的能力。 適應能力、學習能力、獲得知識的能力、認識活動的綜合能力。 智力測驗的結果。
2.皮亞傑認為智力是: 智慧是生物體能最有效地應付環境,在客觀現實條件下創造最佳生存條件的品質、能力。 智慧是生物適應的一種特殊表現,即人的智慧是機體適應環境的手段。 兒童的智力是個體在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伴隨生物性狀的發展與成熟及自身經驗的增長,在適應中一步一步發展起來。
7
基模(schema) 一個有組織的、可重複的行為或思維模式。 凡在行動可重複和概括的東西,稱之為基模。 基模就是動作的結構和組織。
基模的定義: 一個有組織的、可重複的行為或思維模式。 凡在行動可重複和概括的東西,稱之為基模。 基模就是動作的結構和組織。 如嬰兒憑口唇的感覺而有吸吮基模(sucking schema);憑手的觸覺而有抓取基模(grasping schema)。
8
基模(schema) 基模是認知結構的一個單元,一個人的全部基模組成一個人的認知結構。
吸吮、哭叫及視、聽抓握等行為是先天性遺傳基模,全部遺傳基模的綜合構成一個初生嬰兒的智力結構。 基模是智力的心理結構,是一種生物結構,也是一種邏輯結構(主要指運思基模)。 基模是人類吸收知識的基本架構,因此認知發展或智力發展,就是個體的基模隨年齡增長而產生的改變。
9
智力結構具有三要素 整體性:指結構具有內部融慣性,各成分在結構的安排中是有機的聯繫,而不是獨立成分的混合,整體和部分都由一個內在規律所決定。一個基模有一個基模的規律,由全部基模所構成的兒童智力結構並非各個基模的簡單相加。 轉換性:指結構並非靜止的。內在的規律控制著結構的發展,兒童的智力結構,在同化、順應、平衡化作用下,不斷發展。 自動調節性:指結構由於本身的規律而自行調節,結構內的某一成分的改變必將引起其結構內部其他成分的變化。只有作為一個自動調節的轉換系統的整體,才可被稱為結構。
10
同化(Assimilation)、順應(Accomodation )
外界因素整合於一個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結構。 把環境因素納入機體已有的基模或結構中,以加強和豐富主體的動作。 通過已有的認知結構獲得知識(即舊的觀點處理新的觀點)。 指個體運用其既有基模處理所面對的問題,也就是將新遇見的事物吸納入既有基模之內,亦是既有之事的類推運用。 例如:兒童根據家中的黃狗學到狗的基模,以後如遇到黑狗也會喊他為狗,那就是同化。 簡言之:刺激輸入的過濾或改變叫做同化。
11
同化(Assimilation)、順應(Accomodation )
順應: 同化性的格式或結構受到他所同化的元素的影響而發生的改變。 改變主體動作以適應客觀變化。 改變認知結構以處理新資訊(改變舊觀點以適應新情況) 既有基模不能直接同化新知識時,個體為了符合環境的要求,主動修改既有基模,從而達到目的的一種心理歷程。 例:幼兒如習慣用單手抓取物體,若遇較重物體單手無法抓取時,他將自行改變動作方式,用雙手搬運該物體。由單手改變為雙手的動作,是他達到目的而主動做出的調適。 簡言之:內部結構的改變以適應現實就是順應。
12
運思(Operation) 運思的四個重要特徵: 心理運思是一種在心理上進行的,內化了的動作。 心理運思是一種可逆的內化動作。
運思是有守恆性前提的動作。 運思是有邏輯結構的動作。
13
兒童智力發展階段 對於發展的階段性,有三點補充: 皮亞傑將兒童從初生後到15歲智力的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
各時期之間並非跳躍式的改變,而是連續中呈 現階段現象。 對不同個體而言,各期特徵的出現,具有很大的差異;這表示有的認知發展較快,有的發展較慢。 四個時期前後順序是不變的,所有兒童的認知發展都是遵循四階段的法則進行。
14
兒童智力發展的四個階段 感知運動階段(出生~2歲左右) 前運思階段(2~7歲)(半邏輯思維) 具體運思階段(7~11歲)
形式運思階段(12~15歲)(假設演繹運思)
15
感知運動階段(出生~2歲左右) 第一分階段(反射練習,出生~1月) 第二分階段(習慣動作和知覺形成時期1月~6月)
第三分階段(有目的動作逐步形成時期,6月~ 9月) 第四分階段(手段與目的分化協調期,9月~11、12月) 第五分階段(感知動作智慧時期,12月~18月) 第六分階段(智慧綜合時期,18月~24月)
16
感知運動階段,兒童智慧的成長突出地表現在三方面:
逐漸形成物體永久性(不是守恆)的意識。 在穩定性客體永久性認知格式建立的同時,兒童的空間—時間組織有達到一定水平。因為兒童在尋找物體時,他必須在空間上定未來找到它,而此總定位總是遵循一定的順序發生,故兒童幼童時建構了時間的連續性。 出現了因果性認識的萌芽。(如拉枕頭取玩具)
17
前運思階段(2~7歲) 皮亞傑將其分為兩個階段: 1 .前概念或象徵思維階段(2~4歲) 2 .直覺思維階段(4~7歲):
此階段兒童動作大量內化,語言的快速發展及初步完善,兒童頻繁的藉助表象符號來代替外界事物,重視外部活動,兒童開始從具體動作中擺脫出來,憑藉象徵格式在頭腦裡進行『表像性思維』,故這一階段又稱為『表像思維階段』。 皮亞傑將其分為兩個階段: 1 .前概念或象徵思維階段(2~4歲) 2 .直覺思維階段(4~7歲):
18
直覺思維階段(4~7歲) 前概念或象徵思維階段(2~4歲) 此階段產生的標誌是兒童開始運用象徵符號。
語言也是象徵符號。此時期的兒童語詞只是語言符號附加上一些具體詞,缺少一般性概念。 直覺思維階段(4~7歲) 此階段兒童思維的顯著特徵是缺乏守恆性和可逆性。
19
前運思階段兒童認識活動的特點 A.相對的具體性,藉助於表象進行思維,還不能進行運思思維。 B.思維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恆結構。
C.自我中心性,兒童站在自己經驗的中心,只有參照他自己才能理解事物,他認識不到他的思維過程,缺乏一般性。他的談話多以自我為中心。 例:皮亞傑的『三山實驗』(three-mountain) D.刻板性,表現在思考眼前問題時,其注意力還不能轉移,還不善於分配;在概括事物性質時缺乏等級的觀念。
20
三山實驗
21
具體運思階段(7~11歲) 以兒童出現了內化了、可逆的、有守恆前提的、有邏輯結構的動作作為標誌,則兒童進入運思階段。
此時期兒童的思維運動必須有具體的事物支持,有些問題在具體事物的幫助下可以順利解決。 此時期兒童智慧發展的最重要表現是獲得了守恆性和可逆性的概念。守恆性包括有質量守恆、重量守恆、對應量守恆、面積守恆、體積守恆、長度守恆等。但兒童並非同時獲得守恆的,而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先後有這些概念。
22
具體運思階段兒童所獲得的智慧成就有 在可逆(互反可逆性)形成的基礎上,藉助傳遞性,能按照事物的某種性質如長短、大小、出現的時間先後進行順序排列。 產生了類的知識,獲得了分類和包括的智慧動作。 把不同類的事物(互補的或非互補的)進行序列的對應。A.簡單對應形式;B.較複雜的對應 自我中心觀進一步削弱,及去中心的。
23
形式運思階段(12~15歲) 此階段的兒童思維不必從具體事物和過程開始,可以利用語言文字,在頭腦中想像和思維,重建事物和過程來解決問題。
可以根據概念、假設等為前提,進行假設演繹推理得出結論。 形式運思思維是兒童智力發展的最高階段。 並非兒童成長到12歲以後就都具備形式運思思維水平。 15歲以後人的智力還將繼續發展,但總的來說屬於形式運思水平。
24
形式運思階段思維方式具有三個特徵 假設演繹推理(hypotheetic-deductaive reasoning): 先對所面對的問題情境提出一系列的假設,然後根據假設進行驗證,從而得到答案。 命題推理(propositional reasoning):在推理思維時,不必一定按現實的或具體的資料作依據,只憑一個說明或一個命題,即可進行推理。是超越現實的一種思維方式。 組合推理(combinatorial reasoning):在面對由多項因素形成的複雜問題情境時,可以根據問題的條件,提出假設,然後一方面孤立某些因素,一方面組合另一些因素,從而在系統驗證中獲得正確答案。
25
兒童智力發展的影響因素 成熟因素:所謂成熟,即只在遺傳程式控制下,機體、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逐漸發育成長的過程。
經驗因素(物理環境、自然環境):經驗是知識的來源,是智力增長的重要條件。 有物理經驗和邏輯數理經驗。經驗不能說明一切,也不是兒童智力發展的決定因素。 社會環境因素(社會傳遞):社會環境因素主要涉及社會生活、教育、學習及語言等方面。 平衡化因素:成熟、經驗和社會環境各自都不能完全解釋發展的根本原因,那麼必然存在其他因素,這個因素在原有三種因素間起了協調和調節作用,這協調者或調節者就是平衡化。引此皮亞傑認為平衡化是兒童智力發展的決定因素。
26
皮亞傑理論的應用 適時教育:兒童的思維方式不同於成人,成人在提供知識要求兒童學習時,自當配合兒童的思維方式,否則,在教學結果上,定難獲得預期之成效。 全面應用智力發展影響四因素:在嬰幼兒智力培養中,必須全面應用四個因素,而不應片面強調一、二個因素。 嬰幼兒及兒童的早期教育:運用皮亞傑階段性理論來設計教學來教育孩子,對兒童的發展有較好的效果。
27
參考資料: 張春興(1995):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