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2 语言和言语 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音义统一的全民性交际工具。语言的基本结构材料是词。
言语:言语是指人们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过程。它包括言语表达和言语感知与理解过程两个方面。

3 第一节言语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一、语言和意识 人的意识的特点: 1.人不但由感性认识,还有理性认识。 2.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4 二、言语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1.言语的发生和发展大大丰富了儿童心理反映的内容。 2.掌握言语之后,儿童的心理机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新质的意识系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⑴高级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低级心理机能得到改造。 ⑵意识和自我意识产生,个性开始萌芽。

5 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 言语发生的标志:1岁(幼儿说出第一批真正理解的词) 1岁之前:言语准备期 1岁-3岁:言语形成期
3岁以后:言语发展期

6 一、言语准备期(0-1岁) (一)发音的准备 发音的准备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1)简单发音阶段(1-3月)哭 阿 (2)连续音节阶段(4-8月)妈妈 (3)模仿发音(9-12月)帽帽、灯灯 8-9个月时,幼儿能根据成人语调听懂某些话。 1岁:理解几十个词。

7 (二)语音理解的准备 1.语音知觉能力的准备 2. 语词理解的准备   8,9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对言语作出相应的反应。但这时,引起儿童反应的主要是语调与整个情境,而不是词的意义。 到了11个月左右,语词才逐渐从复合情境中分离出来,真正作为独立信号而引起儿童相应的反应。

8 二、言语形成期(1-3岁) 先学前期,是儿童言语真正形成的时期。 先学前期,儿童口语的发展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不完整句阶段与完整句阶段。

9 (一)不完整句阶段 1.单词句阶段(1-1.5岁) (1)儿童理解词有以下特点: ①由近及远 ②固定化 ③词义笼统

10 (2)说出词有以下特点 ①单音重叠 ②一词多义 ③以词代句

11 2.双词句阶段(1.5-2岁) 爸爸打 球球掉(电报句) 在这一阶段,儿童说出的句子还很不完善,具体表现在: ⑴句子简单 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①简单的主谓句。 ②简单的谓宾句 ③简单的主谓宾句 ⑵句子不完整 ⑶词序颠倒

12 (二)出现完整句阶段(2-3岁) 2-3岁是人生初学说话的关键时期。如果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即经常有人和孩子交谈,那么这一时期将成为言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此期儿童语言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能说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他抢我的积木) 2.词汇量迅速增加

13 第三节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3-6岁的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主要是口头言语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展 幼儿语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第三节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3-6岁的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主要是口头言语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展 幼儿语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逐渐掌握本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掌握本民族语音的全部语音,包括准确分辨和正确发出母语语音两个方面。 4岁左右,可以说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14 1.幼儿发音错误的原因 ⑴生理上的原因     ⑵儿童发音的困难在于不善于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⑶语言环境

15 2.幼儿教师为什么必须掌握普通话? 3-4岁是幼儿发音能力提高最快的时期,4岁时已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音(声母、韵母)。 开始方言化,即开始局限于本地或本族语言,再学习其它语言,某些发音就困难。(甩甩、水饺) 幼儿首先模仿的是老师的发音。如果中、小班的幼儿普通话不准确,今后将很难说好。(白菜、鸭子、鸡蛋)

16 (二)对语音的意识开始形成 幼儿语音意识的形成主要要表现为: 1.能够评价别人发音的特点,指出或纠正别人的发音错误,或者笑话、故意模仿别人的错误发音。 2.能够意识并自觉调节自己的发音。

17 二、词汇的发展 词是言语的“建筑材料”——基本构成单位。 幼儿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加深三个方面。

18 (一)词汇数量迅速增加 学前儿童的词汇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5岁是儿童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 儿童的词汇有消极词汇和积极词汇之分。 消极词汇是指儿童能理解但不能运用的词汇。 积极词汇是指儿童自己能说能用的词汇。

19 (二)词类范围日益扩大 1.词的类型不断增加 幼儿一般先掌握实词,然后掌握虚词。 儿童先掌握的是实词,然后是虚词。 在实词中,儿童掌握的顺序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在各类词中,儿童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代词,其次是动词和名词。

20 2.幼儿词类的扩大还表现在词汇内容的变化上。
3.词汇的性质也有所变化。

21 (三)词义逐渐确切和加深 幼儿对词义的理解有以下发展趋势: 1.首先理解的是意义比较具体的词,以后才开始理解比较抽象概括的词。 2.首先理解的是词的具体意义,以后才能比较深刻的理解词义。

22 三、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 儿童对语法结构的掌握表现在语句的发展和理解两方面。 (一)语句的发展 根据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发现儿童语句的发展大致呈如下规律: 1.句型从简单到复杂 儿童掌握句型的顺序是:单词句(1-1.5岁)→双词句(2岁左右)→简单完整句(2岁开始) →复合句(2.5岁开始)

23 2.句子结构和词性从混沌一体到逐渐分化 3.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 4.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24 (二)句子的理解 幼儿常用的理解句子的策略有以下几种: 1.事件可能性策略 儿童常常只根据词的意义和事件的可能性,而不顾语句中的语法规则来确定各个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相互关系。

25 2. “词序策略” 儿童往往根据句子中词出现的顺序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句义。

26 3.非语言策略 幼儿在理解句义,包括句中某些词的词义时,时常使用一些非语言(与语言本身无关的)策略。

27 第四节学前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

28 言语具有两大功能:交往功能和调节功能。 交往:外部言语 调节:内部言语

29 一、言语交往功能的发展 简单了解: 1.对话言语 ⑴定义 : 对话言语是指两个或几个人直接进行交际时的言语活动。

30 ⑵特点 ①对话言语是一种情境性言语,他与交谈双方当时所处的环境相联系,因而是“前呼后应”的。 ②对话言语是一种简略的言语。 ③对话言语是对话双方的直接交际。 ④对话言语常常是一种反应性言语。

31 2.独白言语 ⑴定义:独白言语是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的言语。

32 ⑵特点 ①独白言语是说话者独自进行的言语活动。 ②独白言语是一种开展的言语。 ③独白言语是有准备、有计划进行的言语活动。

33 儿童的语言最初是对话式的,只有在和成人共同交往中才能进行。
到了幼儿期,独白言语也就逐渐发展起来了。

34 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的表现: 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

35 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情境性言语只有在结合具体情境时,才能使听者理解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且往往还需要说话人运用一定的表情和手势作为自己言语活动的辅助手段。    连贯性言语的特点是句子完整,前后连贯,逻辑性强,使听者仅仅从言语本身就能完全理解讲话人所要讲的内容和想要表达的思想。

36 3.讲述逻辑性逐渐提高 幼儿讲述的逻辑性逐渐提高,主要表现为讲述的主题逐渐明确、突出,层次逐渐清晰。 儿童讲述的逻辑性反映了思维的逻辑性。

37 4.逐渐掌握言语表达技巧 幼儿不仅可以学会完整、连贯、清晰而有逻辑地表述,而且能够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声音的高低、强弱、大小、快慢和停顿等语气和声调的变化,使之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38 幼儿口吃的原因及防治。 原因:(1)生理原因(次要原因):发音器官不成熟造成发音困难。
(2)心理原因(根本原因):说话时过于急噪、激动、紧张。 (3)模仿(主要原因)“口吃”有传染性,有2/3的人因为模仿而成为真正的口吃。 防治: (1)消除紧张:不大声斥责,不操之过急,和蔼要求一个字一个字讲话。 (2)不要模仿和讥笑。

39 二、言语调节功能的发展 (一)内部言语的产生 1.什么是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一种自问自答的言语活动,或一种不出声的言语活动。

40 2.内部言语言语的特点 ⑴隐蔽性 ⑵简略性

41 自言自语是内部言语发展的初级形态,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发展的过渡形态。
形式 : 1.游戏言语     这种言语的特点是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 2 .问题言语   这种言语的特点是比较简短、零碎,常常在遇到问题或者困难时出现,或表现困惑、怀疑、惊喜等。

42 (二)言语调节功能的发展 言语对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功能,使儿童有了心理的自我调节功能。 儿童言语对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最初是受成人语言调节的。以后儿童会用自己的言语活动进行自我调节,一开始使用的是出声的言语,即“自言自语”,再往后儿童开始用内部语言进行自我调节。

43 谢谢!


Download ppt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